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文简要说说刘伟 设计模式给你留下的印象

恐怖啊!这是社会主义么?
哈哈哈哈[em:%>_<%:]
不是,这是网上的一个照片,当时是和一个小孩照片放在一起的,觉得表情挺好玩的,就下载了
哈哈哈,年轻的时候~~~~~~~
台湾立法机构19日三读通过三部相关法律修正案,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读及正式承认大陆学历。台教育部门规划,每年开放约2000名大陆学生赴台就读。
这三部法律分别为“大学法”“专科学校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即台湾媒体所称的“陆生三法”。
其中修正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明订在大陆接受教育的学历得予采认,大陆地区民众经许可得来台就学;修正的“大学法”和“专科学校法”,配合开放
王菲结束了一个时代。
  在王菲时代,有完整的唱片业,可以让她和同时期的同行有良好的音乐环境,唱片公司可以花一大笔钱砸出一个明星。在这个时代,但凡你有点才华天赋,都可以放在这台唱片工业机器上,制造出公众想要的那个结果。某种意义上,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台机器给他们带来了幸运和成功。王菲也不例外,只是她某些时候能自己操作这台机器。因此,她比太多的人获得了她想要的结果和因为这个结果给她带来应有的成果。
  在今天看,内地、港台流行音乐的水准、发展水平互有差异,但是王菲却赶上了这三地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巨星云集,歌坛热闹非凡,王菲更是独树一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开始了造王运动,造出了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出现,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掩饰香港流行音乐后继乏人,让流行音乐彻底进入娱乐时代。四大天王确实让香港歌坛热闹了一阵,而且让香港流行音乐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冲击达到了顶峰。但&造王&必然导致&早亡&,内地和港台流行音乐市场,香港最早一个崩溃,整个唱片行业因过度娱乐化而衰败。
  台湾流行音乐,一度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标准样板,最鼎盛期,台湾歌坛才子佳人应接不暇。但是进入90年代后期,日趋保守的台湾唱片业,在消耗掉了骨干歌手的青春之后,这只华语地区的音乐小鸟就再也一去不回来了。、、这批新生代歌手和前辈比,浅薄了很多,音乐毫无新意。整个台湾歌坛,只靠周杰伦这一面旗帜,多少显得尴尬。台湾音乐人把流行音乐的垮掉归罪于互联网的出现。这仅仅是一个借口,互联网可以让音乐不卖钱,但不会让音乐才华随着免费下载流失掉,最主要原因还是台湾歌坛在经历一阵辉煌之后日趋保守,最终不打自败。
  内地流行音乐,虽然从一开始就没出现真正的模样,但是人多势众,不管是盗版还是免费下载,都对这个一直没有形成真正产业的行业形成致命威胁。内地流行音乐没有完善的体系和机制,人们都学会了乱中取胜,云彩多了,不知道哪一块就下雨了,这么多年就是一直晕着过来的,面对各种摧残打击,早就习以为常。但因为它拥有最广袤的华语音乐市场,总能养活个把人。
  王菲是在内地和港台流行音乐市场一片凄凉的背景下选择淡出歌坛的。在王菲之后,香港、台湾没有再出现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人。以为代表的新一代歌手选择的小众市场,任何新人在此期间出道都抱着以小见大的愿望。但时过境迁,市场的流失和受众被一次次分众,让他们很难再拥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市场氛围。内地音乐市场倒是一直很喧嚣,选秀时代的歌手开始粉墨登场,几年的选秀下来,出现了一批快餐选手,但是他们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疯狂的&一夜情&基础上,没有真正的群众基础,受众的忠诚度很差。更主要的是,内地目前已无一家像样的音乐制作公司,没有人敢冒风险去培养一个歌手,他们都在做着一个这样的梦:有一天从天上掉下来一首恶俗到让人呕吐的歌曲,然后变成手机彩铃,准备一夜暴富。从此歌坛只有暴富的梦想,没有抱负的梦想。
  这就是后王菲时代,一个把出现巨星可能性都统统断绝的时代。
  那么,王菲为什么还要复出?
不管熟悉和不熟悉王菲的人,都觉得她是个谜。你可以跟她很熟悉,但未必了解她,连和她合作多年的制作人张亚东也有这样的感受。
  主笔◎王小峰
  王菲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歌手,她在当时录制过3盘磁带,内容以翻唱台湾流行歌曲为主,但当时北京几家以录制流行音乐为主的音像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没有与王菲合作过,王菲的专辑使用的是内蒙古音像出版社的号,至今已无从查考。1987年,第二届百名歌星演唱会,王菲的母亲找到了当时的演唱会负责人甲丁,希望王菲能参加这场演唱会。甲丁听了王菲的歌之后觉得还不错,便让王菲加入进来。之后,王菲便到香港定居。可见,这段在内地歌坛的经历,王菲还是很边缘化的。
  毕竟王菲那时还比较年轻,也不是属于爱出风头的那种歌手,当时活跃在歌坛的歌手,怎么排也轮不到她。甲丁对本刊回忆当时对王菲的印象,就是演出排练间歇总有一些男歌手围着她转。也许王菲不去香港,会跟其他歌手一样,出很多磁带,走很多穴。
  甲丁的另一个印象是:王菲在性格上跟她妈妈很相似,也是怪怪的。这也是后来很多接触过王菲的人对她的直观印象。
  原&黑豹&乐队经纪人郭传林对本刊谈到对王菲的印象时说:&别人都以为她特傲,其实她对什么事儿不是特别善于参与,一般她不爱开玩笑,比较冷的那种。让她帮忙,她能做的,就是点点头,做不到的决不答应。做完了她也不会邀功,不会到处说:瞧,这事儿是我帮着办的。&
  当时王菲是&黑豹&乐队键盘手栾树的女朋友,&黑豹&去深圳演出,郭传林希望王菲能帮个忙,希望香港唱片公司的人能过来看看,看看乐队在香港是否有机会发行唱片。王菲帮助&黑豹&乐队联系到香港公司,并且顺利在香港发行唱片,这比北京很多乐队早一步在海外发行唱片。乐队感谢她,她只是说:&这是你们努力的结果。&
  郭传林说:&王菲很聪明,思维敏感,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她的人格很有魅力,她很会包装自己,她有些事看的很明白就毫发无损,她非常注重形象、面部表情,调子自己很会定,很明白。到香港以后还是比较冷贵的感觉。那时候王靖雯在香港比较有名,很会处理事,她比较冷的处理方式也不会让人家觉得烦,觉得她就应该这么处理,我觉得她做人也是一个谜。在和新艺宝合约的后期,她有回内地发展的想法,当时北京这块创作空间和感觉比较对她发展的路。为什么她能成为歌后?我觉得跟她自己安排自己比较明白很有关系,知道该走哪步棋。但她知道那时候要奔内地主流估计也没戏,包括个性的东西,内地制作人还没达到她那种高度。&
  王菲唱过一首歌叫《讨好自己》,事实上一个在艺术上有创造性的人,不能太过欣赏别人,老看到自己的不足,会忽略自己的东西。王菲就很专注于自我感受,发现自己。
  张亚东告诉本刊:&王菲整个给我的感觉就是个不刻意的人,有超强的感悟能力,而且平时是不显示的。有些人平时思想光辉,言谈话语都透着与众不同,结果做事情没看出什么。王菲恰恰相反,大多数时候像个普通人,朋友哥们儿,从来不正经谈什么艺术的创造性话题,但她的直觉是精准的,在她唱歌的那一刻,或者在她听音乐的那一刻,她是非常精准的。在录制《浮躁》的时候,我做了一段音乐,在录音棚放了一遍,王菲说,不安,叫《不安》吧,她可能比我更能找到音乐表达的东西,我觉得这是直觉。&
  王菲给自己找到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演唱方式,这种方式体现在歌词上,就是她尽量回避与听者之间叙述、沟通什么,而是把听者指向一个没有目的地方。包括她翻唱的歌曲,也专挑那些情爱色彩不强的歌曲。
  王菲在录制一张唱片的时候,从来不跟制作人要求什么,当她选定一首歌,编曲结构定好,进棚后张嘴就唱,唱完后走人。因为她在此前已经对一首歌做了最准确的鉴别,甚至她从来不会为一张专辑开策划会,完全凭直觉,从来不管什么风格不风格。有一次她录音,有一段声音唱破了,张亚东说补一下,王菲说,反正别人听不出来,没事儿,走吧。她做事看起来很随意,实际上早就胸有成竹。
  张亚东说:&有时候王菲会带给你一种气场,她可以罩得住那个东西,让你放宽心,随便你想做什么。我觉得我的生活里多数时候特别被迫扮演自己的角色,比如我是音乐制作人,我永远跟人说哪个是主打歌,编曲是什么风格,编曲、录音、主打歌可能是我的台词,我这辈子就领到了这个剧本照这个念下去。王菲则永远不按这个剧本走,你不能限定她,她每天都跟你开玩笑,玩儿,瞎聊,跟个小孩一样,说唱就唱说录就录。录的那一刻,你觉得听她录音就像看演出一样,被她感动,在录音棚很少有歌手一次能把歌唱完,或者每次都那么完美,你都忘记你在录音了。大多数人录音都是截来截去,你都录疲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吗。她就是不愿意按照惯常的方式出牌,她总会给你意料之外的答案和结果。她的好多做法挺反商业的,也许这就构成了她整个人的魅力。有的人叛逆是行为上,有的人叛逆是骨子里。王菲的叛逆来自自己的需求,她在不同时期做了很多我觉得叛逆的事情,《天空》那张唱片非常好,对啊做下去啊,结果接下来的《浮躁》,太奇怪了,完全不同路数。&
  张亚东与王菲合作的时候,他刚刚担任制作人这一角色,他很希望从王菲这里学到一些专业的东西,但是他说,合作这么多年,他并没有从王菲这里学到什么。&我跟她的合作没有获得什么很职业化的那种工作经验,我很职业化的经验都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她带给我的是给我完全的想象力,让我忽略掉商业,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会觉得特别美好,会有信心。&
  同时,张亚东反复强调自己不了解王菲,他和王菲、不是一类人:&跟王菲合作,始终觉得不了解她的内心,王菲对我来说是非常神秘的,你无从摸索她内心究竟是怎样的,或许因为这样会更有魅力。王菲对我来说是一个另类,她不在我的规则里,我觉得用我的思路不能理解她。窦唯跟王菲很多地方是一类,都是不按常理出牌。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创造力,因为我知道太多好东西,我总能看到自己不好,这个非常影响自己的创作,你总想改进,可能费了半天劲把你的长处也忘了。有的人完全不顾忌这个,我觉得艺术家需要盲目的激情。我不太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想,窦唯自己做摇滚,做着做着把自己否定了;做《黑梦》,做着做着又把自己否定了。王菲也是不断在寻求,我觉得这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我们这个地区整个人的意识状况、觉醒状况,和政治是相关的。拿台湾来说,、到现在写歌还是那样,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对我们而言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早的看不到,一点点,到全世界都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背叛。&
  王菲以前开演唱会,话很少,那种神秘感和音乐之间形成的气场很迷人,她在台上的魅力不是在向观众展示她与音乐的关系,如何用音乐讨好观众,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却是相反。
  张亚东说:&我认为她有非常固执的一面,非常坚持,就像《执迷不悔》、《讨好自己》,不愿意妥协,她会忽略掉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感情,我认为这算是一个别人会喜欢她的理由。她整个人在台上就有大明星的气场,加上她的声音本身非常不食人间烟火,甚至表情也特别少,台湾歌手,像你的姐姐妹妹,跟你探讨。王菲永远一副冷冷的样子,唱多有感情的歌曲都是这样,她的固执、真实、不讨好,我认为是特别有魅力的。对于媒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对我好点,不然我灭你。但她就不对你好,相对就更醒目。音乐不可能讨好所有人,能讨好所有人的未必是多真实的音乐。人人都有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理或者需求,每个人说话都会选择一些尽量不招别人反感。王菲不是这样的人,她完全在自己的状况里,在这种情形下才比较可贵。&
王菲留给香港的印迹,在这个潮流万变、人走茶凉的冷暖世界里,仍旧可以寻摸得到。媒体提到王菲,喜欢冠以&贵为天后&的称呼,一旦她回港购物,仍是狗仔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主笔◎吴琪(发自香港)
  传奇的尾声?
  8月的香港街头,繁忙依旧,本刊记者原本想看看王菲最初在这里火起来的地方,她多年来的音乐监制人梁荣骏却说,1989年王菲第一次来试音、位于金巴利道的录音室已经没有了。他给王菲录制头几张专辑的汉口道上的S&R录音棚,也早在1997年左右关闭。
  我们的见面约在了九龙佐敦南京街的AVON录音室里,王菲当年在这里录制了一曲成名的《容易受伤的女人》。这家录音室并不宽敞,却在香港如今仅有的3间专业录音房里边占据了两个。香港唱片业,曾经偌大的一个造星工厂,如今仰望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金时期的背影,不免让人有些感慨。
  有意或无意间,王菲与她代表的香港90年代的流行乐,成就了传奇的一个高潮与尾声。
  她一度引领香港风潮,留下一个特立独行的标记;却很少有人看到,她内心无言的辩驳与徘徊。当年新艺宝唱片的老板陈少宝,将之看做&北京女孩与香港流行文化的冲突&。而她的个人,最终大过了这座容易被淹没其中的城市。她声名工作都可以放下,自己的脾性却放不下,真实,也倔强。
  在了解她的人看来,王菲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熟人和不熟的人。熟人中,性格直率自然的人,王菲默契相投,引以为友。对于不熟识的人,她从不去揣摩,常常视若无睹,不因对方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乐评人黄志华告诉本刊记者,在王菲之前,香港几乎没有流行女歌手表露自我的创作,从来都是制作人强于女歌手。王菲与制作人共同探寻,她客居香港的眼睛,看到了港人文化不一样的侧脸。王菲的声音,让人听到的不仅是歌曲&&&我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我缺乏耐性,没什么事能让我满意;我常得罪人,这好像是天生的本领;我讨厌当明星,又希望引人注意。&西洋流行音乐与港式文化的结合,还有北方文化那种喜欢探寻音乐意义的追索,就像她自己所说,&你没有那种感觉,你怎么去表现?这不同于你做一件衫那么简单&。乐评人冯礼慈所看到的,也是王菲的歌曲从来没有停止过表达自己。从早期大路化的Cantopop(广东流行曲)到AOR(成人摇滚),告别黑人R&B之后吸收白人电子迷幻音乐的Trip Hop。她在音乐世界中,一直在找《出路》。
  &大陆妹&王靖雯
  &你最近听什么歌?&
  &有首《无奈那天》,都好好听!&
  &谁唱的啊?&
  &王靖雯。&
  &王靖雯?!不会吧,你好老土,中意她?&
  在香港红磡黄埔花园的新城电台里,林伯希向本刊记者形容起当年香港女孩对王菲的态度,手舞足蹈。林伯希留着莫西干式的短发,烫过,灰色眼镜框配着灰色的休闲衫,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他非常本土化,一口粤语形容起当年的王靖雯,极为生动。&香港歌迷都好势利的嘛,那个时候觉得内地什么都逊一些,北方来的歌声好老土。一般女仔都中意关淑怡、周慧敏、林忆莲。大家都知道王靖雯的歌唱得好,可是人不潮啊,所以红歌不红人!&
  林伯希说他的高中时代伴随着王靖雯在香港初露头角,现在作为全港著名的电台DJ,在他印象里,&大陆妹&王靖雯的身份,曾是普通香港人接受这位歌手的一个障碍。
  如今8月的香港街头,暑气袭人,花花绿绿的杂志中没什么牵动全港人神经的大明星,黎姿产女与戴思聪的去世,占据了最多版面。但这两天仍有媒体翻出戴思聪与学生王菲的旧照,王菲留着一个蘑菇头,黛眉红唇,红灰色的短上衣露出一大截腰,神情平淡,旁边的图片说明写着:&王菲当年打扮老土,虽然会唱歌,仍旧没有唱片公司愿意签她。&
  一般人却并不知道,王菲的内地身份对有心经营她的唱片公司来说,其实并非坏事。
  当年新艺宝唱片公司老板陈少宝看中的,除了王菲初试让他惊叹,还有她的&大陆妹&背景&&那代表着一个即将开发的市场。香港人习惯称陈少宝为&小宝&,他曾是著名DJ,上世纪80年代成为宝丽金旗下的新艺宝唱片老板,后为环球唱片老板,捧红了王菲、Beyond、张国荣等。如今50岁出头的陈少宝又回到新城电台做DJ,高高的个子,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普通话,不是那么香港化。我们的两次聊天都在九龙红磡的新城电台里进行。
  陈少宝告诉本刊记者,1988年王菲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天天忙着和朋友们喝酒送别。&离香港回归的时间1997年越来越近,香港的移民潮从1980年就开始了,到了快1990年,好像天天有朋友要移民,约我吃饭告别。最后我决定不走,那么我就在想,如果有机会签一个内地歌手,应该会很不错。&
  陈少宝说,当时戴思聪打电话介绍给他,介绍有个北京过来的学生叫王菲,让听听她的带子。&戴老师介绍过来的学生都不错。&王菲的歌带就到了新艺宝音乐监制梁荣骏(Alvin)手里。梁荣骏在美国出生长大,念完高中又念了一年专科,在暑期回来香港玩被环球唱片招致麾下。他留着漂亮的八字胡,说话非常温和谦逊,与本刊记者回想20多年前,他将两人合作的成功归于&刚好我们欣赏的音乐很接近,我和阿菲都是外来人,反而没什么束缚&。
  上世纪80年代,梁荣骏说他每天忙得团团转,&起初王菲的录音带我一点都没在意,每天都有人送录音带过来,想试一试&。直到几个月后,他无意间拿起来听,王菲唱的是邓丽君的歌,&我一听手臂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好声音啊,非常impressive(印象深刻)!&
  然后,陈少宝也听到了王菲试唱的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和一般香港人比起来,我对国语歌有感情,我很激动啊。我打车的时候,听到司机在听邓丽君的歌,我就把阿菲的磁带拿出来说:你换这个听听,有邓丽君的味道。&20多年后的今天,陈少宝已经不记得那位司机的反应,他只记得自己当初的兴奋,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找到了一个会唱歌的人。
  陈少宝说他虽然出生在香港,但上海的父母给他的影响,远远超越了香港狭小的地界。&我虽然没有长期离开过香港,但是在音乐方面,我觉得自己好比在国外念过大学。&
  王菲在香港遇见的第一个老板和第一个音乐监制人,恰好都不太&香港化&。梁荣骏甚至觉得,&小宝说这个内地女孩粤语说得不准,我都没有觉得啊,反正我从美国回,我的粤语也不准啊!&
  于是非常简单地,在听了王菲试录的两首歌之后,陈少宝决定签她。&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太大胆。&陈少宝说他当时居然都没有见过王菲的面,而且他听出王菲试唱的粤语歌明显发音不准,&她当时是个十八九岁的小女孩,如果学到20多岁还学不好粤语,那这唱片公司的生意就不好做啦&。那时的香港市场,对于内地唱法的国语歌完全没有认同感。陈少宝回忆,新艺宝当时的宣传部经理绰号叫&红牛&,曾冲入房间说:&你签了个&大陆妹&啊?那以后送唱片(或单曲)给各大电台打榜的事你自己做,我不会做啦。&
  但是陈少宝敢于签王菲,也不是完全的冲动。新艺宝唱片公司是宝丽金的子公司,宝丽金当时有红透半边天的温拿乐队、谭咏麟、邓丽君。&所以我跟宝丽金老板讲,我签的人和你们相对应,你们有温拿,我有Beyongd;你们有谭咏麟,我签了张国荣;你们有邓丽君,我刚签了一个王菲。&
  &她的路子更宽&
  其实对于王菲最初的风格定位,新艺宝唱片曾想过,要不要打造成第一代邓丽君的路线。梁荣骏不赞同,他喜欢欧美的流行曲,不愿意做自己没有兴趣的风格。陈少宝看到林忆莲当时非常火,她的粤语歌有点黑人音乐R&B的味道,比较特别。所以,陈少宝说他和梁荣骏的想法比较接近:&我们可以给阿菲加进R&B的风格,但是又不能太多,弄成了另一个林忆莲,也不能是另一个邓丽君。&陈少宝明白,唱粤语歌的香港人,没有王菲这样北京人的嗓子,&不要浪费她的talent(天赋),她的路子更宽&。
&音乐方面,一定以老歌为主,这是已经不争的事实。新歌其实只有一首《幽兰操》,《传奇》都不是新歌。创意部分,日本方面也在想,据我了解,我们这边是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四季&&&春夏秋冬,但不是按照顺序来的。乐队是北京的乐队,灯光、特效、舞美由日本方面负责。&
  &10天内订票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香港和台湾两地歌迷订票额就超过410万元。&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演唱会怎么弄成的?
  柳威:我们公司做港台歌手演唱会居多,香港的最多,王菲我从来没有做过。这几年我在做的演唱会,两人属于同一家经纪公司。其实谈起王菲复出,这么长时间,大家都在聊,但是也没一个定论。因为本来她自己都没有确定一定要出来,包括经纪人也不确定,没有说定什么时间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都是希望王菲&你想什么时候出来,就什么时候出来&。
  三联生活周刊:那这次复出的起因是什么?
  柳威:有个起因,人是需要工作的。我觉得,王菲本来也是非常喜欢音乐的,6年了,生完孩子三四年后都稳定了,那时候她把注意力都放在家庭,放在母亲的那种角色上面去。我觉得她作为天生的艺人,会怀念这个舞台,怀念音乐。复出完完全全是出自她自愿,也没给她什么策划。基本上艺人复出,都先出一张专辑。王菲呢比较简单化,她选择洗发水形象代言这种方式复出,相对来讲挑战不大。因为离开工作太久了,找一个比较轻松的方式出来,是比较好的。现在唱片业不是很景气,用发唱片的方式比较冒险。如果出一张新专辑,反响不好的话,我觉得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比如说,去年也出了一张新唱片,好像不是很成功。王菲用演唱会的方式相对稳妥一点。当时有很多公司在谈这场演唱会,我是很凑巧,那一阵子跟经纪公司走得比较近,因为在做陈奕迅。经纪公司觉得我操作得还比较好,但是王菲的经纪人陈家瑛一直没有松口说一定让我做这个演唱会。陈家瑛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可能那时候王菲没有答应确切在什么时间复出。直到2009年10月,王菲决定在北京举办一场复出的演唱会。陈家瑛对我说:&她是不想离开北京。&可能我本人是上海人,我非常希望王菲能到上海。我说,可不可以在全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城市做?后来王菲觉得也可以,就这样,上海也有了。后来考虑到香港歌迷,计划也安排广州两场。11月份,陈家瑛找到我,觉得差不多了。12月份,陈家瑛打电话给我,说王菲签字愿意做演唱会了,让我去香港签一个演出意向书。我突然变成了唯一主办方,感觉到三地肯定精力不够,最后变成了北京和上海各5场,取消了广州。这样,对王菲好,对制作团队也好,对我也好。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从签协议到演出经过了将近一年时间?
  柳威:今年1月签了合同,拿到了授权,在春节前,我才开始进行报批工作。其间碰到了很多问题,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我没有料到的,就是上海的问题。3月底我拿下批文就可以宣传了。工作都按部就班在做,后来我们遇到了世博的问题。当初我们定的时间也不是现在的时间,是10月22日,北京第一场,但前一周五棵松体育馆可能会举办的季前赛,但是也没有告诉我到底要不要举行NBA的季前赛,说要到很晚才能够决定。我想一个星期的装台时间是够的。1月份去日本开演出制作会,日本方面很专业的人士提出,可不可以把装台时间多3天到5天,我们先搭完,然后让演职人员熟练几天,这样更有把握。回来后我就顺延一个星期,调到29日。我又重新打了一个报告更改演出日期,推延到10月29日,那么上海一样顺延,顺延到11月19日是第一场。世博是10月31日结束。上海演出场地是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这个中心是免费提供给世博会用做展览场馆,在11月1日零时交还给这个中心。如果世博会有可能要延期两个月,那就完了,所有计划都得推迟。我也咨询过很多单位,没有一个官员能够回答,可能会在六七月份才会有正确的答复。差不多到7月初,世博局才有正式回复,世博会如期在10月31日结束。我们就在7月19日开了新闻发布会。
  三联生活周刊:演唱会订票情况如何?
  柳威:7月9日演唱会订票消息一公布,订票公司所有电话都被打爆,打不进去了,我感觉到预订数会很高,会创一个纪录,是不是能创出个人的纪录我不知道,10天内订票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香港和台湾两地歌迷订票额就超过410万元,差不多有接近5000人来看演出。
  三联生活周刊:世博会一直拖延你们的工作进展,在这期间有没有影响到整个演出的准备?
  柳威: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没有影响到演唱会的准备部分,包括它的制作、创意、音乐部分,包括她的形象、海报到造型,都是按照1月份我们做完合约之后,经纪公司和制作公司完完整整按部就班在做。在时间上没有很大的差别,也就几天。但对于主办方来讲,和经纪公司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节奏在调整,我本来想4月26日举行发布会,过完&五一&就出实票。
  三联生活周刊:那从你现在了解的情况,她这次演唱会,大概是什么样的面貌?现场效果能给大家带来一个什么样的视听感受?
  柳威:我觉得从音乐方面来讲,大家是想听她的音乐,一定以老歌为主,这是已经不争的事实。新歌其实只有一首《幽兰操》,《传奇》都不是新歌。创意部分,日本方面也在想,据我了解,我们这边是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四季&&&春夏秋冬,但不是按照春夏秋冬这个顺序来的。乐队是北京的乐队,灯光、特效、舞美由日本方面负责。
  三联生活周刊:做王菲的演出,跟做别的歌手的演出,有什么不一样,或者说有什么更困难的事情?
  柳威:多困难?它其实给了我一个挑战。这挑战包括,第一,我记忆中进入这个世纪以来,好的歌手、一线歌手没有再在室内开过演唱会了,都跑到外面去开。王菲说要回到室内,我就非常惊诧,从室外回到室内,我们的观念要改变。第二,我也没有去五棵松场馆操作过,更不用说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了,那么这场馆如果是开商演的话,她是第一个去的,这种场馆我们也没有做过。作为主办方来讲,考察场地,舞美工程进场,搭建装置都是全新的。还有一个压力是,全世界人都觉得王菲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地出来,我的责任重大,我要把它做好,我做得不好,很多人都会骂我,王菲本人会对我不满意,王菲的歌迷会对我不满意,经纪公司会对我不满意,制作公司会对我不满意,媒体也会对我不满意,所有的人好像都会对我不满意。所以,我刚才也对你讲,我把合约真的签下来之后,我的心理压力真的很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声演员刘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