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胤博出名吗--在搜狐文学名博上

作者的其他文章
最新发布的文章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现当代文学资料考研保密版(北大、复旦、武大、南开)27-第10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现当代文学资料考研保密版(北大、复旦、武大、南开)27-10
“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文学应反映时代和社会,必须;大革命失败后的创作:1927年到1928年,茅盾;《虹》的思想内容:作品把知识青年寻求新的生活道路;《虹》的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主人公梅女士是受“五四;茅盾30年代的文学创作:1930年冬创作两部以知;抗战爆发后至1938年底:创作中篇小说《第一阶段;抗战时期的创作:1941年,写下了一组歌颂延安精;《腐蚀》的
“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文学应反映时代和社会,必须从“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遣”中解脱出来。茅盾还认识到文学应反映“民众”的痛苦和期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结论。他认为新文学不仅要以人道主义精神揭示出社会和人生的病苦,还须指出未来的希望,来激励人心,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大革命失败后的创作:1927年到1928年,茅盾完成了《蚀》三部曲,以极大的真诚和坦率,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严谨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1928年7月东渡日本,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泥泞》、《陀螺》、《色盲》等短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在严酷现实斗争压抑下小资产阶级灵魂矛盾与悲剧,带有悲观主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说所采用的细腻精确的人物心理描写是把传统的白描与西方流行的现代描写技巧相融合,很有创新的意味;这一时期还写下了《卖豆腐的哨子》等散文;以《从牿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长篇论文积极参与国内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讨论。《虹》的思想内容:作品把知识青年寻求新的生活道路放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递进描写,深刻地描摹了一代知识分子从“五四”到“五卅”时期如何冲破囚禁,走上与人民大众携手战斗的艰难心灵历程。《虹》的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主人公梅女士是受“五四”新思潮熏陶的新女性,她是封建礼教与旧社会的叛逆者。作者塑造了一个逐渐摆脱了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而走向与人民大众相结合道路的塑像。不足之处在于具有某种程度的概念化倾向。(具体分析见习题)茅盾30年代的文学创作:1930年冬创作两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中篇小说《路》和《三人行》。这两部小说的意图不只是暴露当时的社会黑暗,更重要的是想延续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的革命斗争浪潮中的种种心态;1932年前后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相继问世。还创作了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和《少年印刷工》等作品;本时期茅盾还致力于建设普罗文学,进行大量的文艺理论批评工作,同时,为创造革命文学提出建设性的理论意见。抗战爆发后至1938年底:创作中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散文集《炮火的洗礼》;主编《呐喊》以及《文艺阵地》等刊物。抗战时期的创作:1941年,写下了一组歌颂延安精神的著名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1939年至1944年,创作了长篇《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走上岗位》,短篇小说集《委屈》、《耶稣之死》,散文集《见闻杂记》、《劫后拾遗》等;抗战胜利后,又写了剧本《清明前后》。《腐蚀》的主题及其成就:《腐蚀》通过主人公赵慧明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心灵历程,抨击了国民党特务组织推行内战、破坏抗日的丑恶行径,同时讴歌了进步正义力量;小说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形式(日记体)与内容(心理分析)的有机融合,使这部小说成为茅盾40年代创作的高峰。第二节
《蚀》《蚀》的写作背景:《蚀》由三个中篇组成(《幻灭》、《动摇》、《追求》),这三部虽各自独立成篇,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营垒中的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幻灭期――动摇期――追求期。《幻灭》中静女士的形象分析:茅盾着力描写了一位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具体分析见习题解答部分)《动摇》中方罗兰形象分析: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在对待革命和对待爱情上他犹豫不定,不敢抉择,最终造成了悲剧的后果。《动摇》中胡国光形象分析:胡国光是一个老奸巨猾的政治投机者。他混进了革命阵营,却以极左的面貌来败坏革命,然后本相毕露血腥镇压革命。他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给自己涂抹上一层浓厚的政治保护色。他笑里藏刀,棉中藏针,一旦反革命的时机成熟,他就会毫不手软地镇压革命,其凶残的本质在反动派暴乱一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大度、恭谦、积极、干练的外衣蒙蔽了一大批革命者,尤其像方罗兰这样动摇不定的革命中坚人物,使这个老狐狸很快钻进革命营垒的内部。作为一个反面人物形象,茅盾为我们提供了现代文学史上颇具艺术性的性格典型。《追求》的思想主题: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白色恐怖之下,他们来到纸醉金迷的上海滩,悲观、颓废、失望是他们流行的心理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与追求,又是他们的共同愿望。《追求》中的人物形象:①张曼青:企图以教育救国的方式来拯救下一代,教育救国梦最终被黑暗的现实无情摧毁,从失败到沉沦是他必然的归宿;②王仲昭:半步主义的典型人物,试图把自己从苦闷彷徨中拯救出来,认为新闻事业是一个阶梯,通过这个阶梯还能满足他获取爱情果实的目的。这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也遭受了致命的打击;③史循:怀疑主义者、失败主义者,每每人们在兴高采烈地欢庆“追求”(实则是醉生梦死)时,这个“黑影子”就像幽灵一样给人们心理上蒙上了悲哀的阴影。④章秋柳:在精神上受到折磨后,采取的是一条病态的反抗道路,以“颓废的冲动”来寻欢作乐,满足感官上的刺激,以此来报复黑暗的现实。章秋柳这个形象的个性特点正是和小资产阶级软弱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蚀》的艺术贡献:《蚀》是一个“狂乱的混和物”,是在作者极端苦闷的境况下写就的,那种逼真地客观表现人物形象的主旨和那种不可抑制的奔突情感的倾泻,形成了这部小说主题指向的不确定性。它给我们留下了一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征途中心灵历程的“活化石”,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范例。第三节
《子夜》《子夜》的思想成就:作品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展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作品表现了民族和社会的矛盾以及各阶级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几重压迫下的必然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向。吴荪甫形象及其意义: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果敢、冒险、刚强、自信,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然而,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连遭挫折,外强中干的特性充分展现。他的性格具有两重性。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具体分析见习题解答)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形象:赵伯韬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与反动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目的就是消灭和吞并中国民族工业。他在生活方式上淫荡腐朽,作者充分表现了这个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子夜》的艺术特色:①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子夜》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②心理分析方面的杰出成就;③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音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和谐地交相辉映。第四节
短篇小说及散文茅盾短篇小说的成就:茅盾早期的短篇小说创作更多地汲取了外来的形式技巧,较为真实地刻画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悲哀的心灵历程。而在成熟期的创作中,茅盾把外来的形式技巧有机地融合于现实主义的再现创作手法中,深刻地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以及农民阶级的悲剧命运。30年代后期与40年代的短篇小说则缺乏强劲的艺术魅力。《林家铺子》的思想主题:《林家铺子》虽然描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但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以及穷苦贫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之根源。《春蚕》的思想主题:《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展示了中国商业资本家和官僚阶级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同时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老通宝形象: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的悲剧正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历史惰性。多多头形象:多多头是一个正在觉醒之中的中国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化身。他具有朦胧的阶级意识,对本阶级的农民抱有同情心,虽然还弄不清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恩恩怨怨的科学规律,但他毕竟对农民的命运开始有所认识:“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背脊骨折断也是不能翻身的。”这个生活哲理使他日后走上反抗之路,他在勤劳这点上与老一代农民有着共通之点,与老通宝相比,他显得豪爽、热情、乐观,更有独立见解。与父辈中的冥顽不化的封建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大革命失败后的散文创作:有《严霜下的梦》、《卖豆腐的哨子》、《雾》、《虹》等散文,它们表现了当时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惆怅、幻灭与悲哀。这些抒情散文在艺术上很精致,意境缠绵悱恻,委婉动人。30年代的纪实性散文:《故乡杂记》、《乡村杂景》等是茅盾深人农村生活以后写下的一组纪实性散文。这些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成就。《雷雨前》的昂扬斗志使人联想到高尔基《海燕》的意境,那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革命风暴的绚丽图画。《黄昏》、《沙滩上的脚迹》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合得十分完美的作品。40年代的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以清新的笔调,明朗的画面,抒写了如诗如画的革命生活和革命者的形象,作品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重点内容提要】1.《腐蚀》的主题及其艺术成就。2.《蚀》中静女士形象分析。3.《蚀》的艺术成就。4.《子夜》的思想成就。5.吴荪甫形象及其意义。6.《子夜》的艺术特色。7.老通宝形象分析。【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茅盾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倡导的艺术主张。2.1921年,茅盾参与发起了,同年,他接受了的主编工作。3.茅盾1925年发表了一文,以鲜明的阶级观点,克服了早期理论的偏差。4.“五四”时期,茅盾致力于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尤其对的文学更为关注。5.茅盾在发表时,署名“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6.《虹》的女主人公是。7.1930年冬,茅盾创作了两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它们是和。8.长篇小说的问世,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9.茅盾写于抗战爆发后的是以芦沟桥事变为背景,着重反映了上海“八?一三”事变的历史过程。10.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茅盾在重庆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一组歌颂延安精神的著名散文、等。11.茅盾的长篇意在暴露国民党的特务统治的黑暗,其主人公是。12.茅盾1945年写了剧本,揭露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反映民主运动的高涨。13.《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14.《幻灭》的主人公是。15.《动摇》中,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则是一个投机革命的老狐狸。16.《追求》这部作品中,抱着“教育救国”梦想的是,爱情至上主义者是,失败主义者是。17.《追求》中以“颓废的冲动”来寻欢作乐,以此报复黑暗现实的新女性是。18.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里谈到,《蚀》是一个,反映了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理。19.《子夜》原名,最初发表于和。20.《子夜》中,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失败了的英雄”形象,赵伯韬则是的代表。21.《子夜》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本家的走狗形象。22.除了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
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外,《子夜》在上占了很大比重。23.茅盾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是和,这些小说较为真实地刻画了悲哀的心灵历程。24.《林家铺子》叙述的是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小说以为情节
主线,以为副线,两者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5.《春蚕》描述的是30年代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养蚕的悲惨事实。26.《春蚕》中,老通宝是形象,多多头则是形象的化身。27.茅盾30年代深入农村生活以后写下了一组纪实性散文和。28.在散文中,茅盾用象征的手法,以“夜的国”、“妖烧的人鱼”等形象勾勒出30年代中国社会的险恶现实。二、单项选择题1.“五四”时期,茅盾在大力提倡写实主义文学的同时,亦提倡过哪种文学思潮?他当时未能在这两者之间划出鲜明的临界点。()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自然主义D.现代主义2.茅盾长篇小说《虹》中的主人公是谁?()A.静女士B.梅女士C.章秋柳D.慧女士3.《路》的主人公火薪传是一位()A.失败主义者B.怀疑主义者C.乐观主义者D.爱情至上主义者4.《三人行》中,谁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A.许B.云C.惠D.史5.茅盾的哪部中篇小说是以芦沟桥事变为背景,着重反映了上海“八?一三”事变的历史过程?()A.《第一阶段的故事》B.《多角关系》C.《少年印刷工》D.《霜叶红似二月花》6.下列哪部作品以年的重庆为背景,旨在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特务统治的黑暗?()A.《霜叶红似二月花》B.《腐蚀》C.《多角关系》D.《第一阶段的故事》7.下列哪部作品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的作品,成为茅盾40年代创作的高峰?()A.《多角关系》B.《腐蚀》C.《清明前后》D.《蚀》8.孙舞阳是哪部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A.《幻灭》B.《动摇》C.《追求》D.《虹》9.《追求》中,谁是失败主义者形象?()A.张曼青B.王仲昭C.史循D.章秋柳10.《追求》中,谁是“教育救国”梦想者?()A.张曼青B.王仲昭C.史循D.章秋柳11.茅盾在创作哪部作品时,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局限,从而更为深刻、更为逼真地表现出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多种根源?()A.《虹》B.《蚀》C.《腐蚀》D.《子夜》12.《子夜》中,不惜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出去卖色相以套取公债秘密行情的地主是()A.屠维岳B.杜竹斋C.冯云卿D.赵伯韬13.茅盾创作于3O年代的哪篇散文,以昂扬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高尔基的《海燕》的意境?那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革命风暴的绚丽图画。()A.《黄昏》B.《水滩上的脚迹》C《雷雨前》D.《严霜下的梦》三、多项选择题1.“五四”运动时期茅盾的文学活动有()A.成立“文学研究会”B.主编《小说月报》C.提倡“为人生的艺术”D.创作散文《卖豆腐的哨子》2.属于茅盾长篇小说《虹》中的人物有()A.梅女士B.火薪传C.梁刚夫D.李无忌3.1930年冬,茅盾创作的两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是()A.《虹》B.《路》C.《三人行》D.《多角关系》4.茅盾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有()A.《子夜》B.《林家铺子》C.《春蚕》D.《多角关系》5.40年代,茅盾的创作有()A.《腐蚀》B.《清明前后》C.《第一阶段的故事》D.《霜叶红似二月花》6.《动摇》中的人物有()A.方罗兰B.史循C.胡国光D.李克7.《追求》中的人物有()A.李克B.张曼青C.史循D.孙舞阳8.下列对《蚀》的评价,正确的有()A.“狂乱的混和物”B.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C.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自然主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范例D.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征途中心灵历程的“活化石”9.下列对吴荪甫的评价,正确的有()A.民族资产阶级失败了的英雄形象B.果敢、冒险、刚强、自信C.动摇、悲观、虚弱、颓废D.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主要是客观因素10.茅盾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有()A.《野蔷薇》集B.《泡沫集》C.《宿莽》集D.《烟云集》11.大革命失败后,茅盾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其中哪些散文为较出名的篇什?()A《严霜下的梦》B《卖豆腐的哨子》C.《雾》D.《虹》12.哪些作品是茅盾深人农村生活以后写下的一组纪实性散文,这些散文为茅盾抒写“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等小说提供了题材和构思上的依据?()A.《故乡杂记》B.《当铺前》C.《乡村杂景》D.《叩门》13.茅盾40年代写下的散文名篇有()A.《黄昏》B.《风景谈》C.《白杨礼赞》D.《雷雨前》四、简答、论述题1.简析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2.简述《虹》的思想内容。3.简析《虹》中梅女士形象。4.简析《腐蚀》的主题及其艺术成就。5.分析《幻灭》中静女士形象。6.简析《动摇》中方罗兰形象。7.分析评价《蚀》的艺术贡献。8.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9.分析评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10.分析《子夜》的艺术成就。11.简析《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对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及其艺术成就。12.老通宝形象分析。【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文学为人生”2.“文学研究会”《小说月报》3.《论无产阶级艺术》4.东欧、北欧被压迫民族5.《蚀》6,梅女士7.《路》《三人行》8.《子夜》9.《第一阶段的故事》10.《白杨礼赞》《风景谈》11.《腐蚀》赵惠明12.《清明前后》13.《幻灭》《动摇》《追求》14.静女士15.方罗兰胡国光16.张曼青王仲昭史循17.章秋柳18.“狂乱的混和物”19.《夕阳》《小说月报》《文学月报》20.吴荪甫买办资产阶级21.屠维岳22.心理描写23.《野蔷薇》集《宿莽》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24.“一?二八”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林小姐婚姻纠葛25.“丰收成灾”26.老一代农民新一代农民27.《故乡杂记》《乡村杂景》28.《沙滩上的脚迹》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A5.A6.B7.B8.B9.C10.A11.B12.C13.C三、多项选择题1.ABC2.ACD3.BC4.ABCD5.ABD6.ACD7.BC8.ABCD9.ABC10.AC11.ABCD12.AC13.BC四、简答、论述题1.茅盾在“五四”时期,写了一大批文学论文,阐述和完善“为人生的艺术”观念。他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文学应反映时代和社会,必须从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遣中解脱出来。茅盾还认识到文学应反映“民众”的痛苦和期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的结论。他认为新文学不仅要以人道主义精神揭示出社会和人生的病苦,还须指出未来的希望,来激励人心,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2.作品把知识青年寻求新的生活道路放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递进描写,深刻地描摹了一代知识分子从“五四”到“五卅”时期如何冲破囚禁,走上与人民大众携手战斗的艰难心灵历程。3.《虹》的主人公梅女士是受了“五四”新思潮熏陶的新女性,她是封建礼教与旧世界的反叛者,她的“往前冲”和“走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性格是“五四”新女性强烈个性的表现。正是带着这种“征服环境,征服命运”的理想,她敢于冲破旧礼教的规范,但是等待她的社会人生却是险恶严峻的。梅女士在冲破铁屋子后,遇到了更为艰辛的心灵搏战。梅女士虽然有苦闷、彷徨和失望的心灵历程,但作者并没有让她的性格发展停滞在原地,而是写了她的进一步觉醒,向着新的斗争生活道路前进。那种昂奋的革命斗志的焕发,标志着革命知识分子艰难历程的新起点。作者试图把梅女士的形象从旧有的思想框架中拔出来,重新铸造一个逐渐摆脱了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而走向与人民大众相结合道路的塑像。4.《腐蚀》旨在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特务统治的黑暗,作品以年的重庆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赵惠明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心灵历程,抨击了国民党特务组织推行内战、破坏抗日的丑恶行径,同时讴歌了小昭、K和萍以及以《新华日报》为代表的进步正义力量。小说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形式(日记体)与内容(心理分析)的有机融合,使这部小说成为茅盾40年代创作的高峰。5.静女士是一位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从小就在母爱的卵翼下和恬静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因此她把“革命”看做是一件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事情,然而每每一接触现实的社会生活,就给这个毫无思想准备的女性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幻灭”。“幻想破灭”成了她无可摆脱的思想弊病。从外省到上海,她经历了多次“革命”的幻灭悲哀,一方面讨厌宗法式农村的死一般的寂静;另一方面又厌恶大上海的都市喧嚣和拜金主义,她试图以读书来作为一种逃遁。她决定用恋爱来刺激自己的感情,然而发现自己的恋人抱素竟是一个军阀暗探并且已有妻室的骗子,她开始再次逃遁。受革命浪潮的鼓舞,她奔向革命的中心汉口,然而她做任何工作都会感到无聊、疲乏,认为这都“不是她理想中的热烈的新生活”。最后,她又一次躲进了爱情的避风港,过上了“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有生来第一次愉快的生活”,然而她的爱人强连长接到命令要开赴前线,静女士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幻灭”之中。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革命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思想的考验和肉体的磨炼,而非罗曼谛克似的理想的胜利呈现。6.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身为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县党部委员兼商民部长,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如此软弱与动摇,以致让土豪劣绅胡国光有可趁之机。因此,对反革命势力打击不力、阶级立场不分明、宽大中和的儒家思想,就构成了方罗兰“动摇”妥协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性格内核。方罗兰“动摇于左右之间,也动摇于成功或者失败之间”。他在对待爱情上也充分显示了其“动摇”的本性。一面是他温柔娴慧具有传统美德的结发之妻陆梅丽的纯情包围;另一面是浪漫风流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女性孙舞阳的性感诱感。作为一个从“五四”时代走过来的青年,方罗兰是属于那种既保留着传统伦理道德,同时又渴望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这两者的选择之间,他永远处于矛盾和动摇之中。他的恋爱生活也深刻地揭示出许多小资产阶级革命者性格特征的本质方面7.《蚀》是一个“狂乱的混合物”。《蚀》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视角(本意是客观的,本能又是主观的),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再现与表现相融合的形式技巧。作者老老实实地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相当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动荡,革命运动的起伏,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的创作特征。但是,作者在表现人物心理世界的现实时,部分采用了现代派的手法,尤其是采用了局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多重视角的表现方法,使得《蚀》的心理描写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局限,从而更深刻、更为逼真地表现出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多种根源。茅盾在创作《蚀》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者常常以象征主义手法赋予物体、自然景物等以特定的内涵。《蚀》是在作者极端苦闷的境况下写就的,那种逼真地客观表现人物形象的主旨和那种不可抑制的奔突情感的倾泻,形成了这部小说主题指向的不确定性。然而,亦正是这种两者相交融的创作方法,才奠定了这部小说恒久的艺术生命力。《蚀》的政治和历史的意义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征途中心灵历程的“活化石”;而作为其文学的美学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范例。8.作品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展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作品表现了民族和社会的矛盾以及各阶级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几重压迫下的必然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向。9.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游历过欧美,学会了一套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有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和气魄,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为了实现他的宏大计划;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然而,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的公司连连失败,节
溃退乃至遭受灭顶之灾。在沉重的一击之下,那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的性格本质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动摇、悲观、虚弱、颓废,乃至企图自杀,等等,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恐惧。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致命弱点。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子夜》以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冲突为另一条线索,充分地显示出吴荪甫既残酷反动又外强中干的阶级特征。同样,在对待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反动本性。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的则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③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这种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④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吴荪甫的形象还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倒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面的暗淡前途,以及所谓“实业救国”的破产。10.①宏大严谨的结构特征。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便成为作品首要的艺术特征。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从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子夜》在心理描写上占了很大比重,尤其是对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这种心理分析的艺术效果并不仅仅驻足在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应用上,而是明显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这种象征主义的手法或隐或现地从作品的开头贯穿至小说终结。③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音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和谐地交相辉映。《子夜》第七章在描写吴荪甫内外交困的心境时,作者始终伴以自然景象的描写:灰色的云块、闪电、雷鸣??不同层次的音响效果和不同基调的色彩构成了吴荪甫内心世界情绪起伏的流程。11.《林家铺子》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但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以及穷苦贫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现当代文学资料考研保密版(北大、复旦、武大、南开)27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先列个书目 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08 版)(时间紧...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概论(修订),於可川,武汉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
  2014年武大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分享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武汉大学研究生考试材料珞珈武大考研网 2014 年武大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分享又是一年...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后附) 现当代文学资料 导》(里面的问题个个弄懂)+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后附)+现当代文学资料 考研保密版(北大、复旦、武大、南开 后附...
 武大了,也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 ,有北京大学...先列个书目 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文学理论教程学习与考研辅导》 (修订二版)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张伯香: 《英国文学教程》1-3 册,武汉大学出版社;吴定柏: 《美国文 学大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 ,南开 大学出版...
 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98年-04年)作者:硕博网 文章来源:中华硕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中华硕博网(http://www.)全球 500 所...
  2012年武汉大学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解析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2...不似北大北师大的题目,他认为考研题目应该有学术方面的思想性,对此,我是比较...
 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院文学考研从 2009 ... 题目 【历年真题解析与规律点拨】2012 版整理类似 ...分的同学来说,需要已报考北大的力度来报考武汉大学文...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马文化线上文学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