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校有必要开展多所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的死亡教育与生前预嘱老护理学 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老年人的死亡教育与生前预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李艳群十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六-10月10日 世界临终关怀与舒缓治疗日 提高人们对临终关怀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其家庭在医疗、社会、日常生活、精神方面需求的理解和认识,最终能达到保障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 寻求对临终关怀的资金支持,促进全球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造福人类。
老年医疗护理迫切需要。临终关怀学科创始人、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以泰说 “希望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及社会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关注支持这项托起夕阳的事业-临终关怀,化爱心为晚霞的辉煌。”死亡教育的起源和内涵及其意义老年人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 老年人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
2、做好老年人的死亡教育与生前预嘱4123学习目标什么是死亡教育? 是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的教育,是探讨与死亡相关主题的教育。 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 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死亡教育,以减轻悲痛程度,缩短悲痛过程。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死亡教育,现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门学科。2022/8/29一、死亡教育的起源和内涵1.死亡教育的起源 1928年起源于美国。正式兴起是以Herman Feifel于50年代末发表的第一部著作死亡的意义为标志。63年,明尼苏达州的大学第一次开设正规的死亡教育课程。70年首次举办了死亡教育研讨会,之后越来越受到重视。港
3、台20世纪末,台湾教育界引入死亡教育,将其称之为“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并在学校广泛开展。内地起步晚,发展严重滞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我国国情的制约,死亡教育仍举步维艰,总体还处于理论水平。2022/8/29
(1)国外学者的定义:美国学者Bensley(1975)认为死亡教育是一个探讨生死关系的教学历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对死亡课题的探讨,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Wassetal(1980)认为死亡教育是以教导死亡这个课题为主题的正式教学或教学团体,包括了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2022/8/29 正
4、式教学之外,广义的死亡教育包含非正式的、偶发的、自然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和非直接的与死亡相关的教学。2022/8/29死亡教育的内涵 (2)台湾学者的定义:死亡教育专家黄天中教授认为死亡教育乃教育每一个人明白和接纳死亡,使每个人有知识、有能力来处理死亡带来的种种问题,抚导悲恸,舒解情绪。
高雄师范大学张淑美博士定义为探究死亡、濒死与生命关系的历程,能帮助认识生命的意义,正确面对死亡,思考其在人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重要性。2022/8/29二、死亡教育的意义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树立新的生死观,消除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获得面对死亡的正确观念。 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理解死亡,明白死亡是机体生命活
5、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2022/8/29死亡教育的意义死亡教育不仅让人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价值、活得无痛苦,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它既强化人们的权利意识,又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破除迷信和提高素养的教育,也是人生观教育的组成部分。2022/8/29三、老年人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1.克服怯懦思想
老年人自杀值得关注。2.正确地对待疾病 积极的心理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和充足的信心是疾病的良药。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任何人都不是为了等待死亡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因此,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关键。生活、学习、工
6、作、娱乐才构成了人生的意义。 提出生命有尽头,可以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从而思考怎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度过岁月。对“死”的思考,实际上是对“整个人生观”的思考。2022/8/29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 4.心理上对死亡做好充分准备 老年期面临的是走向人生的终点死亡。人们追求优生、优活,也希望善终、优死,即使临近暮翁、濒死也不逊色。
怎样尽量使自己剩余的时间过得有意义?认识和尊重临终的生命价值,这对于临终的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死亡教育的真谛所在。2022/8/29人们都明白“人生自古谁无死”。而镇定地对待死亡,从心理上接受死亡、战胜死亡,不容易!重点了解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宗教背景,面对死亡最恐惧、担
7、心、忧虑的究竟是什么?运用生死学的知识,帮助解决对死亡的焦虑、恐惧和各种思想负担,使其能坦然面对可能的死亡,同时家属有准备地接受丧亲之痛。 总之,要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性格、职业、家庭背景等因人而异地开展死亡教育。2022/8/29四、老年人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1.理智型 2.积极应对型 3.接受型
被动接受型:部分农村到60岁,子女就开始为其做后事准备,包括做寿衣、做棺木、修坟墓等。无可奈何地接受。 主动接受型:认为死亡正常。多数在信仰某一种宗教,认为只是到天国去或另一个世界去。2022/8/29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4.恐惧型 不惜代价,寻找起死回生的药方,如服用一些滋补、保健药品,千方百计延
8、长寿命。5.解脱型 6.无所谓型 既要关注老年人的病理生理改变,也要了解其面对死亡的常见心理,关注老人精神和心理需求。要尊重老人的人格与权利,维护其生命尊严。2022/8/29五、做好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教育。在临终关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好对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死亡教育,引导临终病人正确对待死亡。2022/8/29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1.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和面对死亡 生命都经过孕育期,然后出生、成长到衰老,最后死亡。
古希腊的圣哲指出:死是人无法体验的对象,人活着时,死非常遥远;当死降临时,已体会不到什么是死。
9、人们对死亡的害怕、焦虑、恐惧等,是活着时有的感受,而死亡一旦降临,人所有的知觉、心理反应都消失了,也就无所谓恐惧了。2022/8/29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教育老年人如何“学习和练习死亡”,通过“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三个过程,积极地提高生命质量,或向家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完成自己的心愿,发挥自己最后的余热,维护生命的尊严。2022/8/29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2.帮助发现生命中有价值的闪光点
善于发现老人生活中的事业、亲情、友情、爱情、人情的闪光点。协助老人寻找生命回顾中经历的意义,如:工作的辉煌与艰辛,创造过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亲情、友情的美好片段等。 3.做好跨文化的死亡教育 宗
10、教信仰对待生命和死亡更为达观,可以平静而较少害怕死亡的来临。对有宗教信仰者可允许临终者接受法师或牧师指导。
护士:用一颗温暖的心来面对临终者,使之感到温暖和安全2022/8/29全世界热议已久的话题“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不能安详离去,反而要忍受心脏按摩、气管插管、心脏电击以及心内注射等等惊心动魄的急救措施。即使急救成功,往往也不能真正摆脱死亡,而很可能只是依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毫无质量的植物状态生前预嘱(Living
will)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帮助人们摆脱这种困境。在中国,生前预嘱也将帮助你。”签署“生前预嘱”,以掌握自己的生命归途_ 陌生、厚重又前沿的理念!2022/8/29六、生前预嘱
11、(一)概念及核心内容 1.概念 生前预嘱(1iving will),是指人们事先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
“生前预嘱”最初是由美国一名叫路易斯库特纳的律师在1969年的一份法律期刊上提出的。生前预嘱尊重了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强调了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之间在医疗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是医学领域中必要的创新。2022/8/292.生前预嘱核心内容
生前预嘱是一个书面计划,告诉医护人员如果不能为自己的医疗护理选择做决定时,他想要的是什么。如:他是否想要手术,插胃管进食,或使用呼吸机来维持生命。 病人必须在健康并且可以为自己作决定时写下自己
12、的生前预嘱。在生病不能自己作选择的时候,生前预嘱将发挥作用。2022/8/29生前预嘱核心内容 生前预嘱是帮助人们选择死亡尊严方式的手段之一,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了解,亲属帮助立嘱人完成这些愿望。 发源地是美国。1976年加州首先通过了“自然死亡法案”,允许依自己的意愿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而自然死亡。“自然死亡法”允许成年病人完成“生前预嘱”
法律文件,对是否使用生命支持系统做出选择。 文件必须至少有两位成年人签署见证。医生遵照病人的“生前预嘱”,对因停止使用生命支持系统导致的死亡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2022/8/29 2009年5月,中国罗点点和一些志愿者推出首个“生前预嘱”的民间文本我的五个
13、愿望。其中包括:我要或不要哪些医疗服务;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别人怎样对待我;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希望谁帮助我。 每个“愿望”下有111个总计42个细分条目。能够清楚地写下身后之事的安排,是自己更好地安排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让生活中的人更准确地完成逝者的心愿,更好地执行逝者的生前安排。2022/8/29(二)生前预嘱实施现状及发展1.国外实施现状
(1)美国实施现状:19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然死亡法案的制订,成为世界上最早有关“生前预嘱”的法律。目前,美国35个州都通过了“自然死亡法”,34%的成年人有自己的生前预嘱。(2)英国实施现状:1998年,英国的立法机关将生前预嘱的
14、相关法律条款包括。此规定认为任何形式的生前预嘱都是有效的,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甚至是以含蓄的词汇表达的方式。(3)加拿大实施现状:帮助病人起草自己的生前预嘱。2022/8/29生前预嘱实施现状及发展
(1)中国台湾:2000年6月,我国台湾地区制定并通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条例规定20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末期病人有权预先设立生前预嘱,有权选择是否采用安宁医疗,并且该选择可以随时由病人或委托人撤回。
(2)中国香港:生前预嘱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022/8/29生前预嘱实施现状及发展(3)中国内地:初步发展。部分学者通过对肿瘤终末期病人治疗意愿或(和)死亡观进行调查,呼吁鼓励病人预先设立
15、治疗遗愿。 医护人员应努力促使立法及制度的建设。 华山医院引用了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的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病人和家属的权利中规定:“医院应告知病人和家属在拒绝或终止治疗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医院尊重病人对终止复苏抢救和停止生命支持治疗的愿望和优生选择”。2022/8/29(三)生前预嘱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生前预嘱,是个人为在其仍然意识清醒和有决定能力时,为自己未来在生命末期失去决定能力的情况下,对医疗处置预先做好规划。 重点在于医师和病人充分沟通,理清病人的治疗偏好,并在病人失去决定能力时,将治疗偏好应用在有关医疗措施的选择上。 2022/8/29必要性及意义 目前的医疗护
16、理模式,尚未将生命末期治疗方式事先与病人讨论并纳入医疗护理计划中,因此,病人在临终时常没有机会参与自身的末期医疗护理计划。如事先签署生前预嘱,家属就能有所依据,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决定。
生前预嘱,对住院病人与身体健康的人同样重要,当事人可藉由书面声明清楚地告知家人其想要的医疗方式,一旦因病永久失去自主能力,其内容便成为最主要的医疗依据。2022/8/29生前预嘱实施的意义它促使病人思考自己的未来,以及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命和死亡。生前预嘱给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利于他们进行交流的机会。使病人更可能与医护人员和亲属讨论自己的愿望,使他们尽可能遵照自己的愿望。2022/8/29生前预嘱实施的意义
17、病人可以避免接受自己完全确定不想要的治疗过程,例如心肺复苏、呼吸机维持呼吸等;可以保证病人接受的治疗与宗教信仰一致。使病人的治疗选择权不在亲友的手中,避免他们为病人想要什么而争论或者将他们自己的需要或心愿置于病人的愿望之前。病人生前不会因为接受自己不想要的高科技的治疗而背负沉重的医疗费用。2022/8/29案例分享及专家看法
为引起社会关注并推广,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夫人希拉里曾双双签下自己的“生前预嘱”。 美国一慈善基金起草的“生前预嘱”参考样本:“如果在未来某一时刻我无法决定自己临终时的各种问题,我愿这一声明能清楚表达我的意愿:如果我康复无望,那么我要求死亡,不要用人工方式和其他极端
18、方式维持我的生命。我认为,死亡与出生、成长、成熟和年老一样是一种现实,一种必然。我害怕每况愈下、依赖别人和痛苦绝望所带来的屈辱远远超过害怕死亡。我请求从怜悯出发为我缓解晚期痛苦,即使这些作法也许会缩短我的生命。”2022/8/29案例分享 2011年6月,河南的李先生收到了一封另类邮件他的好友和平(化名)发给他一份“生前预嘱”。
一旦自己突发意外被确诊为不治并丧失自主意识,委托李先生替自己完成文本,说服自己的家人和医生放弃一切痛苦的医疗抢救措施,让他有尊严地自然死亡。2022/8/29 和平的生前预嘱一式三份,另两份文本分别存放在汽车工具箱内和办公室。上面有签名和指印,有详细联系方式。 这份友
19、情委托令李先生“心很沉,责任太大”。他也第一次思考自己的“那一天”。 和平的姐姐是某三甲医院ICU病房的护士长,也给正读高中的儿子留下了“生前预嘱”。
和平称:一批由政府工作人员、医学界和学术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在北京创建了首家倡导“尊严死”的公益网站,该网站全称是“选择与尊严”,其发起人是已故大将罗瑞卿的女儿罗峪平(又名罗点点)和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等人。2022/8/29全国仅有321人完成“生前预嘱”已经签署“生前预嘱”文本的志愿者,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在和平提供的这份“生前预嘱”文本中,该“生前预嘱”全称为“我的五个愿望”,分别是“我要或者不要相关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
20、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2022/8/29植物人死亡争议 2005年3月1日,美国女植物人泰利斯基亚沃在被拔掉进食管13天之后死去。
美联社报道,泰利1990年因医疗事故陷入植物人状态,虽自主呼吸,但只能凭借进食管维持生命。她的丈夫兼监护人迈克尔斯基亚沃1998年向法院申请拔除妻子的进食管。泰利的父母表示反对,并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法律诉讼。泰利的进食管曾两度被拔除,随后又被恢复。2005年2月18日,泰利第三次被拔除进食管。斯基亚沃双亲提出上诉。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法案,要求联邦法院重审此案。但联邦法庭最终拒绝了这对夫
21、妇的诉请。2022/8/29专家看法:尊严死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是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曾因奇迹般成功救治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而闻名海内外。2011年两会期间,为推广“尊严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凌锋教授提议在我国成立“生前预嘱注册中心”。 尊严死并不完全是安乐死2022/8/292022/8/29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尊严死”
医务人员比一般人更愿意谈论死亡。广州市医学伦理学会名誉主委董玉整教授说,他在社会公开讲坛上专题讲座尊严死问题时,请同意尊严死的人举手,结果绝大多数人举手,包括年轻人和70多岁的老人。 但当他问是否同意给自己的亲属实施尊严死时,举手的人却不多了。“很多人能接受自己
22、尊严死,给亲属实施尊严死却很难。”2022/8/29 广东中山大学哲学系翟振明教授说,人们忌讳谈“死”,提倡尊严死必然会冲击“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观念。“孝”,重要标志就是顺着父母的意志做事。那么,为什么传统做法与“尊严死”概念不相容呢?
有两种可能:一人们对“对父母好”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认定延长寿命就是对他们“好”;二传统制度性虚伪,把健康人基于自己的考虑解释成为临终者着想。 延长“活受罪”的寿命是“伪孝”,而死者的“尊严”可能被歪曲成旁人眼中的“体面”或是亲属的“面子”。 中国,“生前预嘱”还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小众话题。2022/8/29专家看法:法学专家 医生不应因执行预嘱败诉!
中国现有法律规定,生前预嘱是合法的。中国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所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