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蘑墨的名称墨胆是什么么?

Sina Visitor System中国古代表示年龄的名称是什么?
中国古代表示年龄的名称是什么?
补充:要整十的!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襁褓,孩提,总角,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古代警察的名称是什么_百度知道
古代警察的名称是什么
古代的警察叫什么呢?
也可以不一定是警察,可以是差不多的.还有不要乱说哦要想想.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我国古代“八音”的名称是什么?
我国古代“八音”的名称是什么?
09-02-11 & 发布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记有:“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那么“八音”指什么? “八音”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的总称,古人根据制造乐器的材料不同,将乐器分为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类,用这八种材料制成的八大类乐器称“八音”。 1、匏类。匏是葫芦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匏瓜”。据《本草纲目》记载:“葫芦是匏和瓠的总称,首尾大小如一的叫瓠,无柄圆大形扁的叫匏,匏短柄大腹的叫壶,有长柄的叫悬壶(古时候葫芦也可写作壶卢)。”成熟的葫芦已木质化,可做容器和乐器。此类乐器利用匏的自然形状做音斗,如笙、葫芦笙、葫芦丝等均属匏类乐器。 2、土类。指瓦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属土类乐器,用陶土烧成,形状像鸡蛋,有六孔。 3、革类。指皮革,用兽皮畜皮制成的乐器,如鼓类,常用的有军鼓、战鼓等。 4、木类。指用木材制成的乐器,以红木为最优,红木类又可分为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乌木、鸡翅木等。木类乐器如板、木鱼、梆子、 [木兄](古乐器木制像方匣子)、[“吾”字加一个“孜”的右半部分](古乐器,奏乐将终击[“吾”字加一个“孜”的右半部分],使演奏停止)等。 5、石类。指用石头和玉制成的乐器,如磬、玉笛等。 6、金类。用金属铜、铁等制成的乐器,如铜锣、铜鼓、铙、钹等。 7、丝类。古时候不少乐器用丝做弦,如常说的“江南丝竹”,即指用丝弦或竹管制的乐器。现代弦乐已有一部分用金属弦代替。丝类乐器有琵琶、琴瑟、筝、二胡等。 8、竹类。用竹制的乐器,以紫竹、香妃竹最佳,如管、萧、笛、龠(古代乐器形状像笛)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花在古代的名称是什么?_百度知道
花在古代的名称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曼莎珠华 曼陀罗 紫苑 紫菀 鸢尾(爱丽斯) 鸢萝 风信子
无忧花 露薇花 月光花 彼岸花 醉蝶花 素馨 含笑 虞美人
风铃草 天堂鸟 薄雪草 溪苏 月苋草 雪见草 菡萏(荷花)
花的统称是
花在古代依旧叫 花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其实,在古代,花就是叫花,不过呢,却不是单独一个花字了事。通常花卉二字也是一起出现的。花就是卉,卉就是花。
似乎是芳。、、、、
你很有雅趣,以不同的品种取名如茶花,统称为花。
发呆vfdvdfv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胆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