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骡头太子 武则天李显谋反为什么要特意杀张氏二人

《帝国的正午》高寿遗祸――武则天的晚年|隋朝历史
《帝国的正午》高寿遗祸――武则天的晚年
“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诛。监察御史严善思(严N),公直敢言。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严)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构陷(严)善思,坐流O州。太后知其枉,寻复召为浑监仪丞。”
严N的重新启用,正是标志着武则天逐渐厌杀的开始。而且,老妇人年纪虽大,“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更注意享用男宠和面首。老年性生活愉快,自然杀心也随之稍歇。虽如此,武则天手下酷吏杀人已成习惯,仍有大规模诛戮事件不时发生。长寿二年(693年),有人告发岭南流人谋反,酷吏万国俊到了广州,把流放至此的大小官吏召集在一起,“矫制赐自尽”。流人们冤天呼地,尤国俊就派兵把这些人赶到水边,“尽斩之,一朝杀三百余人”。然后,他伪造流人承反的供状,上报武则天,被擢升为朝散大夫。众酷吏见万国俊因多杀而获提拔,“争效之。(刘)光业杀七百人,(王)德寿杀五百人,自余少者不减百人,其远年杂犯流人亦与俱毙”。所有这些流犯,皆非一般百姓,都是昔日的唐朝各级官吏及其至亲家属。又一轮屠杀过后,“太后颇知其滥”,闲暇之时,武则天方才显出自己感觉下属杀人过滥,又把万国俊等人杀掉了事。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和尚怀义死后,太平公主见母后“采阳补阴”的工具减少,便把自己用过的美少年张昌宗推荐入宫。武则天一试,小伙儿真棒,就天天猛用。老阴凶猛,恰如无底之洞,张昌宗自感不敌,就把异母哥哥张易之“推荐”给太后,轮流侍奉,把老太太伺侯得极其舒坦。“兄弟皆得幸于太后,常傅朱粉,衣锦锈”,二人不仅“美姿容”,还“善音律”,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于是,张易之为司卫少卿,张昌宗为散骑常侍,两人的母亲都进封“太夫人”名号,赏赐不可胜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美小伙皆是张行成族孙。张行成定州人,是太宗朝的名臣,勤学不倦,不避权威,“太宗以为能”,任刑部尚书。太宗崩,张行成奉高宗继位,拜尚书左仆射。永徽四年,张行成病死。如此清正刚直之人,怎么也想不到族内后人会出现这么两个“男妓”。但这种等级的男妓不比寻常,女皇专用,气焰重天。武承嗣、武三思、宗楚客等人,“皆侯(张)易之门庭,争执鞭辔,”并昵称张易之为五郎,称张昌宗为六郎。
杨再思为宰相,“专以谄媚取容”。一次,杨宰相去张易之的哥哥张同休家喝酒,公卿众多。酒过数巡,喝得高兴,张同休望着杨再思,戏笑说:“杨内史长得像高丽人”。一听此说,杨再思欣然起身,“剪纸帖巾,反被紫袍,”大跳高丽舞,“举坐大笑”。
坐定之后,满席诸人又大献殷勤,极口夸赞张氏兄弟美貌,有人站出高呼:“六郎(张昌宗)面似莲花。”
杨再思又跳起,大叫“不对!”
众人惊愕。连张昌宗都停下酒杯,瞪向杨再思。
“应该说莲花似六郎!”
包袱一抖,众人又大笑,各自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位宰相的奉承功夫。
张氏兄弟虽年青,与太后被翻红浪、贴身肉搏之时,见老肉横陈、皮松发少,心中深知这个靠山不能长久。酷吏吉顼与张氏兄弟俩关系好,一次,“语重心长”地劝二人说:
“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倾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
一席话,把二小伙说哭了,“流涕问计”。
吉项出主意:“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思复庐陵王(中宗)为帝。太后春秋高,武氏兄弟非能承继。公兄弟何不劝太后复立庐陵王,以慰苍生之望。如此,不仅可免祸,也可长保宝贵。”
此前,武承嗣、武三思哥俩不停地派人向姑母说情,都想当太子,并进言:“自古以来哪有以异姓为嗣的“,意思是指,姑姑您姓武,当然要我们武家人来继承。武则天犹豫未决之计,大臣狄仁杰劝谏:”太宗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高宗)以二子托付给陛下,如移社稷与他族,天意不可啊。而且,姑侄与母子,孰亲孰近!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配亨太庙;如果立侄,为臣我从未听说有侄子当天子会在太庙中树立姑母牌位加以祭祀的。”
老妇人心动。此时,恰恰两个男宠也“屡为太后言之”。武则天召来吉顼细问,此人也“复为太后具陈利害”,武则天终于下定了复立中宗的决心,召李显回京。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急火攻心,竟发病而死。身为皇嗣的睿宗李旦见三哥回来,“固请逊位”,武则天便应许把李显复立为“皇太子”。
武则天晚年,信重内史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或许两人都是并州老乡,讲起话来心气相通。即使是这位老臣面引廷争,当众表示异议,武则天也常“屈意从之”。狄仁杰入见,武则天常免其跪拜,说:“每见公拜,朕亦身痛”。狄仁杰不仅仅为周朝立下不少功业,也时常谏阻武则天干坏事,更重要的,是他推荐了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数十名能臣干士入中央,为日后唐朝的复兴进行了充分的人员准备。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在见群臣时大哭,说“朝堂空矣!”后世《狄公案》小说流布甚广,狄仁杰成了一个“神探”,皆是小说家言,没有丝毫可信度。破案等事,乃是“吏”的事情,狄仁杰乃政治天才,不会把心思都浪费在“法医学”方面。宋太宗越匡胤曾对臣下讲:“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多枉,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
古稀之年已逾,武则天仍“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内供奉”。估计是俊小伙用过以后感觉很妙,老妇人欲望更强。
大臣朱敬则上谏:“陛下内宠有张易之、张昌宗,应该是够了。近来,听说右监门长史侯祥等人,在广众之中炫耀宫中受宠的经过,不知羞耻,无礼无仪,污慢朝廷。为臣职在谏诤,不敢不奏。”
武则天也不怒,慰勉说:“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赐朱敬则锦彩百段。
二张恃宠仗势,骄恣异常,“竟以豪侈相胜”。这哥俩的弟弟张昌仪为洛阳令(首都市长),也在朝中气势凌人。一日早朝,有个姓薛的待选侯补官员拉住张昌仪马头,奉上黄金五十两,并呈上自己的名状,希望能得补京城美官。张昌仪笑纳。入朝后,他把那个姓薛的名状递给天官侍郎(组织副部长)张锡。张锡不小心,把名状弄丢,就战战兢兢问张昌仪那个姓薛的人到底叫什么名字,好把他登记为新选的京官。张昌仪大骂:“真他妈不会办事!我怎么记得住人名,这样吧,凡是姓薛的就补官”。张锡大惧之下,检索候选名录,竟有六十多人姓薛,无奈,全部注为留京官员。可见,张氏兄弟也有可爱处,受人钱财,与人好处,比起现在好多吃黑钱不办事的贪官要“善良”好多。
由于张氏兄弟凭胯下枪伺候得武则天舒舒服服,“兄弟贵盛,势倾朝野”。就连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兄妹三人也联合上表,请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下半身舒服,上半身却极有“原则”,制不许。兄妹再三上表,武老太就赐爵张昌宗为邺国公。
张氏兄弟虽暴横,大臣中也有不买帐,左台大夫魏元忠就是最硬的一位。此人生性倔强,早先,他被周兴、来俊臣数次构陷,几进大狱。最危险的一次,魏元忠已经被押赴刑场,李唐宗室子弟三十多人皆在他面前斩杀,“尸相枕藉于前”,元忠仍面不改色。幸亏武后派人宣敕,免其一死。张昌仪依侍几个美男子哥哥的势力,在洛阳牛得不行,直入长史府听事。魏元忠为洛州长史(省部级干部),马上“叱下之”(张昌仪只是“市级”干部)。张易之的僮仆在于市横暴,也被老魏抓起来杖杀。同时,他还在武则天面前沉痛地表示:“臣自先帝以来,深蒙思渥,今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武后闻言不悦,张氏兄弟也恨他要死。
张昌宗深恐武则天哪天暴崩,诸兄弟会为魏元忠所诛,便先下手为强,诬其谋反。他唤来凤阁舍人张说,许以高官厚爵,让他做伪证诬引老魏头。张说应承。但张说的同事宋Z劝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如果你坚持正义,获罪流放,也是光荣之事。届时,我当叩阁力争,与您同死。努力为之,可获万代美名!”侍御史张延、左史刘知几也劝励张说。
武则天召来众臣,当面廷审魏元忠。张昌宗见到张说,凑上前拽他胳膊,要他马上发言,“揭发”魏元忠。不料,张说翻脸,对武则天说:“陛下您看,张昌宗在您面前,尚且敢逼迫臣下,可想他在廷外多么嚣张。我确实没有听说魏元忠有谋反之言,是张昌宗逼我,要我诬引魏元忠。”
张昌宗、张易之急了,闻言大叫:“张说与魏元忠一同谋反!”
武后见自己的两块小心肝肉在殿上着急,心中十分不悦,怒言:“张说反复小人,抓起来再说。
审讯多次,张说一直铁嘴钢牙,绝不改口。
为了让美小伙儿开心,武则天下令贬魏元忠为高要尉(一下子变成副县级干部)。岭南路远,估计老魏不一定能活着走到那地方。至于张说,也窜贬岭表。
魏元忠老臣,仍有机会面辞武则天。他深深一拜,说:“臣老矣,今向岭南,十死一生,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时。“
武则天沉吟。
魏元忠怒髯皆张,指着站于武则天御榻两侧的张易之、张昌宗,怒斥:“此二小儿,终为乱阶!”
二张兄弟闻言,忙下阶跪倒,拍胸打滚,自称冤枉。
看见两个心肝儿“驴打滚”,老妇人心不忍,忙喝斥:“魏元忠,赶紧离开!”
不久,张氏兄弟猖狂至极,武则天也烦,想教训一下他们,把张氏哥五个全部关押起来,经过御史严查,兄弟五个皆收赃暴横,应予免官。武则天几天没用张氏兄弟,身上想得紧,便亲自上朝,问在座诸相,“昌宗有功吗?”
宰相杨再思听出弦引之音,忙回禀:“昌宗合神丹,圣上饮服有验,此为莫大之功”。
“大后悦,赦昌宗罪,复其官”。
此次实际上是小打小闹,踹一脚赏口肉,武则天把小情夫们也玩弄于股掌之上,并非真想整治他们。
长安四年底(公元704年),武则天病重,居于长生殿。“宰相者不得见者累日,惟张易之、昌宗侍侧。”老妇人老病之身,仍然带病坚持与两个美男子“工作”,把两哥们儿当药引子,真是越老越混。
二张兄弟见老太太病重,忧恐交加,但只知“引用党援,阴为之备”,关键时刻,他们忘了当初吉顼出的主意:“拥戴嗣君李显”。
不久,有人告发张昌宗曾经召妖道为自己占卜,妖道称他有“天子相”。武则天病中见奏状,就命宋Z等人鞠审。宋Z、桓彦范等人皆认定张氏兄弟有“异志”,但武则天最终难舍美男子哥俩,推托说:“昌宗提前禀奏过此事”,原宥不问。
公元705年正月,“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
老女皇病危,两小伙居深宫,别人不知不急,满朝正直的大臣们忧心如焚。
凤阁侍郎张柬之、崔玄|,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已等五人密议,准备诛杀二张兄弟,以除帝国心腹之患。议定,五人皆文官,手中无兵,要想成功,必须得有军将,尤其是禁卫军将的帮忙才能成功。
于是,张柬之找来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两人坐定,张柬之问:“将军居北门枢要之地,有多久了?”
“三十年了”。李多祚答。
“李将军您富贵荣华,贵重当世,应该感怀大帝(高宗)恩重吧?”张柬之又问。
李多祚泣下沾衣:“死也不忘!”这位将军祖先是H酋长,附唐多年。李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高宗时代,命他进讨黑水H(金、清之祖先)。由于李多祚本人也出自H,他“诱其酋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后来,他又带兵为唐朝讨室韦、契丹的叛乱,升至右羽林大将军,领北门禁卫兵。
张柬之劝说道:“将军即知感恩,当思报效。现太后病危,小人居侧,东宫太子乃大帝亲儿,宗社危急。将军果有报恩之心,今正其时也!”
李多祚指天地发誓:“苟利国家,惟公所使!”
说动李多祚的主力禁军,其余就容易得多。张柬之又委任心腹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以桓彦范、敬晖以及李湛皆为宫中禁军首领,准备起事。
事前,桓彦范、敬晖二人谒见太子李显。当时,李显为侍母皇疾病,于北门起居,所以,见他也很有容易。二人向李显说明来意,“太子许之”。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癸卯日,张柬之、桓彦范、崔玄|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多人急行至玄武门占领宫中战略要地(此玄武门是洛阳玄武门,与长安皇宫的玄武门一样重要)。同时,派李多祚、李湛以及驸马都尉王同皎率人往迎皇太子。
时已至此,李显倒打起退堂鼓,显示出此人和他老爸高宗是一根藤上的软瓜。他隔着门,说:“圣躬(武则天)身体不适,此行怕有惊动。公等且止,待日后再说。”
王同皎急了,说:“先帝以宗社付殿下,却横遭幽废。人神共废,二十三年矣。如今,北门南牙,诸将士同心协力,诛凶竖,复李氏社稷,希望您速至玄武门,以慰众望。”
李显不答。
左羽林将军李湛高声道:“诸将弃家族性命于不顾,与宰相等同心协力,匡辅社稷,殿下奈何不哀其至诚,忍心置他们于死地。我等微命,诚不足惜,愿殿下自出止之。”
得悉文臣、武将皆出力,李显心中小算盘飞了半天,终于勉强跟随众人,一起往玄武门进发。
古人讲求师出有名。有了李显这么一个“大招牌”,行事就变得非常容易。李同皎把老胖太子抱上马,众人随后,直冲玄武门,与附近集结的张柬之等人合军,斩关而入,一直冲到迎仙宫中武则天养病的长生殿。
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刚刚给老太太揉完身子喂完药,听见外面稀里哗啦满院子兵甲刀剑以及军靴声,急忙出门观瞧。灯笼高挑,没走几步,只见明晃晃数百刀剑左右上下竖砍横劈,两个美男子立时变成血淋的尸块。
武则天刚迷糊睡着。猛惊醒,忽见床围满是手执刀剑的军将,众人脸上、身上以及甲胄上溅满鲜血。“谁在作乱?”武老太太惊问。
“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杀二人。称兵宫禁,臣等死罪。”李湛回答。
李湛是武则天当皇后的心腹李义府少子。李义府病死于流放地后,武则天念起昔日旧情,把他一家子又接回京城,优先抚恤。因此,看见李湛如此说,武则天叹气,“爱卿亦是诛易之军将?我待汝父子不薄,何至于是!”
老妇人喘了几口,转头又对一直哆哆嗦嗦不敢抬头的李显说:“哦,也有你份儿,那两个小子既然已经杀掉,你可以回东宫去了。”
桓彦范进前施礼,朗声道:“太子怎能再还东宫!昔天皇(高宗)以爱子托付陛下,今年岁已长,天意人心,久思李氏。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武老太太不答。她心中黯然,知道事势如此,只能让太子复位。
看见崔玄|也一身戎装、手持长剑,武则天沉脸对他说:“别人皆因人而进,惟有爱卿你是朕亲自提拔,也参加此事呀?”
崔玄|丝毫无愧,回言:“此乃所以报陛下之大德。”
于是,众人连夜派兵逮捕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就地处决,五个兄弟的首级全被高悬于天津桥南。至于张氏兄弟同党,也一并逮捕入狱。
中宗即位,复国号为唐,大赦天下。自此,“大周”消失,天下重归李氏。拜皇弟相王李旦为太尉,加太平公主号为镇国太平公主。李唐皇族昔日被杀被废者,子孙皆复宗室属籍,“仍量叙宫爵”。一年多前,中宗爱子李重润与妹妹永泰郡主和妹夫武延基三人饮酒,聊天时,聊到了张氏兄弟出入太后卧室之事。其实,三个人也是好奇,老奶奶这么大岁数,还能那个,真让人奇怪。这些私房话,很快为人所告,武则天大怒,孙子、孙女敢议论老奶奶我的“性生活”,这还了得,她唤中宗大骂。中宗惶恐,回东宫后,马上逼儿子、女儿自杀。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永泰公主还是一尸两命,当时她已经身怀有孕。
无论老妇人如何阴毒,武则天毕竟是自己亲妈,唐中宗把老太太“徙居”上阳宫后,仍帅百官上诣,上太后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老妇人躺在床上,眼瞪上方虚空,充满怨毒,却也无可奈何。
病榻C绵,武则天又拖了近十个月,年底才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年八十三。“遗制y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皇后)、萧(淑妃)及褚遂良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如此凶残暴虐老妇人,临死似有所悟,可能也并非她的本意。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感慨: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自其初~死亲女,以诬王皇后,绝毛里之爱,夺燕昵之私,固已非复人理。及正位后,王后、萧良娣被废,各杖二百,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犹殊其尸。并窜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至死,又杀上官仪。其出手行事,即凶焰绝人,然此犹曰妒者常情,不得不害人以得已也。称制后欲立威以制天下,开告密之门,纵酷吏周兴、来俊臣、邱神薜绕鸫笥附噘孪嗔荆磺邪敢苑绰郏粽灾苣谖埽谑侵锫疚扌槿铡4蟪荚蚺嵫住⒘醯t之、邓玄挺、阎温古、张光辅、魏玄同、刘齐贤、王本立、范履冰、裴居道、张行廉、李元素、孙元亨、古抱忠、刘奇等数十人,大将则程务挺、李光谊、黑齿常之、赵怀节、张虔浴⑷壮稀⑹纺窃斓纫嗍耍旁蛑芩济⒑孪笙汀⒐靡怠⒐妹鳌⒐霉拧⒐弧⒐驹⒐碜妗⑼趿钇洹⒋拊、刘昌从、刘延景、柳明肃、苏践言、白令言、乔知之、阿史那惠、杜儒童、张楚金、元万顷、苗神客、裴望、裴琏、韦方质、刘行实、刘日瑜、刘行感、张虔通、云宏嗣、李安静、裴匪躬、范云仙、薛大信、来同敏、刘顺之、宇文全志、柳G、阎知微等数十百人,皆骈首就戮,如l羊豕。甚至邱神蕖⒗纯〕枷蛭蟪鏊懒σ院Τ颊撸嗌敝F淞麽阍谕庹撸智餐蚬≈亮肽希比儆嗳耍址智擦分两D稀⑶械瓤ぃ∩绷魅耍晕┛稚比酥耍跹б邓本虐儆嗳耍溆嗌僬咭嗖患跷灏伲涿髯嬷锖⒗抖常皇枪病H淮擞淘恢型夤倭牛瞧菔粢病T酵跽辍⒗喷鹜醭迤鸨备赐跏遥掳鼙恢铮谑巧焙踉巍⒙惩趿橘纭⒎堆敉貊啊⒒乒N、东莞公融、霍王元轨、江都王绪、舒王元名、汝南王玮、鄱阳公N、广汉公谧、汶山公蓁、恒山王厥、江王知祥及其子皎、嗣郑王`、豫章王、蒋王炜、安南郡王颖、h国公昭、滕王元婴子六人、纪王慎之子义阳王琮、楚国公v、襄阳公秀、广化公献、建平公钦、曹王明及诸宗室李直、李敞、李然、李勋、李策、李越、李黯、李元、李英、李志业、李知言、李元贞、钜鹿公晃等数十百人,除其属籍,幼者流岭表,又为六道使所杀,虽萧鸾之杀高、武子孙,完颜亮之杀太祖、太宗子孙,亦不进过也。然此犹曰李氏宗室,非武族也。武元庆、元爽则后兄也,惟良、怀运则后兄子也,元庆、元爽寻坐事死。后姊之女为高宗所私,封魏国夫人,后私毒之死,又归罪惟良、怀运,杀之。然此犹曰异母兄侄,本不相睦也。若高宗子则后之诸子也,后宫所生忠,已立为皇太子,因武后有子弘,甘让储位,改封梁王,乃废流黔州,赐死。泽王上金,后宫杨氏所生,许王素节,萧淑妃所生,武三思讽周兴诬以谋反,缢素节于驿亭,上金闻之亦自缢,上金七子、素节九子并诛,幼者悉囚雷州。然此犹曰非已所生也,太子弘则后亲子,立为储贰,贤德闻天下,以其请萧淑妃女之幽于掖廷者出嫁,遂恶之,又以其聪睿不便于已,竟G之死。弘既死,立其弟贤为太子,亦后亲子也,又以触忌而使人发其阴事,高宗欲薄其罪,后曰:“大义灭亲,不可赦。”乃废为庶人,流巴州,后又遣邱神薇粕敝⑸逼渥庸馑场=鲆蛔邮乩瘢嘤挠诠校疟徽取S种凶谧由弁踔厝螅蚝笏镆玻捞┕鳎蚝笈镆玻餍鑫溲踊蚺镄鲆玻顺⑺窖哉乓字瘸鋈牍校钟胁焕笪胖塘钭陨薄L焦鞣蜴饴硌ι埽蚯着鲆玻嘁运脚敝4嗽蛞蜃萦鼻鬃铀铮炖砻鹨印H淮擞滩槐阌谧萦χ病Q骋迦胧檀驳冢韫谝皇保撩芯笞芄埽适私髂ǎ栽紫嗬钫训隆⑺瘴兜牢涑な匪韭恚晌桨樱笠韵蛹戳钐焦鞣辛Ω救耸慷敝纬翟仄涫拱茁硭隆K褂智橹铙普撸喔畎涿印媲Ч盼从兄倘艘苍眨 
如此残暴无情的妇人,当时和后世亦有不少辩护者,认为武则天时代是“僭于上而治于下”,其人仍是“杰出女政治家”,并以户口增长为例,高宗永徽年间只有三百八十万户,武则天死时,唐朝增至六百二十万户――笔者认为,这些发展,皆是高祖、太宗治下,特别贞观之治后的发展惯性使然,如果没有武后A佛、滥封的骄侈淫逸,唐朝本来应该会更兴旺才是。
而且,武后成为“天后”以后,即她掌握真正的国家大权以来,唐朝对外势力也开始有萎缩迹象。670年,唐军败于吐蕃,安西四镇一并丢失;670年和676年,安东都护府两次从平壤撤至辽东。677年,高句丽旧地的汉官基本撤回。674年,新罗日益坐大,唐朝已经力不能及。678年,吐蕃日强,唐朝只能以“无好将”的借口不敢出兵。696年,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又叛,武周出兵,整支军队竟全军覆没。而后,突厥的默啜又借势力而起,搞得武周朝焦头烂额。
东晋名士刘从胪魍獬鲇瓮妫林形缫裁怀苑埂S幸桓鱿嗍兜男⊥梁兰私良颐牛ψ急嘎淮笞雷雍梅共恕A淳芫胂M魅八担骸傲囊猿浼樟耍伪赝拼悄亍!绷凑溃骸熬豢捎胄∪俗髟担 
当然,东晋门阀士族,清高自诩,确有不近人情这处,但刘础熬豢捎胄∪俗髟怠保卜⑷松钍 5背酰偈垢咦胬钤ú惶澳俏晃乃梁牢涫窥几顿美餐、几两银子,拒腐蚀,永不沾,也不会与老武这样僻远的小财主搭上界。日后,李渊为帝,酬谢旧人,对武士一家人还真不错,给官给钱,以为就可以了此宿缘。殊不料,这武家胖丫头,凤鸟入宫,多少李氏皇子龙孙,皆成血肉尸块,唐朝几乎香火不续。究其最初因缘,恰是李渊沾小便宜,“与小人作缘”,社稷几乎不保!
今天,在广袤的渭北高原,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地乾陵气势恢宏。方园百里之内,散布着大大小小共十七座陪葬墓,其中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许王李素节墓、泽王李上金墓等等DD其中的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第二子,被生母以“忤逆”罪废为庶人后派人弄死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县);懿德太子李重润是武则天亲孙子,其父乃唐中宗李显,因与妹妹永泰公主私下谈议张易之随意出入宫廷“伺候”武则天之事被逼自杀,时年才十九岁,尚未婚娶;永泰公主是武则天亲孙女李仙蕙,与哥哥同时被赐死,年仅十七岁,随死的还有她腹中已成形的胎儿;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皆是高宗与别的嫔妃所生之子,都为武则天所杀……果真神道有灵,亡人能于幽途之中相会,真不知武老妇人如何面对绿帽老公高宗皇帝以及被她弄死的亲儿子、亲孙子、亲孙女以及几位王子?武则天是怎么登基的
武则天是怎么登基的
09-08-21 &匿名提问 发布
武则天登基称帝做皇帝改国号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武则天称帝后,经过两年整顿,消除了政敌,杀掉了大部分酷吏,内政巩固,令行禁止。自唐高宗病故,武则天一直忙于宫廷斗争,西边与北边吐善、突厥出兵侵扰,无力抗击,故安西四镇失守。武则天在整顿之后,立即着手恢复她与唐高宗打下的疆域。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武则天的边疆政策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坚决反对各民族之间的侵扰。在武则天民族政策的感召下:长寿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降;三月初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月,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吐蕃赞婆率所部千余人归降。收复安西四镇之后,武周王朝对外战争的目标主要是北方的契丹与突厥。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13天后,武则天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军征讨,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军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在唐军与突厥兵的共同打击下,李尽忠兵败身亡。孙万荣收拾余众,军势复振,多次侵扰州县。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十八日,武则天派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派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20万征讨,终于在六月三十日讨平契丹,斩杀孙万荣。长安元年(701年)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1500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5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安定了北部边境。武周时期与周边各国的局部小战争,时起时伏,以武周胜利为多。武则天在位15年中,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让帝位去帝号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  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王皇后出身于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亲也官至刺史,为四品大员。他从小就贤淑聪慧,一表人才。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见王家的这位姑娘长得漂亮聪慧,便向侄儿推荐。唐太宗听从姑母的建议,为儿子李治定下了这门婚事。李治作太子时,王氏为太子妃。夫妻间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儿育女,这使李治心中不安,颇为遗憾。因此,李治对王氏的感情日渐疏远,爱上了萧良娣。李治当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后,按惯例把元妃王氏立为皇后。王皇后虽然位居六宫之首,母仪天下,但从丈夫那里得到的爱仍然少得可怜。萧良娣也官升一级,被封为淑妃,唐高宗仍然专情于她。这使王皇后十分苦恼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时时想着削夺丈夫对萧妃的专情。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周年忌日。王皇后随丈夫及宫妃、文武大臣来到感业寺,为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嫔御自然也在队伍之中。仪式之后,王皇后看到一位俏丽的少妇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倾诉着离别之情,泪珠夺眶而出,抽泣之声令睹者为之动容,更激起唐高宗的无限怜爱之情,使他凄然泪下。望着这旧情浓烈的场面,一个计谋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这个令唐高宗动情的少妇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她是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父亲武士彟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结识了当时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李源起兵反隋时,任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将军,随军到了长安。李渊称帝以后,他作为开国功臣之一,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官居三品,爵封三等。当时的社会很重视门阀,由于武士彟是商人出身,所以虽然是三品高官,却仍然为上流社会所歧视。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倒是名门出身,其父杨达是隋朝宗室,曾经做过宰相。武士彟与杨氏的结合,还是李渊亲自保的媒。由于这一特殊的原因,武则天从小就得以在上流社会中混迹。但由于当时一个人的门阀高低,是以父族的出身为依据的。因此她又常常被人鄙视。这就养成了她的独特的性格。她向往至高无上的权力,她要改变自己的家族地位。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第二年,唐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漂亮,便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这一年武则天才十四岁。母亲杨氏听说女儿被选入宫,知道这意味着母女从此便天各一方,因此痛哭不已。可是,武则天却认为这是一个显声扬名的大好机会。她反而好言劝慰母亲道:“我去陪伴天子是好福气嘛,母亲何必哭泣呢!” 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武则天一直在后宫陪侍着比自己大二十四岁的唐太宗。这十二年的芳华在宫中悄悄地流逝了。唐太宗对她倒是很宠幸,常常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也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件有血有肉的玩物,拿来供自己享用而已。而武则天呢,则是想通过这位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宫十二年,武则天一直是个才人,正四品的内官。这离她的追求,相距甚远。而唐太宗晚年又体弱多病,看来依靠他是不行了。不甘寂寞的武则天,又把眼睛盯住了李唐王朝的下一代。当太子李治前来探视父病的时候,她便用自己的色相勾住了了这位未来的皇帝。这样,两个年龄相近而辈分有别的年轻人,相互之间便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情。然而,在那种伦理极重的时代,他们只能在心中暗暗地相爱或偷情,而别无其他道路可走。唐太宗死后,凡未生育过的侍妾一律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武则天当然也不能例外,被迫剃去秀发,去陪伴青灯古佛去了。 如今意外重逢,唐高宗看到曾令自己动情的美人秀发皆无,愁容满面,不禁黯然神伤。武则天想到自己多舛的命运,更是不胜凄楚。这一幕,王皇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回宫后,她一面偷偷地派人转告武则天蓄发,一面劝说丈夫接武则天入宫。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武则天入宫削夺萧妃的专宠,以解她对萧妃的心头之恨。 王皇后的想法正中唐高宗的下怀。不久,武则天就回到宫中,被唐高宗封为昭仪(正二品的内官),两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武则天很聪明,又很会耍手腕。刚回宫的时候,她对王皇后十分谦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时常夸赞武则天的才能和为人。王皇后的心愿倒很快便得到了满足,唐高宗果然不再专情于萧妃。但是,唐高宗却宠爱起武则天来。两个人很快便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王皇后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悲惨命运从这时候起便一步步开始了。 唐高宗对王皇后与萧妃的情爱,被武则天一起夺走了。 于是,三角争爱的斗争开始了。 三个人争着在唐高宗面前表现自己,竭力指斥别人的毛病。但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聪颖灵巧、计谋多端的武则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武则天看到王皇后质朴实在,平常与身边的侍从很少交谈。她的舅父中书令柳奭出入宫禁时对宫内役妾们也无谦和之礼。于是,她专捡王皇后和柳奭不礼重的侍从和宫人结交,还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赏赐送给她们,以求得她们的拥戴和保护。这样,那些得到好处的宫人们都成了武则天安插在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身边的耳目。因此,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的一举一动武则天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柳奭看到自己的外甥女失宠,担心她会失掉皇后的地位,就让王皇后认领唐高宗与一个侍妾所生的一个男孩为自己的儿子,起名李忠,并劝说唐高宗把他立为太子。唐高宗虽然按照王皇后的意图办了,但宠爱武则天却一如既往。为了试探唐高宗,柳奭主动提出辞去中书令的职务。谁知唐高宗毫不客气,顺水推舟令他退出中书省,让他去尚书台当了吏部尚书。这样,王皇后受到了第一次打击。 狡猾的武则天看出,唐高宗只是宠爱自己,却没有让自己取代王皇后地位的意思。于是,她心生一条毒计,以嫁祸于王皇后。这一年,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王皇后出于礼节,前来探望她,又特意到婴儿床前逗弄这个女孩。谁知王皇后刚刚离开,武则天竟偷偷地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然后又照样盖好被子,若无其事地离开婴儿床,和宫女们谈天说笑。唐高宗回宫之后,她嬉笑撒娇,让丈夫去看看可爱的女儿。唐高宗怀着兴奋的父爱之心掀开被子,见可爱的女儿却死在那里,顿时惊呆了。武则天却号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唐高宗逼问左右侍从,都说只有王皇后进过内室,看过婴儿,别人并没有进去过。唐高宗大怒,以为王皇后因为嫉妒之心而丧失妇德,杀了他的爱女。武则天又乘机添油加醋,说了王皇后一大堆坏话。由于王皇后对此事难以自明,矢口否认也无济于事。从这以后,唐高宗便产生了废立皇后的念头。 武则天终于取得了可以当皇后的机会。当时她十分清楚,废立皇后可不是件小事,必须取得元老重臣们的支持,求得李氏宗亲长辈的认可,才有可能。于是,她劝唐高宗去找舅父长孙无忌商量。 为了争取长孙无忌,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登门求情,又封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为大夫,还送去十车金银珠宝。但是,长孙无忌根本不表态。武则天又让母亲杨氏多次带着重礼亲自到长孙无忌家求情劝说。长孙无忌也不答应。武则天还请礼部尚书许敬宗多次登门拜访,劝说长孙无忌成全此事,但遭到长孙无忌当面斥责。 既然身为宰相的舅父不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唐高宗只好暂且作罢,但将武则天所生的两个牙牙学语的小儿李弘和李贤册封为王。 为了再次打击王皇后,武则天告发王皇后与其母柳氏共同搞诅咒厌胜之术。唐高宗听信武则天的谗言,下令不准柳氏入宫,并将柳奭出贬为茶州刺史。 永徽六年(655年),长孙无忌上书,奏请唐高宗将中书舍人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诏书未下,李义府便得到消息,急忙问计于同僚王德俭。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李义府又与许敬宗早有勾结,王德俭自然不能不帮忙。他给李义府献策说:皇上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怕宰臣不同意。你如果能大胆地上书建策,倡议立武昭仪为皇后,给皇上一个表态的机会,那你一定会转祸为福的。李义府得计后大喜,决定马上采取行动。恰逢这天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夜班,他便前去代替,乘机叩阁上表,建议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唐高宗得表后非常高兴,立即召他面谈,并赐给他珠宝一斗,批准不再出贬,官复原职,继续作中书舍人。武则天自然也喜出望外,秘密派人致谢。 一石激起千重浪。李义府的一纸奏文,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拥王派的的元老重臣和拥武派的新政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了震慑反对派,武则天唆使唐高宗采取高压政策:先将长安令裴行俭出贬,然后宣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等人,让他们对废立之事表态。 李绩老奸巨滑,深知此事难办,便托病请假。长孙无忌等三人硬着头皮入见,唐高宗直截了当地说:“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看如何?” 褚遂良作为顾命大臣,当面反对说:“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给陛下娶的,再说皇后又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说废就废呢?” 唐高宗见话不投机,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第二天上朝,唐高宗又提到废立皇后的事。褚遂良说:“陛下就是要换皇后,也要选一个名门闺秀;武氏出身寒微,怎么配呢?再说,武氏曾经是先帝的妃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现在把她接入宫中,立为昭仪,倍受恩宠,就已经可以了。陛下还要把她立为皇后,万代以后,人们会怎么议论陛下呢?” 这话惹恼了唐高宗。他气呼呼地一挥手,让储遂良退下去。 武则天在帘子后面听到了,更是怒不可遏。她最怕人家说他作过唐太宗妃子这段历史,所以恨透了褚遂良。她在帘子后面大声喊道:“还不赶快把这狗东西打死!” 长孙无忌出面解救,褚遂良方才得免。 过了几天,唐高宗又询问李绩的意见。圆滑的李绩则说了一句不置可否的话:“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询问外人呢?”这话提醒了唐高宗,也使他看出了破绽,原来元老重臣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执掌军权的司空李绩是支持武昭仪做皇后的。于是,他下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善观时变、阿谀奉上的许敬宗,受武则天的指使,为她做舆论宣传。许敬宗公开在中书省散布说:“种地的穷农夫多收十斛麦子还想更换妻室,何况是富有天下的皇帝呢!”武则天是想通过许敬宗这样的中书要员为自己做宣传,并以此观察朝臣们的反应。朝臣们都明白,废立之意不仅是武则天的欲望,也是皇帝的想法;裴行俭、褚遂良这样的朝廷要员都被贬官了,自己何必自讨苦吃呢。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敢表示异议。这样,废立皇后的时机成熟了。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天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自此开始。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册立为太子。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青云直上,一步步登天,同时意味着与她争宠的王皇后、萧淑妃命运的悲苦,她们骤然间滑向了没有光明的无底深渊。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在一扇小门上开了一个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则天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里面,昼夜不见日月,终日只能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一天,唐高宗想起了被废的王皇后和曾经忘情恩爱的萧淑妃,便想去看看。内监引导着唐高宗来到密室。只见门禁严锢,只有一个小孔进入饮食,唐高宗不禁恻然心动,为之神伤。他走上前去,大声说:“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的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地说:“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唐高宗伤感之下,泪眼朦胧,满口答应:“朕即有处置!” 武则天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报,待唐高宗离去,马上派人杖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直打得两人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两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武则天狠狠地说:“令二妪骨醉!” 几天后,装在酒瓮中的两个人仍然没死,武则天便逼着唐高宗下诏赐死。行刑官奉旨来到囚室,宣读诏书。王皇后哽咽受诏说:“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轮到萧淑妃,她受诏后便破口大骂:“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 武则天得报萧淑妃的这些咒语,下令后宫再也不许养猫。有好一阵,武则天常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前来索命。武则天大为憎恶,请巫祝镇邪。不久,又徙居蓬莱宫,但还是时常梦见二人。后来,武则天便干脆迁往洛阳,终生不回长安。为表示自己对二人的憎恶,武则天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唐中宗即位之后才恢复其本姓。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诞生在长安城的一个官宦之家。武则天的身世并不显要。隋炀帝大业年间到处大兴土木,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借机做木材生意发了家,也因此获得与上层人物结交的机会,并取得了鹰扬府队正(府兵制军府的下等军官)的军职。大业十三年(617),李渊晋阳起兵,武士彟以军需官跟随,克平京师长安,以功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跻身于14名开国功臣之列。武德三年(620),武士彟原配夫人去世,唐高祖做媒为他续弦,迎取了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年逾40的老姑娘杨氏,生下三女,武则天排行第二。  武则天的少女时代,是随父亲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度过的。贞观九年(635),武士彟死在荆州都督任上,前妻相里氏生下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和他们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等待杨氏刻薄无礼,武则天孤女寡母四人在长安过了一段很不舒心的生活。  贞观十年(636),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次年,太宗听说武则天貌美色丽,遂召入宫立为才人。武则天当时才14岁,对宫廷生活充满着神秘的向往。入宫以后,太宗赐号武媚,人称媚娘。媚娘的确妩媚动人,性格却阴狠刚烈,颇不得宠。武则天进宫12年没有生育,并且当才人十几年没有晋升。十几年的半幽禁生活尽管虚度了最好的一段青春,但这毕竟是武则天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正是这时候,武则天与太子李治产生了恋爱关系。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驾崩,武则天被削发为尼,送进感业寺。永徽元年(650)太宗周年忌日,唐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看到武则天哀怨的面容,唤起了昔日的爱恋之情,于是摈弃佛规礼教,把她接入宫中。  年已28岁的武则天重获入宫的机会,这是她做梦也想不到的。她下决心要利用与高宗的感情,夺回失去的青春年华。事实上,这次入宫后,业已成熟的武则天就在权力之争中大显身手了。  武则天这次入宫还得力于王皇后。当时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为离间皇室与淑妃的关系,王皇后积极主张接纳武则天入宫,并自作主张让武则天蓄发等待。入宫后,武则天为报恩,对王皇后毕恭毕敬,屈体侍奉,得到皇帝和王皇后的喜欢,很快晋升为昭仪(正二品),位于九嫔之首,仅次于皇后和四妃。然而,王皇后低估了武则天的能量,武则天的入宫,竟使自己和淑妃一起失宠了。  武则天与唐高宗共生下4男2女,唐高宗总共有12个子女,后面6个全是武则天所生的。武则天独占房帷之宠的情形略见一斑。武则天不甘屈居人下,她要取王皇后而代之。于是在后宫大肆活动,笼络人心,发现与皇后、淑妃不好的人,就竭力拉拢,施以小恩小惠将其安插于皇后和淑妃周围。起初,武则天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争宠,联合王皇后攻击萧淑妃,使之被废为庶民。接着便把矛头指向了王皇后。  大约在永徽五年(654)初,武则天第二胎生下位公主,很讨人喜欢。王皇后也禁不住前去看望,逗弄一番,知道皇帝要来就先走了,武则天趁机残忍地掐死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一会儿,皇帝来看女儿,武则天佯装欢笑,带皇帝来到床前,掀开被子,武则天竟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皇帝见此情景,十分震惊,赶忙追查是怎么回事。侍女告诉他,王皇后刚才来过。高宗大怒,武则天又趁机进谗言,使王皇后有口难辩。再加上王皇后久未生育,高宗就此下定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心。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竟然超出常理的对亲生女儿下得这般毒手。  围绕皇后的废立问题,宫中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王皇后失宠,她的娘舅,中书令柳爽首先被贬流。国舅爷、太尉长孙无忌和宰相褚遂良等顾命元老们迅速组成反对势力,企图阻止武则天入主后宫。朝臣也发生了分化,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等人想借机邀功,争当武则天的心腹。武则天得到这些朝臣的拥戴,决意与长孙无忌集团争个高低。  永徽五年(654)九月间,唐高宗把长孙无忌、李〓、于志宁、褚遂良等几位宰相召入内殿,讨论皇后废立之事。武则天坐在帘后监视。长孙无忌等拼死谏争,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忠厚贤淑,又没有过错,不应轻废;而武则天出身寒微,又曾侍奉过先帝太宗,立为皇后不合礼仪,恐以恶名留世。褚遂良见劝谏无效,叩头流血,气恼地提出辞官归田。武则天见状,恼羞成怒,隔帘骂道:“何不扑杀此僚!”幸而大臣们说情,褚遂良才得以保全性命,不久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  元老重臣异议,高宗举棋不定。在这关键时刻,开国功臣李〓助了武则天一臂之力。他对皇帝说,皇后废立是皇上的家事,不必去征求外人的意见,许敬宗也在朝廷大造舆论。在内外夹攻下,高宗于永徽五年(654)十月十三日,下诏废皇后王氏、淑妃萧氏为庶人,二人后来被武则天责令各打了100杖,又砍去双足,泡在酒瓮中折磨而死。十九日,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驴头太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