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发鬼与王老汉的菜园子子(打一佐料)

绰号,恰似人生的一剂佐料
——[[题记]]如果说出生时的姓名寄托了长辈的殷殷期待,长大以后给自己取的别称包含了自己的个人理想;那么,绰号更多体现了别人对你的基本看法和评价。这绰号,恰似人生的一剂佐料。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里,悄无声息地调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说起绰号,我想最经典的莫过于《水浒传》一书了。《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他们个个生龙活虎,个个身怀绝技。施耐庵以其高超的手笔将他们刻画得栩栩如生,造就了他们流传千古的英雄形象。而这等文学效果,当然也少不了每位将领经典的绰号: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鼓上蚤时迁,赤发鬼刘塘,及时雨宋江……这些耳熟能详的绰号,趣味横生、千奇百态,它们恰如佳肴美味中的几许佐料,给小说增添了不少精彩,为英雄增加了不少光环,也在不经意间加深了英雄人物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促进英雄形象的民间传播。
施耐庵的手笔迎合了民间的心态,我称之为民间的绰号文化。中国人历来是最讲究名字的。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不同的,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别号、绰号。如果说号和别号主要是那些名人志士对自己秉性、理想的写照,绰号则是咱老百姓对自己周围人物取的富有个人特色的别称。和人的其它名称不同,绰号一般不是自己(或家人)给自己取的,而往往是基于某个人独有的特征,由他人取的或者在周围人群中流传的。他往往体现了个人与众不同的一面,也体现了周围人群对这个人的总体评价。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第一次说到某人的绰号时,总要加个“人称”之类的字眼,比如“人称豹子头林冲”、“人称小李广花荣”。而之所以称花荣为小李广,就因为他有着百步穿杨的射箭之术,颇有几分西汉名将李广的风格。
古人有绰号,今人也少不了绰号。英雄有绰号,我们百姓也流传着各自的绰号。只不过和古人相比,或许今人的绰号没那么经典;和英雄相比,或许普通百姓的绰号具有更鲜明的群体特征。
在逝去的岁月里,我们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一路走过,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曾经与不同的人群相处过。在不同的群体里,也许你有过不同的绰号;在不同的年龄段里,也许别人为你取过不同的绰号。
在天真懵懂的童年,留下的或许是一些通俗易懂而又略带几分土气的绰号,甚至有时也有些在登大雅之堂,比如阿猫、阿狗、阿屎之类的绰号。在逐步成长的少年,更多的是中学同学朋友为你取的一些趣味的绰号,这样的绰号,或许会让你记忆很久,例如包公、地瓜、阿达。在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大学里,个人的绰号具有更强的个性,而且许多人给自己取的网名,如果比较经典也往往会成为周围人群中广为流传绰号,比如小黑、风言、cc、大队长。
不同年龄段里,有过不同的绰号,这些往往留下了我们不同的记忆,记录了我们不同的经历。多年过后,如果在那个年龄段结识的人依然会叫出你在那个阶段留下的绰号,如果这绰号不带什么污蔑性质,你会顿时觉得温馨无比,思絮也会不经意间回到那个年代。
就一般人而言,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大家很少会以绰号来直接呼叫他人,尤其是因为多年的离别而变得相对生疏后,更不敢随意直接呼叫。此时,如果谁敢这样直接呼叫,一方面反映了这两人的关系本来就会比较亲近,另一方面在这种随意性的呼叫中两人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拉进了不少。而敢于这样直接呼叫你绰号的人越多,反衬你在那个年代结识了越多的朋友。
一个从来没有被人取过绰号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有多少朋友,更谈不上好友了;这样的人即使不能说是失败的,但至少可以说是不够成功的。当然,也并不是某个人的绰号越多,朋友就一定会越多。我想说的是在某个年龄段里,如果能够留下一两个让你觉得值得回味的绰号,你的所走过的路就不会显得过于苍白无味了。
这绰号,恰似人生的一道佐料,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里,悄无声息地调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菜园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