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穿越抗战小说推荐到抗战是土匪和傅作义结为兄弟

傅作义麾下虎将之鲁英麟
&&&&&&&&&&&&&&&&&&&&&&&&&&&&&&&&&&&&&&&&&&&&&
傅作义麾下虎将之鲁英麟
一、十三太保
日后官至将军一级的有马秉仁、傅作义、朵珍、王静轩、鲁英麟、杨焕彩等人都是出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在傅家军中,早期的杰出将领有二虎——孙兰峰和董其武,后期有三杰——袁庆荣、安春山、郭景云,此外还有王建业、王雷震、冯梓、李思温、刘春方、马逢辰、孙英年、张世珍等人,都是能征擅战之将。
朱锡章1916年入保定军官学校。在校期间,曾与同学傅作义、李服膺、赵承缓、王
靖国、李生达、李世杰、鲁英麟、王廷英、窦桂五、姚骊祥、武俊千、樊赓灿等十三人,效桃园义
事,结为兄弟,人称“十三太保”,后均为晋军将领。
1930年初把晋绥军又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扩充,共编成十个步兵军、四个骑兵师、四个保安纵队、七个炮兵旅、十个工兵营、十个辎重营、各军师长及部队序列如下:
第一军军长孙楚。辖第一师师长孟宪吉、第二师师长陶振武、第三师师长马延守。
第二军军长杨效欧。辖第四师师长周思成、第五师师长徐岱毓、第六师师长李乐滨。
第三军军长王靖国。辖第七师师长田树海、第八师师长杜堃、第九师师长田绣章。
第四军军长李生达。辖第十师长霍原壁、第十一师师长段树华、第十二师师长陈长捷。
第五军军长李服膺。辖第十三师师长朵珍、第十四师长李俊功、第十五师师长贾学明。
第六军军长李耀芳。辖第十六师师长方克猷、第十七师师长赵廷英、第十八师师长温玉和。
第七军军长关福安。辖第十九师师长郭宗汾。第二十师师长鲁英麟、第二十一师师长刘添贵。
第八军军长张会诏。辖第二十二师师长杜春沂、第二十三师师长周原建、第二十四师师长于镇河。
第九军军长冯鹏翥。辖第二十五师师长楚溪春、第二十六师师长高鸿文、第二十七师师长黄光华。
第十军军长傅作义。辖第二十八师师长苗玉田、第二十九师师长叶启杰、第三十师师长白濡青。
第一保安纵队司令丰玉玺、第二保安纵队司令杨澄源、第三纵队司令周仕廉、第四保安纵队司令姜绍观。
骑兵司令赵承绶,辖骑兵第一师师长孙长胜、骑兵第二师师长彭毓斌、骑兵第三师师长吕汝骥、骑兵第四师师长郭凤山。
炮兵司令周玳。辖炮兵第一旅长辜仁发、炮兵第二旅长杨耀芳、炮兵第三旅长温玉和、炮兵第四旅长曾延毅、炮兵第五旅长卢珧、炮兵第六旅长周俊杰、炮兵第七旅长冯鹏翥。
此时的晋绥军总兵力达25万人,拥有大炮384门、迫击炮近1000门、机枪1417挺、飞机22架。
从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上来看,晋绥军的实力与除蒋系的中央军以外各地方军阀部队比较是仅次于东北军以外最强大的。但东北军占地三省之众,而晋绥军仅以山西一省之力便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不能不说这是阎锡山在军队建设上的一大创举。此时的晋绥军是自建军以来所能达到的实力之顶峰,也是晋绥军实力在历史上的最高峰。
傅作义位列其中,足见地位之高。从派系上来,第32军军长商震和第33军军长徐永昌都是外来户,第34军军长杨爱源和第35军军长傅作义则属晋军嫡系。但是当商震带着32军的一个师自立门户、徐永昌只身投奔中央官拜军令部部长后,阎锡山不得不对自己的嫡系也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当傅作义带着第35军(当时伪称第59军)在长城抗战的怀柔战斗力敌日军第4旅团,以伤亡900余人(其中阵亡367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600余人(其中阵亡246人)的战果,使傅的威望日益高涨。因为35军的出力,阎锡山同意拨发两个师的番号(即第73师、第101师),使35军的建制得到扩大。
阎锡山不放心了,杨爱源已经被他以升官为由架了空,那么就只剩下傅作义要处理。当时的35军在名义上辖两个师六个旅,但第72师长驻山西,阎锡山干脆彻底让72师脱离35军的战斗序列。紧接着,阎锡山又把第73师的番号要走,另行组建,对于第73师所属的三个旅也以绥远财政困难等诸多原因而强行要求裁减掉一个旅。
如此种种,不仅傅作义无法接受,第73师的官兵们也产生了抵触情绪。经过抗争,阎锡山勉强同意只裁掉师部和其中的一个旅部,将原本的三旅六团制改为两旅六团制。阎锡山虽然没有完全剥夺傅作义的兵权,但却达成了缩减兵力以及给傅作义提个醒的目的,可却没想到此举坚定了傅作义另起炉灶的想法。&&
当全面抗战进入到第三年时,傅作义见绥远境内已无其它晋军部队,加上阎锡山在山西自顾不瑕等诸多因素,认为时机成熟,便派人到重庆和兰州活动,终于被任命为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
,全权指挥绥远军政指挥事宜,就此开始了“独立活动”。
此后傅作义在绥远整军经武,并开办了培养嫡系干部的军事培训机构。1940年又因五原大捷,而被军政部批准增编两个军,军事委员会特授兼任第35军军长的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授予在反攻中出力最多的新编第32师95团第1营荣誉旗(俗称飞虎旗)一面,其他参战将领也都各有勋赏。值得一提的是,新编第32师95团第1营是国军各部中第一支获得荣誉旗的部队,也是获旗单位中唯一一个营级单位。第一面荣誉旗被颁发给与中央军嫡系无关的地方军,给绥远各路杂牌和傅作义都挣足了面子,使标榜为中央军嫡系的各路精锐颜面无存。
傅作义以第35军为基础进行大扩编,至此成为绥远之主,傅家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征战河套
1930年初阎锡山把晋绥军又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扩充,共编成十个步兵军、四个骑兵师、四个保安纵队、七个炮兵旅、十个工兵营、十个辎重营,其中第七军军长关福安,辖第十九师师长郭宗汾,第二十师师长鲁英麟、,第二十一师师长刘添贵。
双十二事变后,国共合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阎锡山与共产党合作成立了山西新军四个纵队。其部队长和政治部主任姓名如下:第一纵队司令鲁英麟,政治部主任薄一波;第二纵队司令艾子谦,政治部主任张文昂;第三纵队司令李廷秀,政治部主任戎伍胜;第四纵队司令梁浩,政治部主任雷任民。新军除四个决死纵队(相当于旅)以外,还有一个郭挺一领导的工人武装自卫队(相当于团),一个张效方领导的政治保卫队(相当于团),这两队简称工卫队和政卫队。
薄一波刚出狱时没留胡子,前往山西新军上任时却留了大胡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做了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总政委,他手下多是阎锡山的旧军官,而薄一波毕竟是读书出身,下级军官多有不服。薄一波想了一个办法,以这个形象去上任。军官们本来以为来的是个秀才,一看却是个大胡子,反差太大,愣没反应过来。等到见识了薄一波的本事,就没人闹了,只要薄一波在,连当纵队司令的鲁英麟,也不敢动兵符。
死一纵队辖六个团:一团、二团、三团、游击一团、游击二团、保安五团(决死一纵队,后来发展得很大,远远超过编制人数,比其他几个纵队都大得多。
  政治部主任:牛佩琮
  政治部副主任:刘有光
  纵队长:鲁应麟、梁述哉
  三专署保安司令:薄一波
  保安副司令:李一清
  一团团长:徐吉璋、台耀西
  政治主任:周仲英、刘有光
  二团团长:贾毓芝、潘云祥
  政治主任:梁膺庸、傅雨田
  三团团长:李成芳
  政治主任:王鹤峰
  游击一团团长:白书棋
  政治主任:阎定础
  游击二团团长:郑军
  政治主任:邢宇洪、宋巨澜、高德西
  保安五团团长:黎锡福
  政治主任:郭守贞、李志敏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围剿”抗日决死队的晋西南事变前后,鲁英麟去绥远投奔同乡、同学加兄弟的傅作义,任第八战区副长官部参谋长,傅作义对鲁英麟可谓器重有加。鲁英麟与傅作义策划,冒零下40度严寒,长途跋涉150余公里奇袭包头市,激战3昼夜,歼日伪军两个团。
1940年2月,日军调集3万余兵力进犯绥西河套区,并侵占五原。鲁协同傅作义指挥部队,激战两昼夜,歼日军300余,并击毙日军师团长水川宜夫中将,全国各报纸均称“五原大捷”。日,傅作义上将召集了参谋长鲁英麐中将、总参议张濯清中将、参谋处长张副元少将以及新93团团长安春山上校和作战参谋数人商讨反攻五原的作战计划,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决定战役于3月20日夜12时发起,以新31师93团安春山上校率领的部队为突击部队,直攻五原城内日军指挥部;新31师师长孙兰峰少将为五原新城攻城指挥官,指挥新91、92两个团和五临警备旅第1团由城西进攻;新32师师长袁庆荣少将为五原旧城攻城指挥官,指挥所属部队由城西北进攻,并负责肃清广盛西的伪蒙军;第101师师长董其武少将率领所属部队为预备队。另以骑7师副师长朱钜林少将的骑7师一个团(团长胡逢泰上校)攻击五原外围新公中的伪蒙第8师、李作栋少将指挥的绥远游击军攻击蛮可素、郝镜桥的王英伪军、安华亭少将指挥的新5旅和王子修少将指挥的新6旅分别攻击乌拉壕、万和长、扒子补隆、西山咀等处伪蒙军、石玉山少将指挥的新骑4师攻击南牛犊的伪蒙军,在攻克该处后转为追击敌军的作战。在正规军作战的同时,还应发动地方群众放水浇地,迟滞敌军的步兵行动。
3月15日,中国军队参战各部开始行动,并于19日抵达各自指定位置。由新31师93团团长安春山上校为突击队司令、曹子谦上校为副司令的“掏心突击队”经过昼伏夜行亦进至五原新城外壕。3月20日深夜,突击队在成功绕过伪蒙警备队并俘获伪军士兵取得通行口令后成功抵达五原城门口,随后以精壮之士将城门日军警卫刺杀,俘获4名伪蒙军士兵,占领城门。新31师以所属第91团第2营发起猛烈进攻,在步炮的密切配合下,其尖刀连(第2营第5连)在孙英年上尉的指挥下经激烈战斗,终于突入平市官钱局和屯垦办事处的日军据点,随后第2营营长令狐理少校也率部突入,终将据点内的守军全部歼灭。五原新城至此被完全收复。
日,国民政府令:“授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
  1942年,蒋介石在重庆召见鲁英麟,谈话中蒋曾提及鲁参加的阎、冯倒蒋战争。
  1945年5月,董其武调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主任,鲁英麟在缓远陕坝接任第35军军长职务。
三、从集宁到张北
在大同战役开始之后,蒋介石便
多次催促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发兵增援大同。可是大同属于阎锡山的的二战区辖区,傅作义虽然出身晋系,但在抗战初期就已自立,与阎锡山虽不能说形同水火,却也不大可能去为惯于“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阎老西卖命。于是,蒋介石便索性将大同划归傅作义十二战区。
一见可以得到一座大城市,傅作义的积极性陡涨。立即以三十五军新三十一师、暂三军暂十一师、暂十七师、新编骑四师等部共三万多人在董其武、孙兰峰的指挥下向卓资山、集宁一线进攻;以三十五军一0一师加军炮兵营为第二线跟进;以三十五军军部加新三十二师向三义堂一带推进。
傅作义部3.2万余人分三路东犯。
中路为主攻,以暂3军第11、第17师,第35军101师、新31、32师、炮兵第25团共14个团的兵力,统归35军军长董其武指挥,由归绥附近地区沿平绥铁路向东进犯,企图攻占卓资山,扫清沿途障碍,然后再进攻集宁;
北路以骑兵第1、第10、第14纵队,骑兵保安师等部共3000余人,统归暂3军军长孙兰峰指挥,从陶林地区向集宁进犯;
南路以保安旅等部统归鲁英麟指挥,由归绥地区向凉城进犯。
从这个部署,对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部队有些了解就不难看出,此时傅作义已经投入了他的全部起家老本,精兵强将尽出。
而此时,我军在卓资山一线只有一个独1旅,在得知傅作义部出动时,张宗逊与萧克(时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便率领358旅和由二纵4旅驰援卓资山。然而,独1旅在面对傅作义的主力攻击时原定阻击三天的任务未能完成,(以一个旅抵抗傅作义的精锐主力确实力量太弱)只坚持了几个小时,卓资山便告失守。
面对突变的形势,我大同前线指挥部便决定先打援,后攻城。由杨成武指挥晋察冀三纵和晋绥独二旅继续围攻大同;而以张宗逊、罗瑞卿指挥三五八旅和由晋察冀二纵四旅、教导旅临时编成的陈正湘纵队北上打援,另以杨得志、苏振华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原定进入东北的部队)驰援集宁。
从当时投入的兵力来看,集宁一线我军占据明显优势,但由于我军未能及时掌握傅部动向,在我军尚未完成战役部署时,傅作义便先于我军完成作战集结,并向集宁发起进攻
。9月10日,集宁战役开始。战役开始阶段,国民党军一度处境相当不利,不但未能击
破我集宁守军,自己反而被我援军包围,处于进退失据,呼救无门的绝境。如果我军加
强攻势,那么敌新31师、暂11师、暂17师就很难避免全军覆灭的结局。歼灭第一路援军之后,我打援部队就可以转用兵力到其他方向,各个击破敌援兵。同时,一旦援军被击破,大同守军的抵抗意志必然瓦解,再攻大同可能就不会付出太大代价。可是,由于指
挥失误,我军没有发动连续进攻,给了敌人喘息和整顿的机会。
到12日下午,我军再次对集宁城下之敌发动进攻,不久,敌一0一师、新三十二师逼近战场。
关键时刻,我前线指挥犯了第二个也是致命的错误:下令停止对围攻集宁之敌的围攻,
掉转主力部队西进,准备攻击敌101师。这样,我军不但打援的计划未完成,也失去了
聚歼傅作义部的机会。13日,集宁城下之敌于一0一师互相策应,新三十一师攻入集宁城中。
敌人第三路援军也已赶到。集宁城下,敌人已经集中了三十五军、暂三两个军六个师。而我军
,由于几天苦战,特别是一整夜地往返调动,已十分疲劳。毫无疑问,我军在集宁一线
已无便宜可占。这样,我军不得不于9月13日夜放弃了集宁。
集宁战役失利之后,显而易见,攻克大同也已经没有可能,我军不得不撤围而去。大同集宁战役宣告结束。
战役的结果,我军歼敌数字据官方正式记载为一万两千余人,而据聂荣臻的回忆录为八千余人。而我军的伤亡数字我没有相关的资料,但考虑到大同战役是一场攻坚战而集宁
战役我军失利,所以认为伤亡远大于敌人因该不会有错。更重要的就是战役之后,我军
就陷入了东线与蒋军、西线与傅军作战的极为被动的局面,张家口的处境十分危急。而
在傅作义方面,这个胜利使他的气焰极高,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一种对我军的蔑视。
9月20日,傅作义发表了著名的致毛泽东的公开信,信中有一句话对我军指战员是个巨大的刺激:“被包围、被击溃、被消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的所谓参加二万五千
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的全部主力”。
鲁英麟1937年任山西省保安副司令,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长。次年到绥远河套任八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1945年在缓远陕坝接任傅作义兼任的第35军军长职务。日在河北涞水高碑店身亡。
聂荣臻元帅回忆1946年张家口战役时说:
  “我们对傅作义经丰镇、大同、阳高东进策应怀来是有准备的,但对他从集宁、尚义(南壕堑)直插张北估计不足。所以……”(《聂荣臻回忆录》第638页)。
张家口是共军方面所夺取的唯一省会城市,称为第二红都,是当时晋察冀军区首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华北、东北、察绥战略要冲,是联系以上三地咽喉之地,为平绥铁路枢纽,北通外蒙库伦,西北通苏联乌里雅苏台,东北通热河,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陕甘宁边区干部去东北,和苏联方面保持铁路交通,获得外援,张家口也是唯一必经之道。因此是国共两党必争之地,国军方面在集宁会战结束后,即开始准备进攻张家口。
共军方面对张家口战守,却有不同意见,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在集宁会战失败后,因兵力受到很大损伤,且处于被东西两线夹击的不利态势,已无心坚守张家口.
抗战结束后,晋察冀总兵力为32万人,但大同集宁会战失败,大同集宁损失部分人员后,仍应有20万人左右,对国军十二战区2万多人小部队,及十一战区5万人的兵力,两者相加,不过7万多进攻兵力,仍占有绝对优势。竟然不战就要跑,理所当然引起军委不满。由于军委表了态,聂等人只好全力准备迎战,在进攻重点的判断上,华北野战军认为,傅的实力小,且在集宁会战中损失不小,因此国军进攻重点一定在东线,因此在内心深处,仍有看不起傅军的轻敌观念。
他们估计西线只是辅助进攻方向,并在时间和方向上都作了错误的判断。时间上,认为只有在东线国军,占领怀来后,傅军才可能出动;方向上认为,上次傅军是沿铁路线出动,这次也一定走铁路,并且这条路线,与东线国军可在最短距离内在柴沟堡会师,不可能舍近求远,走山路,因此深信不疑。
&&&&根据这个判断,即东线国军是主要进攻方向,进攻线路沿东线平绥铁路东段至康庄、怀来地区。因此在兵力配备上,将主力置与东线,准备打歼灭战,1纵全部三个旅、2纵主力两个旅、3纵7旅、4纵10旅、独立第5旅及大量民兵均配置于东线怀来、延庆地区。
将4纵一个旅及晋绥军区主力配置于面对大同铁路线的柴沟堡、天镇、阳高一线。严阵以待弱小的傅军。教导旅和军区警卫团位于张家口作机动部队。晋察冀军区第七军分区部队位于张北担任警戒任务,另派六个旅,深入东线敌后,从侧翼打击东线进攻之敌。
这么一个配备,从一般军事常识说来,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但问题是,面对的是无论战略、战术都不同凡响的傅作义,这个战略安排就有点南辕北辙了。以两万人弱势兵力,进攻强敌预有准备的阻击,其结果往往就是头破血流,损兵折将,国军往往就打这种仗,但傅作义再次显示了其不同凡响,他采用了战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妙计,声东击西,彻底隐蔽了进攻方向,在接到蒋的任命前,傅已做了大量和充分准备工作,为了把戏演的逼真,给共军造成充分错觉,九月下旬以来,傅派出一团人乘火车伪装成主力,在装甲车掩护下,每天白天从大同开往阳高,晚上原车返回大同,连日往返,作出大兵团运动的姿态,并由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派员先到大同打前站,号房子,征购粮秣,扬言大军在大同集结,傅作义本人将亲到大同坐镇指挥进攻。这样解放军坚信不疑傅之主攻方向在大同、阳高,柴沟堡一线。
实际上傅军主力集结于集宁地区,避实击虚,将要上演现代史上,最大的、声东击西波澜壮阔之进军。日,东线战役展开,国军16军,94军和53军各一部开始猛攻,与晋察冀军区主力,在东线展开激战,因为解放军预有准备,集中了主力,国军并不占优势,所以进展缓慢,并有两个团一个营的部队的相当损失,经10多天激战,东线国军被阻挡在怀来以东地区。
眼看东线战事不顺利,蒋故伎重演,将张家口划归十二战区管辖,因此早已在等待作准备的傅军立刻出动,直扑张家口,摘取中心城市张家口。傅军主力部队集结在集宁,由傅之头号得力干将——暂三军军长董其武指挥,指挥暂三军之暂11师杨维垣部、35军之101师郭景云部、新31师安春山部,(安春山和郭景云一向是傅手上两张王牌,在历次战役中充当主力,)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傅特将其轻易不太动用的王牌——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机械化部队配属董部,以增强战斗力。
机械化部队指挥官靳书科,共辖有以下部队:
辎重兵汽车第一团团长魏志国。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营,营长李炳星。
战防炮兵一个营,营长樊春槐。
四、十二战区长官部坦克大队;队长靳书科兼,共有中型坦克2个连,(每连有日式97式中型坦克12辆)连长分别为王滋荣、田知新。
小型坦克一个连,日式轻型95式12辆,连长刘建业。
汽车兵一个团,团长姚毓斌。
一个铁甲车大队,队长李修天。
以上精锐主力部队,共2万余人集结于集宁玫瑰营子一带,准备出动,其战略指导方针为“奇袭的手段,强攻的准备,”做好两手准备,即准备奇袭收效,也准备强攻。
三十五军长鲁英麟率该军32师李铭鼎部和暂17师朱大纯既作为佯攻部队,位于大同、丰镇,又作为二线部队,准备增援董其武主力。主攻方向,出人意料地不走铁路,不经大同,而由集宁玫瑰营子出发,绕由长城外荒芜,渺无人烟之地,向张家口以北草原山区,由西绕到北向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后方直捣空虚的张北方向,杀向张家口兵力薄弱的后门。这样一来由东向西守在柴沟堡一线的四纵和晋绥军区主力,就形同虚设,白白浪费,不起任何作用了。
日,傅部发挥骑兵之优势性,以刘春方骑四师骑兵为先锋,,把守在柴沟堡一线华北4纵晋绥主力撇在一旁。骑兵指挥孙兰峰率刘春方骑4师,鄂友三骑12旅,由集宁玫瑰营子至尚义之间出发,所有骑兵倒穿棉衣,马蹄裹布,先越过草原,随即穿山沟直扑南壕堑,大青沟并顺利占领,前锋刘春方部一面进行,一面封锁消息,在进军途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人,一律扣留由部队收容,跟随部队前进,以免泄露消息,10月9日下午2时许,已突进到距张北县城5公里处,进行侦察,准备进攻。
在张北担任警戒的第七军分区部队,误以为是小股敌人串扰,即派两个骑兵团绕路出发,围歼该敌,张北只留一个连和两个警卫排驻守,恰巧郑维山此时派了警卫团长李金石带一个营去张北县城警戒,正碰上了战斗。
再说骑4师发觉城内守军并无戒备,刘春方即派出精锐骑兵一个团,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一气冲至城墙根下。马上由西南和西北城角爬上城墙,城内守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仍英勇战斗,傅军气势旺盛,挥舞马刀和冲锋枪,进行近战、白刃战,守军边打边向城内撤退。郑维山得知敌主力进攻张北县城消息,立刻命令警卫团主力,乘汽车急赴张北增援。由于沿途遭敌机轰炸、扫射而迟滞了时间,到达张北时,傅之大部队已陆续到达,双方在张北城内展开激烈巷战,经过3个多小时战斗,守军伤亡惨重,无力抵抗突然袭击,向崇礼方向撤走,9日下午五点多,骑四师占领张北县城。10月10日,十二战区长官部政治部副主任周钧率领随军工作队进入张北县进行接收。
张北县城只是前哨战,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狼窝沟,张北县城失守消息传到张家口,聂觉得形势严重,主力全在东线,虽已下急令抽调回来,但一时难以赶回,张家口空虚,,聂立即派刚参加集宁战役经过整补的李湘教导旅,火速赶到位于张北与张家口之间的天险狼窝沟一线抗击敌人,教导旅在集宁战役中受创,经过休整,补充大量地方武装,刚回到张家口。
&&&&狼窝沟是(阴山)野狐岭最险要一段隘口,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敌,距张家口25公里,分大、小狼窝沟两个村庄,是张北到张家口必经要道。苏蒙联军进军张家口,曾在狼窝沟与日军激战过。唐与契丹在狼窝沟发生过大战。成吉思汗与金兵在狼窝沟进行过大决战。已故的张北县付县长曾有名诗纪念野狐岭、狼窝沟:
“野狐胜地古今传,路险山高云汉边。
莫怪军家争此地,长驱直捣控幽燕。”
解放军方面部署和战斗经过情况如下:
郑维山急令教导旅不许退却,立刻在狼窝沟和张家口之间公路上,转入机动防御,以坚决的战斗迟滞敌人,节节阻击,向张家口转进,以掩护张家口党、政、军全体大撤退.
10日17时,教导旅剩余部队退至张家口南天门地区,作坚守防御部署,准备与张家口共存亡。
再来看国军方面进攻情况:
国军方面,10月10日晨7时,占领张北县城的傅系骑兵部队向狼窝沟作试探性进攻,见解放军有准备,便停止进攻,联络主力前来狼窝沟。董其武傅系主力,于10月8日从集宁玫瑰营子出发,因察北尚义,大青沟系荒芜山路,道路条件差。步兵问题不大,惟机械化部队的汽车、坦克、炮车等行进起来,确实困难太多,只好一面整修道路,一面继续前进。在这样的行军途中,汽车速度连骑兵都赶不上,当天只好驻宿在太基庙附近。
9日,部队继续前进,越过尚义县。晚间董其武接得孙兰峰的通知和傅作义的通报,得知骑兵第四师已于9日下午5时许攻占张北县城。傅作义命令董其武部兼程前进,务于次日(10日)在骑兵部队的有力配合协同下,攻占狼窝沟山地,经万全县直扑张家口。并告以在怀来地区的李文集团军,已向张家口方向配合前进。又令鲁英麟率领三十五军乘汽车星夜向张北急进,以为该军之后援。
董其武接到傅的命令后,即令部队连夜兼程前进,10日上午10时许,前卫部队1O1师到达距狼窝沟以北附近地区时,即向防守狼窝沟山上的解放军攻击前进。狼窝沟是张家口北部的一个军事要点,是张家口北部的屏障,在张北与张家口之间,地形非常险要,两边高山峻岭,中间一条峡谷,公路即由其间通过。就山势来说,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以这样险要地形,解放军以一旅加一个营守卫,按理是绰绰有余。1O1师受命后,郭景云师长即令该师3O1团(团长卫景林)向公路两侧山头的解放军攻击。在1O5榴弹炮、山炮以及迫击炮和六架飞机的轰炸、扫射掩护下,开始攻击较为顺利,攻至公路右侧一个高地前时,解放军便依靠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奋力抵抗。该团受到阻击,反复攻击数次,均末成功。其原因一则由于解放军沉着应战,不到有效射程和近距离不开始射击;二则因为双方距离太近,飞机、大炮都失去作用。该团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后又改变方式,用一部分兵力从正面实行佯攻,另以有利部队从两侧迂回攻击,结果仍未攻上山去。郭景云师长见该团屡攻不克,遂亲率3O2团(团长冯梓)赶来支援,准备在飞机及炮兵掩护下,亲自指挥两个团实行强攻。
这时军部通信兵突然从张北至张家口的长途电话线上;窃听到狼窝沟的解放军正向张家口指挥部报告情况说:“傅作义部的正规步、骑兵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狼窝沟山上阵地猛烈攻击,战斗非常激烈,要求派兵增援。”张家口解放军指挥部说:“一定要坚决顶住,必须坚持到黄昏,援军才能赶到”等语。董其武得知此一情况后,即严令郭师迅速攻击,务于黄昏前解放军援兵到来之前,将狼窝沟两侧山头拿下来。郭景云即指挥3O1及3O2两个团,向解放军阵地,发起总攻。但因正面山势险要,猛攻多次,均未得手;迂回部队绕山太远,加以山高坡陡,两者互相配合不在一起,结果仍无进展。下午3时左右,飞机在空中向董其武通报说:“飞机只能掩护和配合作战到下午4时,4时后因气候的关系,不能再行配合作战,希望步兵能够在飞机协同支援下迅速攻占山头阵地。”
董听后,非常着急。郭景云师长因数次攻击,均未得逞,要求派坦克部队支援。董其武因飞机下午4时后即不能再配合作战,又感到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延下去。黄昏前攻不下狼窝沟山头,将无法向张家口进攻。遂即令靳书科派出坦克部队支援1O1师,以期能于黄昏前攻占狼窝沟山地。
王滋荣连长率领该连12辆日式97式中型坦克,协同攻山部队向解放军阵地,猛烈攻击。同时飞机、大炮等也一起集中火力轰炸、射击,步兵在12辆中型坦克的掩护配合进攻下,于10月10日下午攻占狼窝沟,由于火力太猛烈,解放军无法抵挡,被迫撤出狼窝沟阵地。坦克部队在此战斗中发挥了大作用。
当1O1师在坦克、飞机、大炮协同掩护猛烈攻击之时,军部通信兵又从电话上窃听到狼窝沟的解放军,向张家口指挥部打电话说:“傅作义军运用强大兵力,在坦克、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军发起猛烈攻击。为坚守到黄昏,部队将受到重大损失。”张家口指挥部当即指示;“既是这样,天将黄昏,你们已经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可即脱离战斗,向张家口转进。”正在进攻的傅军受此消息鼓励,信心倍增,一鼓作气攻下了狼窝沟主阵地。
傅军约在10日下午5时左右占领狼窝沟后,天将黄昏,恐在夜间继续前进,遭到伏击,当夜即在狼窝沟附近地区露营。董其武用电报及无线电话向傅作义报告当天的战斗经过情况之后,即在公路旁边的一家车马大店,召集幕僚人员及各部队长开会,研究次日行动及攻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会议决定次日(11日)早7时出发,向万全县攻击前进,仍以1O1师为前卫。攻击部署为:1O1师为佯攻部队,先行展开攻击,将解放军的主力吸引到该师方面。并先派兵一部攻占张家口西面的赐儿山,掩护该师由西平门方向攻入,占领张家口市中心的下堡,向武城街、怡安街扩张战果,占领张家口市南半部地区。安春山新31师为主攻部队,有张家口北面大境门方向攻入,先行攻占上堡,继向明德北、南大街扩张战果,占领张家口市北半部及东山坡地区。暂11师及机械化部队为总预备队,控制于西平门及大境门之间地段区,以备随时支援101师及新31师攻击。并分电傅作义及孙兰峰,请命令骑兵部队由大境门以东地区,先行占领张家口东面人头山的制高点,以支援攻城部队。会后,董其武在兴奋而又紧张的情绪下,在车马大店内休息了一夜。
11日天明7时,傅军集结向张家口进攻。空中有六架飞机掩护前进,上午11时许,先头部队到达万全县附近。侦察人员报告说,万全县已成了一座空城,没有解放军防守。1O1师首先进入该城,停止待命。随后董其武军长和司令部人员也都驱车进入城内。在一家大商店内,董召集各部队长研究如何进攻张家口解放军的作战计划。适在此时,忽接空军副司令王叔铭(蒋介石为使傅作义很快攻下张家口,特派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亲率空军支援傅军)在空中用无线电话向董其武说:“根据王在空中亲自侦察,看到张家口有火烟升空,在张家口至宣化之间的道路上,发现大部解放军向东移动,判断张家口的解放军已经撤退,我军宜速前进占领张家口,空军可以掩护前进”等语。与此同时,王叔铭在空中也将这个情况告给孙兰峰。董接到这个电话后,认为王是空军副司令,说话一定可靠。但为慎重起见,仍认为不宜冒然直入,继续谨慎从事,以防不测。
各部队听说这个情况后,都要求率部首先进入张家口市。董听了各个队长的发言和要求以后说:“大家的精神很好,但这次行动必须快速,并该用强有力的部队,以战斗的姿态一举进入张市方可。因此,这个任务我看还是让书科老弟率领机械化部队并配以一部分步兵去完成吧!”遂令新31师92团派兵两营,乘汽车由副团长带领,以急行军的战斗姿态,向张家口攻击前进。临行前董其武说:“如解放军没有撤退,即行发起猛攻,先将下堡堡子占领,掩护后继部队攻击;如解放军确已撤走;即将全城占领,迎接我军进城。”这时安春山师长也赶来对靳说:“一定先把下堡占领,不然,我军攻城就要费大劲啦!92团1营担任警戒,一时抽不下来,兵力不够用,再从93团调个营给你吧?”靳说:“任务紧迫,时间来不及了,如需要时,再请你抽派吧!”
10月11日下午2时,靳书科率机械化部队在六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张家口攻击前进。出发前向部队讲了一些有关战斗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挑选了一个步兵加强连,乘十轮卡车五辆,在四辆小型坦克(速度同汽车一样快)的掩护下为搜索部队,先行出动。其余部队持枪乘车在坦克车队后跟进。行至距平门五华里处,搜索部队报告,张家口市内沉静无声,解放军已经撤退。引来一个刚出城的市民,问他解放军的情况时,他说:“昨晚四时许,解放军即开始撤退,天明后完全撤退完了。现在城内秩序混乱,有些胆大市民把各机关内的东西都快抢完拉,你们应赶快进城去维持治安。”又问他:“解放军向哪个方向撤走的?”他说:“大部分是向西南方向撤走的,小部分是向宣化、龙关方向撤走的。”又问:“附近还有没有解放军部队”。他说:“详细情况我不清楚,听说赐儿山上还有解放军在那里,有多少人不清楚。”
得到这些情况后,靳即先派步兵一连,向赐儿山攻击前进,并令占领该山担任西、南两方面的警戒。遂即率部进入张家口市内,见到商店铺门紧闭,市面安静得像一座死城一样,街道上一个活动的市民也看不到。为占领全城并防止发生意外,以迎接全军进入市内,靳特派出中型坦克十辆,将市内各主要街道路口实行封锁。并派步兵一营,占领各制高点和担任市内警戒。另派小型坦克四辆,汽车一辆,四处巡查联系。将整个市区加以布防,然后驱车到西平门外迎接董其武和全军入城。
这时,城内的商、市民等,仍有国军是国家正规军想法,又对十轮美国大卡车,1O5美制榴弹炮,中、小型倭国坦克感到新鲜。街上出现欢迎国军的群众,持着临时用红绿纸糊的小旗子,跟随在靳驾驶的吉普车后面,走出西平门来迎接国军入城。董其武远远看见这个宏大场面,乐的合不上嘴,急步迎上前来,同欢迎者一一握手,互相寒暄、吹捧一番,即率军进入城内。
如此宏大进军过程,却被所有史料一笔略过,主角董其武在其回忆录里也只写了一两句话,概括全过程。当然他是带着悔过心理,并受到重重管制和严格出版检查,因此也是可以理解的。
张家口在日下午4时许,被傅作义的部队攻占。傅的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的战术获得巨大成功。
解放军虽然主动撤走,但离张家口不远的周围附近,仍不时有小部队出没。董其武恐怕在夜间遭到解放军的袭击,即令1O1师担任张家口市的城防,任郭景云师长为城防司令。将新31师集结在下堡一带,暂11师集中在上堡一带两个重点地区。将机械化部队集结在明德北街离军部不远的一个广场,并特意指示靳书科说:“你的部队要随时提高警惕,作好战斗准备,以提防解放军夜间袭击”。是夜虽然有101师担任城防,并派出警戒前哨部队,但各部队为防万一起见,也都手不离枪,炮不离车地防备了一夜。这天夜里城内戒备森严,除值勤人员和送公文的一些传令兵外,没有一人在街上活动。夜间一时左右,辎重兵汽车第1团突然失火,附近部队以为是解放军放火作内应,互相紧张起来,准备立即应战。火势虽然很快就扑灭,但却造成了一场虚惊。
10月12日,傅作义来电。一面嘉奖各部队;一面令孙兰峰指挥骑兵向崇礼,察北的宝昌、康保一带进军,攻占县城;一面又令鲁英麟军长率领32师和暂17师向宣化、下花园等地进军。同时,令董其武迅速清扫外围,恢复市内秩序,安定民心。董即令1O1师师长郭景云率领师一部兵力,由机械化部队派1O5重炮兵一连,中型坦克一排(四辆),归该师长直接指挥,出南营坊向防守在左卫镇的解放军进行攻击。攻击发起后,解放军见有重炮和坦克配合攻击,未作坚强反击,只作了一些掩护性的战斗,即向察南蔚县方向转移。战斗由上午9时半开始,12时结束,张市附近再无战斗。
傅军占领张家口后,即派出骑兵追袭华北军区撤退部队,一路追杀到桑干河边上,撤退部队情景是极为凄惨的,牺牲不少干部战士,为此华北野战军刻骨铭心痛恨傅军,所以后来北平接受傅系和平改编为解放军后,很多干部战士想不通,思想上弯转不过来。
四、命丧高碑店
1948年1月,徐信率部在涞水庄疃伏击回窜北平之敌,在与旅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主动协调兄弟部队,集中炮火击退敌骑兵师,全歼敌第35军虎头师7000余人,击毙敌师长李铭鼎,敌军长鲁英麟被迫自杀,开创了晋察冀一个旅歼敌一个美械装备师的新记录。
当傅作义发现我主力在保定虚晃一枪,有两个纵队沿太行山东麓向涞水运动,他认为时机已到,立即令第35军军长鲁英麟率第32师和第101师两个团,于11日夜乘汽车连夜跟踪南下。当夜到达高碑店、定兴地区。其前卫第94团1个营前出拒马河,恰与郑维山的9旅的警戒部队遭遇。
  12日上午,敌第32师师长李铭鼎命令所属第94团派1个营向拒马河桥头堡进行威力侦察。当时,他尚不知道据守桥头堡阵地的正是他南北寻找的第3纵队所部。得知后,使命令全力出击,我27团3营被迫放弃阵地,敌94团继续向前推进。
  中午,军长鲁英麟率军部来到,李铭鼎见军长已到,自己率第96团通过拒马河,随第94团之后跟进。
  战至傍晚,军长鲁英麟向傅作义报告战况。傅作义听说咬住了郑维山的第3纵队,心中甚为得意。但当他看到屋外夜幕降临,想到郑维山善于夜战,早在红军时期,就以“夜老虎”著称,便特意叮嘱鲁英麟:“务必谨慎行事,不可夜间冒进。”
  鲁英麟随即命令李铭鼎停止战斗,将部队撤回拒马河以东,待明日天亮再战。
  “虎头师”的官兵们,一向骄狂,军长让后撤,多数军官想不通。李铭鼎以当前战斗顺利,撤退将影响士气,且正值激战难以脱离战场为由,拒绝执行命令。
  鲁英麟,外号“鲁蘑菇”,优柔寡断,明知情况不明,地形不熟,夜战恐会吃亏,但又不命令撤退,仅以电话通知第32师参谋长王谐轩,要他转告李铭鼎尽快将部队撤出庄疃村,退回拒马河来。
  李铭鼎听说后,对王谐轩说:“你报告军长,给军部留下1个营,不要管我们了,天黑前,我要拿下庄疃,结束战斗!”
  鲁英麟和李铭鼎是老乡,平日私交甚厚。见李铭鼎执意要干,也不知是碍于老乡的面子,还是他本人立功心急?也就任老乡自行其是了。
  就这样,李铭鼎又将最后1个团拉过了拒马河,河东只给军部留下1个营。
傅作义在“剿总”指挥部的地图前来回踱步。为能咬住第3纵队的得意心情,很快被“第35军军部与进入庄疃的第32师失去电话联系”的不祥电报的阴影笼罩。他命令鲁英麟将第101师向第32师靠拢,并令骑兵第4师作好增援准备。
  这时,又接到前线报告说:“进攻庄疃共军,没有火炮重武器,仅以手榴弹、步枪等轻武器攻击,‘虎头师’以照明弹克服夜战的不利条件,依托村庄院落,以火炮机枪封阻,共军难以接近。如此,再坚持两个小时,天亮反击,定能消灭共军。”傅作义看完报告,才合上朦胧的睡眼。
  郑维山却不能等。当他确实查明,庄疃之敌为敌号称“虎头师”的整编第32师时,立即调第8旅的第23团、24团全部投入战斗。又命纵队的山炮营和由各团迫击炮连组成的迫击炮群,从涞水城下调来庄疃。
  次日凌晨5时,在郑维山的指挥下,纵队的几十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声隆隆,火光冲天,“虎头师”正疲惫不堪、昏昏欲睡之中,一下子给炸懵了。
  炮火袭击20分钟后,第22团从西北,第23团及第24团1个营从正西、第25团从西南及正南同时像无数把钢刀,向“虎头师”杀去。
  李铭鼎这才感到郑维山的厉害,预感灭顶之灾将要降临,他忙向北平呼救,同时派参谋长王谐轩亲自带人过河向军长鲁英麟求援。
  岂知敌101师早已被我2纵截在距庄疃不足10公里处,前进不得。军部仅留的1个营,也被打得七零八落。
  向鲁英麟求援无望,但北平有了回音,傅作义命令李铭鼎固守待援,并电告:“飞机即刻起飞,骑兵第4师马上就到。”
  绝望中的李铭鼎,像是打了支兴奋剂,立即将兵力、火力集中,负隅顽抗,等待天亮。
  此时,我3纵各部队已全部突入村内,与敌人展开逐屋逐院的争夺,战斗异常激烈。
村内的激战进至最后阶段,经过4次连续爆破,敌师指挥所的围墙终于被炸开,部队越过南北大街,汹涌而人。敌人乱作一团,纷纷向村东口溃退。我第26团、27团和第7旅的2个营,从东面和东北面突入,继续向纵深猛插分割。在我猛烈冲击和政治攻势下,敌人纷纷放下武器,敌师长李铭鼎在混战中当场毙命。
  上午9时,庄疃战斗胜利结束,傅作义的“虎头师”全部被歼。
鲁英麟非常明白新三十二师和一0一师这两个师对于傅作义部的分量该有多重。“一块金子”、“一块银子”啊!这两个师是构成第35军的基本力量,是傅作义发家的本钱,是支撑当时国民党华北地区破烂局面的重要力量。一出大同,二进张垣,这两个师都是傅部的急先锋,但此一时,彼一时,傅作义的华北五省“剿匪”总司令部成立不久,便遭到了我军的这一当头棒喝。
鲁英麟正带着他的军部无可奈何地在涞水至高碑店之间的公路上徘徊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我军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我1旅在曾美旅长的指挥下,在这条公路北侧高地上筑好阻击阵地。他们本来的任务是阻击增援庄疃之敌。天近黄昏,公路上出现了长长的汽车队伍,车上载满了人。肯定是敌人,且有可能是敌人的高级指挥机关,曾美作出判断后,当即下令向先头车开火,迫使整个车队突然停顿;他不等敌人喘息,立即率部发起了冲锋。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有几部汽车被炸起火燃烧,火光照得漫天彤红。
在爆炸声中,敌人像炸了窝的羊群,纷纷跳车,争相逃命。我军一个冲锋解决了战斗,当场打死敌第35军少将参谋长田世兴以下200人,俘虏校级军官以下430余人,缴获满载弹药的汽车80余辆、美式105榴弹炮3门,这是35军唯一的榴弹炮连的全部武器。
一旅打扫战场时,发现了鲁英麟的指挥车,但里面却没有人。查看尸体,也没有发现他。
敌人第二天的广播回答了这个问题:鲁英麟自杀了,在一个小车站上发现了他的尸体。骄狂不可一世的敌35军军长、参谋长及其军部,在这里覆灭了。
鲁英麟为什么要自杀呢,让我们先看看35军的历史及分量。在傅作义部队内外,流传着傅作义因35军而起家的说法。这是有根据的。1937年抗战开始傅作义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因为他有35军;1938年冬国民政府任命傅作义为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因为他有35军;1945年抗战胜利后傅作义出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也因为他有个35军;1947年12月蒋介石把统率华北军区的大权交给傅作义,除傅本人的指挥才能外,同样因为他有个能征善战的35军。傅作义上台后的第一仗,被称为“虎头师”的新32师几近全歼,军部和另一个师受重创,当然是对傅作义的沉重打击。
鲁英麟呢,与傅作义为保定军校五期同学,后又同去晋军供职,据说还是结拜兄弟。抗战开始,鲁英麟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第1纵队纵队长(薄一波任政委);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围剿”抗日决死队的晋西南事变前后,鲁英麟去绥远投奔同乡、同学加兄弟的傅作义,任第八战区副长官部参谋长,傅作义对鲁英麟可谓器重有加。董其武接傅作义任35军军长后调任第8战区政治部主任,傅作义又把35军军长的重任交给了鲁英麟。鲁深感傅知遇之恩。但正当傅作义意欲大展宏图之时,使35军遭到如此重大损失,如何向傅作义交代?
撤到高碑店,他就给傅作义打电话,要求报告情况,但傅作义始终不接,这使他更加愧悔交加,无地自容。
在万般无奈之下,鲁英麟不得不以自杀来解脱自己。日,鲁英麟因兵败自杀身亡。
解决了第35军军部,一旅第一次有了榴弹炮,旅长、政委十分高兴,他们把大炮拉到山边的一个村庄,第二天即组织部队参观。干部战士个个充满了自豪之情。
豪情所至,一旅旅长曾美、副旅长刘东纪和一旅副政委杨世明,还背上刚缴的望远镜,站在榴弹炮的跟前,用手握着炮管,以胜利者的雄姿拍下了一张纪念照片。
这次战斗,傅作义主力35军损兵折将达1.4万余人。
傅作义开始江河日下了。
在纪念鲁英麟、李铭鼎的追悼会上,傅作义明确公布过数字:“涞水战役我们阵亡官兵1100多人,伤的是1800多人。”傅作义致蒋中正电报告:“援涞水战役,李铭鼎予共军重挫后,负伤殉职,该部并未溃乱。”
华北剿总司令部作战参谋李知非在内蒙古文史资料第9
辑中写的回忆文章中,表达得很巧妙、很清楚:“以后又投入更大范围的五个省的战斗。对于小小的涞水战役给人的伤痛,早已忘诸脑后。”
保定文史资料第五辑《保定解放大事记》记载“此役击毙新32师师长以下2000余人,俘虏1570 余人。”
鲁英麟为什么会自杀呢?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丢了三门榴弹炮,以下资料明确证明这一点;
暂17师3团长刘坚一回忆写道:“(1纵1旅)歧沟战斗是失利的,旅部本身受些损失,并使濒临被歼灭的35军军部及直属炮兵营又逃回高碑店。35军属美式105榴弹炮营是9月14日上午在鲁英麟自杀后不久又回到高碑店军部。据说有的军官和其营长半开玩笑说;“你们早回来一个小时,鲁军长就不会自杀了。”
鲁英麟的夫人鲁刘玉幼在纪念鲁英麟的回忆文章《由他的生来说他的死》一文中写到:“105炮是他最重视的武器,常听他说;他爱这炮,因为来得不易,同时会用这炮的人也是经过艰辛的训练的,他舍不得用这武器。105炮上战场常是加重了他的负担,说不带走不行,弄丢了又怕增强了敌人的力量,武器在他眼里比房院、田园、金条、钻石还要宝贵万倍。他常说;军人的理想要寄托在武器上,今天在戡乱的战场上武器有了损失,他怎能不心疼,他怎能撇的下、想得开,但是我决没料到他竟然以不能再得的损失来赔偿那可能再得的损失,以自己的生命来补偿国家的武器-----这个实现军人理想的具体代表。”
绥远是个穷地方,傅军是个穷部队,穷惯了,穷怕了,搞点武器装备不容易,全军总共只有4门105榴弹炮,丢了榴弹炮象是丢了命根子,心里上无法承受,鲁英麟因为丢了炮竟然自杀让中央军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抗战小说排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