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0 用硬笔书法怎么写写

繁体字。要怎么写。_百度作业帮
繁体字。要怎么写。
繁体字。要怎么写。
您好。很荣幸为您解答。 希望对你多少有点帮助。(#^_^#)1壹2贰3叁4肆5...
1壹2贰3叁4肆5伍6陆7柒8捌9玖0零[转载]108幅中国古代最著名书法作品简介!【互动百科】
素材来源:三典轩 编辑整理:無為居士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项重要财富。其中不乏许多作品给人以书法艺术美之享受,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艺术的结晶,堪称“国之瑰宝”。
《云梦睡虎秦简》
《马王堆帛书》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素材编号 : 34269
图片像素 : &像素
素材格式 :
素材大小 : 11.23 MB
收藏次数 : 0
(仅供参考学习使用,商业使用需要作者授权)
红动创办于2005年,老品牌值得信赖
在线客服 :
客服热线 :
周一至周日:8:00-22:30
(12:00-13:00及法定假日除外)
周一至周日:8:00-22:30
(12:00-13:00及法定假日除外)
您的意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转载]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的方法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清代状元书法欣赏
&戴有祺  江南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人。字丙章,号珑严。出生年不详,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清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是科考官拟定:第一名吴昺,第二名戴有祺,第三名杨中纳。康熙帝认为戴有祺书法好,遂定之为一甲一名。戴有祺取状元后不久便告假,回乡服丧。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乡试为内直诸词林官。是年大考詹翰被列为三等,依例降职为侯补知县。仕途不畅,他不肯赴职。辞官离京,归乡隐居,再不复出。
于敏中  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叔子,号耐圃。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乾隆二年(1737)状元。该科为庆乾隆帝登极恩科。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山西乡试、会试考官,山东、浙江学政,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曾为方略馆、国史馆、三通馆及四库全书馆总裁。封为太子太保。主事军机处二十年。生前把持朝政,交结内侍,广收贿赂,贪污资财,死后败露,撤祠祀、夺世职
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王杰八岁丧父,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认为选拨不公,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山东举子由此态度一变,对他十分尊敬,反映了王杰的文才确有过人之处。王杰中状元后,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崐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
&钱棨(),字振威,号湘舲,祖籍无锡,长洲人。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状元。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考秀才夺得的“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明朝黄观也是。
朱昌颐(1784年—1855年),字吉求,号正甫,又号朵山,海盐人。道光丙戌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编修,历官吏科给事中。有《鹤天鲸海焚余稿》。&
李承霖,字雨人,一字仰严,号果亭,行五,生卒时间为公历日至日,享年84岁。李承霖于道光十九年(1839)秋的乡试中,举经魁(中举第一名称解元,前五名统称举经魁),翌年春的庚子恩科(国家因庆典而增加的一次科考称恩科)中,被道光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镇江故老相传,当时阅卷大臣将其取在第十名且将前十名名单进送皇帝,时值十几省大旱数月正逢好雨,因大雨为霖,道光见承霖二字后龙颜大悦,认为这是上应天象是国家之吉兆,便将其用红笔钦点为第一名。&&
&&&&翁同龢
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光绪二十四年,夏同龢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八年,夏同龢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此科乡试是补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湖南乡试题为:《理财论》、《周礼六官与今六部同论》、《冯异愿国毋忘河北之难论》、《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论》、《唐太宗书督守之名于屏论》。后夏同龢被派遣赴日留学。  
民国二年,夏同龢出任湖南国税厅筹备处处长,众议院议员。相继任北京政府国务院法制局佥事、参事。民国五年,国会恢复,夏同龢再任众议院议员。作为议员夏同龢曾为当时立法之事奔走。民国六年,出任江西实业厅厅长。民国八年,夏同龢离职,赋闲在家,不再任职。民国十四年病逝。
徐郙(),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人,同治元年状元。清同治元年(1861)壬戌科状元,授修撰,历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拜协办大学士。该科为庆同治帝登基特设恩科。徐郙授修撰,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工诗,善书画。&
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陆润庠()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
吴其濬(),字瀹斋,号吉兰,别号雩娄农。清朝植物学家。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人,卒于故乡。嘉庆进士,1817年官授翰林院修撰。吴其濬是清代河南唯一状元,一生“宦迹半天下”,曾任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湖广、云贵总督,湖南、浙江、云南、福建、山西巡抚,著名植物学家。
&&& 刘福姚
  生于同治三年甲子二月二十一日(1864年)[资料来源:&清代人物大事纪年p1496&朱彭寿编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卒年待考。清代状元。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广西桂林人。
  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五年(1889)任内阁中书,十八年(1892)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广西最后一名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讲、贵州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河南乡试副主考官、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
&&&&&&&&&&&&&&
&&&&&&&&&&&&&
&&&&&&&&&&&&&&
&&&&&&&&&&
曹鴻勛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仲铭,号兰生。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清宣统二年(1910)。清光绪二年(1876)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光绪五年,出任湖南乡试副考官。光绪七年,出任湖南学政。在督学期间,他使学风为之一变。湖南儒学兴盛,严于治学。而边远偏僻之处偏于旧习,拘守陈旧章法。曹鸿勋从各府县选拔优等者,入省书院进修学习、增长见识。使边僻风气大大改变
&&&&&&&&&&
&&& 黄思永  江苏江宁人。字慎之,号亦瓢。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卒于民国三年(1914)。清光绪六年(188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黄思永幼丧双亲,由己行聘之岳父延师教读,直至完婚。他生活贫困,*抄经书、教书维持生计。同治十二年(1873),朝考后任职礼部,又考进军机处。光绪六年,得中状元。他不图宦途升迁,只想经商办实业。光绪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后累迁,官至侍读学士
梁國治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阶平,号瑶峰。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卒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清乾隆十三年(174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司业,广东、江西乡试主考,安徽、江苏学政,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乾隆三十年,因家人贪污仓米被革职。后起用,历任山西冀宁道台,湖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湖北、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乾隆三十八年入京后,历任军机处行走,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梁耀樞  广东顺德人。字冠祺,号叔简。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清同治十年(187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同治十二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林召棠  广东吴川人。字爱封,号芾南。生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清道光三年(1823)状元
  广西临桂人。字翰臣。生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卒于清咸丰八年(1858)。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四年,出任广东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为侍讲。出任湖北学政。
鈕福保  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榜名福保。字右申,号松泉。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八年(1838)状元。是科出了几位名人。如:三甲第四十名曾国藩。钮福保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十九年,出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官。道光二十年,出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后转任广西学政。道光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两次任会试同考官,公允取士。任中允,后来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在朝为官,以主持试事为主。多次出任典试官,以公平选拔,认真取士著称于世。
彭浚  湖南衡山人。字映旗,号宝臣。生卒年不详。清嘉庆十年(1805)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嘉庆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嘉庆十八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历任右春坊、左春坊赞善,中允,翰林院侍讲,咸安宫总裁,教习庶吉士等职。嘉庆二十三年,散馆考试时,列为三等。因此,降职为户部员外郎。
王仁堪  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字可庄。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光绪三年(1877)状元。王仁堪于同治十三年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王壽彭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次篯。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王寿彭少年苦读,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年仅二十七岁即状元及第。光绪三十一年,王寿彭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在日本,他敌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回国后,著《考察录》,倡导改良教育和实业
吳魯  福建晋江人。字肃堂。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民国元年(1912)。清光绪十六年(1890)状元。该科为庆祝光绪帝"亲政"特开恩科。同科榜眼文廷式德才兼备,诸考官一致列为第一。惜在其策试卷中将"阎"字误写为"面",光绪帝将其列为第二,吴鲁夺魁。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七年,出任陕西乡试副考官。后转任安徽学政。光绪二十二年,母丧回乡。三年服丧期满,出任国史馆纂修,教习庶吉士。光绪二十六年,充任军务总办。光绪二十七年,吴鲁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次年,任云南学政。光绪三十二年,返京后,被任命为吉林提学使。同诸省督学赴日本考察。光绪三十四年,在京学部供职。
張建勛  广西临桂人。字季端,号愉谷。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民国二年(1913)。清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
  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字公骕。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国十五年(1926)。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同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官,操持大学堂事务。骆成骧创立"蜀学堂",讲习新学,宣传维新。光绪二十六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九年,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后被派往日本留学,专攻法政。回国后,受广西巡抚特聘,主办广西桂林法政学堂。
張之萬  河北南皮人。字子青。号銮坡。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九年,出任湖北乡试副主考官
&【四秀郎艺术品交流圈子欢迎您】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落款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