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2008年没有爆发2008年经济危机机,今天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股票/基金&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目录
但凡思考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问题的经济学家,大都认为那是一场无妄之灾,而不是无法避免的悲剧。他们认为,假如当年赫伯特R26;胡佛没有在经济萧条迫在眉睫时还试图保持预算平衡,假如当年美联储没有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来维护金本位,假如当年政府官员迅速向境况不妙的银行注资,以平复年间蔓延开来的银行恐慌,那么1929年的股市崩溃将只会引发一场普普通通的、很快被人遗忘的经济衰退。他们还认为,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已经汲取了教训。真的是这样吗?
  1929年股市大崩盘,拉开20世纪大萧条序幕;1982年债务危机,第三世界国家遭遇危机后的萧条;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至今仍在萧条中徘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诸多经济体深陷衰退;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愈演愈烈,经济萧条再度袭来;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前夕,克鲁格曼再次预言,21世纪严重经济衰退无法避免,世界或将遭遇“失去的十年”。
  经济萧条从未远离我们,萧条经济学重返历史舞台
在哪儿买这本书?......
出版时间: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市场价:¥30.00元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目录
“核心问题已经解决”
  2003年,芝加哥大学教授、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做了主席发言。卢卡斯首先阐释,宏观经济学是“大萧条”催生出来的一门学科,然后宣布,这个学科已经走到了告别过去、另辟天地的时刻。他宣布:“预防萧条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卢卡斯并不是声称,商业周期,即至少伴随了我们150年的衰退与增长的不定期交替,一去不复返了。但他的确声称,商业周期基本上已经被驯服,针对商业周期的任何进一步的举措带来的益处微不足道。他认为,抚平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波澜,对公众福利而言增益少得很。所以,是时候把关注重点转向诸如长期经济增长这样的问题了。
  宣称“预防萧条的问题已经解决”的人,并非只有卢卡斯一个。一年后,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本-伯南克发表了一篇洋溢着乐观情绪的演讲,题为《大缓和》。当时伯南克已经出任美联储理事,不久后又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在演讲中发表的观点与卢卡斯基本相同: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解决了商业周期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商业周期问题大体上已经解决了,它现在基本上只能算一种小麻烦,而不再是突出的议题了。
  短短几年之后,一场惨烈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便笼罩了世界大片地区,令人恍若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头看,上述乐观的宣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夸夸其谈。而且,早在20世纪90年代,类似“大萧条”的经济问题其实就曾经在一些国家上演过,包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如此一来,卢卡斯和伯南克的乐观情绪就更加令人奇怪了。
  但在本世纪的最初几年,与萧条有关的经济问题还没有降临美国,而通货膨胀,这一20世纪70年代的噩梦,似乎也终于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这些经济消息令人深感宽慰,而作为其背景的政治环境,也在激发人们的乐观情绪:在将近90年的时间里,世界似乎从未如此垂青过市场经济国家。
第3章 日本的困境
  不久之前,曾有那么一段时间,美国人痴迷地关注日本。日本工业的丰功伟绩引发了赞叹,也激起了恐惧;几乎走进每家机场书店,你都会看到一排排封皮上绘着冉冉红日或日本武士的书籍。一些书宣称要讲授日本管理的秘诀,另一些书预言(或鼓吹)经济战争。日本人缠绕在我们心头,或是榜样,或是梦魇,或是两者兼具。
  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日本仍不时出现在新闻头条中,不过通常是在那里有坏消息的时候,比如日经指数大跌或“利差交易”(对冲基金以低息在日本借款,然后用这笔钱在别国放贷)崩溃。但我们大体上已经兴味索然了,美国公众似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日本人到底还是没有那么厉害,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不管他们了。
  这是愚蠢的。日本的成功之处对我们有多少意义,它的失败之处就有多少价值。日本遭遇了一场悲剧,那也是一个预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仍幸运地拥有受过良好教育且乐于工作的工人,现代化的资本基础,以及了不起的科技专长。日本政府稳定,征税毫无困难。与拉美国家及较小的亚洲经济体不同,日本是个债权国,不用看外国投资者的眼色。日本经济规模巨大,所以日本生产商主要向国内市场销售,因此日本拥有像美国那样的行动自由,这种自由是较小的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
  但日本基本上是在萧条中度过20世纪90年代的,衰退不断加深,仅有的经济增长也是短暂而不充分的。曾是发达世界增长冠军的日本,1998年的工业产值还不如1991年。经济表现如此差劲也就罢了,日本还给人一种任命运摆布、彷徨无助的感觉,日本人似乎不再相信公共政策能够扭转经济形势。这是一幕悲剧。长达10年的衰退,对一个如此优秀的经济体而言,是不必要和不公平的。与其他亚洲国家碰到的灾祸相比,日本的遭遇虽没有那么惨痛,但其持续的时间却是这么长,迄今为止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原因。这也是一个先兆:如果这事能发生在日本,谁敢保证它不会发生在美国?后来果然应验了这个先兆。
  不过,它到底是怎么在日本发生的呢?
第4章 亚洲的崩溃
  泰国其实并不是一个小国。泰国人口多于英国或法国;曼谷是个大城市,也尽显大城市的恐怖,有关曼谷交通拥堵的传闻,绝没有半点夸张之处。在商业意义上泰国微不足道,不过是世界经济中沧海一粟。泰国虽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增长迅速,但现在仍然是个穷国,那么多国民的总购买力,并不比马萨诸塞州居民的购买力高。人们也许会想,日本之类的经济庞然大物是备受关注的,但只有泰国人、泰国的近邻以及在泰国有直接经济利益的企业,才会关心泰国的经济问题。
  但是,1997年泰铢的贬值触发了一场金融雪崩,将亚洲大片地区埋到了积雪之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样的事怎么可能发生?这是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但在讨论此事的起因和原理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实,即泰国的繁荣、崩溃以及这场崩溃扩散到亚洲各国的故事。
第6章 宇宙的主宰
第7章 格林斯潘的泡沫
  从1987年5月到2006年1月,在超过18年的时间里,艾伦-格林斯潘一直担任美联储主席。单单这个职位,已足以让他跻身全球权力最大的金融官员之列。但格林斯潘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正式的职权。1999年《时代》杂志的一篇封面文章称,格林斯潘是艺术大师、先知圣贤、“拯救世界委员会”的大元老。
  卸任之后,格林斯潘依然踩着金灿灿的云朵在空中飞翔,备受赞誉。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布林德宣布,他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央行行长。当格林斯潘最后几次在国会现身时,他得到了犹如金融救世主降临般的热烈欢迎。在其中的一次,一位议员称赞他:“不论发生股市崩盘、兵凶战乱、恐怖袭击还是自然灾害,你始终指导着货币政策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你为美国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国家欠你的情。”
  然而,才不到三年的时间,格林斯潘的名字就犹如粪土了。
  格林斯潘从备享盛誉到声名扫地的经历,不仅是一场个人的道德剧。他的经历还代表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些经济决策者自以为掌控一切、万无一失,结果却震惊(也使整个国家痛苦)地发现,他们其实是过于自信了。
第8章 影子银行
  银行真是一种绝妙的东西――前提是它运转正常。银行一般也的确不会出差错,而一旦出了差错,我们就大祸临头了。比如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以及世界大片地区确实是灾祸横行。
  但是,银行危机的时代不是早在70年之前就结束了吗?银行不是早就被监管得严严实实,被存款保险和政府担保安安稳稳地保障起来了吗?是,也不是。就传统银行而言,是这样的;但就现代的、无银行之名而有银行之实的银行体系而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是这样的。
第9章 千恐万惧一齐来
  日,道琼斯工业指数首次升到14 000点以上。两周之后,白宫便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书”,吹嘘小布什政府取得的经济表现。该文件宣称:“总统实施的促进增长政策帮助美国经济保持强劲,使之富有灵活性与活力。”房市和次贷方面的问题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8月1日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说,这些问题“已基本得到控制”。
  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冻结了旗下的三只基金,21世纪的第一场金融大危机就此爆发。
  我本来想说,这场危机与我们已经见过的一切都不同。但更准确的说法是,这场危机与我们已经见过的一切都相似,是一场总爆发: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与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经历相似;银行挤兑潮与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情况相似(不过主要涉及影子银行系统,而不是传统银行);美国遭遇了类似日本的流动性陷阱;最近,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中断,一些国家陷入货币危机,这与20世纪90年代晚期亚洲的经历十分相似。
  让我们看看这都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管理新理念和新工具,旨在帮助读者提升领导力和执教能力。作者以实战经验,用最常见的带人案例...
  “市场运动遵循天道规律,价格趋势源于供求动力”,这是傅海棠先生做期货的核心观点和具体操作的指导依据。这明显高于目...
  作者用他参与海外上市公司与国内民营企业管理的亲身经历,分享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他通过简洁有趣的描述,翔实动人的...
美国学者维斯-杨曾明确指出,“企业竞争在经历了数量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声誉竞争。”...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最有力的增长引擎和确保竞争优势的方法是,将一切资源用于培养真正的客户忠诚度。忠诚的客户对价格不那...
《买房那些事:从看房到成交精明买房一本通》系统讲述了购买二手房或新房的方法,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市场调研开始,到最后成...09年的经济危机是什么原因爆发的?
09年的经济危机是什么原因爆发的?
金融危机从2007年就开始了,知道2008年,中国的影响才明显开来: 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 &&&&& 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 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 二、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 三、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 主要原因: &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 四、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 五、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金融危机我们需要做什么&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要说的是,当我们面前的门被关上时,希望大家不要太过慌张。& 金融危机在2008这一个不同寻常的年又发生了。它不是某个人的意愿所能够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做许多事情。但是总有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出口,也就是外需下降了,因为我国金融体系和美国不同,故受到的影响没那么大。美国经济是进入衰退期了,即负增长,而我们国家只是经济增长放缓了--从前几年的增长超过10%,预期可能会回落到9%以下。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失业有所增加,GDP下降等。涉外企业中的职员应该会体会的更明显,很多外国企业都在裁员了。&&&&&&& 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人们以为美国次贷危机已经离我们而去之时,美联储宣布贷款850亿美元拯救美国总统宣布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濒临倒闭的AIG集团;最近美国总统宣布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记得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国从政府到学界正在为中国幸免于难而洋洋自得之时,不少企业和投资者正面临灭顶之灾,失业剧增,实际工资下降了2/3。虽然朱镕基总理宣布要确保经济7%的名义增长率,但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国内外学者却认为中国在年的实际增长为负数,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争论。由于中国特色的统计制度,学者们通过对中国经济的长期考察和对总产出的估计,发现官方的数据竟然不存在高估而是低估,以至于到了2003年及有后,高盛的经济学家竟然认定中国官方的统计比实际低估了25%。而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官方统计范围前后不同而成。早先的统计并没有将大量的非公经济产出纳入统计之内,后期采用国际通用统计规则和统计范围。即早先统计的只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并因此而掩盖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表 1 广东市区GDP总计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 &&&&&&&& &&&&&&&&&&& &&&&&&&&&&&&& &&&&&&&&&&&&&&&&&& 5015.9&&&&&& 从表1可以看出,1997年广东市区GDP比1996年减少了亿元人民币,下降幅度为28%!直到2000年,广东全省市区GDP才达到1996年的水平。而从表2可以看出,1997年广东省市区城镇个体劳动者比1996年减少了41.8%,达到734500户。以每户年年均创造GDP20万元计算,将减少1469亿元的GDP。1998年的个体经营环境继续恶化,到2000年还没有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中国的个体户并非完全的单个劳动者的经济,而是一种准家庭企业经济。比如开设麦当劳餐厅的个体户,其对GDP的贡献相当于一家中小型企业。即使以单个的理发师为例,开店的理发师平均要理1万个头,其对GDP的真实贡献至少在5万元以上。表 2 广东市区城镇个体劳动者&&&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474713&&&&&&&&&&&& 1008807&&&&&&&&&&& 872431&&&&&&&&&&&&&& 1019700&&&&&&&&&&&&&&&&&& 1754200我们认为,1997年中国包含隐性失业在内的总失业率为12.26%,比1996年增加了5.78个百分点,实际产出下降了13.29%!1998年的失业率依旧维持在10.63%的高位,比1997年仅减少1.63个百分点,而产出比1997年增加约3.75%。表 3 中国历年总失业率: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失业率 5.83% 6.44% 12.26% 10.63% 10.97% 15.76%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失业率 14.30% 14.17% 12.69% 11.19% 10.29% 9.44% 今天中国的开放程度远比1997年更广泛。而早前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倒闭和破产,仅纺织业就有2000余万工人失业。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以及大规模的失业,随后两年的中国总失业率有可能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位,约为25%,比2007年增加约19%,产出(GDP)有可能下降40%!所幸的是,中国中央政府在最近两个月的行动似乎已经感知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化解措施。另外,由于中央政府前几年持续推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将大大缓解以农民工为主的就业压力,情况可能远比我们最坏的估计乐观。但总失业率依旧将增加6-8个百分点,GDP下降约15-20个百分点。因此,中国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化解国内的经济危机,这也是化解可能到来的政治危机的唯一出路。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通过贸易和金融等渠道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其主要影响有:第一, 进出口贸易。世界经济的放缓将导致需求的减少,而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再加上美元不断的贬值,将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表明,如果美国进口下降10%的话,中国出口将下降3.5%;如果同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0%的话,中国出口将下降7%。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大幅减小,也减轻了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负面的程度。第二, 金融市场。对银行来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直接损失较小,而且是一般性的。工行,中行和建行等银行在次级抵押债券上的投资只占其总资产的1%不到,所受的冲击不大。尽管如此2008金融危机,但投资者对于金融业的投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由于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强,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加速编制,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大量资金在世界各地寻找投资机会,像中国、印度这样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资金寻求新的增长机会的目标市场。未来中国面临短期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大量短期资本流入,一方面将加剧国内已经过剩的流动性,促使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一旦美国经济好转,短期资本很可能迅速流出,这将在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致命打击。& 全球金融危机关头,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第一,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 金融危机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当然,这只是当前世界经济衰退的一个短期现象,不可能改变长时段的供求关系,当世界走出衰退时,各国经济建设加速,或者能源国若发生动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很有可能加速上升。而一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服务既会影响到经济中的供给,也会影响到经济中的需求,政府应该把握住这个廉价建设的机会,大力推动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且集中精力发展过去一直滞后的公共交通体系、铁路体系、再生能源体系,增加用于节能减排的投入,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美国的金融危机,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应该采取措施给予必要的救助,但是,仓促的抄底行为不应该提倡,从长远的发展看,而是应该利用好我们的外汇储备加大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面对海外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中国金融危机,中国可以借此机会转变发展方式中国金融危机,转变生活方式,加速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中国未来应该将把服务业作为新的开放重点,尤其是提高生产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现在应通过扩大开放,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转移,迅速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消除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美国金融危机,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国内市场还十分疲软。内需不足的原因,一是人们没有从经济发展中普遍且充分的受益,导致消费力滞后。二是由于国家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健全以及中国消费观念影响,公民有钱不敢花而是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美国之所以发生危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过度超前消费,但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我们国家健全,使得美国公民消费时心里有信心。相对于美国的过度超前消费模式,中国又显得过于保守。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中国必须要在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中寻找一个相应的交汇点,从刺激内需做起,切实转变中国的经济拉动方式。因此,中国应该以本次扩大内需为契机,建立良好的医疗保险制度与退休金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公民才会有信心消费,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资金及时回馈到经济发展中美国金融危机,使中国有强劲的内需,更有能力抵御世界市场低迷所带来的冲击。另外,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立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做到金融监管要始终与金融创新的步伐相适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合理调整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在国际社会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必须积极地参与进去,并着力提升人民币地位,争取实现区域内地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中国正需要一些既了解世界又了解本土的国际型人才,可以利用本次机会,大力引进人才。总之中国金融危机,中国应该吸取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美国金融危机,充分利用本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积极地采取措施扩大内需,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其他回答 (3)
一。 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 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 &&& 二。 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 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 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 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 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 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 &&& 三。 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 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 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 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 &&& 四。 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 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 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 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 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 &&& 五。 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 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 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 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 &&& 六。 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 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 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 &&& 七。 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 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 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 &&&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1.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这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人们看到烧饼如此,其他不知道如何,跟着抛吧.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3.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通俗一点可以用以下例子分析: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4.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简单点说就是 美国的贸易保护}从而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 懂吗???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8次贷危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