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个中性买盘的轿车需要多少钱

买一个30多万的中型车选什么好?_百度知道
买一个30多万的中型车选什么好?
有什么要求?多大岁数?皇冠,品质保证。英菲尼迪Q50 年轻时尚奔驰 CLA 更年轻 更适合大城市(车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型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各位专业人士,我男的23岁想买一台中型桥车要求舒适,质量好,速度可以的,我觉得天懒,雅阁,帕萨特,_百度知道
各位专业人士,我男的23岁想买一台中型桥车要求舒适,质量好,速度可以的,我觉得天懒,雅阁,帕萨特,
各位专业人士,我男的23岁想买一台中型桥车要求舒适,质量好,速度可以的,我觉得天懒,雅阁,帕萨特,或者有更好的可以提出
提问者采纳
嗯嗯,雅阁吧,觉得比较好,雅阁作为一款经典车,成熟稳重的外形,彰显大师风采,作为中级车的代表她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强劲的动力,加起速来丝毫不费劲,给人的感觉非常畅快,操控也很舒服。后排空间也很宽敞,可以搜索车天车地二手车看看
师傅!天懒怎样你觉得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蒙迪欧,比他们能跑,也舒适,性能也比他们好,只不过舒适比不过天籁,动力绝对比他们好很多
天懒舒适还是雅阁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5万以内能买到什么合资车,中性轿车或者SUV都行,适合女生开_百度知道
15万以内能买到什么合资车,中性轿车或者SUV都行,适合女生开
起亚的K3 K5 K4 现代的索纳塔8 悦动
丰田雷凌 卡罗拉 新威驰
本田缤智 思域 风范 飞度
大众cross polo 朗逸 polo GTI
马自达 昂克塞拉 星聘 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合资车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我建议福特福克斯本人一直开都4年了真不错关键是结实安全
福特吧!样子好看,也不小家子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看待大衣哥朱之文倾力为村做好事,而村民说「要想叫俺说他好,就为每人买辆轿车、一人给一万块钱」?
【Update】“他要想叫俺说他好,就为庄上每人买辆小轿车、一人再给1万块钱。”近日,朱之文在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中的一句话,被解读为其成名后被村民索要车辆和钱财。情况真的确实如此吗?21日,大众网记者深入朱之文的家乡单县郭村镇朱楼村采访发现,被流传的索车要钱传言,实为彼此熟悉的村民之间的玩笑话。村民说,他们对外界的说法感到不满和委屈,朱之文成名后为村里做了一些好事,他们很感激。
【请继续评价】
按投票排序
740 个回答
升米恩斗米仇
谢邀。尽管这个问题改了很多次,但我丝毫不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我们见过太多类似的事情,有中彩票兄弟姐妹借钱反目成仇的,有凤凰男定居城市七大姑八大姨过来借宿的。朱之文无疑是个厚道人,但是这件事他做错了。中国除了几个一线城市,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其实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有私恩无公益。朱之文现在做的是公益,修路确实是好事,但是公益带来的好处不是短期可以看见的,最关键的是,人人都有。很多人的答案里讲到了平均,以为那个农民所要的是均贫富,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大衣哥要是真的如那个农民所言,给所有村民一辆汽车,一万块钱,他们就会满意吗?不,因为这还是人人都有,还是公益。而乡土社会是要讲究亲疏远近,三六九等的。这样的小社会不应该有平摊式的福利,而应该更多的是金字塔式或者说同心圆式的梯级赐予。这么办,同心圆最外层的人只会把羡慕嫉妒恨投向同心圆内层的人,或者,更极端点,学韩信,把当初嘲笑自己最厉害的人供起来,给辆车,给一万块钱,矛头都指向他,美名都归自己,如此则天下太平。无他,挑动群众斗群众罢了。只是大衣哥毕竟是大衣哥,到底是个厚道人。微博地址:微信号:霍老爷的小木屋 ddz_233
大约25年前,也就是1990年左右,我父亲自己开始做电信工程,具体赚了多少钱我至今不清楚。他有钱了第一件事,是回到自己出生的那个在大山里只通羊肠小道的村子,花了20多万修了一条可以通汽车的路,又花了不知道多少钱给村子里的人修建了养殖场,买了种猪以及饲料,买了农用车,给村民发工资让他们养猪,养大了卖钱给村民分,那可是一套房子还不到一万块的时候啊,挺好的一个先富起来带动全村富裕的典型吧?后来呢?村子里的人偷偷把小猪都卖了,饲料都卖了,车都卖了,还成天抱怨我家给这个少了给那个多了。至今我都不想再回去。我非常明白朱大哥村子里那些村民的做法,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说农民纯朴善良的那是你们见的太少了,世界上什么人都有。
我刚刚也看了那个节目最重要的原因---穷朱之文,按照精明人的眼光来看,纯粹就是个傻子,有那么多的钱,自己花了多好,还修他娘的路,种他娘的地。媳妇还是个二婚头子,长得又不好看,还不赶紧换了。这不是我的臆测,是我身边的亲戚,邻居,真实的评价。鲁西南的农村,仍然很穷,虽然山东号称GDP第二,人口过亿,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很艰难,很多人一整年的家庭净收入都不到两万块钱,小轿车,1W块钱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所以任何有机会的增加个人收入,任何有可能改善家庭生活的方式都会有人去尝试,所以有很多人向朱之文索捐,或者直接向朱之文借钱。因为修路,修幼儿园这种行善的方式并不能直接的惠及他们的个人生活;虽然确实方便了他们的生活,确实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上学环境,不过这在生活品质极度低下农村人眼里来看,都是优先级很低的,反正不管路好坏都能凑合走,学校乱、差、没玩具玩也没关系,买车买房,发大财才是他们的最大的需求。除了穷,贪心也是所有人的通病,同时由于缺乏教育,缺乏价值观引导,他们也不觉得说这种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一方面,嫉妒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朱之文家里本来很穷,而且朱之文长的真不好看,又不是个什么机灵的人,一下子就这么发达了,多少会让人心里嫉妒。因为在他们心里,只有上过学,长得漂亮,心计狠辣有路子的人才应该发达,像他这样不走正道,走了狗屎运的人,就不应该出名发财,我又不比他差,我唱的还比他好听呢,还比他帅,老婆也是原配,凭什么让他这么发达?再深入一点,应该就是价值观崩塌了,朱之文同村的人都把他当神经病来看,没出名之前朱之文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就经常唱歌,而且唱的还都是高音,农村人又听不懂,感觉他跟狼嚎的一样,烦得要死。这人又是出了名的死心眼,挣钱不多,总体上来讲这个人就是个loser,在同村人的观念中这种人不应该有好日子过,甚至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会说,千万不要想那个傻子朱之文一样胡乱唱歌,但是朱之文发达了,村民们被活生生的打脸了,心灵上受到了伤害,所以朱之文要为这种伤害买单。 总的来说,朱之文还是很忠厚的一个人的。
先不说媒体是否报道偏颇 但就问题来回答这事让我想起了知乎上一位解放军战士讲述的一个故事,大意是在地震后他本人去救灾,碰到一位老太太,第一天救出了老太太,老太太挺感谢他们的,第二天,老太太希望他们帮助取出压在废墟下的财物,他们照做,第三天,老太太希望他们帮忙取出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的物品,他们照做,总之最后,老太太要求他们冒险去废墟中找一个几乎完全没有价值的物品,因为部队即将开拔,并且十分危险,那位答主和他的战友并没有完成老太太的任务,这时老太太便恶语相向,然后自己去取,这时废墟崩塌,答主他们赶到时,老太太却已经去世其实没别的 这就是最纯粹的人性
我是滕州人,自小在济宁长大,朱大叔的单县离我们很近。我得说,这种现象真的很常见。济宁算得上是鲁西南最大的城市,可是平均工资也不是多高。月入三四千已经是普通人的平均线,房价单坪超过一万就算比较贵了。一个人一年能留个五六万积蓄已经很了不起。但是结婚时候的规矩有所谓"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套房一辆车,万张二十元千张百元一堆一块。更不要提婚礼时的豪车游行队伍,和单桌1x88元一口气几十桌的婚宴。而且这风气并非仅仅是对城里人不如说,大部分要求结婚时遵守这些规矩的都是城乡结合部的住民。谁在乎你家有啥情况?没钱别想买走我家闺女。这就是农民的思维。短视,自私,从不知如何为他人着想。山东是一个重视情谊的地方。但是小农们那狭隘的务实让情谊变了味道。你今年升职了,过年打牌你不让着点,不亏个几千上万的,就不叫讲情谊。你今年赚得多,一起吃饭你不请客(虽然表面上是伙计们抢着买单)那就是你不懂规矩不会体谅兄弟。鲁西南是个小地方。山东人多,农民多,人口流动性差,只有走出去的,没有搬回来的。这种死水一潭的地方,没有新鲜活水流入,只有自我增殖和蒸发到外地,久而久之必然是污泥满塘。朱大叔如果在北京-------哪怕是在济南,买了房子搬了户口,与单县断了联系池底的污泥们就只有仰望的份:咱们这种土坷娄子地儿也能淘出块金子来!!毕竟对于他们,北京俨然是另一个世界可是他执意要回到那个污泥塘里去,那么周围的污泥块看着这个已经剥掉身上泥沼的金砖在大兴土木,颐指气使的改造着这地方,周围的人想着往昔那个与他们无二的土农民,看着面前这位暴发户,又怎能不嫉妒呢?村民并非是嫌弃他给的不够多,只是村民们觉得基于"情份",这是他应该做的。所以他们无需感激朱之文。同时,村民要公共设施有什么用?你如果想报情分,自然是要给私产嘛。路是公路,情是私情,老朱个芋头这都不懂?再加上嫉妒心,难免在背地里恶言相向。人心,千百年来一贯如此。我只是说济宁是这样的,我老家滕县也是这样的菏泽的情况听那边亲戚们说过,也好不到哪去我没有说过全山东都是这个样子,青岛很有大城市的样子济南也不差虽然环境没青岛感觉好(鲁北我接触不多,不多妄言)我只是说,朱之文所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而已并非所有农民都绝对是自私自利小心眼的,但是很悲哀的是,我也无法说【农民们大部分都不是自私自利小心眼目光短浅只看重自己眼下利益的人】。昨晚被波罗的海九号啤酒坑到了,完全没想到劲这么大【不愧是毛子写了这一堆现在看有点不知所云的东西,让大家见笑了修改了几个喝多吹逼造成的羞耻错误剩下的…就这样吧一晚上破百赞,我在知乎还从没有过诚惶诚恐 感激不尽我没有做过什么调查,也没有查过多少数据所有的都是凭借我的印象所写2012年就已经出国,现在是怎么个情况我也不是特别了解还请勿怪轻喷------------利益相关:滕州郊外世居务农,直到父母辈才离开农村家庭年收益不超过10万,在俄罗斯留学中。有可能的话,想离开山东到外面去住。----------------------------问题描述被更改。我只是在说农民,因为这起事件的主体就是农民。我只说山东,说济宁,是因为我只知道山东,只知道济宁。恕我妄言,即使是全体人类里,"自私自利小心眼目光短浅只看重自己眼下利益的人"也绝对比拥有其对立面个性的人所占的比重多得多。只不过不同人受教育水平不同,看过的世界不同,世代务农从不知山外汉晋的农民更能赤裸裸地展现出这一点。现在事主说,这只是一句玩笑话,那么就当我说的全是醉话吧,那天在莫斯科一家中餐和哥们们喝的天旋地转,回家躺在床上抱着平板晕乎乎地写下了这些文字。写到一半我就忘了我开头还贴了地图...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干嘛贴地图...所以现在已经删掉了。总之感谢赞成我的,希望你们能摆脱自己所讨厌的环境。也衷心祝福所有反对我的,希望你们能继续在令人羡艳的光明里生活下去,打拼出更加光明的未来。以上。
楼上的几个答案都非常好,我就补充一个小案例。我老婆是公务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政府扶贫工作。政府招商引资,从日本引进了养鱼的技术,建了养鱼的设施,再经过人员选拔培训,最后发鱼苗。结果鱼苗发下去第二天就被贫农在热水里一烫,就着苞谷酒吃了。那些养鱼的厂房设施还被这些贫农骂浪费钱。其实有些人根本不想摘掉贫困的帽子,因为贫困了就会隔三差五的有人送一碗小鱼吃。因为贫困了就可以指着勤劳致富的人骂娘。因为贫困是最光荣的。----好了,我什么都没说,知乎爱删删吧。----
穷山恶水出刁民
我和朱之文是临县老乡,高中在朱之文所属的县城-单县读书,去过他家门口。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了我,我也很能理解身边这群农民长辈的想法,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很大的回答欲望。-------------------------------2月22日对于“后续报道”的评价更新----------------------------------看了问题补充,出“续集”了!我脑洞大开来试着推测了一下这个过程: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加之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网上舆论翻天,朱之文村子里自不用说,群众们三三两两议论起来。“居然说咱们向他要车要钱,谁说了,让他指出来,他指的出来吗?”“就是,真是有钱了就忘了本啊,乡里乡亲的,这不给村里丢人吗!”“哎哎都别这么说,起码他给村里办实事了。”“哟,给村里出俩钱就开始说村里坏话了,以前还觉得挺感动,现在,切。”这时,记者出动,扛着摄像机来到了村里:“哎老乡采访一下,那个村里人让朱之文送车给钱那事,真的假的啊?”“哎呀记者同志啊你可来了,赶紧报道报道实话吧,我们都是老百姓,谁眼红谁啊乡里乡亲的,那些都是胡闹。”“对啊对啊,老朱给村里办了这么多实事,我们都很感谢他!”“没错,那话是熟人之间闹着玩的,我们哪能那么说!你给辟辟谣吧快点。”得到了满意答复,记者乐滋滋地走了,后面村民们交换了个眼神,撇了撇嘴...脑洞模式结束,以下是正经分析。对于村民们而言在媒体歪曲报道的前提下,村子被开了地图炮,“名声”这东西在农村还是很被重视的,谁也不希望被戳脊梁骨,这次戳的还是整个村子的脊梁骨,而且居然是被全国各地的人民一起戳,最重要的,“罪魁祸首”居然是早已被大家眼红的朱之文!甭管多少人有过此前那个想法,包括真正感激朱之文的,在大家的鼓动之下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理直气壮地维护本村的尊严,这时真有那种想法的人也不敢吱声了,默默加入维护村子尊严的队伍里,记者大张旗鼓地调查这件事还想听到真话?想都别想!对于朱之文而言他明明没说过那种话,却被媒体歪曲报道,已经让村民不满,现在有了一个辩解的机会,他也不傻,知道以后还得继续在村里玩,当然会告诉记者那种话是闹着玩的。对于记者而言记者是想调查真相没错,但他是带有目的性的,常人都能看出前篇报道的歪曲事实,记者会看不出来?何况还有视频,得出“朱只是偶然听到有人偶然这么说”的结论并不难。但依然要到村里采访,为啥?因为这里面有“新闻”可挖,给一个流传很广的新闻“辟谣”,在记者看来是一件有新闻价值的事,何况还有事实的支撑,我相信在记者采访之前就已经猜到村民会怎么说,村民不傻,记者更不傻。反过来说,如果记者采访的内容和前篇报道的内容一样,这次采访就没有意义了。恰如所有人预料,记者得到了满意的答案,皆大欢喜。得到了事实,但矫枉过正。这是我对后续报道的评价。我所理解的事实就是:村里人的确有人眼红,也的确有人说过这样的风言风语,当然,也的确有人真心感谢朱之文,而且不在少数。但把这样的事实报道出来,会有人看吗?前篇是反面,这篇是正面,都不客观,事实上,大家都被这两篇新闻“消费”了。前篇报道撒谎了吗?没有。这篇撒谎了吗?也没有。新闻不需要撒谎,只需要告诉你部分真相。这类新闻,笑笑就好。而且以上猜测情况,我认为很有可能发生,也认为即便发生了,也是少数,即便眼红者众,但谈资毕竟只是谈资,被新闻消费的我们太在乎了。--------------------------------以下是对第一篇报道和事实的分析----------这件事主观上是媒体断章取义,标题传达的意思仿佛是:全体村民一致同意并联名要求朱之文给他们发钱买车。事实上朱之文只表示了听说,说的人当时语境不知道,多少人这么说不知道,这是事实,但新闻不需要撒谎,只需要告诉你部分真相,就可以带偏你。不能全怪撰稿人,因为新闻标题要求有代表性,该纪录片其实带有倾向性,倾向于表现朱之文成名后的“非典型生活”,所以标题选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没有说没有感恩的人,只是那部分内容在片子里分量不重。其实这也是该纪录片的不足,过于主观地偏重一个方面。客观上说,是植根在农民思想里的由于缺乏教育和正确三观引导的贪欲、嫉妒、患不均的观念。重点说后者,我们这片环境带来的经历构筑了我所认识的相当一部分农民长辈们的性格,就像说发钱买车的那位一样,并不认为自己的说法错了,甚至理直气壮!先说环境再说事,不想看环境的可以往下拉。-------------------------------我尽量客观地通过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展现去理解“有人理直气壮地希望朱之文给车给钱”的“合情性”,不会在一词一句上斟酌,不代表我厌恶这片土地,请勿断章取义。山东30贫困县,菏泽占8个,嗯,菏泽一共8个县,其中当然包括我们县和朱之文所在的单县,相距60公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让你明白我,也约是朱之文所生活的环境。小时候,我亲眼看着一个大男人在村子的大路上边骂边踢着自己的妻子,妻子一边哭一边往前打滚,四周围了一堆人,七嘴八舌地说“别打了,回家吧”,没人上前。当然现在不会出现这情况了。小学毕业,我们镇上有了第一家网吧。初中三年,我身边的同学们拥有手机的人数有,但很少。高三毕业也就是三年前,实行新农村,每平补助金300-450,不能再高,且只补贴房子覆盖的地方,院子分文不给,每家补贴两三万,房子自己盖,单算房费,每家平均亏损十万左右。我生气,一度想着去告,后来妥协了。这种风气至今依然猖狂。现在,不少家庭过年吃饭,妇女都会去厨房吃,男人们在堂屋,他们并不觉得不妥或者歧视,习惯了。目前,年收入三万以下的家庭,除了开销剩两万多的,在我们那很多。年收入五六万的谈不上好,但已经算不错了。还有很多,我说的这些也许不很具代表性,但大概是这么个环境。生活条件慢慢改善,但埋在他们心里的东西没变。我不能保证朱之文的村子也是这样,但我去过他们村,和60里开外的我村并无大异,往大了说都差不多。-------------------------------环境说完了,来看朱之文成名之后在村里的作为,修路,置办公共设施。朱之文淳朴,淳朴到有点憨,所以有回报乡里的行为,事实上钱是他自己的,完全可以分毫不出,乡里对他无恩,至少不全部有恩,何谈回报?修路我乐意,不求你夸我,但你指责我不给你钱我就不高兴了!第一,修缮公共设施和直接发钱买车选哪个?在农村做公益除了送钱,剩下的估计就是修路和娱乐设施,不会考虑背后值不值得的问题。比如田浩提到的在农村土路和柏油路没啥区别娱乐设施没人用这是事实,但朱之文想不了那么多,也许想到了,但他觉得在给钱和修路之间,后者更好。因为面对那些非亲非故甚至冷言相对的邻居,烦,不想给钱给车。而且这根本不是修路或者发钱的问题,贪心不足才是根源!发了钱大家就觉得他好了?也许只会觉得更傻,另外,平均一万会引发很多矛盾,非亲非故一万,同堂也一万?远堂邻居呢?亲戚怎么办?远亲呢?村中人是否觉得我家穷该多给我点,他家富就少给点?他家有车就别发了,我家没车多给我一辆。买什么车?怎么订购?是不是家家户户具备开车的条件?这都需要权衡,朱之文考虑不过来,还是修路吧。但村民不买账啊,因为村民得不到眼前利益就觉得没得到。我甚至认为,即使朱之文给村民每家一万,会有村民以同样的态度说:“那么多钱,怎么不每家给两万。”在村民眼里,这毕竟是“九牛一毛”,好像钱在名人眼里是废纸。第二,为什么有村民产生这种想法?因为贪欲,嫉妒,或包含“觉得他在炫富”的成分。朱之文想法很淳朴,但恰是这种淳朴伤害了他,淳朴是他的挡箭牌:我就是个农民,就愿意种地,不喜欢城里。这其实没错。但他没有考虑到村民的看法,你的经济水平不知道比周围好到哪里去了,闷声发大财就行了呗,但你又修路又捐款动辄几十上百万,露富了,村民就不干了。村里人没个固定工作,吃完饭没事干,扯啥呀?几十年没个大新闻,不就扯这点事吗?在村里人看来,你就是炫富,那么多钱,非在这旮旯挤着天天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晃悠,不就是图个优越感吗?行,满足你,但我们给你优越感你得给点钱表示表示啊。但朱之文在意得了这么多吗?假使朱之文搬到了城里哪怕只是县城,远离了抬头照面,再修这个路,估计村民就会说:哟,我们村那谁,出名啦,而且不忘乡里给我们修路,好人啊!你们是一个政治阶层,但不是一个经济阶层,隔了好几个数量级,无论承不承认,你和村民已经不能对等,而朱之文非要认为自己与常人无异,遭排挤实属难免。第三,怎么看待那些指责朱之文的人?有评论说“蠢即是恶”,我不赞同。村民说出那样的话,愚昧吗?愚昧!甚至可以说蠢。但恶吗?我不觉得。因为教育程度不到,在他们眼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们没觉得自己在作恶。人性是利己的(中性),后天的教育以及三观形成的人格压住了这个利己,但不会改变人性的利己属性。部分村民的人格未能健全到平和以待,人性容易暴露,甚至有人生活中直接暴露的就是人性。不要指责人性,因为人性本这样。不要恶意指责人格,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良好教育条件。我不会恶意揣测他们。因为不熟悉的人,我知道是生活环境所致;熟悉的人,因为我爱他们。有时看新闻我爸会说“谁让你开好车,谁让你坐飞机,出事了吧,有钱接济接济百姓。”没有咬牙切齿,没有深恶痛绝,只是随口一句,我不支持这种说法,以前会讲跟他道理,甚至吵架,现在不会了,我意识到这是他们多年养成的习惯,不可能用一个道理来弥补教育的缺失,更不可能斧正三观。像我爸这样的人,也许在我们农村不在少数,但他也爱护小动物,看到煽情节目也会偷偷流眼泪,标签不能评价人。只要你不去仇富作恶,说就说吧。有些可悲,但没有办法。穷山恶水出刁民,流传这么广自有它的道理。“刁民”不是“恶民”,但正因为这个“刁”,民的嘴脸有时比“恶”显得更加可憎!你要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我唾弃你辱骂你甚至你被枪毙,大家会拍手称快!但关键你刁,打你骂你不忍心,因为你的确可怜,收入不多见识不广一辈子含辛茹苦,邻里吵架你也会好言相劝,阿猫阿狗你也会同情可怜。但不说你你利益至上的嘴脸又太让人恶心,为了仨瓜俩枣斤斤计较,见不得别人比你好,容不得自己吃一点亏。刁民啊刁民!陈丹青在某次采访中(具体忘了在哪里,但有这个事)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你现在去大街上拉个人,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们认了,不好解释,但就是认了,从很深的地方认了!我觉得在我们这的农村活到那个年龄的人,就是认了,一切觉得理所应当,三观坚不可摧,从很深的地方认了。朱之文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也许还有很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邻里关系已是难事,亲戚关系也许更不易。这不是发个轿车发个钱就能解决的。穷山恶水之间,好人难做,好富人,更难。希望朱大哥继续保持淳朴,但拿出更多一些的精力去思考一下除了“种地”之外的问题。比如我实在不赞同他不肯拿出100块钱请机器帮家里掰玉米,也不太认同他过于节俭的行为。人活着是为了享受,吃苦是没办法,当你有了足够好的条件却固守贫困养成的习惯不肯改变,这确实有些固执。还有小半辈子呢,习惯总得改改吧。不管你承不承认愿不愿意,你真的不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我爸年轻的时候,去外面闯荡过很多次,三十多岁,正直青壮年的时候回家办了个造纸厂,专门生产礼品纸,顺便开了个小作坊,做肥皂这些东西的包装,装箱。那时我还没出生,听我爸现在说,他那时候一年能赚上百万。对于这个穷苦的家庭来说,上百万简直是巨额财富了。那时的老爸,正直年轻,意气风发。觉得以后人生一片平坦。老爸的生意,都在老家的一个批发市场上运作。老家是一个小地方,往来的,基本都是熟人。老爸对工人,对买卖方,都没什么防备心。没过多久,他的货在专配运输的时候被人偷换了,偷换的是那些装配的工人。他们用电吹风把封箱的胶纸吹起来,把里面的货物偷换成垃圾、石头什么的。然后重新封箱,看不出来开过。货物没得交,老爸被告了,自然的也败诉了。做生意,最怕的就是坏名声。交不了货被告的事情传出去后,老爸这边的生意一落千丈,最后彻底混不下去了。老家这边的生意败了之后,老爸带着以前做生意剩下的一点本开始出去闯,要重新闯出自己的生活来。但他毕竟只是我老爸,不是马云他儿子的老爸。出去之后,他做过烟酒、做过茶叶、做过很多乱七八糟的。但都没能成功,最后赔光了老本,甚至家里的老婆孩子都没钱开饭。走投无路之际,老爸遇到了以前做生意认识的一个厦门老板。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起交流生意的朋友,如今,人家已经身家上亿,但老爸却已经穷的揭不开锅。老爸以前帮过这位老板。于是,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感恩。这位老板给了我爸五千块钱,让他先把钱打回家,暂时的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然后,就邀请我爸到他公司工作。之前还是生意伙伴,现在你成了我老板。老爸那时心里一定不好受。但是,现实比人强。穷的没饭吃也顾不上尊严了。于是,老爸在他那家公司做了一个采购主任。一做,就是十年。平心而论,那位老板对我爸也的确是很不错了,工资比其他人要好一点,年末发奖金,特意给老爸另外偷偷塞红包,甚至还要给老爸配一辆车。老爸在厦门工作的那段时间,也是我们家经济比较稳定的时间。好景不常,那位老板在泰国旅游的时候不幸溺亡,去世时不到50岁。他在美国的儿子,老婆也无心经营他的生意。于是,老爸在五十岁的时候被迫下岗了。下岗后,老爸炒过股,也折腾过很多东西,最后也是亏得差不多了,最终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当起了三轮车车夫。这是到我高中时候的事情了,到我上大学后,为了供我的学费,家里最后那一点钱都被榨得一干二净。我家老爸只是个封建闭塞的小老头,他说的话,我都不乐意听。但是每次,我要出门时,他都会一再的叮嘱我,要注意,要小心,外面啊,人心险恶。只有这一句,人心险恶,我永远记在心里。因为我记得,我很多次看到他,打开衣柜的小抽屉,翻出那张绿色泛黄的传单。那张让他成为被告的法院传单。然后,久久的,叹出一口气,脸上说不出是惆怅还是什么。都会说,人生没有如果,但我总是忍不住的想,如果一开始,没有那些该死的工人。如果当初,老爸多一点提防。如果,当初没有被告。或许,这个家庭就不用这么破落。或许,现在就不必如此窘迫。真的,人心险恶。
终于明白刘强东为什么发钱了,他太了解中国农民。
嗨真是笨啊!最精明的办法就是拿个100万, 100个名额
一人一万,封红包然后当天下午开始预约抢包资格,次日中午开始发放,然后XX秒发罄。乡亲们会说什么呢?他真是个好人啊, 发红包一发就一万。隔壁老王真TM孙子,自己抢了一个还帮邻居老杨的媳妇抢了一个。然后仇恨就变成了村民间的,恩惠光环仍然还在自己身上。
毛主席老早就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因而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这说的就是小农意识。小农意识指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心理素质上表现为求稳、怕变、盲目和狂热,从而形成很大的保守性,本能地排斥变革,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在价值观念上,自然经济使得人们形成以自足、患得患失、平均主义为特点的观念体系;在思维方式上自然经济的规模狭小导致人们的活动范围狭窄和认识水平低下,从而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方式的经验性、直观性和不系统性。小农意识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中农民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它充分反映着农民为生存而对自己利益的维护,但不包含对权利的捍卫与争取;它虽是与官文化对立的民文化,但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官文化的统治,而是在如何适应集权官僚制的前提下,形成维护自己的生存和简单再生产的初级观念。小农意识是个体的,但却是普遍的,它作用于农民,影响于全社会,包括小市民,乃至官僚。时至今日,其传统至今依然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的观念有所制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救急不救穷。贪得无厌,有的东西来的太容易,贪念就会越来越重。
电视节目习惯把一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小时候看电影,人物出场,小朋友们坐在一地瓜子皮里,最爱问的是:“好人坏人?”冲锋号一吹响,立刻热泪盈眶,对坏人咬牙切齿。
我以为自己不喜欢这模式,实际上除了这个模式,我也不太会别的。
张洁给了我选题的权力,有些题目他想让我采访,但我选择不做,认为有些采访对象臭名昭著,想离他们远点儿。张洁这人宽容,看我一副神色毅然的样子,就作罢。
《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是我的朋友,说起这事含蓄地提醒我:“新闻记者有责任去记录持任何一种观点的人,评判是观看者自己的事。”我转着手里杯子笑而不语,心想,各有各趣味。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接着看几篇柴静老师的报道:
一、 我跟他说,恐怕是媒体选择的结果吧。七八年前看北京电视台一个谈话节目。一个小姑娘跟她的父亲,谈父女之间的沟通问题。谈到快一半,现场的嘉宾和观众就开始劝这个姑娘了,说你父亲是何等不易,你怎么能只看他的缺点呢,他养你这么多年你要尊敬他如何如何。女孩一直听着。后来她说了一句话:“我到这儿来就是来谈我俩之间的问题的,你这节目如果是非要听我跟我爸怎么好的,我也能给你谈成五好家庭。”说完站起来走了。陈虻有次骂人,就是骂这种选择。记者拍了个片子,说一个中学老师辞掉工作,在家里收留了一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为他们钉作业本,判作业,带他们去吃麦当劳,把家里床铺都腾出来让他们住。片子做得很动情。陈虻说,他被那个钉作业本的动作弄得挺感动,但隐隐觉得不太对劲,就问记者:“这老师收钱吗?”记者说:“两万到三万一年。”他算了一下,收留四个孩子的话,怎么算一年也有十万块,刨去给他们的花销还能挣几万块钱,远远高于他在学校当老师的收入。“当我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的时候,那个钉作业本的举动让我感动,当知道的时候,我觉得那叫省钱。”他接着问:“你为什么不告诉观众他收钱?谁教给你的?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不告诉观众?”记者沉默不语。他后来说:“其实谁也没教给他,但是在意识当中我们所拍的片子就是要歌颂一个人物,对这个人物有利的要描写,对这个人物所谓不利的就要免去,这就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陈虻说得对,但是,“谁教给你的”,这话问得,好像他是外星人。他不管这些,不问你的成长史,也不同情你,只像把刀一样,扎进人脑子,直没入柄。审个片子,他骂:“你是机器人吗?”等你改完了,抖抖索索给他看,他看完温和地说:“你这次不是机器人了,你连人都不是,你只是个机器。”还引申:“你们老说想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老觉得谁谁限制你们表达思想。我想问问,你有思想吗?你有什么思想我请问?真让你开始去想的时候,真让你拿出自己对问题看法的时候,你能有看法吗?二、陈虻说过一个事儿。有个片子记录山东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子,拍完编导回来说:“陈虻,抱歉,片子没拍好。”他说:“为什么?”编导说:“因为当天来了另一个电视台,非要‘摆拍’。比如说农民家里白纸裹的那种鞭炮,只有半挂了,一直烤在炉台上,舍不得放,就等着通电这天。结果这些当地电视台的不干,觉得这不够气氛,愣要给人家买一挂红鞭炮,让农民拿一竹竿挑着、举着,他们就拍。农民被他们摆布得已经莫衷一是,不知道该怎么弄,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准确了,所以我们没有拍好。”陈虻听完说:“你为什么不把摆拍新闻的过程拍下来呢?”大家都愣一下。他说:“在认识这个事件的时候,有一个干预它的事件发生了,但你原本可以通过拍摄它,看到这背后更深刻的真实,你失去了一次认识它的机会。”
采访时,我才知道,地震后她脊髓断裂,定下婚约的恋人离开,她嫁给了另一位残疾人,医生说她不能生孩子,但她决定当一次母亲——“我要夺回地震从我身边夺走的一切”……小孩生下来了,但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之后她三年没出门,把自己囚禁在家里。见面会的当天,是当年她儿子夭折的日子。现场需要的,是一个抗震救灾的典型,她说:“无法表露一点哀伤。”我以为她会愤怒或者难受,但没有。她拿出当年写的书,说在那个年代她也曾经塑造过自己,捏造过情节。她在书里写,地震之后,哥哥看到她被压在木板下面动不了,却没救她,而是先去救别人。她疼得撕心裂肺,她哥哥却在救完三个外人之后才来救她……但真实的情况是,她哥哥当时非常着急,和别人一起把她抬上了担架。她拿出书来给我看,不掩饰,也没辩解。去唐山之前,我对这段历史了解很少,我是带着逆反、带着“认识历史,吸取教训”的预设去的。但她是活生生的人,一边把头发编成辫子,一边带着点羞赧问我:“这样上镜行吗?”我端详一会儿,把口红给她,让她涂上一点。我问她采访前要不要先去上个厕所,她挺平静地说:“瘫痪后小便失禁是感觉不到的,常常是裤子尿湿了才知道,来不及,只能在轮椅里坐深一些。”罪是她受的,但她没有痛恨过去,连底掀翻。她一直留着七十年代与恋人的通信,怕这些信腐坏,就把信剪下来贴在本子里,在旁边手抄一遍,这样想看信的时候,就不必翻看原件了。十年前她与恋人重见,男人看到她坐在轮椅上的模样,放声痛哭,她反过来安慰他。三十年来,她承受这一切,就像接受四季来临。采访这样的人,如果只是为了印证自己已经想好的主题,这个主题不管多正确,都是一种妨害。谈了一个多小时后,她说:我接受了这么多采访,但我从来没这么谈过。我只是一直在听而已,听我从没经历过的生活。她说地震后躺在地上,天上下着雨,她渴极了,张开嘴,接雨水喝。她的手碰到一条大腿,还以为是死人呢,沿着那条腿往上摸,摸到腰上才发现是自己的身体,腿已经没有任何知觉。她抬头看四周:“我觉得我已经破碎了,和唐山一样。整个都拾不起来了,我后来所做的不过是把我一点点捡回来然后拼凑在一块,跟唐山一样。”
—《看见》
补充一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郊的第一手资料:妈妈的一个同事(我叫她阿姨)心肠很好,她的工作岗位上每年总会有一些用过的纸本剩余下来,虽然是用过的,但上面没写几个字,给小孩当作草稿画画的本子还是很好用的。于是她把这些东西每个月都整理出基本较好的,接济给一位邻村来这卖菜的贫苦大姐。一开始这位大姐每次都千恩万谢的来拿东西,后来变成了程序,每次来拿上东西就走,还挑三拣四,如此过了很多年。再后来,工厂开始普及电子办公,纸质材料文件越来越少了,于是每个月给她的东西也渐渐稀少。这使她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每次来拿东西的态度更加蛮横恶劣。最终,我妈怒了,在有一次阿姨不在的时候,明确告诉她本子没有了,以后不用来了。这以后,这位受了多年接济的大姐从此和那位阿姨形如陌路,路上碰了对脸也装作没看见。在此仅陈述事实,不发表观点和立场。
没别的,就一句话:“穷山恶水出刁民”朱之文老师是我老乡。对于他的发迹我虽然说不上熟悉,可是于整个过程还算是见证着的。最一开始他崭露头角,是在山东台的某破选秀节目——即便选秀节目很操蛋,可我仍然认为山东台的那个我叫不上名的节目根本连选秀都算不上,每一场都像是闹剧——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一件墨绿色的军大衣,唱了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鸣惊人。在网上开始有些影响力,“大衣哥”的名号也是那时候扣在头上的。听闻有个本地农民在省级卫视上一展身手,我大菏泽人民颇有些意外和欣喜的,这给他们多带来了条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是骄傲。后来他越走越远,开始频繁露面,甚至是央视。我渐渐发现周围的风评开始有些转向了。各种他的黑历史被爆出来,句式往往都是:“我的xxx跟他邻村、隔壁、认得的谁谁正好是他庄上的,他们说xxxxxxx”黑点无外乎:人傻 媳妇是买来的 以前像个傻逼似的到哪儿都唱歌,没想到还真叫他唱出名堂来了。嘿!诸如此类。性质是一样的,他的成功完完全全是偶然的,嗯。当然,这些话里有多少谣言并不清楚。他本人纯得像白纸,大概也不会顾忌这些。这时他已经走到了星光大道的舞台。舆论已经倾向于觉得:他配不上他现在的地位和成功。“去山东台过过瘾就行了,还去中央台,真把自己当腕儿了还?!”再后来他甚至上了春晚。一个最底层的草根农民走到了中国最大的舞台,我不知道除了奇迹之外还能用什么别的来形容。这个视频我没看。因为我能想象到他周围是些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的遭遇。他还是没有任何野心甚至心眼只想好好唱歌的那种,就算出了这么大的名头,大概挣到的钱也不会很多。可旁人不会这么以为。他们会自己估算朱之文的资产,然后再想:妈的肯定不止这个数啊!知乎上之前有个两个题结合起来就能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是问为什么明星喜欢拜佛?第二个是问怎么看待“iPhone的成本只有1799”这个说法?第一个问题里排第一的答案大意是说: 当人们拥有与他们的付出不相称的获得时,他们就开始觉得是有如神助,进而拜佛以做回馈。第二个问题里排第一的回答说 国人的思想大多数还停留在小农水平。他们不会认为除了制造实物之外的创造有价值。你他妈的喊两嗓子——嗯我承认确实喊得比我好听点——可他妈的明显也不该能赚这么多钱啊。你命里本不该有这么多钱,你这是在造孽,快给我们点,我们帮你散财。来减轻你的罪恶。有的跳梁小丑跳了一辈子大神儿,最后真把自己当神了。
[图片已压]我不说话,我就做日剧搬运工——《大川端侦探社》~~~~~~~~我是强大的分割线~~~~~~~再补充一个小片段:
不患寡,患不均。首先,假设报道属实且真的有村民如此说。朱之文确实是为村里做好事。村民也知道朱之文在为村里做好事。可朱之文本来是和他们一样的人,甚至是他们不大看得起的人。现在成了可以做好事的人,有能力做好事的人,高人一等的名人富人。心里如何平衡?嫉妒。农民的世界不大,央视更是远在天边。生活中有许多不满,但总可以安慰自己,身为村民就当如此。人一辈子这样过就是幸福了,不然还能如何呢?另一方面,简朴的价值观决定了村民把名与富当作成功的充要条件。可朱之文的一夜成名打碎了这种虚伪的借口,突然之间,身边的传奇让自己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如此的人生并非天经地义的。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愤懑。倘若自己平白接受了朱之文的好处,自己岂不是成了受惠的一方,自己岂不是应当感谢朱之文?那自己对朱的嫉妒与对现实的愤懑,岂不是在证明自己小肚鸡肠忘恩负义么?不甘。所以,一方面现实确实如此,自己确实平白受了朱的恩惠;另一方面朱打破了自己用来逃避现实的虚伪借口,进而村民将对现实的怨恨的一部分转移到了朱之文身上。绝不会去想朱之文的好事也是可做可不做,出的是自己的名,赚的是自己的钱,发的是朱自己的善心。毕竟,这些与我无关。所以首先要承认朱确实在做好事,可却不能承认自己因为受了恩惠而感激,故转移评判标准,以村民自己的感觉为标杆→若想让俺说他好。然后,既然以自己主观感受为标准,那么就需要表达出这种标准是什么→为每人买辆轿车、一人给1万块钱。这种标准隐含着村民的价值观,即物质财富是最重要的。同时,轿车多少钱?一共多少村民?什么轿车才算是好轿车?朱之文他给得起么?即使他给得起,他又会花钱这么做么?不会。所以朱之文再做好事也达不到村民口中让俺说他好的标准,既然达不到标准,那么俺就可以逃避掉对朱为村里做好事,自己所应当具有的感激之情。最后,俺想实惠的其实只有自己。但之所以说是为每人,这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平均主义的思想。如同所谓少数服从多数,平均主义是也潜道德里面显得高尚的。村民如此说更是通过这种道德上的高尚,来增加自己制定的标准的说服力。所以,这句话确实像个嫉妒且愤懑不甘的村民说的。意思是朱确实做了点好事,但俺看不上。所以俺可以一方面嫉妒怨恨朱之文,一边给朱提个高标准的好事标准,你看他没这么干吧?俺就说,朱之文也就是个装模作样而已,有钱还是向着他自己。所以即使俺很羡慕朱之文,但俺可以看不起他批评他怨恨他,俺也很厉害。不过,也不必上纲上线的批判村民这一群体。其实,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心理。小市民的不甘,中产总低头寻找优越感,年轻人自贬后形成反差用来炫耀等等等。人被现实束缚于现实之中。自己从来都不是最好的,抬头望望天,黑压压的一片。所以,找个虚伪的借口就逃避开来。朱这样的事发生在别人的村子里就是自己的谈资,发生在自己的身边,那就是谋杀了自己心情的凶手。不必奇怪,不必愤怒,大家本来都是如此。只不过身边没有朱之文,没有采访朱之文的记者,让自己没机会说出这样的话,没有被当作问题提问到知乎上,而已。正是超越了人性,所以才震耳欲聋发人深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这一辈子,穷不能赖,富不能坏,做人不能没有良心,要讲信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性盘是买入还是卖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