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宝马哪个国家的宝马的叫法?

大众、奔驰、宝马、丰田等等这些汽车品牌的中文名在香港台湾的叫法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Volkswagon: 福斯Mercedez-Benz: 賓士 或 BenzBMW: BMW 或 寶馬Toyota:
Toyota 或 豐田
我知道马自达在香港那边叫万事达
香港:福士,平治,宝马(官方称BMW),丰田台湾:福斯,宾士,宝马(BMW),丰田
只知道雷克萨斯他们那边喜欢叫凌志。
大眾 - 台灣叫 福斯, 香港叫 福士。
福斯、平治、BMW、Toyota ,看老港台电影他们都这么叫,还有沃尔沃他们都叫富豪车。宝马新 3 系说明书说不需要热车,发动机启动后直接起步,而传统说法是要先热车再起步,哪种更科学?
发动机热车
按投票排序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很懂车的老司机,他们会热心的把20年前积累的化油器车的小秘方告诉你,让你用在你的直喷车上。
现在的新型轿车,特指电喷发动机,不需要热车,打着火直接走。在走行过程中让润滑机构和冷却机构动起来,是最好的预热方式。原地不动热车,夏天还好说,冬天可能会造成发动机的慢性磨损。多说两句废话,早年确实电喷车也原地热车,当年科技树还没爬到现在这个阶段时,有一个原因是旧款的氧传感器不好使。我们知道氧传感器是插在排气管里检测尾气的,并直接发信号给发动机电脑去协调工况,而氧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印象中要到300度以上,这个尾气预热时间大概是6-10分钟,在此期间氧传感器工作不是正常的,因此油耗、污染、积碳比较严重,不妨原地怠速等一等,这个早年在国外杂志上看见过。而很快新型氧传感器问世了,你没有猜错,这个玩意带电热丝儿,可以在3分钟内将传感器预热到300度,而且现在有三元催化器之后,汽车厂家又在三元后边加了一个拉姆达传感器,对氧传感器进行差分修正。所以现在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车载发动机ECU是否能在冰天雪地里点火后第一时间收到氧传感器正确的电阻信号而自动调节空燃比的问题了。
目前所有的答案都没有提到一个真正重要的原因,手机怒答。那就是原地暖车非常不利于三元催化器通过废气温度加热,使其快速达到有效催化温度,造成尾气净化不良,污染排放加重。在法德,怠速暖车可受到警察罚款。这并不是宝马一家独有的要求,十年前上海大众的车主手册上就做此要求了。目前几乎所有的合资品牌车厂都会在车主手册提到这一点。至于说冷车启动磨损,燃烧不充分,机油润滑不良,这些错误的观念其他回答已经澄清了。当今主流品牌汽车发动机的精加工水准、电控精度和机油性能水准,已经让发动机越来越耐用和可靠了。为了我们呼吸的空气,请戒了原地热车吧。
你觉得是说明书专业,还是那些老师傅专业呢。编写说明书的一般是车厂的技术人员,宝马这样的厂家,专业性毋庸置疑。
这个做法和锂电池需要用干再充的做法如出一辙
直接上图,都散了吧。没去找说明书拍照,这个是宝马官方的APP驾驶指南,里面下载了一封说明书。见图
请相信说明书!
南北方用两个答案。我大新疆零下30度的时候。刚下过雪玻璃有冰的时候。请告诉我一个不热车的理由。
热车的原因有两个:车用内燃机的最佳工作温度一般在摄氏90度左右,传统化油器车的空燃比基本是按照这个温度来设定的,而无法自动调整,没有达到这个温度时燃烧不完全。现在的电喷车可通过氧传感器获知燃烧状况,反馈到发动机控制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发动机工作时,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要控制得刚好,基本达到无摩擦运转,统计发动机工况可知热车阶段几乎没有磨损,绝大多数磨损发生在冷车阶段,因为刚着车时机油是冷稠的,如果此时给发动机卦上重负载,会加剧磨损(可见的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同一款发动机的汽车,长途客运车大修间隔在30万公里左右,而救护车只有10万公里,原因在于救护车经常“打着就猛跑”)。这个问题除非有机油预加热,否则无法解决。所以很多车要求冷机启动后等待高转速半分钟左右,让机油温度迅速抬升到一定程度,然后慢慢开两三公里,以便机油温度达到正常温度,然后才可以正常行驶。
按照说明书上说的来,不要相信“老师傅”的教诲。这一代的中老年人各种怪异的成见和经验之谈。。
冬天热车难道不是为了让暖风吹干净风挡上的霜花麽?
热车是传统说法,宝马新三系是新车,当然不一样了。按说明书操作即可。
点火之后转速指针回落平稳之后就可以起步,不需要刻意长时间热车。基本上现在十万以上新车都是这样,很少有没有发动机管理模块的车了。
作为提车一年了的328I车主起初也疑惑这个问题,经过了多方求证得出以下结论:发动车辆的前三分钟只要不弹射即SPORT/DS档或者转速不超过3500转是对车辆没有任何影响的。
让我这个大蓝翔毕业的扯个蛋吧,热车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防止冬天低温情况下,发动机内机油因温度过低而变的粘稠,曲轴无法将油底壳内的机油飞溅到汽缸壁上,无法形成油膜,也就无法实现润滑,这种情况下,如果高速运转发动机,活塞受热会膨胀,导致与汽缸壁形成干摩擦,长久这样操作汽缸壁会留下划痕,导致串气,动力不足烧机油等情况。如果说的不对请大神提出批评。
这要看“热车”指的是什么。我的车用的是宝马M62发动机,很老很老,但是电喷是肯定的。这款发动机冷天冷机点火之后会有大约5秒钟的时间转速超过1000转甚至超过1200转,这个时候如果挂上D档,车会有明显的顿挫,这个时候行车是不好的。但过了这5秒钟,转速会下降到正常怠速的600转左右,这个时候虽然冷却液温度还是最低限以下,但挂档走车已经没有问题了。新型的氧传感器、冷却系统节温器等部件可以保证发动机在磨损、排放、油耗的提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运行。至于说机油,只要机油标号和符合外界温度要求,机油的粘度也是可以保证的。“机油粘不利于润滑”是真的,但冷天并不等于机油粘,除非是标号加错了。
机械功底好的品牌车,真的不需要空挡热车!相反,启动后热车对发动机不好的,更何况厂家都明确不需要了!我的第一辆车也是欧洲进口的,萨博,说明书上明确说,启动后,请尽快起步,否则对发动机有磨损隐患。你想想,萨博是北欧的,冬天都是零下几十度,厂家都要求不要怠速热车,既然宝马厂家也明确不用怠速热车,那就别矫枉过正啦!老司机开的车,那年头和现在的不一样!当然了,机油一定要用好的!
油好,真的是不用热车。0W-20 加美就是这类油,去^咨询下
上车打燃火,放好东西,调好座椅、后视镜,寄上安全带就可以出发了。温柔驾驶:缓踩油门,慢慢加速。行驶五分钟左右就行了。真不用原地热车,不仅伤发动机还容易积碳。
近年新技术的车肯定不用先暖车的,甚至弊大于利。以上。未来 10 年,特斯拉 (Tesla Motors) 将对宝马、奔驰、奥迪几个汽车品牌产生什么冲击?
按投票排序
特斯拉的成功在于产品定位、市场宣传与商业模式,但是从技术上说,电动车最核心的是电池的设计与管理,在这方面,传统汽车企业的积累并不输给特斯拉。采用几千节18650本身就是无奈之举。我对比过Volt、A123和特斯拉的电池,说实话,Volt的设计和管理并不输给特斯拉,重量和集成性更好,A123略显粗糙。
1. 奔驰是 Tesla 的第三大股东,Model S 上很多配件都是奔驰的,比如控制拨杆等等,双方合作非常紧密,曾经有传言奔驰的新电动车可能会直接采用 Tesla 的技术2. 宝马也有自己的电动汽车技术,且不弱于 Tesla3. 传统制造行业格局想要被颠覆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现有的玩家们完全不创新,但对于汽车行业显然不是这样,日系、德系甚至是在新能源领域最保守和顽固的美系车都有自己的动作,只不过碍于主要业务还在内燃机车上,而显得相对缓慢所以回答问题,对宝马、奔驰、奥迪这些品牌形成冲击几乎是不可能。但是由于 Tesla 这一匹黑马使得市场和用户对电动汽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都提高了,所以未来让现在的豪华品牌的电动车更好买倒是非常有可能的。
题组将一个美国新兴汽车品牌和德国老牌汽车品牌做比较,不能理解其中深意,所以大家的回答还是集中在如何看待新兴汽车对传统汽车行业冲击上面,我也就按照这个思路作答。很多答案一提Tesla想到的就是电动汽车,新能源等标签。这确实是Tesla的卖点,但Tesla既然是诞生在美国西海岸的产物,与美国传统汽车行业中心五大湖区相隔了一个贵阳到北京的距离,那么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这是新兴的汽车品牌,代表新兴的汽车行业,和新的汽车行业思维。为什么高票答案要用传统的汽车行业思维来否定新兴汽车行业的发展?什么是新兴汽车行业的思维?虽然不想用互联网思维这种滥调来概括,但无疑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变革贯穿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你是怎么听说Tesla的?在电视广告上吗?所以你看,在传统汽车还在电视上大打广告增加知名度的阶段,Tesla已经通过各种数字营销手段润物细无声地让你牢牢记住了他,并且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话题和广泛持久的关注。再看生产,你知道传统汽车行业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有多高吗? 我不得不说,非常高!我参观过得生产线上很多环节的工人的数量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programming(这里意义不同于计算机编程)好的机器人,但如果说他们的智能化程度呢,很低!Amazon工厂里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寻路避障运货,Tesla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有Multitasking的能力,而传统汽车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却连基本的Vision能力都缺乏,如果要比喻,这就好像是hard coding的软件,非常专一,一旦需求有变,就要重新programming(双关),耗时费力。什么,个性化定制?这在现有生产线上根本不可能!什么,那就改进生产线,引入更多智能机器人,搞全自动的?"小声点,不要得罪工会!"很多人说Tesla的杀手锏是电动车,我不同意。传统汽车行业难道不知道电动汽车的困境?我所在的某传统大公司R&D下面几乎每个组都有做电池的,做了这么多年也不见有大的突破,所以他们真的不担心被电动车颠覆。能够撼动这些传统汽车公司的,也不见得是Tesla,而是傲慢。在传统思维中,汽车行业门槛高,不仅是技术门槛高,还有各种法律门槛。然而,如果你要他们改进中控屏?这要求太难了,“臣妾做不到”!而且,"我们是生产汽车的,又不是生产手机的,更不是软件公司,整天去捣鼓那玩意有什么用,不务正业!”在知乎这种程序员扎堆的地方,也有这么多人捍卫传统汽车行业的权威,这不是印证了传统汽车行业思维的根深蒂固吗?所以在大家思维观念改变之前,Tesla及其代表的新兴行业,还是有机会赢得一席之地的。
苹果发展在于ios的封闭,形成了最强大了技术壁垒,特斯拉目前看没有这种壁垒(电池管理技术算搭边,但是这个完全依赖于18650电池的特性)。
之前问过一个在福特工作的校友,他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为了研究,也买了几辆回去分析…结果是,单从技术上来讲,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先进…(英语,是这意思)未来的影响?推进传统汽车企业融入互联网大潮吧未来把公司卖了像paypal 一样也说不定
起码在中国来讲,有一个问题大家没有提到,那就是在中国有几个家里有车库的?特斯拉的车主们正常情况下应该晚上放在家里车库用充电桩充电吧,可是中国人有几个家里有车库的?多少陆虎奔驰都在路边和QQ一起抢车位呢。去充电站只能是长途旅行的一个临时措施,现在出租车加个天然气都要拍那么老长的队,可是加个气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那去充电站排队充电?无法想像要等多久。特斯拉的市场定位还是很好的,一般买得起大house的人才用得起电动车,所以这个在中国必然出现的矛盾一直没体现出来
我就喜欢看一群对汽车行业和新能源行业p都不了解的的人把特斯拉当成苹果膜拜。-------------------现有电池技术制约下电动车的普及跟一国智能电网升级及新能源产业紧密相关,仅仅是普及电动车后对现有电网的冲击就不是一个公司能搞定的。电动车混合动力全球所有汽车公司都在研究,虽然不是首要重点,但成品试验品都拿得出来,要是欧盟污染排放指标再严些,投入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动力会更大。事实上早在100年前就有电动车了,电机这些东西也早就被研究透,(有人还说特斯拉电控领先,你知道电机控制这些东西都从哪搞出来的吗?)唯一制约的大家都懂,就是电池,只要电池技术突破,或者他日新能源电网产业配套成熟,这些传统汽车商在电动车方面瞬间就能赶上。特斯拉仅仅是电池管理系统略好,市场定位不错,靠高价弥补成本,但其他方面的没有任何领先之处,迄今的盈利其实是政府补贴。汽车产业发展一百多年,高投入低产出, 世界上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几个大公司除了it巨头就是传统汽车行业。但汽车更新换代远比手机产业慢,价格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一个家庭不可能像换手机一样换汽车,但即便如此,百年来积攒的相关产业太过庞大,无论是品牌效应,历史底蕴,消费者对汽车的最终需求(永远不会把汽车智能化作为主要需求),都不是诺基亚苹果在it和手机这些年轻领域能类比的。 所以宝马不会是诺基亚,特斯拉离苹果还差的太远。(顺便说一句:新能源产业搞得最好的恰恰是宝马大众奔驰奥迪的家乡,德国)
其实大家都想着Tesla颠覆汽车业,高呼”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汽车巨头垄断“的时候再想想,Tesla为什么现在那么火?1.Elon Musk是个传奇人物
2.中控屏幕
除了这四点以外我真的想不到Tesla在目前跟其他汽车业巨头相比有啥更强大的竞争力了。在这四点中,中控屏幕我相信不久的未来汽车巨头能够做好,这个倒真是传统汽车企业需要向互联网学习的;设计这个没啥好说的,传统能源的汽车有一大堆好设计;纯电动技术也不是大车企需要担忧的;Musk嘛......好吧有人因为乔布斯去买一个几百美元的手机不出奇,会有那么多人因为Musk去买一台车?美国市场还好,车不算那么贵,其他国家市场想必不会有这么大的明星光环综上所述,那些觉得Tesla可以打败造车造了数十上百年的车企的人还真是想多了,Tesla可以指明新方向,但是不能打败那些对产业链有完善控制力的品牌
电动车造车门槛比传统汽车要低得多,所以这三家巨头要想造好一部电动车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特斯拉专攻电动汽车,撼动这三家老牌的内燃机车巨头的地位,电动汽车恐怕做不到,因为电动汽车没法儿完美替代内燃机车,除非电池行业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电池的能量密度能接近汽油,只要这一点没能实现,老牌内燃机车车厂的地位就不会被撼动。“撼动”谈不上,最多是给这几家车厂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对于特斯拉,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才是真正的革命性的产物,这一次,丰田又走在了前面。
当一个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会逼着你去做变化。你不变就得变,要么死,要么变!特斯拉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现在是零星的电动跑车,作为那些曾经被业界看作标杆的大佬们。如果不傻,我猜现在肯定会在电动研发技术上加大砝码。逼着你去创新去研发,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大家都在奋力研发新技术,历史的车轮将会加速碾过那些不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东西,这是残酷的,同样也是辉煌的一笔,倘若它现在仍然无动于衷,一旦有人抢占先机,再想翻盘你加双倍砝码都不一定能扳回,因为此时天平的力矩已不在中央。我们不想看到一个巨人的倒下,就像诺基亚,我想诺基亚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败的那么惨我们也更是没想到它会那么快倒下。可是事实上他就是倒下了。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永远,如果非要有一个,那就是永远在变,变则通,通则达。
也许最大的冲击是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去做新的交通工具。实际上model s除了外形,跟传统汽车压根就是2样东西,结构上简单了一个数量级,较重的电池底盘还带来了碰撞测试中的优势,而控制方面基本数字化了。同样是个车辆,却有机会去做传统车上不能做不好做的事情(比如前备箱,还附带撞击吸能的效果)。最近的“远程recall”也是其崭新能力的体现。硬件-&软件是趋势,迭代速度上相差了一个数量级,而传统汽车的信息化程度相比较起来还在学前班水平。一旦有一定时间,这个体验上差距拉开会很夸张的(比如model s现在就可以再中控随意调节悬挂高低、驾驶风格、动力回收程度等等,用iphone客户端可以连接自己的车等等)相反我对于很多老在电池啊、新能源上纠结的看法比较不屑,消费者看重的是自己的体验,管你烧油用电,舒服省钱就是好的。
特斯拉本质上是锂电池为基础的能源公司,冲击汽车公司只是顺便,改变能源结构才是目标。下面是旧答案——————————————————————————————目前的高票答案硬伤太多,估计都从没上过物理课:1、首先物理定律决定:煤或者天然气在发电厂燃烧的热效率完爆任何内燃机、柴油机、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分层燃烧、阿克金森等等一大波技术。从50年前到50年后,车载热机的燃烧效率一直落后发电厂一大截,永无出头之日。PM2.5治理问题也是一样,在发电厂治理更省钱省力。所以不管地球上的化石燃料还有多少,都应该放进发电厂而不是油箱。另外请问超级油轮、油罐车、输油管道运油效率高还是高压电网送电效率高?另外谈美国能源战略居然不提页岩气革命?IHS咨询公司的资料显示,页岩气革命推动了美国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并已创造了170万个就业机会。所以,不管是美国经济还是普通民众生活都从页岩气中受益匪浅。休斯顿大学金融学教授爱德华-赫斯参与编写了一份报告,就估计美国经济仅2011年就从低气价中获益超过1000亿美元。
页岩气革命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走低,单位价格几乎是中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六分之一。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和提高了其在全球能源体系的话语权。页岩气物美价廉,可以用于发电以及支撑各种高能耗工业门类。另外《纸牌屋》第一季里面的金主-天然气巨头Sun Corp公司貌似就是影射这个。2、Elon Musk的兄弟公司SolarCity负责太阳能充电桩。SolarCity公司( SCTY )不仅是最大的住宅太阳能安装商,它的市场份额还是一直在爆炸式增长。在第三季度2013年, SolarCity的安装住宅量为市场的32 % 。大牌零售商,如沃尔玛(WMT)和Costco(COST),都在积极采用SCTY的太阳能屋顶系统。这些零售商的规模使屋顶太阳能给他们更多的回报。Supercharger在美国已经打通东西海岸,横穿美国不需要花一分钱的油费电费。电动车以及太阳能充电桩这两个都有削峰填谷、减轻电网负荷的效果,至于中国这个奇葩国家【仅仅是普及电动车后对现有电网的冲击就不是一个公司能搞定的】呵呵,只不过国家电网担心损失既得利益罢了。3、特斯拉刚公布了全球产能最大的电池工厂计划。
26 日晚Tesla 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关于其在Q4 业绩报告中提到的“超级电池工厂”详情的文件,包含的主要信息如下:
1. 目前正在美国选址,工厂年内开始建设,2017 年投产,2020 年达产;
2. 达产后能实现35GWh 电芯/50GWh 电池包的年产能,对应约50 万辆Model S 的电池需求,相当于2013年全球锂电池产量总和;
3. 2017 年投产时实现的电池包生产成本将较目前水平降低30%以上;
4. 工厂将从锂电池的直接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开始生产,总投资40~50 亿美元将由Tesla 及其合作伙伴分担,其中Tesla 出资约20 亿美元。【慧博投研资讯】
Tesla 同时宣布将公开发行16 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募资用于业务拓展、新产品开发和电池工厂建设。(慧博投研资讯)磷酸锂铁又不能像芯片一样每18月性能翻一倍。【一旦电池技术突破,立刻大规模量产的正是XXX】电池技术突破不是上帝赏赐给谁的,是要自己砸设备人才的。
未来汽车动力的方向是传统纯电动么?是燃料电池动力(FCV)谢谢。这个方面特斯拉有领先么?谁弄出了成品车和完整技术?你猜?
几大传统汽车业巨头在中国深耕细作多少年了,我国在这个行业的任何一个新标准发布,发展方向的制定,哪个不是由政府在把控,哪个汽车企业不是有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特斯拉作为一个新的外来者,毫无根基,至少在中国市场,我不看好它,成为主流的机会太小了。除非它能靠上一颗大树,可是现在国内还有大树给他靠么?
十年内要撼动这些老牌的地位恐怕不现实,从市场分一杯羹还可以。毕竟汽车行业不同于互联网产业。汽车算是重工业吧。重工业一整条产业链,上至石油能源下至零部件。
就像 iPhone 一代 出现的那年当时,所谓的智能手机已经有了很多,但大多只是粗浅的伪智能 人们需要真正有跨越性的东西了,正巧
iPhone出现,他所带来的真正实用的大触摸屏和友好的软件与用户界面。就像特斯拉的出现现在,所谓的智能汽车也只是一个加强GPS,汽车的驱动方式也许早就革新,但真正实用的电动能汽车又在哪里?各种渠道经销商套餐折扣,眼花缭乱 什么混合能源 又有几辆上路 萎靡的外形连带着低科技含量的内核,我们 消费者们,要的不是这种东西,正巧特斯拉出现,他的外观 内饰 还是智能化的使用方式,我想,这才是再一次发明汽车这是汽车理念的革新,就像Apple 特斯拉也应将带领其他厂商走向 电动 智能之路
十年之后太难预测, 还是看看对ABB已经造成的冲击吧:2013年, 美国全尺寸豪华三厢车市场, Tesla Model S (20,600),
(13,303), (2012冠军),
(6,300) and
(5,421).未来:2013年10月, Tesla和松下签订未来四年20亿个电池协议, 按目前最多7000个电池一辆车计算, 可以用于生产约30万辆汽车, 约7万辆每年.补充, 今天几大汽车公司市值真金白银投进去的体现都是投资人对这些公司当前和未来的估值()(单位:亿美元)-------------------------菲亚特
Tesla 237雷诺
奥迪385通用
宝马 698奔驰 964大众
就我觉得除非是小型核动力的汽车出现,而于电动汽车来说,没有多大可能能颠覆传统的汽车。首先,电池至今还是一个短板;其次,对于远途旅行或者是远途疾行的话,充电是短板。最后,车辆的价格也是一大缺点。愚见。
Tesla抢得了市场的先机,成为电动汽车的第一品牌, 他如果成功会证明电动汽车是完全可行的, 但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比较只是驱动能源的不同,TESLA靠“一招鲜”是不能对传统汽车制造商产生多大的冲击的,其能否对传统汽车制造商能否产生颠覆, 还要看他有没有其他更大的创新, 至少目前我没有看到。
某位答主我给你点了反对。汽车行业之所以难以颠覆,其特殊性在于积累。汽车的设计和优化鲜有绝对的东西,多以多年的数据经验积累来进行调试优化,这也是汽车小厂满意超越的地方。至于自动化和个性化智能化,机器人会进步,但批量生产的模式或许对于保障车辆的可靠性,后期维修的低成本,以及设计制造成本的降低还是有价值的。当然可能我的视角还有局限,我也认为未来智能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知道多年以来的电池瓶颈,倒是觉得一旦电池解决,充电问题解决,倒是会极大的简化汽车构造,发展加快。认识有限,欢迎指点讨论。宝马3系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宝马3系
频道精选推荐
全新锐界等
福特2015新车展望
新科技配置
福田版“途观”谍照曝光(图)
比油耗更让人关注的用车问题
三五互联强势突破车联网入口
档玻璃如此脆弱生命财产怎防护
2015年北美车展将发布美系车型
新款奥迪A6L将上市
日系在华新车计划
新CR-V领衔
内装富丽堂皇
体验金杯大海狮商务房车
碰撞不可怕
不伤及车架不掉价
配四尺半大床
SAVANA商务房车
谁说开拖拉机的没有土豪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举报邮箱:
大旗网版权所有京ICP证050725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马属于哪个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