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一体现的是新三民主义是什么的哪一内容?在新三民主义是什么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

高中历史 第一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历史 第一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8当前文档不支持在线查看,请下载使用!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11 p.15 p.16 p.24 p.11 p.6 p.8 p.41 p.48 p.36 p.40 p.33 p.27 p.47 p.43 p.44 p.46 p.39 p.40 p.54 p.38 p.41 p.52 p.6 p.《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步练习1(人民版必修3)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步练习1(人民版必修3)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姓名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步练习1(人民版必修3)相关文档pptdocpptpptpptpptpptdocpptdocpptdocpptdocdocpptdocdocdoc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步练习1(人民版必修3)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巩固基础训练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对应知识点1
1.孙中山最早提出三民主义是在 (
A.《民报》发刊词中
B.中国同盟会章程中
C.兴中会入会誓词中
D.南京临时政府追悼革命先烈祭文中
2.“平均地权”的土地革命纲领对革命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使革命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B.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力量
C.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
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粹主义
D.民生主义
4.三民主义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各族人民与满洲贵族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5.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C.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
D.要求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
6.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B.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C.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对应知识点2
7.孙中山实现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其具体因素不包括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形成的
9.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
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
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 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D.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10.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
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国民党“一大”宣言
11.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D.①②③④
12.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主观原因在于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孙中山坚持进行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C.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D.共产国际的指导
13.孙中山阐发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指(
A. 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B.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C.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压迫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综合拓展训练
二、材料分析题
14.(2000年上海卷)(12分)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
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
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
,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给,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
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
显著的变化?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生活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
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4) 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
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
致苏俄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上有
何重大发展:
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15.阅读下列材料(10分)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
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
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
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C创新能力题
三、联系生活题(10分)
16.南京东郊紫金山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之地,近代以来,随着孙中山先生移葬于此,紫
金山更是名冠华夏。这里有三民主义碑廊,其中就有《民报》发刊词的碑文:“……余维欧美
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请简释“三民主义”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四、探究交流题(9分)
17、(1)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2)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3)通过本课内容的习,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习什么?
五、实践活动题(1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
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崇拜的|被崇拜者
|诸葛亮、范仲淹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 |
|、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 |
|、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
|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1923年,北京大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
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孙中山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琪瑞 |45
|李大钊 |25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爱因斯 |16
|华盛顿 |11
|马克思 |6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日刊》
结合所知识回答: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某些结果差别如此之大?
(3) 如果引用上述资料作习和研究,你认为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参 考 答 案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巩固基础训练
单项选择题
2.C(提示:因为没有彻底解决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所以辛亥革命得不到广
大群众的支持) 
3.D (提示:孙中山在游历英美资本主义国家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
提出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其社会革命的思想就是民生主义。)
4.C(提示:因为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建立政权,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
治,所以三民主义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5.A (提示: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指它所包含
6.D 7.A 
8.C(提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在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后提出来
的,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反帝反封建,从而成为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
9.D(提示:问的是二者的关系。可首先排除 B、C。而A项不正确) 
10.C(提示:题干中的“ 平等待我之民族”当时是指苏俄,所以最能体现孙中山
遗愿的就是“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B(提示:结合新、旧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 
12.B(提示:应从孙中山本人思想观念方面考虑。) 13.C
B综合拓展训练
二、材料分析题
14、(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
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
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孙中山思想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
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这个实行分裂剥
削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可加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
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
党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
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
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15、 (1)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
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3)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
,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成为当时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革命
现实意义:今天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可以从新三民主义所
设想的民生目标、节制资本等当中寻求启迪。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C创新能力题
三、联系生活题
16、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包括民族主义、民
权主义、民生主义,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的独立自主;进
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这一纲
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
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四、探究交流题
17、(1)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
中最伟大的转变。
(2)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五、实践活动题
18、(1)1913年的调查结果,主要是中国古代传统人物入选,孔孟得票遥遥领先,入
选的外籍名人少而且得票不多;1923年的调查结果则出现了很大变化,入选的主要是当
时影响较大的人,如孙中山,而古代圣贤的得票明显降低,如孔子,入选外籍名人增多
,而且得票较多,如列宁。
(2)调查人群的不一致,时代的变化,从1913年到1923年,中国经历了袁世凯尊孔复
古、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事件,“民主”和“”等西方思想广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等等。
(3)两组调查数据被调查的人群、数量等条件不同,不能简单进行数据的对比,但是
从整体上看,对了解年间中国社会思潮变化和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情况依然有
一定参考价值。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2)
二 辛亥革命
历史回眸一、武1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3)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巩固基础训练
(满分100分,限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
有人评论辛亥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天下岂有与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A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二)
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5
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练习(含解析)
1.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
[全套167页]新人教必修一、二、三全册教案汇总
人教版历史必修1全册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1
(1)指导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2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
一、填空题: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同步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A
辛亥革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3题)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二节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A
《辛亥革命》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清政府变为“洋人的朝廷”是在()
  A、《南京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清政府变为“洋人的朝廷”是在
《抗日战争》练习题
1、从个人因素分析,促使张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的一个最重要A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小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业水平考试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
[来源:.Com]
[来源:.Com]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放大查看)
[来源:|||||]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放大查看)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喻季萍审题人:龚世华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在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雷志刚审题人:段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请把正确选项
命题人:沈国兵
注意:1、全卷满分为50分。
2、将姓名、班别、号写在密封线内,答案写在试卷指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点】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 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合作探究】
问题思考: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据此回答。
  (1)试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以革命纲领、革命任务、斗争方式、革命结果、失败原因诸因素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问题思考:2.《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问题思考3、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问题思考:4.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
(见右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儿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
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问题思考: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民族经济,壮大革命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列强在华利益,以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支持革命”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共,广泛地发动群众”
问题思考:6.阅读下列材料;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
(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
(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附:参考答案:
1、(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队伍的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广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并形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这三大基础的形成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2)①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由这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定的革命任务是推翻“洋人的朝廷”——腐朽的满清王朝,其斗争方式只有武装推翻满清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它的历史前途产生的革命结果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经验:a.树立了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权威。b.提出了革命纲领,进行了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③失败原因:一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二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三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四是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充分地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④历史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A 3、D& 4、C 5、D
问题6:(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任两点即可得)
(4)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5)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成为当时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而思网校是好未来教育集团旗下中小学在线...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29页免费24页免费39页免费9页免费7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6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免下载券下载特权 全站付费文档8折起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