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中日,德两位作家的表现写日记

《新闻二则》《蜡烛》《芦花荡》《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闻二则》《蜡烛》《芦花荡》《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体会准确精练的新闻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为一个现代人,新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会阅读新闻是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新闻(消息)的知识:标题、导语、主体。
   2.速读第一则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桌合作分析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和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和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陆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3.自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一则新闻
   1.齐读第一则新闻,复习新闻有关知识。
   明确: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2.参看课本上的插图,具体说说这则新闻是按什么顺序报道的,为什么?
   明确:按时间顺序报道。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西、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3.讨论这则新闻在详略安排上的特点。
   明确:因为中、西路军所遇敌情较弱,详写东路军。
二、品味新闻语言
   1.教师导学:新闻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这两则新闻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齐读第一则新闻的主体部分,找出能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
   例如:西起九江(不含);至发电时止;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3.自读第二则新闻,找出能体现新闻语言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同桌先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例如:当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已全部为我解放。
三、小结全课
   1.学生小结。阅读这两则新闻后,概括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外搜集有关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的资料;反映战争内容的古诗文。
   2.写作:就现代战争的话题(如美伊战争、巴以冲突等)谈谈你的认识。
   2&芦花荡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老头子和大菱、二菱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整天神出鬼没地穿越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手无寸铁的他,还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今天,我们就走进《芦花荡》,去结识这位传奇英雄吧。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按要求复述课文,复述后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按六要素进行概括性复述。
   (2)创造性复述。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
   2.讨论:
   (1)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正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这位传奇英雄,引出了这个传奇的故事。
   正是由于他的自信,使他敢于承担起穿越封锁线的重要任务。过于自信使他在送大菱二菱的过程中遭遇了敌人并使孩子受伤。他的自尊使他决心为孩子们报仇进而引发了芦花荡中的“战役”。
   (3)用自己的话总结作者塑造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老头子具有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象征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三、课后作业
   摘抄本文中精彩的环境描写片段。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同桌相互朗读、听读自己摘抄的精彩描写片段。
   2.在全班范围进行赏析环境描写的交流。
   要求:用先朗读句子;再说说“这一句美在――”;最后说说这一处环境描写作用的顺序。(补充:环境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加强抒情韵味等。)
   3.齐读文中公认的精彩环境描写片段,读出感情或韵味。
二、研读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讨论:这篇小说除了运用精彩的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加强抒情韵味外,这篇小说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渲染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出强烈的反差来渲染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在人物塑造上,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支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在情节上,课文着重写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老头子的战斗过程时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接着就用莲蓬引诱鬼子。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同时,从人物塑造上说,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更显示他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三、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诗意美。
   板书设计:
                情节――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人物――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诗情画意
3&蜡&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
   2.揣摩语言,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和表达作用。
   3.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体会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都会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唯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唯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战士。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二、整体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西蒙诺夫是前苏联作家,《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讯属记叙文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通讯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叙事,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
   2.速读课文,先找出本文六要素,然后概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冒着德军的战火前去掩埋了红军战士的尸体,并拿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并彻夜为其守灵。
   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再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旨。
   ――一位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主旨: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老妇人的描写(神态、外貌、动作等描写)并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找出的描写片段。
   3.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年老体弱,行动吃力,但老妇人不顾生死前去保护一位不相识的青年战士的遗体,并献出珍藏的蜡烛――这是一份深切的母亲的关怀之情,一种无畏赴死的牺牲精神。
   4.文章非常感人,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感动的片段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何感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年老体弱,掩埋艰难;掩埋遗体,情同母子;燃起蜡烛,寄托哀思。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两句话,思考:
   (1)烛光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象征红军烈士的宝贵生命像烛光一样不畏炮火而燃烧;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是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四、课堂(或课外)作业
   揣摩老妇人的心理活动,补写一段老妇人坐在坟前默默守灵时的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形象。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老妇人形象: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她的国土上,使她无比沉痛。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她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使她能不怕艰难,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安葬烈士,并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五、讨论烛光的象征意义
   1.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正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六、课外延伸
   课外查找与“蜡烛”有关的诗句和歌曲、影视作品,体味“蜡烛”具有怎样的寓意。
示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坚贞的爱情或奉献精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情。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七、家庭作业
   1.摘抄文中精彩的描写:(1)对老妇人的神态、外貌、动作的描写;(2)环境描写。
   2.发挥想象,进行续写:两年后,牺牲的战士契柯拉耶夫的母亲来到这里祭奠儿子的亡灵,并探望老妇人玛丽?育乞西。两位妇人相见,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不少于300字)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积累文中优美而别具特色的语言。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学习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理解雨果的思想感情。
   2.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课时安排】一课时(综合性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课)
【教学流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辅导
   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被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同学们在开展自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角度)入手搜集资料,也可以自选角度学习。
   1.圆明园的建设历程、被毁经过、历史地位及价值,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
   2.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和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3.雨果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的内容。
   4.有关《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分析、赏析文章。
   二、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角度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自主学习
   三、学生简要汇报、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按照各自感兴趣或侧重的主题(话题)形成学习小组,自行商议进一步学习的角度和形成的学习成果形式。
   四、自主学习成果汇报(供参考)
   1.任选一个角度制作资料汇编。
   (1)有文字(不少于3000字),有图片。
   (2)如果是文字稿,要求有封面,自己撰写的序言,目录,主体内容,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说明,自己撰写的学习小结,最后列出资料来源。
   (3)如果是幻灯片(),也要求有自己撰写的序言、目录、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说明,自己撰写的学习小结,还要有资料来源链接。
   2.自由创作。
   (1)诗歌(例:《圆明园,我想对你说……》,字数不限)。
   (2)日记(写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或假定自己是雨果、巴特勒上尉、住在圆明园附近、亲眼目睹其被毁的一个学者……)(600字以上)。
   (3)书信《给雨果的信》(600字以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赏析(800字以上),或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600字以上)。
   五、考核学习成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及能力在课外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每组可任选一项),用一节课开展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活动。教师与学生“评委”参与考核,按不同层次、要求给每个学生打分。
   六、家庭作业
   摘抄课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正视历史,珍爱和平。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2.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其蕴含的深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作为一个生长在南京的孩子,不可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它是我们南京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每到12月13日,凄厉的空袭警报声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南京的上空,它提醒着我们,毋忘这民族仇、家国恨。在遥远的南斯拉夫,有一座小城,也像我们南京一样,在每年的固定日子,人们会自动聚集起来,用各种方式悼念被德国侵略者屠杀的亲人。今天,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探访这座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去倾听受难孩子们的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整理文中所提到的事件。
   日,克拉库耶伐次遭屠城,7000多人遇难,其中有300名是孩子。
   1945年起,人们自发地在屠杀纪念日当天举行各种仪式悼念死难者。
   1988年冬,作者及其他六十多个作家一起,应邀在南斯拉夫参加文学讨论会,并访问克拉库耶伐次,写作本文。
   2.思考、讨论。
   (1)如果按以上整理的顺序来写作本文,效果怎样?
   ――作者主要是记行而非专写小城人民遭屠杀经过,因此不能改为按时间先后记叙。
   (2)将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如何?
   ――可以这样改,但是原题突出了被残杀的孩子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用孩子们最后的呼喊,控诉了屠杀者的残暴,显然这个标题更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3.自拟一句“广而告之”(即公益广告语)来表达文章的主题,然后交流。
   例如:
   莫让历史悲剧重演!
   莫忘昨日铭心刻骨的悲痛,珍爱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三、赏读课文
   1.同桌学生合作,先自由选读本文选段,读出感情并赏析其中精彩之处,然后在全班交流。重点赏析课文中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例如: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对比德国作家的表现和日本作家的观点,谈谈对几位作家的观点的看法。
   3.全班分角色朗读孩子们的最后的呼唤,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假设你自己就是这300个被屠杀的孩子之一,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和自己的心情,设想自己会留下一个怎样的遗言。&
   2.课外查找有关克拉库耶伐次屠杀、南京大屠杀及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战俘集中营等的资料,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或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或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小论文。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亲爱的爸爸妈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3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4页免费14页免费 2页免费28页1下载券6页1下载券7页4下载券7页1下载券
亲爱的爸爸妈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案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学习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辨字形,读准字音呵护( )杀戮( )缭绕( )执着( )憧憬( )蜿蜒( )屹立( )恍惚( )悼念( )荒谬( )赤裸( )2、解释词语:(1)杀戮:杀害。(2)憧憬:向往。(3)肃穆:严肃安静。(4)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理。(5)健忘:容易忘事。(6)恍惚:神智不清,精神不集中。(7)呵护:爱护、保佑。二.指导学习?研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⑴导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3)、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学生默读,概括归纳。)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2、思考文章的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3、阅读质疑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可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来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4.语言实践大家如何评价日本和德国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5.布置作业: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教后感八年级语文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日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语言情感。2、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3、练习巩固。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语言情感教学难点: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二、揣摩语言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①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提示: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提示: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③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提示: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三、阅读训练(一)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教学札记1. 西德作家明赫白的一番话表明他是一个__________ 的人。2. 安格尔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3.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段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 ,采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二)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他们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最后几个字。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 (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 (第二中学六年级学生)爸爸,我和密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巴法尔 (工人)永别了美莎我今天死了再见我最最亲爱的我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你我的儿子没有爸爸也要快乐再见??史米奇(工人)孩子们为父报仇??史迪凡(木匠)亲爱的请照顾孩子们永远不要离开他们再见??无名 (牧师)永别了我所有的亲人我最最亲爱的我就要死了虽然我无罪 (工人)我最亲爱的鲁姬卡在这最后一刺原谅我一切吧留下850元爱你的包扎 (生还的工人)亲爱的包瑞卡好好照顾美莎给她找个好丈夫问爸爸好请他也找爱 你的包季达。5.“片纸只字”最感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6.从“片纸只字”中你得到些什么启示?__________教后感八年级语文学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学习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1、辨字形,读准字音呵护( )杀戮( )缭绕( )执着( )憧憬( )蜿蜒( )屹立( )恍惚( )悼念( )荒谬( )赤裸( )2、解释词语:(1)杀戮:(2)憧憬:(3)肃穆:(4)荒谬:(5)健忘:(6)恍惚:(7)呵护:二.学习?研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学生默读,概括归纳。)2、思考文章的主题。3、阅读质疑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可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来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4.语言实践大家如何评价日本和德国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5.布置作业: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学后感八年级语文学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语言情感。2、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3、练习巩固。学习重点:揣摩语言,体会语言情感学习难点: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二、揣摩语言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找出,并说出自己的理解。三、阅读训练(一)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学习札记1. 西德作家明赫白的一番话表明他是一个__________ 的人。2. 安格尔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3.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段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 ,采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二)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他们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最后几个字。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 (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 (第二中学六年级学生)爸爸,我和密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巴法尔 (工人)永别了美莎我今天死了再见我最最亲爱的我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你我的儿子没有爸爸也要快乐再见??史米奇(工人)孩子们为父报仇??史迪凡(木匠)亲爱的请照顾孩子们永远不要离开他们再见??无名 (牧师)永别了我所有的亲人我最最亲爱的我就要死了虽然我无罪 (工人)我最亲爱的鲁姬卡在这最后一刺原谅我一切吧留下850元爱你的包扎 (生还的工人)亲爱的包瑞卡好好照顾美莎给她找个好丈夫问爸爸好请他也找爱 你的包季达。5.“片纸只字”最感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6.从“片纸只字”中你得到些什么启示?__________学后感5、《亲爱的爸爸妈妈》参考答案课时二三(一)1、有良知,尊重历史2、愤怒鄙弃3、人们宽恕他,尊重他。4语言描写 对比(二)5、作者所摘录的被残杀者的片纸只字,正是被残杀者对亲人爱的体现。在这种特定情境下的爱显得更强烈、更感人。这种爱是对战争罪恶的强烈控诉。6、人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人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57886.html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