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弟兄几个,都在干啥

帖子主题:[原创]闲聊杜聿明将军兼抽孙粉几个嘴巴!
共&35127&个阅读者&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另外,说说张灵甫.实事求是的说,张灵甫在国民党军队中,还算是个勇将.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凡事就怕吹过头,那就令人生厌了.张灵甫,纯粹是被某些国粉给生生吹"臭"了的!老长官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74军,就这么被张给断送了.可笑啊,还中心开花.既不知己,又知知彼.张当个团长,冲锋陷阵,是块材料.当军长(整编师师长),他没这谋略.当然了,有些国军将领还不如他.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南唐后主李煜事宋不可谓不恭顺,最后宋太祖一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这需要理由吗?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xxxxkp
在第28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8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xxxxkp
在第283楼的发言:引自189楼“不久,杜公奉上级命令,执行特种任务,不发一弹,不打一枪,和平解决。龙云主席调重庆任参议院长,并派何应钦宋子文陪驾……”,作者深得春秋笔法真传啊,呸服呸服
确实是兵不血刃就把龙云给解决了.
这件事,我并不支持龙云.
蒋虽然作的很多事情我不赞成,但要把这些"土皇帝"拔除,没什么太大错误.
况且,调龙去就任军事参议院的院长,也给足了龙的面子.
没必要逢蒋必反.呵呵~~
地方实力派的存在是事实,就看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蒋介石根本没有“以德服人”的雅量和能力。象蒋介石这样,在抗战中都排斥、消灭异己,只会让人寒心。让龙云下来,又让卢汉上位,卢汉心里能踏实吗?最后走上反蒋道路是必然的。龙云和卢汉是表兄弟.卢汉的轿车,在昆明都被龙公子给砸了.后来,龙云被围,卢汉根本就不回师云南去救.当然,也和52军看着有关.别把龙云抬的太高,虽然我不待见蒋,但消除地方军阀我还是支持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insw
在第292楼的发言:写这篇文章的人还是比较客观的,讲得有道理,我比较赞同。孙立人比杜聿明差几个档次,杜是战区指挥官,带几十万人马;孙只是个军长,指挥的不过2万多人,两人没有可比性。孙在缅甸救英军的战绩有很大水分,英军七千余人被日军一千余人包围,被孙带两个团救了,太丢人了,只好夸大孙的战绩,给孙极高的荣誉,为的是保英军的脸面。孙是个不错的军师长,也仅此而已,此人太自负,与同僚关系处不好,又不是黄埔的,若真给他多点兵,恐怕他也带不动。到台湾后老蒋给他高职务,主要还是看在他与美、英关系好,利用一下,后来又收拾了。杜在东北......过奖.我就是抛砖引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只想着怎么向蒋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不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军队保住,最终葬送了三十万大军,也毁掉了自己,他如果能把三十万军队带回去,可能在蒋那里还能占有一席之地,做了俘虏,在蒋眼里,也不过是个叛徒而已了,最后的表忠心也等于是落空了,杜聿明做为一名将领,在关键时刻,缺乏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当断不断,祸害无穷,实在是一个反面教材。说的都很轻巧.蒋严令杜去解救黄维,这是命令,军令如山.别说什么将在外....那都是扯蛋.岳家军近乎于岳飞的私人武装,那金牌一下,最后也得从命.况且,徐州的国军不是杜的私人武装,他违抗蒋的命令,邱可能就会违抗他的命令.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67775
/ 排名:27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einglish
在第289楼的发言:龙云的滇军都是法式装备过几天把60军抗战初的编制配备列一下,那是很强的不亚于中央军的德械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47062 工分:273783
/ 排名:26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写这篇文章的人还是比较客观的,讲得有道理,我比较赞同。孙立人比杜聿明差几个档次,杜是战区指挥官,带几十万人马;孙只是个军长,指挥的不过2万多人,两人没有可比性。孙在缅甸救英军的战绩有很大水分,英军七千余人被日军一千余人包围,被孙带两个团救了,太丢人了,只好夸大孙的战绩,给孙极高的荣誉,为的是保英军的脸面。孙是个不错的军师长,也仅此而已,此人太自负,与同僚关系处不好,又不是黄埔的,若真给他多点兵,恐怕他也带不动。到台湾后老蒋给他高职务,主要还是看在他与美、英关系好,利用一下,后来又收拾了。杜在东北与林交手时并不处下风,只是陈诚眼红夺了他的权,东北的国军才逐渐走下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4067 工分:221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杜聿明是有一定的才能的,但是做为一个军人是不合格的,在这一点上,比孙立人差远了,野人山的事,还可以用忠于国家粉饰一下,(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明知凶险无比,九死一生,还往里面钻,做为一个将领,不合格,把军队搞光了,还怎么忠于国家啊?)其余杜聿明此人,身上奴性太重,把蒋当皇上,把自己当臣子,惟命是从,淮海战役后期,杜率三个兵团放弃徐州撤退时,蒋介石命令其率军再去解救黄维,这个时侯,就是傻子也该明白,有多么凶险了,黄百韬被围时,杜的三个兵团外加黄维、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尚且救不出来,现在黄百韬被灭了,黄维也给收拾的差不多了,徐州坚固的工事也都放弃了,实力的天平已经完全逆转了,华野几十万大军正拼命的向杜聿明的部队包抄过来,这一切,做为主将的杜聿明不可能不知道,他也完全明白救出黄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会把自己的三十万大军给搭进去,可在关键时刻,还是忠字当头,只想着怎么向蒋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不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军队保住,最终葬送了三十万大军,也毁掉了自己,他如果能把三十万军队带回去,可能在蒋那里还能占有一席之地,做了俘虏,在蒋眼里,也不过是个叛徒而已了,最后的表忠心也等于是落空了,杜聿明做为一名将领,在关键时刻,缺乏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当断不断,祸害无穷,实在是一个反面教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20830 工分:16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einglish
在第289楼的发言:龙云的滇军都是法式装备紧挨着法属印度支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5886 工分:1616
左箭头-小图标
龙云的滇军都是法式装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1482 工分:2227
左箭头-小图标
常公公解决盛世才龙云这样的,我还是支持的.汪精卫经过云南去越南投日,龙云机场送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9074 工分:69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7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防风草
在第72楼的发言:......
我军的大型演习我是参加过的,你拿英军四十年代的工业水平跟民国比怕是有失公允吧?毛泽东选集批评东野也有依据的,要求东野全歼锦西之敌不是什么份外要求,战役部署周密,胆子大点不是实现不了。这也就有东野将领战后评论,跟华东野军比较,华东放走了两个兵团(李延年,刘如明)而收到表扬,东野将领觉得不公平,但中央不这么看。因为力量不同,条件也不同。九纵的错误不是被刘玉章一个反击打退的原因,而是他们给东总上报了错误的信息,致使贻误战机。群众一般只看战争后果,但将军的眼里,会撤退的将军永远高于只会打胜仗的将军。这才有孙子说的: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完全同意兄台的见解.
上面那位,知道演习的基本原理吗,5万人演习就是5 X N 万人的战役,N 可以〉10而且海上撤退,不像陆上,不是向反正面战斗中开进,没有可比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12 工分:2901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8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xxxxkp
在第283楼的发言:引自189楼“不久,杜公奉上级命令,执行特种任务,不发一弹,不打一枪,和平解决。龙云主席调重庆任参议院长,并派何应钦宋子文陪驾……”,作者深得春秋笔法真传啊,呸服呸服
确实是兵不血刃就把龙云给解决了.
这件事,我并不支持龙云.
蒋虽然作的很多事情我不赞成,但要把这些"土皇帝"拔除,没什么太大错误.
况且,调龙去就任军事参议院的院长,也给足了龙的面子.
没必要逢蒋必反.呵呵~~
地方实力派的存在是事实,就看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蒋介石根本没有“以德服人”的雅量和能力。象蒋介石这样,在抗战中都排斥、消灭异己,只会让人寒心。让龙云下来,又让卢汉上位,卢汉心里能踏实吗?最后走上反蒋道路是必然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67775
/ 排名:27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8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献少
在第279楼的发言:孙立人主要有老美支持
孙立人,当师长时指挥作战还可以.
主要就是和张灵甫一样,被有些人吹得太过头了,才令人生厌的.
什么孙立人活埋几千日本俘虏,这帮脑残,编都编不圆.
不必生气,他们瞎编,我们打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xxxxkp
在第283楼的发言:引自189楼“不久,杜公奉上级命令,执行特种任务,不发一弹,不打一枪,和平解决。龙云主席调重庆任参议院长,并派何应钦宋子文陪驾……”,作者深得春秋笔法真传啊,呸服呸服确实是兵不血刃就把龙云给解决了.这件事,我并不支持龙云.蒋虽然作的很多事情我不赞成,但要把这些"土皇帝"拔除,没什么太大错误.况且,调龙去就任军事参议院的院长,也给足了龙的面子.没必要逢蒋必反.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12 工分:29010
左箭头-小图标
引自189楼“不久,杜公奉上级命令,执行特种任务,不发一弹,不打一枪,和平解决。龙云主席调重庆任参议院长,并派何应钦宋子文陪驾……”,作者深得春秋笔法真传啊,呸服呸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杜从戎(湖南人,黄埔一期生),能在1930年就被蒋校长挑中,担任副旅长,说明蒋对他是颇为看重的。可后来,不知杜从戎犯了什么错,据说是有背叛蒋校长的嫌疑,蒋对之恨之入骨。蒋冯阎中原大战,蒋大获全胜。蒋校长为了显示宽宏大度,于是成立专门的办公室,下令,参加反蒋活动的黄埔学生只要来悔过自新,一律既往不咎,还安排相应工作。陆续前来悔过的黄埔学生有参加过共产党的,有参加过改组派的.....都安排了相当的职务。蒋校长对来悔过的黄埔学生大多和颜以待,也不多追问过去。唯有杜从戎,老蒋经常破口大骂,为显示对其特别憎恨,凡是悔过同学的请求书上有杜从戎者,一律批示“除杜从戎外,其余照准”。后来广大黄埔同学掌握此诀窍后,纷纷在“悔过请求书”中将杜从戎列在其中,所请求的内容无有不准。事后还发现,其中还有十来个黄埔同学其实什么反蒋活动都没参加的,只是失业在家,借这个机会来找个工作混口饭吃,最后也如愿以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20830 工分:1661
左箭头-小图标
孙立人当新38师师长时,老美给装备的是所有国军中最好的.本文内容于
21:01:45 被footbool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献少
在第279楼的发言:孙立人主要有老美支持孙立人,当师长时指挥作战还可以.主要就是和张灵甫一样,被有些人吹得太过头了,才令人生厌的.什么孙立人活埋几千日本俘虏,这帮脑残,编都编不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56945 工分:2298
左箭头-小图标
孙立人主要有老美支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桂永清总队长正步踢的好.据说受阅时,能从中山陵下一路踢上去.腰板笔直.蒋总司令当时颇为欣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1482 工分:2227
左箭头-小图标
桂永清打仗也是名不副实.白去德国留学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这里插一段:前些天看了本书,叫“天子门生——蒋介石的十三太保”。别的不说,单说书中提到的桂永清(江西人,黄埔一期生)一节。说什么桂永清和杜聿明、胡宗南、关麟征是当初的“黄埔四杰”,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了。前面说过,杜聿明黄埔一期毕业后,先任的“上士”见习官,“少尉”以上才是军官,当时杜聿明连军官都不是。而贺衷寒,黄埔一期毕业后,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上尉秘书,和杜聿明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桂永清发迹确实比较早,1930年就当上了少将旅长(在陈诚的第11师),这时候,蒋给他派来个副旅长,杜从戎。这个杜从戎也是黄埔一期生,和杜聿明没丝毫关系啊。杜聿明是陕西人,陕北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出漂亮女孩,可杜聿明却生在米脂。杜从戎则是湖南人。桂永清和杜从戎虽同为黄埔一期生,却看杜从戎不顺眼,不想让他来当副旅长。桂永清就去找陈诚,陈诚当然不想担这责任了,就随口一说,率真啊(桂永清字率真),你就直接向校长反映吧。桂永清也真够率真的,就给校长发了个电报,表示不愿意杜从戎来当副旅长。蒋接到电报大怒,把桂永清招到南京一顿臭骂:我的命令你不听,你连同学也不接纳?撤职。桂永清傻了。最后,何应钦出面,保举桂永清赴德国留学,后来又担任驻德武官,抗战爆发前回国,奉命按德式标准组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并担任总队长,此乃后话。“天子门生——蒋介石的十三太保”这本书中说桂永清之所以拒绝杜从戎来当副旅长,是因为桂永清要保荐邱清泉来当副旅长,更是胡说八道。邱清泉是“黄埔二期生”,在那个时候能当上营长已属不易。在当时当上副团长的,都属凤毛麟角,李守维算一个,在陈诚的第11师里当副团长,后来离开第11师,投靠韩德勤去了(韩德勤依靠顾祝同),抗战爆发后,当上了军长,再后来,和新四军搞摩擦,黄桥决战,死了。当时,李默庵、关麟征在第11师才当的是团长,桂永清怎么可能保荐邱清泉当副旅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hasibagen1962
在第274楼的发言:还是蛮客观的,好文谢谢.抛砖引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60378 工分:537
左箭头-小图标
还是蛮客观的,好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杜聿明能有后来的地位,可以说仰赖于两个安徽人,一个是张治中,再一个就是徐庭瑶。使杜聿明声名雀起的两役,一个是昆仑关大捷,击毙了日军王牌师团——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陆军少将,并攻占昆仑关。首创中国军队对日作战攻坚战胜利。再一个就是杜聿明率第5军入缅作战,第200师凭借匆忙构筑的野战工事,面对日军一个师团(第55师团),坚守同古12天,战绩卓著。后由于后方友军溃败,被日军攻陷了腊戌,第5军后路被断,师长戴安澜(黄埔三期生)在率部归国途中,力战殉国。戴安澜是给杜聿明带来荣耀的第三个安徽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9293 工分:63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ahewenming
在第270楼的发言:这时胡宗南\汤恩伯都已加“上将”衔了。
=================
不明白为什么常公公那么喜欢这二位.都是委员长的同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1482 工分:2227
左箭头-小图标
还有那个陈刺绣,不明白为什么常公公那么喜欢让他指挥作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1482 工分:2227
左箭头-小图标
这时胡宗南\汤恩伯都已加“上将”衔了。=================不明白为什么常公公那么喜欢这二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徐庭瑶,被称为国军装甲兵之父。在国民党军中,也属于较能战的。徐庭瑶最大的成果,是栽陪了杜聿明。实际上,汤恩伯也曾经在他手下当过旅长,关麟征也曾经在他手下当过旅长。第1师师长刘峙升任第1军军长,第1师师长一职由副师长徐庭瑶代理,本来正式成为第1师师长顺理成章。可胡宗南挑动第1师里面的黄埔学生上书蒋总司令(主要就是攻击徐庭瑶不是黄埔系,没在黄埔军校任过职),拥戴旅长胡宗南升任第1师师长。最终徐庭瑶转任第4师师长,胡宗南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第1师师长。注意:此时的第1师(师-旅-团编制)是由北伐时第1军下属的刘峙任师长的第2师(师-团编制)和另外两支部队重新整编而成。此后,第1师扩编为第1军,是胡宗南(浙江人,黄埔一期生)起家的部队。胡宗南自称他的第1军为“天下第一军”。蒋的养子——蒋纬国曾经在第1军第1师第1团第1营第1连担任过上尉连长,当然,这是胡宗南为讨好蒋委员长特意安排的。北伐时第1军下属的薛岳任师长的第1师(师-团编制),由于一度被蒋认为思想左倾,后来和另外两支部队重新整编,番号被改为第9师(师-旅-团编制)。后来以第9师为基础,扩编为第2军。是李延年(山东人,黄埔一期生)起家的部队。后来西安事变,何应钦坐镇南京,组织“讨逆军”,讨伐张杨。何应钦任“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任“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任前敌总指挥。宋氏兄妹怕张杨加害于蒋,极力反对武力讨伐,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回到南京,认为何应钦是要加害于他。所以,此后徐庭瑶作为何应钦系统的大将,屡遭蒋委员长的打击。此前刘峙的地位一直压同为黄埔教官的顾祝同半头,此后,逐渐变成了顾祝同压刘峙半头。其实顾祝同也属于何应钦系统,只不过,没刘峙走的那么近而已。当初在黄埔任教官,蒋校长每早必亲自点名,顾祝同他们这些教官当时正在三十岁上下,精力旺盛,有时晚上到广州城里吃吃花酒,早操迟到了,必遭蒋校长痛斥。这时,身为黄埔军校总教官的何应钦,必出来替他们说情:墨三(顾祝同字墨三)他们昨晚准备第二天的教程,睡的太晚了......徐庭瑶到1949年仍是个中将,这时胡宗南\汤恩伯都已加“上将”衔了。显失公允。国民党军有五大主力,和杜聿明有渊源的就有两个——第5军和新6军(新6军是以第5军所辖的新编第22师为主搭建的),而第5军更是杜聿明起家的部队。国民党军二线主力第8军,也和第5军有很深的渊源。第8军当初就是以“荣誉第1师”为主搭建的,而“荣誉第1师”则是当初第5军所辖的三个师(第200师、新编第22师、荣誉第1师)之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前面说了,长城抗战,第25师师长关麟征负伤,送北京协和医院救治。关麟征在北京协和医院养伤,北京各界人士来协和医院看望慰问关麟征的,终日不绝。无独有偶,同一年,蒋命令留在南方的蒋系中央军和地方军阀的部队五、六十万(也有说五十万的,也有说八十万的),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有很多书籍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单说陈诚系统的第52师、第59师、相继被歼,两个师长,一死一俘。陈诚“土木系”的中坚--第11师,依仗自己是蒋军中嫡系中的王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在师长萧乾(福建人,黄埔一期生)的率领下,突入中央苏区,寻求与红军主力决战。时任红1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早已布好口袋,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草台冈一役,围歼第11师,最后,师长萧乾负伤,率千余人冒死突围而出。陈诚听到第11师大部被歼的消息,当即昏厥。当初(1930年左右),萧乾和关麟征、李默庵(我在前面说过,李默庵就是“中山舰”事件后,第一个声明退出共产党的,很快就被蒋校长重用)一同在第11师(师长陈诚,当时第11师共有6个团)担任团长,三人同为黄埔一期生,情同手足。很快,李默庵就被晋升为旅长,在蒋冯阎军阀混战中负伤,后离开第11师,很快被蒋任命为第10师师长。注意,这时候已经是师-旅-团编制,师长基本就相当于北伐时的军长。我没有仔细考证过,不过,李默庵应该属于黄埔一期生中,担任“师长”职务的前五人。这时候杜聿明还在第4师担任团长。前面说过,关麟征因为和陈诚不睦,被排挤出第11师,后来在第4师也担任了旅长。再后来,从第4师又分出一个第25师,关麟征晋升为师长。萧乾则非常崇拜陈诚,留在了第11师。客观的说,陈诚在国民党军队里,算得上是廉洁的将领,也肯干实事,缺点就是心胸狭窄。陈诚起家的部队是第11师,十一,组合起来就是“土”,其后扩编为第18军,十八,组合起来就是“木”,此后,陈诚以第11师和第18军的干部为基础,四处吞并杂牌部队(其实不光杂牌部队,其它中央军系统的部队,陈诚也吞并。到抗战胜利,在中央军里,陈诚系统已经发展到大约有五十多万人。仅次于何应钦系统,不过,因为何应钦在中央军里地位仅次于蒋,被蒋猜忌,所以,何应钦系统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系统。杜聿明就属于何应钦系统,和陈诚“土木系”的将领是死对头。),这就是陈诚军事集团又被称为“土木系”的缘由。1930年8月,成立第18军,蒋任命第11师师长陈诚担任军长。后来蒋把第14师划给第18军,陈诚以军长兼任第14师师长,改造第14师。第11师师长则保荐他的保定军校同学罗卓英(广东人,后被称为陈诚的大管家)担任。后来,随着罗卓英的晋升,萧乾担任第11师师长,这也是第11师师长一职,第一次由黄埔学生担任。围剿中央苏区,第11师师长萧乾负伤,住进了医院。长城抗战,第25师师长关麟征负伤,也在医院养伤。不同的是,萧乾在医院养伤,当地各界人士无人搭理。关麟征在医院养伤,来协和医院看望慰问关麟征的北京各界人士,终日不绝。当时国民党将领就此感慨道:打内战,真是不得人心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20830 工分:16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ahewenming
在第2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之狼
在第250楼的发言:败军之将,何足言勇。
忠臣不侍二主。
我最看不起倒戈的.拿着人家的钱,一看风头不对,美其名曰起义.
所谓的起义,很多都是一看大势已去,重新投机一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来看看徐庭瑶手下的中央军三个师长。黄杰,岁数稍大,当时30岁;关麟征,当时28岁;刘戡,当时27岁。旅长里面,杜聿明当时29岁;郑洞国当时30岁。其它四个旅长年纪也相仿。说实话,这个年龄,在现代军队里当个营长,都算年轻。现代战争,不是古代的三国演义,将领拿把刀拿根长矛,率先冲阵。那样的话,当然年轻是优势。现代战争,讲究的是步(步兵)、炮(炮兵)、骑(骑兵)、工(工兵)、辎(辎重兵)、侦察、通讯等等等等诸兵种协同作战。以上这些兵种,构成了“师”级作战单位。有时,上级还会配发“坦克”前来提供地面支援,会派来航空兵(当时绝大多数国家还不叫空军)前来提供空中支援。所以,要想指挥现代战争,必须得有相当的院校学习的理论基础。除非像土八路(没有贬意)那样,步兵包打天下,而且还经常是游击作战。例如隆美尔,军校毕业后参加一战,四年间,才当到连长。不要以为隆美尔只是二战优秀将领,一战时,隆美尔作为刚毕业的下级军官,随军参战,在法国战场受伤,伤愈后又被派往阿尔卑斯山去帮助奥军,隆美尔率领自己的连队,迭次击破意军,连续攻下意军把守的阿尔卑斯山险要关隘,获得“功勋勋章”,这是当时德国的最高“勋章”,由德皇威廉二世下令颁发。一战时,隆美尔曾经以区区一个连的兵力俘虏三千意大利军队。这样的战功,也不过还是个连长。有功,可以奖励(包括巨额奖金),但不能随意升职,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匆忙升职,你指挥不当,反而是害了你,害了部队,最终害了国家。反观中国,例如孙元良,1924年夏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4年底就毕业,1926年就当到了团长;胡宗南,1926年都当到了副师长。当然,1926年时是军-师-团的编制,而1930年以后是师-旅-团的编制,胡宗南那个1926年的副师长,相当于1930年的副旅长。不过,才两年光景,能当到副旅长也是奇迹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20830 工分:16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知不足000
在第26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dahewenming
在第2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之狼
在第250楼的发言:败军之将,何足言勇。
忠臣不侍二主。
我最看不起倒戈的.拿着人家的钱,一看风头不对,美其名曰起义.
老蒋手下的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基本上都倒过戈,怪不得国军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67775
/ 排名:27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ahewenming
在第2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之狼
在第250楼的发言:败军之将,何足言勇。
忠臣不侍二主。
我最看不起倒戈的.拿着人家的钱,一看风头不对,美其名曰起义.
老蒋手下的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基本上都倒过戈,怪不得国军烂泥扶不上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5886 工分:161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xxhaha2005
在第26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otbool
在第260楼的发言: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还是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的.
由于政治的原因,绝大多数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都无奈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惜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9293 工分:63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ootbool
在第260楼的发言: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还是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的.由于政治的原因,绝大多数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都无奈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20830 工分:1661
左箭头-小图标
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还是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桂系一号人物李宗仁就是广西陆军小学毕业的,没上过保定军校。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原来桂系二号人物是黄绍竑)先上的广西陆军小学,后因病退学,几年后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民国后,原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为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另一所就是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入部队实习半年,再入保定军校学习两年。1912年民国成立,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各省为培养地方势力,先后以“陆军小学”为基础建立“讲武堂 ” 。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这里再介绍一下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的陆军学校清末,每省设有一所陆军小学,学生均为成绩优秀的高小毕业生,年龄在十四、五岁间,享受公费待遇。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分别设在北京、西安、武昌、江宁(南京)。例如陆军第一中学在北京的清河。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 先在陆军军官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因此,保定军校学生的素质较高。最高一级是陆军大学,这个也设在北京清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5886 工分:1616
左箭头-小图标
[quuott]kc**q%2biSO9KN00c7vMd1lQ%3d%3d[/quuott]斗心眼,他哪里斗得过常公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指挥官年轻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当时的中国军队普遍缺乏信仰(土八路除外),根本就不知道为谁而战。吃粮当兵,或者说当兵吃粮,这是当时的口号。当兵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吃粮。把“当兵”仅仅当成了谋生的手段。看看德国(一战时),军队是国家的骄傲,军人身份是一种荣耀。苏联(二战时),你说它宣传也好,你说它洗脑也罢,对士兵的思想灌输是有效的。这也是苏联在德国的突然打击下没有崩溃,并最终反败为胜的基础。1946年,国共双方抢占东北。单说山东出关的一支部队,开小差的,占到了总数的三成,最高的跑了个团长。剩下的也士气低落,怕打仗。时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的林彪在东总高干会上,给在座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的高层干部讲了一件他在苏联的故事。平型关大捷后,林彪穿着缴获的日军呢子大衣,被阎老西的部队误认为日本军官,挨了一枪。伤势还挺重,只好到苏联养伤。苏联卫国战争,一个苏军士兵,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夜里,修理汽车。盟国的记者正好路过,看到这位士兵就去采访,问他,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等到天气好转的时候再修?这位士兵说:斯大林同志知道我,斯大林同志知道我。林彪话锋一转:看看人家思想政治工作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反观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一遇危急情况,或是拿出“现大洋”组织敢死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有),或是组织督战队。何为督战队?就是指挥官的亲兵(例如警卫营),架好机枪,驱赶士兵往前,如果后退,后面督战队的机枪就扫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长城抗战,入侵的日军4万余人(伪满军3万余人,战斗力甚至可忽略不计。),中国军队共计20余万人。在人员对比上,中国军队占有绝对的优势。为什么中国军队失利呢?这首先要从中国军队的构成说起。参加长城抗战的中国军队,人数最多的是“东北军”,其次是“西北军”,和“中央军”。这三股力量,谁都不信任谁,都想拿对方当“挡箭牌”,都想让对方当炮灰。协同作战,当然更是无从谈起。其次是指挥官,张大少爷就不说了,早先作战就靠郭松龄,郭一死,张大少爷可就抓了瞎了。手下的东北军将领,少数是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的,一部分是东北讲武堂速成出来的。剩下的还有很多绿林人物。西北军的将领,绝大部分出身行武,打仗就凭一个“猛”字。前来增援的中央军,除了徐庭瑶是保定军校毕业,其余三个师长六个旅长几乎是清一色的黄埔一期生。黄埔军校是孙文因为长期被军阀玩弄于股掌之中,愤而联络苏俄,由俄国人出人(顾问)、出枪(枪械)、出资(资金)在广州黄埔岛上设立的,一期学生只学习了六个月就毕业了。各位想一想,入学之前,成份复杂,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商贩有的是学徒的小伙计,短短的几个月,可能也就刚把队列走齐,刚学会放枪,哪里谈的上系统的学习什么战略战术。可短短的几年间,竟然都当上了师旅长,想想看,他们指挥现代军队的一个连一个营,可能都勉强,现在竟然去让他们指挥一个旅一个师。跟红军作战,因为红军将领除了寥寥几个人以外,基本都是泥腿子出身,还能应付应付。和日军作战,就不那么简单了。日军中下级军官,也得是“士官学校”毕业,将军,非陆军大学毕业的不能晋升(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后,急缺军官,少数作战成绩优秀的非陆大毕业生也能晋升到将军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长城抗战,最后虽然以中国军队的失利而告终。但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也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日,喜峰口,第29军(西北军)109旅旅长赵登禹(后任第29军第132师中将师长,七七事变时在北京殉国,追赠上将。北京现有赵登禹路。)挑选出500余人组成大刀队,亲自率领,乘夜从两侧插入敌后,直扑日军宿营地,日军猝不及防,在夜袭中遭受重创,很多鬼子在梦中便做了刀下之鬼。随后鬼子援军到来,双方短兵相接,大刀队边战边撒,战至12日下午2时方才撤回,我军只有30余人生还。《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9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29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当时歌词上还附有“献给29军大刀队”的副标题。何香凝(廖夫人)曾赋诗一首赞曰:“杀敌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捷音传来齐喝彩。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1482 工分:222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雪地之狼
在第250楼的发言:败军之将,何足言勇。
忠臣不侍二主。我最看不起倒戈的.拿着人家的钱,一看风头不对,美其名曰起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古北口保卫战,东北军第107师、第112师先后丢失阵地,古北口正面长城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中央军第25师在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的第二道防线也被日军突破,第25师指挥部也被敌人机枪封锁,杜聿明率部突围,转移到预备阵地,不久该阵地又被敌从中间突破。全师两个旅的阵地相继被日军占领,古北口全部沦落敌手。此役第25师伤亡极大。师长负伤,团长阵亡1人、负伤1人,营长伤6人,连排长死伤四分之三。激战三昼夜,共伤亡4000余人。第25师被迫撤至古北口以南高地及西南的南天门阵地。傍晚杜聿明在南天门设立师指挥所,仍然带领全师官兵顽强地阻击敌兵。徐庭瑶下令已开过密云石匣镇的中央军第2师,星夜向南天门挺进,接替第25师的阵地。第2师接收阵地,此后又一番激战,最终南天门失守,这里不再赘述。说起南天门失守,这里有一段故事。京郊司马台长城,大家基本都看过。南天门也差不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拿把枪在上面,十个人也攻不上来。那怎么失陷的呢?原来,南天门侧翼有一个制高点——八道楼子。守此处的中国军队(第2师)是一个连,由于地势太险要了(看过智取华山吗,类似。),就产生了轻敌之心。北方三月份,又是山上,正冷。半夜无聊,打开了麻将了。一开始,外面的哨兵还算称职,时间一长,觉得这么险要的地方,小鬼子哪里上的来呀。就也娱乐去了。结果几天后的一个凌晨,小鬼子摸了上来。八道楼子失守了。徐庭瑶接到报告,怒斥黄杰(第2师师长):怎么失去的阵地,怎么给我夺回来!黄杰组织部队进攻,最后也没收回来。由于八道楼子居高临下,可以瞰视周边,中国军队只好后撤。事后,有国军将领调侃此事道:徐军座命令黄杰,“怎么失去的阵地,怎么给我夺回来!”。可黄杰当初没敢如实汇报是因为轻敌,夜里打麻将丢失的阵地。第2师怎么也不可能靠“打麻将”再拿回阵地来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1482 工分:2227
左箭头-小图标
[quuott]kc**q%2biSO9KN00c7vMd1lQ%3d%3d[/quuott]就是一个败家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2541 工分:1573
左箭头-小图标
败军之将,何足言勇。忠臣不侍二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00656 工分:58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4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xxhaha2005
在第243楼的发言:东北沦陷,小六子也难辞其咎.
张学良年轻,容易轻信别人.
远不及乃父.
公子哥,还吸毒.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第25师奉命开往北京,日,第25师到达石匣镇后,杜聿明和关麟征驱车前往古北口,与东北军军长王以哲联系。(西安事变后,王以哲被东北军内的少壮派军人刺杀。)王要求第25师接替东北军第112师的长城阵地,在第一线担任防守,关麟征不同意接防长城阵地,坚持在古北口占领第二线阵地。双方相持不下。杜聿明看双方争执不下,又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后,向关麟征建议说,从地形上看,第112师的长城阵地比古北口地势高,可以瞰制来犯之敌,可是关不同意。结果,第25师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形成第二道防线。而王以哲见关麟征不接替东北军第112师的长城阵地,就把主力撤守古北口以西高地,仅留一个团守备长城第一线。第二天,日军第8师团及骑兵第3旅团迅速突破东北军第112师阵地,进占古北口关口,并乘胜向第25师阵地发起攻击。关麟征指挥所部张耀明第75旅反攻,在争夺高地时负伤,送北京协和医院救治。徐庭瑶得报后,急电蒋委员长,任命第73旅旅长杜聿明为第25师副师长,代理师长。杜聿明代理师长职务,指挥第25师官兵,继续同日寇浴血奋战。战至3月12日,第25师伤亡官兵4000余人,损失惨重。徐庭瑶命令杜聿明将阵地交与随后赶到的第2师,第25师撤至密云整补。第2师接收阵地,与日军对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quuott]kc**q%2biSO9KN00c7vMd1lQ%3d%3d[/quuott]主要是张大帅死的早,少帅还没学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00656 工分:58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xxhaha2005
在第243楼的发言:东北沦陷,小六子也难辞其咎.张学良确实比他老爹差远了.公子哥一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当然,最后杜聿明还是见到了张副司令。不过,令杜失望的是,张副司令精神萎靡,只是随便问了问部队的情况,完了就让杜聿明赶快去汇报,让徐庭瑶火速率军前来接替东北军的阵地。这个时候,蒋的嫡系部队大约有三十个左右的师(还有地方军阀的六七十个师),都在部署第四次围剿“苏区”。在舆论的压力下,蒋命令徐庭瑶率领第2师、第25师和第83师,北上参加长城抗战,这三个师都是中央军。第2师师长黄杰(后随蒋逃到台湾,最终晋升为一级上将),湖南人,黄埔一期生;第25师师长关麟征(蒋败退台湾后,关麟征寓居香港),陕西人,黄埔一期生;第83师师长刘戡,湖南人,黄埔一期生。后来第2师师长黄杰调任财政部税警总团团长,第2师师长一职由第2师第4旅旅长郑洞国(湖南人,黄埔一期生,解放战争在长春被动起义)升任,抗战全面爆发后,第2师和关麟征的第25师合编为第52军,关麟征任军长。第52军是关麟征起家的部队。郑洞国由于和关麟征不和,去了杜聿明任军长的第5军,后来担任驻印度的新1军军长,旅美学者黄仁宇当时就在他的手下任连长,这是后话。第83师师长刘戡,抗战全面爆发后升任军长,投入胡宗南军事集团,解放战争时,在西北战场兵败自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xxhaha2005
在第243楼的发言:东北沦陷,小六子也难辞其咎.张学良年轻,容易轻信别人.远不及乃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9293 工分:630
左箭头-小图标
东北沦陷,小六子也难辞其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1482 工分:222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41楼的发言: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等反蒋联军共计80万人左右,蒋的嫡系加上拥蒋军阀组成的联军共计60万人左右,双方140万大军直杀的昏天黑地。爱国青年张学良(此前张学良顶住关东军压力,毅然决定东北易帜,拥护中央,获得了全国舆论的一片赞扬。)决定助蒋,带东北军10万精锐入关。
冯阎联军大溃,冯阎通电下野(阎躲到了日本占领下的大连,当时叫关东州。),张学良在北京(当时叫北平)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总司令:蒋中正),后又担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黄河以北,悉听张副总司令节制。
......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是受常公公的命令.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等反蒋联军共计80万人左右,蒋的嫡系加上拥蒋军阀组成的联军共计60万人左右,双方140万大军直杀的昏天黑地。爱国青年张学良(此前张学良顶住关东军压力,毅然决定东北易帜,拥护中央,获得了全国舆论的一片赞扬。)决定助蒋,带东北军10万精锐入关。冯阎联军大溃,冯阎通电下野(阎躲到了日本占领下的大连,当时叫关东州。),张学良在北京(当时叫北平)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总司令:蒋中正),后又担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黄河以北,悉听张副总司令节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全国舆论一片责骂。这位张少帅,本来就有毒瘾,此后更是终日以毒品来麻醉自己。1933年初,日寇在侵占我东北三省,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后。为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蚕食华北,日寇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师团、第8师团、混成第14旅团、第33旅团、骑兵第4旅团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共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入侵华北。此时张副总司令,正处在人生的低潮期,听到消息慌忙在北京调兵遣将,抵抗日寇。当时在河北(包含北京、天津)和热河、察哈尔的部队,主要是张学良自己的东北军和冯玉祥下野后被张改编的西北军。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张学良入关助蒋,和西北军结下了樑子。面对张学良的部署,西北军诸将是冷然而对。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是张作霖的把兄弟,根本也不把张学良这个大侄子放在眼里。长城抗战就在这一片闹哄哄的气氛下开了场,战况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张学良一看战局不利,连日急电蒋总司令,请求中央派兵前来增援。当时,老蒋正在筹划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兵力也很紧张。可是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压力下,也只得命令徐庭瑶率领第2师、第25师和第83师北上,拨归张学良指挥,参加长城抗战。徐庭瑶接到命令后,派杜聿明(时任第25师第73旅旅长)火速前往北京,面见张学良,协调部队的作战部署。杜聿明衔命到达北京张公馆(顺承郡王府),张的副官告知杜聿明,少帅今天不舒服,不会客。杜聿明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少将,当时全国差不多有上千名。张学良那时是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哪里会把小小的杜旅长放在眼里呀。(也是巧合,十二年之后,就是杜聿明以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的身份带领国军接收的张学良的老家。)杜也无柰,死等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并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为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师团、第8师团、混成第14旅团、第33旅团、骑兵第4旅团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共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入侵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日,武藤信义令日军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山海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中国军队射击,并通牒中国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团第4旅团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战至3日下午626团伤亡过半,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国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压力下,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2月17日,武藤信义下令进攻热河。19日,张学良调整部署,以4个军配置在叶柏寿(今建平)、朝阳、北票、开鲁一线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镇)、赤峰等地阻止日军进攻。3月4日,日军骑兵128人奔袭热河省会承德,国民政府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弃城逃走,日军进占承德。3月上旬,日军攻占热河全境,热河沦陷。全国舆论大哗,一致谴责张学良,要求惩办汤玉麟。喜峰口、罗文峪作战 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团一部攻占喜峰口口门,当天刚接防的第29军(西北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7团,在王长海团长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该口门。在日军不断反扑下,217团伤亡500余人,被迫撤退,该口门复被日军占领。3月10日起,第37师与进攻喜峰口第二道关门及两侧高地的日军混成第14旅团展开肉搏战,两侧高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3月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之际,以约2个旅的兵力采取迂回夜袭战术,绕至敌后,重创日军。此后在第38师一部配合下,经五昼夜正面抗击与迂回敌后作战,终于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在喜峰口和董家口、铁门关、潘家口等地对峙。至4月8日,日军混成第14旅团和骑兵第4旅团各一部猛攻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孩儿岭、摩天岭、滦阳城、龙井关等守军阵地,激战六天,均被第29军击退。4月11日日军突入冷口,第29军腹背受敌,于13日撤离喜峰口,继续担负兴城镇、潵河桥至罗文峪一带的守备任务。5月,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的多伦和沽源。7日,日军第6师团攻占滦东,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中国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节节后撤。5月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团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县城。21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团,失利。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中国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5月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5月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长城抗战历时80多天,中方仅第l7军、第29军、第32军、第53军、第67军就伤亡18000余人,日方公布伤亡2400人。这个长城抗战啊,要是写,恐怕得写个500页不止,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要写的杜聿明此时为第17军(军长:徐庭瑶)下辖的第25师第73旅旅长,也随着他的老长官徐庭瑶参加长城抗战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前面说了,1932年初,杜聿明随徐庭瑶围剿“鄂豫皖苏区”,为第4师反败为胜立下首功,晋升为少将,仍任团长。几个月后,也就是1932年冬,徐庭瑶升任第17军军长,原来的第4师(三旅六团编制,另外还有两个补充团)于1933年初“一分为二”,又扩编出一个第25师,当了几个月少将团长的杜聿明此时也顺理成章的当上了旅长。这个第25师日后被称为“千里驹师”。第25师的师长就是杜聿明的陕西同乡关麟征(此前任第4师第11旅旅长),第75旅旅长张耀明(此前任第4师第11旅第21团团长)也是老陕,杜聿明是第73旅旅长。1924年3月,杜聿明就是和关麟征、张耀明等十一人,从北京出发南下广州报考的黄埔军校。同是老陕,关麟征怎么就混的比杜聿明好那么多呢?关麟征日(很多书都这么写,但我有疑问。因为杜的回忆文章里,说关的岁数比杜大。因为是冒名顶替的吴麟征,我认为出生年月的差错在这里。),出生于陕西鄠县真花硙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原名关志道。关志道15岁小学毕业后,来到省城西安,考进省立第三中学。后因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中途辍学,决心弃文学武,投军从戎。1924年初,关志道的一位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开办一所军官学校,秘密招生。他们弄到一张胡景翼处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麟征嫌广东太远不想去,他问关志道想不想去广州投考军校,如果愿去,只要将护照上的吴改成关就行了。这一消息使他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从此,关志道就改名关麟征了(因为是冒名顶替的吴麟征,我认为出生年月也是不准的。)。关麟征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即参加黄埔学生军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当时学生军东征队伍由两个团组成,他被分配在何应钦任团长的军校教导第1团任少尉排长。1925年末至1926年初,关麟征先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严重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团上尉连长、学生队队长等职。1926年国民党建立宪兵团,关麟征任宪兵团三营少校营长,随军北伐。部队抵达南昌时,原宪兵团团长赴南京受训,关麟征代理宪兵团长。当时宪兵打死了南昌总工会的陈赞贤,三月十八日在南昌发生了血衣游行,当时任南昌公安局长的朱德缴了宪兵团的枪,赶走了关麟征。关麟征具有的北伐经历是杜聿明没法比的优势。1927年蒋正在大力扩编自己的嫡系部队,成立了七个补充团,关麟征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7团团长。桂系逼蒋下野,关麟征对前途大感迷茫,听说蒋已回到浙江,关麟征立刻前去看望校长。听说何应钦已同意桂系的要求。准备解散这七个补充团。蒋总司令挥动拳头,愤怒的说:“告诉你们同学, 何应钦反叛了我,娘希皮....(为骂人的脏话,略去。),你们去当土匪,我当土匪头子。在蒋校长最失意的时候,关麟征立刻前去看望,这就奠定了他在蒋心中的地位。此后,何应钦同意桂系的要求将总司令部之直属补充团全部撤消,士兵一律拨归东路军所辖各军、师。所有官佐,除少数下级干部留用,其余完全遣散。被遣散之军官,全系黄埔各期同学,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关麟征也是被裁之一。几个月后,蒋总司令复职,即任命关麟征为警卫第2团团长。1928年,关麟征任国民党军总司令部警卫军司令部第2团团长。蒋介石建立第11师时,由投向蒋介石的福建军阀周荫人的旧部曹万顺任师长,陈诚任副师长。不久关麟征调任第11师下属的第61团任团长。陈诚的保定军校同学,时任第11师参谋长的罗卓英(陈诚系的得力干将,被称为陈诚的“大管家”,“土木系”的第二号人物。),欲联合在第11师任旅长的黄埔一期生李默庵(就是“中山舰”事件后,第一个声明退出共产党的)和任团长的萧乾(也是黄埔一期生)和关麟征撵走曹万顺,并向蒋推荐陈诚任师长。在罗卓英征询他们的意见时,关对罗说:“陈矮子(陈诚的个头不高,国民党军队里反陈诚的又称陈诚为“陈小鬼”。)并不比曹万顺高明,可能比曹还要坏。”事后罗卓英告诉了陈诚,自此陈关结怨。不久,在蒋总司令的关照下,关麟征升任第11师第32旅旅长。此前,陈诚在蒋面前反映了关的一些错事(谁能永远正确呀?),由于此前在蒋最失意的时刻的表现,蒋对关麟征的印象极好,陈诚虽然是蒋最信任的将领,但在这件事上,蒋不仅不支持陈,反而责怪陈诚气量小,不能容人。陈诚只能另想它法。1929年陈诚报请蒋,升任关麟征为新收编的杂牌部队新编第5师的副师长,借机把关麟征踢出了第11师。关麟征到新编第5师没有多久,师长邓英往南京听训,随后竟有两个团哗变了,弄得他这个副师长没有办法。他感到这个部队不能带,只好去南京再找蒋校长。蒋随后又安排关麟征任教导第2师的团长,本来已经当到了旅长,现在又由副师长跌成团长,从此关麟征对陈诚恨之入骨。十多年后,陈诚被蒋派往云南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关麟征当时任集团军总司令,两人在昆明,龙云的宴会上又见面了,作为下属的关麟征当面顶撞陈诚,后来陈诚胃出血,就说是关麟征气的。1930年,蒋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蒋调新建立的两个教导师进攻中原,关麟征在张治中任师长的教导第2师任团长,后升任该师第2旅旅长。 后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第4师,关仍任旅长。1933年初,第4师一分为二,扩编出一个第25师,深得蒋信任的关麟征升任师长。杜聿明也随之升任旅长。1926年刚开始北伐时,蒋的嫡系部队只有一个第1军,辖三师九团,到1927年,第1军就扩编为下辖六个师,到1933年,蒋的嫡系部队已经有三十个左右的师了。注意:北伐时,是军-师-团的编制,而1933年,是师-旅-团的编制,所以,这时候的“师”,几乎相当于北伐时的“军”。也就是说,短短的六、七年的光景,蒋的嫡系部队由一个军的实力,激增到三十个军的实力。跟着蒋校长,就是有前途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930年冬,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师,杜聿明被任命为该师第12旅第24团团长。杜聿明认为,自己虽然是“黄埔一期生”,可既不像俞济时那样是蒋校长的亲戚,又不像胡宗南那样是蒋校长的同乡,甚至不是“下江人”。在黄埔军校的时候,也不像贺衷寒、邓文仪那样积极反共,是孙文学会的骨干,深得校长的青睐。杜聿明自忖和校长的关系很疏远,要想获得晋升,只有在战场上打出成绩,而要想在战场上打出好成绩,平时就得抓部队训练,因此杜聿明训练部队格外努力。第4师(三旅六团编制,另外还有两个补充团,共8个步兵团)这时的师长是徐庭瑶,徐要求部属非常严格,看到多数团队的训练都是松松垮垮,唯独杜任团长的第24团认真遵照其指示办事,教育训练各方面井井有条,操练娴熟,因而对杜聿明大加赞赏。徐庭瑶,保定军校毕业,安徽人。和刘峙、顾祝同一样,属于何应钦系的大将,但地位低于上面这二位。说起徐庭瑶,国军中也有一段趣话。1932年1月,第4师奉命围剿“鄂豫皖苏区”(就是张国焘任书记,陈昌浩任政委,徐象谦(向前)任总指挥的红军),遭到惨败,该师第12旅旅长张联华被俘,徐庭瑶被蒋给予了撤职留任的处分。过了一段时间,蒋召开“剿匪”总结大会,会上让徐庭瑶总结经验。徐以为蒋揪住他这次战败不放,要继续严惩。徐在会上就喋喋不休的替自己辩解,最后蒋听烦了,怒斥一句:枪毙!当时徐的脸吓的煞白,再不敢发一言。旁边的将领也震惊,怎么辩解了两句就枪毙?哪里有这罪过啊?过了一会,蒋慢慢对徐说到,你回第四师,整顿部队,将来好继续“剿匪”。蒋是浙江人,原来说的是“强辩”,结果被误会成了“枪毙”!这事后来在一段时间里也成为国军将领的谈资。徐庭瑶回到第4师整顿部队,这时杜聿明也从陕北老家赶了回来。原来杜聿明父亲去世,杜请了六个月的假送父亲灵柩回老家,第4师这次惨败,杜聿明刚巧不在部队。1932年6月,徐庭瑶的第4师再次奉命开赴皖北围剿“鄂豫皖苏区”,与邝继勋率领的红25军激战于霍丘。关麟征率领的第11旅在进攻中已经溃散,此时幸亏杜聿明率第12旅第24团拼死突入霍丘城内,邝继勋部腹背受敌,不支退走,第4师方才转败为胜。邝继勋后被张国焘撤销其红25军军长的职务。是役,第4师获胜,徐庭瑶上报战果,称杜聿明为第4师首功,蒋下令晋升杜为少将,仍任该团团长。都少将了,怎么还任团长呢?那时候,蒋直接控制的嫡系部队也就三十个师左右,很多保定军校毕业的老资格还在当师长呢。例如徐庭瑶。“黄埔一期生”里,也就胡宗南那么几个当上了师长。三十个师,师辖二旅,有的辖三旅,满打满算,也就七十来个旅长,哪里有杜聿明的位置啊。所以,虽然晋升杜为少将,但还得屈尊去当团长。总不能派杜聿明去东北军里当旅长去呀,张学良也不干呀。少将当团长的,也不止杜聿明一个。杜聿明军衔都少将了,可当时却当不上一个旅长。所以说,“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剧情,1937年,汤沐雨、吴融都是师长了,可还挂个“上校”军衔,这就显得不怎么合理了。战后到南京开会,会后蒋总司令设宴款待这些刚下战场的将领,席间,蒋夫人美龄还邀请杜聿明共舞一曲“华尔兹”,作为奖赏。此战,使杜聿明在委员长面前暂露头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5886 工分:1616
左箭头-小图标
孙立人最适合的职位是师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呼啸的炮弹
在第235楼的发言:垃圾一个!你爹我什么时候说新22师师两旅四团编制的?你个不孝子把你老子说过的话你贴上来给你这些叔叔大爷看看!拉出来的,还想坐回去呀?谁是地摊货色,大家心明眼亮.不过,谢谢你帮我顶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再告诉楼主你在这样不厌其烦的灌水自己的帖子管理员会给你锁帖的。顺便再说一下,我题目说的明白,闲聊杜聿明将军。怎么着也比你“胡喷”强。你先把新22师的编制搞清楚,再来“喷”也不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那位“呼啸的炮弹”,建议你先把最最最基本的知识搞清楚了以后,再来发议论。你连1942年入缅作战时的新22师是什么编制都没搞清楚,就敢来谈远征军?新22师是两旅四团制的机械化步兵师,笑死我了。佩服。勇气可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呼啸的炮弹
在第231楼的发言:楼主恶心!自己顶自己的帖子都顶100多个了!至于吗?你自己顶自己想达到点击率10万我估计没戏!还有别老拿你那地摊文学上来显摆了!那样的破地摊野史书没啥历史价值,再告诉楼主你在这样不厌其烦的灌水自己的帖子管理员会给你锁帖的。咱俩谁是地摊货,让各位评判嘛。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10696 工分:25416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恶心!自己顶自己的帖子都顶100多个了!至于吗?你自己顶自己想达到点击率10万我估计没戏!还有别老拿你那地摊文学上来显摆了!那样的破地摊野史书没啥历史价值,再告诉楼主你在这样不厌其烦的灌水自己的帖子管理员会给你锁帖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实事求是的说,孙立人在国民党军队中,应该算是较有战绩的将领。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凡事就怕吹过头,那就令人生厌了。本贴只抽那些抹黑“其它抗日将领”,拼命拔高“孙立人”的“孙粉”。还活埋上千被俘的“鬼子”?呸!“孙粉”编瞎话都“弱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实事求是的说,孙立人在国民党军队中,应该算是较有战绩的将领。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凡事就怕吹过头,那就令人生厌了。本贴只抽那些抹黑“其它抗日将领”,拼命拔高“孙立人”的“孙粉”。还活埋上千被俘的“鬼子”?呸!“孙粉”编瞎话都“弱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41321 工分:60
左箭头-小图标
有必要这样诋毁抗日英雄吗
他们都有可圈可点的功绩
这个是历史事实
不用我们去强调或掩藏
不管怎么样
我们都应该尊敬他们
不要把他们当成明星一样的去追 那样就可悲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昔日部属回忆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昔日部属回忆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昔日部属回忆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昔日部属回忆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昔日部属回忆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杜聿明的建军思想 (昔日部属回忆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杜聿明练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杜聿明练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杜聿明练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927年的中国,天下大乱,同时存在着三个政治中心。一个是北京,北洋军阀(当时是张作霖)统治下的民国政府,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政府”。另一个是武汉政府,由汪兆铭(精卫)领导,再一个就是南京政府。蒋下野后,南京政府主要是由桂系的李宗仁和蒋系的何应钦负责。何应钦被戏称为“何婆婆”,遇事优柔寡断,不过对部下极其好脾气,又被戏称为“武甘草”,待人平和,从不辱骂部下。李宗仁白手起家,创建新桂系(相对陆荣廷的老桂系而言),可称一代英雄。不过,此二人在国民党内的资历均不深,根本不是汪兆铭的对手,北面又有张作霖虎视眈眈,苦撑了几个月后,不得不再次邀请老蒋回南京来主政。这几个月老蒋也没闲着,软硬兼施和元配(蒋经国的生母)办妥了离婚手续,又休掉了20岁的小妾陈洁如,迎娶了30岁的先总理的小姨子宋美龄,从先总理的门徒,一跃为先总理的连襟。北京话叫:一担挑儿,简称“担挑儿”。对杜聿明而言,这是幸运的。1928年夏,张治中考察回国,被蒋中正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就是黄埔军校)训练部主任。杜聿明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杭州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1929年初,杜回南京,任中央学校第七期第四队中校队长,同年冬,军阀混战,蒋扩充军队,杜任新编第1师第2旅参谋主任。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2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任教导第2师第2旅第5团第1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6团上校团长。前面说了,因为被派往北方,杜聿明是黄埔一期中极少的几个没有参加过北伐的学生。当然,也就没有了和“蒋校长”共同北伐,并肩战斗的经历,也就不为“蒋校长”所熟悉,自然也就丧失了很多“晋升”的机会。1930年初,杜聿明才任中校营长,虽然不久升上校团长,但相比他的黄埔一期同学,就差的太远了。例如秦汉他爹——孙元良,1927年北伐刚开始时,就已经是上校团长了。后来,在攻打南昌时,不听命令,擅自撤退。被蒋下令枪毙。不是枪毙了吗?那怎么后来又有了秦汉?为了激励士气,蒋总司令确实在大会上下令枪毙孙元良。可暗中却保送此公去日本留学深造。以至于后来,孙的黄埔同学再见到孙元良时,都大为诧异。明白以后,对蒋总司令恩威并施的手腕,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在十年后的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已经是军长了,此公抛弃部队,躲入妓院,脱险而出。这回连蒋委员长也实在看不下去了,送交军事法庭。毕竟孙元良有一个好叔叔——川系军阀孙震,孙震虽然没有川系大军阀刘湘那样的势力,但毕竟老蒋当时避居重庆,强龙不压地头蛇。孙震再怎么说也是四川一条小地头蛇。过几年,孙元良又被委员长任命为军长,到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时,孙元良又当到了兵团司令官兼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前进指挥部主任是杜聿明)。淮海战役,杜聿明被俘,黄百韬、邱清泉战死,孙元良又脱险而去。后来又去了台湾,这回,老蒋再也不敢重用他了。不过,他又养了个台湾影帝的好儿子。胡琏(黄埔四期生,陈诚系的得力干将)曾经评价孙元良:成功虽无把握,逃跑却有决心!先聊到这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00楼的发言: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故布疑兵,撤出徐州.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02楼的发言: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蒋还是舍不得18军,想让杜把土木系的精锐也顺带解救出来。蒋想让杜把十二兵团也顺带解救出来。结果....德惠被围时,是1947年初,那时全国战场上国军还处于进攻阶段,士气还高。况且,援军数量众多,守军虽然也紧张,但并不绝望。同年中的四平被围也是一样,新1军和新6军以及52军,这些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又没在包围圈内,都可以前来解围,国军在东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又不是刘峙、汤克勤之流,被围的陈明仁虽然也紧张,但也并不绝望。陈官庄那时是什么样?东北已完全解放,十二兵团又在双堆集被歼。被困在陈官庄的,是国军最后的精锐,他们都被围了,还能指望谁能前来解救他们?士气早已荡然无存。况且,长时间的围困,导致严重缺粮。想想看,因为缺粮和对援军根本不可能到来的绝望,拥有坚固永备工事的大城市——长春,尚且不战而降。你能指望陈官庄出什么奇迹?兵法曰:金汤之固,非栗不守;韩白之勇,非粮不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01楼的发言: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蒋还是舍不得18军,想让杜把土木系的精锐也顺带解救出来。德惠被围时,是1947年初,那时全国战场上国军还处于进攻阶段,士气还高。况且,援军数量众多,守军虽然也紧张,但并不绝望。同年中的四平被围也是一样,新1军和新6军以及52军,这些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又没在包围圈内,都可以前来解围,国军在东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又不是刘峙、汤克勤之流,被围的陈明仁虽然也紧张,但也并不绝望。陈官庄那时是什么样?东北已完全解放,十二兵团又在双堆集被歼。被困在陈官庄的,是国军最后的精锐,他们都被围了,还能指望谁能前来解救他们?士气早已荡然无存。况且,长时间的围困,导致严重缺粮。想想看,因为缺粮和对援军根本不可能到来的绝望,拥有坚固永备工事的大城市——长春,尚且不战而降。你能指望陈官庄出什么奇迹?兵法曰:金汤之固,非栗不守;韩白之勇,非粮不战。蒋想让杜把十二兵团也顺带解救出来。结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01楼的发言: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蒋还是舍不得18军,想让杜把土木系的精锐也顺便救出来.结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孙立人在东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孙立人在东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20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199楼的发言: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这里有错误。
96师是隶属于70军的。
当初整编第70师(70军)被歼,蒋命邱清泉重组整编第70师,邱从整编第5师(第5军)抽出整编第96旅为骨干,重组整编第70师。
后整编第70师和整编第5师合组为整编第5军。
杜的起家部队第5军,先是拿出一个荣1师(组建第8军),后又拿出一个新22师(组建新6军),这又拿出一个96师(组建70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一家之言,见识浅陋。还望各位批评指正。顺便也可以使这个贴子点击冲十万。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杜聿明的悲剧在于:首先在政治上,他站错了阵营,国民党是败在了失去民心,杜的军事才能再高,也终将无济于事。其次,军事上,杜在东北,碰到的对手,不是聂帅不是叶帅不是胖帅,而是战神林帅!虽然杜也能取得若干胜利,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走下坡的....“虽然杜也能取得若干胜利,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走下坡的....”这是我开篇就写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错。我从未说过败了就与杜无关!而且很多情况下,我还不认为败了就是某一个军长的责任,有很多因素。借用足球教练员说的一句话:今天我们虽然输了,但我们发挥正常,只不过对手发挥的太出色了。不解释。本文内容于
8:02:03 被北京一闲人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五十二军二师本来就在四平城里的!不过是某人在七十一军败退回四平之际公然下令命刘玉璋逃出四平跑回沈阳的!部队调动,很正常啊,自有他的道理。而且从结果看,二师没围在城里,反而是正确决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189 工分:123982
/ 排名:857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190楼的发言:至于某人拿陈官庄说事,我就再普及一下知识。
德惠被围时,是1947年初,那时全国战场上国军还处于进攻阶段,士气还高。况且,援军数量众多,守军虽然也紧张,但并不绝望。同年中的四平被围也是一样,新1军和新6军以及52军,这些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又没在包围圈内,都可以前来解围,国军在东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又不是刘峙、汤克勤之流,被围的陈明仁虽然也紧张,但也并不绝望。
陈官庄那时是什么样?东北已完全解放,十二兵团又在双堆集被歼。
被困在陈官庄的,是国军最后的精锐,他们都被围了,还......
新1军和新6军以及52军,这些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又没在包围圈内,
==================
五十二军?嘿嘿!
五十二军二师本来就在四平城里的!不过是某人在七十一军败退回四平之际公然下令命刘玉璋逃出四平跑回沈阳的!
这种置友军于死地,让七十一军将士心寒的命令是谁下的了???刘玉璋回忆中敢认自己当时率部奉命弃友军而去,只谈陈明仁当时豪侠风度胆识过人,却不说援军的光荣事迹了???
刘玉璋回忆录《戎马五十年》可以去查!!!
三次援军被打回去,第四次还让人干掉一个团——————非常强一说从何而来???
国军在东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
==================
原来杜聿明从没去过淮海啊!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180楼的发言:&&&&&&&&&&&&&&&四四年远征军反攻时,遇上日军不少火力点是用中国军队扔下的T-26坦克作的!好像当时中国唯一一只机械化部队不是第六军或第六十六军吧?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自己看看第五军坦克资于松山日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182楼的发言:&&&&&&&&&&&&&&&不要把林彪划掉邓华、李天佑等人意见一事选择性失明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脏水都往林总身上泼。
攻城集团总指挥,人数又占绝对优势,攻不下来,怨谁?怨林总?
还好,没把责任推给毛泽东.
当初松山久攻不下,能怨卫立煌?呵呵~~
军肓!
松山攻不下卫立煌的指挥的确非常有问题!
当时对于松山国军有两派一是不攻松山取龙陵,二是攻松山;
四四年六月二十八日陈明仁带着七十一军的八十七、八十八师从小路迂回取下黄草坝,日五十六师团一一三联队正援往腾冲,龙陵守军并不多。而此时攻松山派说服卫立煌:说小路太难走,打下松山,走大道!
于是把原计划支援陈明仁的新二十八师、新三十九师,被钟彬用来打松山!!!并下令七十一军两个师回头为攻坚部队助攻,扫荡外围据点!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183楼的发言:事实胜于雄辩!
就在东野(四平前线总指挥:1纵司令员——李天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已经把陈明仁所部压缩在“四平”的东北角,最多再有一天就解决的情况下(陈明仁已经写信安排家里的后事了),杜聿明指挥的援军(共计9个师)突破了“东野”阻援部队的阵地....已有对东野反包围的态势....东野被迫撤退....
现在有些“陈粉”,据此就说陈明仁打败了林彪....呵呵。
林彪当时是什么职务?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罗荣桓)。
林彪的......
陈明仁指出:
一,当时自己己中了林彪的调虎离山之计,四平己是空城;如果林彪不设伏而直取四平,自己进不能救怀德,退不能入四平,如在林彪股中,是杀是俘全在林彪喜好之间;(战略上)
二,当时林彪不求怀德四周之小地,挟胜猛进,四平朝不保夕;(战略上)
三,当时林彪的战术(一点两面)对日式守城术不利,如用多个点攻击,四平必失;(战术上)
四,当时林彪空有大量火炮,却不会集一点攻击;(火力配置上)
这时间里有多少个一天????随便改一点就根本不给陈明仁任何翻盘的机会!!!!(林彪应当做的与应当发挥的优势对方都己经想 到了,而林彪自己根本没有合理的将优势发挥出来!)
梁兴初要有如此能一一将麦克阿瑟指挥上战略战术错误指出,并提出美军对志愿军三次必胜的军事理论!
我们可以说:梁兴初打败了麦克阿瑟
因为这才正真看得出指挥官的水平,能率部取胜的是将才;能换位思考取胜之道的是军事家!!
杜聿明与林彪交手多次,可有一次指正出林彪在战略战术应当如何才得取得必胜?有木有?
杜聿明可有一次说林彪的战术呆板?有木有?
-------------
杜聿明的援军???杜聿明的计划???
刘玉璋都不敢说援军如何?杜聿明指挥如何?
到底是谁吞天之功!!!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190楼的发言:至于某人拿陈官庄说事,我就再普及一下知识。
德惠被围时,是1947年初,那时全国战场上国军还处于进攻阶段,士气还高。况且,援军数量众多,守军虽然也紧张,但并不绝望。同年中的四平被围也是一样,新1军和新6军以及52军,这些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又没在包围圈内,都可以前来解围,国军在东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又不是刘峙、汤克勤之流,被围的陈明仁虽然也紧张,但也并不绝望。
陈官庄那时是什么样?东北已完全解放,十二兵团又在双堆集被歼。
被困在陈官庄的,是国军最后的精锐,他们都被围了,还......缺粮和对援军根本不可能到来的绝望,拥有坚固永备工事的大城市——长春,尚且不战而降。--------长春多久知道不???杜守了多久???再说了四平时杜的援军那么牛,在淮海怎么一个友军也救不下???============四平就不绝望了???四平残兵败将之际,杜聿明公然将刘玉璋部调走,四平己是空城,军民士气己降至底点!!!援军?光城中血战近二十天才等到援军出现啊!!!!、、、、、、、、、、、、、、、、、、、、、、、、、、、反正你是胜了就是杜的功,败了就与杜无关!多说一句:你那地摊文学太假!光从T--26一事来说,要不杜聿明在说假话,要不就是你的书根本就没有任何真实意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一闲人
在第199楼的发言: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这里有错误。96师是隶属于70军的。当初整编第70师(70军)被歼,蒋命邱清泉重组整编第70师,邱从整编第5师(第5军)抽出整编第96旅为骨干,重组整编第70师。后整编第70师和整编第5师合组为整编第5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一家之言,见识浅陋。还望各位批评指正。顺便也可以使这个贴子点击冲十万。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4076 工分:38774
左箭头-小图标
淮海战役之悲情杜聿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3第2页&[共有390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闲聊杜聿明将军兼抽孙粉几个嘴巴!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督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