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文学只有经历史的背滤鱼缸怎么提高过滤效果才能成为经典如何立意

一道语文作文题,只有一个图该怎么立意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这是看图理解含义后作文,理解可以是多种含义的,因此写作的主题也是多样的。如1、不同的个性也能和谐共处;2、摒弃不同意见,实现共同目标;3、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成长为合格的人才;……当然还有很多,只要能讲得通,符合从几个不同的图形到一个圆,从人生、生活、社会的角度思考那就行了。希望对你有启发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1。有规有矩,才成方圆2。内方外圆,探讨人生哲理3。万象包含其中你看看吧,如果可以就请采纳吧!
要学会随机应变
为什么是要学会随机应变,说得详细点好么
可以把不同形状的图形比喻成社会中的不同人的性格特征,小毛小病,菱角都会在社会生活中磨砺,在人生经验中沉淀。立意向人生啊 社会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的方向会比较容易得高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2015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八)
2015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八)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据新华社“新国际”微博报道,万米高空,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起飞后,习近平主席就到后舱看望工作人员,同大家一一握手。一位记者说:“习大大好!您前天在北师大说语文不能‘去中国化’,反响很热烈。”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新闻,构思时,要结合着材料中习近平的话“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分析,审题立意可有两个最佳角度。(1)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2)扣住材料中两个核心词“古诗文经典”和“传承”展开论述。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60分)
  大树上住了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砍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几年过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便顺着藤蔓爬到了大树上,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上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审题立意:
  一、对象:老天鹅、小天鹅、猎人、藤蔓。
  二、结果:小天鹅没听从老天鹅的劝告砍掉藤蔓,全家成了猎人的俘虏。
  三、由果溯因立意:
  1.从老天鹅角度:
  老天鹅告诉小天鹅把藤蔓砍掉,但并没有说明原因,孩子太小,不明就里,拒绝了老天鹅的建议而导致悲剧发生——教育者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奏效。
  立意参考:
  a.教育孩子要言传更要身教,否则难见成效。
  b.行动才有力量,虽有远见,若不能付之行动,也是枉然。
  c.劝说要晓之以理,否则,即使是真之灼见,也难以被人认同。
  d.育人要有道,管理要得法,监督要得力
  3.从藤蔓角度:
  藤蔓初长,不被人注意,但天长日久却成了天鹅一家的致命隐患。
  立意参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误区提示]如果写成“细节与成功”的关系,重写“细节”的好处,但本文的“细节”(从天鹅的角度)却是坏因素,故属审题不细,导致偏题。
  4.从猎人角度:
  立意参考:善于发现并利用有利因素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抓住一个瞬间,人们经常会拿出自己的相机,却几乎不动脑子,以至于错过了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英国费尔菲尔德大学博士琳达?亨克尔在研究中提到的一句话。她说,依赖拍照记录事件将伤害人的记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可从如下角度思考。如:(1)科技与人生。所谓“人以役物,不可为物所役”,科技要为人生服务,人生却不能为科技所左右。(2)旁观与投入。总有一些东西是照相机无法拍摄,也无从传递的。照相机可以记录一切,分享一切,却不应该妨碍人们更好地享受美食、投身自然,更深入地体会那些难以言传的情感。(3)一瞬与永恒。照相机可以将一瞬化为永恒,但是在人们拍摄的那一瞬,那永恒的事物却可能在缺乏人们亲身投入之际候倏然而逝。(4)习惯与改变。一个新的习惯,可能有益于人生,可能有害于人生,也可能既有益于又有害于人生。人们要斟酌损益,做出适时适度的改变。如果考试从其他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评定。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4、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联想,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作文。
  2015年圣诞节来临时,中国内地许多地方的人士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庆祝圣诞”,给孩子买圣诞礼物,到饭店聚餐,去教堂参加活动……同样是圣诞节的这一天,长沙某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走上长沙太平街圣诞活动现场,呼吁广大市民“中国人不过外国节”,过中国传统节日。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注意揭示和挖掘“圣诞节”和“传统节日”所代表的内在的文化精神,从中找出合适的点,进行叙述或议论。比如传统节日节日,不必追逐洋节;洋节蕴含的文化东西,值得借鉴;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等。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遇到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逃进了一个山洞里,不小心丢掉了手中的火把。山匪也追进了山洞,在黑暗中,他捡到了商人丢失的火把。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火把给山匪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也不会碰壁。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商人失去了火把,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不时碰壁,还被石块绊倒。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正是迎着这缕微光,最终他逃离了山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从商人的角度可以立意:黑暗的绝境会磨练人的眼力和意志;处处碰壁会让你绝处逢生;只有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心存希望,为理想打拼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从山匪角度可以立意:一味依赖外力,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任何时候的凭依,不是手中的火把,而是内心的希望;鲜花与掌声,金钱与荣誉都会遮住我们的眼睛。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母亲,曾经问年幼的儿子,身体的哪部分最重要。当时儿子给母亲的第一个答案是“耳朵”,但母亲说:“不,很多人的耳朵是聋的,但他们依然活得很快乐,你再想想”。后来儿子一直猜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几年后,母亲再次问儿子同样的问题时,儿子回答的是“眼睛”。母亲笑着说,这个答案还是不正确,因为很多盲人依然活得很精彩。很多年过去了,儿子的回答似乎总不能令母亲满意,直到儿子走上工作岗位,又逐渐成了家庭支柱后,母亲才对儿子说:“孩子,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肩膀。”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标题。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少于800字。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从材料整体看,这是关于“人生”乃至“生命”范畴宏大而深邃的话题,但内容表述简单朴实。在母子关于“身体哪部分最重要”的回答中,“耳朵”“眼睛”都不是母亲想要的答案,最后母亲告诉儿子:“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肩膀”。显然,这里的“肩膀”就是一种为自己也为他人的“承担”。“承担”就是一种踏实的举动,是一种义务的履行,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使命的开拓。简而言之,承担,至少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层级:一是学习、工作等任务的承担,二是生活责任的承担,三是生命意义的承担。可见,承担不只是承受和担当,还包含了创造和付出,这便是“承担”的本质和意义,也应该是材料的“中心含意”。至于“重要和次要”“引导和感悟”“自我与他人”等,只要能够围绕、扣住“承担”,也是符合题意的。但如果是“快乐”“坚强”“精彩”“成熟”等,那显然就偏离题意了。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俗话说,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俗话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文题解析】
  本题是两句俗语,且意思相反。考生要抓住前一句中的,“人不敬”与“己不正”,显然落脚点是“己不正”上。所以可以从,“自律”“正直”“道德”等方面来立意。
  后一句,强调人言可畏,考生可以从“坚持自我”角度立意,也可谈对“人言”的看法。本题也可联系两句,综合考虑来作文。
  【范文】透明的环境造就舆论的公平
  舆论的强大,谁也不能否认。舆论的力量有如沙尘暴,不仅仅能使人呼吸困难,更有活活将人压死的威力。舆论一地震,其烈度之大,不亚于汶川大地震。舆论的判决,有时甚至比法律的判决更具有执行力。
  正因为舆论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对舆论公平公正的担忧才产生了。舆论可以惩恶扬善,但也可以冤枉好人。比如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打虎”事件和“范跑跑”风波,舆论的力量维护了正义,是好事,但是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对当事人的人身攻击和谩骂侮辱,又显然有些过分了。一旦发生社会事件,舆论便会闻风而动,蜂拥而上。如何引导这股潮流不发展成为为非作歹的风暴,便成为了值得讨论的议题。
  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舆论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总体还是十分积极的,尤其是在互联网作为新兴舆论平台出现并流行之后。舆论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自身必须是公平的。目前的情况,舆论中总存在着那么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是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而有时候舆论的威力,却用错了地方,比如去年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中医中药是否应该废除”之争。
  舆论是由人造成的,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一个人的声音往往能很快在互联网上得到一大批人的支持并迅速扩大影响。因此后发出来的声音就不可避免地被打压、淹没。倘若千万人都持同一观点,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然而网络的时效之快,往往使人不假思索就加以回复。这容易造成盲动的后果。因此,要造就舆论的公平,先要让不同的声音得到充分表达,让每一个大脑能够自主思考。只有这样,舆论的走向才是理性的,才能代表大多数人科学思考后的结论,因而才能是最公平的。这个透明的环境,既应该是各方意见充分表达的平台,又应该是各派思想疾驰奔跑的草场。
  总之,要使舆论更加公平,就应该让大多数人来主导它。一种思想、一家之言控制舆论走向的局面,我们都见到过或者听说过,而它的后果,我们更是清楚地知悉。只有给予舆论一个透明、公开的环境,让各种思想互相激荡、碰撞,才能引导舆论向最大程度上的公平驶去。舆论这辆高速列车,绝不能只有一个司机。
  【思路点拨】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材料,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做到审题准确,就要切实读懂材料的基本感情倾向,借助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关键词,写作时一般不要离开提示语。这类材料的审题突破口有:
  &#9312;从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作文“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则是这个作文的关键句。
  &#9313;从分析原因入手。阅读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的角度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9314;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此入手审题立意。
  &#9315;从辨析关系入手。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析这些关系,有利于审题立意。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睁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打开,另一辆则封闭如常。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实脸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所有的车窗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会加大其损坏的程度,因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2)善始善终
  (3)及时弥补人生的残缺
  (4)勿以恶小而为之
  (5)量变引起质变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迷上了根雕艺术.他想得到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与众不同的根.他先是到各个庭院路边木料场等地去挑拣,结果却令他很失望,这些根大体雷同,很少有他想要的那种.他又带上铁锹去地里挖,挖出的根同样不能令他满意.他感到十分困惑,便去请教专家,专家说:“这些根都是在沃土中自由生长出来的,自然形态差不多,要知道,只有那些在最为险恶最为艰苦的环境下生长出的根才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恶劣的条件会迫使它们变化出各种形态去适应,所谓环境适造根就是这个道理.”按照专家的指教,他不辞辛苦地到各种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林区去寻找.在石缝中,在沟壑间,在悬崖峭壁上,他果然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好根,以此为原材创作的作品后来屡次在根雕大赛上获奖。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9312;可以从寻找的角度来立意: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所收获。材料主要是叙述寻找好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到环境恶劣的地方寻找,才可能找到好根的道理,明确寻找根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空手而归。
  &#9313;也可从根的角度来立意,比如,只有最为险恶的环境才能造就各种形态的根。引申到人才的成长上,表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经历艰难才能有所成就。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70分)
  作家顾晓军说,事物往往是立体的。
  漫画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阅读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要引导学生顾及两个材料,因此一般思维下的审题,最恰切的一种思路是因为事物往往是立体的,而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幼稚单一),因此应该学会转弯(成熟、全面地看问题);如果写到另一面,强调要保住童真之类的,一定要在行文中交代清楚繁杂“立体”的世事使人变得不“真”,因此要找回童真保住童真(如果单纯地只写找回童真保住童真之类的主题而没有交代清楚其背景,即没有顾及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必须判为离题)。其它的思路参照此标准评判。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了,云便飘动,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9312;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9313;明确立意,自拟标题;&#9314;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中的“执着坚持与顺应自然”是不能并列的,二者只能选其一。从材料第二段开头的“而”字可以看出命题人的思想倾向性,后文进一步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
确定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顺应。顺应自然的变化,万物才得以生存繁衍。大自然物种的进化规律是适者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固执己见、冥顽不灵而导致悲剧者大有人在。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顺应自然”、“适应社会”等。
(2)变通。对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灵活应对,变通处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历史上多次成功的变法,新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变通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学会变通”、“走出固执”“革新与守旧”等。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好辛苦!”有许多人经常这么说。成功者也会使用“辛苦”一词,他们总是把“辛苦你了”挂在嘴边。
如果你想朝成功的道路迈进,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说“我好辛苦”。
“我好辛苦”跟“辛苦你了”有天壤之别。比起总是说自己“好辛苦”的人,说出“辛苦你了”的人,才真正懂得辛苦的意义和价值。愈是会说“辛苦你了”的人,愈能得到旁人的支持,同时拥有对周遭一切抱持感谢的心情。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931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9313;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931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则材料是对学生的生活态度的一个很好的引导,它的目的是让我们思考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参考立意角度:&#9312;生活就应该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9313;要乐观上进,这样才有利于成功;&#9314;改变心态,不要抱怨,这样不只自己受益,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9315;感恩可以让人活得轻松。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橄榄树嘲笑无花果树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美丽无比。”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橄榄树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橄榄树的美丽也遭到了破坏。而无花果树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简单,雪穿过树枝落在地上,结果无花果树安然无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9312;外表美不一定是真正的美;外表美有时会成为生活、生存的负担、麻烦或灾难;外表美不一定能适应环境、经受环境的考验;放下你外表虚荣的美丽,或者是不实的身份和地位,踏踏实实地去体会真实简单的生活。&#9313;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简单、质朴、低调是一种生活方式。&#9314;万事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9315;外在与内在。&#9316;正确认识自己。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了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9312;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9313;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931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则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学会做人,学会为他人考虑,学会与人相处。游客意外地打破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老人原谅了他。老人之所以不愿再将房屋租给这位游客,是因为游客将玻璃碎片与其他垃圾装在了一起,而且没有做到“危险”提示。可见是游客的素质让老人回绝了他。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只顾自己,还要替别人考虑。据此,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提高自身素质,多替别人考虑;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为他人着想,为自己铺路,做事莫自私,心中要有他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有他人,你才会约束自己;小事能反映出人的素质;等等。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选自[阿富汗]乌尔法特《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一)从“人物”的角度立意
&#9312;只有经历辛勤劳动(艰苦的劳作、生活历练),才能品出生活的真滋味(生活的甜美、幸福)。
&#9313;只有经历人生磨难、苦难,才能真正品味到人生的幸福甜美(人生滋味)。
&#9314;只有经历过,付出过;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甘美香甜,才能真正品尝出生活的滋味。
&#9315;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真正感受到(欣赏到)彩虹的美丽。
(二)从对比关系的角度立意
&#9312;不同情境下的人、不同类的人,对事物的认知标准不同,所以感受不同,认知结果不同。
&#9313;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因为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
(三)从事物“水”的角度立意
&#9312;因为真正需要、真切的需要,所以才会懂得珍惜;
&#9313;因为最需要,所以才会觉得最宝贵,最有价值;
&#9314;任何事物,在最需要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宝贵的价值;
&#9315;最需要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美;
&#9316;最需要时才觉得最宝贵。
&#9317;投身于祖国建设的需要,生命才会有意义,人生才会实现最大的价值。
在人们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的时候,水才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任何东西,都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最具有价值、最宝贵。联系到人,联系到人的生命意义、生命价值,人该如何生活、如何活着,才最具有生命意义、生命价值?因而,可以探寻人生意义、人生价值这个人生命题。衡量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的标准又该是什么呢?是个人的功名利禄之追求?还是社会的,民族的,国家的需要?这样,个人的生命意义、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的责任道义紧密相连,立意就更为深刻。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请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文题解析】
1、研读材料,把握其思想观点。
(1)材料的性质、写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格)
(2)材料的主要内容。要素:人,物,言,事。
(3)材料的关键词语、句子。
(4)材料思想观点:青春的弯路非走不可
2、以材料的主要思想观点为中心,观照当下的生活,确定文章的主题(论点)。一般正向思考,有时则反向思考。
3、认真拟好标题:要注意切合材料。例如:“在弯路中成长”“弯路过后见成熟”“年轻不怕走弯路”“成长的弯路非走不可”“莫让弯路遮望眼”“走过的弯路,是一笔财富”,为了保险,最好在标题中写上关键的词。
4、避免在论述过程中出现三种跑偏的现象:(1)浅——只说“什么是弯路”,不谈“为什么”和“怎样做”,即只说青春要走弯路,但缺乏对弯路意义价值的挖掘分析。(2)偏——重点谈“弯路怎样走过”,如态度、勇敢、坚持、信念、无悔等。(3)大——变成以“青春”为话题了,空泛谈青春如何,重点没有落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上!
何谓“青春的弯路”?主要是指年轻时走偏、走错、走曲折的路。那为什么青春非要走弯路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述:(1)年轻有为,怀揣梦想,为梦想去闯世界、看风景,即使走过许多弯路,但无怨无悔,因为年轻,输得起;(2)年少轻狂,不听别人劝告,非要走自己的路不可,虽然走不通,虽然撞得头破血流,但也是一份经历,一份收获;(3)年轻浅薄,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但也认识了自我,汲取了教训;(4)年轻的我们需要磨炼,走了弯路,我们变得坚强和成熟。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9312;写记叙文或议论文;&#9313;立意自定,题目自拟;&#931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6、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尊重和融合;
7、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来,有关“高中英语老师漫画作评语走红”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不少人围观。山东济南某高中高二的英语作业和试卷上,都配有非常“萌”的漫画形象评语:“32个赞!么么哒”、“矮油,不错呦”、“宝贝,书写再认真点,拒绝‘未完待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带有小猫或卡通人物表情的评语的试卷,不少学生表示“自己醉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大大地提高了,有的甚至回家后都只愿意写英语作业。
然而,一位学生却大胆的找到老师,请老师给他往常的“正规试卷”。他告诉老师说:“我怕自己被‘萌’久了,会忘记原本是为了什么而学习。”
要求:自选一个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题解析】
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着眼点与关键词:
1、社会角度:网上围观——中国人好围观、做看客、凑热闹,等等;
2、教师角度:
非常规的“萌”评语——迎合与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段与目的;等等;
3、学生角度:
兴趣和热情;
只愿意写英语作业——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个性张扬,特长发展,全面发展,等等;
4、大胆的一位学生角度:
独立思考,见识、主见、勇气、胆识,不人云亦云等等,
怕自己被“萌”久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失去自我,等等;
忘记原本是为了什么——方法与目的,不因兴趣忘却责任、使命,坚守人生的理想与方向,坚持学习的目标,等等。
其它角度与立意,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4年12月下旬,在清远市书香节好书进校园活动中,面对琳琅满目的课外书籍,学子们是钟情文学书,还是偏爱教辅书?我市两所普通高中的学生,在选购图书时的表现却截然不同:一边是钟情《课堂内外》、《作文素材》、《英语街》等教辅书,两天内售出图书700余册;而另一边却偏爱《青春风》、《致我最想错过的你》等青春萌动的小说以及《追风筝的人》、《百年孤独》等中外名著,活动的第一天就售出图书1500余册。
要求:&#9312;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931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9314;不少于800字。&#931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一)审题意: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
本次作文的材料是关于书香节好书进校园时,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两所中学的学生在选购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爱好。
为什么两间中学的学生选购图书时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主要原因是读书的目的不同,一是读书为了考大学,故偏爱教辅书;一是读书为了提升文化素养,故钟情文学类的图书。
(二)审立意:审题准确,正确立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立意方向:目的不同,兴趣爱好不一样,选择课外书的品种自然就会有差异。多角度立意示例:
1.从课外书的不同选择,看学生的读书目的。
2.课外书,不要再为学业负担加砝码。
3.选择课外书,别让功利遮望了眼。
4.读课外书,弥补应试教育课堂的文化“缺氧”。
5.教辅书,课内功课好帮手。
<font STYLE="font-size: 16" FACE="SimSun" COLOR="#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父亲丢了块手表,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找到了手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就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请思考材料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931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931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9314;用规范汉字书写。
【文题解析】
材料解析:焦躁是一种自造噪声,很多时候,寻找需要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与方向。
一颗真正强大、幸福、高贵的心灵,一定是宁静的。那是一种智慧的、神性的光辉。
立意选择:
1、静以养身,动以养体。
2、成事不在忙中取,智慧需在静中求。
3、不急不躁,不骄不傲,不声不响,不抛不弃。
4、流泪但不恼怒,震惊但不恐惧,人在挫折中成熟。
【优秀作文】
巴中六中高三八班赖雯
问佛,世人欺我、辱我、骂我,我何处之?佛曰:静坐之。我不语,佛又说一切缘头皆因动起,你只需静处之,方可。
阮骨铮铮,斜看那翠竹环绕。一袭白衣,迷蒙了何人眼眸。安静的面庞,飘逸的长发。面对那噬人血肉的扎刀,你一直安静的坐着,绝代的风华,手抚吟琴态自若,斩字落下,眼泪迷蒙了哪?嵇康,你的安静,明媚了整个天空。最懦弱处子,你做到了。你让我明白,面对绝境,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平静对待吧。
焦急,解决不了什么事情,唯有心真正的平静下来,你才会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
一顶红轿,一支队伍,一段传奇。轿中人儿满眼平静,一袭红裙,一方红盖头下是个怎样的人儿。明眸皓齿,倾国倾城还是沉鱼落雁都不足以比拟,一卷圣旨,她远离了家乡,去到那个飞沙走石的大漠。是悲伤、是愤恨?不,她有的是接受。轿子远去,那个安静的人儿。是你,昭君。是你,让我明白,面对不公平,既然无力抗争,倒不如平静以待。
飞蛾因为急躁的冲向火焰,最终走向了消亡;蝴蝶因为安静的等待,最终冲出茧子流连花丛间。时间太多不易事,静思之解之,焦躁之,烦之。静思之。禅意、深矣。
流连官场,你不骄不躁。游戏人间,你淡泊如烟。乌台诗岸的备受牵连,使你被贬。不是愁眉不展,而是怡然自得。清风拂动你的衣襟,雨水打湿你的笑脸,鱼儿亲吻你的双脚,树叶流连你的发间。你笑,豁达冲出你的眉间。是何样的气魄才使你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世人皆知东坡,我亦如是。多次遭贬,换来的不是埋怨,是释然的微笑。或许尘世间美景独好,瓜果更香甜。东坡,是你,让我明白,面对人生失意,我们既然做不到尽善尽美,那就安然处之。
葡萄因为安静的酝酿成长,所以甘甜;野百合因为安静的绽放,所以美丽。静者,禅意无边。
远观历史人物,尽管已经湮落成了泥沙,但却教会我们许多。闲静似若娇花照水,以静制动,谓之可行。
对于父亲的焦躁,儿子的平静结果较好。任何事情,切忌焦躁。
佛曰:静思之,慧深矣::静处之,媲美矣。
我答:是矣。静坐之,禅意、深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背滤鱼缸怎么提高过滤效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