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3生死不离离这首歌写的是发生在2008年的哪件大事,诗歌押的是什么韵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鄂西土家族民间歌谣的审美趣味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鄂西素有“歌的海洋”的美誉,大量土家族民间歌谣至今活跃在山头田间、现代广场和华美的舞台。鄂西土家族民间歌谣表现了婀娜多姿的民族风情、积淀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她发自衷肠,是生活的代言、理想的象征、善美的化身。已有的对鄂西民歌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视角出发对土家族民间歌谣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很少从美学视域关注其诗性特色。本文尝试从美学视角探究鄂西土家族民歌的审美趣味,主要体味探讨它最突出的语言美与生态美,考究民歌内蕴的丰厚审美质素,发掘它在语言与生态领域的重要贡献。 中国论文网 /5/view-1315364.htm     一、语言美:“我口唱我心”      文学话语注重蕴藉,往往体现出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特点,所谓言简意深。相较于文学话语蕴藉的特点,民间歌谣的语言往往明白晓畅、爽朗活泼,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鄂西土家族民歌的语言,即是采撷生活中“活的口语”,活在老百姓口头上的自然语言,运用丰富的修辞来表现民众“活的情感”。这种“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方言、土语之情趣盎然   正如清代黄遵宪在《山歌题记》中所说,“山歌每以方言设喻,或以作韵,苟不谙土俗,即不知其妙,笔之于书,殊不易耳”。[1]在鄂西民歌中,用地道的鄂西方言土语传唱的生活歌、情歌、儿歌等可以说俯拾皆是,“我口唱我心”,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唱。例如:“想郎想得‘无搭刹’,走路都在跌扑爬。跌倒跌倒又爬起,爬起又是仰翻叉,日日夜夜想冤家。”这首情歌让我们一方面感叹热恋中的情侣纯真、深切、日夜相思的渴求之情,另一方面更让我们忍俊不禁的是这首歌几乎全部采用鄂西土家人的口语,“无搭刹”、“跌扑爬”、“仰翻叉”,这都是至今仍然活跃在老百姓口头的语言,它惟妙惟肖地传达了有情人不能自已、如痴如醉的境界,似有夸张之意,但却深具来自民间的特有的感染力量。   (二)自然和谐的音韵美   鄂西民歌富于音乐性,音韵自然,琅琅上口,其句法整齐而灵活,韵律和谐。如“高山顶上一树花,露水大了压偏丫。蜜蜂哥哥不来采,小妹空开一树花,一怨爹娘二怨他。”每句诗都在句末押韵,读来音韵和谐自然。至于鄂西方言中如“去”和“家”等字的方音、“么得”、“么子”、“啥子”等方言、土语给歌谣吟唱如儿歌《虫虫飞》、情歌《望郎十二月》等带来的特殊的音韵美感,李莉博士已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作了细致入微的阐释。[2]倘若不懂得鄂西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理解鄂西民歌就可能会产生隔膜,不能体味流畅优美的旋律和韵味。   (三)白描语言的质朴美   列夫?托尔斯泰曾在《艺术论》中论述艺术“主要的和最为宝贵的特性”即“纯朴性”,而且断言“真正的艺术则往往是很朴素的”,“村妇们的歌曲是真正的艺术”[3]。鄂西民歌即大量运用了白描式的语言来表现乡间民众质朴的内心情感。   “桑木扁担五尺长,挑起水桶走忙忙。屋里还有满缸水,假装挑水望情郎。”   “郎在高山把歌唱,姐在河下洗衣裳。郎唱歌儿往上走,姐儿抬头望歌郎,棒棒捶在石头上。”   这两首民歌没有采用比兴、夸张等传统手法,而只是用如生活本身一样真实质朴的白描语言、细节描写,来表现民间儿女的真切情怀。又如《种瓜调》:“二月起春风,瓜子才定根;三月有清明,瓜苗成了林;四月有立夏,瓜儿上了架;五月有端阳,瓜儿把新尝;六月三伏热,瓜儿正吃得;七月秋风凉,瓜儿皮色黄;八月中秋节,要把瓜儿摘;九月有重阳,瓜子已下场;十月瓜完了,瓜种要留到。”这首民歌将种瓜的季节和劳动过程娓娓道来,运用白描式的简洁语言将乡村日常生活的简朴及农人特有的情趣传达出来。   (四)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   鄂西土家族人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吟唱的歌谣,传达了他们的心声,体现了他们的审美情趣,特别是运用谐音、双关、叠词、比喻、排比、夸张、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等。   如鄂西民歌《六口茶》《黄四姐》《绣香袋》等都恰当使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突出意旨,而且使民歌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更具有节奏感与韵律美。如《六口茶》所吟唱的青年男子遇见了自己中意的女子唱歌搭话的情景:   “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噻已经八十八。”   以下都是如此一问一答的句式。这位青年男子想跟女孩亲近但是又怕女孩拒绝,于是以喝茶起头从爹妈问起,继之问“哥嫂”、“妹妹”、“姐姐”和“ 弟弟”,如果女孩也有意就回歌,一来二往,就询问到女孩的年龄。年龄是女孩的秘密,女孩一回答,男子也就明白对方的心意了。在反复吟唱中,山中儿女的一段感情就此拉开。   在鄂西民歌中,有大量的儿歌巧妙地利用了谐音、顶针、叠词等修辞手法,不仅实现了儿歌的句尾押韵,话题的巧妙转换,而且增添了儿歌游戏的童真乐趣。      二、生态美:土民生活的本色呈现      刘半农在为顾颉刚编著的《吴歌甲集》序言中说:“吃饭穿衣等事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所以要研究各民族特有的文明,要彻底了解各民族的实际,非求之于吃饭、穿衣等方面不可,而民俗歌曲,却便是这项研究的最真实最扼要的材料。”[4]的确如此,鄂西民间歌谣作为鄂西土家儿女口头说唱的诗歌,真正实践了我国诗歌创作“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现实主义传统,生动真切地展现了土家儿女日常生活、劳动、婚恋、节日等情景,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在当代存在论哲学――美学中,所谓“存在”即是人的本性,也就是“真理”,而真理之自行揭示即为美。笔者认为,在鄂西民间歌谣中,由这种人的生态本性自行揭示的生态本真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鄂西土民生活的原生态   鄂西土家儿女生活的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一带,山水清奇,土石温润,山之磊落神秘,潜育默化着世代土家儿女,成为他们民族心性的基因。鄂西土家儿女的生活人文风貌,培植于山,拓宇于山,展示着山区农业文明的粗犷古朴和百姓群体精神的劲健坚韧。自然与人在这里体现出一种平等共生的“间性”关系,正是在这样的生态自然美的氛围中,鄂西土民创造了让我们咏叹、沉醉的民间歌谣。   在大量的鄂西各地民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土家儿女生活的本色呈现。如《开荒锣鼓》《薅草锣鼓打得响》《薅包谷草》《洋芋歌》《红苕歌》《花椒今年又丰收》等,单看歌名,就可以感受到浓郁的鄂西山区农家生活的特色。其中《红苕歌》以“五-五-七-五”体一节的样式,历数了自正月开始一直到腊月从红苕播种、施肥、薅草、翻藤、收获以至“卖了红苕买鞭炮,过个闹热年”的完整过程,的确是鄂西农家生活的真切写照。农家百姓生活的自然质朴可见一斑。这种契合自然节律的、“充满劳绩”的生活,算不算另一种或者说是真正的“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呢?宇宙、大地与人类交互融合、自由自在,主客体平等和谐共生,都得到了潜能的“对应性自由实现”[5],这正反映了人的符合生态规律的存在之美:在大地上辛勤耕耘,创造自己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   (二)鄂西土家人的生活情趣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往往被认为是单调、平淡、缺乏内涵、毫无意趣的。其实,无论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还是播种、收割、采茶等,“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它们就会展示出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6]。中国古老的《诗经?国风》、17世纪荷兰画派的作品、19世纪法国大画家米勒的作品很多都是描绘老百姓(包括农民)的日常生活情景,就包含有极浓的生活情趣。
  鄂西民歌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世界。“隔山隔岭又隔岩,知心话儿歌传来,听见情郎把歌唱,姐儿出门忘穿鞋,辫子跑得竖起来!”为什么在鄂西民歌中情歌如此受人喜爱?爱和美是分不开的,可爱的就是美的,爱情实际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鄂西民歌中大量的情歌表现了普通人审美理想的一个方面。   “姐儿生得像蔸菜,青枝绿叶逗人爱。”   “栀子花开十里香,姐儿摘朵戴头上。”   “一把扇子两面花,情哥爱我我爱他。我爱情哥会种田,情哥爱我一枝花。”   “大田栽秧窝对窝,哥妹二人对个歌。郎心合了姐心意,一天多栽几大坡。”   “大田栽秧排对排,三个姑娘排起来,一样穿着一样戴,盖过前朝祝英台。”   如乡村田野花朵一样美丽质朴、充满生意的女儿!一切美都离不开劳动、创造,百姓的爱情与自然、劳动分不开,这些民歌词切情真,真实地反映了鄂西土家人的生活情趣和美学观念,体现了乡村百姓对美, 对美好人生、真挚爱情的追求。   文学应传达人类普遍性的情感,这样才能具有感染人的审美品格。鄂西民间歌瑶中的大量儿歌正是用独具特色的鄂西方言传达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如《催眠曲》《推磨嘎磨》《摇篮歌》等一些至今被母亲幼儿传唱的歌谣,读来让人感到人类儿童世界的温馨甜美。    (三)活泼的生命力   鄂西土苗民歌,源于生活,始终受到民间底层百姓生活审美原则的支配和制约,而鄂西民歌体现的审美情趣,即根源于寻求生命自由和情感快乐的生命力。按照鄂西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他们的情爱是“以歌为媒”的。“我唱山歌情姐接,你一板来我一腔,歌如流水人成双。……唱歌如说知心话,唱得你心合我心,五句子山歌是媒人。”在这些山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至真至诚的生命情怀的倾诉和激扬的生命活力的张显。如:   “劝郎莫进姐家楼,爹妈晓得要砍头。他要砍头让他砍,还有一双脚和手,拄起拐棍姐家走。”   “生也爱来死也爱,生死不离姐的怀,在生与姐同路走,死了与姐同坑埋,阎王老子分不开。”   这两首情歌,让我们在感叹世俗礼教干涉男女爱情婚姻的无奈与不幸的同时,更让我们惊叹有情人的热烈衷肠!这里体现的是对爱情追求的泼辣、大胆,不光是爱的宣言,更是民间儿女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自觉追求!   在鄂西土家族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也曾受到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童养媳等不自由婚姻制度的重重阻碍,压抑了人性,违背了人情。土家族儿女用歌谣表达自己的反抗和痛斥,在这一类歌中,我们可以领略土家儿女为自由、幸福抗争的勇气以及由此展现的人性的力量。这来自民间儿女率真质朴的心声,这种感叹人生韶华易逝、应当追求人生的爱与美的情怀在鄂西土家族情歌中得到了最自由大胆、无所拘束地咏唱,实在让人叹服!鄂西民歌正是用质朴热烈的语言传达了土民对生命的珍视,这种本能追求体现了更为深沉的文化生态美。   鄂西土家族民间歌谣富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对其深层的审美趣味的探讨,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民歌内蕴的丰厚审美质素。“歌谣是民族的文学。”“这语言,风土,艺术三件事,干脆说来,就是民族灵魂。”[4]鄂西土家族民歌所展现的最普通的人和最普通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单凭本色就值得欣赏的审美趣味世界。      注: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科研项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黄遵宪.山歌题记[M].北京:中华书局,.   [2]李莉.方言在捍卫文化多样性中的重要贡献――以恩施方言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6).   [3]]([俄)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4]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4:68.   [5]朱慧珍.诗意的生存――侗族审美生存特征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9).   [6]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冯惠玲,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教育学院讲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如诗美名是一种文化,盘点历史上名字取得好的人
如诗美名是一种文化,盘点历史上名字取得好的人
如果您想以后还能免费收到如此精彩的文章,请点击本文标题和第一张图片之间的蓝色字:绝对经典→再点击:关注.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第二十名: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宰相,汉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说自己十分有幸,因与谢安的字相重。“谢”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名门望族,“安”是他的心安。抛却谢家的声望,“谢安”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名字,可他却用生命为后人诠释着这个名字的真正内涵。而这个名字,也是一个诠释他真正生命的谶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谢安隐居东山几十年,世人长叹“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笑而不答。 时机不到。风神秀彻的谢安,运筹帷幄的谢安,是安于等待的,等天下有难,他自会力挽东晋于狂澜。 从东山再起到淝水之战,谢安完成了从安于身到安于国的华丽转身。相比于攻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鸟尽弓藏的文种和信奉黄老的张良,他无疑是将为人、为臣之道领悟最深之人,也是历代文人最为推崇之人,风流无人出其右。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这是楚庄王。 不鸣万人待其鸣,一飞万人为其震。 这是谢安。 这不是装逼,这叫牛逼。 他叫谢安,谢安的谢,谢安的安。 第十九名:但闻佳期邀相送,扶苏心比天下重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嬴姓,名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荷花依然开,大山依然在。扶苏树湮没在群芳中,扶苏公子埋没在乱世里。 据说公子扶苏的母亲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三百,思无邪。始皇为长子取名扶苏,愿其能像大鹏、扶苏树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事实上,扶苏也确实如此。 我从未有幸看到过和公子重名的扶苏大树,可“扶苏”二字,却随着这悲怆久远的故事扎根在我心里。看似普通,实则大气,扶苏复苏,扶大秦帝业,苏天下苍生。他一直在努力。 父赐子死,子不得不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抵匈奴、直言谏、触龙鳞、引剑刎……他,公子扶苏,为这个已快穷途末路的秦帝国尽了最后一份力,沧海横流,他只是冥冥众生中一滴水,滴落时,秦的气数也尽了。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谈到公子扶苏,依然止不住遗憾和愤恨。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公子短短的生命是流星,和蒙恬、章邯一起照亮了大秦最后的黑暗。 如果他还是那个倜傥的公子,如果他能回家,多好。 陌上人如玉,公子士无双。 他叫扶苏,扶苏的扶,扶苏的苏。 第十八名:鸾镜朱颜尤胜君,天教我辈登青云 武则天(624年-705年)。字“曌”(zhào,含义是日月当空,“曌”是武则天为自己发明的字)。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有一本书叫《且试天下》,天下是用来“试”的,这是多么霸气和狂傲的人才能说出的话。而女帝武则天呢,天下是用来“择”的。“试”是考、测验,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就是说天下什么的洒家偏要去闯上一闯。而“择”是挑拣,选择。嘿,天下算什么!还不是供老娘吃喝玩乐打砸抢烧的,我想要就要,看不顺眼老娘就抽了它!(此段可无视)这无疑更上一层楼。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鸿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那个有着凌人傲气名字的女子用狭长的眼冷冷观看着宫廷悲欢,她抛弃了爱、抛弃了良知、抛弃了作为女子应有的一切,她不甘心沦为草芥,我武则天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 唐宫的风,感业的香,帘前的座,都教她:向上爬。终于,武媚娘爬到了顶端。 强硬的政治手腕,缜密的军事策略,她比男人还果断地“选择”着心中理想的天下。 多少年了?连红艳得牡丹都空了,风从洛阳东起,香至长安西漫。乾陵猝然间立起了一块碑。 无字碑。 你想说什么? 六合间只有风。 你想留下什么? 六合间只有叹息。 她终究“择”了自己的天下,可我宁愿,她依然是那个娇滴滴的媚娘,长下泪等着如意郎来验取她的石榴裙。 她叫武则天,武则天的则,武则天的天。 第十七名: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绿珠(?-300)。(传说姓梁)。西晋石崇宠妾,中国古代著名美女。 绿珠,好像碧玉一样,有浅浅的纹路,干净地像是渺渺高山上的清泉,一入眼,便再也不能忘记。 真美,是阆苑仙葩比不了的纯粹。 绿珠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总让我想起碧瑶,只活在《诛仙1》里的主角,那个让小凡等了十年,念了一辈子的碧瑶,那个衣角空余清铃暗响,无限怅惘的碧瑶。 多么相似,碧瑶在诛仙剑下吟诵起痴情咒,绿珠从崇绮楼上纵身一跃,这两个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女子,无一例外地走向宿命的悲剧。抑或,是爱情。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绿珠是为石崇而死的。石崇是晋朝有名的富豪,生活极尽奢华。他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绿珠,她从此跟着他,为他舞低杨柳,为他歌尽桃花,为他做她一切能做的事,包括死亡。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招展其璧就更是“罪”了。孙秀爱慕绿珠,向石崇讨要。石崇虽生活糜烂,却颇有魏晋之风,掷地有声地对答:“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这句话甚是动人,不知石崇后来后不后悔,可我宁愿相信他,相信绿珠。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进退两难。 他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着泪,站在他为她修建的崇绮高楼上,水绿衣衫被风扬得像凌风欲展的蝶:“愿效死于君前。” 她跃下华美的楼,落花依然像初见那年飘落下来,衣袂翻转,尘埃落定,碧绿的珠儿,碎了。 她宁为玉碎,也不负她的郎。 石崇死在八王之乱中,草草结束了一生。他们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郎呀郎,就这样吧,从此我们天各一方,我也没什么欠你的了,真好。 可你要记得,碧绿的珠儿,不后悔。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她叫绿珠,绿珠的绿,绿珠的珠。 第十六名: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门巴族人。六世达lai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仓央嘉措是藏名译来的,我把它放在这里,只因它的意思是:音律之海。可我最爱的还是另一种翻译:梵音海。 嘉措不仅仅指海,更是指大智慧。梵音是佛音,是卓然妙音,世人参悟不透的佛语,正像仓央嘉措自己说的: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他觉梵音就是世间风月,遑论别人,他也许自己就没有悟透何为梵音,可又为何要悟? 鸿蒙初辟本无姓,打破冥顽需悟空。读《悟空传》,比起那个心如明镜的唐僧,仓央嘉措更像是“宁愿死也不肯输”的悟空,身在素净的布达拉宫,心想繁华的拉萨街。他说他“白璧有微瑕,曾到拉萨卖酒家。”在红尘人看来,这不是暇,在空门人看来,这不仅仅是暇。 十五年世俗浪荡,整八年梵行修道。达lai仓央嘉措的心中有一个浪子宕桑汪波,他向的是尘,不是空,是野鹤,不是菩提。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仓央嘉措有他存在的理由,他是人,不是佛,纵然有天有佛,也不能勉强他做任何事。 但这毕竟为统治者所不容,在他被押送往北京进行废黜的途中,仓央嘉措死在那片“青色的海”边——梵音之海,湖水用它通透意达的胸怀包容了这个犯戒的少年,鹫鹰滑翔天际,叼去少年的骸骨,传说流淌在山高水远的另一边。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来世再见,我的未嫁娘。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别喝忘川水,别饮孟婆汤,我还是昔日,多情的少年,邀你再跳一曲——初见的时光。 他叫仓央嘉措,梵音海中的仓央嘉措。 第十五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北周终不还 高长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肃,字长恭。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 中国历史,最美不过魏晋南北朝;北齐历史,最美不过兰陵高长恭。 肃是肃敬,长恭自然是长久肃敬,古人取字尤爱用字释名,字又比名更深一层。如李白字太白,谢安字安石,韩信字重言(这个应是后人所取),二者相得益彰。 我总是对带“长”的名字有相当深的执念,或许是因为“长”字本身就代表着长久、漫长、生长,有深入灵魂的悠远腔调。《蒹葭》里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本是写爱慕而难以接近的长怅惘、长相思之苦,而之于兰陵,更多的恐是置身家国猜忌中的愤懑。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昔有杀神白起,后有国公徐达。帝王之路容不得半点沙子,他们自恃真龙,哪知真龙也需虾兵蟹将为其冲锋陷阵。 兰陵生命太短,没能长久地“肃敬”,只有长久地“肃静”。 长空飘雪,兰陵将这杯酒饮下,点燃的债卷扬起飞尘,飞舞在他俊美绝伦的脸前,横绝了千年的时空,这是它为他跳的最后一支舞。 四年后,小怜的玉体横陈朝堂,周师踏马而来,剑指北齐。 千年后—— 当《兰陵破阵曲》从那一衣带水的国土传来时,伶人依依呀呀的声调诉说着的王子,是神州再无的风华。 于是我彻悟—— 兰陵之后,再无高长恭。 他叫高长恭,高长恭的长,高长恭的恭。 第十四名: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赵飞燕(?-公元前1年)。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惜的是春,而我这里,怜的是燕。 唐家玉环,汉宫飞燕。燕是玲珑的飞禽,燕也是倾国的美人。飞燕飞燕,总让人想起画梁上轻巧的生灵,乍开剪刀的尾,飞过雕满暗纹的廊玄,筑巢在江南的孔桥下。可是那唤作飞燕的美人,一进了这亭廊,就再也没能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赵飞燕是红颜祸水,是她间接地导致了西汉的覆灭,这无疑有失偏颇。赵飞燕终其一生也没有参与政治,她只是一个努力往上爬的妃子,尽管她残杀皇子、秽乱宫廷,这只是拉拢皇帝、保住自身的一种手段,和官员们尔虞我诈是一个道理。她不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可亡国,不是她的错。 在那种时代,既然我们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男人,我们就不能把所有罪恶归结于女人。 赢洲之中,金盘之上,她拥起盛世的繁华,为成帝跳那支舞。无方的笙缓缓漫开,九天的绸带凌波而来,阳春三月白雪纷纷落下。清铃声骤响,一只皓腕牵着薄纱,半遮容颜旋转留仙长裙,薄风扬起玄女耳畔的纱——刹那就迷了心魄。 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几年后,成帝在某个缠绵夜里,死在她妹妹的床榻之上。 飞燕死的时候,姑苏还是旧模样。 笙歌掩不住华堂,菱歌胜不了春芳,姑苏的月是故乡,不是缭乱心惊的未央。 蜻蜓夹着蛱蝶飞过树苍苍,燕子呵,再也回不了篱巴墙。 她叫赵飞燕,赵飞燕的飞,赵飞燕的燕。 第十三名:烽火燎天悲歌泣,致使荒魂返故乡 1.慕容涉归(?-西元283年12月)。慕容部鲜卑初代酋长莫护跋(慕容焉)之孙,慕容木延之子。 2.慕容冲(359-386)。小字凤皇,西燕威帝慕容冲,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 注:此条目虽然是两人合传,实际上是以1引2,所以还是看作一个人吧。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慕容涉归鲜为人知,可读到“涉归”二字时,心绪还是顿了顿。 他趟水过河,河那边是家。 我忽然就想起了慕容冲,涉归的后代,五胡十六国倾国倾城第一人。他小字凤皇,凤皇“凤凰”,凤中之皇。多美,可惜一生都是凄美。 燕亡国时,慕容冲十二岁,姐姐清河十四岁。慕容鲜卑,族人各个美貌,清河公主“有殊色”,慕容冲小小年纪更是倾国倾城,雌雄莫辨,前秦皇帝苻坚让姐弟两双双飞入了他的紫宫。三年,整整三年,小小的凤凰在皇帝身下婉转承欢了无数个苦痛的夜。娈童,娈童,他曾是皇子。 当慕容冲脱离宫闱时,不知他是什么心情。十多年过去,苻坚兵败淝水,昔日的美少年趁着沧海横流,自组军队,东山再起。颀秀的青年踏着这见证他耻辱的土地,白衣胜雪,恨像潮水一样将他推向了复仇的峰巅,剑指长安。 城楼上,苻坚站在那,看着他昔日掌中物,如今风姿倜傥。 慕容冲侧目,嘴角收起无情的弧度,扔下了苻坚给他的锦袍。苻坚善良了一辈子,可对这个孩子,还是不公平。其实也没有公平可言——这个乱世。 慕容冲把都城变成了血海,当他终于站在苻坚平等的高度时,他麻木了。血,厮杀,长锋倒提,征战千里寒光。 凤皇,凤皇,何不高飞还故乡?无故在此取灭亡?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阿修罗成了王子,凤凰星君受了劫,他不知勘透生死否。 他是凤凰,没有家的凤皇,栖于梧桐,却留在了阿房,修饰词是永远。 苍白的孩子留在了霸王烧焦的阿房,我想一定是水打湿了凤凰的羽毛,他就不能趟着水回家了。 帮他擦干吧,你看这雨雪已霏,燕国都亡了,他一定很冷。 他还是那个孤单黑夜里苍白的孩子,对吧。 他们都姓慕容。 第十二名: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秦舞阳(约前240年-前227年)。燕国贤将秦开之孙。 (注:因舞阳名字过于阴柔,后人改为“武阳”,但《史记》记载确为“舞阳”。) 十三岁,你在干嘛?话说当年楼主还是国旗下嗷嗷待哺的小小红领巾,报效祖国是我最大的梦想,其次是中五百万,对中了五百万后该买些什么各种纠结……不过你有真正直接地去为此做一件事么? 没有。可秦舞阳有,那时他才十三岁。 秦舞阳,真是一个美到过于艳丽的名字。东坡青天把酒在月光下起舞,别有一番味道,而舞阳,是对着朗朗乾坤、浩荡白日起舞,艳丽的是少年,沉醉的是人间。 这应当是一个帅到邪气、美到传奇的少年,他的一生,应该同阳光一般炫目。 没有。可荆轲有,舞阳是牺牲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十三岁跟随刺客荆轲刺秦王,大殿之上,一句“色变振恐”,一句“顾笑舞阳”,太史公惜墨如金,仅仅八字将舞阳扁的一文不值,鲜明对比出荆轲的勇敢洒脱。千百年来,人们记得易水悲歌,记得荆轲刺秦,记得那个风骨朗朗的刺客,独独忘了的,是舞阳。 十三岁,他所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可以被原谅对吗? 十三岁,他还来不及犯下什么错误不是吗? 从燕国仗剑前来,短短的青史谁又读得懂他心里的惶恐?当风沙掩埋了盛世王朝,枯骨无声嚎叫,怎能忘了舞阳? 易水歌还在唱,督亢图还在展,匕首已经露出,帝王已经埋葬。 怎能忘了舞阳? 他叫秦舞阳,秦舞阳的舞,秦舞阳的阳。 第十一名: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世界真的很奇妙,正如子期的名“徽”含义恰恰是“系琴弦的绳”或“琴后音节的标识”,也许这并不是他真正的名,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天意,是天意让他们俩相逢、相知,汉阳江口的琴音,一点也不刻意。 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 正如子期这个字一样,淡淡的香味,唇齿之间留香不散。没有太多热烈的情感,子期,你所期待的,子期,期待会来。 月光下,素衣长发的琴师拨动弦,挽指间乐声作蝴蝶铺展翅膀,高山不言,流水不歇,古老的琴曲不断,他还在弹,没人懂的三清妙音。 很多年后,琴师想,如果知道最后的最后,还是会继续弹,等着他的知音,他的钟子期。 子期在路上站着,聆听着月夜的曲调,行云流水般,在彻骨的悲怆,他读懂了他的灵魂,孤独、绚烂的灵魂。 月上瓜洲酌淡酒,高山流水遇知音。相识相知后,他们约好闲云流水天涯远,伯牙让子期等他。 最后的最后,子期病死,伯牙绝弦,史书惜墨如金写下冷冷的字句,世再无知音。 香在空间里淡薄,情在时间里淡薄。我们不会。 月光长长长长到故里,琴师已走远。 明明我知道,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明明知道总有一日,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可是我还是那么贪心。 其实,如果能在开满了月光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相知再别离,那么,我已在最美丽的年华遇见了你。 我总要习惯一个人,子期。 他叫钟子期,钟子期的子,钟子期的期。 第十名:你若无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 卓文君(生卒年不详)。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 我总是认为,才女比美女高了不止一百个档次。文君不仅是美女,还是才女,“白富美”已经远不能形容她的传奇,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只关绿绮心。 “文君”二字没有过多的艳丽、矫情,可它踱步而来,水墨丹青中,就映出那个文采斐然的卓然君子,就映出那个决绝女子的才情和不输男儿的智慧果断。她不需要葬花,自然风情万种;她不需要醉酒,自然敢作敢为。 司马相如奏一曲凤求凰,她对他青眼有加的情意,让她不顾一切携着相如来到成都。他们家徒四壁,他们当垆卖酒,他们琴瑟和鸣。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可卓文君的父亲终究不能容忍女儿失了面子,他不得不给文君两人足够的钱财,可有了钱真会幸福么? 岁月篡改红颜,薄幸的锦衣郎还是没能免得了世俗,司马相如不再满足于与糠糟妻的举案齐眉,他想娶妾。 我看过那么多悲剧,可还是觉得,那些都算不得悲剧,生离死别是缘浅,也是情深。可是情到深处情转薄,才是真正的悲哀。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文君肝肠寸断,可她没有哭哭啼啼地去哀求,她潇洒从容地研墨,写下流传千古的《白头吟》: 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杆何袅袅,鱼儿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你不喜欢我了,我是伤心,可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那我也不喜欢你好了。你若无情我便休,相爱是对等,不是容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你不是我的独一,也不是我的无二,我还会遇见比你更好的人,他们也会给我弹好听的小曲、送我好看的钗头凤。 可是后来司马相如收到诗,后悔不已,就又和卓文君破镜重圆了,故事求的个圆满。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优昙花次第而开,长卿,我不会等你三千年才来盛放,我只为我的爱情。 她叫卓文君,卓文君的文,卓文君的君。 第九名: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魏昭王少子,战国四君子之首。 无忌太多,春秋费无忌(又作费无极),战国魏无忌,晋代何无忌,唐初长孙无忌,武侠张无忌……无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还是胸襟宽广的侠义少年郎,我独独选择的是公子无忌,也许他名声不大,一生不完美,可他是战国人心之所向,是王侯将相中无二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他是最公子的公子。 无忌,不猜忌,不忌惮,不避忌,这不是恣行无忌,发而无忌,而是我心从容,所以无忌。 魏公子无忌之才,甚于齐之孟尝,,楚之春申,赵之平原数倍。礼贤下士,各国名士趋之若鹜。窃符救赵,世人赞其侠义之风。邯郸大捷,秦国十年不敢犯魏。 他是魏国最锋利的吴钩,他是江湖最厉害的百晓生,司马迁一身骄傲,却尊无忌为公子,列传中一百四十七处只称公子,无限唱叹,无限低徊,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七步之才曹植与诗仙李白分别称其为“俊公子”与“贵公子”,赵孝成王更是推崇:“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公子不是任何事都无忌,魏王忌惮公子,公子因此失望,退避三舍,耽于酒色,终是身死。 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谅?不需要了,有的只是叹罢了。
公子死后,秦便再无忌惮,派蒙骜伐魏,魏国乃至天下终被秦吞噬地一干二净。后来战国归秦,秦分楚汉,一归刘汉,高祖刘邦过公子祠庙时,也会低头点上几柱香,缅怀大风起兮后——那翩翩公子的落落情怀。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剑冷孤高,花醉堂皇。这个时代,这位公子,他没能遂得了凌云之志,可他一定敢笑——黄巢不丈夫。 他叫魏无忌,魏无忌的无,魏无忌的忌。 第八名: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注:原诗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明末清初的秦淮河勾栏瓦肆间,没有江南的黄梅雨流水桥,反而歌舞升平,笙歌彻夜,才子们夜泊秦淮近酒家,慕名一睹秦淮八艳的无双色艺。 八艳之中,陈圆圆谱就“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唱,李香君撰写“歌尽桃花扇底风”凄美爱情,可那风尘中,世人首推“风骨嶒峻柳如是”。 第一次见“如是”二字,是王菲哀怨地唱起“如是我闻,仰慕比暗恋还苦。”这一句,在《天龙八部》里片尾曲中,阿朱跟在乔峰后面,走得漫长的那一路,镜头一转,阿朱像血色蝴蝶坠落下深谷,笑容安详地看着她的乔大哥。后来才知道,“如是我闻”是佛语,再后来,认识了柳如是。 柳隐是读辛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取的名,想来是愿同辛弃疾一样的摒弃尘世,心静如青山。流连章台时,柳如是爱好女扮男装,这也可以看出其人同稼轩一般,有豪放的浩然之气。 后柳如是嫁与五十多岁颇有才名的大官钱谦益,夫妻伉俪情深。正值清军入关,钱谦益想降清,反而是这个名妓奋身欲沉池水中,以悼山河破碎,无奈丈夫拖住了她。再后来柳如是暗地支助抗清力量,巾帼不让须眉,欲一雪国耻,可惜钱谦益去世,她为保护家产,悬梁自尽,一代风流奇女子香消玉殒,连与丈夫合葬一墓都是奢望。 阿朱呀阿朱,她的乔大哥没能和她一起跳崖。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如是我闻,金陵秦淮河边,可有那翩翩佳公子,拂去江南烟雨,将那风流女子看得分明? 可笙歌没了她的歌,燕舞没了她的舞,才人岂不白来? 她叫柳如是,柳如是的如,柳如是的是。 第七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戴望舒(-),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现代诗人。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守护她 2004年,名不见经传的唐磊用一曲《丁香花》唱红网络,那首天国的歌曲,旧时光里扎着羊角辫的女孩穿过阴暗的小巷,伴着丁香花的朝生暮死,葬在开满丁香的大山上…… 一次一次听那些哀伤的歌谣,这么多年再想起这首歌,依然觉得它无可替代。 我想这首经典歌曲应是受了戴望舒《雨巷》的影响: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不得不说它太美,美得像那丁香姑娘一样不真实。就像戴望舒的笔名,《离骚》中的月神,太惆怅太飘渺,只用望一眼,便已心舒而醉。 戴望舒太像丁香,结着愁怨,注定一生都是悲剧。他为施绛年赴法留学,不能饱腹,可施却背叛他,爱上她原本就爱的那人,他哀莫大于心死。是穆丽娟带给他光明,他与其共结并蒂莲,可这也是无果,他们不欢而散。遇见杨静,他以为这就是他的良人,可是年龄让他们裂痕纵生,无奈,戴望舒终于结束了这最后一段爱情——他始终找不到他要找的丁香花。 后来的日子,望舒寄心于诗歌。天妒英才,让他的哮喘病愈加严重,呼吸也是一种痛,痛到他不得不给自己打大剂量麻黄素针,不一会儿,心脏急剧跳动,呼吸更加困难,死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时正值壮年。 旧时光的雨巷,故事里的诗人再也找不到他的丁香姑娘。 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 几十年后,网络歌手唱着他扎着羊角辫的姑娘,我想,她和他一定化作了丁香花,住在春暖花开的天堂。 望舒坟前—— 月光下,只有丁香在这里陪着他,一生一世守护他。 他叫戴望舒,戴望舒的望,戴望舒的舒。 第六名: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节选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魂萦梦牵的杭州美得风情万种,烟雨迷蒙中,西湖半掩容颜,见证了一代佳人的缘起。 人们取名总以风骚二书为蓝本,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中: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赞美周文王及其母亲妻子的颂歌,“徽音”意为美誉,她祖父先是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载了许多希望。早年间,有一个名叫“林徽音”的男子常发表诗歌,林徽音(女)便改名为“林徽因”,以示区别此林徽因非彼林徽音。 林家女子总是优雅而有才情,或许是双木给了她们诗意的栖居,得以纵横。“徽因”比“徽音”少了一份女子娇气,多了一点因果看透的豁达。 十六展眉,她邂逅徐志摩,泰晤士河边他会给她念他写的诗,他英俊倜傥、满腹才华,可英伦风光中是他沦陷,他抛下尚有身孕的妻子张幼仪,他抛下他两岁的孩子,他抛下他所有的责任和自尊来爱她。这诗人太执着于梦想中的诗意女子,他把他丰沛的想象力赋予徽因,可他爱上的只是他的梦,这是不完整的爱情,正如后来徽因的文字里说“他爱的不是我”。 林徽因离开了徐志摩。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就像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偶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诗人死在天空中,可惜没做成那一片云。他有他的陆小曼,她与他再无瓜葛。 林徽因的方向是梁思成,那个建筑学家和她有相同的爱好、理想。江南的女子婉约到虚幻,而梁思成给了她真实的呵护,没有康桥诗人的潇洒忧郁,他踏实安定,这就足够了。这是爱情。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金家老友。我们不能说金岳霖一定是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毕竟哲学家的心太邈远博大,可他爱林徽因,是他等待,是他放手,是他退出,是他在旁人都忘了时还记得她生日,这毋庸置疑。 1954年,6月。林徽因死于风寒,弥留之际,她最后念着的,还是梁思成。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她笑说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民国第一才女是个美人,埋在了人间四月天,风华却已传了百年。 品林徽因,清茶隽语足矣。 她叫林徽因,林徽因的徽,林徽因的因。 第五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要怎么来说他呢?那些个古代大智慧的神来之笔都无法把他描绘得完全,我这拙笔又怎么写得出他万分之一的狂傲? 但,还是从名字开始。 骆宾王七岁成诗,(相传)李白七岁成“名”。那年春日院头,花开嫣然,木翠葱茏,父亲李客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道:“火烧叶林红霞落。”前三句已出,后句待续,是时蜀地李花一簇簇爬满枝头,李白仰头,灵光乍现,缓缓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天地失色,万物中仿佛只剩下孩子和那一树白花。白是七彩之光的交相融合,白是明镜非台的大彻大悟,白是万物最初的本来面目。父亲便为他取名——李白。 李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李叶是绿色,李花是白色。李白分两色,自然在其间。名字本是单调的字眼,可有了颜色相衬,便从黑白中脱离成独立的整体,有了灵魂。这名字,说它大雅也成,大俗也罢,毕竟雅俗无界,一念之间而已。可李白这个人,你不得不说他大雅,雅到极致。 世人皆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却也推崇曹孟德志在千里的决心,那么,是入是出,是做卧龙还是大鹏? 李白选择后者。 以李树而名的青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长江和山峡伴着青莲的家乡梦传他到远方。一路上他把悲欢歌尽,才名远扬。江陵、金陵、岳阳……最后是长安——他理想中展翅高飞的土地。 长安花不是一日能看尽的,凌烟阁不是暂且就能图画的。 有志者并不是事竟成,百二楚关照样归了汉;苦心人并不是天不负,三千楚甲还是吞了越。我们以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殊不知现实就一白骨精! 朝廷不重视,官场太黑暗。他怨笔写长安“长相思,在长安”,他愤笔写长安“行路难,归去来”。可是长安长到那么远,谁能独自走完这漫漫功名路?他离去又归来,还是没能一展宏图,扶摇九万里。李白太骄傲,太潇洒,不会阿谀奉承,不懂尔虞我诈,他注定了做那李树,登不了国色牡丹那所谓的“大雅之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李白受牵连发配夜郎,死在金陵。华夏一代惊才绝艳的诗仙就此成为绝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千年后再去触碰那些早已泛黄的诗词,是后世蘸尽墨池水再也写不出的狂傲,是他一个人的传奇。 那么,就寄愁心与明月吧,随他直到夜郎西。 他叫李白,李白的李,李白的白。 第四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生卒年不详)。战国末燕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 司马迁《史记》中最扣人心弦的,至少我认为,是《刺客列传》。他们只需一把匕首或一把剑,凭着一颗胆,创造出古老依旧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 我随着曹沫仗剑登坛,看着专诸鱼肠剑挺,见着豫让吞炭音哑,听着聂政广陵之散,瞧着荆轲图穷匕见,最后,看到了那个背着筑的琴师。 短短几百字,他就走过了史书上的一生。第一次看时,前面那些曲折故事的主人公早已没有印象,我所记得的,只有那个名字——高渐离。 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 “离”本身就是悲伤。悄悄是离别的笙箫,离人哀,离歌怨,生离死别道尽世间最大的悲哀。离是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离是月的阴和缺、月成玦,离是分崩离析而不能守,离是爱不能求不得,离还是——我们曾经肩并肩后来尘归尘。 可它翩翩还是渐离,渐读一声,是“浸”也是“慢慢流入”。渐离渐离——慢慢的,我们的所有情还是如逝水东到别离。 可是荆卿呵,那不会消失,这只是一种循环。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荆轲唱歌,他击筑,世俗人的眼光于他们的潇洒不过飞蛾扑火,他们相识相知,心意相通。 快乐的日子总是不长久,公子丹请荆轲助他刺秦,心怀大志的荆轲慷慨答应。易水岸,白衣飘扬,他为他击起筑,风扬起长发,高渐离只是低头,不去看荆轲越来越远的背影,激昂的音律拍打河岸,易水定格在指尖落下的一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可是这一去,就是再也没回来过。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人一筑,白衣只身往秦宫。他不是不怕,只是觉得,若是离别太久,也许荆轲他会寂寞,那他就让那暴君和他陪葬或是自己去找他。 高渐离凭借他世无其右的乐声渐渐逼近了秦宫。快了。秦宫林宇高阁,金碧辉煌,可他什么也看不见,琴师却被熏瞎了眼。始皇多次被行刺,早已有了戒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朋友,却惜他无双才艺,便只好夺取了他双眼。 如履薄冰。 他千般谋划,把铅装入筑中,待到始皇靠近时,伺机用筑砸向那个凶手。 嘭。一声闷响,是地。失败了。 最后,他想起荆轲,想起他在燕国同他唱的歌,想起他说起刺秦的坚定,想起他渐渐离去的背影——我们曾经肩并肩后来尘归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嘭。又是一声闷响,地上的人早已没了呼吸,可是他的手指,还抚着弦。 “如果我死了,记得给我弹小曲儿。”他说过。 “翼折雨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后来的谁再唱起这歌谣,才想起其实他未遂了这名这宿命。那忧郁沉稳的琴师,原来有这样不甘和炽热的心。我们曾经肩并肩后来尘归尘,生死相随。 荆卿呵,渐离渐离——终不离兮。 他叫高渐离,高渐离的渐,高渐离的离。 第三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和知交从来不称呼“性德”,他们更为偏好的,是“容若”这个字。原因现在早已不清楚,但可以说明,无论是纳兰本身,还是我们,更为喜爱的,始终是“容若”。 纳兰容若。容若,虽然是音译,但这也是一阕绝佳的好词,好词不必过分字字追究,如此反而味同嚼蜡,食之无味。我们只需把它轻轻放在舌尖,幽转不息的味道便缱绻于唇齿,涤荡开来。 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 杨雨教授这四句精炼地概括了纳兰这个人,生于“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心往“相濡以沫,笑傲江湖”。 他说“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心人)易变”,纳兰从御前侍卫到悼亡诗人,这心确是变了。人不可能不变,时间向前,人不可向后,或许这是一种悲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使得人类以变化后绝对的优势“傲视众生”。 心在变,那情呢?纳兰一生有三段情,这最深的一段,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或许“一生一代一双人”是他最终的企盼,纵然他“不辞冰雪为卿热”,却也逃不过“一宵冷雨葬名花”的凄清结局。 “早点回来。” “好。” 三年的举案齐眉,赌书泼墨,将他们的爱推到了最高峰。情在最深处终止,就像流星在最美的时刻划落,凝固于记忆之中的,永远就是最美好的。沧海桑田,“一生一代一双人”只是深切的愿望,爱情终究不会永远深似海,纳兰和卢氏也不可能永远像初见初恋那般投入,所以上天带走了他的妻,毁灭了他,也缔造了他。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悼亡诗将他推上人生的至高点,情感上却降到了最低点,是福是祸,我也不好评说。 后来他又爱上了一个女子,或许是爱,或许不是,可这不重要了,他最爱的,始终是他的妻。 三十一岁那年夏天,风光正好,兰花却凋零在这生机盎然的时光中。锦衣公子离开这个他无所留恋的尘世,去找他的爱人,他的妻。 清泪尽,纸灰起。 “早点回来。” “好。” “我回来了。” 夜雨铃响,却无白衣凭朱阑静立,月化为环,秋坟未歇双蝶翅轻展。她入了他的画,从此生死不离。 别唱木兰花令,别哼长相思,别打扰他们的相见,他已等了许多年。 他叫纳兰容若,纳兰容若的容,纳兰容若的若。 第二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徐悲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 前面这么多名字,许多都带有悲剧色彩,纵然的确是悲剧,可取名也不会有“悲”字。有些东西,还是婉约点好,毕竟“悲”的重量,不是一个单薄字体所能承受得了的。而艺术家是永远不会悲的,他们有的,顶多是未完的遗憾。 徐悲鸿就用了“悲”字。据说在他十七岁那年,他去亲友家吃喜酒,满座衣冠楚楚,只有徐悲鸿一人粗布大褂,人们的嘲讽和白眼,使他如坐针毡。顶着世俗的压力和平寒的出身,他借钱读书,可贵人们眼高于顶,怎会瞧得起这个贫家子? 世态炎凉,前途渺茫。千里马不得伯乐,是否将骈死于槽枥之间?他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悲鸿悲鸿,“悲”跌入谷底,“鸿”跃入云端。悲是我生不能承受之轻,鸿是我死不能承受之重。用此名的人定然是隐忍到激烈的人,看惯悲情的心胸定是我等没有的雄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他注定不凡。 徐悲鸿辗转各地,只为了寻求艺术的真谛。在求学路上,他学而不倦,将西方画法完美融入到水墨画中,在山水笔墨中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实存在。西洋画求个“形”,中国画求个“神”,他力求形神皆备,于无我处寻我,于无人处寻人。 他狼豪笔一挥,侧峰转为嶙峋之势,鬃毛尤墨香,毛毡上生宣晕开浸痕,奔马仿佛破纸而出,一马踏万世基业,锋棱瘦骨一笔便成。成转战三千里,曾挡百万师。墨罢,收笔,字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五十八岁那年,他和他最为仰慕的人死在同一个年岁,梦中的悲鸿是否还挥着狼毫,和他爱的奔马踏河山而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他看过同,却没见过大同。妻子廖静文将他上千件作品与收藏无偿捐献给国家,徐悲鸿纪念馆拔地而起,文革时的静默使它感受沉闷的嘶鸣,历史如马,我辈如斯,悲鸿的墨香中是艺术家死如秋叶的静美和一个守护者的忠实。 猎猎寒风中,透骨丹青里,奔马俯仰间越千里而终归于墨。 我曾经爱水墨爱的痴狂,最后却只叹一句“我负丹青。” 正如吴冠中所说: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 而他,自不负丹青。 他叫徐悲鸿,徐悲鸿的悲,徐悲鸿的鸿。 第一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历史(生卒年不详)。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中华历史悠悠千载,我只是一个过客,我不能盘点出所有的名字,二十不能包括全部。 感谢亲爱的历史,和那些深陷其中的人人事事,予我们无限追思。 第一名,送给历史,和那些被我遗漏的芳华。
热门微信号
最新微信号
(C) 2014 尚人绣官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死不离简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