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古代有没有龙叫念慈的

  明清两朝的状元列表,看看你的家乡出过几个? 史海钩沉    ◆吴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佑,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显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观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张信     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陈     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安仲,号叔恭。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会试,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宋琮等五十人于奉天殿,赐陈进士第一,尹昌隆、刘谔次之。     ◆韩克忠     山东武城人,字守信。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监察御史。     ◆胡广     江西吉水人,字光大,号昊庵。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卒于明永乐十五年(1418)。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状元,授修撰,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曾棨     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生于明洪武五年(1372),卒于明宣德七年(1432)。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状元及第。授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23:18 lihe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林环     福建莆田人,字崇壁,号絅斋。生卒年不详。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升为侍读学士,官至侍讲学士。     ◆萧时中     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名可复,以字行。生卒年均不详。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马铎     福建长乐人,字彦声,号梅岩。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陈循     江西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卒于明天顺六年(1462)。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状元。历事永乐至景泰五朝,由修撰累官户部尚书,位至少保兼太子太傅。     ◆李骐     福建长乐人,本名马,字德良。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增鹤龄     江西泰和人,字延年,一字延之,号松波,一号臞叟。生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卒于明正统六年(144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邢宽     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     ◆马愉     山东临朐人,字性和,号璞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右侍郎。     ◆林震     福建长泰人,字敦声,一字起龙。生卒年均不详。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曹鼐     直隶宁晋(今河北字晋)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     ◆周旋     浙江永嘉人,字中规,号畏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讲。
  ◆施盘     直隶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宗铭。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卒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刘俨     江西吉水人,字宣化,号时雨。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翰林院事。     ◆商辂     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卒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彭时     江西安福人,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柯潜     福建莆田人,字孟时,号竹岩。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士。     ◆孙贤     河南杞县人,字舜卿,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明代宗景泰年(145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黎淳     湖广华容(今湖北华容)人,字太朴,号朴庵,学者称为朴庵先生。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王一夔     江西新建人,字大韶,号约斋。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尚书。    ◆彭教     江西吉水人,字敷五,号东泷。生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罗伦     江西永丰人,字彝正,号一峰。生于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张升     江西南城人,字启昭,号柏崖。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卒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    保。     ◆吴宽     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字原博,号匏庵。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谢迁     浙江余姚人,字于乔,号木斋。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卒于明嘉靖十年(1531)。明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     ◆曾彦     江西泰和人,字士美,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年不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状元。     ◆王华     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龙山先生。生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卒于明嘉靖元年(1522)。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    ◆李旻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阳(一作子旸),号东崖。生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卒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状元。     ◆费宏     江西铅山人,字子充,号健斋。生于明成化四年(1468),卒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     ◆钱福     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与谦。因其家居临近鹤滩,故自号鹤滩。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状元。    ◆毛澄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0),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状元。     ◆朱希周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字懋忠,号玉峰。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明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状元。     ◆伦文叙     广东南海人,字伯畴(一作伯俦),号迂冈。生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卒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状元。     ◆康海     陕西武功人,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生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状元。     ◆顾鼎臣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状元。     ◆吕柟     陕西高陵人,字仲木,因居泾水之阳,故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生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卒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状元。     ◆杨慎     祖籍庐凌,徙居四川新都,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唐皋     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字守之,号心庵。生卒年不详。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     ◆舒芬     江西进贤人,字国裳,学者称梓溪先生。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卒于明嘉靖六年(1527)。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状元。     ◆杨维聪     顺天固安(今河北固安)人,字达甫,号方城。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年不详。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状元。
  ◆姚涞     浙江慈溪人,字维东,号明山。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状元。     ◆龚用卿     福建怀安人,一作福清人,字鸣治,号云冈。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状元。     ◆罗洪先     江西吉水人,字达夫,号念庵。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     ◆林大钦     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州)人,字敬夫,号东莆。生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状元。     ◆韩应龙     浙江余姚人,字汝化,号五云。生于明孝宗弘治士兵年(1498),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状元。     ◆茅瓒     浙江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字邦献,号见沧。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卒年不详。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状元。     ◆沈坤     直隶太和(今安徽太和)人,祖籍昆山,字伯载,号十洲。生于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状元。     ◆秦鸣雷     浙江临海人,字子豫,号华峰。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状元。     ◆李春芳     直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字子实,号石麓。生于明正德五年(1510),卒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状元。     ◆唐汝楫     浙江兰溪人,字思济,号小渔。生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卒年不详。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状元。     ◆陈谨     福建闽县(今福建神州)人,字德言,号环江。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状元。     ◆诸大绶     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端甫,号南明。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卒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状元。     ◆丁士美     淮安清河(今江苏淮阴)人,字邦彦,号后溪。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卒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状元。     ◆申时行     (榜姓徐),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汝默,号瑶泉,晚年号休休居士。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卒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状元。     ◆范应期     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字伯祯,号屏麓。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状元。     ◆罗万化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一甫,号康州。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     ◆张元忭     祖籍四川绵竹,徙居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字子荩,号阳和。生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卒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明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状元。     ◆孙继皋     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状元。     ◆沈懋学     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状元。     ◆张懋修     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字惟时,号斗枢。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于明崇祯七年(1634)。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状元。     ◆朱国祚     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字兆隆,号养淳。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于明天启四年(1624)。明万历十一年(1538)癸未科状元。     ◆唐文献     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元征,号抑所。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状元。     ◆焦竑     江苏江宁人,字弱侯,号澹园,学者称澹园先生。生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卒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状元。     ◆翁正春     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兆震,号青阳。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明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状元。      23:19 lihe     ◆朱之蕃     金陵(今南京)人,世居荏平(今山东荏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字元介,一字元升,号兰隅。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卒于明嘉宗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    十三年(1595)乙未科状元。     ◆赵秉忠     山东益都人,字季卿,号*阳。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     ◆张以诚     直隶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字君一,号瀛海。生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状元。     ◆杨守勤     浙江慈溪人,字克之,号昆阜。生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状元。     ◆黄士俊     广东顺德人,字亮恒(一作亮垣),号玉仑,又号振宇。生于明万历五年(1577),卒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状元。     ◆韩敬     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字简与,一定求仲,号止修。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辰科状元。     ◆周延儒     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状元。     ◆钱士升     浙江嘉善人,字抑之,号御岭。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卒于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状元。     ◆庄际昌     福建永春人,字景悦,号羹若,原名梦岳。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状元。     ◆文震孟     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文起,号湛持。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崇祯九年(1636)。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状元。     ◆余煌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武贞,号公逊。生年不详,卒于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状元。     ◆刘若宰     直隶怀宁(今安徽怀宁)人,一作潜山(今江苏潜山)人,字荫平,一作颖平,号退斋。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状元。     ◆陈于泰     直
  ◆陈于泰     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大来,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状元。     ◆刘理顺     河南杞县人,字复礼,号湛陆(一作湛六)。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卒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状元。     ◆刘同升     江西吉水人,字晋卿,又字孝则。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状元。     ◆魏藻德     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州)人,字思令,号清躬。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状元。     ◆杨廷鉴     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字冰如,号靖山。生卒年不详。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状元。       清代状元榜    1646年 顺治三年 傅以渐 1609年—1665年 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1647年 顺治四年 吕宫 1603年—1664年 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1649年 顺治六年 刘子壮 1609年—1653年 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1652年 顺治九年 (满榜状元) 麻勒吉 —1689年 满洲正黄旗人     1652年 顺治九年 汉榜状元 邹忠倚1623年—1654年 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1655年 顺治十二年 (满榜状元) 图尔宸 — 满洲正白旗人     1658年 顺治十五年 孙承恩 1619年—1659年 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659年 顺治十六年 徐元文 1634年—1691年 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马世俊 1609年—1666年 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1664年 康熙三年 严我斯 1629年—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1667年 康熙六年 缪彤 1627年—1697年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670年 康熙九年 蔡启僔 1619年—1683年 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1673年 康熙十二年 韩菼 1637年—1704年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1676年 康熙十五年 彭定求 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1679年 康熙十八年 归允肃 1642年—1689年 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 蔡升元 1652年—1722年 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陆肯堂 1650年—1696年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1688年 康熙二十七年 沈廷文 — 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1691年 康熙三十年 戴有祺 —1711年 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原取吴昺,因康熙帝爱戴有祺书法而取戴为第一     1694年 康熙三十三年 胡任与 —1704年 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1697年 康熙三十六年 李蟠 — 江苏徐州人       1700年 康熙三十九年 汪绎 1671年—1706年 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1703年 康熙四十二年 王式丹 1645年—1718年 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     1706年 康熙四十五年 王云锦 1657年—1727年 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1709年 康熙四十八年 赵熊诏 1663年—1721年 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1712年 康熙五十一年 王世琛 1680年—1729年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1713年 康熙五十二年 王敬铭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 徐陶璋 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     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 汪应铨 — 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721年 康熙六十年 邓中岳 — 山东东昌聊城人     1723年 雍正元年 (恩科) 于振 — 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1724年 雍正二年 陈德华 1696年—1779年 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1727年 雍正五年 彭启丰 1701年—1784年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1730年 雍正八年 周澍 1684年—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1733年 雍正十一年 陈倓 1695年—1739年 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     1736年 乾隆元年 金德瑛 1701年—1762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737年 乾隆二年 于敏中 1714年—1779年 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1739年 乾隆四年 庄有恭 1713年—1767年 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1742年 乾隆七年 金甡 1702年—1782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745年 乾隆十年 钱维城 1720年—1772年 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1748年 乾隆十三年 梁国治 年 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     1751年 乾隆十六年 吴鸿 1725年—1763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752年 乾隆十七年 (恩科)秦大士 1715年—1777年 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     1754年 乾隆十九年 庄培因 1723年—1759年 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蔡以台 —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毕沅 1730年—1797年 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 (恩科) 王杰 1725年—1805年 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为取得江南江北的平衡,遂改取江北人王杰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 秦大成 1720年—1779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原取褚廷璋,但因褚得罪某官而被用计换掉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张书勋 —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769年 乾隆三十四年 陈初哲 1736年—1787年 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1771年 乾隆三十六年 黄轩 —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父亲为上海园林‘狮子林’的主人    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 金榜 1735年—1801年 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1775年 乾隆四十年 吴锡龄 —1776年 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1778年 乾隆四十三年 戴衢亨 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县。原应为邵自昌第一,但因邵之试卷无法拆封见名而改取排第二的戴衢亨     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 汪如洋 1755年—1794年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1781年 乾隆四十六年 钱棨 1734年—1799年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连中三元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茹棻 1755年—1821年 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     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 史致光 —1828年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1789年 乾隆五十四年 胡长龄 1758年—1814年 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 石韫玉 1755年—1837年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 潘世恩 1770年—1854年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795年 乾隆六十年 王以衔 1761年—1823年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1796年 嘉庆元年 赵文楷 1761年—1801年 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1799年 嘉庆四年 姚文田 1758年—1827年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1801年 嘉庆六年 顾皋 1763年—1832年 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1802年 嘉庆七年 吴廷琛 1773年—1844年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805年 嘉庆十年 彭浚 1769年—1833年 湖南衡山县人     1808年 嘉庆十三年 吴信中 — 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     1809年 嘉庆十四年 洪莹 — 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1811年 嘉庆十六年 蒋立镛 1782年—1842年 湖北天门人     1814年 嘉庆十九年 龙汝言 —1838年 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     1817年 嘉庆二十二年 吴其浚 1789年—1847年 河南固始县人     1819年 嘉庆二十四年 陈沆1785年—1826年 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巴河人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 陈继昌 1791年—1849年 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三元及第。原拟第二,但因考官希望增加清朝“三元”的纪录而建请嘉庆帝擢陈继昌为第一 1822年 道光二年 戴兰芬     1781年—1833年 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      1823年 道光三年 林召棠 1786年—1873年 广东吴川县人       1826年 道光六年 朱昌颐 1784年—1855年 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      1829年 道光九年 李振钧 1794年—1839年 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恩科)吴钟骏 1798年—1853年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1833年 道光十三年 汪鸣相 1794年—1840年 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     1835年 道光十五年 刘绎 1798年—1879年 江西永丰人     1836年 道光十六年 林鸿年 1805年—1885年 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 。原取何绍基,但因何父得罪权贵卓秉恬而被换掉     1840年 道光二十年 李承霖 1808年—1891年 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龙启瑞 1814年—1858年 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 孙毓桂 山东济宁人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萧锦忠 — 湖南长沙府茶陵人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 张之万 1811年—1897年 直隶南皮人     1850年 道光三十年 陆增祥 1815年—1882年 江苏太仓人     1852年 咸丰二年 章鋆 1820年—1875年 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1853年 咸丰三年 孙如仅 山东济宁州人     1856年 咸丰六年 翁同和 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859年 咸丰九年 孙家鼐 1827年—1909年 安徽寿州人     1860年 咸丰十年 钟骏声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1862年 同治元年 徐郙 1836年—1908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今属上海市     1863年 同治二年 翁曾源 1834年—1887年 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865年 同治四年 崇绮 —1900年原为蒙古正蓝旗人,后改为满洲镶黄旗    1868年 同治七年 洪钧 1839年—1893年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原取王国钧,因其名不为慈禧所喜,遂改取洪钧     1871年 同治十年 梁耀枢1832年—1888年广东广州府东莞人广东顺德杏坛人     1874年 同治十三年 陆润庠 1841年—1915年 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1875年 光绪元年 张謇 江苏通州人     1876年 光绪二年 曹鸿勋 1848年—1910年 山东潍县人     1877年 光绪三年 王仁堪 1848年—1893年 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1880年 光绪六年 黄思永 1842年—1914年 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     1883年 光绪九年 陈冕 1859年—1893年 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     1886年 光绪十二年 赵以炯 1857年—1907年 贵州贵阳青岩镇人)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张建勋 1848年—1913年 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原取费念慈或张孝谦,但因考官争执不下而改取张建勋     1890年 光绪十六年 吴鲁 1845年—1912年 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1892年 光绪十八年 刘福姚 — 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     1895年 光绪二十一年 骆成骧 四川省资中县人     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 夏同和 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     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王寿彭 山东潍县人     1904年 光绪三十一年 刘春霖 直隶肃宁人     
  江浙两省状元最多 广东省状元多数出自珠三角
    钟葵         
广东状元系列     
崇尚知识,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是绝大多数人晋身官场、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所以整个社会很自然就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     
各地纷纷兴建文笔塔     
古人还将能否考取功名和地理环境联系起来,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要提高“中举率”,附近一定要有高大的物体。形如文笔的山峰和尖形的塔(古人称为文笔塔)可以接收天地的灵气,对改善一个地区的“文运”有一种奇妙的作用。于是,全国各地纷纷兴建文笔塔,明清时期此风最盛,目前保存至今的文笔塔大多数是这个时期建的。     
我国自隋、唐开科举取士以来,至清末废除科举的1300多年间共产生了652位文状元,按籍贯计算,出状元最多的省是江苏省,共81位,其次是浙江省,有63位,第三是河北省,有45位。排第四、五、六、七、八分别是河南(42位)、江西(38位)、福建(35位)、山东(33位)、安徽(23位),广东共出过9位状元,与北京、湖北、广西并列排第12。     
江浙两省出状元最多     
从表一可以看出,东南沿海的省份出状元最多,尤其是江浙一带,出状元的人数高居榜首,其次是中原地区。有人觉得奇怪: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为什么状元没有沿海省份多呢?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隋、唐以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东移,从黄河、长江的中上游移向中下游,南京和杭州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江浙等省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江苏的宜兴、江西的临川等都是著名的才子之乡。     
广东的9位文状元分别是封开人莫宣卿;南海人简文会、张镇孙、伦文叙;顺德人黄士俊、梁耀枢;番禺人庄有恭;潮州人林大钦;吴川人林召棠(见表二)。其中6位状元出自珠三角地区,可见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促进和人才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广东出状元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的事情,从隋、唐经五代至宋代共770多年,广东只出了3位状元,平均250多年出一位状元,此后元、明、清三代共540多年,广东出了6位状元,平均90年出一位状元。     
过去广东状元家喻户晓     
以前有不少人认为两广地区是“南蛮之地”,文化落后,人才很少,通过了解中国历代状元的籍贯,我们知道事实上并非如此,这9位状元的出现证明唐以后广东的文化相当发达,人们所受的教育不亚于国内其他地区。     
现代人对广东的这9位状元可能有点陌生,但在过去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莫宣卿17岁中状元,被唐宣宗称为“南方奇才”,伦文叙在广东的名气最大,传奇故事也最多,伦文叙父子连登三元的奇迹在南粤传为美谈。而林大钦和林召棠都是福建莆田“九牧林”的后裔。福建莆田的林披公有子9个,女1个,9子皆成唐朝命官,官至刺史、府史等,故有“九牧林”的美誉。     
广东9位状元的故里都是山环水抱的地方,有的故居仍保存至今,有的则已湮没无存,状元的成才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这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今后笔者将陆续探访状元故里,告诉大家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莫宣卿唐朝大中五年辛未科状元     
简文会南汉乾亨二年戊寅科状元     
张镇孙宋朝咸淳七年辛未科状元     
伦文叙明朝弘治十二年己未科状元     
林大钦明朝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状元     
黄士俊明朝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     
庄有恭清朝乾隆四年己未科状元     
林召棠清朝道光三年癸未科状元     
梁耀枢清朝同治十年辛未科状元     
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的故乡吴川市吴阳镇有一座文笔塔,名为“双峰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来源:广州日报   
  清朝的文状元名单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   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康熙三年(1664年):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苏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云锦(1657年-1727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赵熊诏(1663年-1721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铭(1668年-1721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于振(?-?,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雍正二年(1724年):陈德华(1696年-1779年,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雍正五年(1727年):彭启丰(1701年-178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陈倓(1695年-1739年,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   乾隆元年(1736年):金德瑛 (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1714年-1779年,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年(1745年):钱维城(1720年-1772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国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吴鸿(1725年-1763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培因(1723年-1759年,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王杰(1725年-1805年,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张书勋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陈初哲(1736年-1787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黄轩(?-?,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1735年-1801年,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锡龄 (?-1776年,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钱棨(1734年-179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长龄(1758年-1814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韫玉(1755年-183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以衔(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元年(1796年):赵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嘉庆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六年(1801年):顾皋(1763年-1832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嘉庆七年(1802年):吴廷琛(1773年-184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嘉庆十年(1805年):彭浚(年,湖南衡山县人)   嘉庆十三年(1808年):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   嘉庆十四年(1809年):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嘉庆十六年(1811年):蒋立镛(1782年-1842年,湖北天门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龙汝言(?-1838年,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吴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沆(1785年-1826年,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巴河人)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1791年-1849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年(1822年):戴兰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   道光三年(1823年):林召棠(1786年-1873年,广东吴川县人)   道光六年(1826年):朱昌颐(1784年-1855年,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   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钧(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吴钟骏(1798年-185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汪鸣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刘绎(1798年-1879年,江西永丰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承霖(1808年-1891年),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龙启瑞(1814年-1858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孙毓桂(山东济宁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萧锦忠(?-?,湖南长沙府茶陵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张之万(1811年-1897年,直隶南皮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陆增祥(1815年-1882年,江苏太仓人)。   咸丰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咸丰三年(1853年):孙如仅(山东济宁州人)   咸丰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咸丰九年(1859年):孙家鼐(1827年-1909年,安徽寿州人)   咸丰十年(1860年):钟骏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同治元年(1862年):徐郙(1836年-1908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今属上海市))   
  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同治四年(1865年):崇绮(?-1900年,原为蒙古正蓝旗人,后改为满洲镶黄旗)。   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梁耀枢(1832年-1888年,广东广州府东莞人,广东顺德杏坛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陆润庠(1841年-1915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光绪元年(1875年):张謇(江苏通州人)   光绪二年(1876年):曹鸿勋(1848年-1910年,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光绪六年(1880年):黄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   光绪九年(1883年):陈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   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1857年-1907年,贵州贵阳青岩镇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建勋(1848年-1913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鲁(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刘春霖(直隶肃宁人)       ★★★★★★★★   清代武状元名单   朱彭寿〈旧典备征》对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汇考,现据他的记载,将清代武科状元的科分、姓氏、籍贯、胪列于下:       顺治朝 (7人)     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东章邱。   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玺 浙江仁和。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于国柱   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刘 炎 浙江山阴。   顺治十七年庚子补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苏上元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维鼐 山东济宁。     康熙朝 (21人)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吴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顺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张英奇 直隶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诈 浙江山阴。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国梁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罗 琪 浙江会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继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宪武 直隶。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应统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张文焕 甘肃宁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纬 京卫。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缴煜章 京卫。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马会伯 甘肃宁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维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杨 谦 江苏仪征。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隶献县。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显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肃宁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赛 都 汉军正红。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鳞 封荣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镛     雍正朝(5人)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国琼 汉军镶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东胶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齐大勇 直隶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孙宗夏 陕西镇安。       乾隆朝 (27人)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马负书 汉军镶黄。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龙 直隶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华。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贾廷诏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汉军正黄。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张兆潘 江苏泰兴。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张大经 山西风台。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隶献县。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顾 麟   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年) 李国梁 直隶丰润。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马 全 山西阳曲。壬中科时已取中探花,名马琼,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飞龙 直隶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灏 满洲正黄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龙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钱治平 顺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广东长乐。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赏 山东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隶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黄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刘 双 顺天大兴。   乾险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刘荣庆 江苏泰州。   乾险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马兆瑞 山东临清。   乾险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刘国庆 江苏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汉军镶黄。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飙 山东掖县,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飞虎     嘉庆朝 (12人)     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年)黄仁勇 广东海阳.   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云龙 直隶阜城。   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宁 广东南海。   嘉庆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隶蔓城。   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张联元 直隶献县。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华清 山承临润。   嘉庆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诚 江西乐平.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马殿甲 河南邓州。   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宁 山东益都。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凤来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开业 以传胪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钟英推升状元,陕西神木。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苏 满洲正黄。       道光朝 (15人)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张云亭 直隶清丰。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张从龙 山西临县。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阳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吴 钺 山东蓬莱。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广金 山西灵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凤山 河南沿县。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启善 满洲正红。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隶安肃。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隶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赵云鹏 河南汝阳。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庆 汉军镶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张殿华 直隶枣强。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吴德新 直隶东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隶晋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阳春 四川华阳。     咸丰朝 (5人)   咸丰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东锯野。   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 温常勇 直隶天津。   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隶南和.   咸丰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韩金甲 山东历城。   咸丰十年庚申科(1860年) 马鸿图 直隶抚宁。       同治朝 (6人)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样 直隶邯郸。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黄大元 直隶怀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张蜀锦 宜隶广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陈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张风鸣 河南西平。     光绪朝 (11人)     光绪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鸿图 福建侯官。   光绪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隶天津。   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黄培松 福建龙泉。   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年) 杨廷弼 河南祥符。   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占魁 山东昌邑。   光绪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梦说 山东阳谷。   光绪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张宪周 山东珲城。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赓 江苏海州。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张鸿翥 江西鄱阳。   光结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国栋 直隶天津。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张三甲 直隶开州。     以上从顺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状元109人。
  明朝一代,有多少状元?要详细的.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2:42    提问者: 哲学原理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最佳答案  90个   明代状元榜     ◆吴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佑,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显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观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张信     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陈     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安仲,号叔恭。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会试,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宋琮等五十人于奉天殿,赐陈进士第一,尹昌隆、刘谔次之。     ◆韩克忠     山东武城人,字守信。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监察御史。     ◆胡广     江西吉水人,字光大,号昊庵。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卒于明永乐十五年(1418)。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状元,授修撰,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曾棨   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生于明洪武五年(1372),卒于明宣德七年(1432)。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状元及第。授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23:18 lihe   ◆林环   福建莆田人,字崇壁,号絅斋。生卒年不详。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升为侍读学士,官至侍讲学士。     ◆萧时中     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名可复,以字行。生卒年均不详。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马铎     福建长乐人,字彦声,号梅岩。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陈循     江西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卒于明天顺六年(1462)。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状元。历事永乐至景泰五朝,由修撰累官户部尚书,位至少保兼太子太傅。     ◆李骐     福建长乐人,本名马,字德良。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增鹤龄     江西泰和人,字延年,一字延之,号松波,一号臞叟。生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卒于明正统六年(144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邢宽     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     ◆马愉     山东临朐人,字性和,号璞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右侍郎。    23:18 lihe   ◆林震     福建长泰人,字敦声,一字起龙。生卒年均不详。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曹鼐     直隶宁晋(今河北字晋)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     ◆周旋     浙江永嘉人,字中规,号畏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讲。     
  ◆施盘     直隶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宗铭。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卒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刘俨     江西吉水人,字宣化,号时雨。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翰林院事。     ◆商辂     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卒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彭时     江西安福人,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柯潜     福建莆田人,字孟时,号竹岩。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士。     ◆孙贤   河南杞县人,字舜卿,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明代宗景泰年(145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黎淳     湖广华容(今湖北华容)人,字太朴,号朴庵,学者称为朴庵先生。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王一夔     江西新建人,字大韶,号约斋。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尚书。   ◆彭教     江西吉水人,字敷五,号东泷。生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罗伦     江西永丰人,字彝正,号一峰。生于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张升     江西南城人,字启昭,号柏崖。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卒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吴宽     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字原博,号匏庵。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谢迁     浙江余姚人,字于乔,号木斋。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卒于明嘉靖十年(1531)。明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     ◆曾彦     江西泰和人,字士美,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年不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状元。     ◆王华     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龙山先生。生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卒于明嘉靖元年(1522)。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     ◆李旻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阳(一作子旸),号东崖。生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卒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状元。     ◆费宏     江西铅山人,字子充,号健斋。生于明成化四年(1468),卒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     ◆钱福     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与谦。因其家居临近鹤滩,故自号鹤滩。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状元。    23:18 lihe   ◆毛澄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0),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状元。     ◆朱希周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字懋忠,号玉峰。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明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状元。     ◆伦文叙     广东南海人,字伯畴(一作伯俦),号迂冈。生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卒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状元。     ◆康海     陕西武功人,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生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状元。     
  ◆顾鼎臣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状元。     ◆吕柟     陕西高陵人,字仲木,因居泾水之阳,故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生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卒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状元。     ◆杨慎     祖籍庐凌,徙居四川新都,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唐皋     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字守之,号心庵。生卒年不详。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     ◆舒芬     江西进贤人,字国裳,学者称梓溪先生。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卒于明嘉靖六年(1527)。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状元。     ◆杨维聪     顺天固安(今河北固安)人,字达甫,号方城。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年不详。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状元。    23:19 lihe   ◆姚涞     浙江慈溪人,字维东,号明山。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状元。     ◆龚用卿     福建怀安人,一作福清人,字鸣治,号云冈。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状元。     ◆罗洪先     江西吉水人,字达夫,号念庵。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     ◆林大钦     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州)人,字敬夫,号东莆。生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状元。     ◆韩应龙     浙江余姚人,字汝化,号五云。生于明孝宗弘治士兵年(1498),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状元。     ◆茅瓒     浙江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字邦献,号见沧。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卒年不详。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状元。     ◆沈坤     直隶太和(今安徽太和)人,祖籍昆山,字伯载,号十洲。生于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状元。     ◆秦鸣雷     浙江临海人,字子豫,号华峰。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状元。     ◆李春芳     直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字子实,号石麓。生于明正德五年(1510),卒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状元。    23:19 lihe   ◆唐汝楫     浙江兰溪人,字思济,号小渔。生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卒年不详。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状元。     ◆陈谨     福建闽县(今福建神州)人,字德言,号环江。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状元。     ◆诸大绶     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端甫,号南明。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卒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状元。       ◆丁士美     淮安清河(今江苏淮阴)人,字邦彦,号后溪。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卒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状元。     ◆申时行     (榜姓徐),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汝默,号瑶泉,晚年号休休居士。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卒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状元。     ◆范应期   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字伯祯,号屏麓。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状元。     ◆罗万化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一甫,号康州。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     ◆张元忭     祖籍四川绵竹,徙居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字子荩,号阳和。生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卒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明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状元。     ◆孙继皋     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状元。     
  ◆沈懋学     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状元。     ◆张懋修     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字惟时,号斗枢。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于明崇祯七年(1634)。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状元。     ◆朱国祚     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字兆隆,号养淳。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于明天启四年(1624)。明万历十一年(1538)癸未科状元。     ◆唐文献     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元征,号抑所。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状元。     ◆焦竑     江苏江宁人,字弱侯,号澹园,学者称澹园先生。生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卒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状元。     ◆翁正春     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兆震,号青阳。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明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状元。    23:19 lihe   ◆朱之蕃     金陵(今南京)人,世居荏平(今山东荏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字元介,一字元升,号兰隅。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卒于明嘉宗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状元。     ◆赵秉忠     山东益都人,字季卿,号*阳。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     ◆张以诚     直隶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字君一,号瀛海。生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状元。     ◆杨守勤     浙江慈溪人,字克之,号昆阜。生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状元。     ◆黄士俊     广东顺德人,字亮恒(一作亮垣),号玉仑,又号振宇。生于明万历五年(1577),卒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状元。     ◆韩敬     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字简与,一定求仲,号止修。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辰科状元。     ◆周延儒     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状元。     ◆钱士升     浙江嘉善人,字抑之,号御岭。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卒于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状元。     ◆庄际昌     福建永春人,字景悦,号羹若,原名梦岳。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状元。    23:19 lihe   ◆文震孟     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文起,号湛持。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崇祯九年(1636)。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状元。     ◆余煌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武贞,号公逊。生年不详,卒于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状元。     ◆刘若宰     直隶怀宁(今安徽怀宁)人,一作潜山(今江苏潜山)人,字荫平,一作颖平,号退斋。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状元。     ◆陈于泰     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大来,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状元。     ◆刘理顺     河南杞县人,字复礼,号湛陆(一作湛六)。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卒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状元。     ◆刘同升     江西吉水人,字晋卿,又字孝则。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状元。     ◆魏藻德     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州)人,字思令,号清躬。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状元。     ◆杨廷鉴     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字冰如,号靖山。生卒年不详。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状元。    回答者:gm151617 - 大魔导师 十二级    
  历史上有多少位状元???其中最有名的是谁??有没有女状元??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 13:07    提问者: E個人旅行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据史籍记载,有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不得而知了。       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中国才有了女状元,傅善祥是第一个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惟一的女状元。    回答者:xjl0624 - 江湖新秀 五级
9-19 13:05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是不准入考场的,虽偶有传闻也有女状元、女驸马之说,但那只是女扮男装所为,倘若露馅便有欺君之罪,轻则下狱,重则砍头示众。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选拔贤才,开科取士,并破例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参与朝政。消息传出,天京城为之一震,贤才淑女,踊跃赴考。虽战乱不久,但声势之浩大,礼仪之隆重,在当时实属罕见。  开科之日,地处夫子庙的考试院(今江南贡院)外火炮齐鸣,炮声中,绘龙画凤的考试院大门徐徐打开。当时正主考是杨宣娇(详细词条见洪宣娇词条),副主考是张婉如、王自珍。应试女子二百多人。试题是《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书香门第出身的南京女子傅善祥,因受翰墨之熏陶,经书典籍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而且生得聪明伶俐,端庄大方,才貌双绝。她独辟“难养”之说,举了很多自古以来贤淑女子助夫之功,为天王洪秀全所欣赏。三天后,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大红金榜高悬于天王府前,傅善祥以才学兼优考取女科状元,洪秀全除赏赐黄缎一匹、红绉二匹外,又特赐花冠锦服,洪宣娇亲自为她戴花,傅善祥披红挂彩,跨马游街,一路上锣鼓笙箫,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游行三天,城中百姓夹道争看,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京城,“但见街头巷尾中,众口连呼傅状元”。  三天后,傅善祥被派到杨秀清东王府担任女簿书,相当于主任秘书。二十多岁的傅善祥性情温和,文思敏捷,很快取得了东王的赏识和信任,封为东殿尚书,批答章奏,撰写来往公文,参与机要,成了东王府运筹帷幄的得力助手之一。  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鉴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将随军家眷单独组织起来,担任后勤工作,称为“女营”。定都天京后,改称“女馆”,严禁男子入探,夫妇同居,亦犯天条当斩。可是天长日久,引起不满。傅善祥很想改革,便婉转地向东王进言:“天王在永安时,答应攻下金陵为登天堂,许夫妇团聚,今仍不准有家,不足服众”。东王与天王商量后,下令许夫妻一月团聚一日。不久,清军大举攻城,粮食紧缺,库金入不敷出,每年还要拿出几万两银子养活十三、四万妇女,实在是个不小的负担,傅善祥再次大胆向东王建议,撤销女馆,许夫妇回家团聚,年轻未婚女子亦令婚配,这样一来,既减少了军费,又平息了怨言,东王和天王采纳了傅善祥的意见,并令她主办此事。傅善祥深入女营,把姐妹们的性情、年龄、相貌写在纸上,一一为其撮合,拿着龙凤合挥的青年男女,欢天喜地地向傅善祥道谢而去,“女馆为之一空”。  两年后,清军派奸细张继庚在太平军中组织叛乱集团,但很快被东王杨秀清破获。在审迅中,张继庚反咬太平军老战士八百多人,连副主审官胡元炜也被牵连,杨秀清一怒之下,将这批人全部斩首。并把推荐胡元炜任主审的兴国侯陈承瑢、卫国侯黄玉昆革去爵位,监押审查。傅善祥怀疑九千岁误中奸细反奸计,便冒险进殿劝谏:“有令,凡罪当诛,必有人证物证,今仅凭清妖口供,岂不造成冤案?万望九千岁三思而行,免得将士离心”。不久,东王将陈、黄二侯放出,恢复了爵位。后来傅善祥又多次劝谏,均未被采纳,便飘然而去,不知所终。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考题中除了孔子难养论的滥题,还有一道题是写诗,规定“欸一声山水绿。”傅善祥的答案同样精妙至极,把山水行舟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舻声听未了,  山水送孤帆。  对面青如画,  回头绿满岩。  半空云袅袅,  一带水巉巉。  船尾澄流迥,  峰腰旭照衔。  青疑留古岸,  翠欲上征衫。  流响惊凫雁,  浓荫郁桧杉。       傅善祥 - 简介傅善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金陵(今南京)人,出生后父母双亡,只好跟哥嫂度日。但她自幼聪明过人,喜读经史。她18岁时,丈夫去世,婆婆几次要把她卖给别人(家教严格,不准她外出或回娘家),她整日愁眉不展,好不容易冲出虎口,无路可走,毅然投靠太平军。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傅善祥 - 历史  清末道光三十年(1851年),洪秀全在桂林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同年,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不久开设“女科”,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以前只开男科状元)。傅善祥冲出世俗偏见,勇敢地报名参加女科考试,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傅善祥结果考中鼎甲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东王杨秀清将傅善祥选入东王府,加以重用,先做&女侍史&,后任&簿书&。傅善祥文才超群,精通文史,精明强干,负责批阅所有文件、书札,得到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赏识。不久又被迁升为“恩赏丞相”,处理太平天国军机大事,制定“田亩制度”和发展生产、提倡耕者有其田等措施,成为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得力助手,对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854年,在傅善祥的影响下,杨秀清先后以&代天父言&的名义,对天国只许刊行&新旧约&而贬所有古籍为&妖书&的文化政策加以修正,并废除了使妇女别夫离子的&女馆&,恢复了家庭制及允许青年女子婚配。傅善祥劝说东王杨秀清严禁部属破坏文物,并在所居东王府中建立一所规模颇大的博物馆。她对发展中国文化,收藏、保护文物做出重大贡献。
  傅善祥参加太平军最早,她被任命为丞相后,还为太平天国制定了解放妇女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天下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同心放胆同杀妖”。太平军所到之处,大批受苦受难妇女踊跃参军参战。如:著名的“女杰”苏三娘,她是广东灵山县一个贫苦的女儿,从小失去父母,参军后和太平军的天地会首领苏三结婚。丈夫被清军杀害后,她毫不退缩,踏着丈夫的血迹继续战斗。苏三娘带领2000多名起义军转战南北,一直打到天京。起义初期女军人只有7000人,打到天京时就增到40个军,达到10万之众。在太平军中,设了女总制、女监军、女军帅以及女族长等官职。
  1852年9月,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指挥作战的西王肖朝贵突然中炮牺牲,敌人乘机发起猛攻,在这关键时刻,只见营中一员女将纵马向前,挥戈上阵,英勇顽强的继续指挥战斗。她就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洪宣娇带领众将士,不惧敌人的炮火,突破层层封锁,插入敌营,杀得敌人胆战心惊,横尸满地,洪宣娇代夫指挥英勇作战的事迹,鼓舞了太平军的将士和广大妇女。当时曾流传一首歌谣:“跟着洪宣娇,会打火枪会耍刀。”“跟着傅善祥,能
  “跟着傅善祥,能治国来女自强。”  还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之说。
  1856年,杨秀清破清军南、北大营,缓解了天京之围,因他居功自傲,导致内部互相残杀,大大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最后导致太平天国失败,傅善祥死于太平天国的内乱中。
  傅善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她为太平天国治国、治政和提倡男女平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江西人真牛啊
  够长的,清朝的还没出阿  楼主的标题超过一行了
  满清时考状元,为鞑子效力,当鹰犬,杀汉人.是为人不齿的.有甚么好贴出来的.  这个就是他们的耻辱榜.跟大明朝为民族国家效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粗略看了下,基本都江南几省,俺是江西的,貌似不少,呵呵!
  作者:武汉好热
回复日期: 22:04:00
      满清时考状元,为鞑子效力,当鹰犬,杀汉人.是为人不齿的.有甚么好贴出来的.    这个就是他们的耻辱榜.跟大明朝为民族国家效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你的祖先不也是那时候的子民、臣民嘛。  》令西方丧胆的成吉思汗不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有一个大的历  》史观。中国历史包括金元明清这些朝代,即使满清给中华民族带来  》深重灾难,但它毕竟是历史。你还是得承认它。在毛主席的诗词里  》面同样有。  》历史带给人们教训和经验,而如何避免教训和继承经验是学历史、  》读历史的、后人的事情。
  好像没多少牛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牛人,王夫之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等等,都不状元
  作者:白健生
回复日期: 12:31:00
      好像没多少牛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牛人,王夫之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等等,都不状元    ~~这些人牛在哪儿?会写两个字就可以了?社会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干事的中坚力量。      顾炎武()      --------------------------------------------------------------------------------    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初名绎,清初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经历南直隶(今江苏)、浙江、北直隶(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纠正前人不少错误。        行书王維诗立轴 南京艺兰斋藏        释文: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节录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作品介绍:这一天是1682年的小除夕,顾炎武已在山西曲沃住了一年。北游25年,他还是第一次在一个地方“淹留”超过三个月。70岁的他,一年患了几次呕吐和风寒。快要走不动了,他想。今天是小除夕,顾炎武兴致很高。他写道:夜晚登上山岗,看见远处灯火明灭,听见狗像豹子一样的叫声。他独坐着,童仆也静默一边,坐对清泉流水,想起那时携手赋诗的情景。在感伤的句子中行文戛然而止。过了十天,正月初八,顾炎武骑马时失足坠地,翌日猝死。 顾炎武(),号亭林,又号蒋山佣,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术大师,曾参加复社,与归庄并称为“归奇顾怪”。顾炎武提出让民获利,藏富于民,以达到小康,进入大富的富国之策。在著名的《子胥鞭平王之尸辩》中,顾炎武认为伍子胥只是鞭墓。一字之差,使后代蔑视人伦,仇对枯骨。 顾炎武是个传奇人物,章太炎说他曾掘得李自成所藏窖金,《清史稿》称其雁北垦田畜牧累之千金,因无确证,成了几百年的谜。让人好笑的是,顾炎武五十九岁在山西静乐买妾,不一两年弄得众疾交侵,因傅山在太原诊脉后说他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顾炎武为此还责怪傅山。 昆山人最自豪的,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源昆山,二是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是昆山人。昆山最宽的马路是亭林路,最美的公园是亭林公园。 (丁蔚文 撰文) 图文转自南京艺兰斋网站      顾炎武生平                 江苏昆山千灯人,明清之际思想家,爱国学者,中华民族七十二伟人之一。初名绛,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      少年时为诸生,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参加苏州、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斗争。失败后,十偈明陵,遍游华北,调查访问,搜集资料,致力边防、西北历史地理研究,发展经济,力行垦荒。晓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      先生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水利河漕、兵农田赋、经史百家、经济贸易都有精湛研究。晚年侧重考证,深究哲理,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开创清代朴学风气,对吴、皖考据派有深刻影响,被誉为明清学问有根柢第一人。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激励世代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进!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   
  在和平时期,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跟扁鹊的大哥一样棒,即使做得跟扁鹊一样,也就是英雄,虽然这种英雄未必叱咤风云。    要改变英雄一定风流倜傥、一定叱咤风云的历史观。
  这些状元取的名字对现在的家长难于给小孩子取名字倒是很有借鉴作用。
  好贴,学习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男子服饰描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