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某位漫画家日记画妻子侧面孕照,从而异国求学成功作品

近现代中国画家排名
近代画家,一览表
近现代国画家排名:
徐悲鸿 :()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从父习画。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政府选购十二幅,辟专室陈列。旋赴欧,在德、意及苏联举行画展。抗战后,屡在国内广州、长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为救济祖国难民,举办画展。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善于传神。著名油画《 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捐献国家。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不了少优秀人才。。1953年卒于北京。年仅五十九岁,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其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张伟明 编文于泰山)
齐白石(1864——1957年)中国书画家、篆刻家。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为木匠。27岁拜当地文人为师,学诗书画印。57岁后定居北京,卖画治印。60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于一炉。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能诗文。曾任中国美协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刘海粟(1895- )
刘海粟是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人。刘海粟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回国后,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著有《米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颇有影响。
1927年受军阀孙传芳迫害通辑,逃亡日本。朝日新闻社曾为他在东京举行画展。1938年春回上海,应上海中华书局之邀,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分《西画苑》、《国画苑》、《海粟国画、海粟油画》三部分,画论精辟,广为流传。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号阿寿、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早年求学于杭沪,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27岁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其后历任多所艺专教授、校长等职,曾为国立艺专校长。建国后,历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美协副主席、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院院长。1958年受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精擅国画、书法、篆刻。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诗丛》、《治印丛谈》、《潘天寿美术文集》、《潘天寿书画集》等.
潘天寿是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大师和现代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 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张大千二十多岁时,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A:吉贝尔蒂
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是一位体现了从哥特式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的人物。他具有较为广泛的才能,创作活动涉及不同领域,但最大的成就,还是在雕塑领域。 代表作品有《天堂之门》()是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完成的青铜浮雕。借鉴绘画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着一个个人物的形体和面目;利用透视手段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环境的深度。在人物动作和衣纹的处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国际哥特式的优美风格。
B:布鲁涅列斯齐
布鲁涅列斯齐(Fillippo Brunelleschi,)在开创新道路、新风格方面,做出了更大贡献。他是位多才多艺的人物,最初他从事雕塑和金银工艺制品的创作,是文艺复兴建筑艺术的伟大代表之一。他创造性地把古罗马建筑形式与哥特式结构融汇在一起。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窜窿清晰地突出在空中,庄重、轻快、优美,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布鲁涅列斯齐希望使建筑设计建立在数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上,把比例和谐视为古典建筑的本质。他利用古典建筑语汇获得了明快、单纯、优美、和谐的效果,使建筑具有一种理性的美。他对绘画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在线透视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新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线透视制造真实空间的错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的重大抱负和杰出成就。
C:多纳泰罗
多纳泰罗(Donatello,)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美术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多纳泰罗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 代表作品: 《大卫》(约)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圣乔治像》() 《加塔梅拉达骑马像》()
马萨乔(Masaccio,?)在文艺复兴绘画发展历程中却是一位影响重大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创作中,彻底摆脱了晚期哥特式绘画的优雅风格和装饰意味,把塑造真实形象和真实空间摆在了首位。
代表作品:《纳税金》()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大型壁画(当时壁画在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绘画样式)。不同人物、不同场景,都显得十分真实,富于体积感。人物各自的神态和动作都是从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心理状态出发来刻画的。在那些合乎线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实场面一样。这儿丝毫没有那种强调画面装饰性的安排、追求优美的线条和色彩的国际哥特式绘画的影子,饱满的人物形体也许有点儿笨拙,但却非常实在,直线性的造型节律,加强着壁画的纪念性。真实而有气势,正是马萨乔艺术的特色。
E:阿尔伯蒂
著名的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学识渊博,是个典型的全才,他非常重视数学这门科学对美术的作用。关心理论问题,不把美术视为纯粹的技艺,而是把它当成智慧的体现,这种态度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的普遍态度,他写下了有关绘画、雕塑、建筑的著作,发表于1485年的《建筑十书》对文艺复兴建筑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对方与圆等几何形的偏爱,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和他本人艺术的特点。
(2) 意大利其它地区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佛罗伦萨在新的美术发展中发挥着无可否认的重要作用,但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另一些城市中,也涌现出一些杰出的美术家,他们也在扩大新美术的成就和影响方面做出了不小贡献。
A:弗兰切斯卡
弗兰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1416?--1492),是在意大利中部城市从事创作活动的最著名人物。这位富于探究精神的画家也非常重视透视,把它看成是绘画的基础,曾撰写《论绘画中的透视》(1482)。在他一系列的宗教画上,几何形式的人物静静地呆在严格合乎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明丽的色彩创造出一种光的氛围,具有庄严静穆的感觉。
代表作品:壁画《真十字架的传说》()和《鞭打基督》(约1456--57)。
B:乔凡尼·贝利尼
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约)是威尼斯15世纪最杰出的画家。在美术史上享有盛名的威尼斯画派,可以说是由他开始的。与强调用线造型和注重构图经营的佛罗伦萨画家不同,也与曼特尼亚不同,乔凡尼·贝利尼是位擅长运用色彩的画家。
代表作品:《心醉神迷的圣芳济各》(约1485)风景占据了绝大部分画面,一切都沫浴在阳光中,美妙的色彩似乎闪动着光泽。借助自然景色来渣染气氛,这种作法后来成为威尼斯画家的基本特色之一。
梅西纳(AntoneUo da Messina,约)。在肖像画上有着不小的贡献,早期文艺复兴肖像画往往被处理成全侧面的,而他则把表现对象改成侧四分之三的样子,使画中的人物注视着观众,这种更自然、更亲切的方式,成为后来最流行的肖像画模式。梅西纳的作品,笔法柔和,色彩明快,情调宁静。
代表作品:《圣赛巴斯蒂安的殉难》(约)。
3: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
16世纪头25年的意大利,是一个政局紧张、战事几乎连绵不断的时期。正是在这极其动乱的阶段里,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形成了。这是一种明朗而又高尚观念的、伟大而又有克制力的艺术,总而言之,就是古典式平衡的艺术。文艺复兴三杰--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年),米开朗琪罗(年)和拉斐尔(年)出现了,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达到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他们每一位都是突出的个人主义者,尽管互相之间产生灵感碰撞的火花,却从未形成一个团体。他们三位都达到了超凡的技巧造诣和完美的心灵、眼与手的配合。不太费力地解决了早期艺术家们为难的问题。他们作品的艺术形式总是美妙地昭示出理智性的内容。 在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迸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在以后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无时不感到它的强大影响力。推崇也好,否定也好,都是因为意识到它的存在。通过这些美术家的介绍和作品,您可以看到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状况。
(l):达·芬奇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出生在芬奇镇,或许人类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达·芬奇这样全面发展的人。他涉猎的领域之广、取得的成就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美术只不过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并没有占据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但他在这一领域内却获得了惊人成就。把自然科学知识引人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
代表作品:著名的《最后的晚餐》(约) 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深刻的人性,昭示着古典美。《蒙娜·丽莎》(约) 达·芬奇历时数年绘制的这幅半身像,他把这位商人妻子处理成两手自然交搭,身躯和头部不同程度侧转的方式,既克服了单调又显得从容。蒙娜·丽莎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及神秘的微笑,与宛如中国山水一般的淡远背景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使后人可以进行不同的阐释。这种像现实生活一样复杂丰富、让人一言难尽的感觉,恰是最伟大的文艺作品特有的品质,为后人确立了一种半身肖像画模式。
(2):米开朗琪罗
西方最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美术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卫》(),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3):拉斐尔
拉斐尔(Raphael Sanzio,),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籁之声。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风尚的美术家,都把他当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诺兹说的:他本人成为所有后代画家的样板。
代表作品:《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拉斐尔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
(4) :提香和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中,佛罗伦萨、罗马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15世纪的美术家,都是在这两座城市中活动的。其他城市如威尼斯这座意大利北方的城市,曾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它的共和政体,它的商业气氛,使它的社会生活中洋溢着浓重的世俗色彩和欢乐情调。在这种独特的形势下,威尼斯美术也呈现出与佛罗伦萨、罗马不同的独特面貌。它的绘画,大大发挥了富于感官魅力的色彩的表现力,与重视线条和素描的佛罗伦萨、罗马绘画颇有差异。
提香(Titian,76)以其漫长一生的丰富创作,成为威尼斯画坛的泰斗。他在实践中创造出了洋溢着欢乐气息、生机盎然、富丽堂皇的风格。成为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一起象征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光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戴荆棘冠的基督》(约1570) ,威尼斯画派画家素以擅长用色著称,构成他作品魅力的主要因素,就是色彩。这是佛罗伦萨美术家与威尼斯美术家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使后代油画家能更直接地从提香等威尼斯画家作品中获得技法上的启示。油画这种能发挥光色表现力的形式,在意大利,是由提香等人完善起来的。在提香晚年的作品中,油画语言的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创作时,他运用阔大奔放的笔触涂抹着不同的色彩,用它们来塑造形体、渲染气势。在这儿已没有了清晰的形与线,也没有了以往他作品中的明朗欢快气息。浑厚凝重的色彩配置,成为表现强烈悲剧情调的有力武器。在这件展示提香炉火纯青的油画技法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精神和语言方面的发展变化。
(5)其它地区的美术家
萨托(Andrea del Sarto,)真实姓名安德烈亚·达格诺罗·狄·弗兰切斯柯。文艺复兴三杰离开佛罗伦萨后,萨托就成为当地最著名的画家。萨托是位精于造型和用光的画家,他的精湛技巧为他赢得了完美画家的称号。
代表作品,是祭坛画《哈匹圣母》(1517)。那庄严的古典式构图和那典雅的形象,均具有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特征,然而在光线处理上却有一种不尽相同的意味。
4:样式主义美术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创作的一大批光辉灿烂的美术品,确立了一种完美的典范。在人们眼中,它们是最理想最完善的化身,后来的美术家面对它们不禁有面对沧海之感。意大利一些年轻美术家,受到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创作的鼓舞,不顾他们作品的内在精神,希图仿效和发展他们的风格;另一些更有才能和抱负的人,则致力于形式语言上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注重在作品中显示他们自己的特点。总的看来,他们的创作背离了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理想和基本原则,抛掉了它那种自然、和谐、单纯的艺术风貌。他们追求一种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感很强的风格。出自他们手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刻意雕琢、冷漠疏远的味道,颇具主观与幻想的色彩。但对那些口味别致的人来说,它们倒是相当有魅力的东西。这一美术现象,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代之前,史家称之为样式主义美术。国人也有据西文译成风格主义或矫饰主义美术的。佛罗伦萨是样式主义美术的发源地和最重要的中心。在萨托门下,出现了样式主义早期代表庞多尔莫和罗素。
(1)庞多尔莫
庞多尔莫(Pontormo,)本名雅各布·卡鲁西,具有鲜明个人风格,他的作品显示出更多新因素。
代表作品 《基督下十字架》(约),塞满画面的人物几乎全平贴在前景上,这些色彩轻淡、线条流利的人物仿佛像云朵一样飘在没有真实空间感的虚空中。他们缺乏体积感和重量感,就像单薄的剪纸一样。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一种非现实的意味。
罗素(Giovanni Battista Rosso Fiorentino,)是位颇有才气、风格独特的画家。罗素曾应热爱意大利美术的法国国王法朗梭瓦一世邀请在法国工作,从而把样式主义留在了枫丹白露,影响着法国美术的面貌。
代表作品 《基督下十字架》(1521),虽与庞多尔莫上述名作题材相同,但却有自身的特色。几何形十字架、梯子和有棱有角的生硬人物形象组成了一个停滞凝固的绘画世界。画面上所有人物都仿佛中了妖法一样僵立在那儿,造成一种奇特的、惊恐不安的感觉,从而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意味。
(3)布隆基诺
佛罗伦萨画家布隆基诺(Agnolo Bronzino,),是样式主义全盛期的代表人物。他在庞多尔莫教导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素以笔法精致、感情冷漠、色彩刺目著称。
代表作品: 《托莱多的埃莱诺拉及其子乔凡尼·德·美第奇》(约1550),就是鲜明体现他画风的完美例证。暗蓝色背景衬托着衣饰华丽的静止人物,刻画得十分精细的贵妇人神态冷漠,就像瓷人一样,具有冷冰冰的高雅气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勃纳尔绘画作品构图的研究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9|
上传日期: 07:05: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勃纳尔绘画作品构图的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画家朱德群巴黎去世 带走“留法三剑客”时代
来源:新京报
1955年朱德群初到法国巴黎。
1997年朱德群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是该院第一个华人院士。
  朱德群的离世或许让天堂中有了昔日“留法三剑客”重聚的时刻,他和吴冠中、赵无极又可以一起切磋技艺。法国当地时间3月26日,享年93岁的朱德群在巴黎去世。法兰西艺术院公布了这一消息,1997年朱德群当选该院终身院士,这是200年来法兰西艺术院第一个华人院士。昨日,在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发给朱德群家人的吊唁函中,许江称,朱德群的艺术是后辈画者、学人心中的不灭明灯,他的离去是中国乃至世界艺坛的重大损失。而在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峰心中,朱德群未能在杭州举行讲习班成了永远的遗憾。  4年前借“回顾展”回家  朱德群被冠以法籍华裔杰出抽象主义大师的头衔。从在中国研习水墨画到油画,再到巴黎纵横于抽象油画之域,朱德群的画风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朱德群曾表示,中国文化在滋润着他,他一直追求将西方的色彩与抽象艺术中的自由形态结合成阴阳和合之体,寻找东西方艺术的一种最佳结合点。  尽管自1955年便移居法国,但中国对于朱德群来说始终是个魂牵梦绕的故土。他多次表示要回家。2010年3月,朱德群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回顾展形式实现了梦想。  当时中国美术馆拿出三楼一层的展馆,分五部分展示朱德群油画、水墨、书法、陶瓷等领域的成就,113幅作品展示了朱德群从1955年至2008年的创作历程。当时,该展策展人、法国艺术评论家戴浩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展览是首次全面展出朱德群的成就,而以前大家只能看到他的油画作品。”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告诉记者,这次展览之后,朱德群还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一幅油画《绿色的活力》以及十幅水墨作品。  患脑血栓仍眷恋绘画  朱德群的夫人董景昭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1955年朱德群踏上巴黎后便一直在画画,直到2009年一场意外造成其脑血栓,右手不能再执画笔,也失去了言语能力。2010年的故土回顾展,即使在听着家人向他叙说筹办展览的情况时,他也流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漠然神情。不过,董景昭还是强调对朱德群来说惟一不变的是对绘画的眷恋。在他的心中,还有很多未完成的构思。发生意外之前,当时89岁的朱德群还是买了很多的宣纸和油布,“他说他还要画,脑子里还有很多想要表现的东西。”  对此,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杨桦林也表示晚年的朱德群身体欠佳。2010年8月,杨桦林为筹办“国美之路?林风眠师生联展”,专程前往巴黎探视赵无极、朱德群等校友。昨日,杨桦林告诉记者,由于朱德群的身体原因,自己并未见到他本人,但朱德群的妻儿在得知要举办这一展览时,也是非常支持。  逝者  朱德群  日-日  日出生于萧县白土镇(今属安徽宿州),1935年开始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绘画。1955年,朱德群踏上巴黎,此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此。在认真研究西方绘画的新思潮后,朱德群画风转为更加奔放,并逐步走向抽象,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抽象艺术风格,在国际画坛赢得了声誉。  1997年12月朱德群荣膺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典礼主席致词称颂他的艺术“丰富了欧洲文化的内容”,他成为法兰西艺术院200年来首位华裔院士和首位东方艺术家。  杭州求学  师从吴大羽、潘天寿  朱德群曾谈起他与赵无极的区别:赵无极上课不专心,而他则老老实实地学习国画。  朱德群出生在一个深具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家中收藏了丰富的古典书籍和名人字画。最令少年朱德群着迷的是传统绘画,尤其是书法。  朱德群夫人董景昭曾于2010年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小时候,朱德群被要求学书法,“那时被家长要求要学正楷,但偏偏他又没有耐心去练正楷。就在父亲的书房内找到了王羲之的书法帖子。”狂草便伴随朱德群的整个创作生涯。  1935年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这所由学贯中西的林风眠任校长的学校里,朱德群向吴大羽学习西画,向潘天寿学习国画。白天,写生绘画并尝试多种受野兽派风格影响的习作。晚上,则将精力投注于书法练习或临摹古代大师作品。  在这所学校里,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是校友。或许他们当年也未曾想到日后艺术史上会将三人并提,他们相继被授予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也被称为三剑客。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峰的回忆中还有这样一段趣闻:“朱德群曾向我谈起过他与赵的区别,说赵无极上课不专心,而自己则是老老实实地学习国画。”  留学法国  斯塔尔“指引我自由之道”  朱德群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他开始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效果。  1955年,朱德群在法国马赛登陆。到法国前,他在台湾已经相当成功,却未曾放弃赴巴黎学画的想法。老师的教诲以及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内,翻阅莫奈、塞尚或马蒂斯作品的普通印刷品所引发的年轻梦想,一直在牵引着他。  初抵巴黎,朱德群住在梦露街一栋简朴的旅馆内,狭窄的房间也同时充当画室。上午在法语联盟上课,下午则在大茅屋画院画素描。在巴黎早期,朱德群以女性裸体为主,却已有了西方绘画大师的影子。  1956年,朱德群在巴黎市立美术馆看尼古拉?德?斯塔尔去世一周年回顾展,没想到一下就释放了深藏在内心的能量,“那一年,参观巴黎现代美术馆的尼古拉?德?斯塔尔的回顾展给了我一个启示。他那风格豪放的绘画指引我自由之道,就如同我在梦中所看到的。”  朱德群决定切断与具象绘画的联系,进入极端抽象。发现斯塔尔,显然给朱德群提供了一座意想不到的中西之间的桥梁。在抽象艺术中,朱德群的书法造诣又使其发展出无穷的内在活力,朱德群开始逐渐感受到中国书法与抽象艺术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此时的朱德群完全打通了中西、抽象与具象的界限。他开始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效果,制造出未曾有过的宽阔意境。1965年所画的《泉》可以看到北宋画家范宽的影子。在《遇》中,山峰间的一条路径或一片林中空地,又让人看到李可染的风格。  肖峰自上世纪80年代出任中国美院院长以来多次与朱德群接触。他说,朱德群也将自己的艺术心得与其交流,“不要以为抽象艺术不要形,不要人,不要对象,我的对象都来自大自然和艺术家的心灵。”肖峰至今铭记朱德群的这番话。  在肖峰看来,尽管技贯中西,但在朱德群那可以看出其文人画传统,“他的画作就是用中国文人画的精粹来表达,当然中间也有西方文化的学习。可以说朱德群就是个诗性的抽象艺术家。”  不忘故土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中国了”  偏爱南唐后主李煜,也喜欢杜牧、张继、陶渊明,诗的意境启发了他绘画的灵感。  “生活很简单,很严肃,也很单纯,也不善于交际,不喜欢出去,喜欢安安静静地在家。”这是董景昭描述中的朱德群。  在法国的家里,朱德群与妻子一直坚持让孩子说中国话。朱德群对唐诗宋词的偏爱让其也不放过对孩子的早教。儿子以华、以峰小时候,朱德群就让他们背短的绝句。朱德群偏爱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也喜欢杜牧、张继、陶渊明。董景昭称朱德群不止一次地说起,是诗的意境启发了他绘画的灵感。  随着年事增长,朱德群对肖峰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中国了。”尽管从1955年就离开故土远赴巴黎,但朱德群始终把祖国看成自己永远不能忘却的故乡。  肖峰向记者回忆,朱德群家中摆设几乎多为东方风格,屋中挂满了书法和水墨画。  东方式的温情也更多地惠及中国美院的师生。当年老校长林风眠到巴黎办画展,朱德群亲人般的礼遇让林很是感动。当听说自己的恩师吴大羽没有颜料画画时,他便托人寄颜料给吴,“我记得吴大羽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造就了朱德群,”肖峰说。  中国美院在法国的三个画室一旦有开幕活动时,朱德群和赵无极也会积极参加。巴黎堵车,“他俩分别坐地铁过来。有时候提前了两个小时,朱德群就在附近喝咖啡”,这些琐碎的往事都让肖峰唏嘘不已。  然而在肖峰那还是有遗憾,那便是朱德群没有像赵无极一样能在美院开讲习班。1983年朱德群返回故乡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访问,此后多次回到北京、杭州,“当时他说,"我下定决心了,要不断地回到东方,到台湾、大陆来。"我也多次邀请他开讲习班,但都一次次地错过。”  C06-C08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下转C08版)
(责任编辑:刘华清)
原标题:朱德群带走“留法三剑客”时代(组图)
刑事申诉是周正龙的合法权利。[]
数字之道:
新闻当事人:
主演:唐嫣/李易峰/舒畅/陈伟霆/黄明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谷智鑫/王珂/黑子/张立/冯玉玺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
主演:周迅/黄晓明/谢依霖/隋棠
TFboys《快乐环岛》
李冰冰质疑冯小刚偏心
刘欢组挑战限时创作
冯绍峰谈与倪妮恋爱事
艾伦曝《五十度灰》片段
张晓龙美容大揭密
奇幻执念师触摸未来
一路惊喜互秀激情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路人为其穿衣遮羞……[]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客与画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