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个河南地方戏戏 宣传部能给予那些帮助

两位粉丝投700万拍电影《申纪兰》未公映|电影|申纪兰|剧组_新浪娱乐_新浪网
两位粉丝投700万拍电影《申纪兰》未公映
真实的申纪兰在人大上举手发言。(CFP/图)
  电影《申纪兰》里有场几百人的歌舞。数百山西农民打扮的群众演员举着锄头、土筐在田间载歌载舞做劳动状。这
  原标题:讲政治和交学费《申纪兰》的尴尬
  申纪兰是中国惟一连任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因为一句“我从来不投反对票”走红网络。
  两个申纪兰的崇拜者,投资700万拍了电影《申纪兰》,希望好好宣传一下这位“伟大的政治人物”。当他们渐渐认识到,这部宣传片不可能有票房回报,也不可能有包场回报后,准备“哪怕再花1000万让老百姓来看这部电影”,没想到还是卡在了政治上。
  100分钟的电影《申纪兰》里,祝希娟只有15分钟戏份。但这位1962年因主演《红色娘子军》获得首届“百花影后”的老太太,仍接受了严格的“政审”。
  第一条是国籍。剧组查实,虽然祝希娟在美国住了多年,但至今是中国国籍。通过。第二条是家庭。家庭关系不和谐的不能要,打“冷战”的不能要。剧组亲眼看到:祝希娟和老伴的生活很和谐。通过。
  如此严格,是因为她扮演的人物很重要:申纪兰,中国惟一连任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七百多万元人民币拍成的《申纪兰》,是一部民间出品,由“粉丝”自发拍成的“主旋律”电影。影片于2013年春天完成制作,至今还没能顺利公映。
  缘起:“申主任赋予我们力量”
  山西高平商人司德明是投拍电影《申纪兰》的老板。他很少看电影,也从没见过申纪兰。2011年7月,山西高平市人民剧团以申纪兰为原型的上党梆子剧《西沟女儿》晋京演出,向建党90周年献礼。司德明让一个老乡拉去了,他看得直淌眼泪:“原来申纪兰这么伟大!”从剧院出来,他决定:要拍一部电影,好好宣传一下申纪兰。
  司德明是毛泽东的忠实崇拜者,曾在高平捐资600万盖庙,号称“太行山毛主席纪念堂”,供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他找到朋友、晋城摄影师王慧田做制片。王慧田拍毛泽东雕像已经十几年,两人因此相识。再带一个会计,上路直奔申纪兰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
  他们委托擅长拍摄“主旋律”电影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具体执行,找来了制景工人、摄像师、美术、道具师、化装师、音乐人。剧本就用《西沟女儿》的剧本,主演直接用了《西沟女儿》的主演――高平剧团的女团长陈素琴。他们也聘请了专业影视演员:祝希娟,演老年的申纪兰;高明,演申纪兰的导师李顺达;陶玉玲,演申纪兰的婆母;王庆祥,演申纪兰的丈夫。
  对每一个演员,他们都搞了自己的“政审”。“一定得政审。拍不好,对不起山西乡亲,对不起申主任。”――申纪兰1970年代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现在仍是长治市人大副主任。
  还没去广电总局立项,也没取得申纪兰的同意,电影《申纪兰》就开拍了。“我们纯粹是无知者无畏。”司德明总结说,申纪兰的助理、平顺县西沟纪念馆馆长郭雪岗在沟通后默许了拍摄。他先印了几百本红宝书――迷你版《毛主席语录》,送给西沟纪念馆。剧组在日补办了开机仪式,长治市委宣传部帮他们请来申纪兰为这部电影“揭幕”。2012年12月,直到电影拍完,申纪兰才签署了授权书。
  100分钟的《申纪兰》一共有四个主要场景。1950年代申纪兰提倡“男女同工同酬”,1980年代开铁厂,好容易买回一台彩电却发现婆母双眼失明,晚年“发展绿色经济”。每当申纪兰有内心独白,就来一段上党梆子剧,对着镜头咏唱:“两只瓜儿一棵秧”、“我的级别是农民”……宛如一部地方戏的MTV。
  演员的表演都夸张而极富表现力,透着舞台剧特色。甚至还有场几百人的集体歌舞。数百山西农民打扮的群众演员举着锄头、土筐在田间载歌载舞做劳动状。这是参考了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
  真正的主演是陈素琴,她从申纪兰年轻时一直演到金婚。虽然祝希娟戏份不足15分钟,但宣传材料的封面上印的仍是祝希娟――为了借助名人效应。剧组还特意去申纪兰家借来了她来北京开“两会”时穿的那件西服,给祝希娟当戏服。“我们觉得,一穿这个,申主任就赋予了我们力量。”
  意外:来自电影圈外领导的差评
  通过拍这部电影,司德明他们认识了申纪兰的家乡平顺县。它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剧组拍片时住在全县最好的宾馆,这个宾馆条件最好的套房也漏水,大冬天的没有暖气、没有热水。导演李宝生足足40天没洗澡。
  拍摄过程充满了喜悦、尝试、冲突、笨拙和愤怒。王慧田一共生了三次气,其中一次因为服装师没到位,耽误了现场拍摄,他把水杯都摔了。总体还算顺利。拍摄时是冬季,往年都是大雪封山,那年却没怎么下雪。他恍惚觉得,“这是老天在保佑我们”。
  拍完一算,《申纪兰》的账面成本是七百多万元人民币。“签字付账,我这手都哆嗦。”现在回头看,王慧田总结: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钱是交了“学费”。
  那场集体歌舞需要500个群众演员,剧组通过当地村委会征集,宣布每人可得100块钱劳务费。大喇叭一放,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蜂拥而至。最后剧组多花了几万块钱。“我们也不好意思按人头点数。老百姓这么纯朴,你还能把多出来的人撵回去?”
  拍政治人物,他们很快感受到了“讲政治”的好处。剧组去山西电视台租山西历史影像,用在电影中穿插时代背景,对方一名负责人听说是拍《申纪兰》,就指示打折。这让他们受宠若惊:“贾樟柯去租都不打折的。”
  在长治的地面上拍戏,自然要“拜码头”。长治市委宣传部拿了50万赞助费,提出要当联合出品人。剧组同意了,签了个合同。“实际上我们双方都不懂,党政机关不能做出品人。”
  合同签订半个月后,剧组才知道这规定……长治市委宣传部只好成了“联合摄制”。
  高平是山西晋城下属的县级市,晋城市委宣传部很快听说了这件事。随后,它也成了“联合摄制”。到底把谁的名字放在前面?司德明和王慧田费了好大心思。最后他们决定:长治为先,晋城在后。司德明自己的公司在最后。
  平顺县委问清剧组一共在县宾馆花了15万元吃住费,慷慨地掏了这笔钱。剧组也笑纳了,但没有走账――王慧田直接把这15万交给西沟村,让西沟村去跟县宾馆结算。“如果这钱从我们剧组的账面上一进一出,我们难免落个口实――‘跟申纪兰的故乡伸手’。”
  2012年底,正在后期制作的影片中有一行字介绍申纪兰:“唯一一名连任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申纪兰又连任了。他们火速把“十一届”改成“十二届”。
  “婆婆”多了,事情就复杂起来。电影拍完、剧组解散都三个多月了,忽然有“电影圈之外的领导”给了个差评:“戏曲不像戏曲,电影不像电影。”剧组只好增加戏曲的分量,重拍了申纪兰和婆母对话的一场戏。几十人的剧组重新召集起来,八十多岁的陶玉玲再从北京请回平顺。
  尴尬:别想有票房,别想有包场
  司德明在《申纪兰》中客串了一个大约出现五秒钟的群众角色。前几天的全国“两会”,他专程去宾馆跟申纪兰握了手,趁机把《申纪兰》的碟送给她。
  有件事他没提:2013年3月,他们打算把这部片子拿出来公映,“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献礼”。结果,正赶上申纪兰在网上被网民质疑为“一辈子没有投过反对票”、“从来不跟选民交流”的人大代表。他们拿不准后果,害怕了。
  恰好媒体上说,3月5日,“献礼十八大”影片《青春雷锋》首日上映,在南京、太原的几家影院都是无人入场,被称为“零票房”。“本来我没什么压力,王慧田告诉我‘雷锋’票房很惨,我倒真感到压力了。”司德明苦笑,“要是我们的片子拿出去,没人看,或者招人骂,那就等于给她(申纪兰)抹了黑。哪怕再花一千万,能让全国老百姓来看这部电影,我也认了。”
  “男女同工同酬就是她推动的,这对世界妇女都有贡献。那些骂申纪兰的人,你们了解她吗?”对网上的议论,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愤愤不平。
  2013年夏天,司德明和王慧田在北京包了个四五百平方米的放映厅,请两位山西籍的省部级退休老干部来看。两位老干部含着眼泪说:这部片子应该拍,应该教育年轻人。网上那样骂申纪兰同志,是不对的……他们当即表示,要给中央写信,推广这部电影。
  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回音。信到底写了没有?他们也不敢问。司德明自己写了一封求助信,给山西的几个领导:“……只要能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广大干部、党员、群众观看此片,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只要能为山西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些绵薄之力,我们剧组不向党委、政府附加任何条件!”
  没有回音。想由政府组织集体观看这部电影甚至公款买票,也不可能。
  指望申纪兰本人出力推这部电影,更不敢想。到现在,申纪兰都没有对这部片子发表过意见。“主旋律人物不好写,尤其是活着的人,稍微一改她就容易提意见。”剧本送给申纪兰后,她通过郭雪岗提出一些意见,比如片中表现她丈夫出院后,全家人一起过了一个八月十五,实际上她丈夫那时已经去世。这场虚构的戏要拿掉。“这时候我们已经开拍了,我还是坚持了意见。这样,在艺术上更圆满一些。”导演李宝生心里也没底,这毕竟是他第一次跟申纪兰打交道。
  当天晚上,他和王慧田赶去见了申纪兰,半真半假地对她说:“到时候您老看看,如果不满意,这电影咱就不放了。”申纪兰急了:“那哪儿行?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她还一直认为,电影全都是“国家”拍的。
  “她还是一个很实在、很朴素的农村老太太。”李宝生说,他第一次见申纪兰时,她正在吃晚饭,是一个黑乎乎的馒头,一盘炒土豆,一点咸菜,“还不如我们剧组吃的盒饭好”。
  “申主任还没有看这部电影。”日,申纪兰的助理郭雪岗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搁浅:涉及多少部门,就有多少套意见
  鲜为人知的是:“官方版本”的电影《申纪兰》,其实早已筹划,只不过一直没有面世。
  司德明这部《申纪兰》的制片主任李宝新,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了30年。李宝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8年,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下属一家公司找到他,想拍一部《申纪兰》,请他帮忙找人。在他的印象中,那犹如一部纪录片,几乎把申纪兰所有的事迹都塞进去了。“还不如拍电视剧了。”最后,由于各个部门对剧本修改的意见太多,此事搁浅。
  司德明的《申纪兰》拍完,山西方面听说了,又找到李宝新,请他向广电总局申请,争取迅速把“官方版”的《申纪兰》拍出来。总局没批,理由是人家的《申纪兰》已经拍完了,几年之内不能再拍一部同名的。
  从艺术角度,李宝新分析:申纪兰的人生要改编成电影,有一定难度。若走商业院线,恐怕当天就得被撤下来。“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党忠诚,没有特别适合改编成故事的重大事件。”
  另外,作为政治人物,申纪兰涉及的部门太多了。拍有关她的电影,各个部门势必都要发表意见。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每一级的人大、妇联、宣传部……
  “这种事我们见得太多了。”李宝新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曾帮一个县级市拍过宣传电影,创作会居然来了各个部门的三十多人,都要突出自己部门的工作成绩,一人一套意见。“根本没法拍。最后我谁的意见都没听,按自己的拍出来了。”
  《申纪兰》很可能就此束之高阁,700万的成本也许就像当年捐钱修庙,是给司德明自己还了个愿。
  但投资制作这部电影的经历,让以前几年都不看一部电影的司德明迈进了电影的门。《小时代》、《泰濉贰吨虑啻骸罚褂小陡淮荷骄油肌罚寂艿缬霸嚎戳恕!拔遗墓缬傲恕W钇鹇胛铱梢灾雷约耗亩龅貌缓谩!毕衷冢绾紊昵搿傲辍保绾沃谱魇挚奖吹拿茉浚济哦濉
  拍完《申纪兰》的当年,他们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影视投资公司,司德明任董事长,王慧田当总经理。定下两部电影,一个喜剧,一个抗日题材。不久前,他们刚和一位著名的毛泽东特型演员深夜长谈。“以后专拍正能量、主旋律。”
  两部电影一直停留在剧本修改阶段。王慧田很坚持:剧本不成熟不能开机。“不能把问题拿到现场解决,太可怕了。”这是他拍《申纪兰》得到的经验。(来源:南方周末)
(责编: 隐)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真实的申纪兰在人大上举手发言。 (CFP/图)
申纪兰是中国惟一连任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因为一句&我从来不投反对票&走红网络。
两个申纪兰的崇拜者,投资700万拍了电影《申纪兰》,希望好好宣传一下这位&伟大的政治人物&。当他们渐渐认识到,这部宣传片不可能有票房回报,也不可能有包场回报后,准备&哪怕再花1000万让老百姓来看这部电影&,没想到还是卡在了政治上。
100分钟的电影《申纪兰》里,祝希娟只有15分钟戏份。但这位1962年因主演《红色娘子军》获得首届&百花影后&的老太太,仍接受了严格的&政审&。
第一条是国籍。剧组查实,虽然祝希娟在美国住了多年,但至今是中国国籍。通过。第二条是家庭。家庭关系不和谐的不能要,打&冷战&的不能要。剧组亲眼看到:祝希娟和老伴的生活很和谐。通过。
如此严格,是因为她扮演的人物很重要:申纪兰,中国惟一连任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七百多万元人民币拍成的《申纪兰》,是一部民间出品,由&粉丝&自发拍成的&主旋律&电影。影片于2013年春天完成制作,至今还没能顺利公映。
缘起:&申主任赋予我们力量&
山西高平商人司德明是投拍电影《申纪兰》的老板。他很少看电影,也从没见过申纪兰。2011年7月,山西高平市人民剧团以申纪兰为原型的上党梆子剧《西沟女儿》晋京演出,向建党90周年献礼。司德明让一个老乡拉去了,他看得直淌眼泪:&原来申纪兰这么伟大!&从剧院出来,他决定:要拍一部电影,好好宣传一下申纪兰。
司德明是毛泽东的忠实崇拜者,曾在高平捐资600万盖庙,号称&太行山毛主席纪念堂&,供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他找到朋友、晋城摄影师王慧田做制片。王慧田拍毛泽东雕像已经十几年,两人因此相识。再带一个会计,上路直奔申纪兰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
他们委托擅长拍摄&主旋律&电影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具体执行,找来了制景工人、摄像师、美术、道具师、化装师、音乐人。剧本就用《西沟女儿》的剧本,主演直接用了《西沟女儿》的主演&&高平剧团的女团长陈素琴。他们也聘请了专业影视演员:祝希娟,演老年的申纪兰;高明,演申纪兰的导师李顺达;陶玉玲,演申纪兰的婆母;王庆祥,演申纪兰的丈夫。
对每一个演员,他们都搞了自己的&政审&。&一定得政审。拍不好,对不起山西乡亲,对不起申主任。&&&申纪兰1970年代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现在仍是长治市人大副主任。
还没去广电总局立项,也没取得申纪兰的同意,电影《申纪兰》就开拍了。&我们纯粹是无知者无畏。&司德明总结说,申纪兰的助理、平顺县西沟纪念馆馆长郭雪岗在沟通后默许了拍摄。他先印了几百本红宝书&&迷你版《毛主席语录》,送给西沟纪念馆。剧组在日补办了开机仪式,长治市委宣传部帮他们请来申纪兰为这部电影&揭幕&。2012年12月,直到电影拍完,申纪兰才签署了授权书。
100分钟的《申纪兰》一共有四个主要场景。1950年代申纪兰提倡&男女同工同酬&,1980年代开铁厂,好容易买回一台彩电却发现婆母双眼失明,晚年&发展绿色经济&。每当申纪兰有内心独白,就来一段上党梆子剧,对着镜头咏唱:&两只瓜儿一棵秧&、&我的级别是农民&&&宛如一部地方戏的MTV。
演员的表演都夸张而极富表现力,透着舞台剧特色。甚至还有场几百人的集体歌舞。数百山西农民打扮的群众演员举着锄头、土筐在田间载歌载舞做劳动状。这是参考了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
真正的主演是陈素琴,她从申纪兰年轻时一直演到金婚。虽然祝希娟戏份不足15分钟,但宣传材料的封面上印的仍是祝希娟&&为了借助名人效应。剧组还特意去申纪兰家借来了她来北京开&两会&时穿的那件西服,给祝希娟当戏服。&我们觉得,一穿这个,申主任就赋予了我们力量。&
意外:来自电影圈外领导的差评
通过拍这部电影,司德明他们认识了申纪兰的家乡平顺县。它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剧组拍片时住在全县最好的宾馆,这个宾馆条件最好的套房也漏水,大冬天的没有暖气、没有热水。导演李宝生足足40天没洗澡。
拍摄过程充满了喜悦、尝试、冲突、笨拙和愤怒。王慧田一共生了三次气,其中一次因为服装师没到位,耽误了现场拍摄,他把水杯都摔了。总体还算顺利。拍摄时是冬季,往年都是大雪封山,那年却没怎么下雪。他恍惚觉得,&这是老天在保佑我们&。
拍完一算,《申纪兰》的账面成本是七百多万元人民币。&签字付账,我这手都哆嗦。&现在回头看,王慧田总结: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钱是交了&学费&。
那场集体歌舞需要500个群众演员,剧组通过当地村委会征集,宣布每人可得100块钱劳务费。大喇叭一放,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蜂拥而至。最后剧组多花了几万块钱。&我们也不好意思按人头点数。老百姓这么纯朴,你还能把多出来的人撵回去?&
拍政治人物,他们很快感受到了&讲政治&的好处。剧组去山西电视台租山西历史影像,用在电影中穿插时代背景,对方一名负责人听说是拍《申纪兰》,就指示打折。这让他们受宠若惊:&贾樟柯去租都不打折的。&
在长治的地面上拍戏,自然要&拜码头&。长治市委宣传部拿了50万赞助费,提出要当联合出品人。剧组同意了,签了个合同。&实际上我们双方都不懂,党政机关不能做出品人。&
合同签订半个月后,剧组才知道这规定&&长治市委宣传部只好成了&联合摄制&。
高平是山西晋城下属的县级市,晋城市委宣传部很快听说了这件事。随后,它也成了&联合摄制&。到底把谁的名字放在前面?司德明和王慧田费了好大心思。最后他们决定:长治为先,晋城在后。司德明自己的公司在最后。
平顺县委问清剧组一共在县宾馆花了15万元吃住费,慷慨地掏了这笔钱。剧组也笑纳了,但没有走账&&王慧田直接把这15万交给西沟村,让西沟村去跟县宾馆结算。&如果这钱从我们剧组的账面上一进一出,我们难免落个口实&&&跟申纪兰的故乡伸手&。&
2012年底,正在后期制作的影片中有一行字介绍申纪兰:&唯一一名连任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申纪兰又连任了。他们火速把&十一届&改成&十二届&。
&婆婆&多了,事情就复杂起来。电影拍完、剧组解散都三个多月了,忽然有&电影圈之外的领导&给了个差评:&戏曲不像戏曲,电影不像电影。&剧组只好增加戏曲的分量,重拍了申纪兰和婆母对话的一场戏。几十人的剧组重新召集起来,八十多岁的陶玉玲再从北京请回平顺。
电影《申纪兰》里有场几百人的歌舞。数百山西农民打扮的群众演员举着锄头、土筐在田间载歌载舞做劳动状。这是参考了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 (剧组供图)
尴尬:别想有票房,别想有包场
司德明在《申纪兰》中客串了一个大约出现五秒钟的群众角色。前几天的全国&两会&,他专程去宾馆跟申纪兰握了手,趁机把《申纪兰》的碟送给她。
有件事他没提:2013年3月,他们打算把这部片子拿出来公映,&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献礼&。结果,正赶上申纪兰在网上被网民质疑为&一辈子没有投过反对票&、&从来不跟选民交流&的人大代表。他们拿不准后果,害怕了。
恰好媒体上说,3月5日,&献礼十八大&影片《青春雷锋》首日上映,在南京、太原的几家影院都是无人入场,被称为&零票房&。&本来我没什么压力,王慧田告诉我&雷锋&票房很惨,我倒真感到压力了。&司德明苦笑,&要是我们的片子拿出去,没人看,或者招人骂,那就等于给她(申纪兰)抹了黑。哪怕再花一千万,能让全国老百姓来看这部电影,我也认了。&
&男女同工同酬就是她推动的,这对世界妇女都有贡献。那些骂申纪兰的人,你们了解她吗?&对网上的议论,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愤愤不平。
2013年夏天,司德明和王慧田在北京包了个四五百平方米的放映厅,请两位山西籍的省部级退休老干部来看。两位老干部含着眼泪说:这部片子应该拍,应该教育年轻人。网上那样骂申纪兰同志,是不对的&&他们当即表示,要给中央写信,推广这部电影。
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回音。信到底写了没有?他们也不敢问。司德明自己写了一封求助信,给山西的几个领导:&&&只要能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广大干部、党员、群众观看此片,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只要能为山西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些绵薄之力,我们剧组不向党委、政府附加任何条件!&
没有回音。想由政府组织集体观看这部电影甚至公款买票,也不可能。
指望申纪兰本人出力推这部电影,更不敢想。到现在,申纪兰都没有对这部片子发表过意见。&主旋律人物不好写,尤其是活着的人,稍微一改她就容易提意见。&剧本送给申纪兰后,她通过郭雪岗提出一些意见,比如片中表现她丈夫出院后,全家人一起过了一个八月十五,实际上她丈夫那时已经去世。这场虚构的戏要拿掉。&这时候我们已经开拍了,我还是坚持了意见。这样,在艺术上更圆满一些。&导演李宝生心里也没底,这毕竟是他第一次跟申纪兰打交道。
当天晚上,他和王慧田赶去见了申纪兰,半真半假地对她说:&到时候您老看看,如果不满意,这电影咱就不放了。&申纪兰急了:&那哪儿行?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她还一直认为,电影全都是&国家&拍的。
&她还是一个很实在、很朴素的农村老太太。&李宝生说,他第一次见申纪兰时,她正在吃晚饭,是一个黑乎乎的馒头,一盘炒土豆,一点咸菜,&还不如我们剧组吃的盒饭好&。
&申主任还没有看这部电影。&日,申纪兰的助理郭雪岗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搁浅:涉及多少部门,就有多少套意见
鲜为人知的是:&官方版本&的电影《申纪兰》,其实早已筹划,只不过一直没有面世。
司德明这部《申纪兰》的制片主任李宝新,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了30年。李宝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8年,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下属一家公司找到他,想拍一部《申纪兰》,请他帮忙找人。在他的印象中,那犹如一部纪录片,几乎把申纪兰所有的事迹都塞进去了。&还不如拍电视剧了。&最后,由于各个部门对剧本修改的意见太多,此事搁浅。
司德明的《申纪兰》拍完,山西方面听说了,又找到李宝新,请他向广电总局申请,争取迅速把&官方版&的《申纪兰》拍出来。总局没批,理由是人家的《申纪兰》已经拍完了,几年之内不能再拍一部同名的。
从艺术角度,李宝新分析:申纪兰的人生要改编成电影,有一定难度。若走商业院线,恐怕当天就得被撤下来。&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党忠诚,没有特别适合改编成故事的重大事件。&
另外,作为政治人物,申纪兰涉及的部门太多了。拍有关她的电影,各个部门势必都要发表意见。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每一级的人大、妇联、宣传部&&
&这种事我们见得太多了。&李宝新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曾帮一个县级市拍过宣传电影,创作会居然来了各个部门的三十多人,都要突出自己部门的工作成绩,一人一套意见。&根本没法拍。最后我谁的意见都没听,按自己的拍出来了。&
《申纪兰》很可能就此束之高阁,700万的成本也许就像当年捐钱修庙,是给司德明自己还了个愿。
但投资制作这部电影的经历,让以前几年都不看一部电影的司德明迈进了电影的门。《小时代》、《泰囧》、《致青春》,还有《富春山居图》,他都跑电影院看了。&我拍过电影了。最起码我可以知道自己哪儿做得不好。&现在,如何申请&龙标&,如何制作数字拷贝的密钥,他都门儿清。
拍完《申纪兰》的当年,他们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影视投资公司,司德明任董事长,王慧田当总经理。定下两部电影,一个喜剧,一个抗日题材。不久前,他们刚和一位著名的毛泽东特型演员深夜长谈。&以后专拍正能量、主旋律。&
两部电影一直停留在剧本修改阶段。王慧田很坚持:剧本不成熟不能开机。&不能把问题拿到现场解决,太可怕了。&这是他拍《申纪兰》得到的经验。
上一页1下一页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刘维
在两会上,有不少基层人大代表有同样经历:上级要求他们跟中央要政策,身边的人希望反映个人问题...
在日举行的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出席会议的2948名人大代表表决通过了6...
每年两会上,西藏团都会迎来一位客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西藏团的会议经常有中央国家机关的...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要反映问题或提供建议,如何快捷地传递到相关部门?办法之一就是通过...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92%,而第六届时不过44.5%。部分省市代表...
开展专题询问,是本届人大的破冰之举。作为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尽管专题询问存在着刚性不足等局...
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一直受到媒体关注。3月2日至12日,南方周末记者拜...《牡丹亭》 新世纪里最美的还魂&&黄梅经典
             
             
|||||||||||||
唱段点击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牡丹亭》 新世纪里最美的还魂
大江网-江西日报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洪城。
  江西师范大学推出的新版赣剧《牡丹亭》,日起在江西艺术剧院举行首轮公演。饰演杜丽娘的赣剧传人童丹以其韵味十足的表演和回肠荡气的海盐腔唱腔,倾倒了台下无数观众。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瑰丽背景与闪烁迷离的灯光,加上气势恢宏的交响音乐、合唱与舞蹈,为“梦剧”(《牡丹亭》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艺术效果。人们称赞这是杜丽娘在21世纪里最美的一次复活。但是在鲜花、欢呼与掌声中,你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出戏是由一所高等学校来推出,江西师大为什么会对一个古老的剧种和一部古典戏剧发生如此强烈的兴趣?
  梦之起
  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不妨先看一看近年来《牡丹亭》在国内外演出的盛况:1998年夏至1999年春,由彼得?谢勒执导的《牡丹亭》在伦敦巴比肯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地演出,前卫作曲家谭盾为该剧谱写了新曲,女高音歌唱家黄莺担纲演唱;2001年6月,大型现代歌剧《牡丹亭外传》在法国尼斯的欧洲剧院及戛纳电影节大剧院上演,500人的合唱队伍说明了演出阵营的庞大;2003年4月,法国乐坛最活跃的指挥家蓝尔碧将歌剧《牡丹亭外传》的精华改编成交响乐,亲自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扩大,一股“《牡丹亭》热”正在全世界涌动,并得到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这类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与以前传统戏剧只在华人社区演出的场面不可同日而语。
  省外的“《牡丹亭》热”可谓热得发烫,在汤显祖的故乡江西,对《临川四梦》的弘扬与推广也在升温。然而,“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比“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要优雅得多,却一直没有像黄梅戏《天仙配》那样得到广泛传唱;一往情深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虽然比七仙女与董永更有性格,却未能借助现代传播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赣版《牡丹亭》,还得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一代伟人毛泽东正是在观看了她演出的《游园惊梦》之后,为赣剧写下了“美秀娇甜”四字赞语。当年一曲弋阳腔,倾倒了大江南北多少观众!从那以后,地方戏曲中能产生这种轰动效应的就屈指可数,杜丽娘酣睡在后花园的梅树底下,赣剧本身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那么,赣剧的消沉是因为音乐不美吗?非也。赣剧声腔之美人所共知,《小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等影视剧的主题歌借助高亢激越的青阳腔和悠扬妩媚的弋阳腔,拨响了人们内心深处那根轻易不为人触动的琴弦。是赣剧影响面不广吗?也不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东北一大批艺术工作者来江西取经,赣剧因此在东北三省播下了种子,一时间全国许多省市都有赣剧团。
  有鉴于此,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海提出,要让振兴赣剧的美梦成真,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像当年汤显祖那样创造性地推进戏剧艺术。江西师大拥有全省最好的音乐学院与一大批戏剧艺术人才,学校之所以看中赣剧这个剧种和《牡丹亭》这出戏,是因为赣剧代表着江西戏曲,《牡丹亭》是传统戏剧的精华,正在迅速崛起的江西期待着赣剧复兴,新世纪江西需要有一部新版赣剧《牡丹亭》!
  对于推出“梦剧”这项活动,以赣文化复兴为己任的学者们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江西师大当代形态文艺学中心是“梦剧”的出品方,在这里召开过一系列振兴赣地文化艺术的座谈会。与会人士认为,在重新涌动的“《牡丹亭》热”面前,今日赣人不能作壁上观。汤显祖是我们江西人,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赣地文学艺术的金招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江西喊出了让赣文化再创辉煌的口号,但赣文化的振兴不能流于清谈,需要各个具体领域内的人士做具体工作,老一辈艺术家将赣剧艺术推向过高峰,今天这根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汤显祖的故乡人应该比别人更能领会汤剧的精髓。只要精心运作,我们有条件在国内外竞争中胜出,新版赣剧《牡丹亭》完全有可能走出江西,登上全国和世界的戏剧大舞台。
  梦之缘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青山湖畔的师大礼堂,在《牡丹亭》排练现场与参与演出的同学们交流。我发现他们已经爱上了这出戏,爱上了其中的故事与人物。尤其令我惊喜的是,年轻人的灵魂似乎与《牡丹亭》天然契合,大学生为自己能参与这项活动感到由衷的庆幸。作为文学院里任教多年的教师,我当然明白《牡丹亭》的艺术魅力,但这次演出让我更深刻地领会了艺术经典不可阻挡的影响力。
  将《牡丹亭》请进大学校园,不仅仅是为了弘扬赣文化,更主要是因为汤剧的精神品格与高校的美育宗旨正好契合,更因为汤剧与莎剧灵犀相通,它们共同体现了封建后期人性的觉醒,共同赞美了火热的青春与永恒的爱情,歌颂了世界与生活的美好。真正的爱情是不朽的,死神也无能为力。《牡丹亭》体现了这种意境,《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剧也体现了这种意境,这就是钱钟书说的“东海西海文理攸同”。汤显祖在那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喊出了对“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遂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提出了“君子学道则爱人”的口号;莎士比亚用人文主义思想冲破了中世纪的黑暗牢笼,讴歌了“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牡丹亭》在有些地方被译成“少女梦”,这出“梦剧”与《仲夏夜之梦》等莎剧如出一辙,两位戏剧大师都是画梦的高手。人类是需要梦想的,人在年轻时尤其喜欢做梦。在这个意义上,两位戏剧大师都属于青年,属于朝气蓬勃的大学校园。两位同年逝世的剧作家留给全世界青年人享用不尽的精神遗产,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这种梦想是人类历史赖以延续的灵魂支柱。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西方盛演不衰,每天都有莎学文章问世,每个使用英语的大学都有莎剧上演。但东方的莎士比亚相形之下要寂寞得多。把中国的“梦剧”引进高等学府,符合“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目的,是“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具体实践。有这样世界级的经典作品在我们身边,我们为什么不用它来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培育他们良好的精神品位与艺术欣赏口味呢?
  江西师大与戏剧联姻不自今日始,这里的莘莘学子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杏岭脚下的校舍虽然简陋,可每到傍晚都有弦歌之声响遏行云。当时学生剧社公演的《杏花春雨江南》、《阿Q正传》、《雷雨》、《日出》等进步话剧,轰动了抗战时期江西的临时省会泰和城。解放后校园里的戏剧波澜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中文系话剧团在艺术剧院曾售票公演《雷雨》、《兵临城下》、《年轻的一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讨论赣文化的热潮中,文学院又排出了新型话剧《路》与《赣文化与21世纪之梦》,表达了一代青年对江西美好明天的无限向往。需要说明,学生对戏剧的热爱源于教师的引导。江西师大校园是南昌市最大的戏曲票友聚集地,校京剧学社和学生京剧团多次在大礼堂上演传统剧目,剧社的几位老师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戏曲艺术选修课,这门课的考试形式便是化妆后登台演唱一曲。可想而知,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考试,便是在年轻人当中播撒一次传统戏剧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西师大浓郁的戏剧文化氛围早就在迎候《牡丹亭》的到来。
  梦之队
  在国内外众多《牡丹亭》汇成的牡丹花海洋中,新版赣剧《牡丹亭》能否脱颖而出,这是人们关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你看到它梦幻般的主创班底与演出阵营,你也会和我一样对它艳冠群芳充满信心。
  用“梦之队”来形容《牡丹亭》剧组并不为过。改编剧本的是从纽约大学表演系留学归来的曹路生博士,他对百老汇艺术特别是音乐剧有精深的研究。这次经他改编的剧本,被行家认为是既保留了汤剧精髓,又能对上今天普通百姓的胃口。导演童薇薇是上海越剧院一级导演,曾执导为全国最大的剧院―――上海大剧院度身定制的豪华版越剧《红楼梦》。舞蹈设计是从山西请来的国家一级编舞孙大希,她为该剧设计了别具一格的中国戏曲舞。担任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的分别是为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作设计的韩生与伊天夫,他们都是中国APEC会议文艺演出的担纲人物。
  那么音乐呢?一出戏如果没有动听的音乐旋律,那是绝对与成功无缘的。传说汤显祖当年是为他钟爱的海盐班女伶撰写《牡丹亭》,而位居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在全国各地都已失传,惟独在江西抚州一带像活化石一般保留了下来。海盐腔与昆曲同样古老,但它除了像昆曲那样典雅清丽,还有通俗柔媚的一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潘凤霞等人从民间艺人那儿一句一句将海盐腔曲谱抢救了下来,如今这份无价的遗产被作曲家程烈清用来创作杜丽娘的唱腔,上海越剧院的朱立熹又为其精心配器。著名戏曲研究家流沙告诉我赣剧成功须靠“三名”──名腔(青阳腔、弋阳腔与海盐腔)、名剧(汤显祖等人的作品)与名演员(潘派名角),“梦剧”恰恰在这“三名”上都打了满分。尤其是正在申请联合国非物质遗产的海盐腔第一次与杜丽娘一道“复活”,这朵原香原色的牡丹花岂是其他地方的《牡丹亭》所能比拟的?我在排练场地多次问那些从未接触过赣剧的人,所得的回答都是两个字──“好听”。
  演绎出这动听音乐的是江西师大音乐学院的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指挥李新亭和他手下的大学生都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与赣剧“三大件”配合的是一支双管制的大型交响乐团,在乐团旁还站着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伍。与过去高腔“一唱众和”的传统不同,“梦剧”破天荒地运用多声部合唱与台上的演唱形成交替,这种此起彼伏的演唱与层次分明的器乐演奏交映生辉,给人美不胜收的听觉享受。有关专家激动地指出,中国戏剧有史以来从未有过这样丰富辉煌的音乐背景,戏曲演唱从未有过如此气势宏大的音乐烘托。在音乐与歌唱声中,音乐学院的姑娘组成的舞队如蝴蝶般在杜丽娘身旁轻盈穿梭,为舞台平添了许多动感和诗情画意。“梦剧”虽然还保留了传统赣剧一些基本形式,但已经糅入了大量流行艺术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没有音乐剧名称的音乐剧,是融交响乐与歌舞剧于一身的现代赣剧。传统与时尚、地方戏与学院派、经典作品与青春活力,这些东西过去如冰炭不能同炉,在“梦剧”中却融合为一个珠联璧合的完美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的专业剧团要达到“梦剧”这样的规模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但采用现在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演出模式后,江西师大许多现成的艺术资源被充分利用―――《牡丹亭》演出成了江西师大音乐学院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排练、演出与相关教学成本当然大幅度降低。对同学们来说,参加这样的演出活动不仅是别开生面的艺术学习,同时还意味着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京沪两地的戏剧管理学专家从江西师大模式中看到了戏剧改革的一条新路,他们认为校园与戏剧的这种合作,是对既有的戏曲资源、文化资源、名人资源和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这条新路倘能走通,将对中国戏剧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要说到的是“梦剧”主演童丹。杜丽娘是《牡丹亭》的灵魂,“梦剧”成败系于主演一身,远在美国的童非也为小妹捏着一把汗。作为潘凤霞、童庆的“最小偏怜女”,童丹是潘派艺术的天然继承者和童家班里最小的成员,她从小呼吸的空气中都充满了赣剧气息。然而这种先天优势并不是决定一切的,我看好童丹是因为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把此次演出看得很重很重,因为我这一生都在等待杜丽娘这个角色。”说这句话时,这位赣剧的女儿一脸认真的表情。生活中的童丹像杜丽娘那样珍惜自己的真情,“梦剧”投排以来她更深陷于角色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看到她排练时的满脸泪水,看到她那双像杜丽娘一样真挚而又执著的大眼睛,你会和我一样相信这出戏没有选错主角。童丹流淌的其实是幸福之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江西师大给了她一方舞台。
  梦之圆
  “梦剧”首轮公演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江西师大三家联合推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刘上洋亲自把握“梦剧”的艺术方向,对戏剧进高校这种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副省长赵智勇亲切鼓励童丹,要她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做赣剧的改革派;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亲临排练场地,对“梦剧”提出了不少好意见。“梦剧”得到了四面八方人的帮助,各路英豪奇迹般地在江西师大风云聚会。所以“梦剧”没有理由不成功,童丹没有理由不战胜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挑战,女儿没有理由不超越母亲为赣剧带来更大的荣耀。
  由于《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媒体的先期报道,由于《江南都市报》几个月来连续投入大版篇幅为其作深度报道,新版赣剧《牡丹亭》在南昌已是未演先红,前来排练场地采访和摄影的记者络绎不绝。首轮公演更引发了“满城争说《牡丹亭》”的热潮,《人民日报》与上海东方电视台为此专程来南昌采访和报道。吸引国内人的眼球并非“梦剧”的最终目的,在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后,江西师大还有更长远的打算,童丹和她的《牡丹亭》剧组正在眺望远方更大的舞台。瑶湖校区正在建造的“梦剧场”将使《临川四梦》扎根江西师大,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成为一块有师大特色的实践性教学品牌。以后外地客人来江西旅游可以看到腔圆韵美的《牡丹亭》。从此,我们可以这样骄傲地对外宣称:要观看“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戏剧,最好的选择是来到我们江西;要欣赏风情万种的东方佳人杜丽娘,最好的选择是来到我们“姹紫嫣红开遍”的江西师大校园。&
 ∷【相 关 报 道】∷
-&nbsp&nbsp 03-08-29 15:30
-&nbsp&nbsp 03-07-29 10:40
-&nbsp&nbsp 03-07-23 15:40
-&nbsp&nbsp 03-07-22 11:03
-&nbsp&nbsp 03-07-09 11:45
-&nbsp&nbsp 03-07-09 10:25
-&nbsp&nbsp 03-06-20 14:37
-&nbsp&nbsp 03-06-11 09:10
-&nbsp&nbsp 03-12-25 13:39
-&nbsp&nbsp 03-12-25 11:49
-&nbsp&nbsp 03-12-25 09:01
-&nbsp&nbsp 03-12-25 08:41
-&nbsp&nbsp 03-12-25 08:35
-&nbsp&nbsp 03-12-25 08:03
-&nbsp&nbsp 03-12-24 15:24
-&nbsp&nbsp 03-12-24 09:50
-&nbsp&nbsp 03-12-24 09:05
-&nbsp&nbsp 03-12-24 09:21
-&nbsp&nbsp 03-12-24 08:44
-&nbsp&nbsp 03-12-23 15:27
-&nbsp&nbsp 03-12-24 08:03
-&nbsp&nbsp 03-12-23 13:44
-&nbsp&nbsp 03-12-23 13:22
-&nbsp&nbsp 03-12-23 10:03
-&nbsp&nbsp 03-12-23 09:59
-&nbsp&nbsp 03-12-23 09:23
-&nbsp&nbsp 03-12-23 08:47
-&nbsp&nbsp 03-12-23 08:26
-&nbsp&nbsp 03-12-23 07:59
-&nbsp&nbsp 03-12-22 14:49
-&nbsp&nbsp 03-12-22 14:30
-&nbsp&nbsp 03-12-22 14:12
-&nbsp&nbsp 03-12-22 13:59
-&nbsp&nbsp 03-12-22 09:47
-&nbsp&nbsp 03-12-22 09:31
-&nbsp&nbsp 03-12-22 09:15
-&nbsp&nbsp 03-12-22 08:37
-&nbsp&nbsp 03-12-22 08:58
-&nbsp&nbsp 03-12-22 08:46
-&nbsp&nbsp 03-12-22 08:32
-&nbsp&nbsp 03-12-22 08:30
-&nbsp&nbsp 03-12-22 07:57
-&nbsp&nbsp 03-12-19 14:52
-&nbsp&nbsp 03-12-19 14:11
-&nbsp&nbsp 03-12-19 14:00
-&nbsp&nbsp 03-12-19 11:06
-&nbsp&nbsp 03-12-19 08:33
-&nbsp&nbsp 03-12-19 10:36
-&nbsp&nbsp 03-12-19 09:29
-&nbsp&nbsp 03-12-19 08:46
-&nbsp&nbsp 03-12-19 08:38
-&nbsp&nbsp 03-12-19 08:30
Copyright (C)
Anhui Internet news
Center.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 备案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地方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