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西方美术西方教育模式式中国的画家是谁

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文章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叩响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之门
摘&要: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高中美术课改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拓宽教育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高中美术课改&信息技术
&教育空间&美术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美术学科自身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是通过美术的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另一个视角,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描绘世界,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探究、自我激励等品质,这些品质恰恰是成功的人生中所具备的。从今年开始,高中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冲击着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美术学科教育也首次纳入了学分制,这让我们所有美术教师看到了美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我们没有经验可供依凭,很多教师一时无所适从,引发了种种感叹和质疑&高中美术课改课太难教了!&&教材容量太大,备课量大,很不适应!&教师怎么教,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学,是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回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是所有美育工作者必须且应该面对的。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与新课改思路不谋而合
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的维拉德达吉特博士认为:&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发展着,全世界都应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怎样教?&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引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空间理念,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的观念不谋而合。
二、英特尔&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学科教学拓展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第一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培训过程紧张、有效,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头脑风暴&依然历历在目。在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英特尔教学模式如发散思维、合作学习、单元计划、框架问题设计、评价量规等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灵活地纳入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高中美术课改来探讨一下英特尔模式的有效应用:
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该项目涉及的远大目标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就我校而言,六个年级共48个班级,仅有的几间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容量的教学需求,不可能把每节课每个学科都安排到网络教室去,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涉及到十个模块一一应用,这也是45分钟课堂教学所不容许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有效的应用英特尔&教育理念。正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所言&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为了当好&魔术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
(一)、利用框架式的提问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思维止于结论,而起于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英特尔框架式的提问来灵活设计问题,可根据&内容问题&、&六个侧面问题&(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来提问。例如在《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教学中,我参照英特尔框架问题模式设计了一些问题。&基本问题&:美是怎样产生的?&单元问题&:美术与眼睛有什么联系?&内容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涉及&六个侧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看似&涂鸦之作&的美术作品出自艺术家之手会产生迷人的效果,甚至&价值连城&?为什么德国诗人席勒感叹&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为什么郑板桥曾言&兰竹是我,我即兰竹&?松下听琴八角漆盒这样一只普通果品盒为何进了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朱耷的水墨写意花鸟为什么眼睛显出&白眼向人&的冷漠神色?孟德里安的作品看似简单幼稚,人人会画,他怎么就成了世界级大师呢?每节课约穿插十多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思维,比起给出简单的结论要有益得多,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鸟瞰式地把握知识、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学会微观地进入知识,宏观地把握知识结构,就好比拿着变焦相机,既能拉近看局部、细节,也能推远看整体、大关系。提问题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允许学生说&不&,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支持就应当给予鼓励。比如有位学生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提出:&我不认为蒙娜丽莎有多美,如果别人认为好看,自己就认为好看,美就失去了美!&为鼓励他的率性直爽,我在他的成长记录册上记上了一颗&☆&。
英特尔框架式提问的应用,无需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只要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问题,每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风暴&效应,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学生大胆展示作品,转&被动学&变&主动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中要求制作教师及学生演示文稿,如果脱离了网络教室,演示文稿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在实际教学中堂堂课做演示文稿也不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师板书布局设计及学生交流书面、口头展示,同样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一课中,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只大大的眼睛,以吸收学生的眼球,然后列出了美术作品三大类别的判断式:具象作品=照相机吗?意象作品=心里写实吗?抽象作品=胡乱涂鸦吗?学生跟着我这堂课的思路一一分析书中图例,最后给出判断正确与否的答案。整节课下来,学生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对于这样的&演示文稿&也会过目不忘。
学生的&演示文稿&、创建的出版物,可以采用口头交流、书面文字、小型画展等形式。这也切合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第4条中提出:注重执行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要求收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成长记录资料放入档案袋,包括美术文字信息、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这些执行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积累,既是汇集学生的作品和资料,也是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档案袋的英文单词:portfolio,从语义看,就具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在美术鉴赏的第一节课上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每位同学以 &我心中的美是什么?&为题写一小段文字交流材料,第二节课上进行口头交流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给出了一份&美丽的答案&,我利用十分钟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口头交流。在读到自己关于&美&的感受时,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就像同学们交流作品提到的一样:&美,能使人受到一次空前的精神盛宴&、&美,是人类美的化蝶、是首意大利的诗,是蒙娜丽莎般迷人的微笑,是维纳斯的翅膀,是美惠三女神的新衣裳&、&美,像一幅无标无绘的藏宝图,渴望人类发现它的奥秘,却又尽量将其内敛于怀!&&&那些来不及口头交流的同学,将其文字材料分小组交叉阅读,尽量让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展示于他人。这种学习方式,自然将学生愉快地从&被动地学&转向了&主动地学&。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师生更新和完善自我的保证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常常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传授方式,这种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下去,学生会对老师逐渐产生心理依赖,导致不会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高中课改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变革尝试:美术新课改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源,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英特尔&教学模式也同样倡导以英特网资源为背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世界如同深不可测的海洋,对学生而言,教师好比信息海洋里的&领航人&,教师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集中在校园网上,或及时公布有关的网站供学生查阅。同时,作为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只做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掌握最起码的信息能力: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在上到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礼仪与教化》一课时,教材从3500年前的文字出现一直概述到东方、西方礼仪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内容繁多。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将班级同学分四组四个主题(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两河流域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进行分工协作,分别利用网络、画册、光盘、照片等途径来搜集资料,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这堂课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本来可能繁琐沉闷的一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纷纷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讲台展示、陈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只稍作客串和点拨,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了世界文明的辉煌历程。课后,建议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存入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在这种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也可互相提供邮箱地址,相互探讨,互相学习。&&&&&&&&&&&&&&
结 语:&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解决问题起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性、超前性、示范性。在操作方式、教法研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映射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经验的机会,代表&未来&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整套模式须有强大的网络环境支撑,在国内不同地区使用时应顺应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条件,在可行的情况下,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走进死胡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强调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首先研究学生如何&学&,然后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学科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美术教研组&&&&&& 李 晓 丽
摘&要: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高中美术课改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拓宽教育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高中美术课改&信息技术
&教育空间&美术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美术学科自身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是通过美术的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另一个视角,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描绘世界,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探究、自我激励等品质,这些品质恰恰是成功的人生中所具备的。从今年开始,高中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冲击着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美术学科教育也首次纳入了学分制,这让我们所有美术教师看到了美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我们没有经验可供依凭,很多教师一时无所适从,引发了种种感叹和质疑&高中美术课改课太难教了!&&教材容量太大,备课量大,很不适应!&教师怎么教,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学,是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回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是所有美育工作者必须且应该面对的。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与新课改思路不谋而合
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的维拉德达吉特博士认为:&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发展着,全世界都应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怎样教?&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引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空间理念,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的观念不谋而合。
二、英特尔&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学科教学拓展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第一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培训过程紧张、有效,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头脑风暴&依然历历在目。在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英特尔教学模式如发散思维、合作学习、单元计划、框架问题设计、评价量规等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灵活地纳入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高中美术课改来探讨一下英特尔模式的有效应用:
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该项目涉及的远大目标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就我校而言,六个年级共48个班级,仅有的几间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容量的教学需求,不可能把每节课每个学科都安排到网络教室去,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涉及到十个模块一一应用,这也是45分钟课堂教学所不容许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有效的应用英特尔&教育理念。正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所言&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为了当好&魔术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
(一)、利用框架式的提问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思维止于结论,而起于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英特尔框架式的提问来灵活设计问题,可根据&内容问题&、&六个侧面问题&(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来提问。例如在《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教学中,我参照英特尔框架问题模式设计了一些问题。&基本问题&:美是怎样产生的?&单元问题&:美术与眼睛有什么联系?&内容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涉及&六个侧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看似&涂鸦之作&的美术作品出自艺术家之手会产生迷人的效果,甚至&价值连城&?为什么德国诗人席勒感叹&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为什么郑板桥曾言&兰竹是我,我即兰竹&?松下听琴八角漆盒这样一只普通果品盒为何进了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朱耷的水墨写意花鸟为什么眼睛显出&白眼向人&的冷漠神色?孟德里安的作品看似简单幼稚,人人会画,他怎么就成了世界级大师呢?每节课约穿插十多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思维,比起给出简单的结论要有益得多,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鸟瞰式地把握知识、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学会微观地进入知识,宏观地把握知识结构,就好比拿着变焦相机,既能拉近看局部、细节,也能推远看整体、大关系。提问题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允许学生说&不&,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支持就应当给予鼓励。比如有位学生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提出:&我不认为蒙娜丽莎有多美,如果别人认为好看,自己就认为好看,美就失去了美!&为鼓励他的率性直爽,我在他的成长记录册上记上了一颗&☆&。
英特尔框架式提问的应用,无需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只要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问题,每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风暴&效应,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学生大胆展示作品,转&被动学&变&主动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中要求制作教师及学生演示文稿,如果脱离了网络教室,演示文稿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在实际教学中堂堂课做演示文稿也不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师板书布局设计及学生交流书面、口头展示,同样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一课中,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只大大的眼睛,以吸收学生的眼球,然后列出了美术作品三大类别的判断式:具象作品=照相机吗?意象作品=心里写实吗?抽象作品=胡乱涂鸦吗?学生跟着我这堂课的思路一一分析书中图例,最后给出判断正确与否的答案。整节课下来,学生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对于这样的&演示文稿&也会过目不忘。
学生的&演示文稿&、创建的出版物,可以采用口头交流、书面文字、小型画展等形式。这也切合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第4条中提出:注重执行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要求收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成长记录资料放入档案袋,包括美术文字信息、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这些执行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积累,既是汇集学生的作品和资料,也是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档案袋的英文单词:portfolio,从语义看,就具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在美术鉴赏的第一节课上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每位同学以 &我心中的美是什么?&为题写一小段文字交流材料,第二节课上进行口头交流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给出了一份&美丽的答案&,我利用十分钟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口头交流。在读到自己关于&美&的感受时,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就像同学们交流作品提到的一样:&美,能使人受到一次空前的精神盛宴&、&美,是人类美的化蝶、是首意大利的诗,是蒙娜丽莎般迷人的微笑,是维纳斯的翅膀,是美惠三女神的新衣裳&、&美,像一幅无标无绘的藏宝图,渴望人类发现它的奥秘,却又尽量将其内敛于怀!&&&那些来不及口头交流的同学,将其文字材料分小组交叉阅读,尽量让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展示于他人。这种学习方式,自然将学生愉快地从&被动地学&转向了&主动地学&。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师生更新和完善自我的保证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常常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传授方式,这种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下去,学生会对老师逐渐产生心理依赖,导致不会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高中课改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变革尝试:美术新课改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源,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英特尔&教学模式也同样倡导以英特网资源为背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世界如同深不可测的海洋,对学生而言,教师好比信息海洋里的&领航人&,教师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集中在校园网上,或及时公布有关的网站供学生查阅。同时,作为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只做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掌握最起码的信息能力: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在上到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礼仪与教化》一课时,教材从3500年前的文字出现一直概述到东方、西方礼仪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内容繁多。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将班级同学分四组四个主题(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两河流域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进行分工协作,分别利用网络、画册、光盘、照片等途径来搜集资料,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这堂课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本来可能繁琐沉闷的一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纷纷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讲台展示、陈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只稍作客串和点拨,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了世界文明的辉煌历程。课后,建议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存入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在这种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也可互相提供邮箱地址,相互探讨,互相学习。&&&&&&&&&&&&&&
结 语:&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解决问题起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性、超前性、示范性。在操作方式、教法研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映射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经验的机会,代表&未来&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整套模式须有强大的网络环境支撑,在国内不同地区使用时应顺应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条件,在可行的情况下,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走进死胡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强调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首先研究学生如何&学&,然后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学科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叩响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之门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美术教研组&&&&&& 李 晓 丽
摘&要: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高中美术课改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拓宽教育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高中美术课改&信息技术
&教育空间&美术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美术学科自身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是通过美术的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另一个视角,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描绘世界,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探究、自我激励等品质,这些品质恰恰是成功的人生中所具备的。从今年开始,高中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冲击着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美术学科教育也首次纳入了学分制,这让我们所有美术教师看到了美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我们没有经验可供依凭,很多教师一时无所适从,引发了种种感叹和质疑&高中美术课改课太难教了!&&教材容量太大,备课量大,很不适应!&教师怎么教,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学,是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回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是所有美育工作者必须且应该面对的。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与新课改思路不谋而合
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的维拉德达吉特博士认为:&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发展着,全世界都应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怎样教?&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引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空间理念,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的观念不谋而合。
二、英特尔&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学科教学拓展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第一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培训过程紧张、有效,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头脑风暴&依然历历在目。在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英特尔教学模式如发散思维、合作学习、单元计划、框架问题设计、评价量规等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灵活地纳入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高中美术课改来探讨一下英特尔模式的有效应用:
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该项目涉及的远大目标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就我校而言,六个年级共48个班级,仅有的几间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容量的教学需求,不可能把每节课每个学科都安排到网络教室去,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涉及到十个模块一一应用,这也是45分钟课堂教学所不容许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有效的应用英特尔&教育理念。正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所言&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为了当好&魔术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
(一)、利用框架式的提问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思维止于结论,而起于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英特尔框架式的提问来灵活设计问题,可根据&内容问题&、&六个侧面问题&(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来提问。例如在《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教学中,我参照英特尔框架问题模式设计了一些问题。&基本问题&:美是怎样产生的?&单元问题&:美术与眼睛有什么联系?&内容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涉及&六个侧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看似&涂鸦之作&的美术作品出自艺术家之手会产生迷人的效果,甚至&价值连城&?为什么德国诗人席勒感叹&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为什么郑板桥曾言&兰竹是我,我即兰竹&?松下听琴八角漆盒这样一只普通果品盒为何进了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朱耷的水墨写意花鸟为什么眼睛显出&白眼向人&的冷漠神色?孟德里安的作品看似简单幼稚,人人会画,他怎么就成了世界级大师呢?每节课约穿插十多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思维,比起给出简单的结论要有益得多,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鸟瞰式地把握知识、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学会微观地进入知识,宏观地把握知识结构,就好比拿着变焦相机,既能拉近看局部、细节,也能推远看整体、大关系。提问题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允许学生说&不&,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支持就应当给予鼓励。比如有位学生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提出:&我不认为蒙娜丽莎有多美,如果别人认为好看,自己就认为好看,美就失去了美!&为鼓励他的率性直爽,我在他的成长记录册上记上了一颗&☆&。
英特尔框架式提问的应用,无需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只要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问题,每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风暴&效应,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学生大胆展示作品,转&被动学&变&主动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中要求制作教师及学生演示文稿,如果脱离了网络教室,演示文稿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在实际教学中堂堂课做演示文稿也不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师板书布局设计及学生交流书面、口头展示,同样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一课中,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只大大的眼睛,以吸收学生的眼球,然后列出了美术作品三大类别的判断式:具象作品=照相机吗?意象作品=心里写实吗?抽象作品=胡乱涂鸦吗?学生跟着我这堂课的思路一一分析书中图例,最后给出判断正确与否的答案。整节课下来,学生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对于这样的&演示文稿&也会过目不忘。
学生的&演示文稿&、创建的出版物,可以采用口头交流、书面文字、小型画展等形式。这也切合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第4条中提出:注重执行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要求收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成长记录资料放入档案袋,包括美术文字信息、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这些执行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积累,既是汇集学生的作品和资料,也是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档案袋的英文单词:portfolio,从语义看,就具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在美术鉴赏的第一节课上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每位同学以 &我心中的美是什么?&为题写一小段文字交流材料,第二节课上进行口头交流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给出了一份&美丽的答案&,我利用十分钟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口头交流。在读到自己关于&美&的感受时,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就像同学们交流作品提到的一样:&美,能使人受到一次空前的精神盛宴&、&美,是人类美的化蝶、是首意大利的诗,是蒙娜丽莎般迷人的微笑,是维纳斯的翅膀,是美惠三女神的新衣裳&、&美,像一幅无标无绘的藏宝图,渴望人类发现它的奥秘,却又尽量将其内敛于怀!&&&那些来不及口头交流的同学,将其文字材料分小组交叉阅读,尽量让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展示于他人。这种学习方式,自然将学生愉快地从&被动地学&转向了&主动地学&。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师生更新和完善自我的保证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常常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传授方式,这种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下去,学生会对老师逐渐产生心理依赖,导致不会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高中课改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变革尝试:美术新课改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源,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英特尔&教学模式也同样倡导以英特网资源为背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世界如同深不可测的海洋,对学生而言,教师好比信息海洋里的&领航人&,教师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集中在校园网上,或及时公布有关的网站供学生查阅。同时,作为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只做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掌握最起码的信息能力: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在上到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礼仪与教化》一课时,教材从3500年前的文字出现一直概述到东方、西方礼仪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内容繁多。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将班级同学分四组四个主题(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两河流域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进行分工协作,分别利用网络、画册、光盘、照片等途径来搜集资料,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这堂课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本来可能繁琐沉闷的一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纷纷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讲台展示、陈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只稍作客串和点拨,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了世界文明的辉煌历程。课后,建议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存入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在这种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也可互相提供邮箱地址,相互探讨,互相学习。&&&&&&&&&&&&&&
结 语:&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解决问题起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性、超前性、示范性。在操作方式、教法研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映射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经验的机会,代表&未来&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整套模式须有强大的网络环境支撑,在国内不同地区使用时应顺应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条件,在可行的情况下,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走进死胡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强调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首先研究学生如何&学&,然后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学科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叩响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之门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美术教研组&&&&&& 李 晓 丽
摘&要: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高中美术课改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拓宽教育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高中美术课改&信息技术
&教育空间&美术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美术学科自身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是通过美术的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另一个视角,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描绘世界,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探究、自我激励等品质,这些品质恰恰是成功的人生中所具备的。从今年开始,高中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冲击着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美术学科教育也首次纳入了学分制,这让我们所有美术教师看到了美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我们没有经验可供依凭,很多教师一时无所适从,引发了种种感叹和质疑&高中美术课改课太难教了!&&教材容量太大,备课量大,很不适应!&教师怎么教,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学,是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回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是所有美育工作者必须且应该面对的。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与新课改思路不谋而合
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的维拉德达吉特博士认为:&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发展着,全世界都应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怎样教?&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引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空间理念,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的观念不谋而合。
二、英特尔&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学科教学拓展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第一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培训过程紧张、有效,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头脑风暴&依然历历在目。在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英特尔教学模式如发散思维、合作学习、单元计划、框架问题设计、评价量规等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灵活地纳入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高中美术课改来探讨一下英特尔模式的有效应用:
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该项目涉及的远大目标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就我校而言,六个年级共48个班级,仅有的几间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容量的教学需求,不可能把每节课每个学科都安排到网络教室去,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涉及到十个模块一一应用,这也是45分钟课堂教学所不容许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有效的应用英特尔&教育理念。正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所言&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为了当好&魔术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
(一)、利用框架式的提问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思维止于结论,而起于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英特尔框架式的提问来灵活设计问题,可根据&内容问题&、&六个侧面问题&(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来提问。例如在《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教学中,我参照英特尔框架问题模式设计了一些问题。&基本问题&:美是怎样产生的?&单元问题&:美术与眼睛有什么联系?&内容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涉及&六个侧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看似&涂鸦之作&的美术作品出自艺术家之手会产生迷人的效果,甚至&价值连城&?为什么德国诗人席勒感叹&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为什么郑板桥曾言&兰竹是我,我即兰竹&?松下听琴八角漆盒这样一只普通果品盒为何进了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朱耷的水墨写意花鸟为什么眼睛显出&白眼向人&的冷漠神色?孟德里安的作品看似简单幼稚,人人会画,他怎么就成了世界级大师呢?每节课约穿插十多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思维,比起给出简单的结论要有益得多,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鸟瞰式地把握知识、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学会微观地进入知识,宏观地把握知识结构,就好比拿着变焦相机,既能拉近看局部、细节,也能推远看整体、大关系。提问题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允许学生说&不&,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支持就应当给予鼓励。比如有位学生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提出:&我不认为蒙娜丽莎有多美,如果别人认为好看,自己就认为好看,美就失去了美!&为鼓励他的率性直爽,我在他的成长记录册上记上了一颗&☆&。
英特尔框架式提问的应用,无需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只要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问题,每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风暴&效应,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学生大胆展示作品,转&被动学&变&主动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中要求制作教师及学生演示文稿,如果脱离了网络教室,演示文稿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在实际教学中堂堂课做演示文稿也不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师板书布局设计及学生交流书面、口头展示,同样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一课中,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只大大的眼睛,以吸收学生的眼球,然后列出了美术作品三大类别的判断式:具象作品=照相机吗?意象作品=心里写实吗?抽象作品=胡乱涂鸦吗?学生跟着我这堂课的思路一一分析书中图例,最后给出判断正确与否的答案。整节课下来,学生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对于这样的&演示文稿&也会过目不忘。
学生的&演示文稿&、创建的出版物,可以采用口头交流、书面文字、小型画展等形式。这也切合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第4条中提出:注重执行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要求收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成长记录资料放入档案袋,包括美术文字信息、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这些执行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积累,既是汇集学生的作品和资料,也是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档案袋的英文单词:portfolio,从语义看,就具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在美术鉴赏的第一节课上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每位同学以 &我心中的美是什么?&为题写一小段文字交流材料,第二节课上进行口头交流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给出了一份&美丽的答案&,我利用十分钟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口头交流。在读到自己关于&美&的感受时,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就像同学们交流作品提到的一样:&美,能使人受到一次空前的精神盛宴&、&美,是人类美的化蝶、是首意大利的诗,是蒙娜丽莎般迷人的微笑,是维纳斯的翅膀,是美惠三女神的新衣裳&、&美,像一幅无标无绘的藏宝图,渴望人类发现它的奥秘,却又尽量将其内敛于怀!&&&那些来不及口头交流的同学,将其文字材料分小组交叉阅读,尽量让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展示于他人。这种学习方式,自然将学生愉快地从&被动地学&转向了&主动地学&。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师生更新和完善自我的保证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常常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传授方式,这种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下去,学生会对老师逐渐产生心理依赖,导致不会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高中课改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变革尝试:美术新课改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源,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英特尔&教学模式也同样倡导以英特网资源为背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世界如同深不可测的海洋,对学生而言,教师好比信息海洋里的&领航人&,教师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集中在校园网上,或及时公布有关的网站供学生查阅。同时,作为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只做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掌握最起码的信息能力: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在上到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礼仪与教化》一课时,教材从3500年前的文字出现一直概述到东方、西方礼仪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内容繁多。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将班级同学分四组四个主题(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两河流域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进行分工协作,分别利用网络、画册、光盘、照片等途径来搜集资料,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这堂课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本来可能繁琐沉闷的一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纷纷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讲台展示、陈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只稍作客串和点拨,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了世界文明的辉煌历程。课后,建议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存入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在这种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也可互相提供邮箱地址,相互探讨,互相学习。&&&&&&&&&&&&&&
结 语:&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解决问题起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性、超前性、示范性。在操作方式、教法研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映射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经验的机会,代表&未来&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整套模式须有强大的网络环境支撑,在国内不同地区使用时应顺应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条件,在可行的情况下,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走进死胡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强调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首先研究学生如何&学&,然后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学科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叩响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之门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美术教研组&&&&&& 李 晓 丽
摘&要: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高中美术课改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拓宽教育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高中美术课改&信息技术
&教育空间&美术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美术学科自身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是通过美术的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另一个视角,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描绘世界,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探究、自我激励等品质,这些品质恰恰是成功的人生中所具备的。从今年开始,高中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冲击着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美术学科教育也首次纳入了学分制,这让我们所有美术教师看到了美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我们没有经验可供依凭,很多教师一时无所适从,引发了种种感叹和质疑&高中美术课改课太难教了!&&教材容量太大,备课量大,很不适应!&教师怎么教,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学,是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回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是所有美育工作者必须且应该面对的。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与新课改思路不谋而合
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的维拉德达吉特博士认为:&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发展着,全世界都应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怎样教?&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引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空间理念,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的观念不谋而合。
二、英特尔&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学科教学拓展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第一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培训过程紧张、有效,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头脑风暴&依然历历在目。在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英特尔教学模式如发散思维、合作学习、单元计划、框架问题设计、评价量规等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灵活地纳入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高中美术课改来探讨一下英特尔模式的有效应用:
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该项目涉及的远大目标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就我校而言,六个年级共48个班级,仅有的几间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容量的教学需求,不可能把每节课每个学科都安排到网络教室去,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涉及到十个模块一一应用,这也是45分钟课堂教学所不容许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有效的应用英特尔&教育理念。正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所言&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为了当好&魔术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
(一)、利用框架式的提问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思维止于结论,而起于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英特尔框架式的提问来灵活设计问题,可根据&内容问题&、&六个侧面问题&(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来提问。例如在《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教学中,我参照英特尔框架问题模式设计了一些问题。&基本问题&:美是怎样产生的?&单元问题&:美术与眼睛有什么联系?&内容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涉及&六个侧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看似&涂鸦之作&的美术作品出自艺术家之手会产生迷人的效果,甚至&价值连城&?为什么德国诗人席勒感叹&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为什么郑板桥曾言&兰竹是我,我即兰竹&?松下听琴八角漆盒这样一只普通果品盒为何进了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朱耷的水墨写意花鸟为什么眼睛显出&白眼向人&的冷漠神色?孟德里安的作品看似简单幼稚,人人会画,他怎么就成了世界级大师呢?每节课约穿插十多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思维,比起给出简单的结论要有益得多,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鸟瞰式地把握知识、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学会微观地进入知识,宏观地把握知识结构,就好比拿着变焦相机,既能拉近看局部、细节,也能推远看整体、大关系。提问题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允许学生说&不&,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支持就应当给予鼓励。比如有位学生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提出:&我不认为蒙娜丽莎有多美,如果别人认为好看,自己就认为好看,美就失去了美!&为鼓励他的率性直爽,我在他的成长记录册上记上了一颗&☆&。
英特尔框架式提问的应用,无需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只要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问题,每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风暴&效应,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学生大胆展示作品,转&被动学&变&主动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中要求制作教师及学生演示文稿,如果脱离了网络教室,演示文稿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在实际教学中堂堂课做演示文稿也不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师板书布局设计及学生交流书面、口头展示,同样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一课中,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只大大的眼睛,以吸收学生的眼球,然后列出了美术作品三大类别的判断式:具象作品=照相机吗?意象作品=心里写实吗?抽象作品=胡乱涂鸦吗?学生跟着我这堂课的思路一一分析书中图例,最后给出判断正确与否的答案。整节课下来,学生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对于这样的&演示文稿&也会过目不忘。
学生的&演示文稿&、创建的出版物,可以采用口头交流、书面文字、小型画展等形式。这也切合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第4条中提出:注重执行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要求收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成长记录资料放入档案袋,包括美术文字信息、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这些执行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积累,既是汇集学生的作品和资料,也是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档案袋的英文单词:portfolio,从语义看,就具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在美术鉴赏的第一节课上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每位同学以 &我心中的美是什么?&为题写一小段文字交流材料,第二节课上进行口头交流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给出了一份&美丽的答案&,我利用十分钟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口头交流。在读到自己关于&美&的感受时,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就像同学们交流作品提到的一样:&美,能使人受到一次空前的精神盛宴&、&美,是人类美的化蝶、是首意大利的诗,是蒙娜丽莎般迷人的微笑,是维纳斯的翅膀,是美惠三女神的新衣裳&、&美,像一幅无标无绘的藏宝图,渴望人类发现它的奥秘,却又尽量将其内敛于怀!&&&那些来不及口头交流的同学,将其文字材料分小组交叉阅读,尽量让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展示于他人。这种学习方式,自然将学生愉快地从&被动地学&转向了&主动地学&。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师生更新和完善自我的保证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常常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传授方式,这种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下去,学生会对老师逐渐产生心理依赖,导致不会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高中课改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变革尝试:美术新课改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源,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英特尔&教学模式也同样倡导以英特网资源为背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世界如同深不可测的海洋,对学生而言,教师好比信息海洋里的&领航人&,教师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集中在校园网上,或及时公布有关的网站供学生查阅。同时,作为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只做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掌握最起码的信息能力: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在上到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礼仪与教化》一课时,教材从3500年前的文字出现一直概述到东方、西方礼仪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内容繁多。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将班级同学分四组四个主题(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两河流域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进行分工协作,分别利用网络、画册、光盘、照片等途径来搜集资料,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这堂课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本来可能繁琐沉闷的一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纷纷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讲台展示、陈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只稍作客串和点拨,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了世界文明的辉煌历程。课后,建议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存入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在这种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也可互相提供邮箱地址,相互探讨,互相学习。&&&&&&&&&&&&&&
结 语:&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解决问题起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性、超前性、示范性。在操作方式、教法研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映射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经验的机会,代表&未来&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整套模式须有强大的网络环境支撑,在国内不同地区使用时应顺应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条件,在可行的情况下,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走进死胡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强调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首先研究学生如何&学&,然后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学科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叩响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之门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美术教研组&&&&&& 李 晓 丽
摘&要: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高中美术课改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拓宽教育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高中美术课改&信息技术
&教育空间&美术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美术学科自身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是通过美术的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另一个视角,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描绘世界,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发展他们的自尊、自律、合作、探究、自我激励等品质,这些品质恰恰是成功的人生中所具备的。从今年开始,高中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冲击着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美术学科教育也首次纳入了学分制,这让我们所有美术教师看到了美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使得我们没有经验可供依凭,很多教师一时无所适从,引发了种种感叹和质疑&高中美术课改课太难教了!&&教材容量太大,备课量大,很不适应!&教师怎么教,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学,是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回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是所有美育工作者必须且应该面对的。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与新课改思路不谋而合
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的维拉德达吉特博士认为:&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发展着,全世界都应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怎样教?&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引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空间理念,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是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用互动的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这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的观念不谋而合。
二、英特尔&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学科教学拓展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第一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培训过程紧张、有效,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头脑风暴&依然历历在目。在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高中美术课改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英特尔教学模式如发散思维、合作学习、单元计划、框架问题设计、评价量规等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灵活地纳入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高中美术课改来探讨一下英特尔模式的有效应用:
21世纪初的教育大背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全球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发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更有理性的、深刻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该项目涉及的远大目标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就我校而言,六个年级共48个班级,仅有的几间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容量的教学需求,不可能把每节课每个学科都安排到网络教室去,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涉及到十个模块一一应用,这也是45分钟课堂教学所不容许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有效的应用英特尔&教育理念。正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所言&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为了当好&魔术师&,我们必须领会英特尔理念,&做我们所能做到的!&
(一)、利用框架式的提问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教学生涯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探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发了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思维止于结论,而起于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英特尔框架式的提问来灵活设计问题,可根据&内容问题&、&六个侧面问题&(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来提问。例如在《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教学中,我参照英特尔框架问题模式设计了一些问题。&基本问题&:美是怎样产生的?&单元问题&:美术与眼睛有什么联系?&内容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涉及&六个侧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看似&涂鸦之作&的美术作品出自艺术家之手会产生迷人的效果,甚至&价值连城&?为什么德国诗人席勒感叹&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为什么郑板桥曾言&兰竹是我,我即兰竹&?松下听琴八角漆盒这样一只普通果品盒为何进了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朱耷的水墨写意花鸟为什么眼睛显出&白眼向人&的冷漠神色?孟德里安的作品看似简单幼稚,人人会画,他怎么就成了世界级大师呢?每节课约穿插十多个问题,不断地启发学生思维,比起给出简单的结论要有益得多,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鸟瞰式地把握知识、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学会微观地进入知识,宏观地把握知识结构,就好比拿着变焦相机,既能拉近看局部、细节,也能推远看整体、大关系。提问题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允许学生说&不&,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支持就应当给予鼓励。比如有位学生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过程中提出:&我不认为蒙娜丽莎有多美,如果别人认为好看,自己就认为好看,美就失去了美!&为鼓励他的率性直爽,我在他的成长记录册上记上了一颗&☆&。
英特尔框架式提问的应用,无需在网络环境下操作,只要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问题,每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风暴&效应,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学生大胆展示作品,转&被动学&变&主动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中要求制作教师及学生演示文稿,如果脱离了网络教室,演示文稿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在实际教学中堂堂课做演示文稿也不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师板书布局设计及学生交流书面、口头展示,同样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一课中,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只大大的眼睛,以吸收学生的眼球,然后列出了美术作品三大类别的判断式:具象作品=照相机吗?意象作品=心里写实吗?抽象作品=胡乱涂鸦吗?学生跟着我这堂课的思路一一分析书中图例,最后给出判断正确与否的答案。整节课下来,学生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对于这样的&演示文稿&也会过目不忘。
学生的&演示文稿&、创建的出版物,可以采用口头交流、书面文字、小型画展等形式。这也切合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第4条中提出:注重执行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要求收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成长记录资料放入档案袋,包括美术文字信息、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这些执行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积累,既是汇集学生的作品和资料,也是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档案袋的英文单词:portfolio,从语义看,就具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在美术鉴赏的第一节课上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每位同学以 &我心中的美是什么?&为题写一小段文字交流材料,第二节课上进行口头交流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给出了一份&美丽的答案&,我利用十分钟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口头交流。在读到自己关于&美&的感受时,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就像同学们交流作品提到的一样:&美,能使人受到一次空前的精神盛宴&、&美,是人类美的化蝶、是首意大利的诗,是蒙娜丽莎般迷人的微笑,是维纳斯的翅膀,是美惠三女神的新衣裳&、&美,像一幅无标无绘的藏宝图,渴望人类发现它的奥秘,却又尽量将其内敛于怀!&&&那些来不及口头交流的同学,将其文字材料分小组交叉阅读,尽量让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展示于他人。这种学习方式,自然将学生愉快地从&被动地学&转向了&主动地学&。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师生更新和完善自我的保证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常常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传授方式,这种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此下去,学生会对老师逐渐产生心理依赖,导致不会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高中课改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变革尝试:美术新课改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源,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英特尔&教学模式也同样倡导以英特网资源为背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世界如同深不可测的海洋,对学生而言,教师好比信息海洋里的&领航人&,教师可将有关的信息资料集中在校园网上,或及时公布有关的网站供学生查阅。同时,作为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只做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掌握最起码的信息能力: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在上到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礼仪与教化》一课时,教材从3500年前的文字出现一直概述到东方、西方礼仪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内容繁多。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将班级同学分四组四个主题(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两河流域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进行分工协作,分别利用网络、画册、光盘、照片等途径来搜集资料,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经过充足的课前准备,这堂课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本来可能繁琐沉闷的一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纷纷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上讲台展示、陈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只稍作客串和点拨,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了世界文明的辉煌历程。课后,建议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存入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在这种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也可互相提供邮箱地址,相互探讨,互相学习。&&&&&&&&&&&&&&
结 语:&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在解决问题起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性、超前性、示范性。在操作方式、教法研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拓宽了教育发展的空间,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映射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外国经验的机会,代表&未来&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整套模式须有强大的网络环境支撑,在国内不同地区使用时应顺应各地区的不同实际条件,在可行的情况下,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走进死胡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强调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首先研究学生如何&学&,然后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学科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浏览: 194&&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印象派画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