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拿破仑的外号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认为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_百度知道
材料一认为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问者采纳
1,忽视了民族国家的抗拒力,典型表现在对西班牙的态度2,对海军重视不够,对先进生产力重视不够。典型表现在对富尔顿的蒸汽船3,制定超出了己方实力的战略规划,典型表现在入侵俄罗斯
很高兴为您解答!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拿破仑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39.理性原则对近代法国的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 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各自以像植物生长的那样必然性缓慢地展开来。——R•R•帕尔默《理性与激情》材料三&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1)材料一认为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不是孤例,试以中国近代的史实举例说明。(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包含哪些主要原则?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的不同之处。(8分)(3)根据材料三中对“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设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理性主义对法国政治文明的积极影响。(8分)[26分]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觉醒。(4分)史实:1915年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出卖了中国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6分)(能写到“新文化运动[导师]—巴黎和会[背叛]—五四运动[反对]”之间的联系即可)(2)原则:自由平等、分权制衡、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社会契约。(4分,写到其中2点即可)不同:伏尔泰认为所有的民族都应有相同的发展道路;(2分)赫尔德认为要根据本民族的方式来决定发展道路。(2分)(3)赋予总统和参议院极大的权力(2分)。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2分)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2分)积极影响: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法国的建立和发展。(2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材料二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转变”的实质是什么?俄国的“转变”有何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1)理解:农奴制盛行,工业发展落后。改变: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2)实质: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主要考查你对&&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二一九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与局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二一九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1、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1)表现:19世纪40年代,俄国棉纺织业中出现机器生产,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逐步发展到2800家。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2)弊端:(三缺)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缺少工业投资、缺乏必要的国内市场。 2、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表现: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专制制度。而同时期的西方诸国如英国、法国等,却早已砸碎了封建制度的枷锁,建立起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2)原因: ①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②农奴制的存在。&“二一九法令”:
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制度的特别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管理几大块。它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规定大大加强了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二一九法令”的签署:
1、标志: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制度的特别宣言。 2、特点:包含众多的一系列文件(共17个);长时期、分阶段实施。 3、内容:(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口和器物买卖和交换。但是,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如,根据法令的规定,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前,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和支配。(2)经济: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①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份地分配情况视各地而异,分别由不同法令规定。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即所谓“割地”,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在有些地区则达到20~40%。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②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赎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赎地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而是资本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3)组织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几个村社组成乡,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这样,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现在相当程度是处于地方贵族控制下。村社中还建立了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4)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1)性质: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工厂和铁路工人增加一倍多;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列宁曾指出: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2)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更为顺利的发展。(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2)掠夺性: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接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有关农奴反抗斗争的史实: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在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农民那么热切地期望在和地主维持旧有关系的两年期满以后会有新的法令颁布,以致这种期望大大阻碍了他们在拟订条例书时同地主达成协议。对农民说明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任何让步,也不相信仲裁员和地方当局的解释,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维护个人的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根据所获的资料,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在193处领地上动用了军队;其中93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4处领地上的农民袭击了兵士,44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沙皇政府第三厅1862年的报告书节录 1863年一年内共有386处领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其中有1/3的领地动用了军队;30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11处领地上的农民袭击兵士,39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受惩治者计有1280人,其中223人交法庭审判,26人被放逐到外省去。──沙皇政府第三厅1863年的报告书节录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06371088811090781377591234751339102012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2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知识点梳理
背景:①根本原因: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②最主要动因:俄国要摆脱落后状态。③直接原因: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惟有变革才能自救。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改革措施:(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1.1861年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①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②经济上:农民可以获得一半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③组织上,建立村社制度。(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①废除旧的等级法庭。②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3.地方自治改革:①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
②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的影响:①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市场,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②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④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对农奴制改革的总体评价: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3.局限性:◎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掠夺性: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合法”掠夺。
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日解放法令的内容: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由《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17个文件组成.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解放法令的评价: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了.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对的总体评价: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客观上为俄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3.局限性:◎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掠夺性: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合法”掠夺。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请回答:(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 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国的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问题:(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在19世纪60年代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人说)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即有时不严格地称之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许多同时代的人,普遍坚持认为解放农奴是迟早的事,是一定要发生的。——《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材料三 十九世纪后期,俄国一批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他们自称人民的“精粹”,形成俄国的民粹派,其中的一部分人在七八十年代对亚历山大二世展开不断的追杀。1881年,这位“解放者”被炸弹炸死。——摘自人民版教科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文明”的内涵。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评论材料二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解放者’遭到暗杀”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江苏省2013高三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训练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历史-江苏省2013高三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训练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破仑传 内容概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