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的吃的 叫什么名字。大概样子是一根长长的ps吸管工具怎么用里面有粉末 可是吸着吃的 小时候吃过的 现在忘

新闻资讯:【孩子的零食碉堡了!用吸管吃似“吸毒”(图)】
奶棒里的奶粉倒出来后,再吸着吃。王国柱 摄  另一种吸着吃的“奶棒”。  像香烟一样的酸糖。  吸着吃的糖。  李冲 肖甜 摄  手雷。  生化手雷。  桌面上堆放着一堆白色粉末,孩子们借助一根吸管,轮流吸食那些“白粉”&&如果你觉得这是电影里吸食毒品的镜头,那你就错了,这是一种在众多小学生中流行的零食。扬子晚报记者在泰州一些小学附近的小店看到,这些“白粉”其实是奶粉。能让孩子像吸毒一样去吸食奶粉吗?商家售卖这样的“毒”食品,备受家长质疑。  据了解,这种“骇人”零食近日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国务院食安办、教育部、食药监总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对此类儿童零食的生产、销售进行清理整治。  暗访地点 泰州  早前  妈妈吓坏了:孩子在吸“白粉”?  这是小学附近店里卖的“奶棒”,工商查后下架了  日前,泰州市民陈女士向当地媒体反映,儿子买了一种“倒在纸上吸食”的食物,并说同学们都爱吃。但吃时如同“吸毒”,陈女士连称“被吓坏了”。  当地媒体记者随后在泰州大浦小学附近一家商店发现了这种“吸着吃”的奶棒食品。食品(奶粉)被装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包内,售价5毛钱,包内还装有一根吸管。食用时,包内的奶粉需先倒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慢慢吸食。商店老板还介绍,由于食用方法很特别,奶粉味道好,奶棒的销售一直很不错。当地工商部门接到记者反映后,进行了调查,市区内很多学校门口的这种零食悄然下架。  昨天  扬子晚报调查:  另一种吸的“奶棒”冒出来了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对泰州主城区多所小学门前商铺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大浦小学门口的数家商店里,这些商店老板听说记者要买“奶棒”后,均表示自己店内从没有出售过。但在当地海陵区实验小学门口,记者看到一名摆地摊的商贩,在出售一种“奶棒”。只见“奶棒”长约20厘米,细长的管子里面灌有奶粉,管子两头封闭。  扬子晚报记者花5毛钱买了三根,发现“奶棒”上面无厂名、无商标。咬开管子一头,记者无法将管内的奶粉“吸”进嘴巴内。身边一名小学生“纠正”说,要吃到里面的奶粉,可以将管子竖起来慢慢倒进嘴内。但他们一般喜欢将“棒子”带进教室,倒在纸上用管子慢慢“吸”。  扬子晚报记者试着将管子竖起来,慢慢将里面的奶粉倒进嘴内,但不一会,“管口”因奶粉沾唾液后变得狭小,奶粉渐渐不能顺利倒出;而将奶粉倒在桌面后,用管子吸食则非常方便。  随后,扬子晚报记者在当地城东小学附近一家小商店,也发现这种“奶棒”的身影。  扬子晚报记者 王国柱  暗访地点 徐州  早前  孩子吸着“魔烟”喷云吐雾  工商查得严,现在已经不卖了  一种名为“魔烟”的果粉,去年曾一度在徐州中小学附近摊点风靡,这是外表看像香烟一样的东西,吸后也可以“喷烟”。为此,去年徐州工商部门曾在全市集中进行查处。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县里部分中小学周边摊点发现,“魔烟”已难觅踪迹。在市区一家摊点前,老板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工商好几次上门检查,明令我们不能销售了”。  昨天  扬子晚报调查:  5毛到1块钱的“彩票”又冒出来了  “魔烟”虽然消失了,然而,在徐州部分中小学周边摊点,扬子晚报记者仍看到一些不适宜少儿购买的玩具。  在丰县东关小学南门附近一处商店里,记者就发现一种名为“顺溜仔专用彩票”的卡片正在热销,老板称相当于即开型彩票,购买者可以刮开“彩票”,里面有中奖信息,大奖包括价值近百元的玩具汽车,小奖有贴纸、一角两角现金、“再来一张”等。这类玩具彩票大奖已被店主拿走,剩下都是一些小奖,售价在每张五角到一元之间。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南京校园门口小卖部暗访―  “香烟”、“白粉”不稀奇 连“生化手雷”都有,一踩就炸!  惊诧之余,很多读者可能要问:像这种“白粉”状的小零食以及“魔烟”之类的东西,南京各家小学附近的小卖部有没有卖的呢?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走访了近十家南京小学校―  香烟?这是酸糖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先后走访了珠江路、丹凤街附近大约十家小学校。但是并未发现如泰州小学生吸食的“白粉”状零食。  不过,在珠江路小学附近的一家小商店,记者有了“收获”:这家店只有几平米,门口挂着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和小玩具,色彩斑斓。当问到哪种小零食最受欢迎时,店主在店面明显位置拿出一个像烟一样的盒子,他说,这种叫做“如咽口”酸糖卖的很好。  扬子晚报记者看到,这种食品外包装其实跟正常的烟非常相似,有着相似的外观和“商标封口”,只是看上去比真实烟盒小一些。打开后,记者发现,这种酸糖做成了香烟一样的形状,“过滤嘴”的颜色明显与“烟身”的颜色不同。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小学生打开包装吃糖的样子,像极了大人吸烟。  吸粉?这也是糖  当扬子晚报记者询问有没有能够吸食的小零食时,老板很快就给记者介绍了好几种,还特别拿出来一种叫做“CC乐”的糖。  记者观察到这种糖被包装在一根根的小塑料管里,通过管子,可以吸食到里面的粉末。外包装上写着:畅销韩国30年,有着五六种食品添加剂。味道都是小孩子喜欢的汽水味、草莓味、香蕉味、哈密瓜味、巧克力味,产地是河南郑州。  除此之外,学校周围的小店里还有一种叫“水晶之恋”的超弹糖果味果冻的小食品被摆放在了显著位置,包装上画着一对卡通形象的俊男靓女,两人闭眼深情相拥,非常暧昧,这样的产品被小学生买去,显然是不合适的。  据悉,这些另类零食的价格大多在五毛到1块钱左右。  生化手雷?确实一踩就爆  扬子晚报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在小学门口小卖部里卖的东西,有些还非常危险。  在几家小商店里,店主都向扬子晚报记者介绍了一种形似手雷的玩具,称只要一拉导线就会爆炸;在同仁小学门口的一家小商店里,扬子晚报记者还发现了一种会爆炸的玩具,叫做“生化手雷”。记者看到,这种塑料纸包装的玩具,上边画着手雷的形状,还有一幅黑色骷髅图像印在上边,看上去非常恐怖。据店主介绍,只要用力踩“手雷”就会爆炸。  扬子晚报记者买回“生化手雷”试验了一下,记者连踩两脚,只见原本扁平的包装袋开始膨胀,过了几秒钟就“砰”一声炸了,就跟放鞭炮一样。而且爆炸过后还流出了不明液体,冒出了白色的气泡。  店主对记者说,放学后许多小学生,尤其是小男孩都喜欢过来买,然后就在学校门口踩爆。  实习生 马丹晨 汪静  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我们问  老师不管吗?  管,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入校门,发现后会进行教育  对于校门口可能会出现的这些“奇葩”零食,老师是怎样看的呢?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滨江小学的一位胡老师。胡老师告诉记者,老师会教育孩子们不要乱买零食,主要考虑到外面的零食不卫生,不健康。“我们学校门口每天都有迎宾的老师和学生,不让学生带零食或者玩具进校门,中途上课以及课间也不能随便走出校门。”  胡老师告诉记者,万一发现学生买了上述所说的零食,或者危险的玩具,会对学生实行教育。  工商不查吗?  查,“三无”产品可以查扣,但正规厂家的“吸食”品就没辙了  泰州市海陵区工商局消保科有关负责人昨天下午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接到投诉后,立即对学校附近商家进行了检查。根据有关规定,他们可以对无厂名、无商标的“三无产品”进行查扣,对售卖这些产品的商家进行处罚。  目前的尴尬是:商家如果售卖吸食方式不恰当的合格食品,目前还较难进行处置,只能对其进行劝阻。  专家说  外科医生:粉状颗粒吸进气管很危险  泰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提醒,孩子吸食的粉状颗粒食品,很容易进入气管,引起气管痉挛甚至窒息。有些颗粒还会进入肺部,时间长了会引起肺部感染。同时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吸食,还有可能因嬉闹而导致吸管划伤气管。  心理专家:孩子模仿力强,会受到误导  小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卖这些东西,算“小事”吗?扬子晚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社会心理研究专家张纯。张纯告诉记者,小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心智不成熟,对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还不高。当一些糖果做成香烟的样子向孩子出售,会让他们觉得香烟味道也很甜,不是坏东西,这会误导孩子。  而泰州学院心理学专家也认为,孩子的好奇心重,天性爱模仿,对事物的是非判断缺乏认知。孩子对奶粉的吸食可能仅仅因为好玩,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对其今后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实习生 马丹晨 汪静  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王国柱
聘教网--中国最大的教师招聘网站
京ICP备号-1邓世昌曾任致远舰管带。
新北市楼房受损严重,大树倒塌。
传播一手的商业资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看见这些小吃,便勾起了童年时光慢慢的回忆,不知道怀念的是那些食物,还是那些再也无法回头的美好旧时光,当年的那些人啊,你们如今都还好吗?
  1、烤红薯
  每到冬天,大街小巷最红火的小吃,莫过于香飘百米的烤红薯。在高高大大的铁炉里,跳动着旺旺的火苗,在桶口支着的铁架上,放着烤熟的或大或小的红薯,香喷喷的味道,吸引着放学后嘴馋的学生驻足购买。
  2、爆米花
  小时候,只要听到院子门口里传来“嘣”的一声,就知道是爆米花老爷爷来了,迫不及待地从家里舀出满满一碗的玉米,兴冲冲看着老爷爷一圈一圈地转动黑锅,直到摇不动了,他就会慢慢起身,把袋口套在机子的一头,然后,“嘣”的一声,白花花的爆米花就出锅了。尽管声音很响,但大家都会高兴地捂着耳朵,等待着下个声响的来临。
  3、搅糖稀
  学校门口总有卖糖稀的,一个很旧的木头箱子,里面有个黑糊糊的小锅。半透明的糖稀在锅里冒着热气,不时的冒出泡泡。并不富裕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掏出5毛钱,换来两根短棍,加一团半透明的糖稀,搅一搅,拉一拉,好吃又好玩。
  4、棉花糖
  棉花糖可能是最不可思议的小吃了。只见小贩姿势很是潇洒地加一勺勺的白糖进去,那些糖在铁皮做的锅里高速旋转几圈后就变成了一团团的棉花糖。
  5、果丹皮
  很多80后都是吃它长大的,并且至今念念不忘。红红的山楂片卷成一卷,可以一口咬下去,也可以把山楂卷摊平了从边上开始吃,大家甚至还会互相攀比谁的吃法新。价格也实惠,1毛钱一根。
  6、冰棍
  以前的冰棍很多都是小贩推着自行车来贩卖的,自行车后架上的保温箱里装有各式各样的冰棍,其中大冰、小冰最为经典,就是五颜六色的水冻成的冰,有全冰的,也有半冰半水的,基本是人手一袋。要是忘拿吸管了就在袋子角上咬个小洞,吸着吃,显得有滋有味。
  7、泡泡糖
  这曾经是很多80后在同伴面前炫耀的奢侈品,在“大大”出世以前,这可是绝对的“大哥大”。
  8、无花果
  一个半个巴掌大小的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大大的“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细细长长的无花果丝了,吃完后嘴唇还会变得白白的。
  9、小浣熊干脆面
  曾经在小学校园内风靡一时。大家除了喜欢膨化零食撒了调料香、爽、脆的口感外,更是因为想要收集里面的奇多圈和水浒传好汉卡。特别是小男生,往往会为输掉一个奇多圈,费尽脑汁想着怎样才能赢回来。现在的奇多没了奇多圈,取而代之的是当下最红网游的游戏点卡,但估计再也不会引起当年那股风潮了。
  10、济公开胃丹
  开胃丹又被亲切地叫做“鼻屎果”或“老鼠屎”,一颗颗黑乎乎的,有点中药味,吃完很清凉。那个塑料小盒子设计得很巧妙,盒子的小孔每次只能倒出一颗,一盒往往可以吃很久。现在被叫做“罗汉丹”和“清凉丹”,同样也换了新包装,但是味道和80年代的一样。
  除了这些很是经典的零食,还有不得不提的麦丽素、酒心巧克力、戒指糖、粒粒橙汽水、亲亲虾条、鱼皮花生豆……它们,都还好么?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搜狐媒体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当前位置: >
记者暗访学校另类零食 孩子吃起来仿佛吸“毒”(1)
湖南热线网
发布时间: 19:58  
  奶棒里的奶粉倒出来后,再吸着吃。王国柱 摄
  桌面上堆放着一堆白色粉末,孩子们借助一根吸管,轮流吸食那些“白粉”……如果你觉得这是里吸食毒品的镜头,那你就错了,这是一种在众多小学生中流行的零食。扬子晚报记者在泰州一些小学附近的小店看到,这些“白粉”其实是奶粉。能让孩子像吸毒一样去吸食奶粉吗?商家售卖这样的“毒”食品,备受家长质疑。
  据了解,这种“骇人”零食近日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国务院食安办、教育部、食药监总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对此类儿童零食的生产、销售进行清理整治。
  暗访地点 泰州
  妈妈吓坏了:孩子在吸“白粉”?
  这是小学附近店里卖的“奶棒”,工商查后下架了
  日前,泰州市民陈女士向当地媒体反映,儿子买了一种“倒在纸上吸食”的食物,并说同学们都爱吃。但吃时如同“吸毒”,陈女士连称“被吓坏了”。
  当地媒体记者随后在泰州大浦小学附近一家商店发现了这种“吸着吃”的奶棒食品。食品(奶粉)被装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包内,售价5毛钱,包内还装有一根吸管。食用时,包内的奶粉需先倒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慢慢吸食。商店老板还介绍,由于食用方法很特别,奶粉味道好,奶棒的销售一直很不错。当地工商部门接到记者反映后,进行了调查,市区内很多学校门口的这种零食悄然下架。
  扬子晚报调查:
  另一种吸的“奶棒”冒出来了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对泰州主城区多所小学门前商铺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大浦小学门口的数家商店里,这些商店老板听说记者要买“奶棒”后,均表示自己店内从没有出售过。但在当地海陵区实验小学门口,记者看到一名摆地摊的商贩,在出售一种“奶棒”。只见“奶棒”长约20厘米,细长的管子里面灌有奶粉,管子两头封闭。
  扬子晚报记者花5毛钱买了三根,发现“奶棒”上面无厂名、无商标。咬开管子一头,记者无法将管内的奶粉“吸”进嘴巴内。身边一名小学生“纠正”说,要吃到里面的奶粉,可以将管子竖起来慢慢倒进嘴内。但他们一般喜欢将“棒子”带进教室,倒在纸上用管子慢慢“吸”。
  扬子晚报记者试着将管子竖起来,慢慢将里面的奶粉倒进嘴内,但不一会,“管口”因奶粉沾唾液后变得狭小,奶粉渐渐不能顺利倒出;而将奶粉倒在桌面后,用管子吸食则非常方便。
  随后,扬子晚报记者在当地城东小学附近一家小商店,也发现这种“奶棒”的身影。(记者 王国柱)
  暗访地点 徐州
[责任编辑:任小佳]51
& 下一篇:
文章编辑: 湖南热线网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泉州16岁少年被举报“吸毒” 原来是吸墙灰炫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6岁少年被举报“吸毒” 实为吸墙灰炫耀
一年轻小伙当着朋友面吸“K粉”,被人报警带到派出所后却检测不出他吸毒的证据,原来,这“K粉”另有奥妙。
3月13日中午,家住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的16岁小伙小
16岁少年被举报&吸毒& 实为吸墙灰炫耀
一年轻小伙当着朋友面吸&K粉&,被人报警带到派出所后却检测不出他吸毒的证据,原来,这&K粉&另有奥妙。
3月13日中午,家住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的16岁小伙小华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吃饭饮酒,酒过三巡后,与朋友聊得起劲的他,为显示自己&胆量&大,居然吹牛谎称自己玩&K粉&多年,一点也不上瘾,很好玩。见朋友们不信,他跑到隔壁去取&K粉&。
2分钟后,他用手机盛了一些他自称的&K粉&,当着朋友面用吸管将这些粉末吸光。这可把朋友们吓坏了,连忙劝说他不要再吸了。然而,朋友们害怕的样子却满足了小华的虚荣,他一边痛快饮酒,一边高声大喊自己的&事迹&。
路过他家门口的胡某听见有人&吸毒&,连忙报警举报小华是个&瘾君子&。接到报警后,民警到现场将小华带至派出所进行检测,结果尿检显示阴性,也就是说,小华没有吸毒。
原来,为了树立&威信&,小华跑到隔壁房间,用指甲在墙壁上刮下一层墙灰,并用手机盛着,顺手拿了一根饮料吸管,用鼻子将这些墙灰吸干净,致使朋友们不 再怀疑,再加上其大声喧哗自己的&吸毒伟绩&,连路过的群众都信以为真。民警检查了小华的指甲和家里的墙壁,排除了小华吸毒的嫌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但镇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虹吸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