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为纸 心当墨 笔成金 墨成池怎么读

[转载]朱以撒的《腕下消息》值得书家一读
书法,作为“四艺”之一,是古代文人所推崇之修身技能。古代大文豪中,擅长书法者不乏其人,流传至今的书法名迹也不乏文学名篇。书法和文学,总能以一种相互缠绕、相互渗透的方式,来表达情志与心境。书法的鼎盛时代已然过去,但“仍然会有那么一些人,发自内心地喜爱,在这条古老的长河上,鼓荡风雅”,比如朱以撒。难能可贵的是,这位书法家又写得一手好散文,其文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近年来佳作频出。本期文荟特别推介朱以撒的长文《腕下消息》,它以散文的美丽来言说书法的艰深。又让我们从文学中窥见书法的堂奥,从书法的审美中感受文学的神韵。缓慢的递进的言说中国书法,要感性一些,只能拿自己来做个例子了。总是在每日清晨、午后或者夜晚,会有几次的濡墨挥毫。砚台总是湿漉漉的,同样湿漉漉的毛笔,搁在砚边,随时等待雪白的宣纸铺开,落下纵横的线条。
有人问我写了多少年的字了,我说从五六岁起,算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如果做其他一件事,恐怕早就功德圆满了。可是至今,我还真不敢自夸。很慢——作为东方闲适情调的书法艺术,就是以慢来展开的。它是旧时代的产物,适合于那个时代的节奏、氛围,它不需要以速成的形式来实现。宋高宗说自己:“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这么忙的一个人,习惯了书写之慢,在慢中得到了乐趣。慢,使过程长了起来,看不到远处的目的,有时一年半载,不见鲜明地长进,却也持抱不放。曾国藩说:“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想必古人都是如此,安心于慢,不舍不弃。写——这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字眼。真正的书写还真的是一个庄重的仪式——焚香、沐浴、更衣,待心平气和,方缓缓落笔。因为慢,就很有一些情调了,大胆地任时间流逝,毫尖在纸上移动,不知夜半将至。当代社会追求速度,可是书法依旧缓慢。站在文房四宝面前,心就平息了下来,这都是一些慢时代的自然之物啊。石头刻成的砚台,松烟油烟烧制成的墨块,竹子做的笔杆,禽兽毛羽做成的笔毫,它们是如此这般朴实地融在一起,而用来研墨的水,澄澈清洁,与墨相交时,华滋乌亮。至于宣纸,是用檀树皮等植物做成的,同样洁白柔软且有韧性。在这些材料面前,自然气息升浮,很可以遥想古人在如此有情调的书案前,内心是如此快适,挥毫骋怀,快何如之。我常在画室里对研究生说一句话:
“慢慢写。”一个笔画要写好,需要百遍还是千遍,难以明说,只得不停地重复。只有慢写,才能细致地体味其中的轻重提按、起承转合。慢,使人的心性滤去了浮躁、芜杂,渐渐有些与古人笔下相近了。而快,总会流露出太多的仓皇、破绽,其中就包含了急于求成的心计。“慢学问”,对于书法的认识就落在这三个字上头。想一想痴迷此中人士,从一本帖始,或摹或临,不舍昼夜,不间寒暑,好容易形相近了,神又相距甚远,只能继续深入,以至于领袖如皂、唇齿尽墨。写一手好字算得上一个文人最起码的教养,这个条件并不苛刻,肯入慢功夫就能够抵达。
现在我们不说王羲之这样的豪门子弟的书法,就是戍边士卒、寺院僧侣、稼穑耕夫笔下的地契、借条、药方,都能让人感慨其不俗。在那个普遍把笔挥毫的社会里,许多寻常人士,忘情于朝市之上,甘心于林泉之下,以耕钓为生,琴书为业,不知钟鼎为何物,冠冕为何制,却都能不忘把笔,以此为慢生活之乐趣,在长年的追求中逐渐递进,使笔迹优雅起来。慢生活中的书法,我一直是以为有情有调的,养心养性的。就像稀罕的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它们的生长期如此之长,人一辈子都过去了可能还没长成材。当我们见到这种慢生长的珍贵树种做成的书案,它高雅的色调、高贵的品位,让人心存敬畏,这就是由于慢而培养出来的啊。自然的真情的有人说,在这么漫长的书法史中选择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时段,应该会是哪个时段呢?我说,还是选魏晋吧。不仅仅因为这个时代出现了王、谢、郗、庾、卫这些书坛上的大人物,出现了兰亭雅集这样的大事件。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笔下的痕迹给予了我最直接的感受:一个人在用笔表达个人的感觉时,是那样毫无矫饰、用意,天生天养般的自然。欧阳修曾这么评价晋人书法:“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侯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为人也。”写字,就是自然的表达,它的审美价值由此萌生。
晋人很多书法作品,现在看起来就是信札、便条,信手拈来,写了便是。有的看起来兴犹未尽,又使通篇神采充和,生机盎然。一件书法作品要写到多大才有审美价值呢?通常人都认为越大越好。有人让我写字,最好幅式要大如一堵墙,字数要写满,印章揿他十几个。如果硬要去作,也能刻意写出来。而晋人书法,可以称为小品,兴起而作,兴尽而收,正正好!这是一个多么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禅家,饥来则食,困来则眠,本来如此。在晋人自然书写的同时,文雅之气也弥漫开来,用笔轻盈洁净,细腻完美,驱心若游丝之缳飞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蝇翼,而绝不是那种攘袖瞠目咄咄怪叫的莽夫行径。像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也就二行15字,行笔清畅不梗、穿珠贯玉,真是小雅中见出大气了。这不禁让人怀想那个时代的人,凭自己的感觉生活、交往,好山乐水,好鹅、好菊、好竹这些清洁之物,连僧人支道林都爱神骏。有人说你一个出家人又不骑马,养这么多骏马做什么呢?支道林说,你这就不懂了,你不觉得欣赏它们的神气是多少好的一件事啊。这样的人的笔下,当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了。就像兰亭雅集,王献之才八九岁,诗作不出来,只好罚酒。罚酒就罚酒吧——他绝不会在雅集前夜让父兄帮他作几首诗以应急。这么做,情何以堪!什么是真性情,这就是真性情了。
有人对我说晋人书法之优秀主要是技巧了得。这话我想只对了一半。在纸面上,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脾性、格调都罄露在上面。只有技巧固然能中规中矩,但是要从字里行间溢出文气、雅气,达到天籁一般的自然程度,则要超越技巧。技巧是个好东西,却冲淡了我们对于其他素养的崇仰与追求。王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多么敏感和深情!世上再无王氏父子,再无这么一批倜傥非常之人、倜傥非常之作现在看来,约定俗成地把王羲之书法视为“正宗”,是有道理的。中和——这是多么优雅的表达,有着个人独到的创造,自开堂奥尽展怀抱,在充分发挥创造的同时又不逾法度规矩,使一卷在手如明月出袖、清风入怀,新桐初引,清露晨流,何其天成。不流于狂,不失于怪,不落于俗,不耽于野,这般境界,非王羲之不能当之了。崇古的向上的在一次雅集中,有人带三五纸来看,满口书法。等展开不禁愕然,毫无体统、不见门庭,纯是个人兴起抹涂,怎么可称书法?倘若古人九泉之下有知,真要痛心疾首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能够留下来到达我们书案上的古人墨迹,真可谓大浪淘去沙泥,都是真金了。
嗜好笔墨丹青的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迷恋古风的倾向,迷恋到不能自拔,便以为自己也是一个高冠博带长衫飘飘的古人了。江湖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书坛中人可是要问出处何来的啊。二人相见,都会问起近来学了何碑何帖,是汉《石门颂》还是北魏《始平公》,是学陆机《平复帖》还是史游《出师颂》,你不能说,没有啊,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个文人在书斋里做什么呢,少不了亲近古人临摹碑帖。这些前人经典,汗牛马而充栋宇,让人痴迷不已。米友仁曾这么记录他的父亲米芾:“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于小箧,置枕边乃眠。”经典之作就是这么一种高度,它是永恒的、不朽的,值得后人效仿和宝惜的。
不崇古,何以为?王羲之、禇遂良、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钫庑┤斯蓝嗑昧耍髌坊乖谝淮淮爻涞弊欧侗镜慕巧挥兴梢晕奘铀牵蛘呷乒恰U饩褪谴啻奶逋沉恕S幸恍┟爬嗍窍蚯翱吹模袷嵌蚍恰谝淮牡缱蛹扑慊衷诳隙蝗耸褂昧恕?墒羌盖昵暗墓湃吮始#廊唤艨圩盼颐堑木裆睿切┙狈缢问币猓既の⒚疃秀保钊艘8粞趟蹲酵嫖丁!叭》ê跎稀保凳亲鋈说牡览硪舶眨凳茄榈拿啪兑舶眨加幸恢智笕∩铣酥狻9诺涫榉ň褪且恢帧吧稀保浅跤钩6洛亩懒⒌摹S腥怂邓氖榉ㄊ茄母改傅摹⒘诰哟蟾绲摹⒛质锌醋制汤习宓模饽艹浦吧稀甭穑棵挥芯奔涞奶韵矗挥斜焕匪煅椋绾窝运滴丁V劣谝皇毙似鸬耐磕ǎ薹ǘ戎际薰αχ崃叮透岩匝运凳榉恕9湃擞昧艘涣蜗蟠世幢泶铩耙罢健薄ⅰ翱癯邸薄ⅰ巴垦弧薄ⅰ耙昂薄T谝桓霾怀绻诺氖贝庋娜耸窃嚼丛蕉嗔耍艿图逗芡纯欤皇清芈勖栏小R桓鋈思热灰非笠恢钟叛拧⒏呱械木裆睿裁床蝗》ㄉ铣耍米约赫驹诠湃思缟希吹缴钤洞δ亍U馔橇钗曳艘乃嫉摹N一姑挥锌吹侥囊桓霾怀绻牛幌蛏系难檎撸榔咀约旱墓瞬呕晒Α7较虮人俣取⒉呕贾匾挥蟹较颍比蘸龊觯斐煽萋洹U悦项说得多明白啊,他说王羲之《兰亭序》如此之美,如果一个人潜心研习,怎么会不成功呢?每个人都会打点乒乓球、下棋、唱歌、弹琴,真正做到点子上的反倒没有多少人,
没有规范,没有格调,只能流于一般的玩玩,无法成器。究其原因,就是
不法“上”,泯然于众人了。每天都要读上几本前人碑帖,看字来字往,品形散神凝,一碑一世界,一帖一精神,沉吟其中,时间就悄悄过去一大截了。书斋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它幽静、宽松,还有适宜于主人的那种氛围,宜于在纸本上与古人交流、陶冶、体验、感悟,古风朗畅,古意氤氲,像雨未来而础润,渐渐潜入、渗透,向上提升。此人颇有古风,此书颇得古风——倘一个人能得此评价,也算得上上佳了。修身的养性的苏东坡有一段名言,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笔成塚,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大有与古人齐的气概。在书法史上,这类勤于研磨求取上进的故事还真是不老少,最终名垂青史。每一个人都想要学一手过人的功夫,不知夜半将至,不知老之将至,勤勉无已,以至于下笔如矢投壶,准确到位。早在《庄子》里,就有这么一些著名的例子,像解牛的庖丁,斫垩的郢人,承蜩的佝偻老人,都是绝技的掌握者,令人惊叹。那么,这些绝技掌握之后用来做什么呢?庄子的意思很明确,养生吧。一技之长以养生,不是人人都能认识到的。
一个人掌握了书法技巧,一下笔就惊蛇走虺,博得众人赞美,真是一件得意的事。而以此作为一种对抗的工具打败对手获得奖项,如今是越来越盛行了。书法比赛实际上就是把闲情的书法,当成体育竞技,务必决出金、银、铜奖。这大概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这些人所意想不到的,在宋代文人生活中,墨戏不少,使性骋技,觥筹交错,却永远想不到比个你我高低。书法比赛的进行,使东方闲情的形式,蒙上了一层剑拔弩张的色彩。斯文之举——伏案书写或者立姿书写,身心都平静下来。不仅是书写环境的静谧,更是书写者内心的安放,神交古人,恍如古人。像斯文人那样举止,温文尔雅,以手写心,技进乎道。在六朝文人的许多行为上,都用了“徐徐”、“徐曰”,尽是柔和之态。
技巧就是这么一种斯文之姿,运用时,它是雅致的、柔和的、细腻的,它在纸上云卷云舒、行云流水,不是用来炫耀的、浮夸的,更不为金牌而生。想想少年时,见有人挥毫,必定要凑进去观望,恨不得把笔抢过来写几个字给大家看看。技巧助长了少年轻狂,或者反过来说,少年借助技巧而显山露水,这恰恰是一个有修为的书法家所忌讳的。李叔同时代,这是一个多么得意的时段啊,红氍毹上,舞袖弦歌,出尽了风头,他笔下的墨痕,如此地圭角毕露咄咄逼人,如见他的气盛骄人,这就是一种世俗态了;到了弘一时代,笔下锋芒收束,静穆恬澹,技艺高妙而简约,已无须显无意显了,他进入了一个超脱态。“君子藏器”,真能如此,就可以言说心境澄明,进入一个安宁的家园了。
一个人掌握了技巧,无须与人合作,便可驰骋于艺术领域。书法,是一门很私人的雅好,是面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所以,如何表达,是以心灵为主宰的。如果一个人要写字了,却思考着合不合比赛的要求,合不合时风,合不合评委口味,那么,还能指望他笔下发出多少个性的美感?我是非常提倡这么一种书写观的,字不必写得太妩媚、花俏、工巧,宁肯写得更敦厚、素淡、拙朴,因为字不是为别人写的,它是个人身心修养的外化,是倾向于自我的,理应恳切一些。回过头来看看久远的年代,有一批人被人冠之以“颠”、“狂”、“醉”、“风”,这些古代书家行止异于寻常生活之人,他们沉湎于个人的艺术世界,陶然以醉,翛然以游,远远地与俗世的嘈杂纷繁拉开了一段距离,他们为自己而泼墨挥毫,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精神生活丰富而又充实,笔下风貌,遂无同者。
博采的归一的既然言说书法,就会经常提到二王体(王羲之、王献之)、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黄体(黄庭坚)、板桥体(郑板桥)。这些以姓氏命名的体,从沙海般的学书者中脱颖而出,以个性的鲜明体现于世。这真是对一个人的成就最大的褒奖。秋色经眼,春花入梦,白云苍狗,迁变无定,却有这么一些人,连同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史册上定格。几十年的临池,先是专注于一家,选择形态比较固定者,或篆、隶或楷书。以我来说,是以柳体(柳公权)的《玄秘塔》来奠基的。我每日地观察啊,思考啊,看它的笔势、造型,揣摩他此时的力道和速度。远远近近,反反复复,虽然不敢说笔下逼真,但观者都说,你学的是纯正的柳体了。一个人几十年的时日和精力,不可能都落在一家一体上。取法百家,意在广博接收,为我所用。明人解缙说的形象:“如蜂之酿蜜,百花无不采者焉,及其蜜之成也,人但知味之为甘,而不知何花之所为也。”博采只是手段,通过博采,得其形、神、韵、气、法,使新质生长,成为多元。
我开始学名人书法,后来情钟民间书法,这个大海一般深沉的空间,作品自然质朴以至于简陋,却带着露水般的原生美态,与名人书法美感迥异,有如天生天养。成一家之言——人人都有这种渴望。品类如此丰富而驳杂,是需要一番融会磨合之功的,去其牴牾冲突,找寻和谐统一,理清脉络关纽,如线贯珠,浑然一体。渐渐有了个人的影子,从淡到浓,形象鲜明。好几次我参观书法展览,会情不自禁地说:“这一幅真有味道。”这是个人的味道,如同一位烹饪好手,将蔬果、火候、五味都调节到最佳状态,成为一盘色、香、味、形齐备的佳肴。而更多的人是止于博采,难以融会贯通,一下笔,像王羲之,像智永,像虞世南,可是无法像自己。退一步说,把字写得酷似古人,起到继承之功,也是值得喝彩。琢磨古书家个性鲜明者,也并非终日埋首书斋临摹不辍,更多的时间沉浸在诗文典籍中,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风行水上,成天下至文。又躬历山水,意驰草木,烟霞供养,探瑰揽怪,耳目为之开张,胸次所得尤多,便能总其机杼,纵横捭阖,成一家气象了。此时,多么令人向往。
一个人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犹如一个人不能脱离自己的皮肤——这是黑格尔说的俏皮话。尽管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再也见不到人人都会手执羊毫于宣纸上作铁划银钩的场景。字不再是写出来的,更多的是打出来的,书斋的墨香退尽,古帖尘封。一个时代快速向前,就会有一些慢的旧日行为不适,渐成边缘也是必然的。不过,仍然会有那么一些人,发自内心地喜爱,在这条古老的长河上,鼓荡风雅。没有谁可以抽刀断流。
第六届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构建“和谐、繁荣、创新、有为”的当代书坛,促进书法事业的全面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和六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关于专业委员会要保持稳定和连续性的要求,中国书协制定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专业委员会调整增补标准和原则》,对五届委员会进行了适当调整增补,组成六届专业委员会。新增委员严格按照文件中规定的“年龄一般在40-60周岁之间,曾在中国书协立项的届展中以本书体、篆刻获二等奖以上奖项,且有多次获奖、入展履历(刻字委员会新增委员参考此标准执行);学术委员会新增委员应在全国书学讨论会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获理论二等奖以上奖项,且有学术专著”的基本条件,本着公平、公正、民主和择优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突出德艺双馨和专业性,体现代表性、区域性。在各团体会员及各方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充分酝酿,中国书协秘书长办公会提出了各专业委员会建议人选名单,并经六届三次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本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如下:
一、六届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
主& 任:& 王家新&
副主任:& 顾亚龙&
杨明臣&& 吴震启&
秘书长:& 李& 啸&
委& 员(36人):&
于小山& 云&&
平& 卞葆彤& 王家新&
王登科& 韦斯琴& 卢中南
刘灿铭& 吴& 行&
吴震启& 宋旭安&
张业法& 张羽翔
张维忠& 李& 啸&
李小如& 李文岗& 李尚才&
杨明臣& 杨耀扬& 陈其吉&
郑歌平& 洪厚甜& 洪铁军&
胡崇炜& 赵士英& 赵彦良&
袁& 波& 顾亚龙&
康&& 庄& 廉世和
二、六届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
主& 任:申万胜& 吴善璋
副主任:孙晓云& 张传凯&
伦杰贤& 宋华平&
秘书长:王学岭& 赵雁君
委& 员(32人):&
王乃勇& 王少墨&&
王学岭& 王忠勇& 申万胜&
龙开胜& 伦杰贤
刘云鹏&& 刘京闻&
刘新德& 代& 跃&
孙晓云&& 朱&
敏& 吴善璋
宋华平& 张卫东&
张世刚& 张传凯&&
李有来& 李远东
陈忠康& 范&&
硕&& 施恩波&
柯云瀚& 贺中祥& 赵雁君&
崔廷瑶& 遆高亮&&
三、六届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
主& 任:& 聂成文&
副主任:& 王冬龄& 张旭光&
白& 煦& 刘洪彪&
秘书长:&& 陈加林&
委& 员(30人):&
王厚祥&& 白&
煦& 乔堃龙& 刘月卯
刘洪彪&& 吕金光&
宇文家林& 米&&
张旭光&& 张建才
苏延军&& 陈加林&
陈新亚&& 陈羲明&
赵长刚&& 赵社英&
四、六届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
任:& 何应辉& 张改琴
副主任:& 华人德& 鲍贤伦&
刘文华& 张& 继
秘书长:& 张建会&
副秘书长:& 郑培亮&
员(19人):&
毛国典&& 王宝贵&
刘文华&& 华人德&
何应辉& 何来胜
张改琴& 张建会&&
李守银& 周&&
持& 庞国钟
赵广平&& 崔胜辉&
韩少辉&& 鲍贤伦&
五、六届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
主& 任:& 言恭达&
副主任:& 丛文俊&
包俊宜& 张桂光
秘书长:& 高庆春& 许雄志
委& 员(22人):&
王友谊& 王冰石& 丛文俊&
刘颜涛& 许雄志&
冷&& 旭张桂光&
杨承伟& 汪永江& 言恭达&
邵佩英& 陈洪武& 赵山亭
高庆春& 高国庆& 傅亚成&
六、六届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
任:苏士澍& 何奇耶徒
副 主 任: 李刚田&&
熊伯齐&& 王&
丹& 刘一闻& 崔志强
秘书长:& 翟万益& 朱培尔
副秘书长:&& 桑建华
员(34人):&
王兴家&& 甘海民&
刘一闻刘欣耕
刘洪洋& 朱培尔&&
阴风华何奇耶徒& 张公者& 张跃飞李刚田
杜延平& 杜锡瑞&&
苏士澍& 苏金海&&
陈& 靖& 范正红祝遂之
骆芃芃&& 徐正濂&
强&& 崔志强&
傅& 舟朝洛蒙
谢钦铭& 熊伯齐&&
翟万益& 戴&&
武&& 鞠稚儒&
七、六届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
主& 任:& 陈振濂
副主任:& 黄& 惇&
邱振中& 刘& 恒&
秘书长:& 郑晓华&
委& 员(33人):
方爱龙& 王立民& 王伟林&
叶培贵& 叶鹏飞&
祁小春& 吴振锋&
张天弓& 张本义
张金梁& 李&&
一& 李中原& 邱振中&
陆明君& 陈中浙& 陈振濂
郑训佐& 郑晓华& 侯开嘉&
姚国谨& 姜寿田& 胡传海&
曹宝麟& 黄&&
非& 魏启鹏
八、六届中国书协刻字专业委员会
主& 任:& 吴东民&
副主任:& 唐云来& 王志安&
陈秀卿& 张& 之&
秘书长:& 沈岩松&
委& 员(34人):&
于& 宁& 马天保&
王志安& 王步强&&
孙肖嘉& 吴东民&&
李文宝&& 李胜洪
李庶民&& 杨远征&
沈岩松&& 陈&
洪&& 陈秀卿
涛& 林建勋&&
洪顺章&& 胡金来&
崔志安&& 崔宝堂&
熊洁英&& 潘文海
新增专业委员会委员艺术简历
韦斯琴(安徽),女,1969年生。获六届全国展全国奖、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首届扇面展二等奖等。
李文岗(重庆),1956年生。获七届中青展一等奖、八届中青展二等奖、一届正书展全国奖等。
行(河南),1962年生。获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五届中青展一等奖、五届楹联展一等奖等。入选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展等。
张维忠(总政),1968年生。获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首届册页展二等奖等。入选八、九届全国展等。
廉世和(吉林),1954年生。获七届全国展全国奖。入选八届全国展,六、八届中青展等。
波(中直),1964年生。获三届正书展全国奖、四届楹联展优秀奖等。入选七、九届全国展等。
王登科(辽宁),1963年生。获八届中青展二等奖、六届中青展三等奖等。
王忠勇(广东),1972年生。获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七届全国展全国奖、八届全国展全国奖等。
龙开胜(总政),1969年生。获九届全国展一等奖,二、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首届行书展三等奖等。
王乃勇(河南),1969年生。获首届行书展一等奖、九届全国展二等奖、二届草书展三等奖、八届全国展提名奖等。
刘京闻(河北),1967年生。获三届扇面展一等奖、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入选二、三届兰亭奖,九届全国展等。
敏(江苏),1960年生。获八届全国展全国奖、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等。入选六届全国展,五、六、八届中青展,二届行草展等。&
张卫东(上海),1968年生。获八届中青展二等奖、首届册页展二等奖、首届行草展能品奖等。
跃(四川),1962年生。获八届中青展一等奖。入选七届全国展、七届中青展、首届行草展等。
施恩波(辽宁) 1963年生。获六届全国展全国奖、六届中青展一等奖、七届中青展三等奖。入选四、五届全国展等。
宇文家林(江苏),1966年生。获首届行书展一等奖,首届扇面一等奖,二届、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等。
王厚祥(河北),1963年生。获二届草书展一等奖、首届大字展二等奖、九届全国展提名奖等。
吕金光(四川),1965年生。获二届草书展一等奖、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九届全国展三等奖等。&
乔堃龙(重庆),1956年生。获三届楹联展金奖、七届中青展三等奖、首届行书展提名奖等。&
张建才(河南),1962年生。获一届行草展二等奖、首届行书展提名奖。入选五、六、七届全国展,五、六、八届中青展等。
赵长刚(山东),1958年生。获六届全国展全国奖、五届中青展一等奖、首届楹联展银奖等。
李守银(江苏),1965年生。获八届全国展全国奖、九届全国展一等奖等。&
何来胜(浙江),1969年生。获七届全国展全国奖、九届全国展二等奖等。&
崔胜辉(北京),1970年生。获二届隶书展一等奖、九届全国展三等奖、八届全国展提名奖等。&
傅亚成(河北),1964年生。获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首届扇面展二等奖、二届楹联展银奖等。&
文(重庆),1964年生,获首届篆书展一等奖、七届中青展提名奖、二届隶书展三等奖等,入选四至八届中青展等。&
高国庆(黑龙江),1965年生。获一届正书展全国奖,入选七、九届全国展等。&
王& 晨(河南),1960年生。获首届兰亭奖创作奖、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等。入选五、
七、八届中青展,三、四届篆刻展等。&
靖(山东),1975年生。获九届全国展一等奖、六届篆刻展一等奖、首届兰亭奖创作奖、五届篆刻展二等奖。&
甘海民(辽宁),1962年生。获五届全国展全国奖、五届篆刻展银奖、三届中青展优秀奖等。&
阴风华(山西),女、1956年生。获七届中青展二等奖。入选六届中青展,四、五、六届篆刻展等。&
舟(重庆),1959年生。获五届全国展全国奖。入选四、七、九届全国展,一至五届篆刻展等。&
鞠稚儒(广东),1972年生。获七届全国展全国奖。入选二、三、四届篆刻展等。
杰(陕西),1962年生。获八届全国展全国奖、二届正书展优秀奖、三届楹联展铜奖等。入选三、四、五、六、七届全国展等。&
杜延平(黑龙江),1970年生。获二届青年展一等奖等。&
王伟林(江苏),1966年生。获全国第五届书学研讨会一等奖、第六届书学研讨会一等奖、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一等奖、第四届书学研讨会论文三等奖,著有《易斋书学论集》。
郑晓华(中直),1963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荣获“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第五届全国书学研讨会二等奖、“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一等奖”。著有《艺术概论》、《翰逸神飞--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审美》、《古典书学浅探》等。
祁小春(广东),1961年生。海归博士、教授,在书学研究领域有创新的研究方法和理念。著有《王羲之论考》、《中国古籍版刻书法》、《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王羲之&十七帖&汇考》等。
陆明君(中直),1962年生。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著有《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簠斋研究》
中国书法家协会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2 15 18 1 2 4 0 7
6 17 5 4 0 0
3 0 0 2 4 0 1 4 1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查看: 174|回复: 13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莫友芝款刻竹方形笔筒。刻文:“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取自宋代苏轼的《题二王书》
刻工有力,布局舒雅,老旧包浆自然。全品完整,方形竹笔筒少见。当为案头文玩雅物。
高15cm,边长7.5cm
莫友芝 (1811——1871)字子思,号邵亭,亦号紫泉,晚年号盹斐。贵州独山人。清道光三年(1823) 随父母来遵义。拜沙滩黎陶为师,与郑珍、黎兆勋同窗共读。道光六年取秀才,十一年中举人。
从曾国藩幕府逾十年。广交文人学士,搜集古籍珍本与金石书画。其才华学识,广受赞许。
莫友芝对金石版本目录学、训话学、声韵学、经学、史学均有很深造诣,与郑珍并称 “西南巨儒” 。
莫友芝工书法,四体皆工,尤长于篆、隶。是清代中晚叶书体创变中有成就的大家之一。书法史学界将其与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清代一流大家并称,认为其遗墨为书法 艺术宝库中的优秀作品。清末,有《莫邵亭先生墨迹》印行。
17:21 上传
17:21 上传
17:21 上传
17:21 上传
17:21 上传
17:21 上传
17:21 上传
17:21 上传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主题精华0粟米6.10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20
布衣庶民,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6.1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 / 精华 0 / 在线 0 小时 / 注册
文古文远 发表于
请问多少钱,QQ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盛世论坛手机版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73主题精华0粟米103.0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60
正九品上.校书郎,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103.0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73 / 精华 0 / 在线 150 小时 / 注册
交流电话:
【微】【信】:hx3368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276主题精华0粟米320.20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130
正七品下.内寺伯, 积分 22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4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320.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276 / 精华 0 / 在线 279 小时 / 注册
古玩水深,不容易啊。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精彩推荐 /1
论坛特推出“拍卖帖”功能,买卖双方都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拍卖。并且此次拍卖实现了“零门槛”!所有盛世用户都可以参与~!
||服务电话: 400-813-9977
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为纸 心当墨 笔成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