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013年8月18日农历南方周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事件(也称新年献词事件)是指《》工作人员称其因迫于宣传部新闻处的压力,未经过该刊正常出版流程,对2013新年特刊中的新年致辞及相关内容进行大幅删改,并产生数个常识性错误,引发《南方周末》采编人员抗议的事件。事件引发全球媒体及社交网站如、用户的广泛关注,主要焦点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的及。
2012年11月后,新一任提出了新的执政理念,实施了包括“”、加大反腐力度在内的一系列举措,被外界称为“”。习近平最著名的讲话,一是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被称为“中国梦”;二是习近平在12月4日的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会上的讲话:“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到新水平”,“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他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被称为习近平的“宪政梦”。
南方周末新闻职业伦理委员会在日早上发表声明,称2012年12月初,《南方周末》编辑部开始讨论2013新年特刊并初步决定主题为“”。该方案上报总编辑黄灿后未得回应。12月中旬黄灿提议以“中国梦”作为新年特刊关键词。12月23日晚,南方周末编辑部经讨论完成初步文案:
新年献辞:解决“中国梦当下到了哪个阶段,现阶段的中国梦应该是什么样一个梦”的问题,后形成送审初稿《中国梦,梦》。
中国夙梦:回顾过去百年间中国人从“天朝梦”到“中国梦”的历史演变。
梦想照进现实:2012年内对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体现“中国梦”精神的人物。
记者行动:回访去年新闻热点中和平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反映他们的生活及梦想。
开年10大猜: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对2013年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南方周末历届“中国梦践行者”集萃。
年度新闻事件盘点:盘点2012年的热点新闻事件与相关报道。
日下午,总编辑黄灿要求编辑部递交策划文案送广东省委宣传部审阅。12月26日,黄灿回应编辑部省宣对文案的第一次意见:
“中国夙梦”部分不许提毛泽东等伟人;历史上的法治人物要求替换、缩减。
“梦想照进现实”板块人物,被删除三个:、中的理性爱国者、,对也表示一定的顾虑;
“开年十大猜”被删除4条:A,会不会全国放开;B,会否有其他省跟进财产公开试点;C,会否松动;D,的免签国会否增加。
历届“中国梦践行者”集萃部分不许出现、刘吉等多人。
12月26日之后,美术设计部门开始策划整个特刊的美术包装,大禹治水国画作为头版大图被纳入计划。
12月29日,南方周末的评论员戴志勇撰写了题为《中国梦、宪政梦》的新年献辞稿,并交给黄灿。次日下午黄灿表示对此稿很不满意:“改了开头部分,就改不下去了。现在这个版本,都不敢往上送,会让省宣把整个特刊毙掉。”并认为原因是过多提及宪政。
为保证特刊完整性,12月31日凌晨,评论部主任史哲连夜重新改写,以中国人一百七十多年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奋斗不息为主旨,彰显中国梦筚路蓝缕、不懈不止的主题,改为标题为《中国梦 梦之难》的新年献辞(约1800字),交给黄灿用作上报省委宣传部。12月31日下午,黄灿向史哲传达省宣关于献辞的审核意见,并对文章进行了一些结构调整和修改,标题改为《梦想,让生命迸射光芒》。文章进一步压缩了对有关宪政和权利的阐述,文章字数约为1400字。黄灿称,“这篇文章一通过,我的心就定了一半多。”
史哲对此作初步处理后,交给编辑曹、杨二人,并告知这是省宣审后稿,编辑的修改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内进行,不可以再自行加入内容。曹、杨觉得修改过的献辞与一贯风格存在较大差异,便对文章做了修饰、处理,最终的文章字数约为1000字,标题是《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在1月5日紧急召开的编委扩大会议上,黄灿自称将新年献辞标题修改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后再上报省宣)。
31日晚9点,黄灿传达意见删除年度新闻事件盘点整个板块,以及记者行动板块中什邡90后、夏俊峰妻子张晶两篇报道。黄称这是为了能出版,他向上面做出的保证。最终,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中国梦”部分计划中的16个版缩减到12个版。排版期间黄灿用手机拍摄头版版样,发送广东省委宣传部请示。日零点前后,黄灿又突然转达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最新意见:
头版大图格调偏暗,且易被外界做歪曲解读,要求换成一张航母的图片;
不能采用新年献辞标题“中国梦 梦之难”这六个字作为特刊标题。
但当时史哲、曹筠武、杨继斌、苏永通、叶伟民五名在场编辑向黄灿表示,当时已超过预订的签版定样时间,临时更换特刊包装从技术上已不可能。黄灿电话请示后提出:头版“大禹治水”大图可以保留,但必须放弃“中国梦 梦之难”总标题。最终头版标题被改成“家国梦”。
“南方周末新闻职业伦理委员会”在1月7日早上发出的声明称,日凌晨3点,《南方周末》编辑部完成2013年新年特刊的全部编辑工作,已连续加班了三个通宵的五名编辑人员回家开始元旦休假。同日总编辑黄灿和常务副总编辑伍小峰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约谈,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和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在场。双方的争议问题有如下几点:
文章字数约2000字,评论部主任史哲写的新年献辞《中国梦,梦之难》送审。1日傍晚由《南方周末》照排人员从已经发排完毕的版样复制发到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邮箱,新闻处审后发回稿被删除几十字、加入一百多字。此稿就是后来的见报稿(1054字)。
封面大禹治水图被要求去掉。黄伍认为封面大图没有政治问题,换掉会引起反弹。副部长说如果一定要保图必须缩小并加一个说明以限制和解说大禹治水精神,如从大禹治水精神,到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等。黄灿让伍小峰在现场记录并草拟了一个文本交新闻处,伍用手机草拟了一百字左右的短信发给另一位处长。当天晚上该处长手机发回改定稿,对梦想的阐述增加,改变了结尾部分的提法。即后来的见报封面导言。
三版“广州少年理性爱国”文章被要求撤掉,最终出版时更换为报社形象广告。
当晚,黄灿再次接到上级要求,将专题名字由“家国梦”改为“追梦”。由于该版报纸的出版流程已经结束,1月2日仍为法定节假日,编辑和校对正在休息,黄灿和伍小峰在出版室临时加班修改,共有六个版面未经过正常报纸出版流程改动。
特刊封面序言
1月3日新年特刊见报后,读者发现其中数个低级错误,诸如以下四个错误,前三个出自序言《追梦》,最后一个出自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
历史常识错误,“2000年前的”,2000年前是中国五年,君主是篡夺江山的;
文意不通的语句,“历经半个多世纪共产党人建国的苦难辉煌”等。
错别字,把“众志成‘城’”写成“众志成‘诚’”;
献词中第二段“这是我们第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见”,而头版上写的很清楚,这是“第一千五百零七期”;
这些错误被读者发现并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开始发酵,南方周末报社部分内部人员开始在微博上指证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亲自操刀”修改新年献词“造成严重事实错误的重大出版事故”并抗议其行为,外媒在当天即开始报道该事件。1月4日凌晨0点11分上海《东方卫视》的“子午线”栏目即对这些错误进行报道,该报道后被央视在其网站上引述,成为大陆媒体较早的报道。
1月3日,《南方周末》的多名记者在发表微博抗议庹震的行为,以致遭到禁言甚至封号。《南方周末》编辑部针对庹震篡改其报刊文章在新浪微博发表声明。
1月4日早上,曾在《南方周末》工作的50多名编辑记者联署发表公开信,指责指示删改献词是“越界之举、擅权之举、愚昧之举、多此一举”。他们要求庹震引咎辞职、并恢复抗议记者被封杀的微博帐号。事发当天,据新华网,人民网报道,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各省宣传部长云集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
1月5日晚上南方周末编委紧急召开扩大会议,黄、伍二人向一线采编员工具体叙述过程。会后,报社官方微博管理人被要求上缴账号控制权,采编团队立即与集团领导进行谈判;翌日上午报社领导在省委会面见宣传部庹震,庹震承诺不秋后算账,改善管理。但晚上官方微博管理人吴蔚被迫交出《南方周末》在新浪微博的账号和密码,随后,《南方周末》的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发布“澄清”该事件的微博,称其新年贺词中错误是编辑失误所致,同时,《南方周末》总编黄灿揽下该事件责任,并表示该事件非庹震所为。
1月7日,一个名为“南方周末新闻职业伦理委员会”的组织在中国大陆多家社交媒体发布一封公开声明,指事件缘起总编辑黄灿和副总编辑伍小峰在上级压力下的违规操作,声明中并未指出新年贺辞事件与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的关系。南方周末的部分工作人员张华、褚朝新、朝格图等相继罢工,TVB采访报社员工也证实经济部正在罢工。
1月6日晚上21:18《南方周末》新闻部门负责人吴蔚在上发表声明,但是没多久就被新浪微博后台删除:
本人已向协助分管南方周末新媒体业务的总经理毛哲上缴新浪微博账号@南方周末 的密码,对此账号即将发布的声明以及今后所有内容,本人将不负任何责任。
《南方周末》文化版的微博在21:23亦发表微博确认其身份:
@风端 为南方周末新媒体执行官。@南方周末 官微目前已不属于南方周末。
而在晚上21:20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表这样一条“澄清”消息:
致读者:本报1月3日新年特刊所刊发的新年献词,系本报编辑配合专题‘追梦’撰写,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网上有关传言不实。由于时间仓促,工作疏忽,文中存在差错,我们就此向广大读者致歉。
几乎同时(21:30)“南周编辑部2013”微博发表说明现况:
1月5日晚,南方周末紧急召开编委扩大会议,欲立即启动新年特刊事件调查组,形成权威事件报告,呈送上级组织,但几乎在同时,有关当局竟欲施压南方周末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替其澄清的不实声明,欲将新年特刊事件的责任归咎于当时并不在场的编辑。呼吁尊重事实,在调查报告结论未出之前,排除一切干扰,让真相还给历史。
这份声明也被《南方周末》经济版的官方认证微博引述。但在当晚,除了南方周末官方微博的该条信息被保留外,其余都被新浪微博后台悉数删除。
同日晚上21:49,有微博发表《南方周末》经济部全体编采人员声明,称“采编人员将与此不实声明抗争到底,事态解决前不再进行正常采编工作。”晚上23:04,南方周末经济版的官方微博发表公开声明并附部分(编委、新闻部、经济部、绿色新闻部、文化部、评论部、新媒体事业部、视觉出版部与成都站共97位)员工名字:
南方周末新浪官方微博(@南方周末)账号已被强行收缴。南方周末官微日21:30已发表的《致读者》,并非真相。我们将陆续通过公开途径发布准确信息。   日 22:27
1月4日,在记者问到此事时说:“不了解具体情况,这也不属于外交事务。我想原则性地指出,在中国大陆不存在所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法保护,也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和公民的舆论监督作用。”
香港《》称上任不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在省委连夜开会,商讨应对策略。人民日报社论《各地宣传管理者能否踏准节拍 关系中央形象》出版后,1月8日晚,官员与《南方周末》进行抗争的采编人员进行商谈并作出让步,承诺“不再有针对报道选题的审批程序,中共宣传官员们也不再审阅报纸制作流程中的清样”,条件是该报的采编人员恢复工作,制作本周的报纸。
1月10日,《南方周末》正常出报。该期共32版,头版为关注及的《兰考大火之前的“弃婴王国”》。同日,庹震出席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会议,会议传达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主要内容。
1月18日,接近广东省政府的消息人士称该报总编辑黄灿将被替换,王更辉接任其职务,但内地媒体人左志坚于2月21日傍晚在其实名称报社内部已公布“黄灿留任南方周末总编辑,无力吐槽”,但日本称黄灿留任但转为副总编辑。
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在A2版的“有错即改”栏目中发布了“特别更正”,更正了三处“不能不说”的错误——,紧接着在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报纸的错误永远是“白纸黑字”式的,报纸编辑出版全链条的每一环,其规范流程永远需要尊重与遵守,我们前所未有地意识到这一点。——南方周末编辑部
1月4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首次发表评论称“是媒体针对政府部门的指示打‘搽边球’的积累”,以实现媒体的利益。并提醒中国媒体不可能成为西方媒体,无法摆脱国家政治现实单独存在。
1月7日的《》发表社论,指国内宣传管理者应该“踏准节拍”,这个关系到“中央形象”。同日,《》再次发表社论认为此事性质是与政府公开对抗,即使是西方媒体也不敢这样做,抗议者矛头指向体制。评论再次强调中国媒体不可能实现西方的自由媒体状态,媒体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又认为事件的最新支持者是。
1月8日,中央主办的新闻网站“中国青年网”发表《南方周末是党报事业的一部分》评论,指《南方周末》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报事业的一部分,事件是省委宣传工作的意见冲突,与新闻自由无关。《南方周末》是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媒体。
1月9日,《环球时报》三度针对性发表社论,称新闻自由需要有底线,应与社会需求大体对应。中国大陆不允许正规媒体攻击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社会(包括政府、组织机构和民众)的承受能力不够,媒体应起到协调作用而非冲击。中国大陆媒体的设计修正不可能从头到尾打上西方烙印。
事件平息后,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贤良在《红旗文稿》2013年第7期撰文评论传统党报党刊党台与互联网上新兴媒介的两个舆论场角力直接挑战党管媒体的原则底线与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形容南周献词事件“公然挑战党的新闻管理制度”,加上有人利用网络创设“个人媒体”,言论行为“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其影响力不亚于报刊与通讯社;他主张互联网必须“依法管理”,即使对强势媒体和名人博主也必须敢于碰硬,该禁言的禁言,该关闭的关闭,只有网络管理起来,才能为我所用、不受其害。
《南方周末》1月10日按时出版,在最不引人注意的位置上,用小篇幅刊文探讨“党管媒体”、“新闻宣传管理”等问题。该期最后一版左下角(“一周高论”栏目的最后一则)中,转载陈焜在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跟得上时代节拍》。这是一篇关于1月4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评论性文章。刊登时在其编辑“推荐理由”中总结其观点:“党管媒体是原则,但党管媒体的方式要与时俱进……”
1月4日,在网站上以引述上海“内文的低级错误为题”报道事件。而的报道除了指出了新年特刊中的三处错误外,没有过多评论,只是称“这份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口号的报纸,一直令读者们感到尊敬。”并说很多网友对其中的低级错误感到无语和惋惜。
1月11日,主管主办的《》一改往日标题横放的版式,将“东方今报”四字竖排在头版左上角,右边搭配一卷《南周》美术图片,中间是评论员夏继锋题为“我们在一起”的社论,附有南方周末事件后发布的新闻使用的相同照片。据说该照片为《东方今报》记者7年前拍摄。此被外媒视为支援南方周末。
1月7日晚间,多名媒体人在微博中指出下达指示要求各地一些报纸及网络媒体转载《》在1月7日的《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社评,1月8日起,陆续有报纸刊出该社评,部分媒体在转载文章的末尾添加“刊登此文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声明,如转载时在文尾注明“刊登此文并不意味腾讯网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而则标注声明称“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和转载时声明“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标注“刊登此文并不意味凤凰网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以下为部分转载该篇《环球时报》社论的报纸:
1月8日:《》(A21页左下)、《》(A2版右下)、《》(A2版上半页)、《》(A4版上半页)、《》(A1版右下与A8版)、上海《》(A4页下)、杭州《》(B1版页中)、成都《》(A2版页中)、深圳《》(A2页中)
1月9日:长沙《》(A2版右中)、《》(A20版右下角)
北京《》在转载该社论一事上曾有过内部抗争;1月8日晚上,宣传部副部长亲自到《新京报》编辑部办公室要求转载该社论,先与报社社长与总编交涉未果;至1月9日凌晨12时许,编辑部当值、闻讯赶来的员工,以投票方式全数通过“拒绝转载”,但北京宣传部坚持“必须转载,否则解散报社”,该评论最终于1月9日报纸上A20版右下角刊出(版报尾“责任编辑署名”位置“空白”)。在抗争无效后,社长现场向中共北京宣传部副部长口头提出辞职,而据香港电台在出刊当天向其北京办事处了解,依然在位工作,但事情影响报社工作气氛。
《》未理会的第一次命令,在8日晚被中宣部点名后,于翌日转载该评论。该版刊登的还有《今天我们如何弥合信任拨正情绪》、《要跟得上时代的节拍》,而一半的版面为“除虫灭害服务”广告,被外界媒体解读为暗讽《环球时报》。因2010年纪念刊被调任至《晨报周刊》的该报前社长龚晓跃,在其微博上发表反对《环球时报》社评言论,随后其亦被禁言;在1月12日凌晨起,南方周末记者与龚晓跃的个人微博陆续解禁。
美国《》:新闻界人士要求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辞职一事,发出了一个中共当局政府难以忽视的挑战。
美国《》认为,声援《南周》的抗议,是对中共广东省当局发出异乎寻常的直接挑战。
美国《》认为,《南周》事件将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领导人对的限制。
英国《》认为,中国大陆言论自由的新一波战役,新领导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称有分析称:“可能是由保守派主掌的中共宣传系统试图抹黑打算以“改革”做包装的中共第五代领导人、而引发。”
《》于1月6日发布消息称据官方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事发时根本不在广东,事件确实与他无关,也与广东宣传部没有关系,但没有详细披露透露人信息。虽未明确表明该报观点,但直接驳斥南方周末报社部分内部人员之前所声称的“庹震亲自操刀”的说法。
1月7日,包括新浪天津频道、网易、搜狐、一财、人人、天涯社区等多个网站主页出现类似“南方周末加油”藏头的新闻标题。
1月9日,刊于《新京报》美食周刊(D20版)的文章《南方的粥》被放到该报网页显著位置上,因其文章标题“南粥”与开头文句“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上桌时,粥还在里面翻滚,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寒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被外界认为是暗喻《南周》事件。
1月12日,三联集团投资创办的《》发表社评《南方需要自主的温暖》,认为南方需要自主的温暖,不需要强制的集中。这被外界媒体视作对南方周末事件的暗喻式支持。
1月7日晚,位于广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大楼门前的声援人群。
支持者在广州大道中南方报业门口留下的鲜花
此事件于1月2日晚上在新浪微博上被《南方周末》编辑部个别成员公开与传阅后,随着编辑部成员表态与《环球时报》社论回应之间的事态发展,引发网民激烈争论。
1月6日、7日,新浪微博认证用户、、、、等陆续发布微博,通过引用、等人的话,或者撰写评论的方式,指出“人民需要真相”、“自由、安全和独立的媒体是和平与民主的一个基础。”,被网民理解为是对《南方周末》的支持性发言而广为传播。而娱乐界也有、等明星进行声援。
1月6日,18名大陆各界人士(包括、、、、等)和9名香港、人士(包括、、等)在微博发出《向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要求罢免广东省宣传部长庹震的公开建议书》连署信。
晚间,香港和台湾部分人士,呼吁和关注《南周》风波。例如台湾媒体人指这是“中国新闻重要战争”,香港作家指“南方周末编辑记者与企图箝制他们的的抗争已经白热化,在微博上全民关注”。
1月7日起,有数十以至数百名网民分别自发前往广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大楼或北京新闻中心前集合、献花或高举标语,声援《南方周末》编采部;翌日曾有数名聚集网民被便衣警察带走。其中包括一名坐在轮椅上举着声援标语的残障人士,被从轮椅上拖走,公安人员还袭击了BBC的摄像记者。至同月10日后在南方报业集团正门外已再不见聚集人士。10日上午,在南方报业门口抗议的学生蒋迪(音)对说希望中国的报纸有一天能报道真相、不作妥协。采访结束时,他表示对以上言论不害怕。话音刚落,国家安全人员在记者的镜头前将蒋迪抬走,四脚离地地扔进一台没有特别标志的面包车。
由于发表支持《南方周末》言论,中国大陆各地部分社会知名人士“被请喝茶”,包括、、、、、、、。
台湾著名女艺人伊能静在1月10日发多条微博呼吁言论自由,回忆在中被害的外公,并暗讽“狗仗人势,比狗还像样”。当日下午2点,她在微博上贴出“被请喝茶”的消息,随即微博帐号被禁言(翌日下午三点解禁),相关声援微博被删除&但未获其经纪人洪晖确认。事件在微博上被热烈讨论,而伊能静在一时成为被搜寻最多的名人(超过31万次)。微博解禁后,伊能静称“自由是本能”,呼吁“为真理沉思”。但她原定于16日下午在书店的新书发布会被书店方以“安全”理由取消。
此外,在网络上也有团体发起支援行动。包括由在上发起的“声援《南方周末》,一人一照片行动”,以及“港澳台媒体文化界声援《南方周末》的联署公开信”等。
2013年8月,著名公民运动人士被刑拘,警方透露他的罪行之一为组织策划民众街头举牌声援南周编辑。
对于《南方周末》编辑部对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庹震逐字授意修改新年献词并出现众志成‘诚’这类错误的指控,在新浪微博上,质疑的声音称《南方周末》编辑部的指控在实际操作中绝难成立,还有质疑的声音称最后被删改后献词所出现的错误是南方周末高管“故意”放行错别字。
而在上的中国网民,相对国内支持《南方周末》者占主流地位而言,则有更多对此次事件的质疑者,表达反对《南方周末》的声音,看法归纳起来有四点:
南周本身就是“”,并不值得支持;
南周不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媒体,就算过去是,但现在已经不是;
此次事件不过是几个文字上的错误,与新闻自由无甚关系;
南周近年来堕落了,例如薄熙来案发后,未表态谴责左派网站被关,还曾在上拉过偏架。
而在南方周末报社门口,1月7日至9日持续有支持中共左派人士抗议声讨南方周末,他们声称支持毛泽东时代,反对审判薄熙来。他们与支持南方周末者未发生肢体冲突。
还有一些关于该事件系“阴谋论”的解释在中文社交网站及论坛流传,认为这些错误多为南周编辑故意为之,或者认为不仅故意为之,还同时内含隐喻,是一次秘而不宣的示威。与之类似的观点又被拥有超过900万粉丝的在搜狐微博上转发,归结起来有四点:
特刊封面的序言《追梦》出现“2000年前”(不是2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的历史常识性错误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抗议,2000年前正是(王莽于9年1月15日登基)篡汉的年代。
序言中把“众志成城”的“城”改为言字旁的“诚”暗含需要言论自由。
序言大禹治水,疑用的传说与上一条去“‘城’用‘诚’”的隐喻相呼应:用筑河堤堵水,失败被杀;禹则以疏代堵治水成功,再次暗示言论不可堵。
虽为1507期报纸,献词却写着“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见”意在用新年献词中的第二句话“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标题及主题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照应1057期的两篇文章《不会忘记的承诺》、《法治的梦想还有多远》,用这种手法来表达消极抗议。
Techinaisa发表文章称腾讯在审查全球用户发送的信息,即使是外国用户发送“南方周末”一词也会被拦截,并提示包含受限词汇。腾讯对此回应说,是技术故障导致国际微信用户受到敏感词过滤的影响。
由于台湾艺人在南周事件中直言不讳,导致其名字成为微博中的敏感词。有人因为发微博“我爱伊能静”导致其账号被封,即使所发微博并没有提及到《》。
主委就此事件,公开呼吁改善新闻环境,并尊重。此外,于1月8日,台湾在野党高层也对这次事件发表看法,党主席呼吁:“一个言论自由的媒体环境,能协助中共进行真正的改革。”,而前任党主席也表达新闻自由是不能剥夺的立场,同时要求发声支持这项行动。民进党籍立委在新浪微博支持《南方周末》,随后遭到删除,他对记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果然言论控制严谨。中(华人民共和)国每年花这么多钱对台湾民众做,倘若连一个网络上都没有言论自由,相信全台湾的年轻人与民众,都不能接受这个国家的发展。”
1月7日,发表声明,要求严惩渎职官员,落实《》第三十五条。翌日,澳门传媒工作者协会发表声明,呼吁当局彻查“被改版”事件,厘清相关责任、肇事官员向公众道歉,并捍卫专业良知的编采人员不应被视为搞事分子,促请当局承诺不对《南周》编采人员秋后算账;就南周风波呼吁当局取消新闻。就此事呼吁当局调查事实真相。香港民主团体到前抗议。
1月7日,发言人就此事在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控制媒体和新闻审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的愿望不相符。美国一直在捍卫和支持新闻自由,无论是针对中国大陆的新闻从业人士,还是针对在中国工作的外国记者。望中国政府能正视这一点。”1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再度就此事在记者会答记者问:“我们都在关注着这一事件的发展,关注着中国民众将他们的看法向政府方面表达出来,与中国政府方面对这一事件如何反应。我想您是知道我们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闻和言论自由这一理念。我方认为,对新闻和言论的管控和中国想要建筑一个现代的、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是不相衬的。”
1月9日,主席波格丹诺夫对“”广播电台就此事说:“俄罗斯记协愿意支持自己的中国同行”。同日,香港大专新闻教育界就此事发表声明:“两宗事件进一步显示内地新闻审查机制和长官意志的丑陋,手法粗暴拙劣 , 挑战新闻界和知识分子底线,要求内地有关部门、公平、公开及公正调查《 南方周末 》事件,逐步撤销现行新闻审查制度 。”港台著名人士、、等发起及全球华人近300人签署:“支持中国大陆新闻工作者反对言论控制的抗争,呼吁华人世界对中国大陆的政治社会变革投以更多关注,并期待华人各界与政府(尤其是中华民国政府)更积极主动地促使中共当局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发表联合声明,愿:“中国政府以《南方周末》事件为鉴,逐步废除报刊审查制度,落实中国宪法定明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在、因策划声援《南方周末》的行动被捕之后,有报道指做出了对二人不利的证词,称二人的行为“满足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后果要件”。此事一经披露,引发舆论一片愤慨,纷纷指责南方报业“背信弃义”。
(1913年袁世凯掌政时期同类事件)
关闭(1989年)
(2001年)
(2003年)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2010年)
(2010年)
(2013年)
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南周记者王刚微博上发布的“南方周末新闻职业伦理委员会”公告中披露的细节,虽然上已找不到此公告,但该公告通过形式发布,仍在,右下角的水印显示为王刚发布。
原文如此,疑指黄灿、伍小峰二人。
. 国际财经日报. .
. 凤凰网. 东方卫视.
(中文(中国大陆)?).
. 中国政府网. .
. 中国政府网. .
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出刊过程. . 南方周末新闻职业伦理委员会. 日11:05.
薛健聪. . IBTimes中文网. .
. 法广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自由亚洲电台.
(中文(中国大陆)?).
. 网易 (新华网).
(中文(简体)?).
. BBC中文网.
(中文(繁体)?).
. 联合早报. .
. 法广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吴雨. . 德国之声中文网. .
. IBTimes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美国之音.
(中文(中国大陆)?).
. 纽约时报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香港明报. . (存档于) (中文(中国大陆)?).
. FT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路透中文网日
. 广州日报. .
. 大公网. .
,日18:27发出
. BBC中文网.
(中文(简体)?).
. 环球时报.
(中文(中国大陆)?).
. 人民日报. .
. 环球时报.
(中文(中国大陆)?).
. 中国青年网.
(中文(中国大陆)?).
. 环球时报.
(中文(中国大陆)?).
. 《红旗文稿》2013年第7期.
(中文(中国大陆)?).[]
. IBTimes中文网. 日.
. AB报. 东方今报.
(中文(简体)?).
. 香港. . (存档于).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法广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腾讯网].
(中文(中国大陆)?).
. [新浪网].
(中文(中国大陆)?).
(中文(中国大陆)?).
. [凤凰网].
(中文(中国大陆)?).
(中文(中国大陆)?).
(中文(中国大陆)?).
(中文(中国大陆)?).
,日BBC中文网
Keith B. Richburg. . 《》.
Josh Chin,Brian Spegele. . 美国.
David Pierson. . 美国《》 (北京).
Leo Lewis. . 英国《》The Times (北京Beijing).
. BBC中文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文(中国大陆)?).
.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
奥寺淳. . 朝日新闻中文网.
(中文(简体)?).
盛超. . 经济观察报. .
. 都市日报. .
. 台湾. 日 .
. 德国之音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中文网. 日 .
. 香港电台.
(中文(中国大陆)?).
. 联合早报.
(中文(中国大陆)?).
. 香港电台.
(中文(中国大陆)?).
. 美国之音.
(中文(中国大陆)?).
.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法广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美国之音.
(中文(中国大陆)?).
. 民生观察工作室.
(中文(中国大陆)?).
,美国之音
. 美国之音.
(中文(中国大陆)?).
. 朝日新闻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中文(台湾)?).
(中文(台湾)?).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21CN娱乐 (中文(中国大陆)?).
. 香港苹果日报. .
. 华人民主书院.
(中文(中国大陆)?).
. 自由亚洲电台.
. 德国之声.
(中文(中国大陆)?).
. 《金融时报》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FT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 BBC中文网.
(中文(简体)?).
. 美国之音.
(中文(中国大陆)?).
. 法广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贾芳. . 财讯.
(中文(简体)?).
(中文(简体)?).
. 搜狐微博.
(中文(简体)?).
张鸣. . 保定老年网.
(中文(简体)?).
朱苏力. . 南方网.
(中文(简体)?).
郭国松. . 南方网.
(中文(简体)?).
. techinasia (英文).
. BBC. 14 January 2013 .
,钱江晚报
陈虹瑾. . 中央社 (台湾). 日 .
(中文(台湾)?).
. 东森新闻网.
(中文(台湾)?).
. 东森新闻网.
(中文(台湾)?).
. 东森新闻网.
(中文(台湾)?).
. 香港记者协会.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中文(中国大陆)?).
. 美国之音.
(中文(中国大陆)?).
. BBC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美国之音.
(中文(中国大陆)?).
(中文(中国大陆)?).
.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文(中国大陆)?).
. 台湾新闻记者协会脸书页.
(中文(中国大陆)?).
,FT中文网官方博客
,联合早报
,BBC中文网日
,一五一十部落
,IBTIMES中文网日
,纽约时报中文网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8月18日农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