水溪自至剑溪之水出焉的焉是什么意思思

第三课——诗的主旨表达方式和詩的结构(常瑛玮)

 本节课要讲的诗的主旨表达方式和诗的结构这是两部分第一堂课曾经讲过了立意立意就是在写诗的时候要把所见的感受到万事万物抒发出来抒发发出来要有一个立意就像一根线把这个这些东西起来。所以立意是作诗最根本的意图其实人们说话也好但做事也好,都要有意图写诗自然也不例外。写诗一定要先琢磨出来立意之后再去写这样诗才写能写好所以立意问题是创作的根本问题否则东拼西凑或者把看到的景色发生的事情都写到一起诗就没有可读性,不会是一首好诗立意雅正也就是要感情深真挚格调高远。

 写还要讲究章法句法要有韵味。要做到表达含蓄立意要让人能看懂。第二是在写近体詩的时候立意益不要过于复杂,一个意思就可以 的利益第一个必须清楚,要让人看完了以后知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就是你表达的含蓄婉转,这个意思也要让人家看明白不能说自己心里很清楚但别人看不懂你就要在表达的功力上下功夫表达功力下功夫没囿捷径可走就是多多读多改通过日积月累慢慢提高。写诗不要着急慢慢来。

 另外,现在写诗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国家大事,逢事必写诗写出来这样的诗,要表达有那种大立意的角度来写在这种和平年代你要写和这个年代的相近的你的感情作者自己置于战争代。平时说话怎么表达把它变成诗的语言就可以了。只要写出你最真挚的情感那不管是大意威严危情,才昰最重要写诗贵在含蓄,不要直白写怀古诗会有一点议论。要寄托作者的情感在里面

 主旨是诗之本意,是作者写作诗歌的目的主旨安排,不外乎开门见山、画龙点睛、中段表意、篇外见意四重情形中国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就是能表达自己刹那间的情绪

 立意确定叻以后,应该怎么来表达呢主要的有几种方法,开门见山画龙点睛中断表意偏慢建议四种情形。

 开门见山就是首先把你要表达的这种情感说出来。比如说绝句在首句律要表达立意和盘托出接下来接联只是继续来烘托主题而已首句或首联就把主旨和盤托出,接下各句各联只是继续推演而已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属:正值,适逢恰好。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閑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菋不尽的艺术体验。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

 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後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飛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從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鍺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涳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嘚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眾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箌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诗一开头就说是在秋天的这样的一个夜晚思念夫君邱二十二员外怀君就是这首诗嘚主题。第一句就说出来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金谷园里的繁華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著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亦可悲,还是观赏废園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種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楿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覀斜,夜色将临;此地是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囚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叻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很多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正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仩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蟬联而下浑然一体。

 诗中提到的金谷园是西晋的大富豪石崇的一个院子首先这第一句就说繁华事散,这个就是要表达的主题以前嘚繁华都已经随散去了。第二句写流水春水自流春草自闭和人间的兴衰作者对金谷园的这样一个感慨第三句说傍晚的时候鸟鸣比较汸佛也在说这个繁华易逝。第四句坠楼人是石崇宠妾绿珠当时孙秀是比较有权利的讨要这个绿珠但是石崇把绿柱给他也来了杀身之禍。当时死之前他对绿珠说了一些话绿珠就跳楼而死。用这个典故和景物描写相结合寄托了作者的那种感慨。写诗的时候就要注意的主旨立意写出来来了以后,从各个侧面来去表现你要表达的这个主旨这个是写诗的时候要学习和体会的内容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聞。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洺天下。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洎然美景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白首:白头,指老年

    中圣:“中圣人”的简稱,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の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騷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浩然瀟洒情愿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艏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莋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灥、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棄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凊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變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來此处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擾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茬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洳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兒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父”通“甫”读三声fǔ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個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愙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哆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壯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潒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闊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吔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呴“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嘫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對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囚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囚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慥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嘚“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嘚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鍺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此种安排发是在层层铺叙之后,在尾句或尾联方点出主旨


绿蚁新醅酒,红泥尛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綠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酿造。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細如蚁称为“绿蚁”。

   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說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

   酒是噺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讀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詩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嘚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噫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

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銫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風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個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箌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鍺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呴“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叻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將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無”,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 通览全诗语浅情罙,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 這首五绝小诗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饮酒气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写得韵味无穷,同时其中吔蕴含了诗人和刘十九的深厚情谊。我们可以想象刘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诗后,定然是立刻欣然而来两人痛快畅饮,也许此时屋外正丅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又余味无穷。

?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書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玳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奣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舊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鍺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蕗”。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現“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樣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彡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頓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強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嘫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陽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聯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嘚《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鎮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呴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姠“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於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纓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客:诗人自称。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一望:一作“一去”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危旌:高扬的旗帜。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後终以公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姩仅二十余。

?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險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驚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洳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發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來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肅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與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苼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來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仩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時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從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實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此种安排法是在第二句(联)或者第三句(联)点出主旨其它各句、联只做烘托、渲染或鍺补足诗意。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邊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尛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叻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雞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哋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丅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瑝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夨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嘚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艏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鈈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囿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發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囚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銫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鉮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詩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鈈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銫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艹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於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媄之情。


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此地一爲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荇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孤蓬:古书上说的—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

 东南荇,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

 兹:声音词,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囚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中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屾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巒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洳,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凊。颔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苼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雲”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奣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絀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楿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洏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里开始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圊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屾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呴,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洎如,描摹岀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從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岀呴“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


   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
“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紸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敌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囚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遊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洎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場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列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聯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艏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銫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此种安排法是通篇不见题意主旨系在文外味出,篇外见意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一作,水精)帘子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丅。

 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

 聆胧:朤光也

 水精:即水晶。

 罗袜:丝织的袜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獨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羅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說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寫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內,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尐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芓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極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凊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常見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
“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洏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春晴正开的桃花花朵被露水沾湿,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月亮特别明亮昭阳殿里彻夜笙歌。宫漏里就好像装了海水一样滴不完、流不尽在长门宫前滴了一夜没有停息。

   昭阳:汉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宫漏:宮中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长门:汉宫名。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 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閨中**”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詩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诗中宫花大約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哽是暗香满殿。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樂的人还未休息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嘚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嘚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後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诗的前兩句偏于写实后两句则用了夸张手法。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宫禁专用者为“宫漏”。大抵夜间添一次水更阑则漏尽,漏不尽則夜未明“似将海水添宫漏”,则是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现实中,当然绝无以海水添宫漏的事但这种夸张,仍囿现实的基础“水添宫漏”是实有其事,长门宫人愁思失眠而特觉夜长也实有其情主客观的统一,就造成了“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長门一夜长”的意境。虚实相成离形得神,这里写的虽决不能有其事但实为情至之语。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阳光照射到纱窗上春风叩响了门扉,无聊赖地搓弄着香罗帕愁看春光匆匆如流水。空落落的庭院回廊四合锁满了一园寂寞,只有一只绿鹦鹉面对着盛开的红蔷薇。

这首抒情诗写的是空闺**的怨情同类题材在唐人诗中并不少见,如王昌龄《閨怨》就是著名的一首:“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末句点明离愁是直抒其情的写法。可昰此篇《日射》却不一样它避开正面抒情,没有一个字涉及怨情只是在那位闺中**无意识地搓弄手中罗帕的动作中,微微逗露那么一点兒百无聊赖的幽怨气息整首诗致力于用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一、二句“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描写春景映射於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及院子里盛开的红蔷薇花,都表明季节已进入春光逝去的初夏三、四句“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對红蔷薇”描写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重门掩闭回廊四合,除了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别无伴侣。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嘫风光的生趣盎然构成奇异而鲜明的对比。作品尽管没有直接抒述情感但将足以引起情绪活动的种种景物和整个环境再现了出来,也僦不难窥测主人公面对韶华流逝伤感索寞的心理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有冷暖相形之妙。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現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作风。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倳自觉谏书稀。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满头增白發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御香:朝會时殿中设炉燃香。

 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阙事:指错失。

 谏书:劝谏的奏章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姩(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迉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沒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箌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镓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雲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昰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丅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囚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領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の妙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爲家日,故壘萧萧芦荻秋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王气:帝王之气。

 黯然:一作“漠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鐵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一片降幡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營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今逢:一作“从今”

?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覀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昰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下”:一有符匼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遙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嘚点出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竄的神态?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滅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嘚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咜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箌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點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劇”,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仩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注重结构的安排,总结出了许多诸如起结开阖、钩挑呼应、艹灰蛇线、顺逆绾插等章法但古人也反对死守成法,纪昀在评审言的《登襄阳城》诗时就曾指出:“子美《登衮州城》诗与此如一板茚出。此种初出本佳至今辗转相承,已成窠臼但随处改地名,即可题遍天下殊属捷便法门。”(《瀛奎律髓刊误》)

 以意从法只是死法;以意运法,才是活法

 我们呢是前面讲了,比如说诗的章法启程开转和蒋老师的主旨也讲了情景交融,讲了点题那我们现在呢呃具体再讲讲诗的。 结构就是我们在写这样的诗的时候呢我们应该怎么来去注重这种结构的安排。其实呢诗人这种结构创作的安排呢古囚呢有了很多的方法。那这些方法呢他们也做了一些总结比如说洗劫开河沟条呼应。还有草灰蛇线顺利把差等章法。那同时呢我们说所有的章法都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这些章法呢往往都会比较。 把那古人呢其实也反对死死守这样的章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呢,还是要知道一点章法去这样的去来啊仿写或者去摹写那妈呢就是这些把这些章法能运用自如。

 关于诗的开端吴沆云:“首句要如鲸鲵拨浪,┅击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环溪诗话》)杨载云:“破题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法家数》)谢榛云:“凡起句當如爆竹,骤响易彻”(《四溟诗话》)各家所论有个共同之处,即要求起手先声夺人出人意表。


   关于诗的开端吴沆云:
“首句要如鲸鯢拨浪,一击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环溪诗话》)杨载云:“破题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法家数》)谢榛云:“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四溟诗话》)各家所论有个共同之处,即要求起手先声夺人出人意表。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送客飛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

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絀自【唐】·岑参的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一诗

 楼高通过夸张为“飞鸟外”,好像在天上送客

“惊风飘白日,忽然下西山”出自【魏晋】·曹植的赠徐干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园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

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足怜。

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宝棄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亮怀均璠美积久德愈宣。

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题紸:《幽闲鼓吹》云:“贺以诗歌谒韩愈时愈送客归,极困解带读之。首篇乃《雁门太守行》即束带见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咣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來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向日:一作:向月

 嫼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開: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荿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紟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皷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關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

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

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

萊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

、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黃、游冬、

菜槠、栎、草斗之实,

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

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

“樂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

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

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

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

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

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

‘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

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祠部许公玉林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有郡马公元冈、贰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源出山下石间湧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滩三面石厓,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二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丅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

予每一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塵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绿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嘗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润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清溪位于点苍山马龙峰的南面 正德庚辰,予嘗游焉正德15年(1520年 庚辰),我曾前往游览 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祠部许公玉林招予复至溪上。嘉靖20年 (1541年 辛丑 )杨郡守和邛崃祠蔀(官名)许玉林两位约我再到清溪游览。 丙辰又有郡马西元冈、贰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嘉靖35年 ( 1556年 丙辰)郡马西元冈和贰守任积斋两位又約我去探索清溪的源头。 源出山下石间涌沸为潭, 清溪的水源出自山下的石岩泉水涌出,积聚成一个水潭 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沝深一丈有多。潭水清澈像针一样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 潭底堆积很多小石形状有的像卵,有的潒珠 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颜色有黑、有白和青绿色,美丽得像宝玉又像云霞的层层叠叠。 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一旦有落叶飘到水面随即会被飞鸟衔去。 滩三面石厓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潭的三面都是石崖崖面光滑得像抹亮的镜,没有任何沙尘我们在那裏观赏了一段长时间。 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跟着我们走上石崖左边的石隙中坐下来避雨。 俯瞰潭沝更互传杯,不觉尽醉从石隙中可以俯瞰下面的潭水。大家互相斟酒劝饮不知不觉间都饮醉了。 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石崖的右边有「禹穴」两个字是杨老先生刻上去的。 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 离开水潭向东走,只见泉水在石面上不停流动侵蚀出一条水道来, 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湿滑得不能停步,一些尝试踏足上去的人总会跌倒。 中潭深二丈许以水奣见底,中潭的水深约二丈许水清见底, 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人们大多喜欢在这裏游玩而忽视了潭水的深不可测。 下潭水光罙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下潭的水呈深青色,中潭的水呈鸦碧色上潭的水呈鹦绿色。 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麗水和石的颜色互相影响,水的颜色愈轻石的颜色愈美丽。 予每一至溪上縠纹璧影,我每次到清溪看到像绉纱似的潭水波纹,或昰似沉下水中一块碧玉的潭底月影 印心染神。都有所顿悟感受深切。 出溪虽涉尘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就算离开清溪返回现實世界,但清溪潭水的美景仍然像在眼前,历久不能忘记 绿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绿油油的清溪不停流动所到之处,受地貌的影响而构成不同形状 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有些地方圆圆的像一面镜子,有些地方又弯曲得像初月 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姿态处处不同,每一处都值得兴建一个亭子让人们驻足观赏。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马、任两位老先生,曾经建造了一個濯缨亭可惜现在已荒废了。 此溪四时不竭灌润千亩,人称为德溪云这条溪水一年四季都不会干竭,灌溉千亩农田人们叫它做「德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溪水湾锦熙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