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黄的网站康剑飞工作室的具体位置啊

当前位置: >
版画家康剑飞:版画是一种特别的中间状态
在意目前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记者:介绍一下您的学艺经历到后来创作方面有什么变化? 康剑飞:我父亲学舞美专业毕业,我从小多少受到家庭的熏陶,93年上大学后选择了木刻版画。之前对版画有一点了解,因为我们天津有群体版画,后来我学木刻,其实都挺偶然的,工作条件也很好,自己做这个也挺喜欢。
首先我自己的作品不是从一而终的,变化特别多。所以回顾这个东西可能能梳理出来一个线索,到某一个阶段有一件事或者有一种思考促使作品的变化,但是也没有形成一个所谓的规律性。我目前正在做的可能是完全两类东西,一类东西跟版画完全无关,有绘画、装置,体现跟社会的一种交流。另外一个角度我重新经营方寸之间,又突然有兴趣做一些小的特别朴素的黑白木刻。我不在意所谓的黑白语言、刀法的组织这些东西反而比较在意目前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尝试
记者:您现在也开始参与到这种展览的策划,这些展览策划对您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帮助?
康剑飞:在时间上会有冲突,因为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我觉得首先跟人生观有关,如果说人一辈子只是一个过程,没有对错,尤其是学院的艺术家,兼任一个职务或者是干一个艺术以外的工作的时候,大概都会觉得对自己是一个损失。我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尝试,接触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获得。美院的人可能唯一的理想是仅仅成为一个绘画大师,也挺悲哀的。首先不是你决定把所有的时间用在画画上,你就能成为一个大师,尤其是今天这个特别多元的社会,比如躲在一个房间里画画,在我看来这种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还有就是你们做媒体,其实也能看到所谓的成功艺术家到今天尤其是当代这一块的困境缺什么,方方面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缺少对公共事物的一种了解,一种投入。因为都是自我,尤其是当代艺术家作品的自我,这种功成名就的自我,最终所做的工作都为了更有名,做更好的展览,卖更贵的价格,到一个程度就像徐冰说的那样&你凭什么跟社会交流&,这个投机的市场拍卖到一个极限的时候怎么办,没有第二个群体可以补充。
记者:是不是自己多多少少会参与到艺术活动当中来?
康剑飞:我做策展是这样,策展是一个特殊情况,因为我策划的大部分展览还是版画。版画现在的问题从美术史的角度很多评论家,包括策展人不了解版画,我们现在客观地说如果找一个特别重要的,我们认为特别重要的一个批评家或者是今天在广泛的艺术平台上大家都很耳熟能详的,他做不了版画展,因为首先他回避用一个所谓的艺术界限界定一个画种,本身跟当代思路就有相悖的东西,当代讲包容。
另外一点,更多的批评家对中国版画历史的知识性欠缺,我觉得不是他们的问题,所以由我们来充当,因为我肯定不会做永远的版画策展人。其实我想承担一个桥梁的作用,所谓的策展是把这些策展人纳入进来,他们经过这个展览的磨合、洗礼,被动地也会对版画产生兴趣。其实最终有一天我们希望有几个批评家可以独立承担这种版画的展览,因为版画其实挺特殊的,包括像徐冰这种从版画做到用版画概念做艺术,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全世界绝无仅有。这个现象没有人从版画角度介入,给它一个应有的学术判断。
版画是一种特别的中间状态
记者:现在很多人对于版画不是很了解,大家会感觉和印刷、复制、照片是类似的,可能潜意识上没有归入到艺术品?
康剑飞:归入还是没有问题,相对来说,版画是一个容器性的艺术门类,处在一个中间状态,什么中间状态呢?只有版画在中央美院有这种配置,中国画、油画、雕塑、壁画、版画,只有版画跟今天的所谓的最先进的技术结合得最紧密。今天版画受到这种打印、扫描这种数码技术的影响回避不了,中国画今天还可以用千年以前的工作方法去工作,版画是不可能的,这是版画与科技的关系;在造型语言上,是造型学科跟设计学科之间的一种关系,版画毕业的人有很多是很重要的设计师,也不一定是画画,他又处在一个中间状态,从这个从时间的纵向线索来说又是特别的漫长。中国人发明的这个东西等于是唐以前就开始有这种方式,包括今天最新的3D打印,这个跟最早的复制、传播都是有关系,所以相对来说比油画和国画更宽泛,但是比设计又更有边界感,是一个特别的中间状态。
记者:版画的创作是怎样的?
康剑飞:所有能复制的东西不能调和,数码就是版画。比如黑白木刻,黑白里头的灰是靠疏密,这就是最原始的数码技术,数码技术就是0和1,没有绝对的灰,是靠疏密关系。从技术上目前分解出来照相、电影、影像的东西,从传播概念上说,像徐冰说的电影、电视就是版画,起到的作用和古代是一样的。关于个人创作,艺术家有的时候不是一个身份,倒是一种心理。我不在意去组织一个展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现在在系里从事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可能对我做艺术产生作用。如果带着那种心态去做可能都会转化成一种艺术思潮。系里的管理工作都应该用艺术的形态去对待,不能去遵循所谓已经有的一种规律,否则就没有意思了。
鼓励学生掌握版画思维
记者: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对工作室和工作环境要求挺高的,您怎么看待以后想继续版画创作但是没有工作室的这些学生?
康剑飞:这在中国是一个现实状况,实际上版画毕业的人最终从事版画创作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跟你说的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要去做石版工作室、铜版工作室这些根本不现实,也没有能力做那样一个工作室,所以中国的木刻很多。北京的工坊越来越多,版画的独立工坊也越来越多,相反有很多不是版画专业的艺术家也开始进入工坊,也开始做版画。怎么说呢?从我们版画系的教学上来说,其实培养的目标也从来没有说过就要培养中国最好的版画家,我们鼓励学生成为带有艺术家思考、掌握版画思维对社会有用的人。走出校园不一定必须干什么,但是学过版画这种逻辑性的思维、制作的程序、对细节的关注在你工作当中都会起作用,包括从事具体的工作,因为版画的学习是在过程当中。
记者:你怎么看油画或者是国画的复制?
康剑飞:从版画内部来说抵消的东西很多,因为复制像一个行业,更多的版画家抵触这种东西,他们认为那个不是艺术。我怎么理解呢?不要谈学术,这是由市场决定的东西。中国目前的艺术市场就处在这么一个阶段,而国外更多的是邀请非版画艺术家来合作,像奈良美智、村上隆他们都在做,就是把艺术家邀请来,两个人合作,而不是去复制一张版画,是创造一张版画。事实证明他们做出来的版画从版画专业角度来说非常好,他们也对版画的语言推进有贡献。
人回避不了对物质的依赖和自然的直接交流
记者:版画本身也是一种平面化,大众都可以消费得起和接受的艺术。
康剑飞:最重要的是版画体现了一种媒体的作用在传播。实际上古代最早的雕版印刷最重要的就是佛经,实际上不在于传播这种书本身,就是这种摸、闻,完全身体的感受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容。到今天如果仅仅是用版画传播内容并不是最好的,连纸媒都不行。反过来人需要一种对真的拥有感或者是一种我们不可能活在完全虚空的一种状态当中,我们从电脑当中看到的图像和我们让一个艺术家照着电脑画一张画是不一样的,这个有一定的物质感,人回避不了对物质的依赖和自然直接交流的这种关系。 (孟语)
 责任编辑:蝶舞
相关热词搜索:
[实时新闻]
[实时新闻]
[特别关注]
[实时新闻]
[国内要闻]
[实时新闻]
[国内要闻]
[国内要闻]
Copyright (C)
online services. All rights reserved.康剑飞,中央美院版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关于版画,康剑飞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策展人。他一直痴迷于中国最为本土化、最传统也最朴素的木刻版画的创作,他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尝试,鼓励学生成为带有艺术思考、掌握版画思维对社会有用的人。
99艺术网:介绍一下您的学艺经历到后来创作方面有什么变化?
康剑飞:我父亲学舞美专业毕业,我从小多少受到家庭的熏陶,93年上大学后选择了木刻版画。之前对版画有一点了解,因为我们天津有群体版画,后来我学木刻,其实都挺偶然的,工作条件也很好,自己做这个也挺喜欢。
康剑飞:首先我自己的作品不是从一而终的,变化特别多。所以回顾这个东西可能能梳理出来一个线索,到某一个阶段有一件事或者有一种思考促使作品的变化,但是也没有形成一个所谓的规律性。我目前正在做的可能是完全两类东西,一类东西跟版画完全无关,有绘画、装置,体现跟社会的一种交流。另外一个角度我重新经营方寸之间,又突然有兴趣做一些小的特别朴素的黑白木刻。我不在意所谓的黑白语言、刀法的组织这些东西反而比较在意目前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99艺术网:您现在也开始参与到这种展览的策划,这些展览策划对您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帮助?
康剑飞:在时间上会有冲突,因为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我觉得首先跟人生观有关,如果说人一辈子只是一个过程,没有对错,尤其是学院的艺术家,兼任一个职务或者是干一个艺术以外的工作的时候,大概都会觉得对自己是一个损失。我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尝试,接触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获得。美院的人可能唯一的理想是仅仅成为一个绘画大师,也挺悲哀的。首先不是你决定把所有的时间用在画画上,你就能成为一个大师,尤其是今天这个特别多元的社会,比如躲在一个房间里画画,在我看来这种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还有就是你们做媒体,其实也能看到所谓的成功艺术家到今天尤其是当代这一块的困境缺什么,方方面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缺少对公共事物的一种了解,一种投入。因为都是自我,尤其是当代艺术家作品的自我,这种功成名就的自我,最终所做的工作都为了更有名,做更好的展览,卖更贵的价格,到一个程度就像徐冰说的那样“你凭什么跟社会交流”,这个投机的市场拍卖到一个极限的时候怎么办,没有第二个群体可以补充。
99艺术网:是不是自己多多少少会参与到艺术活动当中来?
康剑飞:我做策展是这样,策展是一个特殊情况,因为我策划的大部分展览还是版画。版画现在的问题从美术史的角度很多评论家,包括策展人不了解版画,我们现在客观地说如果找一个特别重要的,我们认为特别重要的一个批评家或者是今天在广泛的艺术平台上大家都很耳熟能详的,他做不了版画展,因为首先他回避用一个所谓的艺术界限界定一个画种,本身跟当代思路就有相悖的东西,当代讲包容。
康剑飞:另外一点,更多的批评家对中国版画历史的知识性欠缺,我觉得不是他们的问题,所以由我们来充当,因为我肯定不会做永远的版画策展人。其实我想承担一个桥梁的作用,所谓的策展是把这些策展人纳入进来,他们经过这个展览的磨合、洗礼,被动地也会对版画产生兴趣。其实最终有一天我们希望有几个批评家可以独立承担这种版画的展览,因为版画其实挺特殊的,包括像徐冰这种从版画做到用版画概念做艺术,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全世界绝无仅有。这个现象没有人从版画角度介入,给它一个应有的学术判断。
99艺术网:现在很多人对于版画不是很了解,大家会感觉和印刷、复制、照片是类似的,可能潜意识上没有归入到艺术品?
康剑飞:归入还是没有问题,相对来说,版画是一个容器性的艺术门类,处在一个中间状态,什么中间状态呢?只有版画在中央美院有这种配置,中国画、油画、雕塑、壁画、版画,只有版画跟今天的所谓的最先进的技术结合得最紧密。今天版画受到这种打印、扫描这种数码技术的影响回避不了,中国画今天还可以用千年以前的工作方法去工作,版画是不可能的,这是版画与科技的关系;在造型语言上,是造型学科跟设计学科之间的一种关系,版画毕业的人有很多是很重要的设计师,也不一定是画画,他又处在一个中间状态,从这个从时间的纵向线索来说又是特别的漫长。中国人发明的这个东西等于是唐以前就开始有这种方式,包括今天最新的3D打印,这个跟最早的复制、传播都是有关系,所以相对来说比油画和国画更宽泛,但是比设计又更有边界感,是一种特别的中间状态。
99艺术网:版画的创作是怎样的?
康剑飞:所有能复制的东西不能调和,数码就是版画。比如黑白木刻,黑白里头的灰是靠疏密,这就是最原始的数码技术,数码技术就是0和1,没有绝对的灰,是靠疏密关系。从技术上目前分解出来照相、电影、影像的东西,从传播概念上说,像徐冰说的电影、电视就是版画,起到的作用和古代是一样的。关于个人创作,艺术家有的时候不是一个身份,倒是一种心理。我不在意去组织一个展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现在在系里从事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可能对我做艺术产生作用。如果带着那种心态去做可能都会转化成一种艺术思潮。系里的管理工作都应该用艺术的形态去对待,不能去遵循所谓已经有的一种规律,否则就没有意思了。
99艺术网: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对工作室和工作环境要求挺高的,您怎么看待以后想继续版画创作但是没有工作室的这些学生?
康剑飞:这在中国是一个现实状况,实际上版画毕业的人最终从事版画创作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跟你说的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要去做石版工作室、铜版工作室这些根本不现实,也没有能力做那样一个工作室,所以中国的木刻很多。北京的工坊越来越多,版画的独立工坊也越来越多,相反有很多不是版画专业的艺术家也开始进入工坊,也开始做版画。怎么说呢?从我们版画系的教学上来说,其实培养的目标也从来没有说过就要培养中国最好的版画家,我们鼓励学生成为带有艺术家思考、掌握版画思维对社会有用的人。走出校园不一定必须干什么,但是学过版画这种逻辑性的思维、制作的程序、对细节的关注在你工作当中都会起作用,包括从事具体的工作,因为版画的学习是在过程当中。
99艺术网:你怎么看油画或者是国画的复制?
康剑飞:从版画内部来说抵消的东西很多,因为复制像一个行业,更多的版画家抵触这种东西,他们认为那个不是艺术。我怎么理解呢?不要谈学术,这是由市场决定的东西。中国目前的艺术市场就处在这么一个阶段,而国外更多的是邀请非版画艺术家来合作,像奈良美智、村上隆他们都在做,就是把艺术家邀请来,两个人合作,而不是去复制一张版画,是创造一张版画。事实证明他们做出来的版画从版画专业角度来说非常好,他们也对版画的语言推进有贡献。
99艺术网:版画本身也是一种平面化,大众都可以消费得起和接受的艺术。
康剑飞:最重要的是版画体现了一种媒体的作用在传播。实际上古代最早的雕版印刷最重要的就是佛经,实际上不在于传播这种书本身,就是这种摸、闻,完全身体的感受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容。到今天如果仅仅是用版画传播内容并不是最好的,连纸媒都不行。反过来人需要一种对真的拥有感或者是一种我们不可能活在完全虚空的一种状态当中,我们从电脑当中看到的图像和我们让一个艺术家照着电脑画一张画是不一样的,这个有一定的物质感,人回避不了对物质的依赖和自然直接交流的这种关系。
康剑飞在创作
康剑飞作品《舞台no1》
康剑飞作品《安土重迁1》(局部)
康剑飞作品《入境no3》(局部)
康剑飞作品《林红色》
康剑飞作品《生机绿色》
康剑飞作为当代艺术家并没有把才气浪费在表面化的社会问题上,而是切身关注潜藏积习以久的社会问题。他的图像负载着中国文人传统的丰富表情,绘画语言闪烁着思想与观念的锐利。无论在创作还是策展上他都积极大胆地尝试。他认为版画比油画和国画更宽泛,比设计更有边界感,是一种特别的中间状态。
健谈、 亲切、 真诚
版画家、 策展人
新闻热线:010-/816/808 主编信箱 Email: 
媒介QQ: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401室 邮编:10001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京网文[3号 京ICP备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请选择往期...
56期 瞿广慈
55期 缪晓春
54期 刘庆和
51期 苏新平
50期 张培力
48期 王纯杰
47期 许燎源
46期 赖任辰
44期 张大力
42期 谷文达
41期 朱绍良
39期 寇克让
38期 岳敏君
37期 隋建国
34期 俸正杰
29期 崔岫闻
28期 汪建伟
27期 周春芽
26期 翁凯旋
25期 戴光郁
24期 田霏宇
22期 董国强
21期 谭国斌
20期 沈爱其
19期 王智远
18期 董梦阳
17期 程寿康
15期 王璜生
13期 王春辰
12期 卢迎华
11期 侯瀚如
10期 刘小东
09期 张子康
07期 董国强
04期 杨茂源
02期 方力钧
01期 程昕东时间:<font color="#FF-05-03 08:22&&&&来源:
雅昌艺术网&&&&作者:fwh
康剑飞在工作室  近些年,艺术市场非常热,大家的关注多集中在市场表现好的国画、油画、当代艺术等方面,而像版画受到的关注度则比较小。实际上版画一直在稳定地发展,从八九十年代的版画本体语言研究,到现在版画多元化的发展,可以说版画几乎没有受到近二十年中国艺术市场疯狂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版画遵循了其内在的学术发展的规律。而随着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力度的不断加强,全国各地也相继举办了各类的版画展览,其中包括深圳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首届灵石国际版画邀请展、首届滨海国际版画邀请展展、云南国际版画双年展,上海国际版画双年展等等。  而作为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的秘书长,同时任教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重要艺术家康剑飞,则是这些活动展览的策划人,组织者,可以说是目前最了解中国版画现状的艺术家。为了了解中国版画乃至国际版画的基本格局我们采访了刚刚结束第四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评选活动回京的康剑飞先生。  70后占主导的观澜版画双年展  雅昌艺术网:观澜版画双年展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康剑飞:观澜版画双年展是由中国美协、深圳市文联、宝安区政府、龙华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双年展是建立在观澜版画基地基础上的。双年展组委会是双年展的决策单位,观澜版画基地管委会是双年展的具体实施的单位,我本人作为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秘书长介入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的工作开始于2011年的第三届。而本届双年展我和刘礼宾担任策展人,并全程参与了初评,复评。  雅昌艺术网:目前,国内版画双年展的运营情况如何?  康剑飞:目前国内举办过的国际范畴的版画展包括: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上海国际版画双年展云南国际版画双年展,以及曾经最早的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还有就是具备同等规模的首届滨海国际版画邀请展,首届灵石国际版画邀请展。目前基本情况是:青岛,北京的双年展在做完首届后由于种种原因都未延续下去,上海双年展主要的执行者是现任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的卢志平老师,云南展的执行人是同样任艺委会副主任的郝平老师,由于年龄以及经费的问题,现在还不好判断是否可以延续。那么天津滨海,山西灵石的国际版画邀请展则各有特色,天津滨海试图以展示交易为主,山西灵石则以收藏展示为主。由于是邀请展,所以许多名家的作品可以被邀请展出,这类展览也成为如观澜双年展,全国版画展,全国美展版画展,百家金陵中国版画展等等以评选方式入选的展览的有益的补充。
新闻排行榜
版权所有:紫风传播网·紫风传播有限公司【专访】康剑飞:从观澜版画双年展看中国版画格局
摘要:
康剑飞在工作室
近些年,艺术市场非常热,大家的关注多集中在市场表现好的国画、油画、当代艺术等方面,而像版画受到的关注度则比较小。实际上版画一直在稳定地发展,从八九十年代的版画本体语言研究,到现在版画多元化的发展,可以说版画几乎没有受到近二十年中国艺术市场疯狂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版画遵循了其内在的学…
推荐关键字
  版画发展逐渐进入多元发展期  雅昌艺术网:这些年版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你了解,目前中国版画创作是什么情况?  康剑飞:历史上汉画像石拓片可以作为版画的一个雏形,之所以出现拓片,是因为社会对图像传播的需求,当时的拓片主要用于对画像石的图案的研究与收藏。为了适应这种对图像的需求,后来研究出雕版印刷,在明清之前它都承担起了今天书籍传播的工具性功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鲁迅把新兴木刻开始引入中国,主要是学习欧洲的创作型版画,把木刻的工具性去掉,变成一种艺术方式,刀在木头上刻的动作或痕迹本身就具有一种力量,同时还跟宣传抗日、新文化思想有紧密联系,实际上跟政治是紧密结合的,作为一种思想斗争的工具产生了。  解放以后的十几年属于过渡阶段,当时的情形有点类似今天。工具性的属性开始消失,艺术家个体的东西出来了,有人把版画作为一种形式研究,李桦、古元就把它纳入学院教学当中,每个人研究的都不一样。六十年代,北大荒群体非常重要,开始转变为歌颂新中国、知青生活、北大荒的建设,成为一种宣传工具。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当时中国艺术界开始进入艺术本体语言研究阶段,版画、国画、油画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什么是油画,研究什么是版画,这段时期是中国版画发展的一个高峰。到现在,版画又进入到一个多元发展期,时间不会太长,大家又有点儿茫然了,比如有人觉得应该&内容至上&,有人认为应该继续语言研究,有人觉得版画应该商业化,主流不明确,分支很多。  我个人认为每个艺术家的角度都不一样,本体语言研究这二十年在技术、形式语言上确实成果显著,但到今天就版画本身来说我们是找不到方向的,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从版画的限定中跳出来。以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版画,梳理从新型木刻发展至今的中国版画,评估他们的价值,贡献与不足。搞版画的人要以艺术家的身份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以版画家的角度。  作为艺术家要对于中国语境产生反映:在今天,中国社会和艺术研究是完全脱节的。像中央美院无论是油画、版画,乃至设计,建筑以及多媒体艺术,完全够得上国际水平,但跟欧美相比我们的土壤不行,大众审美相差很远,大众和学院是脱节的。如果你走进一个艺术家工作室,会特别惊讶,整个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营造的非常好,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确实走到那个程度,但是出了画室就有地沟油炸的油条,满地的垃圾,随地吐痰的邻居,这就是社会问题,也是艺术家思考艺术问题的背景,我们不能假装视而不见。  这就要考虑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如果我们仅考虑把自己作品拔得更高,在这个阶段可能不是艺术家首先要做的。我们要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把美院的研究成果怎么波及到社会中,版画在这方面有优势。  具体该怎么做呢?我从教学和创作上研究版画的应用。大家都说版画好像在这个时代不行了,但是实际上这个理解是有误区的,很多人对版画的理解还停留在对传统画种的理解上。版画应用就是其最内在的东西有可能不是以版画形式体现的。比如版画制作程序中有刻板、印刷,如果把其中一个拿出来,刻板的目的不是为了印刷,有可能独立成一种艺术形式,现在有很多艺术家尝试原版,那就是木刻、石版、铜版、丝网;再说印刷,可以把印刷变成一种行为方式艺术的可能性又都出来了。  接下来是版画语言应用,版画语言应用最典型的是蒋建秋,他最早做Flash最有代表性的,版画系毕业的。他的作品之一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一个Flash,在98年左右非常火爆。后来我带这件作品去意大利做过一个讲座,当时影响巨大,实际上Flash中的那种语言方式,像黑白木刻一样,完全是因为他受过版画的熏陶,概括性、直接性,这就是语言应用。  再有就是版画概念应用,最好的例子就是徐冰老师,比如说徐冰做的《地书》,一般人可能不了解,实际上跟版画中的&豆版&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表象上好像与版画无关,实际上是版画的一种形式的转换,所以我理解今天的版画有很多种方式。  我们现在在天津、东北的一些试点小学推广版画。因为我认为实际上版画的学习属于一种素质教育,跟版画操作的特点有关。人家开玩笑说版画人出来当领导的多,为什么?做版画一般都要提前计划,强调一种逻辑性,逐步推理,讲前后顺序,关注细节等等,而这些能力则是一个领导者所必需的素质。另外,版画有特别强的制作性,要求手必须要跟得上。我们在小学里推广,不是真的为了让小孩做一张版画,是通过做版画培养他们的逻辑性、推理性、程序性,对待事物细节的把控。  所以版画在今天不一定停留在传统意义本身,它可以转换成无数个方式,所以徐冰老师说版画在今天应该有巨大的一个发挥的潜能或空间,我理解他的话绝不是版画本身要怎样,而是版画背后的思维方式当代应用。
(责任编辑:周永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23日预展地点:山东青州市贝隆花园预展时间: - 2015-预展地点:长宁区天山路1900号预展时间: - 2015-预展地点:九龙科学馆道14号新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知道av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