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龙光,李汉魂将军谁官大

[转载]李汉魂将军传略
   ( 作者:李罗伟)
                   
                       &&&&&&&&&&&&&&&&&&&&&&&&&&&&&&&&&&&&&&&&&&&&&&&&&
李汉魂(),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市黄坡镇岭头村人。他是一位能文善武的爱国将领。在第一、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先后参加统一广东、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迭著战功,由排、连、营长、团参谋长而擢升为团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总司令、省政府主席,乃至国民党总统府参军长,内务部长等职。为国家的自由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受到人们的赞扬。
   李汉魂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高祖葵圃,经营盐场,席丰履厚,曾祖奇轩,忠诚友义,祖父香雨,醇朴恪守,父亲次颜,少修举子业,两试不第,下帏苦读,积劳咯血,独居静养。母庞太夫人,年十七于归,先生一女,逾十年再生三子一女,长即李汉魂、次毓华、季庆华(早丧)。李汉魂十六岁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成人。初受业于乡塾名儒李品珊门下,刻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国学根基。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地方骚动,豪强横行,李氏家道中落,母亲庞氏多方张罗,筹得白银六十元,供他负笈广州,考入广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因费用巨大,难以为继,乃改考广东陆军小学。1914年毕业,补考武昌陆军预备学校,课余向报馆投稿自供,编写《雪梅影》侠情小说约十万字,由报纸连续刊载。他在校成绩显著,再考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有一次作文,陈词独特。获老师李蓉航(前清进士)之特别赏识,经校务会议评定该篇文章为一百二十分。原来作文满分为一百分,乃史无前例增加二十分,有学术优良高材生之称。
  1919年,他在保定军校毕业,同期同学中,有张发奎,薛岳、黄琪翔、余汉谋、朱晖日、缪培南、邓龙光、许志锐、吴其伟等人。他毕业考试,名列前茅,为同期同学所赞许。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军官,旋因病南归,回到故乡,执教吴川县立中学(即现吴阳中学)。不久,复投笔从戎,先后任粤军第二师中慰排长、上尉连长、营长,少校参谋及团长,投身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的战争。
  1926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两次地区出现了军政统一的新局面,形成一种新兴的革命力量,获得人心的拥戴;而北方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连年混战,地方糜烂,生民涂炭,全国广大城乡,正瞩望着南方的新兴革命力量,发挥历史作用,解民倒悬。因此,日,国民党军部决定出师北伐。同时组织起包括8个军的10万部队,任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李济深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四军军长。当时李汉魂在第四军第12师(师长张发奎)第36团(团长黄琪翔)任参谋长。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所属的第10师(师长陈铭枢)和第12师以及独立团(团长叶挺)从广州先后出发,转战于湘、鄂、赣等省,参加了醴陵战役、平江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以及武昌宾阳门、通湘门诸战役,击败吴佩孚、孙传芳军阀部队,国民革命形势发展到长江流域,战绩尤著,悦奏奇功。1927年春,北伐军在武汉整编期间,张发奎升任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升任第十二师师长,他升任第36团团长。未几,适值宁汉分裂,扩编成立第25师(师长朱晖日),他升任第25师少将副师长,巩卫武汉。
 & 1927年4月间,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队进入河南省,威胁武汉。5月,北伐军在武昌继续誓师北伐,张发奎指挥第四军和11军配合友军入豫省作战,他在第25师首战蔡城战役胜利,继而东西洪桥战役、逍遥镇战役、宋庄战役,无不连战皆捷。尤其是临颖之战,李将军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时奉军集合大军约10至12万以上,在附近七里头一带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与北伐军决一死战。打硬仗,北伐军从不气,张发奎命令12师和15师由黄琪翔指挥,首先攻击临颖城东及城北,着独立15师急进小商桥攻击临颖城南,着10师抢占羊石向临颖西南推进,监视鄢陵。张司令官亲自率领26师为总预备队,随时支援各部。根据指挥部的战斗部署,李汉魂率领的36团进抵瓦店造饭小休后,连夜投入前锋作战。由于奉军炮火猛烈,兄弟部队34团伤亡甚重,张司令官已着26师和77团蒋先云部递进右翼,趋辛庄以弥补34团的薄弱环节。他同时派出本团第一营配合蒋团抄袭七里头。一营出发后,他诚恐右翼仍不巩固,乃将本团队伍暂请师长指挥,他则随团附跟踪一营向火线前沿侦察。目睹77团与34团在右翼受压最重,而且团长蒋先云已伤重阵亡,遂报告师长请派本团第二营前进支援左翼。他与团附则回旋于右、中、左三面压阵。督饬各部重新整检,固守阵地,誓死不向后退。战至翌日午后,遥见敌左右枪炮声渐稀,他手上的两个营即奋勇出击,其他左、右翼各据点看见他正面开动,遂一齐鼓噪,全线猛冲,倒海排山,天地震怒。李氏与两个通信员直迫城下,冲入临颖南门,把第一面北伐军的革命旗帜高插在临颖城上。是役俘奉军师长富双英以下官兵和枪炮辎重无数,战绩辉煌,而北伐军伤亡亦大。七月间回师武汉,一纵队编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升任总指挥,他升任第25师中将师长。第二方面军原辖4军、11军、20军(军长贺龙)之3个军,移驻江西省九江、南昌地区。11军军长朱晖日在庐山养病,该军由副军长叶挺代理。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发动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8月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李汉魂随张发奎尾追至赣州,同年9月,取得广东李济深方面的同意,再率部队回广东。李汉魂奉命驻守惠州,以压止叶、贺起义部队东进。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建立了革命政权,张发奎即调离李汉魂等部回广州镇压起义。1928年,参加蒋介石的北伐,在山东配合友军在山东省歼灭张宗昌军阀残部,集中泰安县整编裁军,第四军改为陆军第四师,所辖的五个师改为四个旅,原有十五个团缩编为十个团。缪培南任师长,李汉魂任参谋长。1929年3月移师入鄂,讨伐桂系,李汉魂与朱代师长晖日入京述职,国民党中央张发奎为第一路司令官,方鼎英为副司令官,指挥第四师及第十一师曹万顺进攻沙市、宜昌。张发奎复兼第四师师长,李汉魂任副师长。西征任务完成,在宜昌整训。张发奎因病赴武汉诊治,旋赴牯岭调养,师长职务由李汉魂暂代。
 & 是年九月,张发奎发觉蒋介石有解散其所部的企图,遂在湖北发表通电反蒋。至此,李汉魂便同张发奎所部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参加蒋桂战争。后因粤桂部队发生混战,张桂军屡战屡败,他便辞职离开第四军,赴港居住了一个时期。
 & 迨粤桂合作,经陈济棠的第一集团总部参谋长缪培南介绍,1933年,陈济棠委任李汉魂为该集团军总司令部三师师长。1934年调粤省东区绥靖委员,升任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驻军汕头,负责地方绥靖及督导指挥粤东军政。
 & 1936年初,在汕头市街头出现一个日警倒毙事件,引起了日中关系的轩然大波,日方竟然派来三艘军舰,游弋于汕头海面,甚至在宕石湾停泊,卸了炮衣,声音将派兵登陆;而且日第三舰队司令及村中将和狄州参谋长更先后穿梭拜访绥署及汕头市府,用“中日亲善”的假面具,大肆贩卖其侵略性的货色,企图以威胁、利诱、挑拨、分化等阴谋,策划一个类似满州“爱新觉罗&溥仪”,或者“冀东殷汝耕”模式的把戏,置我神州大地、中华民族于刀俎之上,任其奴役,任其烹割。面对笑脸虎狼或咆哮野兽的严重挑衅,李汉魂本着守土有责精神和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义不容辞的执行任务,对日寇头子的每次穿梭来往,表示只接受官式的拜会;至于地区性的治安、社会秩序;内部的人为纠纷自会秉公办理,容不着外人干涉。如果牵涉到国防的问题、外交问题,那就并非他的责任范围和职权范围之内。这一严正立场的表明,获得潮汕地区军民给予百分之百得支持。但是日舰却无视我们国家民族的尊严,一次又一次侵入我领海主权。是年6月底7月初,日军西岗司令竟蛮横无理到口出限期,恫吓绥署,声音如始事件不获解决,则7月20日将以联合舰队开来粤海,登陆汕头;民族尊严的蒙垢,又一次挑起了李汉魂及其部队的怒火,随即采取各种措施,赶修工事,弥补漏洞,成立各种组织,以备适应战时的需要。同时和战士们環甲桉剑,守卫在南海边缘潮汕地区的国防第一线上。旌旗猎猎,战马萧萧,军民团结一致,严阵以待,为埋葬敌人掘备坟墓!李汉魂守土卫国的事迹,受到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的赞扬。冯玉祥在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图、一三一师师长赵登禹奋战殉国时写有一首《斥汉奸、颂良将》的古体诗,诗上说:
“……君不见,奋力为国拼性命,佟赵英名传五洲。汕头师长李汉魂,誓死不屈把土守。”
 & 正当李汉魂和汕头人民奋力守土,共赴国难之际,当时独锯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却与桂系头面人物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合起来,发动“六一西南事变”,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挥师抵达武汉之后,即“暗度陈仓”,由长江直指南京,实行武装反蒋,以便取而代之。蒋介石闻讯之后,一面积极筹备召开国民党二中全会,一面密锣紧鼓地调兵遣将,准备迎战。眼看这场内战一触即发,那有限之国力将要受到无谓的消耗,这对团结抗日甚为不利。于是李汉魂遂依然效仿汉寿亭侯之解绶挂印、封金辞官的做法,实行“封金挂印”,洁身引退,并发情文并茂的电文三通;一为苦劝陈济棠息兵团结,共域外侮;一为呈南京政府首脑,阐明西南兴兵内幕,不可苟从。由于李将军精诚感召,卒能化干戈为玉帛。陈济南众叛亲离,出走香港,其所任广州绥靖主任兼第四军总司令之缺,由余汉谋代替。一九三六年秋,余汉谋奉令撤销广东三个军之番号,以师为单位整编为十个师,李汉魂改任第一五五师师长,仍驻潮汕。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继而“八&一三”日军进犯上海,爆发了全国军民奋起杀敌的抗日战争。广东原有十个师奉命改编为五个师,他任六十军军长,辖第一五五师和一八七师,请缨北上抗日。一九三八年春,奉准开赴陇海线,归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及其所属的豫东兵团司令薛岳的战斗序列,并任豫东兵团第一路总指挥,负责指挥保卫陇海线和争夺罗王砦的重要战役。
  京沪沦陷后,日寇不采取沿长江仰攻武汉,转而企图先打通津浦线,再则攻占徐州然后由陇海线段插入中原;而我在徐州会战,完全阻击任务后的大军亦须通过豫东走廊进入中原腹地,以便重新整补,迎接新的战斗。因此由砀山至开封及郑州一段的陇海线,就成为敌我必争而又不易放弃的地方。罗王砦则是陇海铁路上的一个火车站,东至兰封二十五公里,西至开封约七十五公里,是赌绝敌军开进开封,并遮住敌军南下的重要据点,攻占罗王砦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李汉魂负责指挥这次战役时,就把所属的四个军以及所有阳固地区的部队(包括由前方撤下来经重新整编的营以上的单位在内),分为左、中、右、三路向敌进攻:以27军桂永清军长统率本部36师蒋伏生、61师钟松共四个师为中路,向兰封、仪封攻击前进;以七十四军俞济时军长率本部87师沈发藻、88师龙慕韩等为右翼,向仪封以东攻击,并警戒豫东走廊,监视敌由鲁、皖边境向民权、商邱、虞城窜扰,争取与五战区部队相机联系;以64军李汉魂部155师陈公侠、五十八师冯圣发所属及一切可以临时编组之战斗人员,一律归左翼,集中攻击罗王砦。临时指挥所设在阳固,他则在阳固与罗王之间的小丘陵、逼近火线的高普指挥战斗。
 & 日凌晨一时开始总攻,各点战士奋勇杀敌,进展甚速。是日午后,155师正面发动顽强攻势,集中炮兵射击罗王砦敌军,敌方枪炮所组成的火力网有时亦被我炮火压下,敌炮火发射较弱,我前线步兵即抢前一步,虽伤亡枕籍,后继如潮,罗王车站及砦所有可以屏障的物体均已扫荡无遗,155师又一次冲入站台,把敌压向站外;然而敌方到底持其火力炽盛,又抢入站台于我军超短距离接触,我炮兵阵地未敢在敌我纽结在一起的目标发射,于是站上的我方战士又逼不得已撤出。傍晚,残阳如血,硝烟随晚风荡漾,指挥所每个人凝视战场情况的惨烈,莫不怒发上指,后继部队川流涌上,视死如归。李将军目睹经过七十年培养出来的广东子弟兵,血湛沙场,固然涕泪如泉,而随军采访的中外记者眼看壮烈的场面,亦不禁暗弹热泪。当傍晚攻势再开始时,薛总司令亲临指挥所指挥,并令五十八师冯圣发部加强何砦、范店之攻击,以牵制罗王车站敌方兵力,同时命令后勤补给部门速扭迅转前线供给情况,士气复为大振。
五月二十六日,左翼战况仍然胶着,李将军所同时指挥的中路宋、桂两军及右翼俞军颇为得手。拂晓,罗王砦正面再由六十四军发动攻击,155师仍当前列,李部的坚忍不拔,敌军亦为气夺;午后,李将军命令炮兵伴随兵步前进,接近千米然后开炮;而当时胡宗南将军的十七军团已由陇海路西段输送到郑州、开封,由该军团调来一团配备配备炮兵营加入李部左则作战,形势又转有利,炮兵效力变焦亦强,相持彻夜,敌军利用站上车卡用两重掩体,罗王砦内,则已空荡无物。经过三天三夜、三进三出的激烈拉锯战,李部终于突破罗王砦敌军主阵地,亲自上阵督战的日酋土肥原丢下锋利的指挥刀,狼狈逃遁。被敌占领的罗王车站及村砦,终于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东线七十一军亦同时克复兰封。陇海线重新打通,被困集在徐州的四十二列火车全部安全撤回,经开封、郑州西驶。李将军在此次作战斗中,发挥了卓越的指挥艺术,创造了一个在平原上以劣(装备)胜优(装备)的出色战例,受到中外记者的赞誉,也受到最高统帅部的嘉奖,不久被擢升为二十九军团长,仍兼六十四军军长之职。
 & 敌寇进攻河南不逞,又于6月下旬以“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大将指挥的冠军14个师团,配合飞机300架,中小舰艇数百艘,分别沿长江正面敌占区结集,企图进攻中原,占领我9省通衢的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薛岳的豫东兵团总部奉命改为第一兵团归隶第九战区领导,李将军所属的廿九军团亦随调到武汉,仍归薛岳的第兵团指挥。在南浔线与敌激战4个月。初到九江和马回岭阵地,李将军所指挥的部队,只为本部的九个师,后因战地局势的变动临时拨归节制的部队遂逐步增加,特别是八月一日被提升为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之后,可以直接指挥调遣的部队不下15个师。驻入德安之后,根据白槎会商决定的新的战略部署,所有德安地面的部队,共计30多个师,均归李将军调遣,而所属指挥的部队中有川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及本属的广东军,各部队伍气质不同,所具的军中习惯亦互有殊异。要使他们做到“通力合作,相忍为谋”,就要做许多调剂干旋的工作。他认为历史上可法治军以诚信自励,调和当年四镇的苦心,就足以学习和借鉴,于是他每颁发命令,必先从我做起;指挥友军,莫不有功先让,有过先承,而且攻坚必先以自己原属部队用前导,撤退则不异首先掩护友军。因此,凡受过他指挥的,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革命感情,愿意与他同生死共命运。所以由他负责指挥的德安攻击战,就能在一个中秋之夜,调集起八个师的兵力,运用“一鼓作气”的战术,把敌众一万多人压逼到纵横不及三里之张古山的狭寺之内,最后聚而歼之,取得了饮誉中外的德安大捷。
 & 打了胜仗,李将军不为胜利所,他清醒地看到,德安大捷,仅是为保卫武汉拖住敌人一步而已,而敌人的后继力量不断增加,再下去,德安能否保得住,整个赣浔战局的前景如何,祖国南方的广阔海疆会不会出事,这些问题,都常萦绕在脑里。10月14日,果然,南侵的日冠在广东惠阳澳头登陆了!
 & 10月21日,电讯披露:广州失守了!不久,李将军奉命回师救粤,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后交邓龙光副司令接任)和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 当时粤省沿海已被敌占领,富庶之区全失。为适应战时的需要,设省府于韶关。在此抗战关头,临危受命,夙夜匪懈,励精图治,力挽狂澜。他一而组织国民兵团,征粮征兵,支援抗战,绥靖地方,安民定生;一面整饬整治,铲除官僚恶习,树立良好风气,以及抢救难童难民,发展战时教育,举办实业。7年主粤,政绩卓著,颇为粤人称赞。但至抗战胜利前夕,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的争夺,他任省主席的职务被撤掉了,而由罗卓英代替。1945年夏,他请调军职,参加对敌反攻,奉命调任第三占区司令长官。1945年秋,抗战胜利,战区结束,转调淅江省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公余之暇,编著《岳武穆年谱》一书,得商务印书馆发行列入史册。同时遍游战后华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沈阳、长春等城市。一九四六年间,编写《日记上集》一书。由于抗战胜利,一九四七年间,辞就一切职务,功成身退,请准出国考察,赴美专治疗耳目疾后,遍游美国各地,受到华侨热烈欢迎。转赴加拿大,所到之处,又受到侨团热烈欢迎。再赴欧洲考察,先游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意大利、摩洛哥、法国、德国、瑞士等13国,著有《欧洲散记》一书。继赴拉丁美洲,遍游黑西哥、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委内瑞拉、古巴等十一国,编写《拉丁美洲游记》一书。以上所著,内容丰富,对国家贡献颇多。
 & 1949年返国,在李宗仁代总统主政时,初任总统府上将参军长,继任内政部长。由于国共和谈破裂,南京迁都广州,大势已去,继迁台湾,辞就一切职务。是年冬间,再赴美国纽约定居,与吴菊芳夫人经营餐室,维持生计。
 & 身在异邦的李汉魂将军,报国之心始终未泯。旅美期间,与吴菊芳常把报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孩子幼小是地,李将军经常督率他们读中文,新自向他们授古文,教懂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在他的教育培养下,他的儿女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无论在学业或事业上都各有成就。他共有子6人,女4人,孙男女20多人,计博士学位者,有子女7人,孙4人,婿3人,共1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尚有多人。
  尤其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国籍,并立下遗嘱,在他有生之年,如不能返回祖国,死后亦将他的骨灰葬在广东华南寺内。并教育儿女要为祖国多作贡献。他的言传身教,给儿女们影响甚大,他们学成之后,纷纷回到祖国讲学或访问,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大女儿李浈,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有名的文科教授,市社会公共卫生专家。她经常回到中国来,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为祖国公共卫生事业效劳。1985年,她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严格选了十名来自大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自己的研究生,并四出奔波,筹借费用,供给这些留学生读书之用。
  二女儿李淇,美国纽约大学原子物理教授。她在七十年代回国后,一直和祖国物理研究系统保持联系。
  四子李沛,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教授,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专家。他多次回国,曾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讲学。
  五子李浩,他获得法学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会的夏威夷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这个文化交流中心设有人口、传播、环境与政策、资源系统、文化研究、太平洋岛国发展以及综合性开发研究计划等七个研究部门,亚洲许多国家都派人到这个中心学习。李浩接任主席后,无论在提高该中心的学术研究水平,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亚洲各国的实务,皆有显著的成绩,他在亚洲及太平洋区的学术界中负有盛名。
  李浩随父到美国时才六岁,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美国一流学府的教育,但他始终没放弃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他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祖国表示极大热情和热爱,几乎年年都几次回国,尽力为祖国效劳。
              李汉魂作品
  李将军旅美期间,除了教育子女热爱祖国之外,还撰写《梦回集》一书,续编《日记下集》两册,刊赠亲友。1973年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柯克之请,编写国民党史,并将《日记上、下集》及《梦回集》交哥大印存。原本及印体收回自存。由王德周博士代编《自传》英文本一册,多刊以备留用。1977年将历年私人积存的中国书籍,共五千余册,赠送哥伦比亚大学。此举对中、美文化交流贡献甚大。
  1982年左右,李将军先后访问台北及北京,观光访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热情接待。他眼看海峡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空前成就,国计民生好转安定,甚为感奋,特别是重游广东粤北南华寺时,更显得兴致勃勃。因为该寺是他主持粤西北区军政务时所重修,阔别30多年之后,当年整修南华寺的石碑和自己亲笔题的牌额对联及蒋中正、林森等的题匾,至今还完好地展现在眼前,而且油漆一新,怎么不高兴呢?当他来到祖殿前,他的女儿李浈指着“衣钵真传明心见性;菩提无树落叶归根”问父亲,是否还记得了,汉魂连声说:“记得、记得,我死也不会忘记,落叶归根,落叶归根”,一边说一边邀大家在对联前拍照留念。中午,他特意在南华寺边的“精舍”小憩,真有游子终归家的惬意,甜甜睡了两个多小时。但惜这次旧地重游,竟成永诀。日,自称为“南华居士”的李汉魂将军,不幸在美国纽约与世长辞了,享年93岁。消息传到南华寺,寺内众僧特为汉魂将军拜了两堂普佛,为他进行超度。消息传到祖国各地,各有关部门纷纷致唁电哀悼,并对他的历史功绩和爱国行为,予以赞扬。为了实现他生前“落叶归根”的愿望,他逝世后,他的女儿李浈已从太平洋彼岸将他的骨灰带回南华寺安放。汉魂、汉魏,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之魂,安得其所了。
李汉魂将军家族世系表:
太始祖(承元公)一世(即上院李氏)----二世正公-----三世(天与公)吴川市平泽立籍----四世(仕显公)-----
五世(全孝公:字积中)----六世(旷公字畅庵号壮川)----七世(还公:字旋儒,号明直)-----八世(淳公:字丰泉,)----九世(双梅公)------十世(勤堂公:字逸士)------十一世(德庄公:字敬舒,号达六)-----十二世(绍悦公:号耿节)-----十三世(世凤公:字表奇)----十四世(禄传公:号月池)----十五世(升云公:字济斯号广泽)----十六世(志达公:字若畅)-----十七世(为偕公:字振国号浑庵)----十八世(廷瑞公:字君壁号葵圃)----十九世(伟光公:号奇轩)二十世(公弼公:字仙芳号香雨)----二十一世(敬曾公:号次颜)--------二十二世(李汉魂:字伯豪号南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汉魂将军传略--湛江吴川政府网
李汉魂将军传略
更新时间: 08:57:46
                     & 李汉魂将军传略
                      ()
                       &韦燕徽   李汉魂(),字伯豪,号杰华,广东吴川岭头村人。他是一位能文善武的爱国将领。在第一、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先后参加统一广东、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迭著战功,由排、连、营长、团参谋长而擢升为团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总司令、省政府主席,乃至国民党总统府参军长,内务部长等职。为国家的自由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受到人们的赞扬。   李汉魂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高祖q圃,经营盐场,席丰履厚,曾祖奇轩,忠诚友义,祖父香雨,醇朴恪守,父亲次颜,少修举子业,两试不第,下帏苦读,积劳咯血,独居静养。母庞太夫人,年十七于归,先生一女,逾十年再生三子一女,长即李汉魂、次毓华、季庆华(早丧)。李汉魂十六岁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成人。初受业于乡塾名儒李品珊门下,刻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国学根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地方骚动,豪强横行,李氏家道中落,母亲庞氏多方张罗,筹得白银六十元,供他负笈广州,考入广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因费用巨大,难以为继,乃改考广东陆军小学。1914年毕业,补考武昌陆军预备学校,课余向报馆投稿自供,编写《雪梅影》侠情小说约十万字,由报纸连续刊载。他在校成绩显著,再考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有一次作文,陈词独特。获老师李蓉航(前清进士)之特别赏识,经校务会议评定该篇文章为一百二十分。原来作文满分为一百分,乃史无前例增加二十分,有学术优良高材生之称。   1919年,他在保定军校毕业,同期同学中,有张发奎】薛岳、黄琪翔、余汉谋、朱晖日、缪培南、邓龙光、许志锐、吴其伟等人。他毕业考试,名列前茅,为同期同学所赞许。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军官,旋因病南归,回到故乡,执教吴川中学(即现吴阳中学)。不久,复投笔从戎,先后任粤军第二师中慰排长、上尉、连长、少校参谋及营长,投身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的战争。   1926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两次地区出现了军政统一的新局面,形成一种新兴的革命力量,获得人心的拥戴;而北方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连年混战,地方糜烂,生民涂炭,全国广大城乡,正瞩望着南方的新兴革命力量,发挥历史作用,解民倒悬。因此,日,国民党中央公布一个决议案:接受国内外的共同意愿,出师北伐。同时组织起包括8个军的10万革命军队,任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李济深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四军军长。当时李汉魂在第四军第12师(师长张发奎)第36团(团长黄琪翔)任参谋长。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所属的第10师(师长陈铭枢)和第12师以及独立团(团长叶挺)从广州先后出发,转战于湘、鄂、赣等省,参加了醴陵战役、平江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以及武昌宾阳门、通湘门诸战役,击败吴佩孚、孙传芳军阀部队,八国民党革命形势发展到长江流域,战绩尤著,奏奇功。1927年春,北伐军在武汉整补期间,张发奎升任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升任第十二师师长,他升任第36团团长。未几,适值宁汉分裂,扩编成立第25师(师长朱晖日),他升任第25师少将副师长,巩卫武汉。 & 1927年4月间,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队进入河南省,威胁武汉。5月,北伐军在武昌继续誓师北伐,张发奎指挥第四军和11军配合友军入豫省作战,他在第25师首战蔡城战役胜利,继而东西洪桥战役、逍遥镇战役、宋庄战役,吴无不连战皆捷。尤其是临颖之战,李将军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时奉军集合大军约10至12万以上,在附近七里头一带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与北伐军决一死战。打硬仗,北伐军从不气,张发奎命令12师和15师由黄琪翔指挥,首先攻击临颖城东及城北,着独立15师急进小商桥攻击临颖城南,着10师抢占羊石向临颖西南推进,监视鄢陵。张司令官亲自率领26师为总预备队,随时支援各部。根据指挥部的战斗部署,李汉魂率领的36团进抵瓦店造饭小休后,连夜投入前锋作战。由于奉军炮火猛烈,兄弟部队34团伤亡甚重,张司令官已着26师和77团蒋先云部递进右翼,趋辛庄以弥补34团的薄弱环节。他同时派出本团第一营配合蒋团抄袭七里头。一营出发后,他诚恐右翼仍不巩固,乃将本团队伍暂请师长指挥,他则随团附跟踪一营向火线前沿侦察。目睹77团与34团在右翼受压最重,而且团长蒋先云已伤重阵亡,遂报告师长请派本团第二营前进支援左翼。他与团附则回旋于右、中、左三面压阵。督饬各部重新整检,固守阵地,誓死不向后退。战至翌日午后,遥见敌左右枪炮声渐稀,他手上的两个营即奋勇出击,其他左、右翼各据点看见他正面开动,遂一齐鼓噪,全线猛冲,倒海排山,天地震怒。李氏与两个通信员直迫城下,冲入临颖南门,把第一面北伐军的革命旗帜高插在临颖城上。是役俘奉军师长富双英以下官兵和枪炮辎重无数,战绩辉煌,而北伐军伤亡亦大。七月间回师武汉,一纵队编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升任总指挥,他升任第25师中将师长。第二方面军原辖4军、11军、20军(军长贺龙)之3个军,移驻江西省九江、南昌地区。11军军长朱晖日在庐山养病,该军由副军长叶挺代理。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发动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8月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李汉魂随张发奎尾追至赣州,同年9月,取得广东李济深方面的同意,再率部队回广东。李汉魂奉命驻守惠州,以压止叶、贺起义部队东进。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建立了革命政权,张发奎即调离李汉魂等部回广州镇压起义。1928年,参加蒋介石的北伐,在山东配合友军在山东省歼灭张宗昌军阀残部,集中泰安县整编裁军,第四军改为陆军第四师,所辖的五个师改为四个旅,原有十五个团缩编为十个团。缪培南任师长,李汉魂任参谋长。1929年3月移师入鄂,讨伐桂系,李汉魂与朱代师长晖日入京述职,国民党中央张发奎为第一路司令官,方鼎英为副司令官,指挥第四师及第十一师曹万顺进攻沙市、宜昌。张发奎复兼第四师师长,李汉魂任副师长。西征任务完成,在宜昌整训。张发奎因病赴武汉诊治,旋赴牯岭调养,师长职务由李汉魂暂代。 & 是年九月,张发奎发觉蒋介石有解散其所部的企图,遂在湖北发表通电反蒋。至此,李汉魂便同张发奎所部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参加蒋桂战争。后因粤桂部队发生混战,张桂军屡战屡败,他便辞职离开第四军,赴港居住了一个时期。 & 迨粤桂合作,经陈济棠的第一集团总部参谋长缪培南介绍,1933年,陈济棠委任李汉魂为该集团军总司令部三师师长。1934年调粤省东区绥靖委员,升任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驻军汕头,负责地方绥靖及督导指挥粤东军政。 & 1936年初,在汕头市街头出现一个日警倒毙事件,引起了日中关系的轩然大波,日方竟然派来三艘军舰,游弋于汕头海面,甚至在宕石湾停泊,卸了炮衣,声音将派兵登陆;而且日第三舰队司令及村中将和狄州参谋长更先后穿梭拜访绥署及汕头市府,用“中日亲善”的假面具,大肆贩卖其侵略性的货色,企图以威胁、利诱、挑拨、分化等阴谋,策划一个类似满州“爱新觉罗•溥仪”,或者“冀东殷汝耕”模式的把戏,置我神州大地、中华民族于刀俎之上,任其奴役,任其烹割。面对笑脸虎狼或咆哮野兽的严重挑衅,李汉魂本着守土有责精神和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义不容辞的执行任务,对日寇头子的每次穿梭来往,表示只接受官式的拜会;至于地区性的治安、社会秩序;内部的人为纠纷自会秉公办理,容不着外人干涉。如果牵涉到国防的问题、外交问题,那就并非他的责任范围和职权范围之内。这一严正立场的表明,获得潮汕地区军民给予百分之百得支持。但是日舰却无视我们国家民族的尊严,一次又一次侵入我领海主权。是年6月底7月初,日军西岗司令竟蛮横无理到口出限期,恫吓绥署,声音如始事件不获解决,则7月20日将以联合舰队开来粤海,登陆汕头;民族尊严的蒙垢,又一次挑起了李汉魂及其部队的怒火,随即采取各种措施,赶修工事,弥补漏洞,成立各种组织,以备适应战时的需要。同时和战士们h甲桉剑,守卫在南海边缘潮汕地区的国防第一线上。旌旗猎猎,战马萧萧,军民团结一致,严阵以待,为埋葬敌人掘备坟墓!李汉魂守土卫国的事迹,受到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的赞扬。冯玉祥在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图、一三一师师长赵登禹奋战殉国时写有一首《斥汉奸、颂良将》的古体诗,诗上说:“……君不见,奋力为国拼性命,佟赵英名传五洲。汕头师长李汉魂,誓死不屈把土守。” & 正当李汉魂和汕头人民奋力守土,共赴国难之际,当时独锯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却与桂系头面人物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合起来,发动“六一西南事变”,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挥师抵达武汉之后,即“暗度陈仓”,由长江直指南京,实行武装反蒋,以便取而代之。蒋介石闻讯之后,一面积极筹备召开国民党二中全会,一面密锣紧鼓地调兵遣将,准备迎战。眼看这场内战一触即发,那有限之国力将要受到无谓的消耗,这对团结抗日甚为不利。于是李汉魂遂依然效仿汉寿亭侯之解绶挂印、封金辞官的做法,实行“封金挂印”,洁身引退,并发情文并茂的电文三通;一为苦劝陈济棠息兵团结,共域外侮;一为呈南京政府首脑,阐明西南兴兵内幕,不可苟从。由于李将军精诚感召,卒能化干戈为玉帛。陈济南众叛亲离,出走香港,其所任广州绥靖主任兼第四军总司令之缺,由余汉谋代替。一九三六年秋,余汉谋奉令撤销广东三个军之番号,以师为单位整编为十个师,李汉魂改任第一五五师师长,仍驻潮汕。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继而“八•一三”日军进犯上海,爆发了全国军民奋起杀敌的抗日战争。广东原有十个师奉命改编为五个师,他任六十军军长,辖第一五五师和一八七师,请缨北上抗日。一九三八年春,奉准开赴陇海线,归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及其所属的豫东兵团司令薛岳的战斗序列,并任豫东兵团第一路总指挥,负责指挥保卫陇海线和争夺罗王砦的重要战役。  京沪沦陷后,日寇不采取沿长江仰攻武汉,转而企图先打通津浦线,再则攻占徐州然后由陇海线段插入中原;而我在徐州会战,完全阻击任务后的大军亦须通过豫东走廊进入中原腹地,以便重新整补,迎接新的战斗。因此由砀山至开封及郑州一段的陇海线,就成为敌我必争而又不易放弃的地方。罗王砦则是陇海铁路上的一个火车站,东至兰封二十五公里,西至开封约七十五公里,是赌绝敌军开进开封,并遮住敌军南下的重要据点,攻占罗王砦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李汉魂负责指挥这次战役时,就把所属的四个军以及所有阳固地区的部队(包括由前方撤下来经重新整编的营以上的单位在内),分为左、中、右、三路向敌进攻:以27军桂永清军长统率本部36师蒋伏生、61师钟松共四个师为中路,向兰封、仪封攻击前进;以七十四军俞济时军长率本部87师沈发藻、88师龙慕韩等为右翼,向仪封以东攻击,并警戒豫东走廊,监视敌由鲁、皖边境向民权、商邱、虞城窜扰,争取与五战区部队相机联系;以64军李汉魂部155师陈公侠、五十八师冯圣发所属及一切可以临时编组之战斗人员,一律归左翼,集中攻击罗王砦。临时指挥所设在阳固,他则在阳固与罗王之间的小丘陵、逼近火线的高普指挥战斗。 & 日凌晨一时开始总攻,各点战士奋勇杀敌,进展甚速。是日午后,155师正面发动顽强攻势,集中炮兵射击罗王砦敌军,敌方枪炮所组成的火力网有时亦被我炮火压下,敌炮火发射较弱,我前线步兵即抢前一步,虽伤亡枕籍,后继如潮,罗王车站及砦所有可以屏障的物体均已扫荡无遗,155师又一次冲入站台,把敌压向站外;然而敌方到底持其火力炽盛,又抢入站台于我军超短距离接触,我炮兵阵地未敢在敌我纽结在一起的目标发射,于是站上的我方战士又逼不得已撤出。傍晚,残阳如血,硝烟随晚风荡漾,指挥所每个人凝视战场情况的惨烈,莫不怒发上指,后继部队川流涌上,视死如归。李将军目睹经过七十年培养出来的广东子弟兵,血湛沙场,固然涕泪如泉,而随军采访的中外记者眼看壮烈的场面,亦不禁暗弹热泪。当傍晚攻势再开始时,薛总司令亲临指挥所指挥,并令五十八师冯圣发部加强何砦、范店之攻击,以牵制罗王车站敌方兵力,同时命令后勤补给部门速扭迅转前线供给情况,士气复为大振。五月二十六日,左翼战况仍然胶着,李将军所同时指挥的中路宋、桂两军及右翼俞军颇为得手。拂晓,罗王砦正面再由六十四军发动攻击,155师仍当前列,李部的坚忍不拔,敌军亦为气夺;午后,李将军命令炮兵伴随兵步前进,接近千米然后开炮;而当时胡宗南将军的十七军团已由陇海路西段输送到郑州、开封,由该军团调来一团配备配备炮兵营加入李部左则作战,形势又转有利,炮兵效力变焦亦强,相持彻夜,敌军利用站上车卡用两重掩体,罗王砦内,则已空荡无物。经过三天三夜、三进三出的激烈拉锯战,李部终于突破罗王砦敌军主阵地,亲自上阵督战的日酋土肥原丢下锋利的指挥刀,狼狈逃遁。被敌占领的罗王车站及村砦,终于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东线七十一军亦同时克复兰封。陇海线重新打通,被困集在徐州的四十二列火车全部安全撤回,经开封、郑州西驶。李将军在此次作战斗中,发挥了卓越的指挥艺术,创造了一个在平原上以劣(装备)胜优(装备)的出色战例,受到中外记者的赞誉,也受到最高统帅部的嘉奖,不久被擢升为二十九军团长,仍兼六十四军军长之职。 & 敌寇进攻河南不逞,又于6月下旬以“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大将指挥的冠军14个师团,配合飞机300架,中小舰艇数百艘,分别沿长江正面敌占区结集,企图进攻中原,占领我9省通衢的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薛岳的豫东兵团总部奉命改为第一兵团归隶第九战区领导,李将军所属的廿九军团亦随调到武汉,仍归薛岳的第兵团指挥。在南浔线与敌激战4个月。初到九江和马回岭阵地,李将军所指挥的部队,只为本部的九个师,后因战地局势的变动临时拨归节制的部队遂逐步增加,特别是八月一日被提升为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之后,可以直接指挥调遣的部队不下15个师。驻入德安之后,根据白槎会商决定的新的战略部署,所有德安地面的部队,共计30多个师,均归李将军调遣,而所属指挥的部队中有川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及本属的广东军,各部队伍气质不同,所具的军中习惯亦互有殊异。要使他们做到“通力合作,相忍为谋”,就要做许多调剂干旋的工作。他认为历史上可法治军以诚信自励,调和当年四镇的苦心,就足以学习和借鉴,于是他每颁发命令,必先从我做起;指挥友军,莫不有功先让,有过先承,而且攻坚必先以自己原属部队用前导,撤退则不异首先掩护友军。因此,凡受过他指挥的,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革命感情,愿意与他同生死共命运。所以由他负责指挥的德安攻击战,就能在一个中秋之夜,调集起八个师的兵力,运用“一鼓作气”的战术,把敌众一万多人压逼到纵横不及三里之张古 山的狭寺之内,最后聚而歼之,取得了饮誉中外的德安大捷。 & 打了胜仗,李将军不为胜利所,他清醒地看到,德安大捷,仅是为保卫武汉拖住敌人一步而已,而敌人的后继力量不断增加,再下去,德安能否保得住,整个赣浔战局的前景如何,祖国南方的广阔海疆会不会出事,这些问题,都常萦绕在脑里。10月14日,果然,南侵的日冠在广东惠阳澳头登陆了! & 10月21日,电讯披露:广州失守了!不久,李将军奉命回师救粤,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后交邓龙光副司令接任)和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 当时粤省沿海已被敌占领,富庶之区全失。为适应战时的需要,设省府于韶关。在此抗战关头,临危受命,夙夜匪懈,励精图治,力挽狂澜。他一而组织国民兵团,征粮征兵,支援抗战,绥靖地方,安民定生;一面整饬整治,铲除官僚恶习,树立良好风气,以及抢救难童难民,发展战时教育,举办实业。7年主粤,政绩卓著,颇为粤人称赞。但至抗战胜利前夕,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的争夺,他任省主席的职务被撤掉了,而由罗卓英代替。1945年夏,他请调军职,参加对敌反攻,奉命调任第三占区司令长官。1945年秋,抗战胜利,战区结束,转调淅江省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公余之暇,编著《岳武穆年谱》一书,得商务印书馆发行列入史册。同时遍游战后华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沈阳、长春等城市。一九四六年间,编写《日记上集》一书。由于抗战胜利,一九四七年间,辞就一切职务,功成身退,请准出国考察,赴美专治疗耳目疾后,遍游美国各地,受到华侨热烈欢迎。转赴加拿大,所到之处,又受到侨团热烈欢迎。再赴欧洲考察,先游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意大利、摩洛哥、法国、德国、瑞士等13国,著有《欧洲散记》一书。继赴拉丁美洲,遍游黑西哥、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委内瑞拉、古巴等十一国,编写《拉丁美洲游记》一书。以上所著,内容丰富,对国家贡献颇多。 & 1949年返国,在李宗仁代总统主政时,初任总统府上将参军长,继任内政部长。由于国共和谈破裂,南京迁都广州,大势已去,继迁台湾,辞就一切职务。是年冬间,再赴美国纽约,与吴菊芳夫人经营餐室,维持生计。 & 身在异邦的李汉魂将军,报国之心始终未泯。旅美期间,与吴菊芳常把报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孩子幼小是地,李将军经常督率他们读中文,新自向他们授古文,教懂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在他的教育培养下,他的儿女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无论在学业或事业上都各有成就。他共有子6人,女4人,孙男女20多人,午博士学位者,有子女7人,孙2人,婿2人,共1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尚有多人。  尤其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国籍,并立下遗嘱,在他有生之年,如不能返回祖国,死后亦将他的骨灰葬在广东华南寺内。并教育儿女要为祖国多作贡献。他的言传身教,给儿女们影响甚大,他们学成之后,纷纷回到祖国讲学或访问,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大女儿李浈,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有名的文科教授,市社会公共卫生专家。她经常回到中国来,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为祖国公共卫生事业效劳。1985年,她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严格选了十名来自大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自己的研究生,并四出奔波,筹借费用,供给这些留学生读书之用。  二女儿李淇,美国纽约大学原子物理教授。她在七十年代回国后,一直和祖国物理研究系统保持联系。  四子李沛,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教授,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专家。他多次回国,曾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讲学。  五子李浩,他获得法学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会的夏威夷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这个文化交流中心设有人口、传播、环境与政策、资源系统、文化研究、太平洋岛国发展以及综合性开发研究计划等七个研究部门,亚洲许多国家都派人到这个中心学习。李浩接任主席后,无论在提高该中心的学术研究水平,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亚洲各国的实务,皆有显著的成绩,他在亚洲及太平洋区的学术界中负有盛名。  李浩随父到美国时才六岁,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美国一流学府的教育,但他始终没放弃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他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祖国表示极大热情和热爱,几乎年年都几次回国,尽力为祖国效劳。……
              李汉魂作品
  李将军旅美期间,除了教育子女热爱祖国之外,还撰写《梦回集》一书,续编《日记下集》两册,刊赠亲友。1973年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柯克之请,编写国民党史,并将《日记上、下集》及《梦回集》交哥大印存。原本及印体收回自存。由王德周博士代编《自传》英文本一册,多刊以备留用。1977年将历年私人积存的中国书籍,共五千余册,赠送哥伦比亚大学。此举对中、美文化交流贡献甚大。  1982年左右,李将军先后访问台北及北京,观光访友,受到各级领导的热情会见接待。他眼看海峡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空前成就,国计民生好转安定,甚为感奋,特别是重游广东粤北南华寺时,更显得兴致勃勃。因为该寺是他主持粤西北区军政务时所重修,阔别30多年之后,当年整修南华寺的石碑和自己亲笔题的牌额对联及蒋中正、林森等的题匾,至今还完好地展现在眼前,而且油漆一新,怎么不高兴呢?当他来到祖殿前,他的女儿李浈指着“衣钵真传明心见性;菩提无树落叶归根”问父亲,是否还记得了,汉魂连声说:“记得、记得,我死也不会忘记,落叶归根,落叶归根”,一边说一边邀大家在对联前拍照留念。中午,他特意在南华寺边的“精舍”小憩,真有游子终归家的惬意,甜甜睡了两个多小时。但惜这次旧地重游,竟成永诀。日,自称为“南华居士”的李汉魂将军,不幸在美国纽约与世长辞了,享年93岁。消息传到南华寺,寺内众僧特为汉魂将军拜了两堂普佛,为他进行超度。消息传到祖国各地,各有关部门纷纷致唁电哀悼,并对他的历史功绩和爱国行为,予以赞扬。为了实现他生前“落叶归根”的愿望,他逝世后,他的女儿李浈已从太平洋彼岸将他的骨灰带回南华寺安放。汉魂、汉魏,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之魂,安得其所了。
主办:吴川市人民政府  编辑制作:吴川市信息网络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1   邮箱:、粤ICP备号  你是第位访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宋提刑官第一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