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蜀麟别名,有谁知道av网站?

三天内拍卖
当前位置: >
& 拍品图片详情
【名家作品】新绿山川画派画家【李颖】四尺巨幅山水《蜀江翠色》【具有很高的收藏潜力】难得,实惠&&&拍品编号:
拍品所有图片详情页面: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题名:李颖年代:不详类别:设色(彩色)材质:纸本装裱形式:镜心尺寸:长136*宽68(cm).品相:九品
品相描述:李颖(1934.3—)别名李彬三,河北省束鹿县人。
擅长中国画。
1961年考入北京中国画院研究生班。
1965年毕业后留院转为专业画家。
1963年作品《山川新绿》参加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在法国展出。
1972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阿里山云海》,为国宾馆作《太行之晨》。
1982年作品《峨眉积雪》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奖。
1985年作品《古塞秋晴》、《蜀江秋色》参加法国第17届海滨涅城造型艺术节,获特等奖。
1992年旅居日本。博宝热门推荐博宝热门推荐
艺术家网站联盟
艺术家平台服务中华岑氏书法家
岑亭儒艺术简介
  岑亭儒,字长青,1981年出生,广西北流市人,毕业于广西大学,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科技书画院院员。曾担任广西大学学生书画协会会长。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12岁开始对笔墨纸砚就有着特殊的喜爱,对练字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以唐楷魏碑、行草诸家作为临摹的范本。从《石门颂》、《灵飞经》入,后学《多宝塔》、《兰亭序》打下扎实基础,尔后取法《石门铭》、《泰山刻石》、《居延汉简》、《张迁》、《爨宝子》、《爨龙颜》等,上大学后,师从刘建华、周榕林等著名书法家,潜心临池,痴书不倦,于南北朝刻石的刚、猛、雄、强、劲、健的豪气、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天真与浪漫中凝炼金石,初步形成刚柔并济、纵横挥洒的风格,表现一种沉厚、苍朴、本真的原始生命力,同时不自觉地追求一种清逸、灵动、洒脱的艺术境界。兼收中国水墨画之潇洒飘逸;篆刻刀法之深沉古朴;音乐旋律之明快节奏;舞蹈艺术之凤舞龙飞,同时从文学、文字学、古诗词曲中吸取营养,使刚与柔、动与静巧妙结合,以万物静观皆自得、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创作,得心应手,意到笔到,使其中国书法艺术之笔法、技法、墨法、章法运用自如。多次参加区内外展赛并获奖,作品收藏入《中华当代文学艺术作品展藏馆》、《“爱我洞庭”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赛精品选》、《人民艺术家》(书画极品巨典)、《中山杯文学艺术品联展“国魂”》等书集。
      
      作品一
    作品二
&岑楚芬---號大江芬,廣東江門恩平人,著名書法家、慈善家。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理事,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恩平市委員會委員,恩平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僑港岑氏親會永遠榮譽會長,深圳市恩平同鄉會永久榮譽會長,香港大江鄉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現任“春濤書畫院”院長。
他自幼酷爱书法,潛心研究書道及中國傳統文化多年。89年拜西安书法家刘浩然进修书法,后对秦小篆情有独钟,拜深圳大学钟国康,西安著名篆体书法家傅嘉仪,新疆篆体书法家孙乃一学习小篆,临历代名家小篆法帖,尤其对邓石如的小篆更是另眼相看。其獨創的“冬心篆”獨步書壇,飲譽海內外。
岑道伟先生,男,中共党员。日出生,陕西安康人,青年自由画家。上学期间就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其绘画作品有:《考前速写》、《岑夫子·素描集》,《人物肖像作品选》。其文学作品:《我的童年》,《岑道伟自传》。曾在《大众美术》、《中国剪报》、中国美术网等著名杂志、网站发表作品上万余文字。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岑道伟
英文名: Daowei Cen
其它外文名: Cenfuzi
别名: 岑夫子
籍贯: 陕西 安康市
出生地: 安康市 白河县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年月:
星座: 天蝎座
职业: 艺术 油画 艺术 国画
毕业院校: 大连艺术学院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品:
《岑道伟自传》,《毛主席-谈笑间》《2013自画像》
身高: 178厘米
该词条资料来源于权威网站。
1 个人资料
2 成长经历
3 代表作品
3.1 《岑道伟先生自传》
岑道伟 - 个人资料
,艺名:。号青山居士,巴秦山人,陕西安康人。大连艺术学院油画系,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自由画家.日正式入学,20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美术班,2012年考入大连艺术学院.,上学期间就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曾在《大众美术》、《中国剪报》、中国美术网等著名杂志、网站发表作品上万余文字。
岑道伟 - 成长经历
&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书画.曾随当地著名国画大师、西安美院博士、仓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习,& 现随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先生,油画家刘沛波,李哲坤、刘丹、左平等先生学习。
1989年,11月9日出生,陕西安康人。
1997年,就读当地民办初小,即‘青春初小’。
2000年,转读磨坪中心小学。
2002年,参加磨坪小学“教师节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 &
2004年,小学毕业。同年,升入宋家初中。
2005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青团。&&&&&&&
2006年,参加宋家初中“庆元旦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
2007年,参加白河第二中学中考美术特招考试,考取宋家初中第一名,白河二中第二名(之前未曾正式学习绘画)。&&&&&&&
2007年,初中毕业,升入白河县第二中学。
2008年,参加白河二中举行“庆元旦书画大赛”,参展,并荣获一等奖(书法)。&
2009年,9月进孙先波先生创办的“行者画坊”学习绘画。&&&&&&&&&&&&
2010年,陕西美术联考本科,单招六所大学均达线,其中,绵阳师范本省第二,青岛科技大学本省第四,西安工业大学本省十一………
2010年,高中毕业,因未报志愿 复习。 & &
2010年,9月复读,进马良军先生创办的“艺苑画室”学习绘画。&
2011年,美术专科(试卷跑题),文化课本科(期间在外打工而直接高考)。&&&
2011年,9月复读,进奚奇寿先生创办的“育培训班”学习。&&&&&
2012年,美术联考本科,单招九所大学均达线,其中西安美院美教169,长春大学本省第一,安徽工程大学本省第一,江西科技师范本省第一,黄山学院本省第一,广东海洋大学本省第三,青岛科技大学本省第四,西南交大本省第九………
2012年,考入 大连艺术学院油画系。
2012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受邀加入世界艺术家协会。
2012年,10月,参加大连艺术学院“庆党十八大书画作品展”荣获一等奖。
2012年,11月,第一副油画作品《》,参加全国美育成果展并荣获一等奖。
2013年,4月,素描作品【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参加大连市五校联展荣获一等奖。
2013年,4月,书法作品【渔翁】。参加大连市五校作品联展荣获三等奖。
岑道伟 - 代表作品
《岑道伟先生自传》
岑始商周,文王百子之后。祖,才德辈出,且以官、将、诗、书著称。余名道伟,巴东白河人也。母孕胎期,未梦星月入怀,产期,未见祥云当空,时值金秋,桂子花香。童稚时,有先生,析吾八字属木,缺金少水,故赐字,鑫淼。祖三代,耕农务地为业。余父好戏笔弄墨,常予门联之中。邻伯善木工,常以书画于桌、柜、横梁之上。甚奇,余引为思,故家有所至之处,或桌、或凳、或门、或墙、或书、或柜,皆有所涂。无笔取炭代之,乐此不疲。&&&&&
&&&&&&&至小学,余以画趣,常描山木鸟兽,虫鱼花草,未知所意。校,少有画课,每至必有所代。故,余常藏笔行于桌兜间,耳目八方,备师于二尺讲台之上。后渐长,知画意,且以班报、校报为任。若逢画赛,余作必展其中。师励余作强于众,固常于课画,不予学习之中,学减,师父皆罚。余昔年少,家至校疏。束课归途,余多随友泡于河潭之中,偶为父获,执棍驱余十余里,身现血珠而止,母罚余跪于地,不敢出一言以复,家教甚严,明礼纪从,安能逆反?&&&
&&&&&&&至初中,学多科,画有所续,且还余于文艺之上,常予校报,班报,歌首之中。后校逢大建,兴师动众,欲改土为泥,余众常课罢负劳,以事为勤。河拣碎石,山拾焦木,无一日之闲也。新修廊台,校场焕然一新。师,课授百日,即更之,固余学退无通。中考在即,课本不知其详,入一中,难也。恰二中广纳艺生,凡画有所意者,皆可入试,达者有减学费一千金。余得师荐,随众驱车应试,试先,余心甚恐,余少时模物描笔,何论素描,水粉?今触西画于试上,心感慨之。试间,余以摩描之感,触感而发,益有效迹。监余师者,吴孝军也,乃叹息!曰:“此孩画有其赋,何姓?何名?何地?从何师?余一一应曰。时至九月,榜示校前醒目之处,余得余校第一,二中第二矣,恰与第一几分之差,亲友知其事,都乐而奉之。艺缘于此,且决余后路之行也,呜呼!
&&&&&&&至高中,为艺班艺员,常集众兄入画室游学,与前届共晚课习之。师孝军教余画国画,习书法,又得芥子为趣。师常致书以观,余则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习得手指不可曲伸,股不可久坐,弗之怠!入高二,由师赵丽代之,丽常咐余与马强,辅于众兄妹于技法之上,达共进,余遂从之。后校纳艺师定根,根善际,常邀余至其家,示奖照,论书画,有赠画册予余,又提笔送字相励。根室满藏真书,艺域甚浓。余为其所染,固每有节假之余,便,与师定根习书论字,把酒吟欢,实乃兴事。校主楼竣工,喜迎宣明会,八班纳书画随诗艺演,余与马强、黄欢,候丹共绎,显训数日登台就演,余挥笔随诗而落,在场者数千,围台而观之,又台下评师皆予优赞,余心何感?壮矣!
&&&&&&&至西安,入先博门下,拜李卓、刘军、伍琨、张安为师,后又得魏二群真传,画艺猛获。然余不经繁市之诱,与师背行,嗜网而忘食,登丘而忘作,画不进。后倦言,余乃善改其行,终艺过多校。归二中,进八班,由田、宋二师为任,监管甚严,师择余予前列,常以课问相答,余不应,则师责余于众中。余心甚烦,乃上书于校长义德,又求于主任伦常,得应允。余达后位,行不立,常与杨柳闲谈,目无它法。师运国常叹曰:“常此以往,汝何能入名校矣!”。然,高考之中,余多题未做,终应师言,艺过文不过,何校上?时为七月,进一中,入文十二班,占中为任。艺由徐涛兼代,学不过月,余集众友,上书于牛,牛本应,后有加成阻言,未许。次日,余薄备行装告走于校。
&&&&&&&&复至西安,东迁大明宫也,余遂追至。名更先博,由师二群为校长,此恰于假中,余见无一画者,乃辞。余拜师于青卓之桥梁,由师冯琳兼任。学不期满,故友邀余外游,多日未归,师不知其祥,于众,告走。至艺苑得师良军,艺有进获,画不知,甚趣也。日闲,余与林杰摆物相绘,艺趣甚投。后,军讽余于众下,乃曰:“汝技甚高,吾何能授之!”若余现于众前画,乃又曰:“其属表演乎,汝众勿视于他也!”余得此,心甚悲。然记师有恩余,其不计于心。联考中,余未审试题,先画于众前,过得应,题跑,心急,试败也!余今大意失荆州,残行,工入KTV。后过两月,余归,中诚知余归晚,不予进班也,乃予时于高考中。期至,余约。然余一年未触文本,今应试得意,知何否?
男,汉族,1954年3月生,大学文化。现任江苏省通州市物价局副局长。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通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通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通州市书画院兼职书画家。
1975年至1981年任中学美术教师(其间:1975年、1976年参加南师大美术系主办的美术教师培训班;1977年3月至1979年3月在江苏海门师范美术专科学习二年)。1981年至今,由教师改行到党政机关(先后在组织部、财贸委、物价局)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创作国画。在全国书画家评审展览中:2003年被评为“首届当代百名最佳画家”、“当代中华文人书画艺术家”;2004年被评为当代画家。
岑斌艺术简介
岑斌,男,沉醉于中国书画艺术,天分悟性极高,尤擅花鸟,在画工上吸取前辈经验,独辟蹊径,画风清新自然。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霍春阳为师,深得霍春阳大师真传。其书画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书画新人新作展,河南省中青年书法家精品展,《书法导报》推新人三百家书画作品展。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以及海外展出,其呕心力作《高雅志尚》被美国艺术博物馆收藏。其人生志向是发扬华夏传统文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和艺术成就,无偿奉献给社会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现为中原文化传播中心“爱心使者”,郑州板桥书画院理事。
卓然大家岑家梧&
中国·海南 www. 
海南日报 
岑家梧致函陈序经手迹
岑家梧先生1946年在北京长城留影。(资料照片)
  在20世纪文化中国的版图上,陈序经和岑家梧都占有不应忽视的位置。
  艺术史、原始社会史、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水族与水书、汉族民俗、黎族社会经济……徜徉于这些领域的研究者,都不能回避岑家梧所做的开创性研究。也正是因为这些贡献,岑家梧成为高挂在中国文化天空的一颗星辰。
  在他54年的有限生命中,每一段经历无不写满传奇。
  年少成名
  岑家梧,对大多数公众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人们必然不会忘记他。
  艺术史、原始社会史、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水族与水书、汉族民俗、黎族社会经济……徜徉于这些领域的研究者,都不能回避岑家梧所做的开创性研究。也正是因为这些贡献,岑家梧跻身大师之列,成为高挂在中国文化天空的一颗星辰。
  通过周边的明星,很容易找到岑家梧的定位。
  “南岑北费”,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流传的一句话。“北费”,指的是费孝通,1936年,年仅26岁的他根据对故乡吴江县开弦弓村的调查,写就著名的《江村经济》,成为人类学中国化的开山之作。“南岑”,就是从海南走出的岑家梧,他同样在1936年,年仅24岁时写出《图腾艺术史》《史前艺术史》《史前史概论》三部专著并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举名动学界,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宗师之一。直到今天,其中的《图腾艺术史》仍然是我国研究古代社会图腾文化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专著。
  另一位常常被拿来和岑家梧并提的大师是陈序经。因为他们同为海南老乡,也许更因为他们同样学贯中西,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海南大学教授李鸿然说,在20世纪文化中国的版图上,陈先生和岑先生都占有不应忽视的位置,都是“海南走出的文化大师”。在岑家梧50多年的生命中,他以惊人的速度写出了逾百万字具有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在他所涉史前艺术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大的建树,“其用功之勤和硕果之多,令人惊奇。”
  卖文求学
  岑家梧1912年出生于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岑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这个生命的起点到成长为一位学者,走上从事学术研究的道路,对于岑家梧来说实在是一个奇迹。
  在岑家梧的长子、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岑龙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给他们讲述自己身世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也是岑家梧在家人面前唯一一次详细谈到自己的身世。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岑家梧已经是中南民族学院的著名教授。有一天,他带着全家人去高级西餐厅聚餐,却自己在家用玉米面做了饼带着,全家人就着西餐吃玉米面饼,惹得餐厅的服务员不时用奇怪的眼神瞄着他们。儿子忍不住提议:回去吃饭,不要在这吃了。一贯温文而雅的岑家梧当场发怒,一言不发往回走。到了家里,他把两个儿子叫到院子里,一家人坐在菜地旁,清凉的晚风送来花香和湖水的气息,岑家梧慢慢讲起了自己的身世,沉浸于往事之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岑家梧的故乡澄迈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小农之家生活幸福,其乐融融。他天资聪颖,从小爱读书,每天鸡一报晓就起床读书,在乡里有文名。但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家境顿时衰落。
  好友王峯在为岑家梧1933年出版的文学作品集《过去》写的序里提到:“在他刚上七岁的时候,祖母和母亲弃世了,不多久父亲和姐姐又死了,这在他正在展开的童心上,是来了一个何等重大的袭击!在最近的几年内,两位嫂嫂又相接着离开人世,此刻所存的家人,只有一位哥哥和两个不满十岁的侄儿而已。”序中又说:“作者的经济环境,是万不许他有读书机会的……他在南国时,便无日不和困苦奋斗,有时挣不得钱来,捱着饿也是常事。”
  1926年,岑家梧14岁,因无钱读书不得不辍学,随着乡人到广州工作,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的努力,终于获得一位族伯的帮助,进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读初中。初中毕业,岑家梧又幸运得到著名金石学家容庚教授的支持到北平进了辅仁中学高中,但仅仅读了半年,又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赶出校舍。岑家梧依然没有放弃,他开始了在北平图书馆的自学生涯。另一方面,他想了很多办法避免用单纯的体力劳动赚钱,以免磨灭了自己读书的意志,于是他用了许多笔名,在不同甚至对立的报刊用不同身份发表文章,终于可以勉强维持生活。这种挣钱生活的方式,一直延续到后来他在日本留学期间。
  岑龙记得,父亲常以自身经历教育两个儿子:“我出身贫寒,全靠自己努力读书,卖文度日,唯有做好学问,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在这个时候,岑家梧研究的兴趣更多集中于文学、艺术和戏剧。他曾在《中国艺术论集》自序中说:“余性嗜艺术,幼曾习画,以家贫莫能继。”他最早出版的书籍《劬燕集》《过去》和论文《元代的杂剧》主要收录了他这段时期的文艺评论、文学作品以及对中国古代戏剧的研究成果。在艺术和戏剧领域,他后来也有过更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这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将他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初试啼音
  1929年的一天,岑家梧到北京大学旁听了一节学术演讲,演讲者是著名民俗学家许地山。听完演讲,将海南家乡和黎族的风俗比照人类学民俗学的知识,他对这个学科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此后,他多次向许地山求教,并在其介绍下读了许多西方人类学的著作,从此找到了自己为之一生奋斗的事业。
  岑龙表示,据说祖父(即岑家梧之父)是会“跳神”的。岑家梧耳濡目染,对祭祀等风俗活动必然十分熟悉。一旦得到名师指点,将海南独特的风俗纳入到科学的人类学理论体系中去思考和研究,这种可能性对岑家梧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日后,海南汉族和黎族的社会风俗的研究的确成为他研究成果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他在田野调查中,对“跳神”等带有原始宗教和祭祀的风俗也特别注意,对西南地区的布依族进行调查写成的《仲家作桥的道场与经典》(仲家即布依族、作桥即打醮),就是直至今天在该领域依然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931年,岑家梧经过努力,如愿以偿地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这里除了许地山,还有何思敬、邓初民、胡体乾等名师,他在名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社会学、社会进化史、人类学等,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基础。此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偶像———深入印第安部落进行社会调查的美国人类学家、《古代社会》作者摩尔根,他已经“偷偷立下志愿,梦想着像摩尔根一样到边地去,研究中国的古代社会。”
  一旦找到了通往未来的道路,勤奋的岑家梧马上就奉献出丰硕的成果。1932年,他与中大同乡同学、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王兴瑞合著12万字的《琼崖民俗志及其他》(1936年发表),可以看作他在学术道路上的“初试啼音”;1933年,二人又将其中戏剧部分扩展,单独写成《海南岛土戏研究》(1940年发表)。这是国内第一次将海南汉族民俗纳入全面科学研究的著作,其中关于海南土戏———琼剧起源和历史的研究,至今仍为琼剧研究者反复引用参考。岑家梧在其中说:“是编所述琼崖民俗,便是站在进步的现阶段上:我们并不以明白琼崖民俗的实况为满足,还要进而探求各种民俗产生的背景。”这句话清清楚楚地表明,他从此开始了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开启了自己“中国的摩尔根”之路。
  不懈地勤奋与努力、面对艰难困苦的坚强淡定、对学术研究的深切渴望,使一个穷孩子的成才奇迹几乎成为一种必然。1934年初夏,幸运再一次降临岑家梧头上。刚读完大三的他得到在南洋经商的族伯岑廷树资助,留学日本东京立教大学攻读史前考古学,又在帝国大学师从松树僚博研究体质人类学,还结识了著名人类学家松村武雄和小原铁等。如果说,之前在北京和广州的学习是打下专业基础,那么日本的留学经历就赋予了他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使他迅速走近国际学术前沿,走到了学术舞台的中央,他的人生轨迹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行走边地
  到了日本,岑家梧的生活甚至比国内更为艰难,尽管他总是想尽办法多发表一些文章换稿费,但还是常常接济不上,他不得不和一些留日同学一起,专门去菜场拣当时日本人丢掉的猪下水来吃。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在学术上薄待岑家梧,而是给予了他更多的回报。在日本三年,他学术上最大的收获,是先后写成《史前艺术史》《史前史概论》和《图腾艺术史》三部专著,并在年间由商务印书馆相继出版。
  仅仅24岁,连续出版3部颇具影响力的学术专著,这在当时的学术界是绝无仅有的,岑家梧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一个巅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图腾艺术史》,其揭示了图腾艺术产生的原因,深刻地阐明了图腾与艺术的关系,被公认为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开拓性专著,在当时就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这不仅是中国第一本,也是至今唯一一本全面阐述图腾文化的科学研究专著,今天还在被广大研究者反复引用印证;它不仅在中国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当时西方学界也为之一新。自从第一版之后,该书在两岸三地数次再版。半个世纪之后,旅美人类学家卫惠林在1983年再版序中依然写道:“在30年代对于西方学者来说研究能有此成熟的介绍和评述,确已是难能可敬,厥功其伟。”
  李鸿然曾撰文评论,未及而立之年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作者的学力令人惊叹,说明他不但走到了相关学科的前沿,而且登上了学术的制高点,从此作者名播中华,卓然成为方家。
  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岑家梧和许多留日学生一道回到国内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上。名声、殊荣并没有带给他虚荣,恰恰相反,他在熟悉的土壤上走向更为成熟的学术道路,逐渐成就大家之风。
  抗战期间,中山大学西迁云南,岑家梧一家也随学校进入西南地区。1938年,他获得中英庚款董事会资助,到云南展开为期1年的民族社会调查,真正开始了他求学时就一直所决心要实践的“摩尔根式的生活”———边地社会调查。
  从1938年到1946年,岑家梧先后在迁入西南的西南联大南开经济研究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山大学、大夏大学、贵州大学、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等校任教。和写作“史前史三著”时不同,他并未坐在象牙塔里作经院式的研究,而是辗转于滇、川、黔诸省之间,多次深入乡间,进行民族调查,或进行文物考古和艺术考古,餐风宿露不辞辛劳,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
  受教于岑家梧的广西民族学院教授徐杰舜曾撰文说:“经过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严格训练的岑先生留学回国后,即深入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云贵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深入田野调查,其田野调查功夫之深细,至今都令人拍案叫绝。”
  卓然大家
  如果将岑家梧的学术生涯分为3个阶段,《图腾艺术史》等3本专著可以视为第一个阶段,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宽广的视野掌握了大量的材料,结合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图书馆里完成了让人瞩目的研究;抗战回国到新中国成立前可以视为第二个阶段,他深深扎入了自己的研究土壤,像每一个伟大的人类学家一样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在实践中逐渐成熟了自己的学术风格,树立了自己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第三阶段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他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成熟和拓展的阶段。毫无疑问,在岑家梧成为“大家”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
  艰难困苦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岑家梧卓然成家而离他远去。岑龙回忆说,抗战期间,物价飞涨,父亲和母亲冯来仪靠着微薄的工资生活,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头两个孩子———两个女儿因为缺医先后夭折。此时的岑家梧已近中年,失去孩子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献身学术的信念,而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刻苦著述。
  “西南是原始文化的展览会,又是固有文化的保留所,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这是陈序经为岑家梧《西南民族文化论丛》所作序言中的话。抗战时期,众多知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云集西南,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研究。这也为岑家梧提供了一个机会,得以深入有“民族博物馆”之称的大西南,完成了他学习社会学人类学以来的夙愿。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岑家梧在西南民族研究中逐渐提出改变当时学界从西方角度对中国西南民族开展的研究,强调建立民族学研究的中国视野,并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身体力行贯彻,对后来的中国民族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46年抗战胜利后,岑家梧回到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岭南大学副教务长等职,并参与创办珠海大学,开始参与到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同时,西南田野调查的整理和研究成果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发表。
  这一时期的论著,以民族学为核心,同时又广泛涉及到艺术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考古学等等领域。其中的代表作如《水书与水家来源》,首次详细介绍了水族和他们独特的文字水书,成为中国语言人类学研究的扛鼎之作;《仲家作桥的道场与经典》全面展示了布依族宗教活动的全过程,则堪称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的传世经典。
  戛然而止
  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岑家梧的学术生涯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由于深受《古代社会》《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人类学著作的影响,岑家梧早在《图腾艺术史》等学术研究论述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唯物史观,对于引领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意识形态,很快就融入了他的学术研究中。
  在工作上,岑家梧先是1952年奉派参加接收岭南大学,随后参与岭南大学、广东法商学院调整并入新中山大学的筹备工作,任筹备委员。1953年,奉命筹办广东民族学院,任筹备组副组长。同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即中南民族学院),后担任副院长。
  在学术上,他多参加官方的少数民族调查工作。1951年7月,担任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副团长,到广东北部和海南岛等地访问瑶、黎、苗等少数民族。1956年,被委派为广东调查组组长,赴海南作黎族社会经济调查,在调查组撰写几十万字调查报告同时,他先后发表《海南黎族“合亩”制的调查研究》等论著,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赞扬。
  建国后到1957年,可以说是岑家梧生活条件最好的一段时期。据岑龙回忆,此时他已是著名学者,工资比较高,只要各地的朋友来,他都自费请客,又喜欢买书,常常接济人,尽管不时要做“月光族”,但也说明物质条件还是不错的。同时,岑家梧的学术生涯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时,社会学人类学已经作为“资产阶级伪科学”被取缔,一些著名学者如费孝通、雷洁琼等纷纷转入民族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岑家梧的学术研究受此影响,更偏重于民族学和历史学方面。他的学生徐杰舜撰文回忆,他一边在大学讲授古代史、艺术史等课程,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历史知识之中,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合理的论证,使学生能够联系本民族实际加以具体运用;一边参与新中国组织的民族调查,为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直接的依据。
  事实上,岑家梧对此投入了非常大的热情。正如他所说,为“能够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人类学而努力。”对海南黎族经济社会的民族调查,特别是“合亩制”的调查就是其中的典范。在他主持下,调查组撰写了38万字的调查报告,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及开发建设黎族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少数民族社会调查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在展开海南黎族的民族调查之初,岑家梧制定了四至七年的全面调查计划,力求使之成为国内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样本。遗憾的是,第一阶段调查刚刚获得各方肯定,他就陷入了“反右”政治漩涡,少数民族调查也就此中断。1958年在全国民族工作科学讨论会上,他被点名批判,在批判名单上位列“资产阶级的民族学者和社会学者之首”的费孝通之后,成为“大右派”。两个名字在30年代的“南岑北费”之后再次并列,颇具黑色幽默的味道。
  1960年元旦,岑家梧“右派”帽子摘掉了,从下放的农场回到学校。此时正就读于中南民族学院的李鸿然回忆说,他在历史系、政治系担任民族史和民族志教学,后到民族问题研究室从事专题研究,去民族地区做社会调查。“不论做什么,先生都一如既往,带着天降大任般的心态和热忱。”他先后完成了《中南民族史略》和《中国原始社会史》两部专著,以及一些重要的论文。1965年夏季,他借奉派去广西三江民族地区参加“四清运动”之机,千方百计调查收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资料,准备在日后教学与研究中使用。
  然而,岑家梧终究没有逃离政治运动的阴影。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骤然而至,岑家梧首先受到冲击,被定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无情的批斗和迫害。9月4日,一代大师陨落,年仅54岁。在离世之前,他已经规划好了《中国原始社会史》、《中国民族关系史》和《中国美术史》等重要的著述计划,最终只留下了部分篇章。
  “尚未完成的天才”,这是不少研究者对岑家梧的评价。然则,他已经用自己无比的勤奋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战胜了社会现实和历史,终究成为一代文化大师。在他不长的生命里,人生展示给他的坎坷曲折几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少年父母双亡、中年丧女之痛、长期经济窘困、战争时期的颠沛流离、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意外劫难……种种厄运,都没有阻止他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正如李鸿然所说:“从岑先生身上,我们最鲜明最直接地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和他辉煌的学术成就并列于海南的文化天空中,熠熠生辉。(文\记者彭青林)
对于海南来说,岑家梧是一个值得怀念声望卓著的儿子,他将自己母亲独特灿烂的文化奉献于世人面前
故园留待梦中看
  岑家梧(前排左一)于1951年率中央访问团到海南时,访问王国兴(前排持枪者)。
  和其他海南走出的文化大师一样,岑家梧对故土怀有深深的感情,或者说深深的怀念。不同的是,他将自己对海南的拳拳赤子之心更多的化为精深的学术研究和严肃丰满的著述。
  曾受教于岑家梧的海南大学教授李鸿然评价说:“岑先生的乡土之情,既表现为强烈的伦理感情,又包含着对海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不但具有深刻独到的理性内涵,而且体现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海南各方面的问题,都在他的学术视野之内,他用有理有据、发前人之未发的文字,呈现给了世人。这些论著不但提升了海南人民的自信,而且也让世人知道南溟奇甸是怎样地人杰地灵。”
  一生研究系南溟
  岑家梧的人类学民族学学术生涯正是从对故乡的研究开始起步的。最初,正是许地山的演讲引发了他对海南风俗的回忆,使他走上了人类学的道路。1932年他与同乡王兴瑞合著12万字的《琼崖民俗及其他》,根据《岑家梧著述年表》,这是他关于人类学最早的著述之一。从此一直到1965年撰写的《明代嘉靖年间那燕领导的黎族起义》,在他3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关于海南的研究始终是其学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并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论述,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广东民族学院教授陈光良曾对岑家梧对海南民族研究的建树进行梳理,指出其研究成果为一般学者难以企及,主要在三个方面:关于海南汉族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关于海南黎族的系列研究和关于海南三亚回族的考证。
  岑家梧先生是最早从民俗学视角研究海南民俗文化的当代学者之一。在《琼崖民俗及其他》中,他将海南汉族的传统民俗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介绍,并将海南岛的人情风俗、移民史、人种及方言、宗教史、民间歌谣及传说等作为“琼崖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观点从理论方法上正确把握海南文化研究的内涵,现在看来依然是有启迪意义的。”陈光良评价说。
  岑家梧也是琼剧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并先后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他从形成、体裁、内容、演出、戏班及其改良发展趋势多角度对琼剧进行文化上的深入阐述。
  黎族研究是岑家梧对海南的研究中用力最深、著述最多的部分。李鸿然说:“先生对黎族的研究具有开山性地位,可以说前无古人,是中国民族学研究中的丰碑之一。”其中,在黎族族源的考证、黎族“合亩制”研究、黎族经济文化发展及其与汉族的关系、黎族“吉贝”为代表的纺织史、历史上的黎族起义等方面,他都进行了开创性的论述。直到今天,当人们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时,都必然从岑家梧的研究中吸取营养。
  除了自己的学术领域,岑家梧对海南的发展也非常关心。1947年,他在全国性的学术刊物《边政公论》上发表了《开发琼崖的一点意见》,分析了海南在国际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开发琼崖刻不容缓。他在60多年前饱含拳拳赤子之心的先见,已经为历史证明。
  海南桃李栽满园
  中等个头,身体看上去很结实,但并不胖,戴着镶边眼镜,显得温文尔雅,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略带南方口音……在年逾花甲的陈振魁的记忆里,还保留着50岁的岑家梧先生在讲台上的形象。“那个时候他是学校里有名的大教授,讲课特别生动,基本不用看教案,到他的讲座旁听的学生特别多,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这些青年都是崇拜他的‘粉丝’。”
  和研究学术一样,教书育人也是岑家梧毕生的事业。1959年,陈振魁作为调干生进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中南民族学院)的时候,这里已经云集了不少海南来的学生,其中许多人直接受教于岑家梧,成为他满园桃李中的一部分,也在他的学风德行的熏陶下,后来成为建设海南的精英。
  平易近人是陈振魁对岑家梧师风最深刻的印象。他几次到宿舍里和同学们聊天,又常常叫海南学生到他家里去,探讨学业,也说一说海南的事情。岑家梧知道他们中有一些人是调干生,基础不好,就特别关心他们的学业。
  长子岑龙记得,在中南民族学院的时候,父亲很好客,特别欢迎海南学生到家里来,和他们在一起,父亲就只说海南话。他和弟弟就在旁边跟着学。有的时候,吃过晚饭,父亲也会一边逗弄孩子一边教他们说海南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始终生活在武汉的岑龙还能在电话里说上一两句简单的海南话。
  故园留待梦中看
  从14岁离开故土,岑家梧只回过3次海南,1930年代一次,1950年代两次。其中50年代的两次由于公务在身,他没能回到老家澄迈永发镇看一看,只是和亲人在海口见了面,由此对家人发出了“故园留待梦中看”的慨叹。
  离开故乡越是久远,对故乡的思念也就越深切。岑龙说,那个时候他们家里常常可以吃到海南的椰子、菠萝蜜等特产,都是岑家梧出差带回来或者托人从海南带来的,告诉孩子们这就是老家的东西。心情好的时候,岑家梧还常常抱着小儿子岑鹰的小脑袋左右摇晃,说是摇椰子,听听里面有多少水。
  岑家梧特别喜欢听琼剧,电台里一有琼剧播放,他就一定守在收音机旁收听,一边听一边还跟着哼唱。有一次海南琼剧团到武汉演出,兴奋的岑家梧带着孩子去连看数场,又在家里宴请剧团成员。
  虽然离家日久,但是岑家梧对故乡的一切非但没有陌生,反而更加熟悉和亲切。在两个儿子面前,他经常讲起海南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他总是跟孩子们说,你们要记得家乡人。他总是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全家人回海南岛老家一趟。(文\记者彭青林)
父亲迟到的追悼会召开时,几位老教授徒步走了几公里来参加,他们对我说:“你的父亲是个了不起的好人。”
父亲岑家梧二三事
  一九四○年岑家梧夫妇和女儿在四川。 
1965年岑家梧一家在北京最后一次合影
  近来,非常幸运地网购到父亲1933年由“秋水社”出版的散文诗小集,题目是《过去》,扉页上写有“赠师大图书馆———著者”字样,这是父亲从十几岁到二十岁部分文章的集成,从书中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年轻的父亲确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承受着命运给予他不可抗拒的残酷煎熬,此书也是他早期个人奋斗精神的原始写照。
  青年的父亲正是经历了种种残酷现实的磨砺打击,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前行,才有了后来一次又一次绝境重生的神奇力量,将本来绝不可能的理想,奇迹般变成真正的事实。
  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记得有年下大雪,我年纪小,母亲怕我上学滑倒,让父亲到外面开会的时候,用他的小汽车顺便带我一下,他不仅不许,还训斥了母亲一顿。
  弟弟自小患有先天性哮喘病,不能躺下睡觉,父母每天晚上要轮流背着他小声哼着歌,走来走去,天快亮时,弟弟入睡了,他们才能休息。第二天,他们照常去上班上课。从未因此迟到和请假。
  他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即使他的工作很紧张,但总是抽空检查我们的作业。我自幼喜欢画画。父母不太愿意我将来学这个专业。一来怕影响我的文化课学习,二是因为感觉当时学文科的人不是受批判,就是找不到饭碗。不如学理工科。
  可有一年,我获得了中学生作文比赛第二名,父亲很高兴,时值春节来临,父亲带我到武汉的“荣宝斋”,买了一只几元钱的专业狼毫水彩笔,那时,几元钱的价值算是昂贵的了。回家后,我立即用新笔画了一张有洪山宝塔的水彩风景画,画得很写实。父亲看后,拿起水彩笔,另找了一张水彩纸,随便沾了颜料,很概括地画就了一座宝塔,又快,又润泽,很有绘画感。他告诉我,画画,主要是画感觉,要找到感觉去画画。三分象形,七分画神。然后要我补画上山石、树木后,他在画上面题了“家梧父子春节试笔”几个字。
  父亲曾告诉我:“写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洞,从理论到理论是最要不得的。要经得起推敲,要能自圆其说。写文章像打仗一样,要备好子弹,就是要拥有大量的证据资源。谁拥有的资源多,谁才能有希望赢得胜利。而且不但要学好古汉语,掌握外语也很重要。”“要学会看书,看了就要会运用。好书、好文章,要多看几遍,才能品出好处和要点来。”
  父亲和母亲
  父亲对母亲十分呵护,母亲也用真挚待他。每次父亲出差都会给母亲和我们分别带回各种礼物。记得父亲去世后很长时间,只要天气变凉,母亲总是戴上一条破旧的浅粉灰色三角头巾,我问她为什么不换条新的,她淡淡地说“是你爸爸买的”。母亲常对我说:“你爸爸在的时候,我从未过问过生活开销,都是他安排妥的,现在可怎么办呢。”
  从他们的自传中得知,父亲是母亲堂叔父的中学同学,母亲高中二年级就认识他。1934年,母亲去北师大读书不久,父亲去了日本。他们时有通讯。抗战爆发时,母亲在北师大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父亲也立即回国,先在上海,后在广州参加抗战活动。1938年,母亲回到广州,由父亲介绍在“华南抗战教育实践社”工作。该社是共产党主办的,编制仿照陕北抗大方式,教员经常带领学员们下乡宣传抗日。父母在此时登报宣布结婚。
  父母经历了多次命运的磨难,忠诚信赖始终不渝,相互鼓励,共度难关。父亲去世后,母亲不顾种种威胁和迫害,四处奔走,要求给父亲平反,并且南下北上寻找资料,日夜伏案操劳,独自完成了父亲多部遗著的一次次出版。她得意地说“有人讲,岑家梧灵魂不散,我就是要他永远活着,他就是了不起,当之无愧。”可见父母情感之深厚,信念之坚定,非同寻常。
  父亲教学十分认真,严谨但又不失生动,十分具有感染力,我曾经偷偷看过他在中南民族学院梯形教室上大课,里外都是学生,连窗外也有人站着听。课堂上不时传出学生们阵阵欢快的笑声。
  每天晚上,我们家中常有青年教师和学生来向父亲讨教,父亲总是非常耐心和热情地一一作答。我还记得那时的冬天,大家围坐在炭火盆边取暖边交谈,不分老少,师生畅所欲言,那种情景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亲切。有些青年教师有个人问题也来向父母请教,他们都一一给予开导和帮助。
  父母在国立艺专的学生,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依闻叔叔对我讲,他们同学常常在聚会的时候谈起我父亲,都说我父亲很了不起,在四川抗战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两个女儿又因贫病先后夭折,但是教学照样一丝不苟,课堂气氛照样被我父亲调动得生动活泼,大家都很喜欢听他讲课。那时,美术史论是基础课程,并没有设专业。但父亲带领学生去实地考查四川蛮子洞、悬棺葬,写调查报告,详解其中的奥秘,以至一些原本学绘画的学生受到影响,后来从绘画专业改行,成为了中国一代美术史论的专业教授。父亲那时的学生有徐坚白、谭雪生、朱培钧、陈禾依、吴冠中、刘敦愿、朱德群等等,他们都是后来全国美术教育界以至有世界影响的精英。
  父亲时年二十九岁,任副教授职兼图书主任。
  堂伯父岑廷树的第四个孩子岑啟松,受爱国思想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只身回国,先在复旦大学附中学习,后来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畜牧系学习。父亲对他视同己出,但对他也同对我们一样严格,父亲常以他的经历来教育我们三个,他说:“我的出身十分贫寒,年轻时,全靠自己努力读书,卖文度日,只有做好学问,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想做什么事,就要认真做好。
  父亲对学术界的前辈和朋友们是崇敬和诚挚的,他常对我们提到当时在南开大学任副校长的陈序经教授,称他为恩公。60年代他收到陈先生寄来的《扶南史初探———古代柬埔寨与其有关的东南亚诸国史》等几本东南亚史研究著作,很兴奋,马上用画报纸将封面包好,怕弄脏了,还用毛笔写上了书名。
  每逢过年,父亲都要给远在南京大学任教的陈钟凡教授寄上武汉的特产和礼物,以感激恩师的教诲与栽培。
  他在武汉大学任教的时候就同原大夏大学历史系教授,后来任武汉大学历史系的姚薇元教授,中国古代史专家唐长儒教授、世界史专家吴于谨教授等交往甚好,父亲去世后,于1978年补开的平反大会草草召开时,这几位老教授徒步从武汉大学走了一二公里路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参加迟到的追悼会。他们对我说:“你的父亲是个了不起的好人。”
  “吃稿费”
  父亲每次拿到稿费,总是高兴地带着全家去汉口武汉饭店和扬子江饭店大吃一顿。他幽默地称之为“吃稿费”。有时稿子已发:稿费还未寄来,他就同母亲商量,先吃了再说,等稿费寄到,再填补家用。
  父母的工资收入总数当时是全学院较高的,但父亲爱请客,只要各地的朋友来见他,无论因公因私他都要宴请,无一例外。加上他非常喜欢买书,北京及各地书店都常给他寄来内部特供的新书目录,价格很高,他都要买到手。因此,薪水往往不够用,有时还要向学校借支。母亲总为此头疼。
  父亲一生并无其它爱好,仅仅酷爱藏书,每到星期天,他总带我到旧书店淘旧书。当时武汉三镇所有的旧书店,哪怕角落里的小小书屋,他都了如指掌。学校分给父亲专门的办公室,在学校的办公大楼里,比较大,别人只有一间,他有两间,其中一间是书房,里面挤满了书架,上面的中、英、日、法、俄、德文书籍以及各类画册多到了极难抽出来的地步。我总是躲在他的书房里看书,乐不思蜀。
  多才多艺
  父亲是农民出身,加之又在农场“劳动改造”过,他很会种地。上世纪60年代,国家困难时期,他带着我们在房子旁边的空地上种了番茄、丝瓜、南瓜、马铃薯和红薯。一畦地,弄得整整齐齐的,每日浇水、施肥,还扎了支架,收成颇丰。
  父母的一生除了工作,没有任何业余爱好,每天清晨,如果没有课,吃过早饭,父母就各自到自己的书房,坐下看书,写作,除吃饭外,一直坐到深夜。有一次,母亲看到我坐在楼梯口,听着别人家收音机传出的音乐,就去同父亲讲,家里才买了一台“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父亲的艺术修养是很高的,有一回,我正在哼唱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曲子,他偶然走过听到了,脱口而出:“这是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这部作品是以俄罗斯民歌为基础旋律的。”我很吃惊,因为平时从未听他讲过音乐什么的。
  父亲喜好绘画,家中藏有如:徐悲鸿、潘天寿、关良、吕风子、关山月、黎雄才等许多著名画家不同时期送给他的画和一些古代绘画真迹,还有不同时期收集的,也有不少是别人送给他的各种古董如铜镜、瓷器、陶罐、水晶石、牙雕文具、烟具、图章等等以及大本中外珍贵邮票集,其中有一张清朝的“龙票”等等,“文革”期间,全部被没收,后来再也没有退还。
  有一次,父亲带我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参观,记得许多先生们都在一旁陪同。当我们走进雕塑系教室的时候,看到学生们正在做人体雕塑的习作,当时,我还处在学龄前,忍不住失声叫了起来说:“好丑呀,怎么不穿衣服呢?”逗得众人大笑。回家后,父亲很耐心地告诉我,从事绘画和雕塑创作,必须先要有坚实的人体解剖基础,才能理解着衣人物的动态和造型。还说,人体本是世界上最美的造型之一。(文\特约撰稿岑龙)
浙江慈溪岑其,日生于浙江慈溪。岑其,又名岑淇,字西桥,证德居士,大德堂主。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宁波市青联常委、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慈溪画院画师。
7岁始习画,9岁诵诗文,16岁赴杭专研国画,著名花鸟大师陆抑非先生入室弟子,并得著名书画艺术鉴定家徐邦达、史树青、王伯敏、陆一飞、杨新等诸位前辈的悉心指教,20余年来刻苦研摹历代名画,游历名山古迹、广交艺友、收获甚丰。绘画,鉴定、收藏登堂入室、蔚然大观。
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深圳、福州,宁波、普陀山、义乌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春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当代首届优秀书画家十人联展》。有“江南才子”、“中国第一观音”之美誉。另有二十余种画集,美术文集,诗集行世。
新文化商人岑其&
岑其,名淇,字西桥,其画室名为大德堂,又号大德堂主,1968年出生在慈溪市逍林镇桥西村。他16岁离乡赴杭求学,得朱恒、孙永面授,为陆抑非先生的入室弟子。初识岑其,就被他的谈笑风生所吸引。聆听他的经历,又不禁折服于他的精彩人生。
他被聘为赣州市高级文化顾问,决定在此期间,举办个人慈善画展,创作一批反映赣南历史及农村新貌的书画、诗词等,用岑其自己的话说,“这样才能将自己完整地留在这里。”岑其说,赣州特有的韵致,唤醒他新的创作灵感。因此,他在生日之际写下了《四十岁亲吻赣州》的诗篇,声称自己启开了另一个生命,在四十岁的生日之后。
“不曾料得,我初次入赣州,尚未踏遍赣南的山山水水,心里竟已生出依依不舍--不舍这里的文化和文明,不舍这里的富有和贫困,不舍这里的一双双渴望幸福的眼睛,不舍这里的令我感动的每一个故事。”正如岑其在《赣州之恋》中写到的那样,这位生于浙江、长于浙江的著名画家深深眷恋着赣州,尽管他与赣州“相识”不过三个月。
他一人分饰多角,且个个出彩。他在山水、人物、花鸟等中国画领域都有涉猎,并在海内外举办了数十次个人画展;他尤喜画“观音”,其观音画以亲切自然、仁慈雅逸的风格驰名中外;他个人藏画颇丰,藏有大量宋元以来的国画精品,所藏的刘海粟作品其数量为全国第一;他绘画鉴赏和鉴定功底扎实,著有古画鉴赏及鉴定著作10余种;他长期坚持诗歌创作,古体诗词和现代诗歌均擅长,出版过10本诗集,为浙江省作协会员;他还从商,并且极具商人的天赋,19岁那年,他就拥有了4万元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他还是佛学弟子、慈善家……但他最满意的定位是“新文化商人”。他还告诉记者,作为赣州市高级文化顾问,他将做好五件事:办好11月2日在市图书馆举办的个人慈善画展;投入80万元,成立岑其艺术、教育奖学金;用3至5年的时间,在赣州所有县(市、区)各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投资成立文化中心,这个中心将通过历代名人书画展、当代书画名家交流邀请展等,为广大书画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通过实物辨赝识真、提高鉴藏知识的交流场所,努力密切与赣州书画界同仁的联系,更好地传播收藏知识,营造收藏文化,为繁荣和推动赣州收藏、文博事业的发展,提升赣州文化品位作出积极的贡献。
目前,他已创作了34件关于赣州的书画作品,30余篇关于赣州的诗词文章,今后,他将围绕着传统文化、历史人物、新农村建设三个主题创作百幅画。细数岑其的过往,你会发现这其中充满传奇。而在这段传奇里,赣州即将写入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东顺德岑诒立,笔名古琴。1933年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一书香世家,从小与书画结缘。十岁已能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解放后,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退休后还先后担任中央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联合办学理事会副理事长兼东莞分校校长、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岭南分院顾问、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务,致力于繁荣书艺,培育“德艺双馨”的新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岑诒立钟情于翰墨,特别是大小篆与甲骨文书法艺术的研究。上溯三代遗风,下寻明清翰墨。以罗振玉、董作宾、邓尔雅、容庚为师,笔耕不断。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西安、银川、济南以及港澳台地区和英国、日本、韩国展出,并散见于各专业报刊,更多的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好些作品已为名胜古迹采用,一些还被港澳台地区和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有关机构和书画界人士收藏,并分别入选多种作品集及辞书,出版有《岑诒立书法》和《岑诒立书法集》。现又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岑诒立,男,原东莞市文化局副局长。岑诒立是著名书法家,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并永久收藏。
来源:东莞阳光网编辑:谢瑞玲
贵州晴隆岑岚
岑岚书法艺术简历
岑岚,男,37岁,贵州晴隆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黔西南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青年展、第五届全国书坛新人展、第四届全国正书展、首届全国行书展、首届全国草书展、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第三届扇面展、首届手卷展、百名会员精品展、走进青海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年展、“高恒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展、乌海杯全国书法展
●书法作品获奖:全国首届新农村建设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中国文联、文化部主办)、第二届永乐宫书画百佳奖(中国书协参与主办)、第三届永乐宫优秀奖奖(中国书协参与主办)、第三届“康有为奖”最高奖、第二届扇面艺术展二等奖、岳安杯国际书法展三等奖、“自然人文?中华情”国际书法长卷大赛二等奖、全国秘书书法大赛一等奖、百廉图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杏花杯全国书法赛金奖、环保杯全国书法展一等奖、浙东书风全国书法赛二等奖、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赛二等奖、国鑫杯全国书法赛二等奖、义海杯全国书法展二等奖、砚都杯全国书法展三等奖、第五届颜真卿杯书法大赛三等奖、北京旅游文化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鄱阳湖杯全国书法展三等奖、鸣凤山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首届九成宫全国书法展优秀奖、2008年《书法报》书坛新秀提名奖、被中国书法家论坛评为2009中国书法精英十佳、首届多彩贵州书画大赛二等奖(书法最高奖)、贵州省第二届美术专业比赛一等奖(唯一)、第十四届中国文艺群星奖贵州赛区书法二等奖、贵州省首届、二届茫父杯展三等奖、第三届茫父杯展二等奖、贵州省二届行草展二等奖、三届行草展一等奖、首届四届行草展三等奖、第三届楹联书法展二等奖。、年连续四年被省书协评为优秀会员。获第四届省政府文艺奖三等奖。
著名出版家岑桑百年祖屋变书屋
作者:陈小庚
来源:《南方日报》&&&&&&&
8月18日,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顺德区人民政府及乐从镇人民政府共同在著名出版家岑桑先生的祖居地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葛岸村举行“岑桑书屋”启用仪式。在仪式上,岑桑将自己的1000多册图书捐赠给书屋。据悉,乐从镇政府将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对书屋进行管理。同时,岑桑书屋将作为岭南文化教育基地,长期免费向市民开放。
原为奉政大夫第
岑桑先生的祖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葛岸村北华街,为二进一天井砖木结构,面积100.58平方米。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富有岭南建筑特色。2009年被列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这座建筑是岑桑先生的爷爷建于晚清年间。岑桑先生的爷爷晚年从侨居地美国回来后,向晚清政府捐了一个官,获赐“奉政大夫”。这座建筑就是岑家当年用来招待客人的所在,当地人因此也称其为“奉政大夫第”。2009年,岑桑先生决定将这座祖屋捐给乐从镇政府,用于推动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修缮历时一年多
2010年6月,乐从镇政府投入资金80多万元,对岑桑祖屋进行了修缮。修缮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坚持保存原来的形制、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完整地呈现了岑桑祖居的原始真实的内部格局和历史风貌。2011年8月,历时一年多的修缮之后,“修旧如旧”的岑桑祖屋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修缮之后的书屋,靠墙摆放着七八个开放式书柜,中堂和走廊的四壁挂满了各种名家书画。正堂中间摆放着阅览台和椅子。当日,已经有不少迫不及待的小朋友在这里阅览图书。书屋展出了岑桑先生从事写作、出版事业60多年来曾主持编写、编辑、出版的各种专著、著述等图书及岑桑文集逾1000多册。此外,还有广东省出版集团捐赠的4000多册图书以及陈永锵、苏和、连登等30多位知名书画家的作品。
人文蔚起葛岸村
据悉,葛岸村的名字来源于纪念一代名医葛洪。传说古时候某年,本村流行小儿瘟疫,当地医生都束手无策,云游到此的葛洪开了药方,手到病除,全村小儿得以安然无恙。村里现有纪念葛洪的“葛仙宝殿”和葛洪雕像。
沾了“仙气”的葛岸村人文蔚起,不仅出了岑桑先生这样的学术出版界泰斗级人物,其他各界也是精英辈出。该村在2009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先进称号。当地政府负责人表示,岑桑书屋的启用,将更好地推进本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将依托书屋,成立“葛岸村读书会”,定期书画作品联展、专题讲座和读书心得交流等文化活动。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岑学恭,满族,1917年6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因为擅长以中国山水画表现三峡的美景而得名“岑三峡”,并且开创了“三峡画派”。
  在校任中央大学嘉陵美术会会长。曾参加英国伦敦、印度加尔各达中国画展。1944年国画《幽林古刹》入选教育部全国美展并获奖。1954年国画《都江堪》、《木筏》、《梯田》入选第一届全国国画展。作品《红岩颂》、《泸定桥》、《丰收前景》、《秋林群鹿》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并参与出版大型画册多次;1982年、1984年在南京举办画展,1985年在南京举办黄君璧门人岑举恭、黄纯尧东方慈君三人联展,出版有《岑学恭国画选》;1988年获汉城奥运美展金牌、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民族百花荣誉金奖、四川美协丹青寿星奖。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东方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顾问、日本现代美术家连盟海外理事;此外,他还担任四川省文史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院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院长等职。
  岑学恭先生注重民族传统的北宗山水画技法,用笔苍劲,功力深厚,作品多取才于巴山蜀水,以其卓尔不群的“三峡风格”独步中国画坛,他的作品成为四川人民的友好使者,登上过东瀛扶桑、英伦三岛、大洋彼岸之地的大雅之堂“岑三峡”的美名也随着行云流水,气象万千的三峡风光而驰名中外。
  岑学恭先生因老年性衰竭,日下午5时30分在家中去世,享年92岁。
  作为“三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在中国画坛享有极高声誉,听到噩耗后,不少知名人士、书画爱好者连夜赶到岑老家中悼念这位名家。
  岑老的大弟子叶瑞琨现场提笔为恩师写下了挽联。上联“三峡雄奇锦云绣雾永留先生旧梦里”,下联“一生平厚和颜慈心时教后学新法中”,横批“山高水长”。“这些字便是我对恩师感情的浓缩,跟随岑老这些年,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除了画画之外,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除了叶瑞琨,师从岑学恭的十多名画家都第一时间赶到了岑家,并非岑老门下的著名画家刘德扬也赶到了现场,“我虽然不是‘三峡画派’的人,但与岑老算得上忘年交。”刘德扬表示,从1994年认识岑老后,他便成了岑老家中的常客除了平和厚重之外,岑老给刘德扬印象最深的便是幽默,“画画的人,只有登峰造极之后,才能够诙谐,岑老就有这种境界,他最喜欢和我吹牛,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17岁从内蒙古到南京读书兼攻国画三年,后辗转西北。日本侵略东三省,战争爆发,我又从西北步行两个多月到四川重庆,边读书边写生。一到三峡就被那里无形的磁场所吸引,我留恋三峡,一画就是60余年,不知走多少路,了登过多少峰,忍饥挨饿、冒雨艰行,无数次攀上绝顶构思画面,无数次乘坐木筏漂流江中,体验惊涛骇浪的感觉,仰观奇峻险峰,速写出几千张画稿精选题材才创作出三峡朝晖、雾中神韵、雨中峡谷、急流勇进等精品之作,在中国山水画领域逐渐形成我自己的风格。我创三峡画派其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最大限度地发现培养书画界中青年优秀人才,让他们同我一起探索艺术奥妙持之以恒地用画笔描绘三峡壮景,以书画艺术形式将中国三峡景观推向世界,提高国际名声。”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推荐)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推荐)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推荐)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推荐)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推荐)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推荐)
岑学恭先生作品选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推荐)
:岑学恭(1917.6—)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擅长中国画。岑学恭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在校任中央大学嘉陵美术会会长。曾参加英国伦敦、印度...
岑学恭(17.6—)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擅长中国画。岑学恭44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在校任中央大学嘉陵美术会会长。曾参加英国伦敦、印度加尔各达中国画展。88年获汉城奥运会美展金牌,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民族百花荣誉金奖。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院长。44年岑学恭《幽林古刹》教育部全国美展并获奖。54年岑学恭《都江堰》、《木筏》、《梯田》第全国国画展。《红岩颂》、《泸定桥》、《丰收前景》、《秋林群鹿》
  岑小麟与艺术结缘,绝非偶然。其父岑学恭先生乃当今“三峡画派”宗师。从小的耳濡目染、艺术熏陶,使小麟的起点颇高,加之悟性好,故进步神速,几经磨练,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画出了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绘画作品,得到了艺术界同仁的一致称道。
  在他的绘画生涯中,三峡是他用得最多,最为纯熟的题材。他多次到三峡写生、摄影、采风。三峡的朝云暮雨、奇峰异石、滔滔巨浪、人文景观,强烈地震撼着他。在小麟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三峡寄托着虔诚的敬意,执着地追求一种阳刚之气,努力发掘三峡美的艺术内涵,营造出自己的绘画天地。其作令人细细品味,久久不愿释卷。
  岑小麟现任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师,四川省文史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岑龙(1957.10—)海南人。擅长油画、水粉画。岑龙曾任武汉市文联、武汉画院任专业画家,湖北美术学院师范教育系成人教育部教师。岑龙封面设计《计算机原...
岑龙(57.10—)海南人。擅长油画、水粉画。岑龙曾任武汉市文联、武汉画院任专业,湖北美术学院师范教育系成人教育部教师。岑龙封面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获全国封面装帧二等奖,水粉组画《神农架的珍奇动物》首届全国科普美展。油画《暮雪》中国油画展;《山间》、《童年》第七、全国美展;岑龙《唐人蹴图》中国体育美展;岑龙《参军》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论文有《苏联油画的昨天和今天》等。
作者:中国美协&&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时间:
点击数:398
岑凤环:1982年至1983年广东恩平郁文中学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1983年至1984年广东恩平教师进修学校美术资部训班结业,岑凤环1984年至1986年广东恩...
岑凤环:82年至83年广东恩平郁文中学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83年至84年广东恩平教师进修学校美术资部训班结业,岑凤环84年至86年广东恩平江洲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岑凤环86年至88年广东江门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学习,88至89年广东恩平平东中学和广东开平楼冈中学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岑凤环89年至96年广东开平三埠东河中学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岑凤环96年至今广东长沙师范学校从事中师、高中美术教学工作。
男62岁,北京市人,现任北京圆明画苑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单位收藏。
2000年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展出的作品受到了书画界同仁的高度赞赏,多幅作品被书画爱好者收藏。
其作品具有保值、增值之效益。
恒升拍卖行多次举行岑宝山作品拍卖珍藏专场、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个人画展等活动。
这是一位新世纪脱颖而出的书画大家。
其作品入编《中国当代名家精品集》、《21世纪名家荟粹》、《中国艺术家大典》。
[岑三峡] 来到博宝艺术家
满族,1917年6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
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擅长中国山水画,在校任中央大学嘉陵美术会会长。
曾参加英国伦敦、印度加尔各答中国画展。
1944年国画《幽林古刹》入选教育部全国美展并获奖。
1954年《都江堰》、《木筏》、《梯田》入选第一届全国国画展。
作品《红岩颂》、《泸定桥》、《丰收前景》
岑传论 1964年5月生,安徽合肥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岭陶瓷学会会员。
大型壁画《三国》被泰国孔提郑氏集团收藏;作品《雪景》由日本福冈“东川艺廊”收藏
中国著名书法家岑川向中国驻布里斯班领事馆赠送书法作品
5月9日,中国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学者岑川教授向中国驻布里斯班领事馆赠送书法作品仪式在中国领馆举行,刘菲馆长领事出席。岑教授表示,中国国力日盛,海内外华人华侨感到欢欣鼓舞。驻布里斯班领事馆建馆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为促进中国与昆士兰州在政治、经贸、教育、旅游合作做出积极贡献,并为推动当地华人社团发展等方面做大量工作,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和赞赏。前日拜访驻布领馆后,当夜即兴挥毫书写横幅大篆“建邦立德,爱我中华”八个大字,以表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自豪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广大华人华侨对中国驻布领事馆敬意和感谢,并倡议海外华人、学者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岑川先生(左起一)向刘菲馆长领事(左起二)赠送书法作品
刘馆长领事指出,岑教授是享誉国内外书坛著名书法家。他向领馆赠送墨宝是对领馆工作鼓励和支持。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中国领馆全体人员将继续努力工作,积极促进中国和昆士兰州友好关系发展,并服务好昆士兰州华人华侨。
岑川先生(中)向刘菲馆长领事(左一)赠字
岑川先生现任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安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岑教授精于大篆,独创“岑川三七书体”,出版《岑川书法集》、《岑川书法精品》、《岑川书千字文》、《岑川书法艺术》等著作。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被多家博物馆、大学等机构收藏。
岑川先生学生吴珊(右)向刘菲馆长领事(左)赠送创意书法作品“家”
岑勇&男,四川江油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油市政协诗仙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毛笔书法:作品参加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世界华人艺术大展、第四回韩中新书法文化艺术大展、全国书画小品展、全国青少年书法精品赴港展、二十一世纪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展金奖、第2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中国书法群贤会”作品展、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佳作奖、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优秀奖。
硬笔书法:全国硬笔书法家作品展&中书协特邀&、全国首届青少年楷书竞赛一等奖、全国硬笔书法艺术展获一等奖,全国首届“人才杯”钢笔字竞赛第一名,获“特级钢笔书写能手”称号。2004年被《中国钢笔书法》杂志评为“近20年中国硬坛百家”并专题刊介。
书艺组织活动:曾自费举办全国性书法大展“中华书苑精英邀请展”和“全国著名书画家题词明信片展”,被誉为书坛创举。2006年3月承办“全国六十年代杰出书家精品展”并编印《全国六十年代杰出书家精品集》,获巨大反响。
润格:作品500元/平尺,题字500元/字,小字作品另议
博客:.cn/cenyong613
通联:621700&四川江油市现代佳苑2-2-2-1
文& 人& 画&
家& 岑& 今
&岭南山川,钟灵毓秀,自宋元以降,绘事名家辈出,于近现代,“岭南三杰”,名驰华夏,形成良好艺术氛围,继承传统,发扬光大,艺事新人,如雨后春笋。南海之滨,有岑今者,所绘之新文人画,当出类拔萃,驰骋京华,漠海有声,而名达岭表。
&书家画人岑今,原名建锋,号古丰,别署东阳山人,1970年11月诞生于广东书画之乡---阳江,得天独厚,与当代岭南画派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关山月同乡梓里,受大师艺术精神熏染,沉游艺海,探索追求,艺事日臻,谋求长进,现居北京。
岑今天资聪慧,双眸炯炯,斯文英俊,勤奋好学。自幼临习书法,二王为先,行草为主,《兰亭序》、《圣教序》爱不释手,朝暮临池,熟能生巧。字如其人,书风清雅秀逸,故赞声不绝。四方求墨宝者,接蹱而至。藏家得其墨迹,或珍藏,或清赏,挂于厅堂,悬于雅室,满室生辉,心旷神怡。艺无止境,师承有序,著名书法家王少默、张卫东悉心指导,岑今铭记于心勤苦练。2007年,其书法入选广东省新人新作展;内蒙古举办第十届昭君文化节全国大展,其一幅行草书法荣获金奖,名噪一时。“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大型画册出版,其一幅行草书编入其中,引以自豪。书声远播,水到渠成,岑今推为阳江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阳江市青联委员。
书为心迹画亦然,岑今创作丹青,继承传统,有所创新,师古而不泥,钻研中国传统花鸟画,遵循“意在笔先”,重在画品精神,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尝临明代花鸟名家陈淳画作,得其神妙,慕其宗风,取其笔势之飞动苍逸、放纵,不拘一格,突显文人画之“逸格”。复研习任伯年、吴昌硕、恽寿平诸家名作,扎实基础,至为重要。近年来,求教于中国著名人物画家陈略、天津著名花鸟名家蒋峰,得其神髓,汲其技法之精妙。
为了构筑一个艺术平台和创作氛围,2006年5月,岑今独出心裁,筹集资金,自主创办“阳江市集美轩书画艺术展览中心”。革命老前辈、著名书法家黄云题写“集美轩”三个大字,为展览中心增色添彩。他自任艺术总监,省内外书画名家纷至沓来,举办书画展览,以此广交朋友,一边观摩,一边学艺,两全其美。
越岭南,拜名师,寻发展,孜孜不倦梦成真。2012年初春,岑今走进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班学艺,师从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大家霍春阳教授,得其真传,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霍春阳传统绘画工作室画家。在校期间,岑今刻苦学习,成绩显著,被评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霍春阳工作室“十大优秀学生”;并获得“进步最快奖”(共评出二名)。在最近出版的《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2012春季作品集》中,刊载岑今5件花鸟作品,尤以《墨梅图》见胜,此画古拙雅逸,笔墨功夫灿然,不失为佳作。观其画,若与古人思接,虚实气势,自有体悟。作品以形传神,水墨交融,清新自然,正如郑板桥评黄慎之画说:“画到神形飘没处,没有真象有真魂。”亦即丹青难写是精神也。岑今在此作感言中写道:“守本份,明本性,守得丹青为己调。吾偏重于传统,并汲取各家艺术之养料,坚守‘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原则,。。。。。。以国学为本,兼学并蓄,得文人意趣”。读罢感言,一语道破,其固守传统之理念露于毫端,亦见其独立思想之精神。其恩师霍春阳教授阅过其画作后,作了精辟的评语:“。。。。。。人极干练,利落,讲话幽默,为人热情,作画有岭南的‘火辣’,文质并重,是有天分的画家。”导师评语,句句珠玑,道出岑今人品画品,绘画从来讲究天分,没有天分画作则缺灵气,乃画匠也。
唯有潜心多创作,积累经年画艺成。岑今画作多次入选获奖。2011年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和阳江市美术家协会为主办单位,在广州举办画展,其创作国画人物画《香山九老》入选展出,不胜枚举。岑今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创作基地画家。
路漫漫,艺无穷。在艺术征途上,岑今格守传统,锐意创新,必将硕果累累,丹青溢彩。
&&&&&&&&&&&&&&&&
&&&&&&&&&&&&&&&&&&&&&&&&&&&&2012年7月份22日
&&&&&&&&&&&
&&&&&&&&&&&&&&&&&&&&&&&&&&&&&&&於邓琳故居
(本文作者为广东省阳江文史专家、知名收藏家、美术评论家)
岑圣权孩提时代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兄长指引及双亲的鼓励下,他拿起铅笔、瓦片、粉笔在纸片、地面、墙壁到处涂画,并于1958年将画寄给了毛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回信勉励道:岑圣权小朋友,主席很高兴收到你的画,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更好地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激励的话语为岑圣权驰骋艺坛注入了无穷的动力,画画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任《兵团战士报》美术编辑后,画画最终成为岑圣权的职业。他通过对美术理论系统广泛的涉猎,专攻最为耗费心力的工笔人物画,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个人风格,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路子。他已创作出版的长篇连环画有《戴手铐的侦察员》、《真假丁香》、《欢乐女神》、《珠海惊涛》、《我的儿子安珂》、《社会主义四百年》、《新三字经》、《叶帅的风采》等20多本。其中《社会主义四百年》、《新三字经》分别获“第五届广东省优秀图书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图书最高奖项“第五届中国图书奖”。  岑圣权的中国人物画代表作有《蔡廷锴——1932年春·上海》、《白马》、《早春》、《穿毛利服装的女子》等,在国内外多次巡展,获得国家、本省各级美术奖项,并为各美术馆收藏。其人物画形象准确,兼工带写,取舍得当;重精神气韵,表情优雅而非甜俗,体态唯美而非娇柔,解剖和造型功力厚实;服饰落笔大胆,质感强烈,虚处不空,实适其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墉对他评价说:“岑圣权治艺认真,有良好学风艺品,能熟练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的艺术运用,对于中国画表现技法熟练掌握,运用得宜,造型准确生动,构图完整,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岑圣权在美编工作中更是笔耕不辍,花繁叶茂。近年来
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岑文涛
中华岑氏网 日 岑氏家族
&  1940年出生于广东恩平,现居香港。香港中国书画会会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广州大学客座教授。
  被香港信报月刊称为集诗词、楹联、书法、绘画于一身的艺术家,被亚洲资本杂志称为“狂热资本时代的抒情诗人”。香港东周刊曾以《香港政经圈一枝名笔》为题刊发专访。
出版《文涛文字》、《文涛诗词书法集》、《小道文涛画作》、《心源&心言花间酒气》、《竹韵情》、《文涛诗词》、《浪淘沙别墅楹联》、《岑文涛作品》、《宝瓶缘文涛书画海上之旅》、《香港岁月文涛书画作品集》、《香江跃马青岛扬帆岑文涛书画作品奥运之旅》等。
观书法 其中自有一股大气概
  曾经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五楼展览厅举办“对话―――岑文涛书画作品展”。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为展览题词
  香港,一个商业都会。行走在繁华都市中的诗人、书画家、楹联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翻开1996年出版的《文涛文字》时,笔者被其中的书法打动了,只见书页上文字笔画宛若游龙断如折竹,自有一股大气概令读者神往。
  据了解,当今不少书画家挥毫,写的多是历代名人的诗词名句,鲜有自己的创作,而文涛先生则以自己的诗词楹联作为书法的主题。在他的书法、诗词和楹联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是书赠朋友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有40余载。
  文涛先生是香港当今集书法、诗词、国画、楹联于一身的艺术家。尤其他的书法狂草如乱石穿空,惊涛裂岸;隶书则静若秋水,立似磐石,工稳朴拙而又意态开阔;篆书是篆中有隶,隶中有篆,意象清奇;楷书更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精髓,欧阳洵之俊雅,颜真卿之沉雄,柳公权之风骨,严谨静穆又不失悦目自然,浑然自成一格。
&读文字 处处有情有趣有故事
  在文涛先生的楹联作品中,有不少为人津津乐道。1993年,受亲友相托,他为香港富商李嘉诚先生作寿联为:“嘉名心铸,诚信血凝”。
  他为新加坡李光耀、李显龙父子撰写的楹联分别是:“光自心来则远,耀从智闪而恒”;“显松柏本色,法古今完人,无为克己;纳日月真光,承天地正气,有道腾龙。”
  他对梁锦松、伏明霞伉俪的赠联则妙笔天成:“锦上添花,我不。看松风万里;明中带月,君为。有霞韵千秋。”
  赏画作 糅合中西含时代激情
  而文涛先生的绘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学根基,再注入一种中西文化交汇的语言,同时又不断吸纳新的元素,融入现代的绘画语言。因此他的作品既凝聚了历史传统,又焕发时代激情。法国的一位收藏家米歇尔评论说:“他(岑文涛)没有迁就人们的喜好去作画。”
  文涛先生则说,之所以能练就这样的功力,“爱好、追求、执著,为之痴迷,此乃所需之动力。”为此,他经常通宵创作。
  少时羊城求学至今笔下广州多美景
  说乡情:看《文涛诗词》,广州处处魂牵梦萦,入诗入画。从“红棉颂”、“越王台感怀”、“游白云山晚归”,到“萝岗赏梅”、“白鹅潭畔随想”,不胜枚举。原来,这和文涛先生的成长经历有关。
  1940年暮春,文涛先生出生在广东恩平乡间,自幼痴迷艺术,从初中起,求学、成长于广州,上世纪70年代末定居香港至今。他深情地说:“广州是我成长的地方,我的老师朋友都在广州。1960年,我在广州正式拜著名书法家、广州美术学院的麦华三教授为师,学习书法。1976年,我怀揣500元人民币从广州北上京城,拜李苦禅大师为师学画。李苦禅说:‘我在家里已不再收学生了。’但他看了我的字后改变了主意,他告诉我:‘中国人写草书能达到‘断若折竹’的境界的,你算一个。我就破例收你为徒。’”
  论香江:香港,是文涛先生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家园。对于很多人将香港误解为文化沙漠,文涛先生颇不以为然。他说,我生活在香港,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开阔的国际视野,这样一种漫长的中西文化汇流,这样一个发育完备的艺术市场,这样一批艺术鉴赏家、收藏家,我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达到现在这种高度。
  正因如此,1996年,他以诗言志,忘情写下《满江红―――香港情思二首》,最后两句分别是:“齐昂首,酒热壮歌行,青云路。”“瞳瞳日,举世话明珠,君知否?”正可谓:不知者,以为是沙漠;知者,却道是沙漠之清泉,之绿洲。
&  心同一春
  谈交友:熟悉文涛先生的人大都清楚,他为人治学都有一条座右铭:“不自欺,不欺人,一步一个脚印;平常心走平常路,步步留痕步步轻。”
  谈到交友,文涛先生说:“朋友交往是我艺术创作的动力与源泉。”他说,一个人不可能涉猎那么多的经历和人生体验,但朋友的经历,我感同身受。还有,交朋友并不是数学命题,它不一定与时间成正比,否则,哪有一见钟情之说?他直言:“现在有的人按需交往太现实了。我不敢苟同‘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句话,朋友无需如此恐怖,朋友不是用来要命的,所以“插刀两翼非吾好,情系高天恋白云”。
书画家岑文涛照片
号墨缘居主,祖籍广西西林,壮族,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后人。1955年生, 原为中学美术教师。自幼习画,师从著名书画家蒋孝遊、陶天月、郑若泉先生。作品曾获省、市美展大奖。擅长传统山水及现代写意花鸟画。
岑默先生性格直爽、爱好交友,他在蒙城北路正丰花市开设“墨缘居”画廊。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书画界朋友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流场所。&&&
现为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理事、安徽亚特美书画院副院长、《丹青中国》杂志社推荐画家。
1925.2&别署苗石,贵州独山人,苗族。
岑元鼎,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央音乐学院外聘教授,中央乐团交响乐团团长。数十年来岑教授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所教的几十位学生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国家交响乐团、美国夏威夷交响乐团首席中提琴、香港交响乐团和中央音乐学院等著名演出团体的骨干演员。
&岑冲工作室介绍&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丰碑磊磊,人才辈出,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出大批风格各异的新秀,在当今书法改革的声声呐喊中,又产生出丢弃传统,另辟蹊径的丑书、怪书。而能坚持按传统书风,沿着古朴的遗风步步迈进的书法家已为数不多。岑冲就是其中一位坚持传统风格的书法家。
钟志武(啸鸣)老师
为工作室的亲笔题词
岑冲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他的作品曾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金奖。部分作品并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永久收藏。岑冲自小爱好书法,曾大量临摹过王羲之、欧阳询、黄庭坚、褚遂良、怀素、孙过庭、董其昌等名家名帖。先后师从书法教授钟志武(啸鸣)和中国书画家主席刘金才教授。近些年他勇于探索,不断精心钻研书法,其书法艺术更是有了精进,尤其他在行草方面风采夺人。他的书法风格沿于传统,自成一体,作品中处处凸显出古朴、灵秀、飘逸、俊朗的书风。
岑冲为工作室的亲笔题词
岑冲成长在所有50后人们所处的年代,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当过工人、企业职员、国家工作人员等,在历尽了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后,他厌倦了官场利欲的仕途生活,将满腔热情转向了对艺术的追求。他除了拜师读贴、探求书法艺术外,还热衷于摄影、音乐、文学、旅游等。正是他对生活的渴望和精神生活追求的热切,让他的自由心性得到了释放,个体灵感得到了启发。在对艺术的追求中,他不仅获得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还促进了他书法艺术的发展,给他的书法创作留下巨大空间。书法上,他不满足于文字规范严谨的书写,以洒脱飘逸的笔姿摆脱传统束缚,以简约的线条表达流动之美,形成了一种既沿于传统又自成一体的行草风格。使我们在欣赏中,在那点画使转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作品的优美、灵秀、飘逸、俊朗的风格,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也只有他那潇洒超脱的心灵、超然物外的精神和性格,才能达到心手相应、书写出一幅幅优美的书法作品。难怪他的老师啸鸣和刘金才教授会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他的一幅辛弃疾的“青玉案”书法作品,大边幅地跃然于刘金才教授的书画展厅。
如今的岑冲,心境淡泊,为人处事低调,不爱张扬。因此他的作品除了收藏家们能有幸一睹他个别作品外,其余作品鲜为人知。为使喜爱传统书风的书法爱好者们,也能有机会了解岑冲书法,在一众爱好者的近两年的反复努力游说下,好不容易才得到岑冲老师的同意,创办了这网上的“岑冲工作室”。
“岑冲工作室”的创办,使书法爱好者们又多了一个欣赏书法的空间,一个书法交流的空间。和了解岑冲书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书法爱好者们希望与岑冲交流的渠道。
有关“岑冲工作室”的建设,主要由两大部分核心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因岑冲老师没有保留过去作品的资料,使大家无法看到他当时的一些获金奖、大奖的精华作品。但我们仍将努力收集岑冲老师不同时期的书法获奖作品,和部分已被收藏家们、书法爱好者们收藏的书法作品,以及岑冲老师的一些近期的书法新作。供大家欣赏。
第二部分:我们认为,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还有就是因书法家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在吸取数千年历史积淀文化后在书法家心灵中的升华反映,因此,我们也将岑冲的成长、音乐、艺术爱好等,比如他的摄影等作品也选登了一些,以便大家更能了解岑冲的书法作品.
&&&&&&&&&&&&&
&&&&&&&&&&&&&&&&&&&&&&&&&&&
以下为书画家岑文涛的简介、介绍:
岑文涛香港信报月刊专访谓其乃「集诗词、楹联、书法、绘画于一身的艺术家」,亚州资本杂志专访称其为「狂热资本时代的抒情诗人」,东周刊专访他的标题是「香港政经圈中的一支名笔」;广州大东方杂志则以「通途达变,智者修为」为其书画作品展作专题介绍。  岑文涛书法师从广州美术学院书法教授麦华三先生,绘画
则拜中央美术学院李苦禅教授为师。
纪念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岑麒祥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16日,纪念我国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岑麒祥先生()诞辰1。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出席15日纪念会的有王均、林焘、曹先擢、王福堂、黄伯荣、詹伯慧、郭锡良、唐作藩、徐通锵、索振羽等我国语言学界知名学者;黄伯荣和岑麒祥先生之子岑运华、岑运强主持了纪念会。16日纪念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出席纪念会的我国语言学界知名学者有黄伯荣、詹伯慧、郭锡良、唐作藩、徐通锵、索振羽、胡明扬、陈松岑、冯志伟、伍铁平、黄智显、史锡尧等;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李国英主持了纪念会,对岑运华、岑运强将岑老先生的1300余册珍贵图书无偿赠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两次纪念会上,众学者深情缅怀了岑老先生苦心治学、淡泊名利的一生,一致肯定岑老先生是中国理论语言学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之一,并号召后继学者继承和发扬岑老先生的治学精神,认认真真读原著,踏踏实实搞学术,为中国理论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纪念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岑麒祥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郭莉 
&&&&&&&&&&&&&&&&&&&&&&&&&&&&&&&&&&&&&&&&&&&&&&&&&&&&&&&&&&&&&&&&
岑长贵,号晨曦,男,1940年生,辽宁大连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顾问、世界华人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画家协会辽宁分会名誉主席、中国华人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大连毛体书法研究会会员、黑龙江新肇书画院名誉会长。
自幼喜爱书法,多年来临池不断,笔耕不息,拜师求教,在杨宗霖、赵海滨等著名书画家的指导下,崇尚“二王”,主攻行草,酷爱毛体,逐步形成了古朴飘逸的风格,作品在全国举办的大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在“诺德杯”大赛中作品入围(入围号:330);在“四通通信杯”大赛中获优秀奖;在全国“众益杯”大赛中获优秀奖;在黑龙江大庆龙年书画巡展中获特等奖;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大连书法决赛中获银奖。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广为收藏。《岑长贵书法作品集》已附印出刊。
&&&&&&&&&&&&&&&&&&&&&&&&&&&&&&&&&&&&
中央电视台专访著名声乐教育家岑冰教授-中央电视台专访著名声乐教育家岑冰教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知道黄网站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