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菌株号有那么重要吗?

益生菌有益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便秘可以吃,腹泻可以吃,提高免疫力、湿疹过敏也可以吃。

繁多的益生菌产品有什么不同?

希望看完这一篇能帮你找到答案。

简单来说,益生菌就是摄入一定数量时,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绝大多是有益菌,它们的存在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但是当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比如病菌侵入、抗生素药物服用时,那么有害菌群就会占上风,免疫力就会下降,肠道消化也会出问题,腹泻、便秘、肠胃胀痛、湿疹过敏等情况就会出现。

此时服用适合的益生菌,就可以恢复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比例,让致病菌“掀不起风浪”,从而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想要分得清市面上繁多的益生菌种类,就要了解什么是菌属、菌种和菌株。

菌属:通常性状相近、亲缘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

菌种:是菌属的下一级分类,细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通常指表型特征相似、亲缘关系接近的一类细菌群体,与同属内其他菌种有着明显差异。

菌株:是菌种的下一级分类,是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系培养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菌株一般都会有明确的菌株号。

选择益生菌的时候,菌株号非常关键。

因为所有拥有菌株号的益生菌,都是选取出的优质有效、经过一系列临床研究验证,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功效,得到专利支持的菌株。

菌株号就相当于益生菌的"身份证"。

所以购买益生菌的时候,包装如果只表明了菌属、或者菌种,没有明确的菌株号,就要慎选。

益生菌会产生依赖性吗?

会有人担心长期服用益生菌,会让身体"上瘾",产生依赖性。

因为胎儿出生前,肠道是完全无菌的。

益生菌是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从产道、空气、母乳、食物等外界不断获取的。

益生菌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得的,服用益生菌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获取的途径,并不会产生依赖性。

一定要看菌株号,比如鼠李糖乳杆菌(HN001)、罗伊氏乳杆菌(DSM17648)、乳双歧杆菌(HN019)。

国家卫计委明确要求,添加了益生菌的保健品要精确到菌株号,而不是菌种。

尽量选择单一菌株的益生菌,因为每种益生菌的功效都不同,如果同一个益生菌产品中添加了多种菌株,就可能导致每种菌株的含量都低,每种都发挥不到作用。

最好每袋、每粒含有100亿以上的益生菌。

因为达不到一定数量的益生菌,在肠道内是发挥不出来作用的,没有办法抑制有害菌。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量选择特定单一菌株益生菌,而不是各种菌株混搭的益生菌的原因,数量不到位,效果就到不了位。

配料表要尽可能纯粹,尤其是给孩子吃的,不要有糖、果葡糖浆、奶粉这一类的成分。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

来教大家如何选择益生菌
益生菌的功效是由菌株决定的
只有带有菌株号的益生菌才是好的益生菌
菌株号不同,功效也是不同
国家颁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明确规定了适合宝宝食用的菌株
所以,在为宝宝选择益生菌产品时
不妨对照成分表,看看所选用的菌种是否名列其中
益生菌只有活着到达肠道,才能起到作用
根据卫生部关于益生菌的活性要求
需要不低于100万个/毫升
否则进入肠道的活性菌的数量无法得到保证
自然也会影响调整肠道的效果
在守护健康方面也会大打折扣
益生菌+益生元配方组合,效果更好
益生元是益生菌最好的食物
有助于促进益生菌的增殖
从而对肠道起到更好的效果
[推荐的妈宝乐益生菌完全符合要求哦

}

随着营养科学和学知识的普及,有点现代知识的人们都知道益生菌,许多营养品和乳品也都打着"益生菌"的旗号,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在宝妈圈里益生菌可谓是风生水起,只要孩子一不舒服,益生菌总是会派去“打头阵”,不管是腹泻、便秘、不爱吃饭的,还有因为过敏、湿疹的,家长们都会想起益生菌,确实,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有活性的微生物,当摄取适量时,能对宿主的产生积极影响”。孩子由于胃肠道发育不完全,相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引发各类疾病,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益生菌是一种“好”的细菌,寄生在人体内,它们在体内能形成生物屏障,排斥和抑制有害细菌,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促进消化吸收与肠蠕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益生菌如此之好,可是很多家长对它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一起盘点常见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所有的益生菌作用都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相同的作用,不同的益生菌,用的菌种、菌株也不相同所以起到的效果也不相同,当我们拿到益生菌产品的时候,能够看到包装上有很多种类别不同的益生菌,益生菌是体内有益细菌的统称,它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等等,不同的菌种和不同的菌株,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是所有的益生菌作用都一样,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症状,挑选合适的对症的益生菌产品。

误区二:益生菌就是药物,其实益生菌并不是药物,它最早从我们母体中获取,宝宝出生前,肠道是一片净土,无任何细菌。出生后几小时,细菌开始入侵。并且,受食物、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分娩方式、卫生状况、抗生素等影响,宝宝肠道中的细菌将渐渐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肠道中,聚集了大量的益生菌,由此可见,益生菌本身就是我们身体内的必需品,并不是药物。

误区三:死菌也算益生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应当是活菌,死菌不属于益生菌。为什么要强调活菌呢?因为细菌要经过人体的胃液与肠液的洗礼,才能最终抵达到肠道——发挥作用,许多不耐酸不耐碱的细菌,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就牺牲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菌都称为益生菌,在购买的时候,如果产品的标签上没有标注活菌量,谨慎购买,有的标注了杀菌型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的字样,则产品就不含有活菌,不属于益生菌产品。

误区四:益生菌的菌株种类越多越好,首先,并非每种益生菌都适合进入体内,也不是每种益生菌都能定植于肠道内,如果体内肠道内黏膜没有合适的接收器,帮助益生菌定植,那么,吃了再多的益生菌也没有效果,而且有些种类的益生菌在体内相互竞争,从而影响最终的效果,所以,益生菌的菌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主要是要选择优质的益生菌,优质的益生菌必须是被长期研究数据证明,对人体安全且有效的。

误区五:益生菌可以取代药物治疗,这是不正确的,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药物的“副作用”,相比于某些医疗技术,有些人可能更偏爱治疗的自然疗法,期望能通过非药物治疗获益,但是专家认为益生菌是为了配合药物治疗的,而非能取代药物治疗的,因此期待单纯通过益生菌就能治病的,是不现实的想法。

误区六:益生菌吃完就见效,其实益生菌不是服用一个,就能在肠道里有一个,在进入人体后,益生菌要经过胃酸、消化酶等多道关口,最终达到肠道的数量会减少很多,要积累一定的数量的益生菌才能起效,所以益生菌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服用一周左右后才能见效。特别是针对于腹泻的宝宝,益生菌通过调理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保护肠道黏膜,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还有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但是,腹泻的恢复期大便不可能立刻恢复正常,会持续几天,所以腹泻停止后,也继续服用益生菌一到两周。

更重要的是:益生菌并不是只适合小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肠道内的有益细菌都会减少,所以更需要补充有益细菌,来维持肠道的,此外有便秘、肥胖、年龄大经常服用抗生素的人,尤其需要额外的补充益生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菌株号的益生菌有效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