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革必须被否定之否定规律

读史札记之二----为什么文革必须全盘否定?
读史札记之二----为什么文革必须全盘否定?
2012年7月6日
我认为,为什么文革必须全盘否定这个命题,与文革是怎样起源的,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毛泽东,其实是同一个命题。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了一致的看法,我们对后二个问题,也能够取得一致的看法。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决议,将中国的主要矛盾规定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决议通过之后不久,毛泽东就在与邓小平的谈话中,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他对于这个提法的不满。
其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有了一个逐渐发展逐渐成熟逐渐系统化的过程。1962年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1964年之后提出了反修防修的任务,在“四清”运动中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6年发动了文革。
毛泽东所讲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修正主义”……,这一系列概念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从以后的张春桥和姚文元在文革中对毛的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阐发,而张姚的这两篇文章又得到了毛的高度赞赏,我们可以理解,毛的核心思想是否定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活动,毛的主张是要限制以至于消除市场经济的,毛认为市场经济产生资本主义,所谓资本主义就是两极分化。而且毛的文化革命的实践,把本来是对经济工作中平均主义的主张,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等。而毛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就是要用群众运动的方法,强力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将其“平均社会主义”的理论,付之以实践。文革之后邓小平主持制定的那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和严重的后果,是区别看待的,应该说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刘少奇、邓小平以及党内其他一些领导同志,由于党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主张过“包干到户”,“自留地”,“集市贸易”,都是在局部工作问题上,与毛泽东的意见不合,甚至于他们本人也未必意识到自己的主张与毛泽东的想法是不同的。这都属于正常的工作问题上的意见不一致,并不能看作是提出这些看法的领导人,有意要取代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甚至于也不能看作是有意要和毛泽东的政治路线相对抗。就象我们今天看待林彪在辽沈战役中,关于打锦州和毛泽东所产生的分歧一样,完全是正常的工作意见上的不一致。我们不能任意凭空想象这些不一致的严重程度。
文化大革命决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内高层的权力之争。事实上,自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取得了对于全党的领导地位之后,在党内并没有人敢干挑战毛泽东的领导权威。文革中所传的贺龙的“二月兵变”,毛泽东对于林彪“一号通令”的疑惑,都是有其具体的情况,而不能看作是有人敢于以行动改变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有关“中国的赫鲁晓夫”的一些说法,其本意是指在毛去世之后,有人要改变党的政治路线,而并不是指有人要搞“宫廷政变”。林彪关于文革的一些讲话中,完全把文革看作是毛对于“宫廷政变”的一次预防性的措施,而招致了毛的严重不满。毛自己所说的对文革“三七开”,“七”主要是指文革使他的平均式的社会主义理想得到了实现,“三”主要是指党的干部在文革中所受到的一系列迫害。
以刘少奇和彭真的情况来说,这两个人都是文化革命的最主要的对象,但是从历史上说,刘彭两人与毛泽东之间并不存在个人恩怨,而朱德、陈毅、张闻天等人,在井冈山时期都打击过毛泽东。而且刘彭两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内地位并不高,刘少奇长征时期只是三军团的政委。根据高华先生的研究结果,刘彭两人在党内地位的崛起,完全是由于毛泽东的意向,是延安整风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成果。我们可以作一种设想,如果刘少奇在上世纪60年代完全接受毛的政治主张的话,毛将权力交给刘少奇接班,是完全顺理成章的事。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刘少奇被打倒之后,刘少奇在生活上的待遇,刘的医疗待遇,仍然受到了应有的照顾,坊间所传的在医疗上迫害刘少奇的情形,并不存在。
以邓小平的情形而言,他在文革中一再受到毛的严厉批判,但毛的本意并不是对邓小平实行政治迫害,如我们现在所知,毛在文革中是给了邓小平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的。在毛去世之后,邓小平掌握了全党的领导地位,立刻实施了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完全是对毛泽东的平均式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否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毛在文革中对邓小平的指责,是符合邓小平的实际情况的。毛邓之间,确实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上存在着根本分歧。我们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邓小平并不存在个人野心,要取代毛泽东的地位,邓小平对毛泽东的不满,完全是工作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社会主义运动,大体上说可以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了公有制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公有制的主张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本文不展开论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将马克思的公有制的主张变成了现实;而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企图用群众运动的做法,在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全盘地否定市场经济的存在,全盘地推行公有制,并将这种平均式的社会主义理想,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历史表明,斯大林的模式,毛泽东的完全依靠群众的革命热情发展经济的实践,其成效都是暂时的。斯大林的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过成功;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如一些学者所研究的,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些成功和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困难。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所表明的,只有充分尊重个人的自由,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依靠科技进步,才是人类社会根本的发展源泉。而这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我个人认为,为什么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革,就在于文革所主张的那个平均式的社会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二论:文革难道不应当彻底否定吗?
已有 3338 次阅读 19:45
二论:文革难道不应当彻底否定吗?
以前与某人探讨文革问题时曾写过一篇基本同题的文章,网络也多有转载。故本文题作&二论&,部分与前文相似,但角度、分论点大多不同。
文革应不应当彻底否定的问题,近些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笔者一直不明白一个问题:如果说不同意&彻底&否定,那么是否意味着同意&部分&否定呢?是干脆不同意否定文革还是不同意&彻底否定&呢?一些论者能不能清楚明白地说说&该否定&的是什么,&不该否定&的又是什么?依据何在?好像至今未见比较清楚明白有理有据的论述。
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时,笔者作为文革过来人,一个并未参加任何派别斗争但同样受到深远负影响的&无门无派&者、至今的&草根&,不禁再次以审视的眼光重温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所做而现在遭到某些人诟病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在对毛泽东进行了客观的实事求是评价的同时,对文革是这样彻底否定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思之再三,回首历史过程,深究历史细节,笔者目前无法或尚不想对《决议》所言提出什么不同意的看法,因为《决议》不仅相对客观而且也实属难能可贵了&&倒不是因为它是中央决议。那种对&最高&文件盲从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大多在深受盲从之害后学会了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此言对&反对彻底否定文革&者也是适用的吧。
一、当今一些人为何反对&彻底否定文革&?
从&乌有之乡&以及其它网站的一些反对彻底否定文革的言论来看,大多皆以今日之&糟糕&来比或论昨日文革之&正确&。尤其是就当今官员腐败问题、公民各项法律权利的保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就当今对上述现象感到愤怒的民众来说,是很容易引起共鸣获得响应的&&但对于研究者来说,凭感性的模糊印象来做判断是错误的。比较,应当是客观的全方位的对位性全面比较,而不是模糊的以甲方的优点去比乙方的缺点,诚如是,就无异于诡辩了&&假设我们在一张纸上专写甲方的&光明&在另一张纸上专写乙方的&黑暗&,然后张贴在一起给人们比较评说,这是否太过滑稽又太过荒谬?这是否太过形而上学?
因为当今政治改革的滞后,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即所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协调,造成社会种种权大于法、人治余毒未消、权利监督缺位、公民权利遭到践踏、官员腐败现象严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依然,于是便得出&对于全中国广大的平民百姓而言,文革十年的确是光辉灿烂的十年&的结论,甚至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毛泽东一生追求官民之间的平等尊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追求社会和谐&(见)&&这不能不说是认识上的严重误区。笔者绝对不否认当今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令人焦虑甚至愤怒的事情,笔者对此也常有针砭;但笔者还清楚地看到,今日之中国并非从天而降,它是在历史中国的基础上变革和发展的,今日中国模式&优越性&和当今弊端,都同样深深显现出历史中国的印记;将今日之中国和昨日之中国截然割裂开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辩证法的,根治弊端必须找准病根。关于此,笔者将专文探讨,在此不赘。
非黑即白、非左即右好像是常见的形而上学思维病&&看到当今公民民主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一些官员官僚主义严重,贪腐现象层出不穷,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于是就怀念文革乃至文革前的&均贫富、大锅饭&,就怀念文革时所谓&革命群众&可以任意揪斗&走资派&的惬意&&这种情绪可以理解,而这种思维实在是太过简单片面了;或许,这也是民粹主义的某种反映?
二、文革是为反&官僚体制&实现&官民平等尊严&而发动的吗?文革所用方法可称为&民主&吗?
先说说文革以前。毛确实多次谈到过民主问题。但民主在他那里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操弄于股掌的神物,运用得出神入化。他任意利用了中国人民对共产党及其领袖的信任和爱戴&&当需要时,某种&民主&就来为他的需要服务,让大家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许多单位下班后开会,不发言就是不诚心帮助党;当不需要时,就拿来了&反右斗争&等另一种&民主&&&让&人民&整出55万多曾响应号召帮助党整风而&鸣放&了的&右派&(或许&整对了&几个?几十个?天知道)。然而,什么是&民主&呢?毛泽东在延安时解释说&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宪法中则说是&人民当家做主&。那么文革是人民在&当家做主&吗?文革的每一轮风暴是人民&做主&的结果吗?摸摸胸口想一想,当时的&人民&有几人知道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毛观点上的不合?因为一人(或党报、文件)号召,于是八亿人就跟着喊&打倒、砸烂&,这是&人民&盲从还是人民&做主&?昨天全国人民还在&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一夜过来就举国&批林批孔&批林彪叛国投敌且往往表现出一种&义愤填膺&,这是&人民做主&的结果还是盲从?,请问,人民通过什么渠道如何&做主&?
文革前,当毛泽东发现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彭真、彭德怀&&等一些曾与之患难与共的老战友对他的某些错误做法、想法有些许不同看法时,毛泽东一方面也认识到自己某些想法和做法出现了失误,另一方面他无法容忍同僚的批评而影响他的绝对权威(这在他的《我的一张大字报》中有明确的表白),他又拿来了&民主&&&在他的号召下,文革中&人民奋起&打倒了刘少奇、邓小平等全国各地各级一大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然还有很多&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使他的&革命路线&保有绝对权威,从而消除了所有不同的声音,使他的&革命路线&保有绝对权威。我们不禁还要问:文革中蒙冤被斗乃至被整死的更多难以计数的知识分子与&官僚体制&挂边吗?(点击视频)也与&官僚体制&挂边吗?
其实,《决议》的分析是不错的,毛发动文革,正是因为他&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把上层领导正常的对治国方略的不同看法和取向看作是动摇其所谓&路线&乃至其权力地位的&阶级斗争&,而不是通过正常的民主程序去平等讨论、表决、统一认识和决策,故而提出了中央有&两个司令部&的论点;1967年2月,毛同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团长巴卢库的一段谈话中对刘少奇问题就追溯到了1962年,毛说:&七千人大会的时候已经看出问题来了,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文革初,毛为发动文革写出了《》的大字报,还在正式的(毛起草)中明确写道&&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弄得全国人民一头雾水(少数知情者除外),一面猜测着&赫鲁晓夫&究竟是谁,一面盲目地去&捍卫&&革命路线&,去&炮打、砸烂&&&乃至群众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大辩论直到发展成内战式的&武斗&,枪炮甚至坦克都有使用过,难以计数的群众无辜致死、致残,至今尚存中的冤魂仍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荒诞的历史&&,笔者实在不明白一文中说文革&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全中国广大的平民百姓而言,文革十年的确是光辉灿烂的十年&&&这些话从何说起?是否有信口开河之嫌?难道参考文革的思想路线或做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民主,是与法治结伴而行的民主,是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是百姓真正依法拥有监督权、言论表达权、人身权等;然而,这些在文革中有吗?文革中,任何人可以凭&革命&的名义戴上某种&红色标志&纠结一批人去抄另一些人的家,然后把抄来的物资或占为己有,或一把火焚烧,可以任意捆绑自己所认为的&革命对象&(其实绝大多数并非所谓&官僚&)对其毒打、侮辱、斗争,有何法制可言?公民基本权利有何保障?而说到生命权,在文革中也是难有保障的,即使并未参加派别斗争和武斗的群众&&反对彻底否定文革甚至&怀念&文革的先生们,你们看过两派&革命群众&所办的被对方在武斗中杀死的无辜群众的&尸展&吗?看过那些血淋淋的人体器官吗?看到过两派在武斗中一些人被对方的长矛刺穿胸膛或饮弹身亡吗?看到过武斗中无辜被杀戮的群众暴尸街头无人认领而腐烂的惨状吗?看到过武斗中正在大街旁小心翼翼走过的百姓不幸被流弹击中的情景吗?看到过误入某派武斗据点的卖菜农民被当做对方&奸细&吊打的场面吗?看到过后来奉命制止武斗而赤手空拳死于武斗战场的解放军令人痛心的场面吗?而这些,笔者都曾在故乡和其它城市亲眼目睹或经历,笔者本人也曾险些在街边行走时死于两派武斗的流弹,想起来至今仍心有余悸&&
文革中公民的人身权、生命权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言论表达权了,从中央高层到市井草根,无数的文字狱创造了中国文字狱历史的巅峰,只需说错一句话、喊错一句口号,你极有可能就会立刻成为阶下囚,这大约是五十岁以上的文革过来人每个人都能说出身边例子的事情。从、、到、、、、&&无一不是因言获罪,且动辄处以极刑!如果说我们当今民主仍然缺乏,公民言论表达权仍然有所限制,但与文革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了吧?殊不知,如在文革中,公然发布反对中央《决定》的文章,那是一定要以&现行*革命&论处的&&呵呵,毕竟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彻底否定文革的中央《决定》以及当今的其它中央决定,照样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当然也可以争论,不必担心会遭到突然不测。我们实在不明白,文革与&构建和谐社会&能沾上什么边?
三、文革&阶级斗争&理论的荒谬
中思网杨明华先生在《》一文中引用刘源的话:毛&大批&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我们手里!&要坚决&反修、防修&;讲了那段著名的&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阶及斗争为纲&&;接着,杨明华先生呈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的社会实际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存在着严重的官僚资本主义,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对立,而这正曾经是毛泽东发动文革想要设法避免的,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共产党没有做到。我们的共产党要是忽视这些实际存在的东西,就是对人民的极大背叛,对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极大背叛。&言及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杨明华先生等一些人就不仅仅是反对&彻底否定&文革而是充分肯定文革、肯定文革的思想路线了。
动辄将对具体政策、治国方略的不同看法和取向这些思想认识问题上纲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然后置对方于死地,这正是充斥于文革乃至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谬误之一,党的建设与中国的发展已经深受其害。
当时国内的&阶级现状&表明&阶级斗争&并不是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无须&文革&。&&假设,仅仅是假设:如所言,当今社会&实际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存在着严重的官僚资本主义,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对立&,那么,文革前可以说基本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使在大跃进后为应对全国出现大面积饥荒和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而推行过一阵的&三自一包&等农村经济政策,由于其时间短,2年后即开始了&四清&运动继而文革,其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及其波及范围和程度远不能说是全国性的。就全国而言,当时的主要矛盾应当是民生不能得以保障、国民经济状况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要求之矛盾。即使毛认为刘、邓经济政策不对头(即所谓有资本主义性质),应当扭转,也完全可以通过会议充分讨论,让所有人充分发表意见,最终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得出决议和结论,以毛在党内的地位和威望,这是完全可以掌控的,而无须以非常手段开展那样一场莫名其妙的号召人民&炮打司令部&的文化大革命,最终将持不同意见者置之死地。
高层领导对政策、策略的不同观点,不能等同于&阶级斗争&。&&每个人由于其阅历、文化、性格、思维方式的特点甚至年龄等因素,在对待同一件事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谓用一种思想&统一&八亿人的思想,那是天方夜谭的笑话或曰思想独裁的代名词。所以在决策一件事时,往往要展开充分的平等的讨论甚至辩论,待各方都充分发表意见后,再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形成结论和决议,并在行动上执行决议的前提下允许保留个人不同意见。毛泽东本人早在井冈山时期就与当时的中央意见屡屡相左,此为一例。而文革的起因,追本溯源,最近的即是&&以及由此带来的全国大面积饥荒合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严重失误,直接根源则是中央高层和地方部分官员对此失误定性的不同看法以及在治理、调整方法上的不同意见。刘少奇、邓小平等文革中最大罪状之一也就是1962年调整经济时期推行了&三自一包&。而这一政策的推行,其实是经过毛泽东同意的()。后来在&四清&运动的性质问题上,毛、刘出现了分歧,而且在&班子&会议上令人震惊地明白表露出来,毛认为党内有一个&走资派&,而刘则认为要维护稳定,还是提&四不清分子&为好(大意)。围绕&四清&运动高层出现的矛盾实际成为文革的序幕,毛在自己的《我的一张大字报》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发动文革的根源:&&(点链接查看)不研究历史,对毛的这句话是不易解读清楚的。正由于党内与刘、邓等对经济建设的看法相同或相近者并非极少数,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毛要提出所谓&走资派&问题,而不仅仅是拉下刘少奇则作罢&&且在刘少奇请求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甘愿回乡种田以结束文革,而毛仍不罢休,因为&走资派&作为一个&派&还没有解决掉。
说&高层领导对政策、策略的不同观点就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动辄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论,如果此说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刘、邓等应当就是剥削阶级及其利益在党内的代表人物。可是,回顾刘、邓、陶、彭德怀等与毛并肩战斗出生入死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经历,我们根据什么可以判断他们是&剥削阶级及其利益在党内的代表&呢?如此说来是不是太过荒谬,无法成立呢?难道我们得承认一批&剥削阶级及其利益的代表&与毛一起浴血奋战来推翻自己的阶级,掌握政权,并继续镇压自己的阶级&&&这合乎逻辑吗?难道新中国才建立十一二年,刘、邓等革命了一辈子的革命家就&蜕化变质&为已经被自己推翻了的阶级的代表人物?难道这样一批拼着性命从剥削阶级手中夺取了政权的老一辈革命家,现在却要再把政权夺过来归还剥削阶级?&&这难道合乎逻辑和情理吗?所以,笔者认为高层领导对政策、策略的不同观点,绝不能等同于&阶级斗争&,坚持这样的观点是毫无道理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所以,文革&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荒谬的。所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文革毛错误之所在的分析是基本正确的,那就是&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综上所述,文革难道不应当彻底否定吗?假设有一场战役叫做&1966战役&,战前对敌我双方的估计是错误的,所采取的战术理论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决策战役的过程是独裁的,甚至发动战役的出发点也未必是绝对纯洁的,那么,即使在战斗过程中有的行为可能是正确的,有的敌人可能打对了,但我们对整个战役难道不该彻底否定吗?
至于对毛、刘、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评价,既无须&妖魔化&也无须一味&美化&,那样做都是片面而不客观的&&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则说过,人也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因此,伟人名人也好,草根市井也罢,或功或过或罪都可能是并存的,只是比例多少不同而已。而是非公道皆客观存在,自在人心;也非本文可以穷尽。□
【参考文献】
①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③ 应学俊:《》
④ 毛泽东:
⑤ 中央一九六六年
⑦ 视频:& △ 视频:【世纪大讲堂】(中国人大萧延中教授)
⑨ 网易文史博览《》
⑩ 张素华作:《》(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教师。退休。独立思考者。独立撰稿人。无门无党无派。404-页面不存在
抱歉,您访问的页面被外星人劫持了
Sorry,We cannot find the page you requested.
输入的网址不正确
页面已被删除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否定之否定规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