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明武宗手底下的邵江彬 耿学杰案当过锦衣卫是吗?

明朝的锦衣卫真是古代007吗?(2)
  赐服通常采用云缎、闪缎、云绢、纱、罗等高级衣料,以大红为底色(也有青、蓝、紫、沉香等颜色),采用织金、妆花等复杂工艺,胸前为龙头和龙爪,龙身绕过肩膀,龙尾甩到身后。大体来说,蟒衣是等级最高的赐服,之后依次是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  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卫成员也不是全都穿飞鱼服,能穿飞鱼服的基本上属于锦衣卫军官,至于将军、校尉和力士,则根本穿不到飞鱼服。此外飞鱼图案可以用在圆领衫、直身、道袍、贴里、曳撒等多种服装上;飞鱼图案可以做成胸背补子,也可能是过肩的“通肩袍”;飞鱼可以带翅膀,也可以不带翅膀……总的说来就是没有固定的规则。实际上连明朝人也不容易分清这些区别,虽然明代历朝皇帝不断下旨禁止乱穿飞鱼、斗牛服,但皇帝自己也往往胡乱赏赐,导致情况越来越乱。  所谓“绣春刀”如今并没有确凿的实物传世,但许多研究者曾根据明代绘画,对其进行考证。大多数看法认为绣春刀的样式和明代常见的腰刀差不多,只是刀身较一般腰刀短小,而且全身有弧度,便于拔出和守刀,绣春刀最大的特点在于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此外,佩绣春刀并非锦衣卫的专利,留守卫、旗手卫等亲军都可以佩带,文武大臣扈从皇帝车驾时也会获赐绣春刀。绣春刀最大的特点在于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  皇帝的情报局  锦衣卫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因此负有保护皇帝之责,由此承担了秘密调查和刺探情报的工作。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其首脑称为“锦衣卫掌镇抚司事指挥”。南镇抚司掌握锦衣卫的法纪、军纪,同时掌管制造兵器的军匠。锦衣卫北镇抚司则负责在暗中秘密侦伺文武百官,同时还担负着监视藩王、反间谍等任务。《明史?职官志》中称北镇抚司的任务是“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北镇抚司逮捕人的时候不需要经过外廷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法律手续,而是直接逮进臭名昭著的锦衣卫诏狱(也叫锦衣狱)。被捕者一旦走进诏狱大门,十分之九便无生还之理。锦衣卫执行侦察和缉拿等任务的部队则称为缇骑,由校尉、力士等低级军士充任,其人数在洪武朝只有五百人,到正德年间膨胀至六万余人。到嘉靖年间,还有外围线人十五六万。  有明一代,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被统称为“厂卫”。明武宗宠信的江彬曾同时领导厂、卫两大特务部门。此外东厂的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都是从锦衣卫选拔过来的,其下面有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这就容易给今天的初学者造成一种误解,似乎锦衣卫是和东厂一样的太监机构。其实供职于东厂的锦衣卫成员并不需要阉割,其本人的官职仍是锦衣卫千户或百户,户口也隶属于锦衣卫军籍,但是工作关系属于东厂,在东厂办事,受东厂提督太监管辖。就好比现代的借调。当差遣的职务结束或者被免去后,仍回锦衣卫担任原职,今后仍在锦衣卫系统内晋升。  民国时期,特别是四十年代后半期,为了影射国统区的白色恐怖统治,锦衣卫“特务机构”的作用和威力被进步知识分子过分夸大了,其代表作就是丁易的《明代特务政治》一书。实际上明朝治国真正依赖的还是国家的官僚系统,而非厂卫。上有内阁六部,庙堂之事轮不到东厂和锦衣卫说话。厂卫就是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也拿不上台面,只能作为皇帝的鹰犬爪牙,行事必须依靠皇帝抬举。  另一方面,锦衣卫最重要的是缉捕、刑狱职责,情报收集只是一些延伸作用。其情报侦缉手段对朝中的重要大臣根本不具备威胁,自嘉靖年间的首辅夏言开始,明代历届倒台的首辅没有一个是被锦衣卫搞掉的,反而主要是靠言官(御史和给事中)与风宪官(都察院、大理寺、按察司)之力。不过,在明代另一项臭名昭著的制度“廷杖”当中,负责拿棍子打大臣屁股的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则是司礼监太监。不少忠言直谏、触犯天颜的大臣在挨廷杖的时候惨死在锦衣卫的棍子下。锦衣卫牙牌。  在壬辰倭乱期间,锦衣卫还曾经派出名为“夜不收”的间谍,刺探日本军队情报。这一点也被如今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过分夸大、并且进行传奇性渲染。实际上明代各地边防守军中基本上都设有名为“夜不收”的探子,在明朝前期和中期以刺探蒙古方面动静为主,后期则加强了辽东方面对女真的哨探工作。“夜不收”通常以本地人组成,能操本地语言、熟悉附近环境。总的来说,比起同时期的哈布斯堡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锦衣卫的对外谍报水平是很低的。  到明朝灭亡时,锦衣卫的情报侦察能力已经弱到了几近于无的地步。按照《明史?刑法志》和《明季北略》的记载,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前夕,锦衣卫对于京城“奸细潜入、佣夫贩卒为流贼所遣,无一举发”。甚至到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老百姓纷纷避难,锦衣卫仍然在查禁京城沦陷的“谣言”,将“造谣惑众者”执送金吾所,而此时的北京城已经连坑厕里都是闯军了。  勋臣子弟的俱乐部  由于锦衣卫是亲军二十二卫之首,因此明朝功臣和外戚的子弟多赐予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百户等世袭锦衣卫官职,以示恩宠。比如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代中,除了嫡长子世袭魏国公、定国公两支爵位外,其余诸子多授予锦衣卫世职。明朝时期,南京城南有“四锦衣园”、“六锦衣园”等园林,就是徐氏子弟的私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锦衣卫的职位有实任(管事)和挂名(空闲带俸官)的区别,授予勋臣贵戚子弟的的锦衣卫名分多为挂名的虚职闲差,而非实际职位。其中有些被称为“散骑舍人”,视八品官,每月支十六石米的俸禄。至于在锦衣卫中担任实职的勋贵子弟,要定期接受兵部的铨选,如果堪用,则仍担任旧职,如果不堪用,则免去实职,调为带俸官。
与本文的相关文章推荐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为锦衣卫首领,正三品官衔,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目录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出自《明史》)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专有特务机构,其全称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朱元璋所设立的“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1369年)时改制“大内亲军都督府”。 锦衣卫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其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直接向皇帝负责。 锦衣卫指挥使下辖北镇抚司及南镇抚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 百户,正六品; 试百户,从六品; 总旗,正七品; 小旗,从七品。 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有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骧,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自己也被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杀头。 第二任是蒋瓛,历史上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秘密禀告朱元璋的,蓝玉案之后也被朱元璋赐死。此后到建文时代都没有常设。 第三任是明成祖时的纪纲,永乐十三年(1415年),他将《永乐大典》总裁官解缙置于雪地冻死。永乐十四年(1416年)因为支持汉王夺嫡被杀。 明英宗时,锦衣卫指挥使是刘勉和徐恭,《明史》记载他们“皆谨饬”。王振上位后,提拔亲信马顺作了锦衣卫指挥使,明英宗被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的打死在朝堂上。 明景泰时,卢忠当了指挥使,指挥了一把景泰朝的“金刀案”,扑朔迷离之后,卢忠甚至装疯,一把刀引发的血案被内阁和司礼监联手压了下去。“夺门之变”后的指挥使是逯杲,公然索贿,胡乱按罪,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无间身份后砍了,为事业献身。接任的是门达,也不是好人。明宪宗继位后流放广西。不过天顺朝最出名的指挥使是皇帝的大恩人袁彬,全大明锦衣卫的头头脑脑们摘出来,所有人听过的好话加起来估计也没有给他一个人的多。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台锦衣卫都得大清洗一遍,只有他服侍了两代皇帝还都是正牌卫使。去世时官爵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为帝国超一品的大员,连母亲和妻子都是一品诰命。另一位在同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是蒙古人哈铭,他和袁彬是唯二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共患难的。还留下一本回忆录《正统临戎录》。 宪宗朝的第一位指挥使是万贵妃的弟弟万通。后继者朱骥持狱公正,风评不错。 弘治朝的牟斌也是个厚道人。 正德朝时,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与张采攀附刘谨,刘瑾倒台后也被处死。接任指挥使的是钱宁,钱宁从小被太监义父“嬖之”。做御前侍卫时更是跟武宗同睡一张床,后来被武宗皇帝亲近江彬扳倒。江彬继任锦衣卫指挥使和武宗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卧起”,且同时兼管东厂。武宗死后,江彬也被杀。 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更迭很快,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都是嘉靖在安陆兴王府的旧部。之后就是陆炳,他是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折节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明代唯一的以三公兼三孤,而且是善终。 嘉靖三十九年陆炳退休后接任的是朱希忠,他是“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袭封成国公。 万历朝张居正时代的指挥使是刘守有,他是名臣子弟,出身好。后期是骆思恭,到天启四年,在“移宫案”中出了大力,可惜被魏忠贤陷害。接任指挥使的是田尔耕。 崇祯皇帝继位后完结。接任的是骆思恭的儿子骆养性。之后是吴孟明,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胡惟庸案”后 任职原因:跟着朱元璋多年,值得信任,仪鹫司时主持特务工作,锦衣卫成立后任指挥使 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胡惟庸案”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工作时间:“胡惟庸案”后至“蓝玉案”后 任职原因:毛骧死后,继任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蒋献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蓝玉案”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工作时间: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 任职原因:明成祖即位后,利用锦衣卫诛杀建文旧臣 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被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 主要业绩:诛杀建文帝旧臣 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 工作时间:永乐年间至宣德年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刘勉 工作时间:宣德年间至正统初年(143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徐恭 工作时间:正统初年至正统二年(1437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王振当权,用亲信马顺替代徐恭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工作时间:正统二年(1437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 任职原因:王振亲信,得到提拔 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 主要业绩:帮助王振铲除异己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 工作时间:正统十四年(1449年)至景泰年间 任职原因:马顺被打死后,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金刀案”后装疯卖傻 主要业绩:指挥了“金刀案” 锦衣卫指挥使:朱骧 工作时间:景泰年间至景泰八年(1457年) 任职原因:卢忠装疯卖傻,得到朝臣支持继任 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作为于谦女婿被殃及 主要业绩:减轻刑罚,整顿诏狱 锦衣卫指挥使:逯杲 工作时间:景泰八年(1457年)至天顺五年(1461年) 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得到曹吉祥推举 离职原因: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间谍身份后被杀 主要业绩:公然索贿,胡乱治罪 锦衣卫指挥使:哈铭 工作时间:天顺年间 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有功 离职原因:奉旨出使外藩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 工作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至弘治元年(1488年) 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有功,封都指挥使佥事,哈铭离职后兼任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寿终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天顺年间剿除石亨,曹吉祥等 锦衣卫指挥使:门达 工作时间:天顺七年(1463年)至成化元年(1465年) 任职原因:得到明英宗宠信,挤走袁彬 离职原因:明英宗病逝,门达被问罪,贬官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锦衣卫指挥使:万通 工作时间:成化年间 任职原因:万贵妃的弟弟,得到万贵妃举荐任职 离职原因:明宪宗病逝,万家失去靠山,被明孝宗贬斥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工作时间:弘治元年(1488年)至正德初年(150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遭到刘瑾记恨,被下狱致死 主要业绩:仁善治狱,保护被刘瑾陷害入狱的朝臣 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至正德五年(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 锦衣卫指挥使:张采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至正德五年(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为何有两位指挥使,这个不是很清楚) 锦衣卫指挥使:钱宁 工作时间:正德五年(1510年)至正德十一年(1516年) 任职原因:跟明武宗睡在同一张床上,认了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锦衣卫 离职原因:被江彬排斥 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兴建豹房 锦衣卫指挥使:江彬 工作时间:正德十一年(1516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 任职原因:和明武宗“出入豹房,同卧起”而得到宠信,排斥掉钱宁后任职 离职原因:明武宗死后,朝臣弹劾,被剐 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 锦衣卫指挥使:朱宸 工作时间:嘉靖初年 任职原因:江彬被剐后,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骆安 工作时间:嘉靖初年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王佐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陈寅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至隆庆初年(1567年) 任职原因: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 离职原因:寿终 主要业绩: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 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 工作时间:隆庆年间至万历十年(1582年) 任职原因:因为是名臣子子弟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太监冯保倒台后,因为贪污被问罪 主要业绩:支持张居正改革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工作时间:万历十年(1582年)至天启四年(1624年) 任职原因:刘守有倒台后升迁 离职原因:被魏忠贤排斥 主要业绩:万历朝鲜战争和“移宫案”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 工作时间:天启四年(1624年)至天启七年(1627年) 任职原因:得到魏忠贤重用升迁 离职原因:魏忠贤倒台后被治罪处死 主要业绩: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工作时间:天启七年(1627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 任职原因:骆思恭的儿子,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和赏识 离职原因:贪污腐败严重,被崇祯帝罢免 主要业绩:勾结宦官,祸乱外廷 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 工作时间: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明朝灭亡 主要业绩: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 锦衣卫指挥使:马銮 工作时间:弘光元年(1645年)至弘光元年(1645年) 任职原因:父亲马士英拥立弘光帝朱由崧 离职原因:弘光帝被俘,不知所终 主要业绩:保护弘光帝逃跑到芜湖 ……………………………… 锦衣卫指挥使:李元胤 工作时间:永历二年(1648年)至永历四年(1650年) 任职原因:义父李成栋反清投奔永历帝 离职原因:郁林沦陷,战败自杀 主要业绩:说服李成栋反清投明,诛杀内奸佟养甲 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 工作时间:永历四年(1650年)至永历十五年(1661年) 任职原因:李元胤战败自杀 离职原因:咒水之难死于缅甸 主要业绩:无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805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锦衣卫:压垮明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武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