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赠送花草或物品表达有关思乡的诗句,思念的诗句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_百度知道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5.《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没有心去寻新的恋情 6.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7.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简要评析] 这首《鹿柴》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空同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便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要评析] 王昌龄被称为唐朝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含蕴无穷,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艺术性高,个性鲜明。王昌龄此诗的写作是在江宁丞任内,时间是在天宝元年(742)后。在此以前,王昌龄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汜水尉任上被贬到岭南。手又贬到江宁为县丞。至天宝七年(748)又被贬到荒远的龙标(今湖南黔阳)一带,可谓屡遭贬斥,仁途乖蹇。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殷 在《河岳黄灵集》中说:“昌龄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其意为王昌龄晚年不注重小节,故惹得众人议论纷纷,并两次被贬到荒僻之地。而实际上并非是王昌龄的过错,这只是从王的“铖畏谗口疾”(《为张 赠阎使臣》)、“世情多是非”(《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句中使可知晓,实在是他的傲岸性格不合世俗的缘故。本诗前两句中凄风苦雨式的景色描写,可谓诗人险恶处境的形象化表现,面对包含着丰富内蕴的寒雨孤山的描写,只有将寒雨孤山看作险恶处境的艺术化体现:寒雨即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孤山即自己的势单力薄,才能同下文联系得更为紧密,才能更好表现此刻诗人要求他人理解的心态。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现已成为名句,但也有所本。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即有“心若怀冰”,此处冰比作心之纯清。鲍照《白头吟》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此以冰喻作人之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言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此以冰比作当官的清廉。而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形象的设计上,能集古今之大成,在内容的拓展上,能用以表示自己的高洁清正而有所突破,故尤为后世所重。全诗写送别之意不在别字,而在于表现诗人情操志向之高洁,虽流露出作者命运失意的幽怨,但最后两句却深华了主题,将诗人的人格和诗品带入了一个别样的至高境界,因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七绝绝唱。 9.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要评析] 这首诗属于盛唐边赛诗的七言名篇。关于诗歌的主题,历来争议很大,耐人用心思量。诗人为文时,以饮酒开始,将三样精美之物,即葡萄、美酒、夜光杯同置于诗的首句,如此便使全诗在起首时就呈现出一种光茫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无声夺人的感觉,为下面的抒情打下了基调。同时,首句中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均来自西域,“所以都是本地风光,与边塞情调切合”(沈祖 《唐人七绝诗浅释》),此其一。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这三样物件均是自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敌,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除了上面两段文字可作为论据外,尚有以下依据。首先是《唐才子传》在评价王翰诗作时说他的作品“多壮丽之词”,首句正切此“丽”字,而后两句则切“壮”字。其次是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生还?然而,军人的命运,荣誉却都是与战场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军人无可回避的命运,是豪迈,是悲凉,还是留与读者自己去思量,去体会吧,这首诗也因主题的耐人寻味而更加增添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10.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怀古诗,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流露出世事无常的变迁之感。本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它通过朱雀桥畔乌衣巷今昔巨变的描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从中揭示了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诗作极力表现了人世的沦桑变幻、升沉替代,寄概遥深。这是一首杯古诗,但它在写法上同一般怀古诗迥然不同。诗中以燕子为着眼点,从它的归宿之主由豪富而演为平民,表达了诗人在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的今昔之感,故极具特色。现在诗人却道燕子还来,但所居人家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这样便使意境有人对施补华此说不理解,他认为“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说诗者(此暗指施补华)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由一刘禹锡在本诗中能借燕子的行止来表达人事的变迁,所以深得后人的激赏。如宋人辛弃疾《沁园春》词中说:“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表示他对刘禹锡此诗由衷的敬佩。诗中以乌衣巷、朱雀桥两个地名,王家、谢家两个过去的贵族这两景两处的人事繁华变迁,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诗篇以侧面落笔,借眼前景物抒写今昔之感,含蓄深沉,为后人所称颂。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要评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报国心切,毅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不料在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带到长安。诗人在长安的日子里,目击了这次叛乱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哀伤。到了第二年春,这虽是花香鸟语的美好季节,但诗人眼前所见,昔日繁华的国都,于今竟然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触景伤情,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应该说,这里的伤怀思家,是和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写,也是互相渗透着。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伤;后四句写惦念亲人境况,充溢别恨。情景交融,颇为感人。诗的首联,用凝重的笔墨,对偶的句式,写出了国都因战乱而造成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荒凉景象。但在这一片萧索中,却又显得气慨挺拔。“国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国虽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兴有望,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然而这毕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联紧扣“春望”诗意,以花鸟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景中寓情,含蓄不尽,思而得之,韵致深婉。接着以“烽火”句承“感时”句,以“家书”句承“恨别”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忧时伤别的感慨,这两句表现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诵。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真挚自然。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决不只是对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担心自己衰老了,不能为国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这就不仅从结构上照应了首联“国皮”的悲愤,也是极其生动而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简练,对仗精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作品。& 1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要评析] 李白这首送别友人的诗,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它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情致婉转,意境高远。诗的起联,用色彩明丽的偶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惜别情意。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欢聚盘桓吗,于今却要分手,自是令人伤感。接着的一联,以行云流水般的散行句子,叙说了此去一别万里的情事,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关切。第三联以无限深情,一写游子今后飘忽不定的行踪,一写自己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意。浮云、落日的比喻,把对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深刻化了。末联虽是直抒胸臆,仍含有无限的情思。这里用典使事,浑然天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白水相衬,红日白云互映,境界全出,长鸣的班马更增添画面的生气。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自然流动,不屑于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而这惜别的情意,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悠然不尽。 13.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简要评析]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在祖国西北边地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比较复杂,有些是属于自卫的,有些则是寻衅开边。从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是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仅仅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轻启战端,这除了牺牲广大战士以外,是什么好处也没有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借汉指唐,这谴责是法锐而严厉的。所以沈德潜说;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共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唐诗别裁集》同时,作者在诗中,对于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人民,因这种不义战争而遭到的不幸苦难,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真挚感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诗能融现实与史事于一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万里边疆的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过汉、胡两军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衬与白骨、葡萄的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艺术上,四唏一韵,平仄相间,声调自然激越;而且多用叠字和对偶句式,声情摇曳流转,是唐代一首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边塞诗。 14.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要评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已,对月抒怀。《月下独酌》共四首,此为第一首,诗中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物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人把自己置于良辰美景之中,又极力渲染幽静的氛围,从而在色调的鲜明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深沉悲叹。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构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环往复中,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欢快之语,表达深重的孤苦情感,从而在全诗中构成曲笔。全诗在一直一曲,一纵一收中,创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谪仙之才与超人笔力由此可见。 15.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简要评析] 这一首送别诗旧说是送孟浩然归南山所作。这首诗通过写送友人归隐,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心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马饮君酒”叙事朴实、点题巧妙。从中不难看出两人之交不仅学友最而且绝非凡夫俗子可比。同时,在章法上,这两句还构成了曲直之势,使后两句的承接与过渡,显得十分自然。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悠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沈德潜说得好:“白云无尽,足以自娱,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啸遨林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纵观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巧妙,语言浅显则饱含深情。在表达上意上,前四句的诗味看来似乎很淡,但从那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16.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简要评析] 这一首夏夜纳凉怀念友人的五言古体诗,也是淡而有味,清新而浑然一体的名篇。这首诗在夏日纳凉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思念。诗人通过自己对客观景物的真切感受,隐居生活的悠闲自适,塑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意境。诗以夏夕着笔,但又起得很别致。诗人不直接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而是写看到山上的阳光西落,才感到已是傍晚。这里用一个“忽”字,表明落日西沉得很快,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夜幕降临,明月从池东冉冉升起,远景近写。用了一个“渐”字,是诗人的实感,和首句“忽”相对照,表现了两种动景的不同状态。这较为生动的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不受拘束的隐士风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历来被推为写景细致入微的佳句。清风吹拂,送来荷花浓郁的芳香,夜阑人静,翠竹上滴露之声可闻,多么寂寞的夏夜!诗人经过细心的体察,选择了最能体现静境的动态景物和音响来描写,收到了以动来突出特定环境中寂静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心境的平静。最后四句怀友。这样令人适意的夏夜,没有知友畅叙,欲弹琴而自遣,又无知音欣赏,寂寞之感倍增,更加怀念故人,以致终宵梦想,情意趋势。全诗因景启情,对景怀友,情景融合,意境幽寂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5.《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没有心去寻新的恋情 6.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7.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简要评析] 这首《鹿柴》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空同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便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要评析] 王昌龄被称为唐朝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含蕴无穷,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艺术性高,个性鲜明。王昌龄此诗的写作是在江宁丞任内,时间是在天宝元年(742)后。在此以前,王昌龄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汜水尉任上被贬到岭南。手又贬到江宁为县丞。至天宝七年(748)又被贬到荒远的龙标(今湖南黔阳)一带,可谓屡遭贬斥,仁途乖蹇。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殷 在《河岳黄灵集》中说:“昌龄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其意为王昌龄晚年不注重小节,故惹得众人议论纷纷,并两次被贬到荒僻之地。而实际上并非是王昌龄的过错,这只是从王的“铖畏谗口疾”(《为张 赠阎使臣》)、“世情多是非”(《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句中使可知晓,实在是他的傲岸性格不合世俗的缘故。本诗前两句中凄风苦雨式的景色描写,可谓诗人险恶处境的形象化表现,面对包含着丰富内蕴的寒雨孤山的描写,只有将寒雨孤山看作险恶处境的艺术化体现:寒雨即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孤山即自己的势单力薄,才能同下文联系得更为紧密,才能更好表现此刻诗人要求他人理解的心态。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现已成为名句,但也有所本。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即有“心若怀冰”,此处冰比作心之纯清。鲍照《白头吟》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此以冰喻作人之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言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此以冰比作当官的清廉。而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形象的设计上,能集古今之大成,在内容的拓展上,能用以表示自己的高洁清正而有所突破,故尤为后世所重。全诗写送别之意不在别字,而在于表现诗人情操志向之高洁,虽流露出作者命运失意的幽怨,但最后两句却深华了主题,将诗人的人格和诗品带入了一个别样的至高境界,因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七绝绝唱。 9.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要评析] 这首诗属于盛唐边赛诗的七言名篇。关于诗歌的主题,历来争议很大,耐人用心思量。诗人为文时,以饮酒开始,将三样精美之物,即葡萄、美酒、夜光杯同置于诗的首句,如此便使全诗在起首时就呈现出一种光茫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无声夺人的感觉,为下面的抒情打下了基调。同时,首句中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均来自西域,“所以都是本地风光,与边塞情调切合”(沈祖 《唐人七绝诗浅释》),此其一。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这三样物件均是自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敌,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除了上面两段文字可作为论据外,尚有以下依据。首先是《唐才子传》在评价王翰诗作时说他的作品“多壮丽之词”,首句正切此“丽”字,而后两句则切“壮”字。其次是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生还?然而,军人的命运,荣誉却都是与战场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军人无可回避的命运,是豪迈,是悲凉,还是留与读者自己去思量,去体会吧,这首诗也因主题的耐人寻味而更加增添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10.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怀古诗,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流露出世事无常的变迁之感。本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它通过朱雀桥畔乌衣巷今昔巨变的描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从中揭示了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诗作极力表现了人世的沦桑变幻、升沉替代,寄概遥深。这是一首杯古诗,但它在写法上同一般怀古诗迥然不同。诗中以燕子为着眼点,从它的归宿之主由豪富而演为平民,表达了诗人在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的今昔之感,故极具特色。现在诗人却道燕子还来,但所居人家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这样便使意境有人对施补华此说不理解,他认为“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说诗者(此暗指施补华)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由一刘禹锡在本诗中能借燕子的行止来表达人事的变迁,所以深得后人的激赏。如宋人辛弃疾《沁园春》词中说:“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表示他对刘禹锡此诗由衷的敬佩。诗中以乌衣巷、朱雀桥两个地名,王家、谢家两个过去的贵族这两景两处的人事繁华变迁,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诗篇以侧面落笔,借眼前景物抒写今昔之感,含蓄深沉,为后人所称颂。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要评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报国心切,毅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不料在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带到长安。诗人在长安的日子里,目击了这次叛乱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哀伤。到了第二年春,这虽是花香鸟语的美好季节,但诗人眼前所见,昔日繁华的国都,于今竟然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触景伤情,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应该说,这里的伤怀思家,是和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写,也是互相渗透着。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伤;后四句写惦念亲人境况,充溢别恨。情景交融,颇为感人。诗的首联,用凝重的笔墨,对偶的句式,写出了国都因战乱而造成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荒凉景象。但在这一片萧索中,却又显得气慨挺拔。“国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国虽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兴有望,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然而这毕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联紧扣“春望”诗意,以花鸟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景中寓情,含蓄不尽,思而得之,韵致深婉。接着以“烽火”句承“感时”句,以“家书”句承“恨别”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忧时伤别的感慨,这两句表现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诵。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真挚自然。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决不只是对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担心自己衰老了,不能为国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这就不仅从结构上照应了首联“国皮”的悲愤,也是极其生动而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简练,对仗精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作品。& 1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要评析] 李白这首送别友人的诗,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它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情致婉转,意境高远。诗的起联,用色彩明丽的偶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惜别情意。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欢聚盘桓吗,于今却要分手,自是令人伤感。接着的一联,以行云流水般的散行句子,叙说了此去一别万里的情事,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关切。第三联以无限深情,一写游子今后飘忽不定的行踪,一写自己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意。浮云、落日的比喻,把对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深刻化了。末联虽是直抒胸臆,仍含有无限的情思。这里用典使事,浑然天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白水相衬,红日白云互映,境界全出,长鸣的班马更增添画面的生气。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自然流动,不屑于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而这惜别的情意,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悠然不尽。 13.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简要评析]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在祖国西北边地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比较复杂,有些是属于自卫的,有些则是寻衅开边。从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是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仅仅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轻启战端,这除了牺牲广大战士以外,是什么好处也没有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借汉指唐,这谴责是法锐而严厉的。所以沈德潜说;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共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唐诗别裁集》同时,作者在诗中,对于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人民,因这种不义战争而遭到的不幸苦难,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真挚感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诗能融现实与史事于一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万里边疆的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过汉、胡两军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衬与白骨、葡萄的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艺术上,四唏一韵,平仄相间,声调自然激越;而且多用叠字和对偶句式,声情摇曳流转,是唐代一首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边塞诗。 14.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要评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已,对月抒怀。《月下独酌》共四首,此为第一首,诗中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物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人把自己置于良辰美景之中,又极力渲染幽静的氛围,从而在色调的鲜明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深沉悲叹。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构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环往复中,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欢快之语,表达深重的孤苦情感,从而在全诗中构成曲笔。全诗在一直一曲,一纵一收中,创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谪仙之才与超人笔力由此可见。 15.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简要评析] 这一首送别诗旧说是送孟浩然归南山所作。这首诗通过写送友人归隐,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心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马饮君酒”叙事朴实、点题巧妙。从中不难看出两人之交不仅学友最而且绝非凡夫俗子可比。同时,在章法上,这两句还构成了曲直之势,使后两句的承接与过渡,显得十分自然。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悠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沈德潜说得好:“白云无尽,足以自娱,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啸遨林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纵观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巧妙,语言浅显则饱含深情。在表达上意上,前四句的诗味看来似乎很淡,但从那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16.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简要评析] 这一首夏夜纳凉怀念友人的五言古体诗,也是淡而有味,清新而浑然一体的名篇。这首诗在夏日纳凉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思念。诗人通过自己对客观景物的真切感受,隐居生活的悠闲自适,塑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意境。诗以夏夕着笔,但又起得很别致。诗人不直接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而是写看到山上的阳光西落,才感到已是傍晚。这里用一个“忽”字,表明落日西沉得很快,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夜幕降临,明月从池东冉冉升起,远景近写。用了一个“渐”字,是诗人的实感,和首句“忽”相对照,表现了两种动景的不同状态。这较为生动的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不受拘束的隐士风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历来被推为写景细致入微的佳句。清风吹拂,送来荷花浓郁的芳香,夜阑人静,翠竹上滴露之声可闻,多么寂寞的夏夜!诗人经过细心的体察,选择了最能体现静境的动态景物和音响来描写,收到了以动来突出特定环境中寂静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心境的平静。最后四句怀友。这样令人适意的夏夜,没有知友畅叙,欲弹琴而自遣,又无知音欣赏,寂寞之感倍增,更加怀念故人,以致终宵梦想,情意趋势。全诗因景启情,对景怀友,情景融合,意境幽寂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19.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20.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21.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 2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2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 24.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 25.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26.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周邦彦 27.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 28.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29. 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 ——程垓 30.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 31.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刘基 32. 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 ——杨慎 3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34. 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柳永 35.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36.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 37.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38.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39.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4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4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甬 4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43.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4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 45. 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4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48.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49.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5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51.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 5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53.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 ——白居易 54.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55.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56. 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57.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8.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59.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60.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61. 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 ——赵嘏 6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63. 天长地久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 几时杯重把,昨夜明月行。 ——杜甫 65.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杜甫 66.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67. 家在万里云外,有沙鸥相识。 ——陆游 68.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69. 身居异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 70.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 71.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 72.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73.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74.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温庭筠 75.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 76.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 77.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庄 78. 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处再逢君! ——韦庄 79.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曹雪芹 80.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袁凯 81.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 82. 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 83.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复 84.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 85. 直道相思了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 86.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87.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 88.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范仲淹 89.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 90. 苍茫去乡回,无事不伤情。 ——吴敬梓 91. 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蒲松龄 92. 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孔尚任 93.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94. 日日思君君不见,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 9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崔颢 96.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97.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98.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99.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柳永 100.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101. 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三更。 ——张问陶 102.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 103.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李煜 104. 故园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李煜 105.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 106.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崔涂 107.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108.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 109. 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杜牧 110.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111.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 11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113. 莫向樽前须尽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韦庄 114. 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 ——恽格 115.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 116.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晏几道 117.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欧阳修 11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119.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120.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121.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吴敬梓 122.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23.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 124.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 125.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 思乡爱国诗词名句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班彪)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曹操) 人情重怀土,故乡安可忘.(欧阳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适  5、慈母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7、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8、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9、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9、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0、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1、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2、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13、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19、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2、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2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4、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25、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亲.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乡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