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的小说《活着之上txt阎真》出版了吗?

衢州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06版:人文·悦读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衢州新闻
第03版 人文周刊
《活着之上》
  作者:阎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直击高校学术腐败与潜规则  《活着之上》  阎真15年前以《沧浪之水》为读者所熟悉。新作《活着之上》是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直击高校学术腐败与生活潜规则。  2014年12月,路遥文学奖出炉,不少名家名作落选,阎真以《活着之上》成为唯一获奖者,引来了新一轮的口水。如阎真小说中描绘的文化人面临的困境,有人戏言,这个奖(路遥文学奖)就是当下文人、文化圈正在发生的“现实主义”。
版权所有 衢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Sina Visitor System《沧浪之水》15年后 阎真推出新长篇《活着之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活着之上 阎真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15-1 / 34.00元那么,“我们还是说书吧......是的,还是现实主义”,长沙人阎真并不愿多谈刚获得的路遥奖,更愿意谈新作《活着之上》主人公聂志远所面对的困境。
阎真15年前以《沧浪之水》为读者所熟悉。新作《活着之上》是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直击高校学术腐败与生活潜规则。
12月3日,纠结了一年的路遥文学奖终于出炉,不少名家名作落选,阎真以《活着之上》成为唯一获奖者,连他自己都声称“意外”。民间举办的“草根”文学奖,意料之外的获选人......这又引来了新一轮的口水。
亦如阎真小说中描绘的总是文化人面临的困境,有人戏言,这个奖(路遥文学奖)就是当下文人、文化圈正在发生的“现实主义”。
【谈新作:是聂志远,不是“池大为2.0”】
路遥写的是曾经一代青年如何励志“走出来”,而阎真写的是当下知识分子面对困境的艰难选择。如果要说共同点,阎真称,那就是我们都试图“直面生活的真实”。
这个“当下的真实”,对阎真而言,就是新作《活着之上》中的主人公“聂志远”。
《活着之上》中主人公有两位,选择也有两个:学术平平的蒙天舒纯为“活着”,在钻营、“操作”中步步高升;而“我”历史学博士聂致远,试图坚守“活着之上”的良知,换来工作、生活中处处艰难。学术腐败、生活潜规则......这些高等院校“象牙塔”光环后的艰难与真实,在阎真笔下一点点被剥开。
出生于高校教师家庭,又在高校任教30多年,现在还是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的阎真坦言,
“这是我早就想写的题材”。动笔之前,阎真酝酿了3年,记了1100多条笔记。然后写作了两年,改了一年,才有今天的《活着之上》。
原稿是手写的,前后修改了11次,最后才定名《活着之上》。现在还用着古早款手机的阎真自称“跟不上形势”,坚持手写而非敲键盘。和作者阎真一样,《活着之上》中的聂志远也是被看作是选择了“跟不上形势”的迂腐者。
谈到这样的选择就绕不开阎真笔下最著名的“池大为”。《沧浪之水》中的主人公池大为是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工作后因为“迂”而举步维艰,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的池大为最终选择了跟上形势,终于当上了卫生厅厅长。
曾有老读者自称看过《沧浪之水》后感叹不已,恨自己迂腐了一辈子,是“没混出来的池大为”。阎真称这样的反馈其实让自己心寒,也是他创作《活着之上》的动机。他强调,聂志远“并不是又一个池大为”。
聂志远与池大为最大的区别是,面对生活的艰难,池大为放弃了某些原则,活得更好;虽然艰难困苦,但聂志远选择了坚守那些“老套”的价值观。
这就好比池大为最后在父亲坟前烧掉了自己那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而聂志远一直放不下曹雪芹。关于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显然《沧浪之水》倾向于批判甚至绝望,而《活着之上》中倾向于肯定和希望。在阎真看来,这都是一个时代中“生活的真实”。
“在写《沧浪之水》的时候,我认为市场经济的冲击太大了,这是无法抵抗的”,而现在,阎真倾向于相信,还有聂志远这样的选择存在,还有某种力量来平衡功利化的巨大影响。
【说困境:活着之上,现实在“悲观与乐观之间”】
这样的“某种力量”,在阎真看来,应该是传统文化--也许可以让人们的选择更“老套”一点。
虽然传统文化不能完全平衡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但还是一种平衡力量。很多文化英雄前辈屈原、司马迁、曹雪芹、陶渊明、杜甫,他们的人生选择、价值观确实不是功利化的。
“从这些文化英雄的选择中我们得出结论”,阎真提高了声调,“现世的自我不是人生价值的边界,这是我想要着力表达的”。《活着之上》中有一句话,“生存是绝对要求,但是良知也是绝对要求”。当两个不同的绝对碰撞在一起,阎真说,我们得选择“哪一个绝对更绝对”。
“哪一个绝对更绝对”?这也是阎真本人正在选择的。身在高校却写高校的潜规则,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但是阎真称这个选择并不艰难,自己并没能做到回回都坚守原则,至少是“心向往之”的。高校教书三十多年,他想把感受凝聚在这一部书中。
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一一择来,当阎真记下上千条笔记后,聂志远的选择和困境也在他笔下“活着”了。阎真也经历过这样的“活着”之艰,四十多岁才住上一室一厅的房子。但阎真坚持,在“活着之上”应另有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正面的期待也许也来自于物质环境的变迁,阎真坦承,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功利主义也带来了经济上的普遍进步,这使得聂志远面临的困境并没有池大为那么惨烈和窘迫。如果你选择坚守“转身离去,也能有一条路。”
《活着之上》中,尽管困苦艰难,聂致远还是在因缘巧合下评上了职称。与聂志远们面临的困境一样,阎真称,生活中确实存在机会,要自己努力,这也是生活的真实。“比如说我自己是教授,没有去操作,还是评上了。”
这并非是刻意加上一抹亮色,阎真相信,如传统文化的坚守,或者其他的信念,终究会有一些力量来慢慢平衡功利主义的巨大影响。
至于当下的困境,阎真犹豫再三,表示现实尚在“悲观与乐观之间”。
【外界评价:放得下“池大为”,避不开路遥奖】
从《曾在天涯》中留学生高力伟为生存苦闷,《沧浪之水》里官员池大为的仕途挣扎,《因为女人》中柳依依当小三的妥协,阎真一直在直面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面对诱惑的艰难选择。因“困境”而产生的每一种选择,在阎真笔下,都是真实、敏感而可理解的。尽管可以理解,阎真也在反思:生存之艰,真要倾轧了全部的精神空间?
不同于阎真此前的作品,文学评论家聂茂认为,新作《活着之上》反映了阎真告别了“池大为”式的绝望。“小说取名《活着之上》,而不是《活着至上》,一字之差,意义迥异。‘之上’表明‘活着’的上面还存在着更高的价值......”
但比起放得下的“池大为”,短期内,也许阎真更难避开的是路遥奖带来的口水。
此前有评论质疑《活着之上》获奖时尚未发表全文,仅凭《收获》上的缩写版,如何能评奖夺冠?也有人认为,入围作品中有贾平凹的《老生》、刘庆邦的《黄泥地》等名家名作,阎真的《活着之上》算不上最佳选择。
路遥奖的评审并非因声名设奖,路遥奖发起人高玉涛向红网记者强调,称其评审规则只对文不对人,“莫言(作品)来了也一样”。
《活着之上》的缩写版11月才发表于《收获》。高玉涛回忆,评委会看过《收获》缩写版后觉得《活着之上》很有潜力,就通过路遥奖评委会秘书长、文学评论家萧夏林找阎真要来了电子版全文。
阎真则回忆,11月间萧夏林曾来电要求发一份电子版读一读。以为萧夏林要写评论,阎真就将电子版全文发给了萧夏林,“得奖后我才知道是路遥奖(评委会要读)”。
贾平凹的《老生》、刘庆邦的《黄泥地》也入围路遥奖,但最后评委选择阎真《活着之上》,高玉涛透露,终评的九位评委各自都是独立的,其中“5票投了《活着之上》,两票投了《老生》,还有两票弃权”。
长篇小说代表了文坛的时代精神,当问及阎真获奖理由时,高玉涛表示,路遥奖需要的是“更关注现实主义的”题材,同时也应该带着正能量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严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2/12 10:10
02/12 10:07
02/12 10:06
02/12 10:09
02/12 10:06
02/12 10:30
02/12 10:30
02/12 10:30
02/12 10:29
02/12 10:31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2/12 11:00
02/12 09:05
02/11 09:14
02/12 09:05
02/12 09:05
02/11 08:43
02/11 08:43
02/11 08:43
02/11 08:43
02/11 08:43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684
播放数:6914625
播放数:2864580
播放数:68119阎真2014年长篇小说《活着之上》
来源:搜狐文化
《活着之上》
  书名:《活着之上》
  作者:阎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阎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曾在天涯》(1995,海外版名《白雪红尘》)、《沧浪之水》(2001)、《因为女人》(2007),理论著作《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2003),以及学术论文、散文等。有《阎真文集》五卷。
  内容简介:
  阎真继《沧浪之水》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锋利的笔触揭开高校腐败的内幕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在大学里活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投机钻营分子。这些人极其聪明,能够利用任何机会,把握所有能为我所用的人际关系。但阎真的笔触不仅仅局限在这样的暴露上,他更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他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只要有这样的梦想在,那一缕精神的火苗就不会绝种。
(责任编辑:周敬启)
主演:唐嫣/李易峰/舒畅/陈伟霆/黄明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谷智鑫/王珂/黑子/张立/冯玉玺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
主演:周迅/黄晓明/谢依霖/隋棠
刘欢爱飙泪羽泉引公愤
最强山寨李钟硕闪瞎眼
何洁揭红毯摔跤糗事
渣男家人登门索要分手费
张庭畅谈试管受孕经历
张晓龙美容大揭密
奇幻执念师触摸未来
一路惊喜互秀激情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演绎别样性感……[]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欢迎光临大佳网
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首发 直击学术腐败与生活潜规则
湖南文艺出版社&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活动现场(摄影:李培芝)
直击学术腐败与生活潜规则,&写了内幕却并非揭黑幕&。著名作家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因成为首届路遥文学奖唯一获奖作品备受关注,小说27万字单行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书发布会于日在北京皇家饭店二楼董事厅隆重举行。作家阎真、中南传媒总经理丁双平、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白烨以及路遥文学奖总发起人高玉涛、当当网副总裁阚敏、湖南出版社副社长龚湘海等参加发布会。
《活着之上》的作者阎真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作品:每个细节都是生活中发生过的。手写稿,修改了11次
阎真《活着之上》一面世,就被认为比15年前的《沧浪之水》更为震撼。&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在一起,你就必须回答,哪个绝对更加绝对。& 小说深刻描述了当下高校知识分子的困境。
《活着之上》塑造了以&我&(聂致远)为代表的追求真理、不为世俗绑架、努力超越平庸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有着独立人格,立志以曹雪芹、王阳明等伟大灵魂为楷模,开拓学术视域,在历史学科的研究中有所建树。&我&事事较真,远离铜臭之气,坚守知识分子道德底线,现实种种却令&我&困惑。&我&的大学同学蒙天舒,学问平平,却擅于投机钻营与运作。与&我&互换导师,考研差了分数照样运作录取;&借鉴&&我&的论文内容,通过运作获得全国&优博&,在学术研讨会上逢迎诸名人学者,罗织关系网,左右逢源,三十岁就当上了院长助理&&
小说写出了胸怀理想的&聂致远&们在现实环境下的困惑、挣扎、妥协、愤怒、坚持。他们虽有时也会屈服于生活,内心深处仍保持着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却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只要这缕精神的火苗不绝种,希望便永远在。
《活着之上》直面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直击关系与圈子对知识的腐蚀、金钱与权力对人格的扭曲&&种种&内幕&令人震惊,但阎真说他并非是揭&黑幕&。阎真在发布会上说,他对于生活的表达是零距离,&小说里几乎每个细节都是生活中发生过的。素材大致有三个途径:亲身经历的,旁观到的,听同行说的。&&聂致远&的一半素材来自他的某位同事。他说自己的小说很正能量。他感到欣慰的是:&聂致远&这样的老师在高校还是相当多。小说出版了,他希望他的同事朋友们不要对号入座。
阎真迄今四个长篇小说写的都是知识分子的&困境&。《曾在天涯》写海外留学生的生存困境。《因为女人》写女知识分子情感与生活的困境。《活着之上》则承续了《沧浪之水》写知识分子在屈从与反抗中的生存困境。《活着之上》的&困境&较《沧浪之水》更加深入。活着之艰之难,作家给予了充分理解&&并以细致具体深入之笔触,充分写出了生活的痛感&&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召唤:必须扼守内心独立人格,精神上有坚守。诚如书中所言:&在自我的活着之上,有着先行者用自己的人生昭示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了这种意义,一个人就成为了弃儿,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家园。&&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阎真作品浓缩的也是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他像托翁一样,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向读者撒谎。&&阎真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最深切的体验,作为现实生活的反省者和心灵世界的写实者,他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揭示了隐藏在人表象世界后的某种本质。应当说,这种人性的体验,加深了人类认识自我的深刻程度。&(大学教授聂茂)
这本扎实的小说阎真写了两年多,写之前记了一千多条笔记,思考了两三年才动笔。写作过程中修改了十一次。小说是手写的,完稿后请打字员打出来,在打印稿上修改,每打出来一次,修改一次。《活着之上》是阎真这些年小说创作中修改最多的一次。在写作过程中他也情不自禁流下过眼泪。&&
外界评价:放得下&池大为&,避不开路遥奖
从《沧浪之水》里的池大为,到《活着之上》里的聂致远,阎真一直在直面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面对诱惑的艰难选择。因&困境&而产生的每一种选择,在阎真笔下,都是真实、敏感而可理解的。尽管可以理解,阎真也在反思:生存之艰,真要倾轧了全部的精神空间?
不同于阎真此前的作品,文学评论家发布会上嘉宾们高度评价了《活着之上》。评论家白烨说:&阎真的《活着之上》,与之前的《沧浪之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次的主人公&&历史学博士生聂致远,遭际的是弥漫于当下高校的学术腐败。由此显现出来的,则是当下的高校的行政干预学术、资本侵蚀权利的体制、规则与风习。这种特殊的腐败,让聂致远屡遭挫折,备受打击,但他却以抱诚守真的心态和事事较真的作为,坚守着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作品既在为不低头、不屈从的聂致远高唱赞歌,又在为深患腐败痼疾但还找不出疗救良方的高校教育怒吟悲歌。&&&&&&&&&&
评论家李敬泽也认为&《活着之上》是艰巨的精神叙事。&&阎真的小说一直是与地心引力的斗争,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力图证明:人不是注定如此的动物,人的光荣是在不可能中探求可能。&
但比起放得下的&池大为&,短期内,也许阎真更难避开的是路遥奖带来的口水。此前有评论质疑《活着之上》获奖时尚未发表全文,仅凭《收获》上的缩写版,如何能评奖夺冠?也有人认为,入围作品中有贾平凹的《老生》、刘庆邦的《黄泥地》等名家名作,阎真的《活着之上》算不上最佳选择。
阎真则回忆,11月间萧夏林曾来电要求发一份电子版读一读。以为萧夏林要写评论,阎真就将电子版全文发给了萧夏林,&得奖后我才知道是路遥奖(评委会要读)&。
路遥奖的评审并非因声名设奖,路遥奖发起人高玉涛向记者强调,称其评审规则只对文不对人,&莫言(作品)来了也一样&。《活着之上》的缩写版11月才发表于《收获》。高玉涛回忆,评委会看过《收获》缩写版后觉得《活着之上》很有潜力,就通过路遥奖评委会秘书长、文学评论家萧夏林找阎真要来了电子版全文。高玉涛先生盛赞《活着之上》,正是因为《活着之上》及时出现使得此前曾宣布可能空缺的首届路遥文学奖&绝处逢生&。阎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代表了文坛的一种时代精神。贾平凹的《老生》、刘庆邦的《黄泥地》也入围路遥奖,但最后评委选择阎真《活着之上》,高玉涛透露,终评的九位评委各自都是独立的,其中&5票投了《活着之上》,两票投了《老生》,还有两票弃权&。
最终阎真《活着之上》因其&语言朴实,结构严谨,人物鲜活,叙事富有张力,以绝对的真实书写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崩塌的现实,展现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获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阎真作品 活着之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