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传媒大厦成都周围有没有农场照相馆

您的位置: >>
“移动照相馆”来锡
道具 记者/笑冬摄  在这个数码相机已经普及的时代,还有人会走进照相馆,体验一次无PS的影像记录吗?答案是:有。当上海知名摄影师马良在微博上公布“移动照相馆”的拍摄计划时,响应的人难以计数。“除去评论、转发等,真正报名的已经达到3000多人,无锡关注的人也很多,报名的也不少。”马良告诉记者。  7个月走遍55个城市  记者在运河公园苏珈美术馆外的一片空地上看到了马良和他的团队:一色的军大衣,沉默而有序地工作着,有的人在调试机器,有的人整理道具,有的人拿着摄像机记录着大家的工作。为首的一位戴着帽子,大胡子,胡子的下端还用绳子绑了个小辫子,旁边是刚刚拍摄好的一个女孩,正挑选自己的成品。旁边的那辆改装后长4米宽2米的厢式卡车上,有各种面具、假发、帽子头饰、各种胶带、钉子、玩具,灯笼、乐器、绘画工具,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女儿童服饰以及灯光、照相器具等等,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至少有20个箱子。  “预计在一个城市呆3天,55个城市,加上休息,估计这个活动要花上7个月的时间。”马良告诉记者,他打算基本不靠Photo-shop,单纯用自然光线捕捉500个人的面孔,为他们拍摄一张传统意义上的“照相馆”照片,每拍完一个,他便在现场将照片打印出来,一张由自己永久保存,另一张当作礼物送给对方。“这些全部是免费的。”马良说,根据估算,这次活动的成本在100万元左右,包括7个成员的吃住和汽油等,“大家都是志愿的。”马良说,他的团员都是上海的一线广告导演和摄影,“平时一条片子的酬劳就要6万元。如果在乎钱,就不会参与了。”  灵感源自一张老照片  “其实到全国巡回拍照的念头一直都在,后来看到一张老照片,是1920年前后,美国一位乡村神父把一辆破车改成一个流动的忏悔室。我一下子被触动了,他用这种方式为上帝布道,我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为艺术布道。”马良说,“我是想传达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看法。”  “我们感动于他的浪漫想法,也希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团队道具师之一、来自西藏、在杭州开咖啡馆的扎西说。“布景相馆的体验相当生动,在过去的时光里,走在青苔石阶有关青春的回忆在空气里缓缓流动,想起那时学校的暗房,想起LOMO,想起林舒,想起21岁的我们。”参加了该活动的网友在微博上感慨。记者在现场看到,拍摄的过程很欢乐,尽管冻得发抖,在无锡某公司担任动画导演的夫妇俩身穿电影《大魔术师》里面的戏服摆起造型来时毫不含糊,十分入戏,期间也是笑声不断。“我们在微博上关注很久了,本来说无锡不来了,好失望,结果前几天有电话通知我们说来的,我们特开心。在无锡这样的活动不太多。”他们告诉记者,“还是挺欢迎这样的活动的。”  “无锡是第二站,天气不好,拍得慢,拍了8个人。明天(21日)就出发,下一站是南通。”马良说,“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会开一个展览,展示我们拍摄的所有照片,以及纪录片。”  记者/陈轶 实习记者/闫琼琳
[责任编辑:冷桐]
loading...
权威新媒体传播新速度无锡新传媒网新闻热线:2&文明办网举报热线: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09513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06号|苏新网备2006009苏ICP备-003106
Copyright(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新传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百年前的“翠阳”照相馆--烟台晚报电子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
第012版:烟台街
& 论坛最新帖子
& 一周热门帖子
百年前的“翠阳”照相馆
&&日期: &&来源: 烟台晚报&&
  这枚老照片,是曾在黄县(今龙口市)生活与传教半个多世纪的美国传教士普鲁伊特(Pruitt)家族拍摄的,现捐赠给美国哈佛大学一图书馆,照片注明时间为1895年,地点是在芝罘即今烟台市。  普鲁伊特家族男主人西塞罗?普鲁伊特(Cicero Pruitt)受基督教美国南部浸信会派遣,于1882年来中国传教,他的未婚妻安娜(Anna)1887年到达中国。次年,两人结婚并在黄县定居下来。普鲁伊特夫妇在那里共生育了六个子女,除两个夭折外,其他四个孩子都在黄县长大。他们曾先后在芝罘海边的英国教会学校学习。其中,大女儿艾达(Ida)自美国的大学毕业后,到芝罘的焕文学校教过书,后来去北京创建了协和医院社会福利部。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以后,她作为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代表常驻纽约,为中国的抗日斗争做出过贡献。  据艾达和她的母亲回忆,烟台开埠后,欧美各国先后在当地设立了领事馆,她们曾多次去芝罘迎接来胶东的美国传教士及其家人。  据普鲁伊特家族后人说,这枚照片中的外国男子和两个孩子并非他们家族中人,可能是在中日甲午海战过后,与他们一起到芝罘或刚刚接到的美国朋友。照片上,一位美国人从一家名为“翠阳”的照相馆出来,孩子刚坐上轿子,地点是在“东马路”。照相馆门上有英文标识“PHOTOGRAPHER”,门口站立的女人身着和服,据此推测,该照相馆好像是日本人经营的,主要为在芝罘的外国人服务。这都反映出了当时芝罘的开放与国际化程度。  令人感兴趣的是,四位中国轿夫身穿统一制服,与该家族保存的一些照片中的黄县轿夫相比,当时芝罘轿夫的服饰相当规范,让人觉得此时烟台的社会风气远比黄县、蓬莱等地时髦得多。  程麻
版权声明:凡未经水母网书面授权,在互联网使用水母网以及《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华夏酒报》等报(刊)新闻资讯的行为均将视为侵权行为,水母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详情点击: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无摄影师“自拍照相馆”走红 服装造型任意发挥
 作者:王晓明
 编辑:张瑜
影棚的相机、灯光已提前设置妥当,体验者只需参照取景显示屏按下遥控器,即可尽情发挥。
影棚计时收费,服装套数、照片张数不受限制,可谓高性价比。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本市一家没有摄影师的“自拍照相馆”悄然走红。在这里,选服装、摆造型、按快门都由自己任意发挥,因而备受年轻人推崇。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方传媒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