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音故事会的故事20字

《知音》文章是如何炼成的:这故事是真实的吗?-知音 鲁嵩岳 成植物人 题材 二奶 西安晚报 灰姑娘 新闻调查 条件反射 一个单身女子的奋斗史-东方财经-东方网
《知音》文章是如何炼成的:这故事是真实的吗?
日 13: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选稿:王昕晨
《知音》编辑部讨论组稿情况。法务部在讨论核稿情况。  很多人读了《知音》文章,都会发问:“这是真的吗?”  而知音传媒集团总编辑胡勋璧有句名言:“生活的精彩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知音》的文章是如何出炉的,线索是如何挖掘的,采访是怎么进行的,其真实性如何保证,在这个百万大刊的背后,编辑部里发生了哪些故事?  “真实、独家、有影响力”  胡勋璧很早就提出了“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质量标准,从40万份到636万份,可以说《知音》月发行量的每次攀升都和它休戚相关。而且,“篇篇可读,期期精彩”这一标准是动态的,在《知音》月发行量300万份、400万份、500万份等各个关口,胡勋璧都要随着“水涨船高”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体现这一质量标准的是“真实、独家、有影响力”。知音集团副总编雷一大这样诠释这八个字:“真实,就是人物、故事必须完全真实,不能掺假,不能仅靠妙笔生花,要反映生活的原生态;独家,就是强调首发,或有新的视角,而不是被其他媒体炒烂了的东西;有影响力,就是作品发出后,对读者有视觉冲击,心灵震撼,在社会上能引起较强烈反响。”  胡勋璧说:“我有一个深刻体会,作为一个期刊人、一本刊物,一定要有自己的灵魂。《知音》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人性美、人情美’,她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充实人生、完善人生。”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动摇”。  他回忆说,在1998年之前,《知音》受假稿子的困扰还比较少。但随着生活纪实类报道的需求大增,加之《知音》实行高额稿酬,在激烈的竞争和利益驱动下,假稿件开始出现。这些年来,每发现一起虚假报道,知音集团相应的管理水平就提高一次,内部制度就不断完善一次。  雷一大则提出,编辑、执行主编对接触到的每一篇稿件都要“条件反射”地先问“是不是真实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他曾多次建议所有的编辑学习央视《新闻调查》的采访作风,立体采访,多方求证。  为此,1998年,他们就成立了一个核稿班子,不久又专门成立法务部,将打假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把保证稿件的真实作为对执行主编考核的重点,如果造假稿件被法务部门发现撤下,责任编辑、执行主编都要受到处罚,编辑部整体奖金下浮;对个别造假未能发现而上刊稿件的作者、责任编辑、执行主编、法务复核人员等责任人,都无一例外、毫不手软地处理。  为了做到“独家”,《知音》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了近两百名签约作者,可以最快的速度发表最近发生的故事;每一篇纪实稿件发稿前作者必须承诺为首发,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明确;兄弟媒体已经报道过的人物和事件,再发时必须有新的角度和深度,并由编务部、法务部认定;一些即使是无意中“题材撞车”的作者、编辑,不仅“白忙活”,还要受罚。  《知音》还有个非常独特的做法,就是编辑必须每月出差组稿。胡勋璧说:“别的刊物编辑在家里等稿上门,但我们的编辑出差制度从一开始就有了,而且,我们要求所有编辑都要出差,每个编辑每月出差至少一次,10天时间,不允许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要抓独家,必须到现场、一线去找,这些是通过打电话没法获得的。”  找不到新题材、新作者是痛苦的。一次,编辑部主任关前(现任副总经理)到北京出差为编辑们找题材、找作者探路。关前到北京后,用了3天跑报社、出版社,却没有发现一个合适的作者和题材。正当在招待所垂头丧气之时,突然有人给他推荐某出版社的一个有些名气的作家。关前喜出望外,第二天约作家见面,那位作家又叫来一帮朋友,他自掏腰包请客,不会喝酒的他“舍命陪君子”,喝了一杯又一杯。那位作家终被感动,凌晨3点多钟带着他到办公室,说要送他一篇大稿。然而,这篇几万字的稿件与《知音》风格大相径庭,使他哭笑不得,醉意和过度疲劳使他出门就摔倒在马路边。好在那位作家在酒桌上提到了另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他第二天接着去找,没想到,这是一位很合《知音》风格的作者,当即谈定一个颇新的题材。后来这位作者不仅给《知音》写过多篇稿件,还介绍了不少京城作者。这种做法用雷一大的话说就是:“我们是没有任何垄断资源优势的企业,靠的都是自己百倍的努力。”  《知音》每期的十八九个纪实故事,几乎篇篇都有媒体转载,都有媒体跟进报道,它是当今中国媒体转载最多、跟进报道最多、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剧本最多的杂志,这就是“有影响力”。为了改变典型报道大而空、远离平民生活、读者反感的局面,胡勋璧曾用一个春节的时间到湖北宜城一个农家采访,那个地方不通公共汽车,他就搭乘拖拉机去,写出了励志长篇《一个单身女子的奋斗史》;雷一大深入鄂西五峰大山,在遭遇大雾封山的日子里,采写出体现人情美的故事《大山里,那户人家那种真情》,他们的作品为编辑记者提供了范例。  为了提高影响力,胡勋璧、雷一大一篇一篇地抠,一期一期地抓,不照顾关系,不照顾名人,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知音》上半月刊执行主编陈昕记得,几年前胡勋璧曾生病住院,编辑们把稿子送到病房。胡勋璧坐在病床上听编辑们读稿,一篇稿子听完,湿透了三条擦汗的毛巾。  铁面无私的法务部和充满赞誉的读者反馈  “《老总幼子溺死之谜:那曾经的“小三妈妈”在颤栗》一文,经核,汕尾市电视台、汕尾市检方均表示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作者最后承认是将不相关联的两案合编成此稿。此稿作为假稿撤下。按规定,对责任编辑处罚1000元,执行主编得知是假稿时积极主动撤稿,连带处罚300元。”  “《“灰姑娘”说救命要紧,那72小时火速捐髓》一文,经核,文中提到的医院表示没有出现此病例。此稿作为假稿撤下。按规定,对组稿编辑处罚1000元,执行主编得知是假稿时积极主动撤稿,连带处罚300元。”  “《冰上飞人突破女性运动极限:父爱与37秒速度齐飞》一文,法务部核实时,主人公父亲对文章中很多情节不认可,明确提出不要发表。此稿撤下。决定对编辑处罚500元(其中综合版编辑承担100元)。”  ……  这样的核稿通报,每期必发。  在知音集团,法务部是一个特殊而关键的部门,发现稿件有问题可以向总编建议撤稿或换稿。“核查一篇稿件的真实性一般需要半天,有些核查难度大的稿件需要两三天,甚至一个星期。”《知音》杂志社法务部主任喻修顺告诉记者,有些作者为规避核查,故意将自己亲友的电话提供给编辑,说这是采访对象的电话。因此,有时要核清稿件内容的真实性时,除了通过作者提供的联系电话核实外,核查人员往往还需要从其他渠道去验证。因此,他们的核查笔记本的每一页都是写得满满的,上面记录着各种当事人的联系电话和查证的内容。  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给《知音》写稿的作者,寄发稿件时必须提供能够佐证其真实性的材料。而在案例报道中,刑事判决书是很重要的证明材料要件。一般来说,有了判决书,就基本可以判断此稿所报道的案件确有其事。但在实际核稿中,法务部副主任陈霜青和同事却发现,有的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稿件真实,不惜提供虚假的判决书。有的在复印、传真时做手脚,文头、文尾是真,正文却偷梁换柱;有的甚至是作者或作者联合某些部门炮制出来的。  一般编辑可能难以发现其中的奥妙,而大多毕业于法律专业的法务部工作人员通过核对判决书的编号、格式、落款、印章等细节,就可以发现造假的蛛丝马迹。  法务部的严谨为知音集团消除了很多诉讼的隐患。  2006年3月,曾担任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的尚军因涉嫌受贿被逮捕。不久后,《知音》收到一位作者的来稿,讲述了尚军以色谋权的故事。法务部看到原稿后,向作者进行核实。作者表示尚军以色谋权一事在当地早有传闻,并且向安徽省政法界的朋友了解了有关情况。  作者解释得头头是道,但法务部仔细阅读原稿后发现,稿件中有一些非常细的私生活描写。而要得到这些细节,除非作者在现场亲眼所见,或者采访了已经服刑的其他相关官员或是尚军本人,而这显然不太可能。最终这篇本可以广受关注的稿子被撤。  没想到这名作者不死心,将稿子转投给另一家杂志,成功刊登。之后,正在服刑的尚军起诉该杂志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索赔32万元,最终法院判决,这家杂志社书面道歉并赔偿6万元精神损害慰问金。  1999年从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至今,陈霜青已经在《知音》法务部工作了13年。亲自参与核实稿件的经历让她可以肯定地说:“《知音》在稿件真实性核查方面,十分重视,绝不含糊,目的是坚决杜绝假稿的发生。”  正因为知音人上下一致,狠抓真实性,严肃认真的负责态度,他们收到了许多这样的读者反馈:  ――2011年第13期《季承再婚跨度40年,这桩忘年恋别有真情》发表后,主人公季承深情地对《知音》编辑说,“很多媒体联系采访我,只有《知音》的编辑和作者态度最诚恳、最认真,你们不像有些媒体从炒作、起哄、看热闹的角度去报道,而是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去挖掘,很真实、很有深度。《知音》是唯一一家发表时让我审阅的媒体,你们对工作如此负责,确实让我感动。”  ――今年第13期《中科院无臂女硕士:多美的一只灵雀子》的报道,反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无臂女硕士研究生李智华的传奇故事。文章发表后,李智华给《知音》写信说,“我的故事,原也有媒体报道过,但《知音》记者采访是最深入、最扎实的,报道也是最细腻、最感人的,因而反响也最大。”《西安晚报》一位记者打电话给该文编辑说:“李智华就在西安,我们也做过报道,但因为采访不深入,只反映了一些表象的东西,没有想到那些震撼人心的励志细节和她的爱情故事被你们《知音》挖到了,你们才是中宣部要求的走、转、改的典范。”  ――刚刚出版的今年第20期有篇文章《女寝室105:一个父亲“躺”进来》,写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女大学生王玲带着因车祸成植物人的父亲上大学的动人故事。主人公王玲给《知音》编辑来电:“《知音》的文章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可用十个字来评价:感人、深入、优美、细腻、细致。你们还把其他媒体将寝室门牌105号写成518号的错误纠正了过来,这是一个细微而重大的错误。试想,学院领导既然全力支持我带着父亲住进寝室,就不可能安排到那么高的五楼,我对你们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由衷钦佩。”  “尽量地贴近生活就是最大的创新”  “《好爸爸坏爸爸:3个同窗小朋友拷问恶魔》讲的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做起全职奶爸,表面上他是众人眼中的好爸爸,住着豪宅开着好车,还能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其实这位父亲炒股失败,又陷入网络赌博。出于嫉妒和心理失衡,他杀死了自己孩子培优班的两位同学……这就是当前新型社会关系下出现的新现象。”在《知音》工作了15年,陈昕眼中的《知音》一直紧跟时代,题材不断在创新。而创新来自现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生活。  不同时期,《知音》都有变化:刚刚创刊,人们关心的是怎么让自己活得更好,那是个人奋斗的时代,《知音》文章的重点是讲怎么创业,怎么读书的人生故事,让人看到希望;上个世纪90年代:两极分化,人性矛盾激烈,情感出轨、情感危机变得普遍,“二奶”现象受到广泛关注;而2000年后,“二奶”遭到唾弃,回归真情,回归家庭受到关注……  为保证稿件质量,《知音》明确反对只在网上找题材的做法,严控刊发网上题材的文章。而对于什么是“网上题材”规定的非常具体:凡在省级以上网站刊登过的新闻、且事件的主干及始末均有报道,均属不可编发的网上题材。只有当已发报道只是作为《知音》选题的背景,另有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内容,且文章很有分量才可以编发。即使达到以上条件,每期可编发的网上题材稿件也不能超过30%。雷一大提出,编辑在上报选题时,就要在网上搜索,如实说明此选题是否属于网上题材,如果属于网上题材,作者将选取什么新的角度,哪些主要内容和情节网上稿件中没有。如果网上已有大量报道,而在报送时没有更新的角度和内容,并没有说明属于网上题材,查出来要进行严肃处罚,造成在校对过程中撤稿的要加重惩罚。  雷一大表示,《知音》有六不发原则: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不发,单纯渲染暴力的不发,涉及性技巧的不发,可发可不发的不发,违背国家宣传纪律的不发,泄露国家机密的不发。每篇文章,包括反面题材,都力求让读者能够从中吸取人生的教训,学到法律知识,启迪人生。“纯粹展览罪恶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对于反面题材,《知音》的做法是“反面题材正面做”。在编发每一篇反面题材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充分考虑其角度、立意和导向,讲究编辑技巧。不是照搬案例、事件,赤裸裸地展示残忍的杀戮、变态的情仇和人伦的丑陋,而是给人们提供深思、启迪、警示和引导,题材是反面的,而其传递的信息、彰显的价值却不能负面。有篇题为《富豪妻血洗逼宫之辱,杀手预警二奶不逃离》的报道,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嵩岳看后感叹,一篇纪实报道如何做到既给人阅读快感,又发人深思,既有故事,又不失厚重,是当下通俗类读物的一个课题。该文就做到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把思想性有机地融于故事之中,不是庸俗地迎合,而是代以引导性的阅读,这样文章就有了品位。曾经有作者写来一篇稿件,讲的是修自行车的单身老汉,因起了色心奸杀了前来修车的女客户,“这显然是一个偶然的犯罪事件,没有人生况味,只是纯粹展示罪恶。这样的稿子坚决不发!” 雷一大说。  在胡勋璧看来,一些人对所谓的“知音体”的认识,都是表面的东西。“真正的‘知音体’是我们对文章的高质量追求:充满鲜活的生活细节的采访,充满哲理的意境,通过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揭露生活的真谛,并讲究表达的美感。人生的故事、经历有生命力,永葆青春,永不过时。生活是发展的,肯定有新的人物、故事出现,是无穷尽的。尽量地贴近生活就是最大的创新。”  对于《知音》的未来,胡勋璧寄予厚望,“质量到位了,月发行量可以超过1000万份”。
关注东方财经sina微博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良缘知音--《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10年01期
【摘要】:正联痴阿王,家住石桥湾一口古井旁,吮吸着古井的甘泉长大。参加高考那年,以一分之差落榜。阿王钟爱对联,常以对联交朋友。每到腊月,他就摆起摊为村民撰写春联。由于兴趣爱好专注,步入中年的阿王错过了谈婚成家的最佳年龄。
【关键词】:
【分类号】:I269【正文快照】:
联痴阿王,家住石桥湾一口古井旁,吮吸着古井的甘泉长大。参加高考那年,以一分之差落榜。阿王钟爱对联,常以对联交朋友。每到腊月,他就摆起摊为村民撰写春联。由于兴趣爱好专注,步入中年的阿王错过了谈婚成家的最佳年龄。去年腊月二十六这天,阿王早早地在大街上摆起摊子,并挂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克俭;[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2年01期
王庆新;[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2年03期
林长华;;[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01期
晓旭;[J];山东农机化;2005年01期
龙方清;[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2年01期
白雪;;[J];新农村;2010年02期
方国礼;[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3年04期
冰客;[J];中国人才;1997年03期
郭建文;[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99年06期
;[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毅雄;;[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王保东;;[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高寿荃;;[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余子衡;;[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杨景震;;[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李乃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袁雄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唐蔚;;[A];广西档案2010年第1期(总第97期)[C];2010年
赵西林;;[A];贵州省楹联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贵州省诗词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会刊[C];2005年
张少扬;;[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宋志明;[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王天军 冯斌;[N];人民铁道;2007年
张展;[N];中国信息报;2008年
任雪松;[N];中国商报;2002年
文化广场评论员
杨青;[N];深圳商报;2007年
邹兰;[N];威海日报;2008年
周波;[N];桂林日报;2007年
杨新昌 通讯员
傅道银;[N];昌吉日报;2007年
笑泉;[N];经理日报;2008年
王明钦;[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大方;[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高丽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包祖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傅春玲;[D];浙江大学;2005年
李杰凯;[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洪尚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于影丽;[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易勇;[D];重庆大学;2005年
曹景伟;[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陈国庆;[D];江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华;[D];南昌大学;2007年
钟坷;[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王金凤;[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殷丽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鲁晓川;[D];中南大学;2004年
欧明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詹琦;[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俞朝阳;[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黄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陈小韦;[D];浙江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数学家的故事20字,急!!! ! !
数学家的故事20字,急!!! ! !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
的感言:真心佩服你,谢谢!
其他回答 (4)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
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 “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老师,我没有胡闹”
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高斯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2、大海边的阿基米德
18:21:39 来 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络资源 阅读517次 阿基米德11岁那年,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是世界闻名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城中图书馆异常丰富的藏书,深深地吸引着如饥似渴的阿基米德。 当时的书是订在一张张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茎剖成薄片压平后当作纸,订成后粘成一大张再卷在圆木棍上。那时没有发明印刷术,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成的,十分宝贵。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就用小树枝当笔,把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然后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时天公不作美,风一刮,这种"纸"就飞了。 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又好又便捷。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兴奋地告诉他的朋友们说:"沙滩,我发现沙滩是最好的学习地方,它是那么广阔,又是那么安静,你的思想可以飞翔到很远的地方,就象是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一样。"神奇的沙滩、博大的海洋,给人智慧,给人力量。打那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洋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从求学的少年时代开始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未觉察。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 由于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后人将他与牛顿、欧拉、高斯并称为"数坛四杰"、"数学之神"。我国数学泰斗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面对知识的大海,人们应该象阿基米德那样,信念是罗盘,执著和勇毅作双浆,不懈追求,毕生探索。扬帆远航! 3、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报酬
11:40:32 选自《 数海钩沉——世界数学名题选辑》 作者:高希尧 阅读419次 这是印度的一个古老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的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 ‘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用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国王说道,心里为自己对这样一件奇妙的发明赏赐的许诺不致破费太多而暗喜。“你当然会如愿以偿的,”国王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1粒,第二格内放2粒第三格内放2’粒,…还没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飞快增长着,国王很快就看出,即便拿全印度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对达依尔的诺言。 原来,所需麦粒总数 1+2+2^2+2^3+2^4+……+2^63=2^64-1 =。 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打个比方,如果造一个仓库来放这些麦子,仓库高4公尺,宽10公尺,那么仓库的长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而要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尽管印度舍罕王非常富有,但要这样多的麦子他是怎么也拿不出来的。这么一来,舍罕王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要么是忍受达依尔没完没了的讨债,要么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结果究竟如何,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印度古代对等比级数已有相当的研究。 类似印度“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报酬”问题还出现在别的国度。十八世纪初期,俄国马格尼茨的《算术》一书中的“卖马’问题,就与“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报酬”相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卖马”原题如下: 某人卖马一匹,得钱156卢布。但是买主买到马以后又懊悔了,要把马退还给卖主,他说这匹马根本不值这么多钱。于是卖主向买主提出了另一种计算马价的方案说,如果你嫌马太贵了,那末就只买马蹄上的钉子好了,马就算白送给你。每个马蹄铁上有6枚钉子,第一枚钉子只卖1/4个戈比(1卢布等于100戈比),第二枚卖半个戈比,第三枚一个戈比,后面每个钉子价格依此类椎。买主认为钉子的价值总共也花不了10个卢布,还能白得一匹好马,于是就欣然同意丁。结果买主算账后才明白上当。试问买主在这笔交易中要亏损多少?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思格斯把它称为数学的转折点,以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的符号记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创造了“=”,“”等符号,延用至今笛卡儿在物理学。斜 回答采纳率:14.3%
09:29 您已经评价过!好:14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11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李子金是清初康熙年间的布衣数学家,他的数学著作在清初数学发展史中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兴起的中西数学会通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李子金自幼聪明好学,天资过人,童年就显示出超人的才能,“清才隽思,童年即驾其曹”。 他出生于明朝末年,在李子金九岁时,高闯王的起义军曾到河南某郡县休整,派督学选拔人才,向众学子道:“胸有大志才能出众,文笔流畅英敏的到苏门山去。”应考学子大多不敢去,李子金不怕,结果文章深厚而雄健,华美又畅达,出类拔萃,一日之间名声大振,以优异的成绩被拔置柘县诸生籍中。李自成闻名,亲自前往后罗李村防贤,邀李玄出任军师,具体情况可见本书章节。 李子金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待人诚恳,严于律己,上层及一般人都很尊敬他。正如墓志铭中所说的那样“子金乐易人,平居油油,不见喜愠之色,与人处,略无崖岸,虽屠沽佣保,咸知敬而慕之。然而持身甚严,不可以非礼东,可谓介然有守者”。 李子金博览群书,不仅善诗词,而且通经史。他虽清嬴,尚隐居,然负壮志,大部分时间从事于道学、天文学、数学、律吕以及声韵学科的研究,尤其精通数学,善勾股嘉量之术。 李子金对律吕声韵学的研究也是卓有成就。在豫东享有很高的声望。当时睢州贤达王祖恢在其所著《浮香阁轶闻》,歌颂了李子金在律吕方面功绩:“十五人声独会心,下姑洗管少知音,当年河右飘零日,未遇睢阳李子金。” 李子金不仅研究屡屡原理,而且还能精工制造乐器和熟练地演奏,据本村人谈,解放后他家还保存有一个十分精致的镶银笙,后来不知失落何处。 李子金终生不为官,特别晚年,一直村居,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虽然与社会名流、亲朋好友来往接触,奋笔疾书,1676年写成《算法通义》,1679年写成《几何简易集》,1681年为杜知耕《数学钥》作序,1683年完成《元弧象限表》,1688年完成《历范》一书,1690年完成《狂夫之言》,其他著作也在这一时期完成。 仅就这五种著作而言,从年的十五年中,平均每三年完成一部,况且又是在54岁到68岁高龄,足见子金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为完成这些著作在身心和物资方面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子金一生勤奋治学,著述甚丰,其著作有十二种,三十余万言,总名为《隐出鄙事》。 李子金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擅长天文历法,又精通医学,娴熟文学、史学,尤其精通勾股、嘉量和目测完距之术。 惊奇发现 当我了解到李子金的情况后,立即萌发写书的念头,可是,自己从未写过小说,要想写好李子金的故事却有一定的难度,从哪里着手呢? 就从李子金栽树着手,(故事附后;钦差到刀下留人)查找当年处理李子金孙子案件钦差大人的后人,是否有此事。 于是,作者找到李子金的后人,第十一代世孙李XX先生,一起前去刨根问底,来到钦差大人的后人家里,寻找线索。 结果出人意料的发现;钦差大人为了报答李大仙救命之恩,撰写了一部有关李子金生平事迹手稿。 记录了李子金年青时代,叱咤风云,走南闯北的真实故事。虽然破旧不堪,残缺不全,但字迹清晰可见。 作者经过整理加工上传到起点,供朋友们阅读。请看《李自成河南访军师》/BookReader/3037677.aspx“一趟河南之行喜得三位军师”,)“不错,李岩的条件完全符合,”李自成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让他说不出来,通过近阶段的了解和观察,特别这次开封府救人,即道:“李岩用兵之道,攻城略地,摆阵布法,却有一套。可是,面相慈善,人也老实,好像缺乏心计……”他本想说出李岩不会奇门遁甲,没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却说走了嘴,当即被刘宗敏打断了。 “心计,什么心计?”刘宗敏提出反驳,他怒目圆瞪道:“闯王指的心计,是背后整人吧,李岩确实不会背后说人坏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遵从,暗地里违背。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李岩是个直性子,有一说一,直截了当,背后算计人不会,他不会……” 突然,门外传来勤务兵喊叫声:“有心计的军师到!”打断了刘宗敏的发言。众将领不约而同的望着这个有心计的自荐军师,看看他是谁…… 怎知,众人的发言,惊动了天王智库军师,此时清楚了李自成的想法,准备回去继续访李玄,绝不能让他得逞,一定要想办法阻止“紫金”结合。既然李自成想要“有心计的军师……”达到他的一切要求,就给他弄一位有心计的军师,到哪儿弄呢? 他左思右想,挖空心思的想,终于想起一个擅长心计的军师。此时正在平顶山宝丰县设馆授徒的金牛星,下凡后,人间取名牛金星,字聚明。 于是,立即腾云驾雾,来到平顶山宝丰县城。此时,正逢庙会,赶会的人山人海,他打起眼罩仔细寻找,发现牛金星也赶庙会来了,随在前面必经路口摇身一变,变作一位摆地摊的相术先生,面前树一块招牌,上写着:“测算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相面,奇门遁甲,帝王之术。”下坠,豫东宋孩儿。 牛金星来到面前,瞪眼观看;感到好奇,站立停顿。 天王智库军师乘机搭讪,拦住自我介绍道:“我乃是豫东宋献策,虽然又矮又挫,倒精通术数,善观面相,我观先生,五官端正,正堂饱满,乃是大富大贵之人,有帝王宰相之命相,” “什么……”牛金星闻听宋献策所言,又惊又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真有此面相吗?说实话,我牛金星很不得志,曾被诬以抗欠赋税、强占妇女而遭“盆冤”,因此而被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回来后设馆授徒,过着仅足衣食的生活,如果真能当宰相,岂不是一步登天。善于心计的牛金星,并没当场感谢,随大眼一瞪道:“胡说八道,当哪个帝王的宰相?崇祯皇帝要我吗?连举人都被革职了,还敢做当宰相的美梦,” “咋啦!”天王智库军师见牛金星不信,装作翻翻眼皮,看看首相指纹,看看面相,一番动作后,即道:“一点不错,绝对宰相,可打保票,不过,要想实现宰相梦,非宋献策帮忙” 牛金星闻听所言,当即伸出手来,握起宋献策的手道:“我们交个朋友,只要宋先生帮忙当上宰相,定当重谢,” “一言为定……”宋献策一本正经的道:“既不是崇祯帝的宰相,也不是现在,需要一个过程,首先通过自荐军师,才能实现,” 牛金星道:“军师就军师,自荐就自荐,如今天下大乱,占山为王的队伍多如牛毛,但不知自荐哪路人马的军师?” “可知陕西农民军首领……闯王李自成有帝王之相,” “嗷,”牛金星怎么不知,“最近从湖广的均县,来了一股人马,打出的旗号是闯王李自成,” 宋献策道:“他不是李自成,是将领刘汝魁,此时李自成正在豫东访贤拜军师,你趁机参加豫西农民军,而后随刘汝魁去开封府,向李自成自荐,就讲是协助他成就大业的军师,” “自荐军师……”牛金星按照宋献策所言,当即参加了豫西农民军,向首领刘汝魁说明来意,自荐李自成军师。因而随豫西农民军来到开封府,大军驻扎在城外,哪儿看到李自成。 突然,听到勤务兵通知刘汝魁到开封府城开会。牛金星感到机会来了,立即要求随刘汝魁进入城门。 牛金星善于心计,他让刘汝魁先进去汇报,自己关键时刻进入,谁知,却被守护会场的卫兵拦住。他只好向卫兵道明来意:“我叫牛金星,是来自荐军师的,” 卫兵闻听所言,不敢怠慢,随向里通报,大喊一声:“自荐军师牛金星到!” 李自成正在与刘宗敏为回去请李玄,争论得难解难分,突然听到,又来了一位自荐军师,不禁心中大喜,当即邀请自荐军师进入大堂问明情况。 这时,牛金星进入,首先向李自成和各位将领施礼,而后自荐道:“据说闯王急需有心计的能人当军师,我牛金星擅长心计,特来自荐军师,”立即把情况作出介绍:“自小饱读史书,二十岁中秀才,天启七年中举人。为人质朴,通晓天官、凤角及孙吴兵法。” “嗷”李自成闻听所言点了点头,大喜,对牛金星很得赏识,“原来你也是一名举人啊!” “是啊!”牛金星立即自吹起来,“自小爱好兵法,善于心计,”当即向自成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 李自成闻听牛金星所言,倒也合乎情理,真是想啥得啥,李岩是举人,有攻城略地,摆阵布法之特长,牛金星也是举人,善于心计,通晓天官、凤角及孙吴兵法。可是,没有神机妙算先知先觉的能耐,这是心里话,不能这么说,即道:“只可惜你与李岩都不会奇门遁法……” “奇门遁法……”牛金星当即打断了李自成的话,原来嫌弃自己不会奇门遁法,这有何难,突然想起,为自己相面引路的宋献策,随引荐道:“牛金星推荐一人,他虽然没有神机妙算的本领,倒学识渊博,与李玄一样,精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经常赶庙会摆摊,为人占卜吉凶祸福。此人外号‘宋矮子,”只因个子矮,像个小孩,所以人们又送外号“宋孩儿”。 刘宗敏闻听所言,心中大喜,立即向李自成道:“管他个子矮不矮呢,只要会奇门遁甲,帝王之术就行,” 不一会儿,宋献策到来,当然少不了天王智库军师的功劳。他即向李自成道:“其实我们早已认识,您可记得,在柘县凤凰台寻访李大仙时的宋先生,” 李自成闻听所言,突然想起来了,“不错,不错,在柘县凤凰台碰到的矮个子先生,原来是宋献策,多亏介绍,才有幸访到李玄。” 宋献策向李自成介绍道:“我和李玄十分熟悉,相隔百里……” 这时,”李岩从谯州回来了,接话道:“末将与李玄也是一百多地,我们之间也是相当熟悉,” 牛金星怕李自成忽视了自己,抢话道:“我牛金星与李玄也不远,不会超过三百地,不过,我却闻其名没见过此人,” “见什么啊!”宋献策不满的道:“他李玄架子大,只因知识渊博,道法深奥,所以自称狂夫,哪儿瞧得起我们等人,提鞋都不要,” 牛金星不满的道:“尽管李玄知识渊博,道法深奥,毕竟太年轻,常言道;姜还是老的辣,按照年龄,我比李玄年龄大,如果卖老资格,我牛金星有优势,” “哎,怎能如此比较,”李自成倒不这么认为,“常言道:有智慧不在年老少,无智谋枉活一百多。甘罗十二当宰相,曹植七岁能写诗,白居易一岁识字,六岁作诗,十六岁名扬天下,他李玄已经二十大几。再说,想当年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时,也不过二十六岁。刘备整整比诸葛亮大二十岁,还不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拜军师……” “只可惜……”李岩打断了李自成的话,由于提前到来,清楚闯王访贤的情况,不满的道:“只可惜李玄架子太大了,闯王亲自去请,连面都不给见,岂不是故意躲避。”“什么故意躲避,”李自成清楚当时的情况,“那是李玄不在家,可想而知,官府追剿捉拿反贼的军师,他会在家等死吗,何况有先知先觉呢,” 李岩听了闯王的一番话,感到自己说走了嘴,赶紧改口道:“可知我们三人,个个都是自己主动投奔来的,都是为了协助闯王成就大业的智谋能人,凭我们三人对闯王的忠心和态度……” “理应拜为军师,”刘宗敏替李自成说话了,即解释道:“忠不忠看行动,亲不亲看紧跟。即使再有本事,不愿保驾也是枉然。他们三人,虽然没有李玄的先知先觉,神机妙算的能力,可是,他们肯卖力……”
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
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
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
五五数之余三,
七七数之余二,
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
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
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读书的故事2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