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物评价是怎样评价孟浩然的

当前位置:>> >>
望岳?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望岳》由创作,被选入《》。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 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讲解】: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体诗,尽管全诗为五言八句四十字,且中间两联对仗,但句中平仄声调未按规定顺序演排,各句之间也不粘缀,所以历代选本都归入&五言古诗&。这首诗的结构,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分析得极好:&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所以《唐宋诗醇》卷九评价说:&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则感叹:&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杜甫《望岳》三首全文欣赏】:
  1.《望岳》(东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 (西岳华山)
  西岳蝰荡ψ穑罘迓蘖⑺贫铩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次。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3.《望岳》(南岳衡山)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_(xū)吸领地灵 ,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 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o尊,oo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 争长J相望。
  恭闻魏夫人,t仙夹翱翔。
  有时五o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 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掷荩慷滩芰跚&,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分析】: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二十五岁至二十九岁时,在齐赵一带游历。这首诗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为五岳之首,尊称岱宗。第一句用设问语气领起全诗。&夫&字是个虚词,但在这句诗中却不可少。它表达的是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岱宗究竟是怎样的雄伟壮观呢?一种迫不及待的搜奇探胜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作答,在写法上如顺水推舟,分外自然。久闻岱宗之名,现在身对此山,昔日的敬慕之情泉涌而出,他要对这巍巍的泰山作一事与愿偕的观望、礼拜了。于是他放眼四顾,只见汪洋的山色,一直洒满齐鲁两国之境而犹&未&了&&&泰山之阳(南)则鲁,其阴(北)则齐&,五字囊括数千里,境界何其雄阔!
  上面写的是由于迫不及待之情的驱使而作的远望,接下来便开始写近望之景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是如此多情,把天地间所有的灵秀之气都赋予了泰山。山势崔巍兀立,光线南明北暗,判若晨昏。&阴阳割昏晓&暗承第二句,也就是说当山北的鲁地尚显昏之际,山南的齐地早已是阳光绚烂。这里的&晓&不是指具体时间,而是指视觉上光亮的明暗。看第七句可知望岳的时间是在傍晚。
  咀嚼这两句诗,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第一句写的既是迷鞯纳缴悄坎荒芫≈埃裁唇幼庞只岢鱿&阴阳割昏晓&这样清晰可感的形象呢?一片苍苍莽莽的青色和一昏一明的景色同时出现不是有点不协调啦?
  这便是想象的妙笔。在现实描绘的基础上,想象的翅膀腾飞了。诗人仿佛身临山上,看到了山南山北的一昏一明的景象。这种想象,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既然是&齐鲁青未了&,既然泰山是如此之高、之大,那么它也理所当然会出现&阴阳割昏晓&这样的奇景。如果参看诗人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则更能理解这一点:分明是傍晚登临,却写出了&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这种深夜才能出现的景象。如果把它看作实景,那么下文的&羲和鞭白日&以及黄鹤哀鸣、大雁群飞等景色描写便无法得到解释。可见,&阴阳割昏晓&和&七星&两句一样,都是想象中之景。有的读者不明白这是写虚景,便产生了诗人只有登上日观峰才能写得出来这样景色的误解。
  在对近望中的实景、虚景描写之后,诗人更进一步写细望之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此时此刻,他早已为泰山这种雄壮的景色和气魄所感染、陶醉了。他仿佛与泰山融为一体,那飘r弥漫在泰山上的层层云气,也简直是在诗人自己的心胸里纵横卷舒。诗人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目送着茫茫暮色中匆匆归山的鸟儿,按捺不住自己那喜悦的心情,它也随着归鸟愈飞愈远,愈飞愈高。&归鸟&二字同时暗示时间已届傍晚了。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乱云低度,宿鸟归山。暮色愈来愈浓,今日登山是不大可能的了。可是,兴高采烈的诗人却并无半声叹惋,而是满怀热情地寄希望于明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管千艰万险,我将一定要登上那能一小天下的泰山绝顶!那时平庸的众山,将显得多么的渺小!这两句正如前人所评,是虚写,是悬想将来的登山。《文心雕龙&神思篇》曾引&身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来说明想象的特色。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杜甫是身在岳麓之下,神游绝顶之上的了。末句暗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是全诗的主旨,是杜甫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的生动写照。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是想象力的飞翔。诗的第四、第七、八句都是写想象中的情事,这样在谋篇布局上便能虚实结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二,是它的豪放的风格。杜甫曾在二十四岁那年(公元735年)去东都洛阳应试,没能登进士第。但他年少气盛,根本不把它当回事。第二年便开始了齐赵之游。这首《望岳》便作于此时。当时的杜甫是&裘马颇清狂&的,表现在诗里的是气势磅礴、&往无前的豪放的风格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阔大的意境。杜甫这一时期的其它作品如《房兵曹胡马》、《画鹰》等,也无不表现出前程万里、海阔天空的气势。这种诗风和杜甫后来的沉郁的风格是迥异其趣的。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A VIEW OF TAISHAN
What shall I say of the Great Peak? --
The ancient dukedoms are everywhere green,
Inspired and stirred by the breath of creation,
With the Twin Forces balancing day and night.
&I bare my breast toward opening clouds,
I strain my sight after birds flying home.
When shall I reach the top and hold
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
------分隔线----------------------------
唐诗三百首相关文章
王维的《山居秋暝》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
唐玄宗的《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诗...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关于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问题_析_韵高而才短_的长期误读【精品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问题_析_韵高而才短_的长期误读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一些诗人是怎么死的?_百度知道
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一些诗人是怎么死的?
提问者采纳
李白麽,是在当涂水边醉酒后捞月不慎而亡(实际上是病死的吧,但我更喜欢捞月而死,伟大的诗人这样而死,多富诗意啊!),杜甫自然是病死在一条船上的了,白居易活到了75岁,死掉了;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其他的诗人大多也是病死的。
其他类似问题
李白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死是自然规律
有自杀,有病死(大多),有老死
李白是在当涂水边醉酒后捞月不慎而亡
喝醉酒后失足落水死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解析试题背后的真相
当前位置: >
> 下列诗句全是评价唐代诗人的一组是[]①复忆寰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②乐天长短...
下列诗句全是评价唐代诗人的一组是&
①复忆寰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②乐天长短三十首,却爱韦郎五字诗。③读公赤壁词并赋,如见周郎破贼时。④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⑤孰似少陵能叹息,一身牢落识乾坤。⑥放翁已得眉山髓,不解诚斋学谪仙。⑦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⑧不是临川王介甫,谁知瞑色赴春愁。A.①②⑤⑧B.②④⑥⑦C.③④⑤⑧D.①②⑤⑦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好范本试题专家分析,试题“下列诗句全是评价唐代诗人的一组是[]①复忆寰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主要考查你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一、作品串联法
二、四字口诀法
三、歌谣诵读法
四、.纵横结合法
古今作家生活时代不同,从而形成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将这些纵横联系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在脑中形成几条线或几个面,是一种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方法。如果能据此自己动手制作几张图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如对考查频率较高的鲁迅作品,就可以按作品发表先后为序纵向列表,然后对每篇再做横向的了解。
五、特征记忆法
即抓住文学常识在外部的共同特征进行快速记忆
六、归纳记忆法
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七、联想记忆法
八、轶事记忆法
不少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或留下有趣的轶事。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诗句全是评价唐代诗人的一组是[]①复忆寰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②乐天...”相似的试题有:
查阅次数试题题文
Copyright & &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人物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