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 快车版权和快滴打车版权是谁的。

第三方登录:腾讯和阿里大战,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死磕到底,享受战利品的我该选谁?免费车你坐了吗
- 春城昆明妈妈们的社区
腾讯和阿里大战,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死磕到底,享受战利品的我该选谁?免费车你坐了吗
滴滴与快的在近半个月时间内如富家子弟般,纷纷“烧钱”赢“芳心”。昨天,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先后又宣布了再一次提升每单减免额度。昨天的升级后,乘客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元至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3次,首单享受补贴15元。快的打车则遵守“永远比同行多1元”的承诺,在下午宣布,从2月18日15点开始,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也就是说,如果打车是起步价的话,将享受免单优惠。这个免费车你们有多少人坐过呢?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我也装了一个快的 但没用过
我就下了一个滴滴打车还没有用过呢
他们要是不闹,我连这个事情都不知道啊,妈呀,好落后啊
我年前用过几次,提升幅度后还没用过呢。
今天听收音机听到过,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软件去哪里下载啊
我听说有些人打车到了十元就下车,再打一个。30元的分三次就不用给钱了。。
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马,本来毫不相干的,在未来却将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没有用过,最近才听说
这种算来还真是划算嘛!
很好用,本来20元的车费,只需掏几块就行了。
我的只有滴滴打车,用了一次,结果还没有信号不能支付,最后用现金支付的,当然也不能享受优惠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该问题来自:春城昆明妈妈们、准妈妈和宝宝的论坛其它金山游戏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从Uber和快的、滴滴、易到App对比看人性
如果你认识一个朋友经常对你说谎话,或者给你很多不确定性,或者会让你感觉到不信任感,或者稍微不慎就可能被他骗,或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到他设计的&&坑&&里,我想任何人都是不愿意交这样的朋友的,大家愿意交真诚,善良,靠谱的,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的人,这个是人的共性。
对于一些打车App也一样,在移动互联网App流行的今天,碎片化时间使得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要花2个多小时以上的时间在App上(数据来自网络),在这些时间里,我们和这些App交互,点击启动,输入文字,说话,享受优惠,预测自己的行程等等,App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每天都和他们交流,渐渐地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些App的人性。
这些App都是人设计的,每个设计的逻辑,思路,颜色,布局都代表着设计者的想法,以及性格,设计者可能是代表老板意思,也可能代表自己的意思,通过和这些App的交互中我们都能感受的出来这个设计者的目的,设计者的性格,以及这个设计者是怎么样一个人,是实在的人,还是靠谱的人,还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人,还是一个有点诡计的人。如果是一个实在说话靠谱的人,我们会越来越相信它,如果是一个有诡计的人,我们会远离它,甚至不敢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到最后能留在我们手机上的App,或许就是寥寥几个,我们最信任的App,其他的都是过眼云烟,渐渐被我们遗忘。
那么做为一个用户,我就说一些Uber,快的,易到等打车App的使用感受,以及通过这些App的设计,交互,营销所感知的App背后的人性。
启动界面slogan看App理念
打开Uber的启动界面,是黑色背景,灰色线条构成的界面,App的名字放在左下角,一句更小的字&您的专属司机&就是显得更小了,这样的界面给人感觉似乎在弱化它的品牌,因为它放在了不显眼的位置,同时一行小字,您的专属司机,给人的感觉是为您服务的,因为是您字,显得更加尊敬,同时又体现出很尊敬你的意思。与此同时打开下快的的App, 显示的&快的打车,随叫随到&,文字放在界面上面正中,在界面的下部正中又重复了一次品牌名,这种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对自身的品牌非常在乎,因为诺大一个启动界面放两次产品名字,确实显得重复。就像你认识了一个朋友,他会不停的强调&我叫某某某&一样,而且随叫随到这个广告语,有点不可能。在中国的语境里,如果一个朋友对你说,欢迎有事找我,随叫随到,大多都是客套话,因为我们自己都明白,即时对方这样说,你也不会真的让他随叫随到。
通过对比能发现,一个App专注对于用户的服务,一个App专注自己的品牌。专注服务的,会把服务做好,会把用户看的很重要,专注品牌的,会把广告做好,会把声音做大。哪个给用户的体验和服务最好,红海过后,用户就会选择谁。
计费策略看App的本性
我最先用的是滴滴打车,后来觉得滴滴打车不好,很多细致的体验没做到位,比如定位不准等一些细节问题,再后来用的是快的打车,最后用的是Uber,为什么最后用Uber?因为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晒Uber,感觉是在炫富,又是国外的东西,感觉肯定不接地气,所以一直没用,后来是一个朋友给我推荐,我才用,用了以后才觉得真心不错。
之前在使用快的的专车功能时,彻底不知道他们怎么计费的,快的送了优惠卷,20元3公里就能超,所以坐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你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一样,有很多不确定性,就像你找一个朋友帮你办事,但是又不敢太相信,因为不靠谱,不确定。后来,我又打开软件重新找计费的方式,做为一个设计过App的人,我是彻底没找到,把计费的模式隐藏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陷阱一样,通过这些能看出App设计者居心,后来就再也不敢用快的。而第一次用了Uber以后,感觉体验非常不错,司机主动给我讲了计费方式,还让我不用担心,说就是堵车一个小时费用才15元,因为Uber的计费模式非常便宜,后来不记得具体的计费方式,又打开Uber软件看了看,1.5每公里,计时是0.25每分钟,这样计算确实非常便宜。
两种软件,不同的感受,让我感觉更愿意使用Uber,前几天打了20多公里,从北京东城到西城,花了一个多小时,因为堵车,优惠后31元,我想如果是快的,或者出租车至少要超100元了吧。
通过计费模式,就能看出两个App的本性,一个靠谱,一个不可靠,隐藏有陷阱。我想还有更多的用户都能感受的到,感受到软件设计背后的那个人或者那个人公司做决策的人。
营销方式看App的手段
因为用手机注册了多个打车或专车软件,所以经常能收到他们发来的优惠信息,比如易到用车经常给我送100,200元的优惠卷短信给我,估计送都有几千了吧,记得第一次送我100元,我立马下载App,登录一看,坑爹啊,原来是10元,20元的卷,累计起来是100元,就像一个超市做活动,送你100元卷,分成五六份,你消费5000元可以使用10元优惠卷,消费1万元可使用20元优惠卷,这个叫优惠吗?
另外,你想体验这种优惠,正如图中易到的优惠价标识的,你还需要分清很多车种,你需要知道圣诞车型,双擎车型&&大概有25种车型,打个车还需要分清25中车型,用户那要多么痴迷你的产品,才会使用啊,当然跟着它学习的还有滴滴打车,不小心抢到了滴滴的红包,打开一看也是如此。我只想说,这种设计给自己玩的产品,还是自己玩去吧。用户打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方便,快捷。但是这些营销手段已经远离了产品本身,只是营销法则设计者的孤芳自赏的方法罢了。
这种考验用户智商和愚弄用户的营销手段曾经在新年红包中被诸多人吐槽,买&玛莎拉蒂送你50元优惠卷,买兰博基尼送你100元优惠卷&&&这种高价物品低价优惠卷的营销手段简直太烂了,这种营销手段的设计者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以小的优惠卷吸引用户产生更多的消费,而充实自己的口袋罢了,而这个营销的方式只是一个诱饵。
很多营销者以为用这样的手段赢得了用户,其实不然,做为用户的我很快卸载了这款软件,并再也不会使用。这些貌似精明的营销手段得不到用户,只会耗费更多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让用户越来越远离你。
相反的,我得到的Uber优惠卷因为可以叠加使用,30元的优惠卷用了三次才用完,3公里的路程由于优惠卷,我只花费了4元,这让我更愿意推荐新的用户使用Uber,同时也改变了我对Uber的偏见,我想更多的用户如果体验了,他们也会向我一样推荐,因为我确实发现了不少的推荐者,而易到,没发现什么人推荐。
两个App,都是一样的营销手段,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把用户当傻子的营销者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结果被用户骗了,用户永远都是聪明的。近来不断有文章出来,解析Uber的营销模式多么高强大,解析Uber的运营模式多么高端, 其实这些分析都是表面的东西,根本不是Uber火的原因。
撇开这些营销的文章,体验下真实的Uber,Uber在中国不打广告却能很快突破中国残酷的红海打车市场,异军突起,靠的还是用户体验和服务,只有把用户真正的放在心里的App才能成功,靠营销和砸钱的手段而火的App不会长久,资本和市场泡沫过后,得到用户支持的产品才会留下,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最后,回归到人性来说,无论任何产品,都是给人使用的,产品只是一个连接点,通过这个连接点,我们可以看到一端连接的是设计者,老板,投资人,另一端连接的是用户,仍旧是人,通过这种连接,人与人都是可以感知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傻,如果你认为别人比你傻,那么只能说明别人在无视你,在遗忘你。用心做产品,用心做服务,用户是能感知到的,用户也会用心支持你的,只有这样,一个App才能长久,公司才能长久,所有的一切才能长久,否则只能昙花一现。
作者:移动互联网李建华,微信:ydhlwdyq ,任何媒体转发须保留作者个人微信和来源,不尊重作者劳动的行为将受到举报。
最新图文推荐
合作媒体专栏
李建华,移动互联网(ydhlwdyq)自媒体创始人,现任Testin市场总监,曾任快拍二维码项目...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seajs.config({
base: "/resource/passapi/scripts/"
seajs.use('seajs/seajs-css');
seajs.use(['artdialog/src/dialog-plus'], function (dialog) {
$('#favorite').on('click', function(){
$.getJSON('/passapi.php?op=userstatus&callback=?', function(data){
if (data.status == 1) {
var _this = $('#favorite').find('span');
$.getJSON('/?app=favorite&controller=favorite&action=add&jsoncallback=?&contentid='+contentid, function(json){
if(json.state){
_this.html('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06|回复: 27
滴滴打车 专车卷是个什么东东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608 天[LV.9]以坛为家II
【郑重提醒】本坛原创帖文,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尊重作者及本站,注明出处!谢谢~~
手机上看到滴滴打车发的消息送了10元的打车卷,以为是假的,没有管他(因为都没有下个这个软件),还来有看到有同事在用快的打车,送现在用一张还要送一张,感觉还可以,就下了个滴滴打车,已注册还真的送的有10元打车劵,但是已经过期了。后来又不知道怎么的又得到一张10元的劵,就想搞一下怎么用,结果付钱的时候要微信绑定银行卡,哦&&又没有用起浪费了,后来又一天 发来短信说送了61元的劵,一看还真的有但是有。就想搞哈反正免费的不用 白不用,下班后苦苦等了接近7、8分钟还加了小费的才有车子接单,到支付的时候怎么点不起代金券,没办法只有付现皮了还多遭了5块小费,后头我再看一下,结果代金卷写的是专车劵、之前可以用的是出租车劵,而且使用规则头又没有写撒子是专车劵,撒子是出租车劵。看来不能贪便宜,一定要看清楚,希望收到类似短信的朋友,一定要睁大你的双眼,不要贪小便宜。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41 天[LV.8]以坛为家I
我从来不用滴滴,子用快递。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23 天[LV.7]常住居民III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23 天[LV.7]常住居民III
券都是有时间的,用支付宝付账可以用券。永川用的比较多。但是那上面有个一号专车那个,好像没什么用。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365 天[LV.9]以坛为家II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67 天[LV.8]以坛为家I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354 天[LV.8]以坛为家I
冷氏同族 发表于
我从来不用滴滴,子用快递。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354 天[LV.8]以坛为家I
玲玲02 发表于
券都是有时间的,用支付宝付账可以用券。永川用的比较多。但是那上面有个一号专车那个,好像没什么用。
我用过一号专车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41 天[LV.8]以坛为家I
打工妹ing 发表于
因为永川的出租车司机大部分都是用快滴打车,所以说用起来比较方便。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354 天[LV.8]以坛为家I
冷氏同族 发表于
因为永川的出租车司机大部分都是用快滴打车,所以说用起来比较方便。
吃宵夜,睡觉去啦,再见
联系我们 023-&& 广告合作:023-
QQ:9058138
本站网友发布的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新源律师事务所
舒展律师、汪羽律师
Powered by您的位置: >
滴滴打车第一个产品经理罗文:跟用户接触的点都是用户体验
  罗文,致力于开启打车革命的副总裁,滴滴打车的第一位产品经理,先后主导了滴滴全面改版、微信支付、专车启动等战役,在O2O产品设计运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为罗文分享滴滴打车迅速崛起的秘诀。以下为分享干货。如时间有限,可以只读蓝色部分,获得概要。
  一、落地,在变化的场景中解决用户问题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互联网抵达地面。我加入滴滴之后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要让互联网这个听起来很高深的词汇真正地落地,在地面上解决用户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所有的产品都在思考用户在当下的场景中有什么样的需求。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同以往,它不再是一根网线,而是无处不在,用户的场景已不再是网吧的一间包厢,而是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场景在变化,怎样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
  滴滴就是一个在这些场景里接收到最新挑战的公司。两年前我住在上地,上地是五环外一个刚刚兴起的科技园区,我上班的公司门口总会停十几辆出租车,我觉得打车应该不是难事,然而司机师傅却不愿意拉我这一趟。刚开始我很不理解,认为拒载是不对的,我应该投诉他。但在我真正接触到司机这个群体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理解这件事情。很多司机,特别是在北京,他们的生存条件并不好,他们居住在郊区,来到城里接活,每一分钟都是他们的价值,按照中国现在的计价标准,司机拉客去上地、回龙观,如果那边没有像滴滴这样的软件帮助他找到下一个客源,他就得空车回来,这一趟确实能赚几个钱,但算上时间成本就非常划不来。我们在八达岭高速上会看到非常多的空车顶灯在跑,他们很需要一个活减少他们的空时;另外,大量去回龙观、沙河、昌平的乘客没有人载,这是一个信息的不对称。
  司机碰到的这些窘境和问题,在当时是如何解决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9这两个号,我深夜加完班,走到街上发现一辆车都没有的时候,就打这个电话。当时它依靠一个非常低效的方式,由很多客服在后台接电话,我告诉他从哪去哪,他说十分钟内没有人联系你的话,你就自己想办法,这感觉就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滴滴最开始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信息变得对称一点,后来我们逐步去做分配、调度、支付,做越来越多的事情。这就是滴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BB机。2013年初的时候,全国能做打车软件的就有40多家,现在市面上可能只剩下一两家。滴滴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我想从产品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二、做产品&少即是多&,独立思考、及时执行
  这是我们公司的文化,我们认为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创新的,所有事情都应该独立思考、及时执行,不是所有事情都应当去模仿,因为没有人做过我们这样的事。我们做产品&少即是多&,一个手机就那么大,不像一个PC可以做很多复杂的功能,所以我们要做得非常简单。但各种各样的场景,需求这么多,我们该怎么做?
  1.常用地址。当时我们还没有文本叫车这个功能,只有语音,我们觉得它非常简单。但后来我们发现很多用户在重复地说一样的话,早、晚各说一遍,很麻烦。我们希望给用户带去更多简便,做一个常用地址,或者类似于收藏夹的功能。百分之七八十的用户都有出勤需求,常用地址基本上就是家和公司;有一些商旅用户可能会经常去航站楼、异地,但是这个频率毕竟相对较低。要排序、命名、维护表单太麻烦了,我们不想做得太复杂,我们只满足一部分的需求,所以就做了一个常用地址,只有两个选项,按住以后滑一下就发单了,就这么简单。
  2.车费提现。2014年初滴滴和快滴打了一场大战,叫微信支付补贴大战,这个由头是2013年底支付宝已经开始在北京铺车载的二维码,一个月的时间推广了大概5000个北京司机。这件事情让我们担心,因为支付场景甚至比打车还高频,如果通知了线下的支付场景,至少在场景上是10倍于我们的频度,我们未来就有可能被突破。我们了解到,绑卡只有在付钱的时候是需要的,但对于司机来说,基本上是收钱场景。我们就可以做得很简单,不需要让用户绑卡,只需要知道用户的银行账户,校验一下名字。我们也不需要用户设登陆密码和提现密码,我们只有一个密码,但是会限制额度在500块钱一天,控制了风险。北京有很长一段时间推行公交卡支付,不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一个月才结算一次,我们要保证非常极致的体验才能推广起来。一夜之间,我们让20万司机能够拥有这样的收款能力,所以才会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三个月后,基本上你去打车,跟司机说要现金支付,司机会鄙视你一下,说你居然不会用微信支付。
  3.专车发单。大概在去年的四五月份,我们决定酝酿一个项目,做专车。因为我们的牌照是被限制的,有大量的用户打不到车,我们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车源以及更好的升级服务。我们思考专车做不起来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出租车满大街跑,计价模式等各方面都很清晰,用户是非常放心的。但专车是一个全新的车型,用户需要被教育。
  第二,支付模式的门槛很高。在中国不允许这样的车收取现金,因为这样会被定义为黑车,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线上支付。线上的支付又涉及很大的门槛,在中国信用卡并不普及。
  为了将这些门槛通通砍掉,我们就在滴滴上多做了一个功能,在用户打不到车的时候,只需滑一下,用户发单,我们就能帮其推送更好的车,并且中间完全无需考虑信用卡、支付的流程,只要看一下用户微信上有没有绑卡。绑卡的用户八成是有支付能力的,当然一些人可能还会有坏账,我们早期只有接受这些坏账的成本,才能够快速积累数量。我们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快速追平了对手,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行业第一的状态,这些都得力于我们细致地分析问题的源头,而不是一味地复制。
  三、所有跟用户接触的点都是用户体验
  以前我们理解一个产品,认为做好产品体验就好了,但我们做的是O2O,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我的一个朋友曾说,所有跟用户接触的点都是用户体验,这让我非常受益。滴滴是被一个营销动作拉扯,到进入一个平台发单,到车来,到车上所有的体验,到付款,包括打客服电话,这些都是接触点,都是体验,而产品经理应该覆盖这全部的流程。
  运营就像一个公司一样,要有公司的经济体系,有高低级别,有激励模式,有现金、股权,有教育体系,要建立制度。现在我们手上已经有亿级的乘客、上百万的司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随便的一个欧洲国家,如何去管理,让他们能够正常运转,这就相当于运营一个国家。
  拿滴滴播报举例,最早的时候我们没有播报,仅仅是一个BB机,但司机在车上很寂寞,于是我们做了播报,播一下新闻联播或者天气及路况,司机就会感到这个产品背后有一群人在帮他。我们的播报都是人录的,我们在上海找了当地城市经理的老婆,她是上海人,说上海话,找了北京的同学说北京话,广东的同学说广东话,这种本地化运营会很亲切。有一天我们的播报员和我一起坐车回去,他下车后我对师傅说,师傅你知道吗?刚才下车的是播报员秀秀。师傅说我们能开回去跟他要个签名吗?因为这对于司机来说就是他的全部,他不认识什么杨幂、高圆圆。
  大概一年前,滴滴上最大的问题在于,听不到好的单子,好的单子抢不到,这是司机的痛点。后来发现我们这个东西跟网络、机器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我们当时是先到先得,于是大量的司机开始换设备,我们眼看着IOS设备从5%的比例提升到了20%,司机开始用苹果设备,用更高端的版本,就是为了抢到更好的单子,这并不合理。我们把所有的利润都贡献给了苹果,成果也不能接受,因为不管用什么设备都没有提升体验,说明这是一个错误的激励方向。我们促成了一个产业链,叫作弊器。因为安卓很开放,在东北、上海地区很多聪明的人开始生产一些作弊器,去调整时间,加速各种东西,利益开始被少数人捆绑。
  为了打破局面,我们做了一个滴米体系,司机可以去抢一些没有人抢的单子,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通过这些单子得到的分数能够帮助司机减少距离,如果这个司机现在距离乘客300米,而别的司机距离乘客200米,分数就能够促成这个司机去争夺这单生意。很多司机在昌平,他愿意花一天的时间去抢很多小单子,最后在晚上的时候抢到一个可以回家的单子。这样我们就创造了一个经济的平台,所有的司机都能够通过努力得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靠装备和运气。
  四、营销就是一起玩
  我们觉得营销就是一起玩。大概在去年的时候微信红包非常火,红包其实是一种流程,让我们的钱能够合理地打在每一个用户点上。我们当时看到很多友商都在做红包,做的很复杂,用户根本不会去理解,停留三秒没看懂就走了。我们做得足够简单,用户点进去,告诉他可以得到多少钱。钱的数额我们是有策略的,我们会看一下用户在什么地方,用多少钱能够撬动他,比如这是一个上海的用户,还是一个平顶山的用户&&我们还要分析用户特征,从而给用户发合理的钱。用户抢得多了,就要缩减金额,不能让一个人抢太多;如果用户好久没来就要多给他一点,刺激一下他。
  后面又开始发生各种各样的变体,比如红包现在有这么大的流量,这么多人能够看到,但看到的都是&对不起你的红包已经被抢了&,我们能不能做点有意思的东西?有厂商找我们做广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游戏都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能够跟品牌一起合作,品牌可以通过它的渠道帮我们发红包,我们又能通过我们的渠道帮品牌实现价值,甚至赚一些钱,这是一种共赢的模式。
  我们还想做点创新的东西,我们要自己造起一波浪潮来,造起来跟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自己在浪头上,获益是最大的。我们说四个小伙伴三个用滴滴,这其实是话里有话,唐僧西天取经,三个用滴滴的,还有一个不用,怎么办?我们要把其他的人都拉进来,因为每一个厂商都希望说自己是第一,这就是人性。网民其实不在意PR世界,滴滴又融了多少钱,滴滴哪个领导发言了,都不在乎,用户在乎的是有趣的内容。起初有一个网友恶搞,说有一个新的软件叫滴滴打牌,能找到附近的牌友,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可以搞一波。我们通过第三方的口径说,滴滴融了这么多钱,它应该开发什么新产品?我们就说第一个滴滴打人,附近你想打谁,叫一个哥们过来,说小伙子你过界了。
  五、交通连接物理世界是滴滴的梦想
  我们整个团队都很年轻,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做运营、营销,就是边学边做。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59分,因为我们是一个交通出行的平台,但现在好多用户打不到车。我们对自己说,产品做得再好,交互再怎么样都没用,帮用户打到车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滴滴应该去做这样的事情,把各种交通工具全部整合起来,给用户最好的体验,你告诉我要去哪,我给你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现在我们只是做了出租车,也刚刚做了专车,未来也许是火车或者飞机或者自行车。连接了交通工具之后,更大的梦想可能是要去连接物理世界,百度连接了线上的世界,而在线下,当你需要去一个地方的时候就会需要交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连接他们,可以做得更好。这就是滴滴的梦想。
  本文作者 罗文
和相关的文章:
责任编辑:小P
快捷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滴滴打车快车券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