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古代有关自信的名人事例例

近代和古代有哪些人有骨气的例子?_百度知道
近代和古代有哪些人有骨气的例子?
除了闻一多,文天祥和不吃嗟来之食这三个 !!!
提问者采纳
“强项令”董宣
1.指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杀人,匿于主家。后公主出行,用他为骖乘。董宣候之于途,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诉于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即以头击柱,帝令小黄门止之,使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强项令出。事见《后汉书·酷吏传》。 光武帝时,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69岁的董宣做洛阳令。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难题,就是处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的姐弟关系,豢养着一帮凶狠的家奴,在京城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横行无忌。
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他。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地方官不能到这个禁地去搜捕,急得董宣寝食不安。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就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个杀人犯一出来,就设法抓住他。
过了几天,湖阳公主以为新来的洛阳令只不过是故作姿态,虚张声势而已。于是有一天,湖阳公主带着这个杀人恶奴出行,在大街上被董宣派出去的人发现。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来向董宣报告说,那个杀人犯跟着公主的车马队伍走,无法下手。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到城内的夏兰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 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拦路的白胡子老头如此无礼,便傲慢地问道:“你是什么人?敢带人拦住我的车驾?”
董宣上前施礼,说:“我是洛阳令董宣,请公主交出杀人犯!”
那个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形势不妙,就赶紧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湖阳公主一听董宣向她要人,仰起睑,满不在乎地说:“你有几个脑袋,敢拦住我的车马抓人?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万万没有料到,眼前这位小小的洛阳令竟然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向地下一划,厉声责问她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时,董宣又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了法,也得与老百姓一样治罪,何况是你的一个家奴呢?我身为洛阳令,就要为洛阳的众百姓作主,决不允许任何罪犯逍遥法外!”董宣一声喝令,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作恶多端、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砍了脑袋。
湖阳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气得脸色发紫,浑身打颤。丢了个奴仆,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她顾不得和董宣争执,掉转车头,便直奔皇宫而去。
湖阳公主一见到刘秀,又是哭,又是闹,非让刘秀杀了董宣替她出这口恶气不可。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不禁怒形于色。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视公主,这不等于也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想到这里,便喝道:“快把那个董宣捉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死!”
董宣被捉来带上殿后,他对光武帝叩头说:“请允许我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处死我吧!”光武帝十分恼怒,便说:“你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话说!”
董宣这时声泪俱下,却又十分严肃地说:“托陛下的圣明,才使汉室再次出现中兴的喜人局面。没想到今天却听任皇亲的家奴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有人想使汉室江山长洽久安,严肃法纪,抑制豪强,却要落得个乱棍打死的下场。我真不明白,你口口声声说要用文教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执法的臣下置于死地,这国家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用什么办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着棍棒捶打,我自寻一死就是了。”说着,便一头向旁边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不是个糊涂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呀!”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这个头不能磕!”
光武帝只好向两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把董宣搀扶到公主面前磕头谢罪。
两个小太监照办。这时,年近七十的董宣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怎么也不肯磕头认罪。两个小黄门使劲往下按他的脖子,却怎么也按不动。
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耿耿于怀,不出这口气心里憋得慌,便又冷笑着问光武帝说:“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不敢驾驭了呢?我真替你脸红!”
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他笑着说:“正因为我当了一国之君,才应该律己从严,严格执法,而不能像过去做平民时那样办事了。你说对不对呀!”
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宣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
光武帝从心眼里喜欢董宣那股子执法如山、宁折不弯的虎气、牛劲儿。为了对他嘉奖和鼓励,他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3O万赏钱。董宣把这一笔赏金全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从此,“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整个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一个不怯他的。经过治理,洛阳的社会秩序得到好转。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桴鼓不鸣董少平。”桴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
其他类似问题
有骨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部古代名人故事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一部古代名人故事集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页&&&&数454页开&&&&本16
出版社: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万卷出版公司; 第1版 (日)
丛书名:珍藏版家藏四库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商品尺寸: 24.8 x 18 x 3.4 cm
商品重量: 1 Kg
ASIN: B0054NYHV6《一部古代名人故事集:世说新语》按内容规整,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等三十六门,原书重点放在前面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方面,用意在于突出魏晋那个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文色彩。本次精选的《世说新语》相对原书来说,除了依旧保持原书的浓郁时代氛围和人文色彩外,更突出了它欣赏的趣味性和对日常生活的启发性,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在书中的地位和价值仍然清晰体现,同时品藻、贤媛、任诞、排调、假谲的丰富和精彩得到了彰显,轻松的基调增强了,读者可以很惬意地进行阅读,体味阅读的快乐。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2-精品连环画(全3册)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2-精品连环画(全3册)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页&&&&数374ISBN0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套装共3册)》为套装书,分别包括:《老将黄忠》、《张骞》、《林则徐》。《老将黄忠》主要内容简介:《老将黄忠》包括两个故事:“定军山”和“打雒城”,都是讲三国时刘备手下的名将黄忠的事迹。“定军山”是说诸葛亮派黄忠、严颜攻打天荡山,诸将见黄、严二人年老,多不相信他们能打胜仗,但结果两位老将凭经验和机智夺取了天荡山。攻定军山时黄忠又自动请命前去,和法正两人智取定军山,杀了曹营大将夏侯渊。“打雒城”是说刘备攻打雒城的时候,先派黄忠出战,魏延恃勇,要代黄忠去,刘备就改派两人各打一寨。不料魏延有意争功,违令抢先攻打敌寨,结果因敌人早有防备,魏延战败,几乎丧命;幸亏黄忠救助,才转败为胜。
《张骞》主要内容简介:张骞(?-公元前114年),汉中成固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探险家、地理学家。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约西域的大月氏共击匈奴。这次往返13年,并没有达到出使目的,但他带回了西域诸国的情况。司马迁据此写成《史记·大宛列传》,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历史地理的最可靠材料。第二次出使是在公元前119年,基本上达到了与西域交换物产、建立联系的目的。张赛两次出使西域,探险成功,打通了中国通向中亚、西亚、欧洲的商路(后来被誉为“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以至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他那种为了科学事业不畏险阻,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林则徐》主要内容简介:一百多年前英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品,不仅要掠夺巨额的金钱,还妄图使我们亡国灭种。当时清政府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取得很大成绩,受到人民的拥戴,但英帝国主义不甘失败,移师北上威胁北京。吓得清廷屈膝求和,与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把林则徐撤职充军。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描写林则徐到广州后,查禁鸦片和抵抗英国武装侵略的经过,并歌颂了“平英团”反帝斗争的英勇事迹。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襄樊历史文化名人及事迹有哪些?
襄樊历史文化名人及事迹有哪些?
08-12-10 & 发布
襄樊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土地资源 富饶多样 襄樊市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根据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襄樊市全境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区由武当山脉东端和荆山山脉北段组成,覆盖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的全境,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西部山区海拨多在400米以上,其中保康县境内的关山海拔2000米,既是襄樊全境最高点,又是汉江与长江的分水岭。西部山区物产丰富,类型多样,是用材林、经济林、土特产、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重要生产基地。东部低山丘陵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地带以及与随州、钟祥、荆门交界地带,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丘陵以低丘为主,丘间河谷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地处西部山区和东都低山丘陵之间的中部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由襄阳,枣阳,老河口3县市的“三北”岗地和分布在汉水、唐白河、蛮河流域的冲积平原组成,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三北”岗地海拔在85-140米之间,沿河冲积平原海拨在90米以下。宜城市境内的八角庙海拔44米,为襄樊全市最低点。“三北”岗地岗顶宽平,岗垄相间,起伏和缓,土层深厚,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小麦、棉花、豆类、油料、烟叶的重要产地,并兼有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优越条件。汉江流城两岸河谷小平原和大面积冲积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的组成部分,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上乘,是水稻、小麦、棉花、牲畜、禽蛋、水产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可利用、亟待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尚有800多万亩,可供养殖利用的水面也很多。全市种养殖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水利资源 优势显著 襄樊市地理位置的优越,还表现在既有充沛的降水,又有众多的河流和库塘,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蕴藏量都很可观。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汉江、沮漳河两大河流流域面积为全市河流流域总面积的绝大部分。年均径流总量85亿多立方米,正常年过境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全市最主要的河流汉江,自丹江口水库坝下陈家港流入襄樊境内,经老河口、谷城、襄阳和襄樊市区,南出宜城市岛口村入钟祥市,境内汉江全长216公里,有30条支直接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汉江水系条件与欧洲著名的莱茵河相当。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845座,堰塘88461口。地下水储量也极为丰富,开掘便捷。另外,水质好是这里水资源的又一显著特点:地表水矿化度低,总硬度适中,多属软水,可广泛用于灌溉和饮用(例如境内的长216公里的汉江,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清澈如镜);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也较低,多属中性及弱碱性水,均可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经济文化 南北交汇 襄樊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樊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樊“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的繁荣景象。明清以来,襄樊的商业经济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在襄樊建立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徽州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福建会馆、武昌会馆、江西会馆、湖南会馆等全国20多个地区的商业办事机构。 在文化上,襄樊南北文化文汇的特点更为显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正是“经市闹兼秦楚俗,画疆雄踞汉襄流”。这里既受到“文王化南国”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风俗的深刻影响;这里既散发着孔子所祟拜的仲山甫的风范之光,又是文采风流的楚歌流传之地。东汉末年,文化中心南移,北方士人集团大量流寓襄樊,与本地的知识集团相结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为中心的思想学术与文化高潮,出现了一大批以诸葛亮、庞德公为代表的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唐以后,襄樊“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至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苏轼等,都曾游历襄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在艺术上,襄樊也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汉、黄陂一带的二黄在这里交汇,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 农业生产中水旱作物兼有,生活习惯南北咸宜,是古代襄樊的又一特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枣阳发掘的雕龙碑原始氏族部落遗址中,同时出土了稻谷和粟谷的皮壳,这说明远在5000多年前,襄樊地区已是水旱作物并种。襄樊南接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北连盛产小麦的南阳盆地,生活习惯南北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都乐于在这里从业定居,谋求发展。 风土人情 家族 旧时,襄樊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集族权政权于一身。建国后,家族组织解体,但农村族间房头意识还存在,按谱取名的遗风还盛行。 待客 襄樊人历来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炽茶,陪坐叙谈。客走送于门外,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吃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从背后叩在客人碗里,直至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樊土音念Kang饭)。现拱手迎送之礼已废,以握手代之。叩饭之俗已不多见,唯劝酒之礼盛过旧时。 席次座位 旧时,请客设宴,非常讲究席次、座次。请长辈、老师、邻里中年长者为客,必延之上坐。一般面南为上座若房屋门不朝南,则以屋门为方位标志,取背靠神柜、面向门者为上座。左右为陪坐,对面为下座。桌缝木纹要左右横向,不得正对上座。若同时摆设两席以上,则正屋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厅屋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辈份、年龄需与客人相当。建国后,这些风俗还在,但远不象旧时那么严格。公职人员、同事之间已无这些讲究。 亲友交往 襄樊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之风。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债”俗谚。有的邻居相处融洽,日近日亲,交往密切,胜过亲戚,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建国后,江湖义气有所消煞,“送人情”习俗也渐渐淡化。70年代后期以来,“送人情”之风再度盛行,成为人人厌恶而又摆脱不开的陋习。 湖北方言 语法:“不过”在普通话中表示转折,在湖北方言中,“不过”做补语极常见。湖北方言中“子缀”丰富,而普通话中“子缀”范围较窄 词汇: 1.词义扩大 茶:a茶叶子b凉白开水 未必:a不一定b难道 夹生:a半生不熟的饭b不近人情、态度不好c事情进展不顺、不好处理 2.褒贬义同词 油:a不正经、油滑b娴熟 狠:a狠毒b能干、有板眼 词条: 日头:太阳 罩子:雾 包面:馄饨 扯筋:(扯皮)不讲道理 晓不得:(懂不懂)知道不知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襄樊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土地资源 富饶多样 襄樊市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根据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襄樊市全境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区由武当山脉东端和荆山山脉北段组成,覆盖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的全境,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西部山区海拨多在400米以上,其中保康县境内的关山海拔2000米,既是襄樊全境最高点,又是汉江与长江的分水岭。西部山区物产丰富,类型多样,是用材林、经济林、土特产、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重要生产基地。东部低山丘陵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地带以及与随州、钟祥、荆门交界地带,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丘陵以低丘为主,丘间河谷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地处西部山区和东都低山丘陵之间的中部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由襄阳,枣阳,老河口3县市的“三北”岗地和分布在汉水、唐白河、蛮河流域的冲积平原组成,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三北”岗地海拔在85-140米之间,沿河冲积平原海拨在90米以下。宜城市境内的八角庙海拔44米,为襄樊全市最低点。“三北”岗地岗顶宽平,岗垄相间,起伏和缓,土层深厚,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小麦、棉花、豆类、油料、烟叶的重要产地,并兼有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优越条件。汉江流城两岸河谷小平原和大面积冲积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的组成部分,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上乘,是水稻、小麦、棉花、牲畜、禽蛋、水产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可利用、亟待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尚有800多万亩,可供养殖利用的水面也很多。全市种养殖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水利资源 优势显著 襄樊市地理位置的优越,还表现在既有充沛的降水,又有众多的河流和库塘,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蕴藏量都很可观。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汉江、沮漳河两大河流流域面积为全市河流流域总面积的绝大部分。年均径流总量85亿多立方米,正常年过境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全市最主要的河流汉江,自丹江口水库坝下陈家港流入襄樊境内,经老河口、谷城、襄阳和襄樊市区,南出宜城市岛口村入钟祥市,境内汉江全长216公里,有30条支直接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汉江水系条件与欧洲著名的莱茵河相当。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845座,堰塘88461口。地下水储量也极为丰富,开掘便捷。另外,水质好是这里水资源的又一显著特点:地表水矿化度低,总硬度适中,多属软水,可广泛用于灌溉和饮用(例如境内的长216公里的汉江,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清澈如镜);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也较低,多属中性及弱碱性水,均可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经济文化 南北交汇 襄樊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樊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樊“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的繁荣景象。明清以来,襄樊的商业经济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在襄樊建立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徽州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福建会馆、武昌会馆、江西会馆、湖南会馆等全国20多个地区的商业办事机构。 在文化上,襄樊南北文化文汇的特点更为显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正是“经市闹兼秦楚俗,画疆雄踞汉襄流”。这里既受到“文王化南国”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风俗的深刻影响;这里既散发着孔子所祟拜的仲山甫的风范之光,又是文采风流的楚歌流传之地。东汉末年,文化中心南移,北方士人集团大量流寓襄樊,与本地的知识集团相结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为中心的思想学术与文化高潮,出现了一大批以诸葛亮、庞德公为代表的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唐以后,襄樊“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至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苏轼等,都曾游历襄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在艺术上,襄樊也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汉、黄陂一带的二黄在这里交汇,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 农业生产中水旱作物兼有,生活习惯南北咸宜,是古代襄樊的又一特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枣阳发掘的雕龙碑原始氏族部落遗址中,同时出土了稻谷和粟谷的皮壳,这说明远在5000多年前,襄樊地区已是水旱作物并种。襄樊南接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北连盛产小麦的南阳盆地,生活习惯南北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都乐于在这里从业定居,谋求发展。 风土人情 家族 旧时,襄樊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集族权政权于一身。建国后,家族组织解体,但农村族间房头意识还存在,按谱取名的遗风还盛行。 待客 襄樊人历来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炽茶,陪坐叙谈。客走送于门外,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吃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从背后叩在客人碗里,直至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樊土音念Kang饭)。现拱手迎送之礼已废,以握手代之。叩饭之俗已不多见,唯劝酒之礼盛过旧时。 席次座位 旧时,请客设宴,非常讲究席次、座次。请长辈、老师、邻里中年长者为客,必延之上坐。一般面南为上座若房屋门不朝南,则以屋门为方位标志,取背靠神柜、面向门者为上座。左右为陪坐,对面为下座。桌缝木纹要左右横向,不得正对上座。若同时摆设两席以上,则正屋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厅屋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辈份、年龄需与客人相当。建国后,这些风俗还在,但远不象旧时那么严格。公职人员、同事之间已无这些讲究。 亲友交往 襄樊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之风。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债”俗谚。有的邻居相处融洽,日近日亲,交往密切,胜过亲戚,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建国后,江湖义气有所消煞,“送人情”习俗也渐渐淡化。70年代后期以来,“送人情”之风再度盛行,成为人人厌恶而又摆脱不开的陋习。 湖北方言 语法:“不过”在普通话中表示转折,在湖北方言中,“不过”做补语极常见。湖北方言中“子缀”丰富,而普通话中“子缀”范围较窄 词汇: 1.词义扩大 茶:a茶叶子b凉白开水 未必:a不一定b难道 夹生:a半生不熟的饭b不近人情、态度不好c事情进展不顺、不好处理 2.褒贬义同词 油:a不正经、油滑b娴熟 狠:a狠毒b能干、有板眼 词条: 日头:太阳 罩子:雾 包面:馄饨 扯筋:(扯皮)不讲道理 晓不得:(懂不懂)知道不知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襄樊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土地资源 富饶多样 襄樊市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根据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襄樊市全境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区由武当山脉东端和荆山山脉北段组成,覆盖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的全境,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西部山区海拨多在400米以上,其中保康县境内的关山海拔2000米,既是襄樊全境最高点,又是汉江与长江的分水岭。西部山区物产丰富,类型多样,是用材林、经济林、土特产、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重要生产基地。东部低山丘陵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地带以及与随州、钟祥、荆门交界地带,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丘陵以低丘为主,丘间河谷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地处西部山区和东都低山丘陵之间的中部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由襄阳,枣阳,老河口3县市的“三北”岗地和分布在汉水、唐白河、蛮河流域的冲积平原组成,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三北”岗地海拔在85-140米之间,沿河冲积平原海拨在90米以下。宜城市境内的八角庙海拔44米,为襄樊全市最低点。“三北”岗地岗顶宽平,岗垄相间,起伏和缓,土层深厚,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小麦、棉花、豆类、油料、烟叶的重要产地,并兼有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优越条件。汉江流城两岸河谷小平原和大面积冲积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的组成部分,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上乘,是水稻、小麦、棉花、牲畜、禽蛋、水产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可利用、亟待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尚有800多万亩,可供养殖利用的水面也很多。全市种养殖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水利资源 优势显著 襄樊市地理位置的优越,还表现在既有充沛的降水,又有众多的河流和库塘,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蕴藏量都很可观。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汉江、沮漳河两大河流流域面积为全市河流流域总面积的绝大部分。年均径流总量85亿多立方米,正常年过境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全市最主要的河流汉江,自丹江口水库坝下陈家港流入襄樊境内,经老河口、谷城、襄阳和襄樊市区,南出宜城市岛口村入钟祥市,境内汉江全长216公里,有30条支直接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汉江水系条件与欧洲著名的莱茵河相当。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845座,堰塘88461口。地下水储量也极为丰富,开掘便捷。另外,水质好是这里水资源的又一显著特点:地表水矿化度低,总硬度适中,多属软水,可广泛用于灌溉和饮用(例如境内的长216公里的汉江,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清澈如镜);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也较低,多属中性及弱碱性水,均可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经济文化 南北交汇 襄樊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襄樊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樊“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的繁荣景象。明清以来,襄樊的商业经济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在襄樊建立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徽州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福建会馆、武昌会馆、江西会馆、湖南会馆等全国20多个地区的商业办事机构。 在文化上,襄樊南北文化文汇的特点更为显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正是“经市闹兼秦楚俗,画疆雄踞汉襄流”。这里既受到“文王化南国”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风俗的深刻影响;这里既散发着孔子所祟拜的仲山甫的风范之光,又是文采风流的楚歌流传之地。东汉末年,文化中心南移,北方士人集团大量流寓襄樊,与本地的知识集团相结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为中心的思想学术与文化高潮,出现了一大批以诸葛亮、庞德公为代表的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唐以后,襄樊“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至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苏轼等,都曾游历襄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在艺术上,襄樊也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汉、黄陂一带的二黄在这里交汇,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 农业生产中水旱作物兼有,生活习惯南北咸宜,是古代襄樊的又一特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枣阳发掘的雕龙碑原始氏族部落遗址中,同时出土了稻谷和粟谷的皮壳,这说明远在5000多年前,襄樊地区已是水旱作物并种。襄樊南接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北连盛产小麦的南阳盆地,生活习惯南北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都乐于在这里从业定居,谋求发展。 风土人情 家族 旧时,襄樊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集族权政权于一身。建国后,家族组织解体,但农村族间房头意识还存在,按谱取名的遗风还盛行。 待客 襄樊人历来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炽茶,陪坐叙谈。客走送于门外,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吃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从背后叩在客人碗里,直至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樊土音念Kang饭)。现拱手迎送之礼已废,以握手代之。叩饭之俗已不多见,唯劝酒之礼盛过旧时。 席次座位 旧时,请客设宴,非常讲究席次、座次。请长辈、老师、邻里中年长者为客,必延之上坐。一般面南为上座若房屋门不朝南,则以屋门为方位标志,取背靠神柜、面向门者为上座。左右为陪坐,对面为下座。桌缝木纹要左右横向,不得正对上座。若同时摆设两席以上,则正屋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厅屋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辈份、年龄需与客人相当。建国后,这些风俗还在,但远不象旧时那么严格。公职人员、同事之间已无这些讲究。 亲友交往 襄樊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之风。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债”俗谚。有的邻居相处融洽,日近日亲,交往密切,胜过亲戚,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建国后,江湖义气有所消煞,“送人情”习俗也渐渐淡化。70年代后期以来,“送人情”之风再度盛行,成为人人厌恶而又摆脱不开的陋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拼搏的名人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