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得雷德王怎么画画才好

清华大学工会
教职工荷塘诗社《诗词园地》之一
发布时间:  访问计数:9846
月29日发布
肖红缨(潇潇)
沁园春·改革开放颂
巨响春雷,涌破藩篱,崭浪远航。看旗擎改革,波澜壮阔,天翻地覆,荡气回肠。天堑飞虹,荆莲绽放,一脉相承港澳香。雪耻日,尽载歌载舞,澎湃心房。&& 中华锦绣长廊,喜入世齐开新乐章。赞英雄盛事,梯通银汉,摘星揽月,四射光芒。气贯东西,舰驱瀚海,十亿黎民志昂扬。凯歌奏,祝东方骄子,再创辉煌。
12月6日,听李祥霆教授弹奏古琴《高山流水》有感。
七律·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问谁知,何幸伯牙逢子期。
切切琴弦丝袅袅,巍巍山岳影依依。
沉鱼出听忽缱绻,归雁止飞犹醉痴。
终日浮华多寂寞,今宵有梦惹相思。
12月12日,学校人事处和工会组织新职员去八达岭温泉会议中心交流工作,放松身心。达到目的地,只见银妆素裹,风轻云淡,别有一番天地。夜晚更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往返,感慨万千。&&&&&&&&&&&&&&&&&&&
五绝·感怀十首&
园中霜剑逼,槛外素妆披。
咫尺风光异,上苍偏爱兮。
殷勤为大局,惆怅有谁知。
共吐心声快,相逢莫叹迟。
同室闲聊(二首)
剪烛话辛酸,无风更有寒。
捣衣挥不去,帘卷逐还还。
友人催入梦,我却夜无眠。
望月君何在,披衣独怆然。
独自漫步雪月夜(四首)
古柏凌空立,凝寒雪润梅。
不知身是客,为有暗香随。
闻笛诉衷肠,余音绕画梁。
循声无觅处,神色顿仓惶。
驿桥思故里,月下独徘徊。
望尽天涯路,低吟不释怀。
霓虹灯照影,雪月吐清泠。
荡涤尘埃尽,倏然四体轻。
泡温泉(二首)
昔日贵妃汤。今朝我激扬。
抚花还弄影,此景愿悠长。
蒸雾驱晦气,香撩动臆扉。
疑为虚幻境,沉醉不知归。
2008年11月16日
身已疲劳心亦痴,光阴卅载历参差。
除非困顿难失意,自是琴箫易得诗。
逸兴渐生歌好处,遐思不止韵浓时。
人生无计常如水,抛却三千竟在兹。
&&&&&&&&&&&&&&&&&&&&&&& 20081217
西江月·阿尔山之夜(新声韵)
浪淘沙·钱塘潮(新声韵)
&&&&&&&&&&&&&&&&&&&&&&&&&&&&&&& &&20081216
五律·喜迁新居后三日逢冬至骤然降温有怀(新声韵)
&&&&&&&&&&
&&&&&&&&&&&&&&& &&&&&&&&&&&&&&&&&&&&&&&&&20081221
西江月·冬韵(新声韵)
&&&&&&&&&&&&&&&&&&&&&&&&&&&&&&&&&& &20081216
五绝·古镇新月(新声韵)
&&&&&&&&&&&&&& &&&&&&&&&2008123
七绝·初冬暮色(新声韵)
&&&&&&&&&&&&&&&&&&&&&& &&20081130
注:今明后几天有双星(金星和木星)伴月美妙天象。&&&&&&&&&&&&&&&&&&&&&&&
徐建明(萧云子)
七律·冬至(二首)
昨天上不了网,迟到的祝福,祝各位老师冬至快乐
&&&&&&&&&&&&&&&&&&&& &20081222
昨日夜归,见月残半璧,惜它得紧,赋小诗一首,请诸位老师雅正。
&&&&&&&&&&& &&20081217
五绝·读荷塘组诗有感(新声韵)
五律·四季荷塘(新声韵)
&&&&&&&&&&&&&&&&&&& &20081216
七绝·冬至收母亲快递棉被有感(新声韵)
&&&&&&&&&&&&&&&&&&&&&&& 20081221
&&&&&&& 20081222
&&&&&&&&&&&&&&&&&&&&&& 20081223T32
鹊桥仙·冬临杭州
&&&&&&&&&&&&&&&&&&&&&&&&&&&&&
满庭芳&#新年感怀
&&&&&&&&&&&&&&&&&&&&&&&&&&&&&&&&&&&&&&& &&&20081225
七律·听民乐合奏《秦兵马俑幻想曲》
2008年12月19日晚听2009清华大学新年音乐会,中有节目民乐合奏《秦兵马俑幻想曲》,
以秦军将士戍边、出征、思乡和妻子思夫为主题,悲壮凄凉。
&&&&&&&&&&&&&&&&&&&&&&&& 20081219
次韵王伯雄老师《七律·听民乐合奏《秦兵马俑幻想曲》》
纵横战国扫残云,百胜古今唯此军。
多挂酒囊与敌首,常忍相思和苦辛。
忽闻风大似秦曲,于是夜长皆断魂。
非有嫠人生白发,如何了却帝王心?
&&&&&&&&&&&&&&&&&&&&&& 20081222
2008年12月22日发布
王伯雄(听雨斋主)
水调歌头•盛世赞
改革开放30周年礼赞兼作2009新年贺词
祥光照四海,瑞气满山川。长风浩荡,捷报频送喜音传。歌涌大江两岸,欢庆长城内外,盛世有新篇。十亿神州傲,事业史无前!&&& 三十载,沧桑变,不平凡。巨人挥手,华夏大地起洪澜。改革方针指引,开放特区先导,旧貌换新颜。伟绩赞三代,阔步向明天!
&&&&&&&&&&&&&&&&&&&&&&&&&&&&&&&&&&&&&&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竹枝词•五道口今昔
-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
清华科技园
&&&&&&&&&&&&&&&&&&&&&& 20081012
《解佩令·盛世颂》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兼做2009年元旦贺词
光阴飞度。欣然回顾。历卅秋,国威张树。溯本追源,换了个,强国招数。笑翻寻、旧时装束。
新元又驻。豪情再诉。待明年,东风分付。美景如虹,入画阁,丰收处处。再同君、唱吟歌赋。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12月20日
破阵子&#8226; 怒斥法国总统萨科齐欲会见达赖喇嘛(新声韵)
七绝&#8226;荒岛感怀(新声韵)
五律&#8226;紫荆
王伯雄(听雨斋主)
水龙吟&#8226;过卢沟桥
12月12日(农历11月15日)晚驱车过卢沟桥,见皓月中天,古桥雄俊,车流如注,平川
空阔。大喜,做《水龙吟》一首以记。
素天万里银蟾,云随天去星明灭。繁灯如海,流光飞彩,西风长烈。燕岭嵯峨,古桥雄秀,平川辽阔。望轻车快骑,风驰电闪,洪流注,奔腾急。&&& 风雨飘摇畴昔。抗倭寇,桥头喋血。硝烟炮火,同仇敌忾,鬼神犹泣!七十一年,天
翻地覆,神州昂立。但豪情满溢,神怡心旷,看卢沟月。
&&&&&&&&&&&&&&&&&&&&&&&&&& &&20081212
水调歌头&#8226;观电视剧《台湾 1895》
五律&#8226;朱自清《荷塘月色》
予每次游荷塘,即想起朱先生之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今试用小诗一首来概括是文,
聊表对先生之敬仰之情。
&&&&&&&&&&&&&&&&&&&&&& 20081126
五绝&#8226;荷塘组诗(二十首)
&&&&&&&&&&&&&&&&&&&&&&&&
&&&&&&&&&&&&&&&&&&&&&&&
&&&&&&&&&&&&&&&&&&&&&&&
&&&&&&&&&&&&&&&&&&&&&&&&
夏日&&&&&&&&&&&&&&&&&&&&&&&&&&&&&&&
月夜(一)&&& &&&&&&&&&&&&&&&&&&&&&&&&&&&&
&&&&&&&&&&&&&&&&&&&&&&&&&&&&&&&&&
月夜(二)&&&&&&&&&&&&&&&&&&&&&&&&&&&&&&&&
&&&&&&&&&&&&&&&&&&&&&&&&&&
月夜(三)
&&&&&&&&&&&&&&&&&&&&&&&&&&
冬日登零零阁
&&&&&&& &&&&&&&&&&&2008
七律&#8226;听李祥霆古琴演奏会(二首)
&&&&&&&&&&&&&&&&&&&& 2008129
次韵王老师《幽兰》一首
徐建明(萧云子)
次韵王老师《幽兰》一首
次韵王老师《广陵散》一首
七律&#8226;听琴
闻蒙童弹广陵散,止有清正之韵,而无慷慨之音,复感此千载余音,谁复解其寂寥之意?吾闻琴以雅正,瑟以和谐,未解其中杀伐之意耳,广陵散之不传也久,吾意度之,中散此吟盖悲壮士之意,虽有热血,岂有杀伐见焉?
中夜弹琴有感,成诗几首
菩萨蛮&#8226;思乡
七绝&#8226;忆江南(八首)
青玉案&#8226;元夕
滿庭芳&#8226;烏龍茶行云十八式
南乡子&#8226;闻朋友离京
七律&#8226;阿拉丁神灯一首
王伯雄(听雨斋主)
和萧云子《七律&#8226;阿拉丁和神灯》两首
萧云子作阿拉丁神灯诗一首,把阿拉丁和灯神请了出来。今亦戏作诗两首以和,唯
将魔法师也请了出来。
&&&&&&&&&&&&&&&&&&&& 2008122
七律&#8226;听琴二首
徐建明(萧云子)
次韵谢老师《流水》一首
&&一九九九
&&&&&&&&&&&&&&& 2001
&&&&&&&&&&&&&&&&&&&&&&&&&&&&&&&&&&&&&&&&&&&&&&&&&&&&&&&&&&&&&&&&& 2004
五绝&#8226;组诗(新声韵)
七绝&#8226;入社勉言
《沁园春·江汉赋》
鹤舞苍龙,龟戏长蛇,百舸竞帆。羡楚荆大地,冬沉还暖,翠留两坳,春溢三藩。桥栈横出,洞涵暗驻,堪是神宫挂九玄。黄昏后,看华灯绽放,分外斑斓。
江城如此姣妍,孰可忍浊流卷巨澜。叹美欧富壤,天常滔乱,花旗摇曳,雷曼倾翻。乌瑾枯竭,碧空灰染,万缕阳光辟锦源。待明日,望大江南北,生态怡然。
&&&&&&&&&&&&&&&&&&&&&&&&&&& &&&&&&&&&&&20081128
王伯雄(听雨斋主)
竹枝词&#8226;故园情
追忆逝去的童年岁月&&&&&&&&&&&&&&&&& &&&
&&&&&&&&&&&&&&& &&&&&&&&&&&&&&&&&&&&&&&&&&&&&&&&&&&&&&&&&&&&&&&&&&&&&&&&&&&&&&&&&&&&&&&&&&&&&&&&&
老宅小院遍种花草,四季开花,春天最盛。
&&&&&&&&&&&&&&&&&&&&&&
&&&&&&&&&&&&&&&&&&&&&&&&&&&&&&&&&&&&&&&&&
竹枝词&#8226;回故园
登长江轮渡作
&&&&&&&&&&&&&&&&&&&&&&&
&&&&&&&&&&&&&&&&&&&&&&&
&&&&&&&&&&&&&&&&&&&&&&&&&&&&&&&&&&& 2008
欢宴推平乐,雅集羡西园。最难胜友如许,一夕得清闲。指际潺湲流水,耳畔丁
东玉佩,光影换流年。精武缨十万,魔法界三千。&&& 相见乐,分携苦,在此间。佳期共惜,穹顶月晕四相圆。树杪寒螀化露,楼外孤灯如炬,风物胜乡关。残梦今宵好,遥寄彩云端。
&&&&&&&&&&&&&&&&&&&&&& &&&&&&&20081212
注:指际潺湲流水:精83班的节目是音乐剧《哈利的冥想》,此句指钢琴声。
耳畔丁东玉佩:精81班的节目是诗朗诵《献给二校门的歌》,此句指朗诵声。
光影换流年:精64班的节目是光点剧《追梦》,很赞的创意,真可谓“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精武缨十万:精84班的节目是武术《精武英雄》。精55班的节目是DV剧《少林寺》,剧中主人公最终奔赴前线,此句用“长缨”赞之,且“精武”谐音“精五”。此句指这两个节目。
魔法界三千:精83班的节目是音乐剧《哈利的冥想》,其中以哈利波特作为一条线索。又有北京联合大学的朱苗同学带来魔术表演。此句指这两个节目。
分携苦:学生节结束后遇到郑义学长,他感叹明年就不能来看学生节了,此句有感于此。
穹顶月晕四相圆:学生节是全系大团圆的日子,当晚又是月圆之夜,且在晚十时左右有月晕出现(已见于新闻报道)。人、月、月晕,加上大礼堂的穹顶,可谓“四圆”。
张& 进(叶飘零)
五古&#8226;出京
十月秋霜里,送客向天涯。
振衣起歌舞,回首望京华。
嵯峨燕山下,瑰丽帝王家。
别泪盈双袖,掩目怨风沙。
五律&#8226;过石家庄
野树惊鸦起,黄河映日红。
霞光流冀北,海岳拔关东。
回首京华远,相交岁月穷。
索君慷慨语,击节赋秋风。
五律&#8226;到郑州
中州英雄地,儿女泪沾巾。
阔野城关旧,斜阳草木新。
淡痕留古道,黯影没沙尘。
归路秋风挽,孤舟泊远津。
渔歌子&#8226;别后江南四首
淡柳梢头月半轮,赏心偏是近黄昏。前度梦,旧时温,一帘斜影黯销魂。
一树寒蝉唱物华,抚琴弦逗满池蛙。前度燕,旧时家,孤窗影照夕阳斜。
碧海星眸入镜凉,粉残谁念彩衣黄?前度院,旧时廊,可怜孤燕锁兰房。
别后生涯又一冬,碎冰零落粉楼空。前度雨,旧时风,而今只有酷寒同
王立杰(晦言)
亲身经历的已然淡去,
道听途说的常常提起,
曾经不是历史,
历史也不是记载。
真存还是虚无,
实像还是幻听,
记忆就是那
夏日阳光下
破碎在水洼中的
井有多深?
待到枯水时
绳尺的标码
井有多深?
待到水枯时
落石的回音
井有多深?
水溢到井边
幽幽的颜色
如你黑色的瞳。
温柔的剑锋
致送刻骨的亲吻
晶莹的绽放
写下皮肉的苦难
清脆的滴答
汇聚永恒的呻吟
终于穿越心胸的流淌
拥抱引力难敌的诱惑
焦黑木制电杆上
昏黄的灯火落下一片锥形的雪
月亮躲在砖墙上十字孔隙后面
夜 留下一串紧凑的碎步
酒 铺在细雪上的银铃
只是林冲烧了山神庙
子夜的单车
子夜的单车
碾碎斑驳的月光
微风在心中回响
年轻的生命
萤火虫一般
在孤影里沉吟
何处见辛郎提剑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音乐性的语言。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便和音乐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就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正因为古代的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诗人们才对诗歌中用字的声韵问题特别注意。简略地讲,汉语有四声,有五音,分平仄,辨清浊。所谓“平”即是音调平缓,而“仄”就是不平。我们现今的普通话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和阳平属平声,上声和去声属仄声。但写诗词要按照《平水韵》的标准,也就是古声韵的标准。古声韵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其中的平声就是我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两声,而其他的上声、去声和入声便是仄声。汉语中,平、上、去三声是调值,表明声音的高下,而入声则是调长,表示声音的长短。辨别四声可以记《康熙字典》开篇的四声口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高下相形,长短相间,构成了汉语言独特的音韵之美。世界上许多的语言其语音都有长短之分,今日的普通话没有入声,是因为普通话是在北方民族(具体来说是从元代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后形成的语言,不是汉民族固有的语言。没有了入声,使得汉语言仅有声音的高下而没有了声音的长短,发音单调。古人押入声韵的诗和词,本来音节短促,咏读起来极有韵味,而用普通话来念就会韵味全无。
诗词是以《平水韵》体系为基础语音的文体,而《平水韵》是由隋代的《切韵》发展来的。《切韵》从来就不是任何一种现实语音体系的模拟,而是根据“古今方国”之音,一种比隋代更古时代的读音,结合隋代当时的各地方言,参酌异同,折中后统一形成的一种虚拟的语音体系。在这里强调“虚拟”二字,是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哪个地区的现实语音是和《切韵》的音系完全一样的。中国人作诗,不但言文分离,语音上也是分离的。这一点有点像京剧用的韵白,它不是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而是一切京剧演员念白中要遵循的典范。千百年来,诗词都是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基础语音,即使到了近代的清朝,按理说语言已经经过了多少代的同化,但清代诗家作诗词无一例外都是以平水韵为语音基础的。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却要抛弃中华民族的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呢?京剧演员为了能够演好京剧,经过了反复的刻苦训练去掌握韵白的声韵系统。我们学习诗词写作,也应该通过反复的训练,去掌握《平水韵》。
诗词界有一种所谓的“入派三声”的说法,是说入声从元朝开始并入了平、上、去三声。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入声没有消失,只能说入声从普通话中消失了,或者说普通话本来就没有入声。大体说来,南方的江苏大部,浙江、福建、广东的全境,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的部分地区,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和内蒙的部分地区,都保留有入声。更何况,港台和海外的华人诗词家,做诗无不用入声。保存入声,有文化认同的因素。笔者同意一些诗词家的观点,认为今日诗界的当务之急,不是取消入声,而是要尽快创制出一套专供吟诵的语音体系,对平水韵的韵字进行拟音,保留入声字,就像京剧韵白一样,提供给诗词写作者作为需要掌握和信守的标准。
目前,诗界有人提出声韵改革的观点,其中一条主要的理由便是因为普通话没有入声。鉴于绝大多数(90%以上)的人仍然写古声韵和继承传统诗词文化的两方面原因,中华诗词学会提出了“双轨并行”的方针,即尊重作者选择古、新声韵的自由。笔者对此表示同意,且认为,声韵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五四运动”时代把古典诗词一棍子打倒的做法,文化大革命中各种各样的“样板戏”和“革命现代剧”,我们还记忆犹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再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前些时候,笔者还听说韩国把中国的传统“端午节”抢注为他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事,究其原因,我认为也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重视所至。笔者认为,鉴于一些人不熟悉古声韵,可以用新声韵来写诗词,但从继承中华诗词传统文化来考虑,也应该去努力学习和掌握古声韵。即使是写新声韵,也并非像一些人所理解的只要按照普通话的四声去写就可以了,还是要按照《中华新韵》的韵书所规定的声韵规律去写。因此,不管是写古声韵还是新声韵,手头一本韵书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声韵,笔者不反对,但仍然坚持认为要大力继承和发扬古声韵。诗词就像京剧一样,要讲究个“京味京腔”。
b, d, g, j, zh, z
b: 拔跋白帛薄脖勃渤孛别蹩柏伯博驳百
d答达得狄敌笛迪嫡翟跌叠迭碟蝶耊读独毒夺铎渎裰
g阁割格各隔革胳搁膈葛国郭虢帼
j急及级疾戟极迹集际激棘籍夹杰节结劫洁捷截竭桀局菊鞠橘掬瞿绝鴂诀觉爵撅絶角蹶脚钁
zh扎轧札铡宅折翟哲著哲蛰轴逐烛竹祝筑竺酌着濯酌拙浊灼茁值植直织侄职殖
z杂昨凿则择责贼足卒族镞昨
d, t, l, z, c, se
l勒乐肋垃泐
z则择责泽则仄啧笮昃笮迮帻舴箦窄
c侧测册策厕恻筴
s瑟色塞涩铯穑
k, zh, ch, sh, ruo
kuo阔括廓扩筈鞟
zhuo桌浊酌灼拙濯茁倬捉斫镯擢啄棹棳焯淖著浞琢梲琸
chuo戳啜绰辍龊踔婼淖惙
shuo硕烁说朔槊搠妁欶箾欶铄燿
ruo若弱偌箬蒻爇
b, p, m, d, t, n, lie
bie别蹩憋鳖瘪
mie灭蔑篾芈
die跌叠迭碟蝶牒碟耊耋谍堞绖喋垤
tie铁贴帖萜餮怗
nie捏涅聂镍孽啮蹑蘖颞臬
lie烈裂列咧猎劣洌捩埒鬣
d, g, h, z, sei
fa发阀法罚伐乏筏垡
yue月悦越跃约乐曰岳阅粤玥钺樾刖鈅捳臒篗耀曜
jue绝诀觉鴂爵撅蹶脚角钁掘嚼厥倔孓傕珏攫崛蕨蚗矍戄玦壆
que瘸却阙缺确雀鹊炔傕榷阕悫搉蚗
xue靴学血雪薛穴削谑踅
eai色册摘宅翟窄塞
oai白柏伯麦陌脉
uou肉轴粥熟妯
ueiao药钥脚角觉嚼削学
东董冻笃○钟肿种烛○江讲降觉○知指志质○微尾未物○
鱼语遇月○枯苦库哭○梨礼利烈○佳解界杰○该改盖葛○
真轸震质○文吻问物○昆捆困阔○滩坦叹脱○间简涧吉○
千浅箭节○肖小笑削○交狡校脚○高稿告阁○歌果个骨○
麻马骂陌○阳养漾药○庚梗更隔○丁顶定滴○蒸拯证职○
尤有又亦○侵寝沁缉○憨喊憾合○盐眼艳叶○兼减鉴甲○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岳飞
忆秦娥&#8226;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毛泽东
1.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
2.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3.赵京战.诗词韵律合编,中华书局,2006.11.
4.陈新雄.锲不舍斋论文集,学生书局,台北,1984.
5.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4.
6.吴丈蜀.诗词曲格律讲话,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1.
7.徐四海.毛泽东诗词鉴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6.
8.中华诗词学会.21世记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2002.2.
2008年10月8日发布
&&&&&&&&&&&&&&&&&&&&&&&&&&&&&2008929
&&& &&&&&&&&&&&&&&&&&&&&&&&&&&&&&&&&&&&&&&&&&&2008929&&&&
&&&&&&&&&&&&&&&&&&&&&&& &2008101
&&&&&&&&&&&&&&&&&&&&&&&&&&&&&&&&&&& &&2008年7月27日
-祝北京举办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
北京奥运感赋(新声韵)
五环旗荡,喜看赤县霞光闪,
八方鼓奏,放眼长空瑞气凝。
五洲龙虎聚,四海剑侠迎。
健儿跨步凌新宇,百姓欢呼震古京。
五千年文明青史耀,新纪元崛起世人惊。
洗却贫弱羞屈恨,抒尽富强豪迈情。
望李宁,飞天燃火炬,
听少女,动地起歌声。
舞激扬子波涛涌,乐感昆仑冰雪莹。
百年魂梦丽,今日画图宏。
吐气舒心雨,扬眉惬意虹。
讴雅颂,和谐千野沃,
创辉煌,共进万民宁。
&&&&&&&&&&&&&&&&&&&&&&& &&&&2008814
蝶恋花·北京奥运闭幕式有感(新声韵)
奥运金牌排首位,义勇军歌,激落豪情泪。浴火凤凰生更媚,辉煌不忘思前辈。&&& 四海五洲争健美,极限频超,欢乐全人类。梦想成真心尽醉,无与伦比京华会。
&&&&&&&&&&&&&&&&&&&&&&&&&&&&&& &2008825
七绝·在北京的金山上
(组诗52首选12)
陈燮霞一举夺首金
没想金牌得首金,下台击掌好欢欣。
青春鬼脸调皮像,无冕郎君未敢亲!
郭晶晶/吴敏霞女双三米板封后
晶霞绝配水双飞,响鼓如今对重棰。
七载空翻无闪失,一泓清水透灵犀。
女柔52公斤级冼东妹卫冕成功
四载成全卫冕王,东山再起竞豪强。
广东东妹多奇志,不恋摇篮恋道房!
男团优势压群雄,跨越翻飞炼硬功。
杠马环操灵动美,一路飚升气若虹!
信手拈来频告破,六推五创全球贺。
百年佳绩属春红,举重若轻如这个!
蝶游纪录今晨破,豆蔻新星刘子歌。
水立方中阴霾扫,从来后浪逐前波。
张宁卫冕夺金还,不老传奇遍羽坛。
大器晚成新诠释,铁人娘子泪如泉。
郭晶晶三米板完美卫冕
惊艳全场为首跳,满分肯定二三遭。
身姿曼妙而飘逸,跳水人生极限操!
横扫千军如卷席,国球强势无人敌。
莎翁改则费心机,一败难求空太息!
张怡宁女单卫冕
冷面娇娃卫冕时,王楠正欲越雷池。
水来土掩金汤固,八卦连环超手迟。
福尔马琳颁奖时,同升三面五星旗。
八载苦熬终结果,春风夜雨绽新枝。
拳击男子48公斤级邹市明夺冠
业余拳击今满贯,众望所归真好汉。
奥运头金入帐时,燕山夜话三千侃。
情系河山&&&
渔歌子&#8226;重游青海(三十二选八)
海色天光一望收,目随长镜摄鸭鸥。云影淡,水波柔,青蓝灰靛幻双眸。
独卧沙滩望海天,二郎神剑最尖端。七色里,九分蓝,一尘不染愿人间。
云淡天高野草长,魂销青海老儿郎。湖水碧,菜花黄,容光微赤映金光。
最忆歌王王洛宾,金银滩上草茵茵。鞭影动,恋歌亲,千秋绝唱绕白云。
半个月儿爬上来,情歌青海海中徊。千古恨,总难排,玫瑰不向恋人怀。
碧水丹山坎布拉,黄河半锁李家峡。林茂密,水清佳,赤峰如笋矗天涯。
峭壁奇峰怪异崖,神工鬼斧染丹霞。天有色,水无沙,斑斓五彩祖龙家。
青海《花儿与少年》,情歌响彻美高原。音快乐,律缠绵,苍颜犹自动心弦。
2008年7月26日
·游水木清华
漫步池塘意自悠,花香鸟语戏清流。
水中倒影疑仙境,天上浮云遮月钩。
朵朵芙蓉添锦绣,棵棵翠柏吻风柔。
湖光拾取千篇韵,好作新诗颂九州。
·游十渡(二首)
白云载梦沐诗河,幻影惊鸿逝玉波。
树绽琼花迎远客,小桥碧水锁烟萝。
群山叠嶂郁葱葱,碧水岚光醉霜红。
且就闲心邀胜景,平乡柳影落青萍。
&&&&&&&&&&& &&&&&&&&&&&&&2008925
七绝&#8226;植物园踏青
古风&#8226;车中远眺梁山1
&&&&&&&&&&&&&&&&&&&&&&&&&&&&& 2008102
&&&&&&&&&&&& 五律&#8226;中秋
&&&&&&&&&&& &&&&&&&&&&&-独在异乡,中秋不晴
&&&&&&&&&&&&&&&&&&&&&&
&&&&&&&&&&&&&&&&&&&&&&
&&&&&&&&&&&&&&&&&&&&&&
&&&&&&&&&&&&&&&&&&&&&&
&&&&&&&&&&&&&&&&&&&&&&&&&& &&2008
洞仙歌·中秋无月(新声韵)
220085128.08
七律&#8226;题紫荆校花
七律&#8226;赠友
十句歌&#8226;赠友二首
七绝·玫瑰谷(四首)(新声韵)
万亩玫瑰秀谷间,红波绿浪涌连天。
妙峰梦里来邀请,香海同游乘画船。
香海轻舟泛忘归,声声布谷紧相催。
须知戴月耕耘罢,梦里何妨醉一回?
百种风流千样娇,氤氲香气上青霄。
芳魂为感诗相咏,化作红云入梦遥。
妙峰山色妙如歌,香雾红云逐绿波。
诗意生活须感悟,生活诗意莫蹉跎。
雨洒京城沐绿州,层林尽染壮金瓯。
诗吟明月风梳柳,健笔讴歌盛世秋。
&&&&&&&&&&&&&&&&&&& 2008925
七律&#8226;
风骚管领历多年,燃气轮机称俊贤。
理论常新常实践,教材自写自登坛。
百千弟子栽培易,一二工程运转难。
愧我追随空有幸,未得亲炙仅遥瞻。
七律&#8226;
坎坷流离志不摧,理工救国欲天回。
从戎赴难挺身起,泛海负笈载誉归1。
示范工程成与败,前沿理论是耶非。
&横来二竖频相迫,责任在肩拼命为2!
清华立业最当先,燃气轮机五十年。
去国修成方少壮,来归报效备咸酸。
华人理论中华用3,世纪名声普世传。
有术屠龙龙未获,三千弟子泪难干。
&笑貌音容已渺茫,声名志业两三行4。
深究流场线和面,细剖能源焓共熵。
著述犹存发后劲,精神不死绽新光。
民生国计多忧患,怎起先生仔细商!
戮力同心五十年,典型常在仰高山。
轮机飞驶一回首,桃李争春已满园。
纪念集为纪念吴仲华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建燃气轮机专业五十周年而编辑,我忝与其事。编竟撰此四句作为四部分的标题,请金德年先生书于卷首。各部分内容为:专业理念及历史资料,对吴仲华先生的追思,专业同人的足迹,校友抒怀。
仰慕春风拜座前,清华开辟展新天。
以研以教同根长,切错琢磨励后贤。
应命撰此四句为叶大均大文四部分的小标题。
七律&#8226;恭贺陈启民学长八十五岁华诞
联大精英硕果存,当年抗战竞从军。
风波险恶阻初志,水木清华归故林。
余热已驱风作电,高怀犹虑腐伤民。
百年校庆行将届,储酒相期共一醺!
&&&&&&&&&&&&&&&&&&&&&&&&&&&&&&&&&&&&&&&&&& &2008924
七绝&#8226;参观“镜匣人间——周海婴80摄影展”
不做空头文学家,镜匣相伴日无暇。
目光似炬心如发,摘得他人未识花。
&&&&&&&&&&&&&&&&&&&&&&&&&&&&&&&&&&&& 2007925
又是一年教师节,收到四面八方学子的祝福、贺卡和鲜花,激动万分,欣然命笔以抒怀并言
&&&&&&&&&&&&&&&&&&&&&&&& 2008910
&&&&&&&&&&&&&&&&&&&&&& 200872&&&&&&&&&&&&&
&&&&&&&&&&&&&&&&&&&&&& 2008629
&&&&&&&&&&&&&&&&&&&&& 2008515
&&&&&&&&&&&&&&&&&&&&&&&&& 2008628&
追忆逝去的童年岁月
&&&&&&&&&&&&&&&&&&&&&&&&&&&&&&&&&&&&&&&&&&&&&&
&&&&&&&&&&&&&&&&&&&&&&&&&&&&&&&&&
&&&&&&&&&&&&&&&&&&&&&&& &
&&&&&&&&&&&&&&&&&&&&&& 20083~9&&&&&&&&&&&&&&&
戊子春赴南京。立桥头,望大江奔泻,舟楫纵横,千车万乘,南北驰忙。六朝形胜,古
都繁华。但神怡心旷,情满胸怀,作《沁园春》以记。
&&&&&&&&&&&&&&&&&&&&&&&&&&&&&&&&&&&&&&&&&&&&&&&&& 200857
&&&&&&&&&&&&&&&&&&&&&&&&&&&&&&&&&& &&&&&&&&&&&&&&&&&2008830
&&&&&&&&&&&&&&&&&&&& 2008913
&&&&&&&&&&&&&&&&&&&&&&&&&&&&&&&&&&&&&&&&& 2008815
--回忆田园梦里的青春和季节
&&&&&&&&&&&&&&&&&& 曹操《观沧海》欣赏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曹操的这首《观沧海》是中国古代诗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也是第一首表现封建士人、诗人“天下意识”的山水诗。所谓天下意识,简言之,乃是指契合原始儒学基本精神的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昂扬进取的人文精神。
&&& 《观沧海》作于建安12年(公元207年)。前此,经过多年浴血奋战,曹操生擒吕布、招降张绣、消灭袁绍、征讨高干,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年,曹操北征乌桓,“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铲除了袁氏集团的残余势力。至此,整个北方地区已掌握在曹操手中(辽东的公孙康和关西的马腾、韩遂亦在名义上归附了曹操)。当此之时,如果能够一鼓作气,乘胜进击,征服南方的割据势力,就可望平息战乱,开创大一统的新局面。在这种政治军事情势下,曹操于凯旋途中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心潮澎湃,写下了具有“吞吐宇宙气象”的《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题直起。以下按照历时性进程,分写诗人所“观”到的三种境界。诗人首先看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水浩淼无垠,动荡不已;海岛挺拔雄伟,巍然屹立;草木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整个画面展现出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继而描绘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壮观场面。我国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天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侵,渤海湾地区常有强劲海风。诗人看见秋风动地而来,掀起滔天巨波,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后来,狂风渐弱,大海又恢复了平静。诗人想像到:鲜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明月的出入升降似乎是由于大海的吞吐;灿烂的星河映满大海,仿佛嵌在大海的胸中。大海具有多么广阔的胸怀啊!大海,在诗人眼中充满生机、具有雄壮的气势和宽广的胸怀的大海,正是曹操天下意识的外化。
&&&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与天下意识相对的有宇宙意识、逍遥意识、宗教意识等不同的类型。其中,逍遥意识与宗教意识是山水诗的主流,其例不胜枚举。真正表现天下意识与宇宙意识的佳作却数量不多。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视为宇宙意识的代表。这首《观沧海》则属于天下意识,它集中体现了天下意识类山水诗的主要特征。
&&& 天下意识类山水诗的首要特征是以大为美,具有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同时,天下意识的“大”美指向社会政治功业,也蕴含着一定的伦理道德精神。大美当然不是原始儒家的专利,先秦道家亦以大为美,而且在后人心目中后者更倾心于自然大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讴歌大海的作品是《庄子·秋水》。庄子通过大海领悟出自然的伟大、宇宙的无穷,这是典型的道家宇宙意识的流泻。它并不具备道德精神的意蕴,不具备政治功业色彩。与道家相反,在孔孟看来,唯有济世拯民之功业才是最壮观的美。古人说曹操诗歌具有“霸气”,其实所谓“霸气”,正是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的流露。曹操通过观沧海所体悟出的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是含纳万物、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具有挥洒酣歌、刚健挺拔的阳刚之气。
&&& 天下意识的另一特征是涵摄着忧患意识。曹操诗歌感情沉恻,强烈表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王夫之评此诗说:“不言所悲,而充塞八极无非愁者”。(《船山古诗评选》卷一)可谓慧眼的评。愁在萧瑟的秋风里,愁在涌动的洪波上,愁在日月星汉中,愁如大海。当诗人注目大海,将自己与大海融为一体时,他深沉的忧患并未消散。他将自己满腹的忧患投射向大海天空,于是忧患便充塞了四方八极。有大怀抱者必有大忧患,有大忧患者必有大怀抱,自古皆然。
&&& 在生命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上,具有天下意识者始终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性,而不是以人入天,将生命个体物化为审美对象。这是天下意识类山水诗与其它类型山水诗之间最根本的区别。逍遥境界与宗教境界以山水作为人生旅途上的避风港和精神上的慰安所,当诗人陶醉于山水之时,山水给诗人以审美的心灵的愉悦。庄子曰:“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焉。”(《知北游》)正是这种心理体验。这时,诗人往往把自己物化为为审美对象,消融于审美对象,并不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柳宗元认为此类诗人中“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安闲者为多”(《送僧浩初序》)。王维诗云:“山林吾丧我,……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山中示弟等》)“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酬黎居士渐川作》),即是典型的忘我境界。而天下意识在把握审美对象之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它所同形同构的乃是大自然所具有的刚、直、健、大、生动、向上等正面品格,此种品格与天下意识具有同一性。所以,曹操观望大海之时,看到的乃是充满生机、充满气势、具有广阔胸襟的大海。正因为这样,诗人面对浩瀚的大海绝无恐惧之感,绝不因审美对象的崇高而否定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与其说曹操把自己外化为大海,不如说他把大海内化为曹操。虽说这也是天人合一,却并不契合道家(庄子)的以人入天,它实质上是以天入人,保持了人的独立性。
&&& 最后,具有强烈天下意识的山水诗人往往不屑于对自然山水进行精雕细琢、描光绘影。英雄的气慨、壮士的胸怀更适宜用如椽巨笔,大笔挥洒。曾国藩《日记八则》云:“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礴出之,深美者吞吐出之。”极是。曹操诗歌大都是喷礴出之,具有气豪力坚、博大雄深的特质。方东树云:“大约武帝诗沉郁直朴,气真而逐层顿断,不一顺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寻其意绪,无不明白;玩其笔势文法,凝重屈蟠;诵之令人满意。后惟杜公有之。”(《昭昧詹言》卷二)这首《观沧海》亦不例外,它并不着力描绘大海的外在形貌,而旨在捕捉大海的内在性格,表现大海的内在力度。它以粗疏简炼的笔法、质朴明快的文字勾勒出淡朴而阔大的意境,再现出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度。
&&& 曹子桓、曹子建兄弟及邺下诸子也有许多写景之作,其胸襟气度皆在曹公之下。晋宋山水诗人“窥情山水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文心雕龙·物色》),词藻日丽,雕饬日甚,进一步失落了曹操山水诗的精神。曹操《观沧海》一诗所照射而出的,正是他以天下为己任,志在一统神州,再造太平盛世的精神风貌。
一曰渊源深
一般认为,清末民初我国旧体诗有两大流派,一是以南社为代表继承宋诗传统的同光体流派,一是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诗界革命”流派。而这两大流派都有代表人物作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前者是南社健将黄节(晦闻),后者就是“诗界革命”理论的倡导者梁启超。
“新文学”兴起,旧体诗词被边缘化,而黄节的《蒹葭楼诗》仍能以诗词而作为学术成果登入《清华学报》,说明清华学术中承认旧体诗词的一角之地。黄节
梁启超则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结尾,发出爱国主义的大声疾呼:
他们无疑为清华后来的诗作奠定了取法雅正、立意高远、大气磅礴的基调。
一曰传承久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舌总猜疑。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
一曰作者众
胜境宁辞过往频,况当花木正逢春。几番履舄来今雨,难得衣冠是旧人。一世尽为争地战,众葩亦学捧心颦。残年至计唯收弃,笑拾飞鸿傍水滨。
雀噪檐间报早春,今朝聊作太平人。小冠久废探花眼,大患犹留乞米身。一自黄州争说鬼,更宜赤县遍崇神。昨宵门外南风急,色褪桃符满战尘。
静心澄虑方为善,孽果分明自造基。八十曰耄耄即乱,整躬率物事咸宜。
千里经行近战场,几穿锋镝到康庄。来雠君子真成疟,喜见故人欲梦乡。别后卢王诗各瘦,尊前杜卫语初长。征程今在潇湘外,却忆山头蜡炬光。
客里惊相见,杯盘问酒家。疟为君子病,诗拜故人嘉。弦诵飘行李,干戈入鬓华。山头同一宿,晓梦各天涯。
“别后卢王诗各瘦”,“弦诵飘行李”
茫茫长夜欲何之?银汉低垂曙尚迟。搔首徘徊增愧感,抚心坚毅决迟疑。安危非复今朝计,血泪拚将此地糜。莫谓途难时日远,鸡鸣林角现晨曦。
七十孜孜何所求,秋深深未解悲秋。不将白发看黄落,贪伴青春事绿游。旧辙常惭输折槛,横流敢谢促行舟?江山是处勾魂梦,弦急琴摧志亦酬。
绿尽枝头蘖,怎当他,春寒料峭,雨声凄切?记得梅花开独早,珠蕾偏曾进裂!盼处士,杳无消息。桃李临风连影摆,怯轻寒,羞把嫩芽茁。静悄悄,微言绝。&&& 忽来司命护花节,乘回风,拨开霾气,宇清如澈。人世乌烟瘴气事,一霎熏销烬灭。翻潋滟,芬香洋溢。好鸟百花丛里舞,这当儿,鼓起笙簧舌。心自在,任翔逸。
天地一骄隼,轩昂永独飞。禄岂身干得,名因众望归。往事不堪问,新猷非所希。衷情何处诉,还庐悄掩扉。
回首沧桑五十年,峥嵘岁月路盘旋;劫波几度皆因左,风雨频仍数靠边。赤胆忠心何罪过?清华桃李自怡然。风流人物江涛涌,岂占林泉一夕闲。
闻亭秋柳对秋眠,诗社回天几少年。未必违心歌紫蟒,还须俯首乞青钱。昔人咏史沉遗老,今世学洋奔急鞭。远志宁能付残简,放翁泪眼至今涟。
一曰风格异
哲论西宗叔本华,人天高格更谁加。余观静安文集中论哲学文学人生,议论皆本叔氏。微尘大界空为色,玉露明珠海是家。最有文章垂宇宙,亦能委蜕等虫沙。昆明湖水深千尺,不见先生见浪花。
Emily Bront&The Old Stoic
眼底浮云富贵,枕边晓梦声名。悲欢儿女世间情,一笑置之不省。无所从天乞祷,惟求自在神行。逍遥一致死和生,有勇临终能忍。
又拥皋比上讲堂,几多桃李吐清芳。笔端花发瑶台现,口角春风锦幕张。蛱蝶翩飞饶逸趣,龙鸾夭矫入仙乡。事关宿业应非妄,我欲因之证法王。
清华甲第首推罗隆基,江西人,其次雍雍闻多,湖南人、浦薛凤,常熟人、何浩若,湖南人。风雨鸡鸣交谊切,朝阳凤翙颂声和。任公对酒深倾倒梁启超任清华史学师,於席次极口推赞,而我吟诗悟切磋。太息离群忘岁月,岂期嘉会在南柯。
河山破碎已成真,旧时游钓化灰尘。胡蹄踏碎溪头柳,铁刺冲开古月门1。
年来梦寐每难忘,时见长溪绕短墙。园中寂寂空无有,桃李荒芜萧艾长。图书文库科学馆,峨峨雄视犹堂皇。此中藏珍千万卷,人间瑰宝非寻常。铁琴铜剑海源阁,海内珍奇日月光。于今捆载东京去,称为战利意飞扬。 吁嗟乎!
我之旧囿贼徜徉,我之卧榻为贼床。琴书手泽今何在,满园桃李为贼芳。举头北望心欲狂,敌之新土我故乡。流离今已更呈霜,望乡愈远路愈长。追思故国如刀锯,神州自古多生气。倘能白首返乡园,即死堂前吾何惜。
梦回身尚在天涯,花果飘零哪是家。重庆高堂童最乐,儿孙别辈壮堪察。每因长夜怀师友,更假余年念清华。空裹游尘何处寄,东西南北总恒沙。
皇朝将坠,承余绪而维新;庚款厥还,借他山以攻错。
自强不息,晋中华于现代;厚德载物,期世界以大同2。
八年并驾,敢夸三户亡秦3;两岸连枝,实秉一心兴汉4。
独立精神,与天壤而同久;自由思想,共三光而永光。
清华水木,万方赏此名园;荟萃人文,百载铸其良剑。
&&&&&&&&&&&&&&&&&&&&&&&&&&&&&&&&&&&&&&&&&&&&&&&&&& 2008831
荷塘诗社: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02738
2008年9月1日发布
肖红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感言(二首)
七律&#8226;开幕式
七绝&#8226;各国元首聚京
&&&&&&&&&&&&&&&&&&& &&&&2008818
七律&#8226;北京奥运开幕式感怀
巨人信步震苍穹,击缶春江迎友朋。
长卷妙彰华夏史,仁和突显故国风。
中华神韵惊寰宇,谐美歌声满昊空。
贫弱羞遢成过去,百年圆梦炬辉中!
&&&&&&&&&&&&&&&&&&&&&&&&& 2008年8月28日
七律&#8226;观奥运开幕式
&&&&&&&&&&&&&&&&&& &&&&&&&&200888
&&&&&&&&&&&&&&&&&&&金牌颂
&&&&&& &&&&&&&&&&&&&&&&&&&&&&&&&&&&&&&&&&&&&&&&&&&&&&&&&&&&&&&&&&&&& 2008815
七绝&#8226;爬香山有感(三首)
&&&&&&&&&&&&&&&&&&&&&&&&&&&&&&&&& 2008717
古诗&#8226;登茱萸峰
2008年7月1日于K118次列车
注: (1)茱萸峰:是云台山的主峰,海拔1306米。据说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名句就是登此山而写。
(2)十四隧:汽车驶往茱萸峰,先后要穿过十四个各俱其名的隧道。车停之处,离峰顶尚有一段不短的陡峭山路,许多人至此望而生畏。
(3)药王洞:指药王孙思邈曾在该洞采药,济世利民。该洞洞体宽倘,洞前亦较为开阔,其左前方有一棵树龄为1400年的罕见红豆杉树。
(4)真武:从药王洞往上攀越500多级台阶,就到了茱萸峰顶。峰顶有一座香烟缭绕的真武庙。
200871K118
注:红石峡位于河南省焦作市附近的云台山风景区,是该五A级景区最富盛名的景点。
&&&&& &&&&&&&&&&&&&&&&&&&&&&&&&&&&&&&&200879
注:阿尔山市是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一座新兴旅游城市。目前全市有人口8000人,据说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市。
阿尔山市温泉遍布,离市五里之近,又有历史上著名的冷泉—五里泉。
阿尔山的全名是哈伦阿尔山。哈伦之意为“热”,阿尔山之意为“圣水”。因此,阿尔山并非以山出名,而是以热泉和冷泉闻名于世。
&&&& &&&&&&&&&&&&&&&&&&&&2008710&&&&&& &
注:(1)源头句:指在三潭峡的出口处,立有一碑:书有“哈拉哈河源头”几字。我当时问导游,源头为何不见水,是否水在潜处?答案肯定了我的想法:此处是地下水。
(2)卧牛句:卧牛与赤壁均为三潭峡的潭名。
(3)杂志句:此次外出,主要是全国高校有关实验研究领域的四份杂志进行办刊研讨。
渔歌子&#8226;重游青海(选六)
一刹奇蓝入眼帘,欢欣不亚一年前。天似海,海如天,金花碧草黛青山。
湖面平滑绸缎蓝,湖边草地绿绒毡。红日影,彩云间,布哈河畔鸟飞旋。
牛墨羊绵牧草滩,穹庐青碧罩高原。辉日月,望云天,茫茫四野梦如烟。
日夜同辉饱眼福,天光云影映平湖。星隐现,世沉浮,茫茫宇宙诞由无。
青海高原视故乡,美湖陶醉爱如狂。天邈邈,野茫茫,远山青黛菜花黄。
青海白云笼雪山,盐湖一片卧长滩。冰闪烁,雪连绵,羊群远处放高原。
2008年7月25日
头顶冰峰插蓝天,脚踩乱石赏雪莲。
近听石下涟漪响,远看溪流山中穿。 &&&&&&&&&&&&&&
&&&&&&&& &&&&&&&&&&&&&&1999年8月20日
长江三峡游(四首)&
神农溪漂流
头上一线天,脚下滩连滩。
轰鸣十里外,漂舟飞入川。
&&&&&&&&&&&& 1996年7月26日
巫山小三峡古栈道
千年古道谁人修,方孔深深迷千秋。
纤歌来自古远处,艄声飞到长江头。
&&&&&&&&&& &&&&&&&&&1996年7月27日
旧时源长如逝水,评说千载万仞峰。
永安宫中论成败,尽在桃园结义中。
&&&&&&&& &&&&&&&&&&1996年7月28日
棺高空崖挂,上下百丈三。
可曾转来世,哪朝功盖天。
民俗何时始,崖宫谁人建。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工会  技术支持: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
电话:84868  传真:82008  E-Mail:gh@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德王怎么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