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思想思想形成的原因

略论孔子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原因--《安徽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略论孔子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原因
【摘要】:正 对于孔子思想历史地位形成原因的探讨,是直接关系到孔子思想评价的重大课题之一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孔子思想褒贬不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对孔子思想历史地位形成原因的认识不同有关。本文想就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根据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内容和社会历史条件,对确定孔子思想历史地位的原因,提出几点初步看法。(一)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动乱大变革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黄金的时代。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对于孔子思想历史地位形成原因的探讨,是直接关系到孔子思想评价的重大课题之_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孔子思想褒贬不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对孔子思想历史地位形成原因的认识不同有关。本文想就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根据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内容和社会历史条件,对确定孔子思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南;[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张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张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方延明;[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2期
蔡尚思;[J];孔子研究;1986年01期
郭沂;[J];齐鲁学刊;1986年03期
韩玉德;[J];东岳论丛;1986年04期
刘蔚华;[J];齐鲁学刊;1984年01期
,李华兴;[J];文史哲;1978年06期
范卫红;[J];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瑞云;;[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江海;;[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樊泳湄;;[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崔洪勋;;[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仇宝山;岳思平;;[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汤贵仁;;[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李万;魏晓;沈向昕;谢志仁;刘玉桥;;[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李福军;;[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蒋忠文;萧润波;;[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陈永胜;沈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庆文;[N];陇东报;2006年
陈耀 通讯员
刘永春;[N];大理日报(汉);2009年
郑剑;[N];人民日报;2003年
韩旭;[N];组织人事报;2003年
胡波;[N];光明日报;2006年
胡家祥;[N];光明日报;2005年
顿占民 王彦坤;[N];河北日报;2002年
杜洪义;[N];光明日报;2007年
降大任;[N];太原日报;2007年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松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张远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薛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刘晓玲;[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王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金玉;[D];郑州大学;2006年
高凤林;[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李艳华;[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靳呈伟;[D];山东大学;2010年
刘晨光;[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桑胜剑;[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张文瀚;[D];河南大学;2010年
贾红霞;[D];湘潭大学;2006年
肖冬;[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王欢;[D];北京大学;2008年
杨铁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李书平;[D];河北大学;2000年
杭婷婷;[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左乐平;[D];湘潭大学;2006年
董俊光;[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8页
文本预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05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周年。9月 28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 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 孔庙同时展开。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 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 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 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 贵君轻”思想。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 教为主。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 5、冲击: 道教的冲击。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 7、理学: 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 8、批判继承: 的新思想体系。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形象
课标要求:
1、识记“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孔子在思 想文化教育中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理解“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课标内容解读即学习思考题: ? 1、什么是百家争鸣?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这一局面?其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百家争鸣有什么历史影响? ? 2、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如何评价?孔子 编订整理了哪些古代典籍?如何评价孔子的思 想? ? 3、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 4、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他们的各自的 思想主张是什么?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 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知识分子中不同派 别的涌现及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诸子百家,泛指数量多
第1页/共8页
寻找更多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试题汇编历史部分(word含答案和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试题汇编历史部分(word含答案和解析)|21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试​题​汇​编​历​史​部​分​(​w​o​r​d​含​答​案​和​解​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的思想主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