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个故事,我想到也是说的这个道理的两绝句古诗诗:(

4发现相似题您现在的位置:
& & 从这个故事我想到了……_400字
从这个故事我想到了……_400字
精粹APP,写作提升无忧!
进入查字典作文网官方欢乐群了解更多第一手作文资讯,群号:
作者:& | & 四年级&&
1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妈妈的爱像潺潺流水,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妈妈的爱似一束明媚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扉;妈妈的爱又像一盏启明灯,照亮了我未来的漫漫长路;妈妈的爱还像。。。。。。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病了,母亲十分着急,天天守候在他的身旁,母亲看着孩子的脸一天天消瘦下来,本来粉嫩的小脸也变得十分苍白。孩子的每一声呻吟,仿佛就是一把尖刀,深深的刺痛了她的心,但贫寒的家境却使她无能为力。。。。。。终于在一个寒冬的早晨,死神带走了这个孩子。母亲为了寻找这个可怜的孩子,她把美丽的长发送给了巫婆,把珍珠似的眼睛送给了河。。。。。。她贡献了自己美丽的一切,可最终,那个孩子还是走了。。。。。。看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伟大的母亲。她整天为我们操劳着:下班了,马上为我们做饭;吃完饭,又得马不停蹄地洗碗、辅导我做功课;当我们睡觉时,她还有做不完的家务。当我生病时,她天天守在我身旁,照顾我;但当她自己生病时,却仍然有那么多家务活压在身上,无人分担。母亲是多么伟大,她不让我们受到任何伤害;当我们受挫折时,她给予我安慰;当我们成功时,她给予我赞赏;当我泄气时,她给予我鼓励。母爱的力量是多么神圣,多么伟大!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zuowen1424145/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同体裁的其他文章哪些古诗词的句子背后有动人的故事?
220 个回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其实。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因为几个月前,她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知道谜底的你,重读此诗是怎样的感觉呢。补。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是王茂元的女儿。我们不知道这份爱情对于政治的影响,只知道李商隐背叛了对他有深恩的令狐綯父子,然后娶了王氏。说得煽情一点。他拿自己的過去,换来了这个女人。说得功利一点,这曾是他仅有的维系。无论怎么说,他是很爱她的。SO,诗中的那个人已经永远消失于世上了。他还一无所知地在长夜中写着深情的憧憬。
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自尔邮传滋多,积有串易。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小山词》自序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冯煦《嵩庵词论》晏小山有一个好爹。晏小山的爹叫晏殊,位极人臣,名动天下。一篇《珠玉词》清新秀丽,世人倾慕,仕途也顺利得令人发指,史书上几乎没有对此人的任何负面评价。而晏小山却只做过个"颖昌府许田镇监"。黄庭坚说他“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有爹不傍,有才不入世,有钱给别人花,被别人卖了还颠儿颠儿地给人数钱。而小山却只讪讪地回了一句:“我盘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典型的文人风骨,孤高自傲,不愿与世俗同流。于是,小山和朋友们夜夜流连于自己的一方桃花源里。莲、鸿、蘋、云是一位朋友家的四位歌伎。莲、鸿、蘋、云四子是伎是妾是友是徒,是衣上诗痕酒里字,是醉拍春衫惜旧香,是逃避世界的梦后楼台,是苦心孤诣的一方桃源。然而自古才命两相妨。晏殊去世,君宠疾废,廉叔下世,莲鸿蘋云遂流转人间。从此,莲鸿蘋云出现在他的每一首小令里。这是小山最广为流传的一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蘋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清平乐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清平乐沈思暗记。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闲却画阑风意。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入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百岁如流,富贵冷灰。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看尽世事炎凉人间沧桑,也只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叹一声,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
薛涛的两首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红花露脸误文君,司蒡芙蓉草绿云。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泽总薰薰。(《朱槿花》)  川大有个三个校区,一个在机场旁边,最新的校区,江安;一个在人南路上,原华西医科大学;还有个在锦江畔,九眼桥旁,叫望江。  我就在望江校区读书。某次陈尚君教授来川大讲座,《唐代女诗人再认识》,语及诸多,唯独不提薛涛。先生说:薛涛墓就在几百米外,如此场景,不适合讨论她。  我曾拜谒过诸多名人安息处,印象中除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那位,薛涛墓前,恐怕是最为喧闹之地了。  唐代的女子,出名的不少,行事奇特的很多。薛涛算是奇中之奇了。传说中曾有十多任成都太守奉她为座上宾。传说她被韦皋流放松州,她用《十离诗》就使韦皋收回成命。后来韦皋给她修了枇杷巷,还向朝廷尚书请求任命她为校书郎(一说是武元衡)。传说她流连风尘却洁身自好,只有极少的几个人能入她法眼。抱歉,我用了太多的传说,因为许多真实的情景已经在历史的潮汐中渐渐沉匿,只留下见诸市井传说和文人笔记中的些许痕迹。  从十几岁一直到四十岁,她都是成都文人士子追逐的对象,除了韦皋,似乎很少有人值得她青眼相加。后来,元稹来了。  元和四年,元稹以监察御史巡视地方。他们梓州相见。据传,当晚元稹就留宿在薛涛的住处。第二天,薛涛写了《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据说薛涛写的一手好字,陶宗仪《书史会要》中说:(薛涛)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衞夫人之流也。古人云,字如其人。《唐音癸签》中说她:工絶句,無雌聲。辗转风尘几十年,比及中年,她却英气尽脱,成为了完全的小女子。  大约两三个月后,元稹离蜀。二人鸿雁传书,络绎不绝。也正是这一时期,薛涛创制了薛涛笺,以木芙蓉皮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彩笺,刚好能写下一首律诗。后世多有仿制,以寄情思。  元和六年,元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而前一年,薛涛曾来到江陵,与元稹相聚。元和十年五月,元稹续娶裴淑。  后来元稹又想起了她,作《寄赠薛涛》,这时候,已经是长庆元年了。距离他们见面时,已经过去了十年。当年意气风发的元稹,想必也两鬓微霜,而薛涛,则已是暮年。  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去世。秋,韦皋当年送给薛涛的那只孔雀也死了。  第二年,薛涛去世。  据说,当年薛涛的父亲薛郧在庭院中对着一株梧桐吟咏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随口接下“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未料一语成谶,终其一生,不得不辗转风尘,曲意逢迎,在风云变幻中难得安定。  而那首《朱槿花》本意咏花,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泽总薰薰,我读来,却是满满的自况。她艳名远播,好色之徒如过江之鲤。但她真正青睐的那个人,她毕生只拥有他三个月。今日望江楼旁,朱槿花依旧四季不绝,不知为谁而发。  她一生都在喧闹中度过,即使晚年搬出浣花溪,门前也依旧未曾真正的鞍马息。她死后,葬在比邻锦江的望江楼,刘禹锡为她赋诗,段文昌为她修墓,依然是生前一呼百应的模样。今日望江公园,终年游人如织,喧嚣不绝。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
众人皆知陆游和唐婉有《钗头凤》二首。其实陆游后来,还写了两首悼念唐婉的诗。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见上)。盖庆元己未也。」庆元己未为公元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当然,还有后文。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岁,复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辞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又至开禧乙丑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开禧乙丑,是公元1205年,是年陆游八十一岁。陆游在八十五岁辞世。去世前一年(公元1208年),又写下了《春游》。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初读《钗头凤》,无非男女情爱,并无太多感受。后读《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二句,颇为动容。至《春游》,「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唯默然无语。尘缘旧梦,白云苍狗。所谓浮生,不过如此。
平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唯有玉人心似铁,始终不负岁寒盟世人皆知归有光的枇杷树,还有几人念着彭玉麟的十万梅花?彭玉麟,晚清名将,湘军领袖,人称“雪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彭玉麟幼年时,居住在安徽老家。和一个被称作梅姑的女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彭玉麟与梅姑年纪相仿,但却呼她为“姑姑”。有点类似《神雕侠侣》里的情节吧,可惜这个略带武侠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并没有如同小说里一般的圆满结局。和小说里的剧情如出一辙,两人也因为身份的原因不容于伦理纲常,终至天涯陌路。梅姑本名竹宾,是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所以论辈分,她比彭要大一辈。虽然并无血缘关系,但毕竟不容于世俗,彭的母亲王氏发现两人已经暗生情愫之后以八字不合为由将两人拆散,梅姑被嫁给了一户姓姚的人家,彭玉麟也在母亲的压力下娶了邹氏为妻。两人的婚后生活都不是很幸福,以致于彭玉麟“每谈家事为之叹息”。几年后,梅姑因难产而去世,彭玉麟得知消息悲痛欲绝,但当时他正在战场,无暇他顾。他就立下誓愿,战事结束后就辞官回乡,用余生时间画十万朵梅花悼念梅姑。他也的确做到了,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画了万余幅梅花图,他的画世称“兵家梅花”,与郑板桥的墨竹并称清代的书画双绝。梅花图上的题诗,也与梅花有关。“三生石上因缘在,结得梅花当蹇修”“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十万枝”我家小苑梅花树,岁岁相看雪蕊鲜。频向小窗供苦读,此情难忘二十年。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自从一别衡阳后,无限相思寄雪香,羌笛年年吹塞上,滞人旧梦到潇湘。光绪十六年,彭玉麟病逝,家无余财,仅十万梅花陪葬。相关问题:——————————————已经九百多赞了,所以我有必要再啰嗦几句。关于“梅姑之恋”这段故事版本很多,我最初看过的版本是“十万梅花悼亡妻”,说他画十万梅花是纪念他早逝的妻子方梅仙,这个版本的故事也很感人,但是稍加考证就知道他妻子是邹氏,并无方梅仙此人。李伯元的《南亭笔记》第八卷里说彭玉麟的妻子名字里有梅字,因为婆婆也就是彭玉麟的母亲不喜欢她,彭玉麟只能依照母亲的意思把她送回娘家,后来他妻子抑郁而终,他很后悔所以画了半生梅花纪念她。这是最扯淡的一个版本。说彭玉麟画梅是纪念妻子的版本大概就是上述两个,余下的大多是说他怀念的是自己的初恋,一个名字里有梅字的女孩。后来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在《彭玉麟画梅本事考》里考证出“梅姑”其实名竹宾,是彭祖母的养女。廖正华的作品《晚清强人:雪帅彭玉麟》一书里就是取了罗先生的说法,书里用一章的篇幅写了彭年轻时的这段故事,这应该算是最终集大成的一个版本了,也是我写这个答案的时候主要参照的版本。不过毕竟这种隐秘之事,正史无载,传闻杂说互不相同,难辨真假。罗先生的考证也被人驳过,彭玉麟为什么这么痴情于梅花,是不是真的与他的初恋有关,他的初恋又到底是何身份?这些问题似乎很难吵出一个最终答案来。传言纷纷,未必是真,大家不要轻信,也不必太较真。如果这个故事感动了你,那也就只当是一份感动吧,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多了解一下彭玉麟这个人,不必只纠结于他的情事。彭玉麟一生于朝廷、于中国、于海军事业,贡献颇多。七十岁高龄的时候还抬着棺材奔赴前线,指挥调度,打赢中法战争。生平积蓄,全部捐出做军费,死后家无余财。这样的一位人物,若是因我只言片语被非议为不懂珍惜不懂爱情之人,那可真是我的罪过。所以,还请诸位不必于此深究了。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最后,再说一下邹夫人吧。葛虚存的《清代名人轶事》里记载:彭刚直公刚介绝俗,然至性过人,幼而失怙,事母至孝,居贫奉养,先意承志。。。。。。。邹夫人以朴拙失姑爱,终身无房室之欢,自太夫人卒后遂不相面。《雪帅彭玉麟》一书里也说的是邹夫人与彭母关系不好,所以彭玉麟也就不再搭理她了。也有传言说邹夫人早逝,彭玉麟未再娶,余生时间也就画梅花怀念初恋了。如果可以,我倒是宁愿相信这种说法。毕竟已经是百余年前的往事了,大家看看也就罢了,不必执着。
夏承焘《浪淘沙·过七里滩》先生早年过七里滩,有浪淘沙一阕“万象挂空明,秋欲三更。短篷摇梦过江城。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杯酒劝长庚,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一雁不飞钟未动,只有滩声。”,亦其一生得意之作。先生晚年语诸弟子曰:余易箦时,汝等幸无落泪,但于余耳畔诵此阕,余当含笑而瞑。后诸弟子果诵此阕为先生送行。嗟乎词仙,今世尙复能见斯人乎?每读到此,想见斯景,未尝不为之涕下!纪晓岚《悼郭彩符》郭氏为纪昀侍妾,其女嫁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后盐引案发,郭氏数请纪昀救之。终至纪昀贬官流放。孰料旧事未了,反遭横祸。加之操持家务,劳累过度,竟一病不起。同年,纪昀长子病亡,郭氏以其看护不周,终日自责,沉疴愈重。乾隆三十六年,郭氏闻听纪昀被召还京,兴奋不已,唯忧病躯顽疾,天不假年,难以相见。故于关帝庙求签问讯,签曰“喜鹊檐前报好音,知君千里有归心。绣帷重结鸳鸯带,叶落霜凋寒色侵”。六月,纪昀归,不久,郭氏病重,药石不灵,撒手人寰。纪昀检点遗物,肝肠寸断,遂作悼亡诗“百褶湘裙颭画栏,临风还忆步珊珊,明知神谶曾先定,终惜芙蓉不耐寒。”
偶因狂疾成殊类 灾患相仍不可逃      今日爪牙谁敢敌 当时声迹共相高      我为异物蓬茅下 君已乘轺气势豪      此夕溪山对明月 不成长啸但成嗥 陇西 李徵博学聪慧,才情颖异。在天宝 末年,仅弱冠之年就进士及第,身登虎榜,随即被补为江南县尉。由于性情狷介,自视颇高,因而不甘心做一个卑微的小吏,没过多久就辞官还乡,返归故里,在家乡虢略隐居。由于整日沉湎于诗词歌赋,所以断绝了与时世、士人的往还。李徵自忖:与其做个低等小吏,在长官面前卑躬屈节、低声下气,还不如做诗人百年之后名垂青史,千古流芳。但是,文名尚未远播,生活的困窘却与日俱增。李徵渐渐地焦躁不安起来,相貌也变得冷峻峭刻,脸颊深陷,只有双眸依旧炯炯有神。那个往昔进士登科金榜提名时面容丰美的少年形象再也无从寻觅了。几年以后,由于不堪忍受的贫穷困顿,也为妻儿老小的衣食生计,不得不再次屈膝忍辱效力官场,前往东部担任一个地方官吏。李徵之所以如此选择,一是他对自己选择的诗歌之路有些绝望,一是过去的同年、同僚都已经进位升阶,高官厚禄,而他如今却不得不向这些自己过去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愚钝之辈颔首拜谒。此事给昔日才俊卓异、傲视群雄的李徵以莫大的伤害,他益发地孤介、自尊。因而他在官场总是郁郁不乐,狷狂的个性越来越难以自控。一年以后因公外出,旅宿汝水河畔时,终因绝望而发狂。那天夜半,李徵脸色突变着从睡床爬起,一边嘴里说着莫名其妙的话,一边喊叫着下了床,冲入幽暗之中,再也没有回来。随从的人搜遍了附近的山野,也没有找到李徵的任何踪迹。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知晓李徵的下落。   翌年,祖籍陈郡的监察御史袁傪奉诏出使岭南时,途中在商于地界歇宿。次日凌晨,天色未明时就要出发。这时,驿站的官吏解释说:“从这儿往前不远的路上,有吃人的老虎出没,行旅之人不是白天是不敢通过的。现在天色尚早,官人可以在此稍做等待,天亮以后,再走不迟。”可是,袁傪却依仗自己的随从人多势众,并没有理会驿站官吏的劝阻,立即登程上路了。借着残月的微光,袁傪一行正要通过林间草地时,果真有一匹猛虎突然从草丛中一跃而出,眼看就要扑到袁傪时,却在瞬间回转身体,隐入了草丛之中。接着,从草丛里传来了一个人反复念叨“好险哪!好险哪”的话音。袁傪听着这声音特别耳熟,在惊惧之中猛然想起什么似得,便叫到:“哎呀!那岂不是在下好友李徵的声音吗?”袁傪和李徵同年登进士第,友人甚少的李徵,袁惨算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了。那或许是因为生性温和的袁傪和性格狷介的李徵从未发生过冲突的缘故吧。   草丛中,良久没有回应,却不时传来隐忍的、微弱的哭泣声。好一阵才低声应答:“在下确实是陇西李徵。”   袁傪忘记了恐惧,翻身下马,走近草丛。用眷恋的口吻说道:“久违了!”“我们在此重逢,年兄为何不愿现身啊?” 袁傪问。   李徵的声音回答说:“现如今在下为异类之身,如何可以腆着厚颜在年兄面前显露卑贱的形体呢?况且,如若在下自行现身,必定会使年兄你心生恐怖厌恶之情。可是,在下的确没想到会在此见到故人,此刻是依恋之情胜于自惭形秽(羞惭)之念。倘若年兄不嫌弃在下如今丑陋的外貌,就请稍稍耽搁一点时间,和你以前的老朋友李徵叙叙旧吧。”   此事倘若在以后回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那时,袁傪竟坦然地接受了这超自然的怪异事实,没有丝毫见怪。他命部下停止前行,自己站在草丛旁,与那看不见的声音对谈起来。他们二人谈到了京都的传闻、旧友的近况、袁傪现在的地位、以及李徵对他的祝福。青年时代就声气相投的两个人,用没有任何隔阂的语调谈了上面那些话之后,袁傪问寻李徵是何缘故变成现在的姿容,草丛里的声音讲了以下的话语。    大约距现在一年多以前,在下出差夜宿于汝水之滨,一觉醒来,睁开眼睛的瞬间,就听到门外有谁在呼唤在下的名字,应声走出门外时,那声音在幽暗处召唤着。在下不自觉地就跟着声音跑了出去。象在梦中一般忘记自我地跑着、跑着,不知不觉一直跑进了山林。并且在不自觉间在下的左右手都可以着地奔跑,感到身体内部犹如灌注生气一般充满了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飞跃岩石峭壁。当在下清醒过来时,手指和臂肘的部位都长满了毛。天色微明后,看到山谷溪涧映现着的自己的身影时,在下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老虎。起初在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继而想这是仍然是在做梦,就犹如自己曾经历过的那种一个梦中还套着的另一个梦的境域一般。等觉悟到眼前发生的一切不是梦的时候,在下茫然了,随之而来的是恐怖。在下完全无法判明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因而内心感到非常惶恐。   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下不名究里。其实有时侯,我们完全不需要判明是怎么回事。不需要判明真相地接受强力意志的胁迫,不需要追寻理由地活下去,这就是我们作为生物的命数。在下想到了即刻去死。就在那时,当看到一只兔子从眼前跑过的刹那,在下身体内“人”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人”的知觉再次在体内苏醒的时候,在下的嘴巴已经沾满了兔子的鲜血,周边散落着兔子的皮毛。这是在下身为老虎的最初经验。自那之后一直到现在,在下接连不断地还做了些什么,实在是不忍再次提及呀。只不过,每一日里必定会有几小时会复苏人的意识。复苏的时候,和从前一样,可以说人话,也具备复杂的思辩能力、可以背诵四书五经的章句。以人类的心灵尺度,审视自己变为老虎之后残虐的行径。反思自己的命运时,是悲哀、恐惧、慨叹的。可恢复为人的时间随着岁月的推移日渐缩短。到如今,居然想到自己以前为什么会是人?实乃非常恐怖之事啊!或许再过一些时日,在下自己身体里的人性,也会完全消失于身为野兽之后习性之中吧?犹如古老宫殿的基石慢慢被砂土掩埋一般,最终,在下会彻底地忘却自己的过去,完全作为一只老虎疯狂旋转,啸傲山林。像今天这样,即使在途中遇到年兄,也无法辩识年兄是至交好友,将年兄生吞活剥了也不会有丝毫的悔愧之意吧。兽也罢,人也罢,究竟应该如何区分呢?刚刚觉识到这类问题,旋即又可能会忘记,难道在下不是一开始就认定自己应该是如今的模样吗?唉,那事无论如何都无所谓了。或许,自身里面的“人类之心”消失净尽,反倒会是在下的福分吧!可是,在下自己的“人类之心”现在却对此事感到无与伦比的恐惧。成为兽类,那该是多么令人恐怖、悲哀,难以想象的痛苦啊!在下这样的心情谁人能理解?谁人能体味?除非他自己也变成在下现在这样。可是,那样的话……在下的“人类之心”完全消泯之前,想请年兄答应一个请求。    袁傪一行屏住呼吸,凝神倾听来自草丛那不可思议的谈话语,那声音还在继续着:   其实也没别的。在下本来打算作为诗人文名远播。岂料夙业未成,就遭遇如此命运。在下曾作诗文数百篇,尚未在士人中流传,原稿也不知散遗何处。幸好现在还可以记诵其中数十首,烦请年兄代为笔录。并非想藉此成为诗界名流,也不晓拙作工对是否恰切。但不把这些令在下家产尽失,心神迷狂,曾经半生执著的诗作,哪怕是一小部分传之后世的话,在下即使去死,也会死不瞑目的。   袁傪令部属取来笔墨,跟随草丛的话语逐句笔录。李徵的声音从草丛朗朗响起。长诗短章计约三十篇。作品格调高雅、意趣卓逸,一诵既知作者才情超凡。袁傪一边慨叹,一边隐约感觉:不错!李徵禀赋一流是毋庸质疑的,可即使如此,要达致诗歌神品,他的诗在那非常微妙之处,似乎又缺点什么似得。     吟罢旧诗,李徵的声调突然一变,自嘲的说道:      真是令人羞愧呀,纵然在下变成现在这可怜模样,可在下仍然梦想自己的诗作为长安城里风流雅士传诵。这是在下横卧在石窟岩洞里做的梦。耻笑在下吧!耻笑梦想成为诗家却错变为老虎的男子吧(袁傪记起青年李徵有自嘲之癖,悲切地默然倾听着)……那好,既是笑柄,我就即兴吟诗一首,见证这老虎中存活着的仍然是当年的李徵。   袁傪又命部属记录此诗,李徵的声音(老虎)吟道:      偶因狂疾成殊类 灾患相仍不可逃      今日爪牙谁敢敌 当时声迹共相高      我为异物蓬茅下 君已乘轺气势豪      此夕溪山对明月 不成长啸但成嗥   这个时候,月残、光冷、晨露侵袭大地,穿越树林间的寒风告知人们拂晓将至。可每个人完全忘了事情鬼谲,寂静地在内心感叹诗人的不幸。李徵的声音复又响起:    在下先前曾说不解自己为何遭此命运,但仔细思忖,也不能说是全然地意外。在下为人的时,刻意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导致所有人以为在下倨傲自满、妄自尊大。其实,他人并不知道,那是一种近乎自卑的羞耻心作祟。不言而喻,被呼为故乡鬼才的在下,不可能没有自尊心。但(现在看来)那是近乎怯懦的自尊心罢了。在下一面想成就诗名,一面却不愿拜师求教、也耻于和诗友探讨,切磋诗艺。固守高洁,不与流俗为伍,而这完全是在下怯懦的自尊心和可怜的羞耻心导致的。既忧虑自己并非珠玉,又不愿刻苦磨砺,另外,又有几分相信一己或可以琢磨成玉,因此,不屑于与碌碌无为的瓦当共处。渐渐地远离世间,疏远人事。其实是愤懑和羞惭越来越的育肥了内在本来孱弱的自尊心的结果。每个人的性情中都有兽的一面,各人都应是自己的驯兽狮。在下的猛兽就是妄自尊大的羞耻心,是猛虎。在下的羞耻心使自己蒙受损失,使妻子儿女痛苦,也使朋友受到了伤害,结果,自己的外形和内心变得难以相称。而今反思自己,完全空耗了仅有的才华。所谓 “人生何事都不做嫌太长,凡事都做则嫌太短」之类警句,简直是文人的卖弄,只不过是暴露出自己才情不足、卑怯的危惧感和厌憎刻苦的懒惰而已。那些比在下更缺乏才识的人,为了成就梦想,经过专心致志的努力后,成为威风凛凛的一代诗家者大有人在。如今变为老虎,在下终于明白了一切。想到此,真是灼胸透骨般地痛悔。可是,在下已经无法回复人的生活,纵令头脑仍可成就妙诗美章,可又能靠何种手段去发表传播呢?更何况,在下头脑一天比一天更靠近老虎。真不知如何是好?在下白白耗费了过去时光。一旦想起都难以承受。每当此时,自己就爬上对面山顶的巨石,向着空谷咆哮。多想向人倾诉自己烧灼心胸的痛苦啊。也就是昨晚,在下无法排遣心中的伤痛,在那里对着月亮怒吼。但是,兽类听到我的狂嚎,只有恐惧、畏服,而山峦、明月、露珠,全都无法体会是一只老虎捶胸顿足地狂怒咆哮,伏天抢地地哀婉嗟叹,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痛苦内心世界。就像为人时,无人洞晓在下那容易受伤的内心一样。濡湿在下老虎皮毛的,又岂只是夜间的露水?   渐渐地天光微曦,暗夜淡去。黎明的号角穿响彻林间,哀怨凄婉。   不得不告别了。“在下不得不去陶醉了”(不得不还原为老虎了)李徵的声音道。“辞别前,在下还有一事请求,事关妻儿。如今家小依旧居住虢略,尚未知晓在下运命。年兄若从南方返归,烦请告知舍中在下已经辞别人世,万万不可明告今日实情。此乃在下的厚颜之请,年兄勿怪才是。年兄如若怜悯寒舍妻弱子孤,帮补一二,使其免受饥馑冻馁,也算对在下恩遇啊。     言罢,草丛里传出恸哭之声。袁傪也噙着热泪,欣然应允。李徵的话语很快回复了先前的自嘲口吻:     “在下果真是人的话,应最先请求此事,可惜,在下关注一己微不足道的诗名远甚于饥寒交迫的妻儿,沦落兽道不足怪也!”     李徵又道:“另有一言,请年兄谨记。兄从岭南返程时,万万不可再走此路。那时,在下或许沉醉虎身,不识老友而袭击!今朝一别,年兄登上前方百步之遥的山岗,请往此处回首,再看一回在下如今的模样,非是夸耀好勇,乃是希图再现丑陋身姿,年兄就不愿再路经此地看到在下了。   袁傪面向草丛叙说道别之言,抬身上马。草丛里传出难以抑制的悲泣。袁傪频频回头,泪眼朦胧地登程上路。     袁傪一行走上山丘,依照李徵的嘱咐回首眺望方才停留的树林草地。他们看到一只斑斓猛虎从茂密的草丛跃出。老虎朝着失色的残月仰天长哮,数声之后,再度跃入草丛,消失了踪影   据日本旺文社1967年1月版翻译 作者 中岛敦
尽量避开已经写过的吧。1、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古今词话》记载:“”泌少于邻女浣衣善,经年夜必梦之,女别字,泌寄以诗云云,浣衣流泪而已。”邻家有女曰浣衣,颜若西施,灵动明媚,青梅竹马,却为世俗所缚。不知道张泌有没有和浣衣月下相约,山盟海誓过,只是在多年之后的一个月夜,午夜梦佪,张泌仿佛又听到了浣衣的巧笑娇嗔:“莫多情”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江城子》.张泌2、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息夫人》.王维 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因面若桃花,人称桃花夫人。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写起令人唏嘘无奈的桃花夫人,王维独具豁达,“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在王维的笔下,她不再是世人眼里轻薄失节的祸水,而是一个凄寂坚定的倔强女子。一首《息夫人》,成就了一对贫贱夫妻。3、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怨》.刘方平“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垂髫之年的汉武帝,青梅竹马的传奇,天真烂漫的誓言。一句童言无忌的戏语,开启了一段少年夫妻琴瑟和鸣、患难与共的美好时光。然而,欢爱时刻总是稍纵即逝,后来,卫子夫新宠,阿娇被黜长门宫,“金屋藏娇“的承诺瞬间如烟云消散。金碧辉煌的未央宫,恍如前世梦境,夜半孤枕未眠时,冷月斜挂长门怨。夕阳又西,暮春已渐,寂寞空庭,梨花满地。 金屋藏娇,不过是欢颜易逝的笑话。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歌》.李延年李夫人的传奇,开启与她的绝世名伶的哥哥李延年。繁华的成就,却来自这个柔弱女子内心的智慧和坚韧。 未央宫的高墙软榻,君王的爱恋独宠,没有减退李夫人对韶华易逝的清醒和对欢爱无常的洞察。她深深明白自己是以色事君,色衰则爱必驰。在最后病重之时,决绝地拒绝武帝的探视,不让他看到自己衰弱的病颜。盛极而逝的李夫人,赢得了君王最为深刻的怀念。所以才有了“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敢忘”的《秋风赋》,才有了梦境缭绕的蘅芜香,才有了“遗芳梦室”的魂魄相会,才有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的凄美惆怅。5、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白头吟》.卓文君一曲凤求凰,谈不尽的缠绵悠长,一首白头吟,叹不完的幽怨哀伤。二八年华的文君,面若芙蓉,心似莲花。未到洞房花烛,未婚夫婿便已撒手人寰,就此成了寡居家中的“未亡人”。司马相如,名震京都的风流才子。纵有《子虚赋》的飞扬文采,却未能挡得住家道败落,仕途坎坷。一场家宴,让两个人相遇。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帘幕后面那双流转的妙目。“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卓文君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决定:私奔。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卓文君荆钗布裙当垆卖酒,她那富可敌国的父亲,抵不过爱女心切,给了女儿奴仆钱财。后来,功成名就的司马相如有了新欢,卓文君给丈夫寄了一首回文诗,希望能挽回丈夫的心。司马相如收到诗之后,心生愧疚,但没过多久,又重提纳妾之事。这次,卓文君写下了力透纸背的《白头吟》,并在诗后写道:“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曦,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最终的结果,是浪子回头,成就一段传奇。6、鱼家有女,名幼薇,字慧兰。五岁诵诗数百,七岁能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长安,平康里,暮春。满地桃花,清风拂柳。十三岁的幼薇,玉立婷婷,娇憨烂漫。她的身边,是文采蜚声当世的大诗人温庭筠。此行,是特地慕名来拜会长安女诗童鱼幼薇。从此,温庭筠收幼薇为徒,两人开始了亦师亦友的日子。幼薇一颗情窦初开的芳心,已经不知不觉地系在了老师身上。才思风流如温庭筠,怎能不知少女如泣的心思?如若他能踏出那一步,揽她入怀,携她之手。那或许,历史上就没有了艳帜高张的鱼玄机了。可貌丑落魄的温庭筠,不敢面对豆蔻少女的热烈,他把幼薇介绍给了状元李亿。题诗崇贞观的鱼幼薇,李亿慕名已久的奇女子,少年男女,情投意合,在林亭度过了一段双宿双飞的美好时光。却为李亿的正妻所妒,无奈李亿只得把鱼幼薇送到长安郊外的咸宜观。幼薇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然而,始终是杳无郎讯,空守青灯。观外凋落的花瓣,零零碎碎地随着雨水流去,恰似她如水逝去的青春时光。借着午后的微酣,趁着五分的醺醉,她沾墨下笔,写下传诵后世的狂放: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赠邻女》.鱼玄机从此,她艳帜高张:鱼玄机诗文候教。她不再是谁的鱼幼薇了,她是她自己的鱼玄机。她的妖冶放荡,却得到了世间男子的疯狂膜拜。无数的男人,拜倒在鱼玄机的道袍之下。然而,浪蝶追花,终是薄幸。她最倾心的人,背着她,搭上了她最怜爱的侍童绿翘。当她失控地举起手中嫉妒的鞭子的时候,却没料到,她举起的,也是割断自己香魂的利刀。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十三岁那时的柳绿花红,看到了绿荫蔽日的林亭,看到了咸宜观外的凋落的蔷薇花。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汪伦,又名凤林,曾任泾县令,由于喜欢当地的桃花潭,定居泾县,是李白超级粉丝。汪伦听说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洒然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李白在桃花潭流连十日,临走时,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匹。李白登舟欲行之时,听到汪伦和村民们踏歌相送,感动之余诗兴大发,吟出了这首千古名诗《赠汪伦》。8、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如意娘》.武媚娘千古女帝,在为情人流泪的时候,也是软妹子。看朱成碧,皆因怕春光流逝,渐绿肥红瘦。武媚娘在唐太宗去世后被发配到感业寺削发为尼,旧情人李治登基后,似乎忘记了曾经对她的承诺。眼见春花谢,情郎却杳无音讯,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治看到这首诗,触动前情,遂赶往感业寺重叙旧好,后来的事,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不信”一句,执着决然,哀婉动人,又无可奈何。据说李白写《长相思》“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之时,他的夫人就说:“君不闻武后诗乎?”后孟郊亦有“试妾与君泪, 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 今年为谁死!”之句,隐隐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9、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苏轼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羁押,即使洒脱如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也不免“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样的凄惨之句。苏轼被贬黄州,同案的好友王巩则被贬到更偏僻的岭南。后来王巩北归,苏轼为他接风洗尘,发现在岭南不毛之地数年,历经丧子之痛,饱尝湿热之苦的王巩不仅不像想象中的形容枯槁,反而精神焕发,面如冠玉,遂问之,答曰:“幸有柔奴相伴”。苏轼艳羡地问面前这位言语得体柔、润清澈的宇文姑娘:“岭南生活可艰苦,姑娘可习惯?”柔奴含笑道:“前朝白乐天诗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本来就视白居易为精神导师的苏轼顿时有找到知音的感觉,胸中感慨化为诗意,趁着酒兴一挥而就《定风波》。
评论有人说这个不对,那个不是,我诚恳的说一句:这是我理解的,或有错误,请见谅。———————————————————————————————————————————陆游唐婉两首《钗头凤》:陆游,仕途坎坷,情场失意。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婚了,二人都才华横溢!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陆母对唐婉不满,到后来终于逼迫二人离婚。(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十年后,陆游满怀忧郁,独自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触景生情后,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并在墙上提笔写下后世广为流传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家也作了一首《钗头凤》,不久郁郁而终: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后来陆游还有许多怀念的诗词,并不出名,此处不写。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那一年,东坡十九,王弗十六。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深。可惜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早逝。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于是便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几百年后,读起来依旧触动心弦!李煜《浣溪沙》、《玉楼春》、《长相思》、《书琵琶背》、《书灵筵手巾》等等。李煜与大周后初始非常恩爱,后来大周后病了,其妹趁机与李煜私通,大周后悲愤交加,终于香消玉殒。李煜悼痛伤悲,数次哭泣昏厥,并曾试图自杀,被救起。仅仅过了一个月,就已经由一个“明俊蕴藉”的二十八岁青年,变成了一幅形销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的形骸。李煜为大周后写过很多诗词,以下是其中两首。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还有很多,不是很出名。李之仪《卜算子》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也撒手人寰。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哦,对了,查过,两人相差好像41岁。乐府双璧之《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摘抄几句如下: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另:自挂东南枝一句现在好像加入歌词了,如此悲凉的诗句,居然被恶搞,悲哀!崔郊《赠婢》唐宪宗时,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的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来却被卖给显贵人家。崔郊难以忘怀。有一次寒食,婢女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咸集,写下了这首《赠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面两句现在都成了很多组织的语言了!一入**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元稹的思妻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谭嗣同《狱中赠大刀王五》 ——谭嗣同的悲壮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李商隐《无题》——李商隐的思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崔护《题都城南庄》——桃花依旧,人面不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李煜《虞美人》——那年她还笑春风,而今我已阶下囚!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薛涛《春望词》》——对元稹的无限情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以下部分可以不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关于元稹是否薄情—————————————元稹还没结婚时,就和崔莺莺好上了;元稹在原配苇丛死后仅一年,就取了个小妾安仙嫔,于是乎,很多人一边对元稹的纪念亡妻的诗词吐口水,一边痛骂元稹薄情郎;而且在安仙嫔死后,元稹第二年又取了裴淑,我勒个去!这怎么看都是寡情薄意之辈啊!!首先要相信,爱与不爱,薄情与寡义,都不是通过原配死后是否再娶和原配死后多久又娶来衡量的!爱与不爱,唯有从最心底、最热忱、最真实的感情才能看出来。请记住:崔莺莺只是虚构的。韦丛病故后,次年三月元稹出贬江陵。十月在长安孤苦无依的女儿保子,在白居易等人的帮助下来到元稹的贬地江陵。当时元稹“胀腹看成鼓,羸形渐比柴”、“耳鸣疑暮角,眼暗助昏霾”。他本就多病,还有工作,还要照料“帐前啼”、“撩乱走”的“娇痴稚女”保子,其生活上的困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朋友李景俭“悯元稹之愁”,为他张罗续娶当地女子安仙嫔为妾,以照料不惯贬地生活而又多病的元稹以及幼小的女儿。元稹续娶安仙嫔之年仅三十三岁,放在今天人也不可能就这么过一辈子吧,更何况在那个时代,很显然,续娶是无可非议的。安仙嫔因病离开人世,第二年元稹出贬荒僻之地通州。不久元稹就“染瘴危重”,大病“百日馀”,几乎送命,后事都安排好了,十月元稹不得不易地就医北上兴元。在诗人染病身客居他乡的情况下,三十七岁的元稹在兴元娶裴淑为继配,将韦丛与安仙嫔留下的女儿保子、儿子元荆接到兴元,再次组成家庭。裴淑死在元稹之后,此后元稹再也没有续娶妻妾。应该说元稹的两次续娶,是实际生活的逼迫所致,而绝不是对前妻亡妾的背叛与薄幸。即便在今天,如果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既要工作养家,又要照顾孩子,也很难吧?续娶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吧,又何以见得元稹之薄情?韦丛故,元稹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悼念这位与自己甘苦与共的妻子,其《祭亡妻韦氏文》文云:逮归于我始知贱贫,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他人以我为拙,夫人以我为尊。置生涯于濩落,夫人以我为适道。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隐于幸中之言,呜呼!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有夫如此,其感也,非夫人之仁耶……昔惨凄于少别,今永逝与终离,将何以解予怀之万恨!对亡妻的思念远不止此,他的《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都是纪念亡妻的作品。“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韦丛病故两年之后,元稹还以为她生活在自己的身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出自《离思五首》第四篇,“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感情炽热,含蓄蕴藉。“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更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诗人思妻之情深厚,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心情,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试问: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纵然文笔再好,能写出这么动人心魄的诗句吗?可见,元稹对于苇丛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不管他后来怎么样,从他的诗中,都能看出来,他绝非寡情之辈。况且,元稹对安仙嫔早逝,痛惜之情,哀伤之感也是溢于言表,如丧发妻,从他的《葬安氏志》也完全可以看得出。这不是爱,是什么?对于薛涛和其他,我不敢妄断,但至少,从这些都能看得出,元稹对于原配苇丛和安仙嫔都是真爱。所以“曾经沧海难为水”两句是元稹内心的见证。是的,诗品不等于人品,但文字的深处,是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文字是否真实,是否充满感情,结合诗人经历都能看出来。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从自身出发,不能以后世的观点做依据,不能以自己认为的方式去判断正确与否。关于动人的诗句有很多,我写出来的,就是我认为合适的。以上即个人浅见。抛砖引玉,如果要喷,请轻喷。
壹元祐八年,苏轼被贬惠州。惠州温都监有女名超超,年十六岁,非常仰慕苏轼,别人提亲都不愿意,说只愿嫁苏学士那样的人。苏轼去惠州后,她每天晚上都去苏轼窗前听他读书赋词。苏轼在惠州的这段时间里,两人情投意合。三年后,苏轼再次因事被贬海南。临行前,他想到自己此生可能都无法再回惠州,所以和温都监商量,欲安排超超嫁给自己的好友王公子,但超超坚决不同意。苏轼走后,超超茶饭不思,很快郁郁而亡。家人照她的遗愿,将她葬在白鹤峰下的一个沙丘旁,坟头朝向海南的方向。几年后,苏轼得到赦令,第一时间立刻奔往惠州,却得到超超已死的消息。苏轼悲痛欲绝,在超超的坟边含泪填下流传千古的《卜算子》一词(另一版本是说苏轼在黄州时所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是说她挑来挑去不嫁人,而“寂寞沙洲冷”,是指她的埋葬地。贰太和九年,李商隐二十三岁,才华横溢却科举落第。心情抑郁的他来到河南玉阳山东峰修道。当时有位公主也在玉阳山修道(唐朝贵族历来的传统),住在西峰的灵都观。公主身边有位聪慧美丽的侍女,名叫宋华阳。李商隐和宋华阳在灵都观相遇,很快坠入情网。自那以后,两人几乎每天都在山谷中趁着月色幽会。两个多月后,华阳有了身孕,这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朝廷随即降旨:李商隐被逐下山,宋华阳被遣返回宫。华阳在宫中苟且偷生,想要把孩子生下来,可最终被公主派来的人将胎儿打掉。李商隐听说这件事之后伤心欲绝,继而写下传世之作《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叁元和年间,崔郊因家贫寄居在姑母家。姑母家中有一使女容貌绝美,精通音律。一段时间后,崔郊和使女相爱了。然而姑母由于家境原因,将使女卖给了一位当地的长官。长官很喜欢这个使女,给了四十万钱。崔郊对她一直念念不忘,经常在长官的府门附近徘徊。寒食节时,使女外出,昔日的恋人终于相见。两人相对哭泣,临别时崔郊写下《赠去婢》一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当时有人嫉妒崔郊,将此诗抄给长官。长官读罢后,召见崔郊。由于这位长官一向蛮横,众人不知是福是祸。崔郊也提心吊胆,但只得硬着头皮去见长官。谁知见了面,长官却握着崔郊的手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先生写的吗?四十万是一笔小钱,怎能抵得上你这首诗呢?你应该早一些告诉我。”于是让使女与崔郊同归,还赠送了一大笔嫁妆,成就了这段姻缘。肆绍熙二年,姜夔去吴县拜访好友范成大。时值寒冬,两人在范成大府中赏梅后,姜夔即兴填了两首咏梅之词。范成大赞不绝口,让姜夔谱写新曲,令家中最擅歌唱的侍妾小红和唱。见小红美妙的歌声与姜夔动人的箫声极为融洽,范成大当场将小红赠给了姜夔。姜夔怕范成大反悔,立即携小红离开。外面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客船行至吴中垂虹桥时,雪越下越大,两人冻得直打哆嗦。姜夔忽生灵感,让小红吟唱他新谱的曲子,他则倚舱吹起洞箫。客船在细浪推涌的长湖中缓缓前行,小红清亮的歌声和姜夔悠扬的箫声相得益彰。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姜夔写下了著名的《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伍元丰三年,“乌台诗案”爆发。王巩因与苏轼是好友关系也牵连其中,被贬至宾州。遭此变故后,王巩家中的仆从们纷纷离去,只有一位名为宇文柔奴的女子愿意与他共赴宾州。几年后重聚,苏轼问宇文柔奴跟着王巩背井离乡来到岭南有没有想念过去的生活,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极为感慨,遂作《定风波》一词: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有爱妃名花蕊夫人,温柔可人,声如流水。有一次,正值夏夜,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池上纳凉。可能是白天操劳国事有些疲惫,孟昶竟睡了过去。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在花蕊夫人的腿上。再看花蕊夫人,皮肤雪白,满眼含春。看着怀中的美人,孟昶当即写下一首词。这首词当时并没有被抄录(后被发现),只是被一位朱姓宫女默记在了心中。后来历经战乱,这位朱姓宫女削发为尼,隐居在眉山。苏轼七岁时,听这位女尼讲起这首词(当时女尼已年逾九旬,只记起那首词中的两句话),一下子就被这个故事所打动。四十年后,苏轼想起当年女尼给她所讲孟昶和花蕊夫人的故事,依旧无限感慨,遂依照他所记得的两句,填了《洞仙歌》一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柒贞元十八年,元稹科举落榜。时任京兆尹的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因此将自己的女儿韦丛嫁给了年仅二十四岁的元稹。这本可看作是场政治婚姻,然而两人在婚后却感情极好。韦丛自大富之家嫁到清贫之家,从始至终都无怨无悔,总是尽力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简朴的生活淡然处之。婚后元稹一直忙于科举考试,韦丛一人操持所有家务。可能因为多年的清贫与操劳,这个温柔体贴的女子在年仅二十七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又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元稹总会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他对她的离去一直有着无法释怀的悲伤,这种情绪在他的《离思》(其四)中,到达极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之前评论中有人说你写的部分故事不是历史,当然不一定是历史,本来就问的是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拜托看清楚题目好嘛,下次有机会再说说历史都说一定要在末尾放个公众号二维码,是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