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危国乱思良将国安思良相相,病笃国乱思良将国安思良相医.出自哪本书

蒋介石为什么一生反共?试论其反共思想来源!
蒋介石( — ),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1908年21岁时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但这并不是因为此人有什么大的革命志向,而是其一生投机钻营,玩弄权术的开始。在日本士官学校预科振武学校学习时,结识陈其美,参加同盟会,次年晋见孙中山,开始奔走于孙中山的鞍前马后,也算是一位早期革命者。辛亥革命时蒋介石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二次革命”时任过短期、名不副实的沪宁讨袁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等职。1918年作粤军总司令部作战主任,后来任粤军第二路军总指挥。1920年至1922年在上海从事股票买卖失败,回到孙中山身边。日,陈炯明叛乱,孙中山的一批军事助手被陈拉走,蒋介石回到孙先生身边日显重要。1923年8月间,以北伐大本营参课长的名义,受孙中山的委托去苏联考察军事。1924年1月起负责黄埔军校。1926年6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北伐军总司令。最为关键的是,孙中山的四大助手,原来有望问鼎国民党最高权力的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和蒋介石,现因廖仲恺被害、汪和胡远走他乡,蒋介石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形势上都已成必然上台之势。在个人感情方面,蒋介石具有十分明显的功利倾向。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前,蒋介石有一位包办婚姻的妻子、年长4岁的毛福梅,后来有历经二次婚姻:1912年蒋介石与姚怡诚女士同居,1919年以后,蒋与姚感情破裂;1921年蒋介石与陈洁如相识并结婚。但不久在该年圣诞节在宋子文举办的晚会上,蒋介石正担任粤军第二路军总指挥时,首次见到宋庆龄的小妹、宋氏家族的小女儿、宋美龄。自结识至结婚的6年间,蒋介石不少时间在广州、宁波,同远在上海的宋美龄书信来往较多,一边向宋美龄倾诉真情,一边和现任妻子陈洁如周旋。&宋氏三姐妹早在1908年,11岁的宋美龄与二姐宋庆龄同时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新泽西州萨米特镇以及乔治亚州梅肯市的皮德蒙特学校、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1912年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 MA),1917年回到上海从事教会工作,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风度、文化素质、对西方的了解和对官场的精通方面,宋美龄远远超过了陈洁如,为了前程,蒋介石决定弃陈娶宋。日,蒋宋两人于上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69号的宋家和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大华饭店举行结婚仪式。&日蒋介石在上海奉国父孙中山的命令,约会苏俄代表马林,筹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俄考察其军事政治和党务;8月25日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从满洲里入俄境,9月2日到莫斯科,至11月29日启程回国,次月15日回到上海。在这3个月的期间,他对苏俄党务、军事和政治各方面进行考察。在苏考察期间,蒋介石第一次代表孙中山跟苏俄政府交涉援助广州革命政府的一些事宜。后来蒋介石得以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与被派赴苏俄考察有很大关系。&而内心丑恶的蒋介石在他的《苏俄在中国》一书里却是这样给读者交待的:“在我未往苏联之前,乃是十分相信俄共对我们国民革命的援助,是出于平等待我的至诚,而绝无私心恶意的。但是我一到苏俄考察的结果,使我的理想和信心完全消失。我断定了国民党联俄容共的政策,虽可对抗西方殖民于一时,决不能达到国家独立自由的目的;更感觉苏俄所谓‘世界革命’的策略与目的。比西方殖民地主义,对于东方民族独立运动,更危险。”&笔者认为,蒋氏这纯粹是胡说,愚弄读者,混淆是非,令人愤慨!蒋介石出身于行伍,从事过令其终身难忘的股票投机买卖,因此练就出一个全世界公认的阴谋家、权术天才。美国作家布赖恩·克罗泽在其《蒋介石传》的开始部分,便是这样说的。他的政敌李宗仁评价:“蒋介石统兵、治政的本领均极低能,但使用权谋、运用诈术则天下第一。”但现在看来此人在政治理念方面确实是一片空白。终其一生,蒋介石都没有提出来一点点源于自己观点的像样的政治思想。一个头脑空空的军人或者投机商人,凭什么在到达苏联参观考察三个月那么短的时间里,根本没看见什么具体不顺眼东西的情况下,就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既然早就视共产党为洪水猛兽了,为何两年后于1925年10月,仍然把自己的宝贝儿子蒋经国送往共产主义的大本营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为何不送往蒋氏自己向往的“三民主义”核心国家美国那里去深造呢?另外,在1936年中德合作期间,蒋氏将继子蒋纬国送往德国,次年准其在德国入伍,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学习,也没有送到其后来声称的那个极度向往的自由世界去深造。&蒋介石为什么会改变孙中山的“联共”政策为“灭共”政策呢?我们来看以下历史事实:&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开业,蒋介石不仅全程参与了证券交易所的创建,还亲身参与其中,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之一。在此,蒋介石学会了投机买卖。1921年蒋介石结识宋庆龄,开始长达6年之久的追求历程。1922年初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被宣告“死刑”,蒋介石的几家股票纪经公司全都关门大吉,他本人由原来的百万富翁,迅速变成穷光蛋。蒋介石没有办法,只好耍了“流氓”逃债手段,跑到广州找孙中山先生去了,美其名曰:“投奔革命”,其实是转向政治投机。日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计划取道闽南攻击潮汕,直捣陈炯明老巢惠州。但军事行动失败,蒋介石离开孙中山,回奉化溪口。1923年8月听说到苏联考察的消息便又赶回孙中山身边,随后受孙中山的委托前去苏联考察军事。1924年5月蒋介石担任在苏联帮助下、新成立的黄埔军校的校长,便开始培养自己嫡系。日孙中山去世。此前,孙中山认识到要打垮所有军阀,必须依靠工农大众,联合共产党,改造国民党,走新的道路。而作为其忠实信徒的蒋介石却另有主张。1925年蒋介石、许崇智、汪精卫组成廖仲恺被刺案的三人特别委员会,处理此案。1925年9月蒋介石借口廖仲恺被刺案,抓捕许崇智的很多亲信,许崇智被迫避居上海英租界,离开军界。从此蒋介石控制军权,为所欲为起来。其首先开刀的就是共产党,而当时各方对此尚没有任何心理准备。1926年蒋介石串通各军军长,越过身兼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集大权于一身的汪精卫,直接采取行动,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势力。这完全出乎汪精卫、共产党和苏俄的预料,汪精卫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和羞辱,于是托病远走他国。接着,蒋介石主持整理党务,通过了限制共产党的新规则,迫使众多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各权力机构。“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升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总揽党政军大权。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6月,蒋介石起兵北伐孙传芳。不料战术失当,在徐州大败而还。蒋介石盛怒之下,不经审判,也不宣布任何罪名,便处决了十军军长王天培。1927年8月初的一次国民党中央党部会议上,蒋介石先发言,“检讨”徐州战役失利的原因,受到孙科、白崇禧、李宗仁、古应芬、何应钦、邹鲁等人责难,被建议“出国休息”。日,蒋介石来到上海,在那里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然后乘火车回了老家奉化。下野后的蒋介石并没有在老家“修身养性”。日,蒋介石从奉化来到上海,宣称将赴日本求婚。1927年10月,蒋介石在日本宣扬中日联合,并拜谒黑龙会首领头山满,表示对日亲密,坚决反共。头山满将其安排住在邻居家,蒋介石离别的时候,亲笔写下“亲如一家”的条幅。日,蒋介石同日本首相田中义一、陆军大臣向川义则、参谋总长金井范三、参谋次长南次郎等举行密谈。这些日本人,都是侵华战争的主谋首恶,其中南次郎是1945年东京审判的28个日本甲级战犯之一。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绝不抵抗政策,与其与日本人的利益纠合有很大关系。蒋介石向田中义一请教,田中表示支持蒋介石反共,要蒋介石先巩固南方,不要立即北伐。田中表示:日本绝不援助张作霖,只求维护满洲治安。蒋介石感谢田中的“指教”,表示只要日本支持他,则“满蒙问题容易解决。”最后双方达成如下谅解:(一)日本承认反共反苏的国民革命之成功,承认中国的统一;(二)中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地位和权益。日,反共成功的蒋介石如愿以偿,和宋美龄成功结婚,随之皈依基督教。日,蒋介石恢复了总司令的职务。两个月后,他统揽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继续进行国民党系的新军阀混战。&周所周知,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其推崇的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根本就是矛盾的。巴黎公社革命后,反共主义在美国还只是少数人的主张,并不像欧洲那样成为政府的行为。到了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后,反共主义则成了美国官方的意识形态。随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首当其冲宣布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接着参加了国际资本主义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于1918年6月派兵7000人到俄国北部和西伯利亚。与此同时,国内出现了“恐赤症”。月间,美国两个共产主义政党——美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工党刚刚成立,美国统治集团就迫不急待地对之进行镇压。日,美国司法部在全国70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突袭,逮捕了约1万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企图把共产党人一网打尽,美国出现“红色大恐怖”。以后反共主义一直贯彻在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中。可以说,美国逮捕共产党严重影响了中国一些向往美国、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尤其是资本家,给他们大开杀戒树立了榜样。虽然宋美龄1917年从美国回到了正在联共的中国上海,但基督教的教义和美国反共思想渲染已经在其脑海里生了根,并且原模原样地灌输给了原本政治理念一片空白的蒋介石,并使长期追求婚姻的蒋介石不得不言听计从。其实,共产党人一再申明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是不矛盾的,至今来看也是这样,但蒋介石已经不可能回头听一听了,为了前途和婚姻,完全倾向于宋美龄从美国带回来的那种反共和灭共思想了。&可见,蒋氏的反共思想的来源线路是:美国反共思想==》宋美龄反共思想==》蒋介石反共思想。&蒋氏顽固的反共思想原来并非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而是为了追求婚姻、对身居上海豪宅中的高贵小姐宋美龄百依百顺的原因所致。蒋介石的先反共,后结婚说明什么?宋美龄也不吃素的人,如果蒋氏不与共产党彻底翻脸,绝不会轻易以身相许。真是应了那句“男人征服世界赢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赢得世界”!此二人的婚姻是十足的政治投机性质。作为亲姐妹的宋庆龄是非常了解此中内情的,对二人的婚姻深恶痛绝到极点,从此姐妹二人在政治前途上面分道扬镳,断绝来往。&蒋介石在孙中山去世后着实积极表现一番,成功蒙骗了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获得了其信任而进入三人特别委员会这个最高权利中心。随即他“意外”踢翻另外二名特别委员许崇智和汪精卫,夺取了国民党最高权力。为了求得美人的欢心而结连理,蒋介石选择毫不犹豫地立即向共产党开刀问斩,不惜引起国共双方一场旷世战争!甚至也顾不上自己那个身处苏联的亲生骨肉蒋经国了!不管国民党和全体国民们未来的生与死了!在其悍然发动完4·12政变后,蒋介石才与其思想之教主、追求数年之久的大美人宋美龄喜结连理,实现了自己英雄抱得美人归的自私心愿,在原来的盟友共产党人和“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造成的无辜百姓们的尸体上构筑起自己的一个无比可耻的新家庭。可笑的是,蒋的那个糊涂学生胡宗南不明就里,单纯地学着蒋,妄想在剿灭西北共产党军队后再结婚成家,诸不知蒋是放弃自己的政治尊严,为了结婚,必须履行先灭共的承诺的。这也从侧面说明蒋、宋思想交接的隐蔽性很好,为他人所不知。但是一个人的经历是无法遮掩的,从前述历史事实即能发现其思想来源和演变的端倪。与共产党并未又过什么冤仇的蒋介石,为什么在上海突然屠杀原来的盟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上海工人纠察队,究竟是向谁在表达忠心?不是极端仇视工人纠察队的上海大资本家们,又能是谁呢?上海大资本家们(宋氏、孔氏、陈氏家族)与国民革命军首领蒋介石之间的政治联系人又是谁呢?这不是明了的吗?&与其说蒋介石满脑袋顽固反共念头引起了国共内战,倒不如说其思想教主兼妻子的宋美龄代表的那些上海大资本家们引起了国共互相屠杀。宋美龄、蒋介石之流凭借美国这个政治和军事靠山,故敢于向共产党人开战;但共产党人绝对不是软柿子,有了苏联这个理想中心和现实榜样,有了工人和农民阶级的支持,他们怎么可能听任屠杀?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历史最悲惨的国共内战便开始了,最后多少无辜国民子弟陷于灾难和死亡之中。宋美龄在抗战最艰难时刻的年,出访美国劝说美国政府把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向中国战场,争取到了罗斯福总统对华几十亿美元巨额军事援助,确实有功于中国人民。当抗战胜利后,她继续寻求美国援助,这极大地助长了蒋介石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军队的气焰,陷国民党于不义之战略当中,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彻底军事失败埋下祸根。如果宋美龄足够仁爱的话,说服蒋介石放弃武力行动,真诚地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孙先生的“和平建国”宏伟设想是完全可能的,那样的话,她将成为中国世代瞩目的、最伟大的的女性。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失去了赢得这一荣誉的机会!不过,从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纠察队的事实来看,号称信仰基督教的宋美龄对普通百姓的无辜就戮是没有多少同情心的。国民党军队在内战的后期处于悲惨境地,所据守的城市中,屡屡被共产党军队包围,城中又有多少军民困死、饿死、战死于非命之中啊,执意反共的宋美龄可曾知道这些情况?并为他们的亡灵祷告和忏悔?在大陆的蒋介石除了灭共理念之外,完全想不到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反而是逃到台湾后为了在台湾生存下去,不得不进行渐进式土地改革,推动了台湾经济发展,受到台湾人民一些好评。为何不早在大陆实行这样的政策?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宋美龄对蒋介石在大陆上的错误和失误是负有很大责任的。中国人仍然用一段生动民谣回忆这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中国”,分别指霭龄、美龄和庆龄。&蒋介石反共的根本思想根源之地,就是宋美龄!有人说宋美龄如何的漂亮动人,而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表面光鲜、个性极端、内心丑恶的妇人!抗日期间有几位记者访问延安後回到重庆,他们向宋美龄赞扬共产党人如何清廉奉公,如何具有理想和献身精神。宋美龄不作任何回答,险恶地说:“如果你们讲的都是真的,那麽我可以说,他们还没有尝到真正权力的滋味!”这句话反映出此女人对共产党的深刻仇视和浅薄的政治逻辑。基督教徒,对异教徒的所有行为均从负面来理解。她一生都在全力辅助蒋介石,夺取政治权利,怎么认同共产党呢?宋美龄1958年,多次鼓动美国用原子弹摧毁大陆共产党,这连美国人民都颇感意外。政治上的谅解和团结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需要非凡的耐心和极高的智慧,否则必然欲速而不达,结果适得其反。在促进大陆国民党政权的的战败、衰落方面,她难道一点责任也没有吗?惯于羞于自责,掩盖是非而已。国危思良相,病笃思良医。蒋氏身边别无良相的原因,就是源于宋美龄在背后把一切政治事务包办了。1974年蒋介石病重。惯于包办事务的、个性极端、迷信洋医师医术高明的宋美龄不肯相信台湾医疗小组意见,而请来美国医师为体弱不堪的蒋介石做甚为危险的肺部穿刺手术,造成严重的手术后遗症,蒋介石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逐步走向生命终点。历史竟是这么具有讽刺的意味,如同在大陆完成给国民党政权的盛大送终一般,宋美龄在台湾有一次完成了给蒋介石的盛大送终。这正应了那句名言: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失败的男人原来背后也有一个失败的女人!蒋宋美龄去世后《纽约时报》评论她是一个耀眼然而专横的政治家,这是非常恰如其份的!&为蒋介石包办到“底”后,宋美龄再也不能继续她的政治包办了。她一年后“移居”美国,倒是幸运地在高龄才死。她死后至今围绕着她的功过人们长期争论未休,其“辅佐”蒋氏而反使之丢失大陆、及最后专横地实施治疗反又害死蒋介石的责任与是非未明恐怕是其根本原因。但无论如何,她是一个占据了令人感到骄傲的地位的、可惜却不是一个令人感到骄傲的、十分特殊的女人。——————————————————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皮具,指尖上的皮具世界!每天不间断的为您提供皮具等相关行业内和电商、网络的各类新闻、资讯、商讯、等各种讯息您没有登录或者您没有权限访问此页面,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本版块为正规版块,只有注册会员才能进入!
2、您还不是站点会员,请先登录站点
登录&& 游客临时登录
还没有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蒋介石之死:宋美龄下"催命符"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哈医师看过蒋介石一长串病历表之后,提出他的一套理论,他认为,应该在蒋介石病情尚称稳定的此刻,赶紧施行肺部积水抽出手术,以便做进一步的治疗,如此一来,才有康复希望。  宋美龄一听,康复有望,焉有不喜出望外者。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丈夫久病卧床,作太太的焉能不心浮气躁?宋美龄急望蒋介石赶快痊愈,甚至明天就复行视事,重掌权柄,使得“总统”的权力光环能普照夫人。  但是,蒋介石的医疗小组成员,认为抽肺积水是一种“过激之治疗方法”,对治疗只会适得其反,使病人发生不可预测的危急后果。医疗小组的“御医”们没有人赞同哈医师的见解。医疗小组只和哈医师开了一次会,中国医师们不但提出反对意见,期期以为不可,私底下尤其议论纷纷;可是哈医师依旧坚持他的专业判断,认为抽出肺部积水是蒋介石康复的惟一机会。  医疗小组在王师揆医师领衔之下,力持反对之议。医疗小组成员甚至打了一个比方,说明他们的主张:蒋介石肺部积水中的病菌,就好像是一群盗匪,眼下全都集中在肺部,好比盗匪全躲在土匪窝里,医生们天天给蒋介石注射消炎药剂(各种新式抗生素),一如官兵围剿盗匪。医疗小组提出警告,把肺部积水抽出,这套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穿刺抽水过程中,无法控制细菌不扩散,稍一不留意,很容易因此造成严重的感染,恶化病情。这就好比官兵把强盗赶出了土匪窝,使盗匪四处奔窜,为患更烈,病况恐怕再也难以挽救与控制。  2 远来和尚会念经,十年“御医”不如一朝洋医  医疗小组成员认为,他们长期照顾蒋介石病情,非常清楚他的体质和病史,现有的治疗方法固然不能很快让蒋介石痊愈,但持续善加保养,尚可维持病情稳定一段时期。如果一旦使用过于急切的治疗方法,恐怕欲益反损,得不偿失。这也正是《蒋介石治疗报告》中强调“咸认为不施用药剂,控制发炎等保守疗法”的主因。  心心念念认为“远来和尚会念经”的宋美龄,对医疗小组提出的反对意见,完全不当一回事看待,仍执意要听从洋医师的意见,作背部穿刺手术抽取肺脏积水。医疗小组的医师们担忧,宋美龄如果尽信洋医师,怀疑且推翻医疗小组原本稳健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势必造成难以挽救的后果。  3 宋美龄践踏医师专业,“御医”找蒋经国评理  医疗小组的医师本于专业职责,和对蒋家的一片忠心,苦口婆心,仍然拗不过一意孤行的宋美龄。这群台湾的“御医”们,迫于无奈,只有私下跑去见蒋经国,要蒋经国帮忙劝阻宋美龄独断独行。医生们衷心表示,美国医师并不清楚蒋介石的病史,而且中国人的体质、体型比较纤细,明显和白种人不同,如果美国医师光是凭着阅读蒋介石的书面病历资料,骤下诊断并进行肺部穿刺手术,是相当危险的。医疗小组也一再向蒋经国抱怨,宋美龄屡屡偏听孔二小姐的非专业意见,洋大夫又执意要抽取蒋介石肺部积水,万一有个闪失,恐将严重危及蒋介石健康与生命安全。  蒋经国乍听之下,也大吃一惊。心想孔令伟又在搞什么花样,她闯的祸事还不够多吗?万一真给医疗小组不幸言中,让那个洋医生骤然抽肺部积水,抽出了毛病,蒋介石有个三长两短,谁负责任呢?  蒋经国当即答应去找宋美龄“敬禀”、劝告。哪知道蒋经国不去还好,去了士林公馆,老太太一顿好比连珠炮地抱怨,迎面而来。宋美龄告诉蒋经国,她完全是希望蒋介石的身体能赶紧好起来,最好过完圣诞节和阳历新年,就能恢复正常上班,处理当局事务。这个美国医生,是孔家好不容易从美国以重金礼聘来台湾的,在美国,哈医师可是大大有名的外科权威医师,在美国的手术行程已经排到明年了,这次费尽唇舌请他破例从美国飞来台湾,到国外“出诊”,费用高得吓人哪!孔家预付了好多美金,动了好多唇舌,才请动哈医师的啊!  赞扬完哈医师的医药专业,宋美龄开始数落蒋介石身边的医疗小组:“经国,你自己回想一下,从‘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到今朝,搞了两年多了,先生的病时好时坏,他们医疗小组的确很辛苦,但是先生仍未恢复健康却是事实,那为什么不试试看哈医师的抽积水手术呢?哈医师给我作的简报,十分专业,我们的医疗小组就该学习他的专业,要服气人家,更要尊重哈医师的专业,不要动不动就质疑人家。”  宋美龄扬起嘴角,很笃定地说着:“经国,我看就这样子,哈医师只能在台湾几天工夫,我马上就要召集医疗小组和哈医师一起开会,经国,你也一同来参加,等你听过哈医师的意思,就明白我的苦心。经国啊!我同你一样,也希望你阿爹早一点好起来,我们医疗小组太过保守了,要靠他们治病,不知要拖到几时啊!”  4 蒋经国无能为力,宋美龄强渡关山  日(恰逢礼拜天)中午,宋美龄召集全体医疗小组,加上哈医师和蒋经国,一起开会的人将近20人,在士林公馆的大客厅开会。会议首先由宋美龄讲了一段洋文客套话,赞美了哈医师一番,宋美龄发言大意是说哈医师来一趟台湾不容易,他在美国的行程都排满了,在台湾停留的时间有限,马上又要赶回美国,蒋介石的病情紧急,医疗小组要多听哈医师博士的专业意见,争取时间,为恢复蒋介石的健康共同努力。  接着,宋美龄让哈医师发言,以洋人的身材而言,哈医师的个子不高,讲话时面无表情,只顾重新讲解一遍他的抽积水理论,哈医师讲英文的速度不快,可是他谈话的内容一大半部是医学名词,以蒋经国的英文能力,普通谈话闲话家常还行,遇到讲些比较抽象或是稍微专业一点的话题,他就仿佛丈二和尚,完全摸不着边了。因为他完全听不懂哈医师讲的医药专业术语,根本无从判断眼前这位洋医生究竟高明到什么地步,更难以分辨做背部穿刺抽肺脏积水存在什么风险。  哈医师讲完话,会场一片沉寂,没人敢发言顶撞,或者发表不同的意见。宋美龄很清楚,在场的中国医师没有人会赞成肺部穿刺手术。她马上发言补充,她夹杂着一半洋文一半上海话说,哈医师讲得很有道理,不抽出积水,任由蒋介石的肺脏恶化下去,身体怎么可能变好。这积水里边肯定都是一些很毒的细菌,不把它们赶出身体,先生怎么可能好得起来?现在,蒋介石的肺叶有三分之二泡在这毒水里,每天靠氧气输管过日子,再不想办法把细菌抽出来,有再好的药也不成。  宋美龄一边替哈医师助讲,眼神往会议桌边每个人脸上一扫而过。当宋美龄掉转她的眼神的瞬间,医疗小组几位“御医”不约而同地看着蒋经国,他们深切地期盼蒋经国能在此时发言,及时制止宋美龄一面倒的意见。只要能及时帮蒋介石避开一场性命豪赌,哪怕是出言不逊,“御医”们也愿意冒死直谏,但是,关键必须由蒋经国先开口,他只须在会议桌上讲一句话:“是不是请医疗小组的医师们发表意见。”只要蒋经国发第一枪,他们就会同声响应。  就在这几秒钟时间,宋美龄眼神梭巡会议桌一圈之后,回过头来问蒋经国:“经国,你有什么意见?”蒋经国已经被哈医师一大套英文医学名词,搞得如坠五里雾中,完全无从判断哈医师是不是真能救自己阿爹一命,蒋经国明白宋美龄早已心有定见,自己根本无从在专业上反驳哈医师什么,他只好回说,一切请母亲决定吧!  听完蒋经国这句“一切请母亲决定吧”,医疗小组明白一切已经没有指望,连蒋经国都无条件投降了,他们只能坐着待最坏的情况发生了。  宋美龄以半洋文半上海话高声说,“我认为外国医生的意见很好,既然经国也没有意见,我们就决定请哈医师博士为总统施行肺部手术吧!”  老太太明明知道医疗小组并不认同哈医师的“高见”,却完全不给他们讲话的机会,在宋美龄强势作为之下,她强制性作出了会议的最后结论。会议结束之后,医疗小组成员个个心灰意冷,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蒋经国怕宋美龄怕到这种程度,抽肺脏积水,可不是闹着玩的。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手术在台湾很少对80岁以上的老人施行,更何况蒋介石曾经一度昏迷,心脏机能又是如此脆弱,医疗小组的医师们个个摇头叹息。  “国危思良相,病笃思良医。”这群蒋介石的“御医”们,想起蒋介石1972年第一次昏迷前夕,蒋介石的医疗小组特地派了卢光舜大夫,到美国敦请华裔心脏名医余南庚博士。  余博士早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通过庚子赔款奖学金留学考试,出国深造。毕业后任职于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心脏科,不久便成为科主任。他生长于中国备受帝国主义者欺凌的时代,深切体会到这一代中国人负有振兴华夏的重责大任,余博士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良医救人的使命感。卢光舜医师远涉重洋,到美国找到余博士,当面说明蒋介石病情危在旦夕,希望能延聘余博士到台湾为蒋介石治病,余博士当下答应接受这项任务,放下手边的医疗工作,远涉重洋,专程从美国赶到台湾。  从此,余博士经常往返美国、台湾两地,到台湾,短则停留几个礼拜,长则停留好几个月。每天一大早,“总统府”派车到余博士下榻的圆山饭店,载他上“荣民总医院”“总统病房”。一天工作时间总是超过十几个小时,为了照顾蒋介石病情,他日以继夜,无怨无悔,拿的酬劳也不过是工作范围的应有报酬,从未借机勒索敲竹杠。  医疗小组成员大家心里有数,余南庚是咱们中国人,他为蒋介石治病,是基于一份民族意识,不是为金钱。但是,哈医师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据说,宋美龄透过美国的孔家,花了好多钱,才把他礼聘到台湾,为蒋介石开刀。哈医师毕竟是外国人,你们的“总统”生死存亡,干他何事?所以,他只管给专业意见,只管动手术刀,台湾当局付钱埋单,开完刀,哈医师拿钱走人,不会像余南庚带着任何一丝丝感情的。  余南庚博士的民族情操和专业知识,赢得了蒋介石医疗小组医师们的一致激赏与认同。在医疗小组成员的心目中,余南庚的水准和德性,和别人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对余南庚博士,蒋介石的医疗小组成员人人心悦诚服,但是,对这个哈医师,医疗小组成员打心眼里难以服气。  为了配合哈医师匆促的行程,宋美龄主持开会的当天下午,就由洋医生在士林官邸动手术。  肺部穿刺手术不过是一项小规模的手术,不必动用手术刀划破皮肉,所以,手术不必大费周章搬到无菌室中进行。1974年年底乃至1975年年初的蒋介石,由于长期卧病和衰老等因素,他的体能状况已经十分羸弱,蒋介石的体重大幅减轻,外表也显得既苍老又衰弱,甚至连身体有些部位的痛感,都几乎丧失了。  据亲眼目睹手术进行的人士指出,那天的手术并未施行麻醉。哈医师手持一管50CC的长针筒,请副官和护士协助将原本仰卧在床上的蒋介石,翻转身体成侧躺姿势,哈医师即用那管长针筒,从背部刺进蒋介石的肺脏,再把针筒向外抽拉,从蒋介石肺部抽出好几针筒的脓血液体。  施行手术当天,宋美龄怕见血,不敢在床边看,蒋经国另有政务,到“行政院”办公去了,医疗小组的医师们,则在一旁冷眼观察。  哈医师国外出诊的时限已经届满,施行完手术不久,他随即收拾行囊搭机离台,哈医师搭的飞机刚起飞,士林官邸那群中国医师们的苦差事才刚要开始。手术完毕之后,当天夜里,医疗小组早先示警的预言终于成真。  手术之后,蒋介石的病情立刻完全失控。当天夜里,蒋介石体温急剧拉高,高烧飙升到41℃,医疗小组急得手忙脚乱,士林官邸内气氛空前凝肃,原本拍板决定施行肺部刺穿手术的宋美龄,也慌了手脚,至于那位洋华佗,已经收了巨额的诊疗开刀费,搭乘飞机飞往新大陆途中。  1
治疗报告为宋美龄错误决策粉饰太平  由于肺部穿刺的决定者是宋美龄本人,因而没有任何人胆敢针对这一误诊事件,追究医疗责任。不论是哈医师或是医疗小组的“御医”们,尽管意见南辕北辙,但基本上都是提供专业意见,没有最后决定权。既然当儿子的蒋经国又无异议,蒋介石的配偶宋美龄自然成为最后仲裁者。她不听从医疗小组中国医师的专业意见,执意听从哈医师的意见作穿刺手术。手术之后,却又发生蒋介石病情告急、高烧不退的紧急情势,医疗小组的各位医生们心想,果然不幸言中。“御医”们固然心知肚明,蒋介石病情突然失控,和宋美龄决定抽肺积水有绝对的因果关联,但又有谁敢去追究宋美龄的错误决策呢?  但是,真正离谱的事情,发生在后头。当蒋介石过世之后,医疗小组基于为“尊者讳”的心态,《蒋介石治疗报告》竟故意略去肺部穿刺手术一节,而且捏造了别的病由,刻意掩盖并抹杀事实。《蒋介石治疗报告》记载1974年年底的治疗经过时,声称:“民国六十三年岁末,台湾发生流行性感冒,蒋介石亦受到感染,医疗小组当即建议蒋介石应多作休养。十二月一日午间,蒋介石突发高烧,经检查后,发现蒋介石之肺左上叶及右下叶肺炎复发,两胸膜腔且皆有积水,细菌培养证实肺炎为一种抗药性之革兰阴性杆菌所造成。”  宋美龄延请美国医师为蒋介石做肺部穿刺手术,造成严重的手术后遗症,官方版《蒋介石治疗报告》竟搪塞为:“民国六十三年岁末,台湾发生流行性感冒,蒋介石亦受到感染。”  据一位医疗小组医护人员表示,1974年年底台湾并未发生严重流行性感冒,即使有季节性的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也是在每年秋季,不会拖延到12月才被传染流感。况且,在医疗小组层层把关、过滤之下,蒋介石周围基本上处于半无菌状态,任何随员一旦有感冒征兆,马上就会被隔绝在外围,不准进入蒋介石的生活空间四周。  从时空环境而言,晚年的蒋介石几乎“很难”传染流感。官方版《蒋介石治疗报告》明显在为宋美龄作出肺部穿刺的错误决策,作擦脂抹粉的掩饰动作。  蒋介石突发高烧,群医惊惶之余,只有投以“大量之抗生素”并采取“其他支持疗法”,70年代,尚无类固醇或强效抗生素可以压制顽强的细菌或病毒。由于蒋介石病况危急,为了消炎退烧,“御医”陆续为蒋介石施打了5000mg高剂量的抗生素,高温依旧不退。  “荣民总医院”恰巧进口了一床冰毯,垫在床单下面,再插上电插头,床单的温度马上降低好几度。使用冰毯以后,蒋介石的体温随之略微下降。哈医师万万想不到,当他开完刀走人之后,台湾这群医护人员和“总统”副官随员们,为了蒋介石高烧不退,急如星火般地忙得几天几夜无法阖眼睡觉。
(42)(42)(36)(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思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