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约25万,北洋军阀史话约100多万,北洋军阀史话为什么还输了

当前位置: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
A.没有最终打败张作霖B.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没有有效打击北洋军阀D.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主要考查你对&&北伐胜利进军&&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失败:1、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失败: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又有其他各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它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2、主观方面:当时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叶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1927年3月下旬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即赶到上海,密谋策划反革命政变。由于第三国际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致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李大钊遇害:蒋介石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时,1927年4月,张作霖也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日汪精卫不顾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发现相似题
与“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6037148190239425645518597065577当前位置:
>>>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部分胜利。你..
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部分胜利。你认为北伐战争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部分胜利。你..”主要考查你对&&北伐胜利进军&&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失败:1、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失败: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又有其他各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它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2、主观方面:当时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叶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1927年3月下旬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即赶到上海,密谋策划反革命政变。由于第三国际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致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李大钊遇害:蒋介石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时,1927年4月,张作霖也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日汪精卫不顾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发现相似题
与“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部分胜利。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6506425216891829478177377142007北洋军是我国最早的新式,也是袁世凯赖以攫取国家政权、进行、争夺地盘的资本。它是清末民初我国最精锐的,在当时的历次战争中有不俗的表现:在1911年对武昌起义军的作战中,曾在短短数日内攻克阳、夏;在1913年“”与的作战中,曾在一个多月内打败南方军,占领南京;在1916年的中的棉花坡一役,曾重创;在1918年与南方军的作战中,吴大帅率北洋军第三师南下,攻城拨寨,气壮山河。如果不是吴大帅与段祺瑞不和而罢兵,差一点就改写了中国历史。但是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从7月初广东政府誓师北伐到10月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仅仅用了两三个月时间,吴大帅和孙传芳的部队就被完全击溃。其速度之快,让人意想不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北伐军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从兵员的数量来说,北伐军仅仅十万人,吴大帅和孙传芳的部队有四十多万人(不考虑首鼠两端的地方杂牌军);从兵员的质量来说,北伐军的士兵大都是新兵,北洋军士兵大都是经历过多次实战的老兵;从装备来说,北伐军就差得太远了;而且,北伐军是远道而来,北洋军是以逸待劳。并且,北洋军占据了很多天险(在当时那个交战双方都缺少重武器的时代,占据天险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是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北伐军,快速地将对手打败。为什么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北洋军,这么快就被打败呢?
孙传芳部队在战场上还是给国民革命军制造了不少麻烦,但最终也无法抗衡事实上,如果北洋军集团铁板一块,按照段祺瑞的武力统一计划,于年全力南下,攻打炮党盘踞之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六省,挑掉炮党老巢广州市,那么炮党和共党将很难颠覆北洋政权(当时炮党军事力量远远不如北洋当局)可见,作为当局者,对于国内任何敢于反对自己的势力,都不能放任,这些反对派可能一时无法威胁政府的统治,但时间一长,在某种势态推动下,将会给自己的政权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所以,对于反政府的组织和个人,万万不可让其在社会上存在,一旦出现,哪怕就是十几个人的小团伙,也要镇压在萌芽状态。政权政权,镇压之权,最关键的是把人(所有人,包括本国人民,也包括和自己不和的外国势力)“镇”住,使本国百姓不敢反叛自己,使外国势力对自己有所忌惮,第二要务才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展福利事业,使人民对自己有所感恩做好这两点,再掌握一支强大而忠于自己的军队,三件事办好,统治者的政权将坚如磐石前南斯拉夫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做的还可以,就是镇不住民族主义分子,分的七零八落卡扎菲上校经济搞得还可以,军队建设就太垃圾了,加上根本镇不住国内的部落长老,被爆菊致死金氏王朝国内经济一塌糊涂,但愣是拉起了百万大军,再采用强力手法镇压国民,辅之以政治洗脑,至今屹立不倒,虽然其统治不可能千秋万代,但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的现在的伊拉克,阿富汗政府,三件事都搞得乱七八糟,美军一走,其下场不难想象PS:所谓民主,自由全是鬼扯的东西,任何社会精英都是少数人,老百姓懂什么
第二步湖南驱张之战,将张的七万大军几乎全灭(当时湘军主力只有3千多人)第三步直皖之战,段的西北边防军灭亡第四步,苏浙之战,卢永祥被孙传芳灭第五步,第二次直奉战争,吴的直系主力大半被冯张灭第六步,郭鬼子反奉以及奉冯之战,奉系与冯系主力损失惨重所以到北伐时,北洋硕果仅存的只剩下了三支,一是吴佩孚(最能打的第三师已经不存在了)二是冯(参加了北伐军)三是孙传芳(第四师一个师差点将李白的第七军给打残了,当时李宗仁曾经说,只有第四师的兵才是真正的兵)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至于阁下将“政权”理解为“镇压之权”,就更是难以理解了——“政权”的意义是“拥有和执行行政权的政治实体”,而行政权远远不仅仅是什么“镇压之权”。现代民主社会的存在基础就是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别说十几个人的小团伙,就是十几万人的大团伙,只要是合法的,无论其意识形态与执政集团有多大不同,都不允许武装镇压。因为一旦主流意识形态由暴力而非生产力基础决定,那么极权主义就是不可避免地了。至于建设社会经济,也不是什么为了让民众“感恩”,而仅仅是政府的存在意义而已。阁下用现代极权主义诠释政权,和用癌症病人去诠释人类有何区别呢?
其三,从袁世凯到吴佩孚,如果一心一意练兵,部队自然会好,但北伐之时,几位大帅有几个还是在自己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练兵的?作为军政大权一身的军阀,地方事务与派系争斗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无心治军,自然军五战力。
由于旧军阀的垃圾表现,让黄浦赢得太轻松了,所以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一些宁汉合流的政治投机分子来抢功,否则国共不一定会分裂,议会分权有了基础之后,历史就改观了,专制基本可以结束.
然后给段祺瑞联合曹锟、冯国璋等给平定了张勋复辟。黎菩萨也只好下台,然后北洋三杰之“狗”冯国璋当了总统,段祺瑞第二次当总理。但段祺瑞拒绝恢复被张勋解散的国会,从而引发孙中山号召国会议员南下,在广州另组政府的所谓护法运动。然后主张和平谈判的冯国璋和主张武力镇压护法运动的段祺瑞也有矛盾,不久两人搞出了第二次府院之争,结果双双下野,日北京安福国会开幕,让徐世昌当了总统。接着不久冯国璋挂了,曹锟和段祺瑞争权展开了直皖大战,曹锟在保定召开直、苏、赣、鄂、豫、辽、吉、黑八省军阀代表会议,结成八省反皖同盟,接着张作霖也与直系联合,战争历时五日,皖军大败,段祺瑞下野,奉系徐树铮新组建的数万国防军大半覆没。继而直系张作霖和奉系分赃不匀,又展开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与段祺瑞、孙中山联合对抗曹锟、吴佩孚,最后以直系获胜结束,吴佩孚恢复法统,重开国会,逼迫徐世昌下野,前总统黎元洪复职。而陈炯明认为法统已经恢复拒绝继续北伐,并要求孙中山下野,引发了“六一六事变”。接着曹锟贿选成为总统,并让直系的江苏总督齐燮元驱逐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祥,引发奉、皖、粤三方结成同盟,张作霖以15万大军进攻山海关,引发第二次直奉大战。为了迎敌,吴佩孚以20万大军陈兵山海关迎击张作霖,而冯玉祥趁北京空虚之时接受奉系贿赂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总统曹锟,吴佩孚闻讯,率兵一部回救北京,急调江浙各省直军北上驰援,奉军由冷口突入长城,直军后路被截,吴为奉军及冯叛军所败。赴岳州托庇于湖南军阀赵恒惕。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拥吴出征。而张作霖、冯玉祥等在北京成立中华民国执政府与善后会议以取代国会,并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统总统与总理之职,孙文于此时病逝于北京,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1926年4月,冯玉祥国民军被奉军逼出北京,固守南口,直奉再度联合,击败冯军。同年夏天吴被北伐军击溃主力。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后,吴率残部撤退到河南,阎锡山出兵津浦、京汉铁路,阻止直系援军北上。吴佩孚在华北的主力全部覆灭,率残部两千余人自塘沽登船南逃。不久又被张作霖排挤,遁入四川依靠杨森,从此一蹶不振。而1926年9月国民党北伐军入江西,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其主力被歼,1927年8月,乘宁汉分裂,蒋中正辞去国军总司令职,孙率残部渡江再战。于龙潭战斗血战五昼夜,被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击败,孙传芳登汽艇逃出。接着蒋介石发动北伐,联手冯玉祥、阎锡山一同进攻张作霖,张在回奉天的路上被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这就是老北洋散架的过程。本文内容于
20:36:37 被挂掉的章鱼保罗编辑
-------------------袁在世时就发现小站己经不是当年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小站了!(底下的人都失去锐气了!)袁本来想让蔡来带小站,蔡当然高兴得不得了;但袁的手下说:蔡是南人!不可用!袁想也对,蔡发觉自己被袁耍!、、、、而袁当时认为要重新把军政整顿一下、、、想到称帝去了(认为重建皇权能重新整肃)结果自家杯具了!袁和蔡先后死去,各家的直独、皖独、奉独、桂独、晋独、滇独、、、北伐军的内部地域性纷争没有北洋军严重,苏联舍得下血本,加上江浙财团对地域性看重!!!!
点击加载更多北伐战争是否也是军阀混战?_百度知道
北伐战争是否也是军阀混战?
提问者采纳
不是“军阀”是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基本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 有此可见,军阀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允许养兵,二是有足够的地盘和钱养兵。军阀割据大多源于中央在面对动乱而无兵或养的兵不能打仗的情况下把权力放给地方,从而导致各地拥有军事,财政大权,导致拥兵自重。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是广东国民政府组织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当时的革命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实践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立真正的共和国,捍卫辛亥革命果实。不是军阀混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军阀混战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
不是吧,军阀们是为了地盘,为了钱和军队,以至不被其他军阀吃掉,他们都是独裁的黑暗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民族独立富强,为的是建立民主政权。两者的目的有根本不通,志不同道不合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洋军阀覆灭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