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海棠这首诗的意思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 &&】&
  卷48_1【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张九龄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卷48_2【奉和圣制次琼岳韵】张九龄  山祇亦望幸,云雨见灵心。岳馆逢朝霁,关门解宿阴。  咸京天上近,清渭日边临。我武因冬狩,何言是即禽。  卷48_3【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张九龄  眷言感忠义,何有间山川。徇节今如此,离情空复然。  皇心在勤恤,德泽委昭宣。周月成功后,明年或劳还。  卷48_4【奉和圣制初出洛城】张九龄  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  卷48_5【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张九龄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卷48_6【敕赐宁王池宴】张九龄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卷48_7【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张九龄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卷48_8【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张九龄  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  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卷48_9【折杨柳】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卷48_10【剪彩】张九龄  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  卷48_11【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张九龄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卷48_12【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张九龄  万乘飞黄马,千金狐白裘。正逢银霰积,如向玉京游。  瑞色铺驰道,花文拂彩旒。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卷48_13【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卷48_14【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张九龄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  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  卷48_15【三月三日登龙山】张九龄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卷48_16【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张九龄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卷48_17【晚霁登王六东阁】张九龄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卷48_18【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张九龄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卷48_19【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张九龄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卷48_20【和韦尚书答梓州兄南亭宴集】张九龄  棠棣闻馀兴,乌衣有旧游。门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尝繁会,清风咏阻修。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卷48_21【答陈拾遗赠竹簪】张九龄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卷48_22【赠澧阳韦明府】张九龄  君有百炼刃,堪断七重犀。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竟与尚书佩,遥应天子提。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如泥。  卷48_23【在洪州答綦毋学士】张九龄  旬雨不愆期,由来自若时。尔无言郡政,吾岂欲天欺。  常念涓尘益,惟欢草树滋。课成非所拟,人望在东菑。  卷48_24【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张九龄  云雨俱行罢,江天已洞开。炎氛霁后灭,边绪望中来。  作骥君垂耳,为鱼我曝鳃。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  卷48_25【酬王六寒朝见诒】张九龄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卷48_26【林亭咏】张九龄  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卷48_27【晨出郡舍林下】张九龄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  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卷48_28【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遂赋二章】张九龄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卷48_29【林亭寓言】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卷48_30【送使广州】张九龄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卷48_31【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张九龄  蜀严化已久,沉冥空所思。尝闻卖卜处,犹忆下帘时。  驱传应经此,怀贤倘问之。归来说往事,历历偶心期。  卷48_32【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张九龄  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  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  卷48_33【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张九龄  元僚行上计,举饯出林丘。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  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卷48_34【东湖临泛饯王司马】张九龄  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聊乘风日好,来泛芰荷香。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  卷48_35【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张九龄  荷叶生幽渚,芳华信在兹。朝朝空此地,采采欲因谁。  但恐星霜改,还将蒲稗衰。怀君美人别,聊以赠心期。  卷48_36【饯陈学士还江南同用征字】张九龄  荷蓧旋江澳,衔杯饯霸陵。别前林鸟息,归处海烟凝。  风土乡情接,云山客念凭。圣朝岩穴选,应待鹤书征。  卷48_37【通化门外送别】张九龄  屡别容华改,长愁意绪微。义将私爱隔,情与故人归。  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  卷48_38【送杨道士往天台】张九龄  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  此地烟波远,何时羽驾旋。当须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卷48_39【送杨府李功曹】张九龄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卷48_40【送宛句赵少府】张九龄  解巾行作吏,尊酒谢离居。修竹含清景,华池澹碧虚。  地将幽兴惬,人与旧游疏。林下纷相送,多逢长者车。  卷48_41【送韦城李少府】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卷48_42【送苏主簿赴偃师】张九龄  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  激节轻华冕,移官殉彩衣。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  卷48_43【送广州周判官】张九龄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卷48_44【郡江南上别孙侍御】张九龄  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何言此地僻,忽与故人同。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王程不我驻,离思逐秋风。  卷48_45【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张九龄  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卷48_46【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张九龄  江路与天连,风帆何淼然。遥林浪出没,孤舫鸟联翩。  常爱千钧重,深思万事捐。报恩非徇禄,还逐贾人船。  卷48_47【溪行寄王震】张九龄  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  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  卷48_48【自豫章南还江上作】张九龄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卷48_49【将至岳阳有怀赵二】张九龄  湘岸多深林,青冥昼结阴。独无谢客赏,况复贾生心。  草色虽云发,天光或未临。江潭非所遇,为尔白头吟。  卷48_50【使还湘水】张九龄  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  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卷48_51【初发道中寄远】张九龄  日夜乡山远,秋风复此时。旧闻胡马思,今听楚猿悲。  念别朝昏苦,怀归岁月迟。壮图空不息,常恐发如丝。  卷48_52【自湘水南行】张九龄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  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卷48_53【初入湘中有喜】张九龄  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  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  卷48_54【耒阳溪夜行】张九龄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卷48_55【江上】张九龄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卷48_56【自彭蠡湖初入江】张九龄  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  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  卷48_57【赴使泷峡】张九龄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嶔。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  卷48_58【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卷48_59【浈阳峡】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卷48_60【使至广州】张九龄  昔年尝不调,兹地亦邅回。本谓双凫少,何知驷马来。  人非汉使橐,郡是越王台。去去虽殊事,山川长在哉。  卷48_61【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卷48_62【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张九龄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卷48_63【初发曲江溪中】张九龄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  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  卷48_64【旅宿淮阳亭口号(一作宋之问诗)】张九龄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卷48_65【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卷48_66【秋夕望月】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卷48_67【咏燕】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卷48_68【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张九龄  尝闻继老聃,身退道弥耽。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  苔石随人古,烟花寄酒酣。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  卷48_69【戏题春意】张九龄  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相鸣不及鸟,相乐喜关人。  日守朱丝直,年催华发新。淮阳只有卧,持此度芳辰。  卷48_70【庭梅咏】张九龄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卷48_71【听筝】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卷48_72【初秋忆金均两弟】张九龄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卷48_73【秋怀】张九龄  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忆随鸿向暖,愁学马思边。  留滞机还息,纷拏网自牵。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卷48_74【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张九龄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叹常山宝,沉埋京兆阡。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卷48_75【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张九龄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岂悟瑶台雪,分雕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卷48_76【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张九龄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卷48_77【眉州康司马挽歌词】张九龄  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卷48_78【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张九龄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晴云稍卷寒岩树,  宿雨能销御路尘。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  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卷48_79【奉和圣制龙池篇】张九龄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飞龙已向珠潭出,  积水仍将银汉连。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其它僻字:
共188,分3页显示&&&1&
《漢語大詞典》:瑶池  拼音:yáo chí(1).古代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池名, 西王母 所居。:“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 、 瑶池 。”《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於 瑶池 之上。” 唐太宗 《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 丰
镐 可游,何必 瑶池 之上乎?” 元
《裴度还带》第四折:“ 瑶池 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郭小川 《昆仑行》诗:“据说, 西王母 兴建 瑶池 ,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2).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唐
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囀好音。”《漢語大詞典》:瑶台(瑶臺)  拼音:yáo tái(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漢語大詞典》:瑶草  拼音:yáo cǎo(1).传说中的香草。 汉
《与友人书》:“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唐
:“ 王子 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鲁迅 《坟·杂忆》:“我当时的意思……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 华 国的艺苑。”(2).泛指珍美的草。:“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吕向 注:“瑶草、玉树,皆美言之。” 金 元好问 诗:“春风来时瑶草芳,緑池珠树宿鸳鸯。” 明
《武当》诗之二:“ 秦 敦 汉 鼎存肤骨,瑶草琼枝作鬘鬟。”(3).被雪覆盖的草。 宋
诗:“三径瑶草合,一缾井花温。” 清
《人日同诸子游平山堂大雪骤至》诗:“喜胜褰瑶草,狂思倒葛巾。”《漢語大詞典》:瑶琴  拼音:yáo qín用玉装饰的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唐
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宋
汉 之间所製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 清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漢語大詞典》:瑶席  拼音:yáo xí(1).形容华美的席面,设于神座前供放祭品。一说指用瑶草编成的席子。 唐
:“瑶席降神,朱弦饗帝。” 元
《七曲文昌祠》诗:“初无瑶席椒浆奠,空望灵旗鹤驾来。”(2).美称通常供坐卧之用的席子。 南朝
宋 鲍照 :“象牀瑶席镇犀渠,雕屏匼匝组帷舒。” 明
诗:“忆我同袍人,何繇共瑶席。”(3).指珍美的酒宴。 唐
诗:“雕盘贺喜开瑶席,彩笔题诗出琐闈。” 宋
《避暑漫抄·啽呓集》:“满堂诗酒皆词客,夺锦挥毫在瑶席。” 明
《观灯赋》:“举霞觴,肆瑶席。”《漢語大詞典》:瑶华(瑶華)  拼音:yáo huá亦作“瑶花”。
(1).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瑶华,玉华也。” 洪兴祖 补注:“説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 唐
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 元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洞里瑶华自高韵,八千春,裊烟已报长生信。”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2).喻指霜、雪。 唐
诗:“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宋
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明
诗:“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鐘……百里皆瑶华,千林閟幽风。”(3).指美玉。 晋
:“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鍔不淬,则纯鉤之劲不就。” 晋
:“﹝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载以瑶华之车,饰以五色之玉,驾以赤象,至於京师。” 唐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4).比喻诗文的珍美。亦用以对人诗文的美称。 唐
诗:“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唐
诗:“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唐
诗:“知有瑶华手自开,《巴人》虚唱懒封回。”(5).“ 瑶华圃 ”的省称。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明
《紫箫记·巧探》:“一自残雪飞画栋,蚤罢瑶华梦。” 明
《紫箫记·边思》:“流照 伏波 营,飞入瑶华境。”参见“ 瑶华圃 ”。《漢語大詞典》:瑶华圃(瑶華圃)  拼音:yáo huá pǔ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唐
《会真诗》:“言自瑶华圃,将朝碧帝宫。”《漢語大詞典》:瑶瑟  拼音:yáo sè用玉装饰的琴瑟。 唐
:“挟寳书与瑶瑟,芳蕙华而兰靡。” 宋
诗:“缓篙溯月勿遽行,坐待 湘妃 鼓瑶瑟。” 明 邝露 《虞山谒舜祠》诗:“何人抚瑶瑟,离恨隔 湘川 。” 清
《玉女摇仙佩》词:“《霓裳》勿奏,瑶瑟休弹,听我一言为寿。”
诗:“瑶瑟凝尘清怨絶,可怜无女耀高丘。”《漢語大詞典》:瑶林  拼音:yáo lín(1).玉林。泛指仙境。 晋
《九愍·纡思》:“怀瑶林之珍秀,握兰野之芳香。”:“未若澄虚心於 玄圃 ,荫瑶林於 蓬莱 。” 宋
《夷坚支志庚·扬州茅舍女子》:“自念此身,真如腐鼠,而得造瑶林琼圃,瞻近羣玉。”(2).披雪的林木。 宋
词:“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风影轻飞,花发瑶林春未知。” 宋
诗:“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明
诗:“ 梁园 风景异,兴逐雪花移。璚馆东西户,瑶林千万枝。” 清
《东城杂记·竹深亭》:“穷阴之夕,雪霰交坠……琅玕翠碧,化为瑶林。”(3).石笋、石林的美称。 前蜀
:“採珠逢寳窟,閲石见瑶林。”(4).比喻资质优异、品格高洁的人。 宋
诗:“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参见“ 瑶林琼树 ”。《漢語大詞典》:瑶林琼树(瑶林瓊樹)  拼音:yáo lín qióng shù亦作“瑶林玉树”。
(1).传说中仙界的玉花树。 唐
《剧谈录·玉蘂院真人降》:“ 上都
唐昌观 旧有玉蘂花。其花每发,若瑶林琼树。” 宋
词:“如在 广寒宫 ,惊满目瑶林琼树。”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2).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南朝
宋 刘义庆 :“ 王戎 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唐
诗:“其弟 炳章 犹两丱,瑶林琼树含奇花。” 宋
词:“縹緲云间质,轻盈波上身。瑶林玉树出风尘,不是野花凡草、等閒春。”《漢語大詞典》:瑶觞(瑶觴)  拼音:yáo shāng玉杯。多借指美酒。 唐
《宴山亭序》:“银烛摛花,瑶觴抒兴。”《群音类选·百顺记·父子荣归》:“玉趾步金莲,捧瑶觴遶膝争先。”《漢語大詞典》:瑶阶(瑶階,瑶堦)  拼音:yáo jiē亦作“瑶阶”。 (1).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 晋
:“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唐
《秋夕》:“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明
《二郎神·宫怨》:“怕鞋侵荒蘚,瑶堦欲下还旋。” 清
《缑山曲》诗:“ 智琼 携手 阿环 随,同侍瑶阶看舞姬。”(2).指积雪的石阶。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唐
诗:“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群音类选·戴王雪访》:“冰花六出寒风剪,玉积瑶堦遍。”《漢語大詞典》:瑶姬  拼音:yáo jī(1).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 巫山 神女。 北魏 郦道元 :“ 郭景纯 曰: 丹山 在 丹阳 ,属 巴 。 丹山 西即 巫山 者也。又帝女居焉。 宋玉 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 瑶姬 ,未行而亡,封於 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 巫山 之女, 高唐 之阻。”一说即 西王母 之女 云华夫人 。卷五六引《集仙录》:“ 云华夫人 ,王母第二十三女, 太真王夫人 之妹也,名 瑶姬 。” 唐
诗:“ 瑶姬 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后蜀 顾夐 词:“青鸟不来传锦字, 瑶姬 何处锁兰房!”(2).传说 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 唐
诗:“ 瑶姬 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
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歧。”《漢語大詞典》:瑶琼(瑶瓊)  拼音:yáo qióng(1).泛指美玉。语本:“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汉
之三:“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唐
诗:“羣峯悬中流,石壁如瑶琼。” 清
《喜雨》诗:“两年逢旱潦,斗米如瑶琼。”(2).指美石。 唐
诗:“油幕似 崑丘 ,粲然叠瑶琼。” 元
诗:“过溪踏瑶琼,入山採苍翠。”(3).喻指冰雪。 宋
诗之一:“病士拥衾催煖酒,闭门不听扫瑶琼。”(4).对他人诗文、赠礼的美称。 晋
:“貽我妙文,繁春之文……授此瓦砾,厕彼瑶琼。” 唐
:“衝戛瑶琼得至音,数篇清越应南金。”《漢語大詞典》:瑶卮  拼音:yáo zhī见“ 瑶卮 ”。《漢語大詞典》:瑶宫  拼音:yáo gōng传说中的仙宫,用美玉砌成。 南朝
《许长史旧馆坛碑颂》:“瑶宫碧简,绚采垂文。”:“驾斑龙,忽催金母,转仙仗,去瑶宫。”《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平日万篇何所在?六丁收拾上瑶宫。”《漢語大詞典》:瑶花  拼音:yáo huā见“ 瑶华 ”。《漢語大詞典》:瑶华(瑶華)  拼音:yáo huá亦作“瑶花”。
(1).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瑶华,玉华也。” 洪兴祖 补注:“説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 唐
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 元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洞里瑶华自高韵,八千春,裊烟已报长生信。”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2).喻指霜、雪。 唐
诗:“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宋
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明
诗:“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鐘……百里皆瑶华,千林閟幽风。”(3).指美玉。 晋
:“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鍔不淬,则纯鉤之劲不就。” 晋
:“﹝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载以瑶华之车,饰以五色之玉,驾以赤象,至於京师。” 唐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4).比喻诗文的珍美。亦用以对人诗文的美称。 唐
诗:“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唐
诗:“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唐
诗:“知有瑶华手自开,《巴人》虚唱懒封回。”(5).“ 瑶华圃 ”的省称。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明
《紫箫记·巧探》:“一自残雪飞画栋,蚤罢瑶华梦。” 明
《紫箫记·边思》:“流照 伏波 营,飞入瑶华境。”参见“ 瑶华圃 ”。《漢語大詞典》:瑶华圃(瑶華圃)  拼音:yáo huá pǔ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唐
《会真诗》:“言自瑶华圃,将朝碧帝宫。”《漢語大詞典》:瑶簪  拼音:yáo zān(1).玉簪。 唐
《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瑶簪绣裾,千万侍女。酬以觥斝,助之歌舞。” 元
《古宫人怨》诗:“粧成陪玉輦,舞罢坠瑶簪。” 清 汤春生 《夏闰晚景琐说》:“入傍妆臺,对芙蓉镜,卸鬢边双凤,重綰云髻,插瑶簪,堆茉莉。”(2).借指美女。 明
《灌园记·法章闻变》:“想往日凤楼鹤禁,列两行寳珥瑶簪。”(3).比喻高而尖的山峰。 宋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 桂 之千峯,皆帝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一本作“ 瑶篸 ”。《漢語大詞典》:瑶光  拼音:yáo guāng(1).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为象征祥瑞。《淮南子·本经训》:“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 高诱 注:“瑶光,谓北斗杓第七星也……一説,瑶光,和气之见者也。” 汉
《西京赋》:“上飞闥而远眺,正睹瑶光与玉绳。”:“帝 顓頊
高阳氏 ,母曰 女枢 ,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於幽房之宫,生 顓頊 於 若水 。” 唐
诗:“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 王气应瑶光。” 明
《瑞象赋》:“瑶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兹其所谓瑞象,而特应於我圣君者乎。”(2).玉的光采。:“金字煌煌,瑶光灿灿。羣工奉之,登此寳殿。”(3).比喻白光。 三国
之五七:“漭瀁瑶光中,忽忽肆荒滛。” 明
《紫箫记·拾箫》:“急闪闪瑶光乱散,妆成鹿衔五色灵芝。” 清
:“隐见瑶光曳,琤瑽珮响传。”(4). 北魏
洛阳 尼寺名。 清
:“呜呼! 秀容 纵骑,夺壻 瑶光 。”参见“ 瑶光寺 ”。《漢語大詞典》:瑶光寺  拼音:yáo guāng sì北魏
世宗 ( 宣武帝 )在 洛阳 所建的尼寺。房舍五百余间,妃嫔贵媛,多出家于此。 永安 三年(公元530年), 秀容 部落首领 尒朱兆 攻入 洛阳 ,纵兵大掠,时有骑兵数十入寺淫秽。此后颇有讥讪,语曰:“ 洛阳 男儿急作髻, 瑶光寺 尼夺作婿。”参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漢語大詞典》:瑶水  拼音:yáo shuǐ(1).即 瑶池 。:“至如 夏后 两龙,载驱璿臺之上; 穆满 八骏,如舞 瑶水 之阴。” 刘良 注:“ 瑶水 , 瑶池 也。” 北周
:“停鸞讌 瑶水 ,归路上鸿天。” 唐
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 宋
《管春风》诗:“春风消息苦不远, 瑶臺 、 瑶水 冰霜浅。”参见“ 瑶池 ”。(2).形容冰雪覆盖的河流。 唐
诗:“素质添瑶水,清光散玉峯。”《漢語大詞典》:瑶池  拼音:yáo chí(1).古代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池名, 西王母 所居。:“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 、 瑶池 。”《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於 瑶池 之上。” 唐太宗 《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 丰
镐 可游,何必 瑶池 之上乎?” 元
《裴度还带》第四折:“ 瑶池 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郭小川 《昆仑行》诗:“据说, 西王母 兴建 瑶池 ,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2).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唐
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囀好音。”《漢語大詞典》:瑶京  拼音:yáo jīng(1).繁华的京都。 宋
词:“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群音类选·合镜记·乐昌分镜》:“愁思满瑶京。雨打梧桐,教我后夜同谁听?” 明
《紫箫记·心香》:“看游子功成,歌舞入瑶京。”(2).玉京,天帝所居。泛指神仙世界。 宋
:“尘世无人知此曲,却骑黄鹤上瑶京,风冷月华清。” 元
:“噫,今夜酒醒何处,清风明月,一笛瑶京。” 明
:“不容在世作狡獪,復结飞珮还瑶京。” 清
《桃花扇·草檄》:“我欲吹断玉簫,驂鸞归去,不知何处冷瑶京。”《漢語大詞典》:瑶英  拼音:yáo yīng亦作“瑶瑛”。
(1).玉的精华。 晋
《七命》:“错以瑶英,鏤以金华。” 元
诗:“瑶瑛篆刻镇 华阳 ,犹带 宣和 雨露香。”(2).喻雪花或冰花。 宋
词:“翦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 金 马钰 词:“瑶瑛结,连城寳气,璀璨射珪璋。”《漢語大詞典》:瑶坛(瑶壇)  拼音:yáo tán(1).用美玉砌成的高台,多指神仙的居处。:“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2).对祭坛的美称。 唐
《少室山少姨庙碑》:“岂止 河 庭贝闕,俯瞰 冯夷 之都; 洛水 瑶坛,旁临 虙妃 之馆。”:“天锡多祉,皇受五福。言瞻瑶坛,迄奉瑄玉。” 明
诗:“玄端佩衝牙,陟降瑶坛静。”(3).玉石台阶。:“遡惠风於蘅薄,眷椒涂於瑶坛。” 张铣 注:“坛,犹阶也。”一说为玉堂。见 李善 注。《漢語大詞典》:瑶阙(瑶闕)  拼音:yáo quē(1).传说中的仙宫。 五代
:“瑶闕参差 阿母 家,楼臺戏闭凝彤霞。” 宋
:“瑶闕琼宫,高枕 巫山 十二。” 清 陈维嵩 《百字令·淮阴阎再彭以破环词索和为缀此章》词:“半规破镜,筭仍飞上瑶闕。”(2).指皇宫,朝廷。 唐 刘禹锡 诗:“独立当瑶闕,传訶步紫垣。” 宋
诗之二:“都人望气归瑶闕,星扫茸头落参伐。”《漢語大詞典》:瑶琨  拼音:yáo kūn(1).语出:“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孔 传:“瑶、琨皆美玉。”后用以泛指美玉美石。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入山海,採珠璣,求瑶琨。” 宋
《李氏山园潜珍阁赋》:“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明
《泉南两义士歌》:“踰年还家喜得寳,木难火齐并瑶琨。”(2).传说中的古地名。出产美酒。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瑶琨 去 玉门 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之以酿酒,则味如醇酎。”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帝坐良久,设甜水之冰,以备沐濯,酌 瑶琨 碧酒,炮青豹之脯。”《漢語大詞典》:瑶山  拼音:yáo shān(1).传说中的仙山。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 瑶山 之帝坛。” 唐
:“ 瑶山 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明
《紫箫记·托媒》:“青楼那到 瑶山 静,花酲柳梦浑难醒。” 清
《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狂收瀚海鲸鯢靖,清润 瑶山 草木新。”参见“ 玉山 ”。(2).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宋
词:“七琖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宋
词:“纱纬半捲。记云嚲瑶山,粉融珍簟。”参见“ 玉山 ”。《漢語大詞典》:玉山  拼音:yù shān(1).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 玉山 ,是 西王母 所居也。” 郭璞 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谓之 群玉之山 。” 唐
诗:“ 玉山 高与 閬风 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清
《长生殿·偷曲》:“珠辉翠映,凤翥鸞停, 玉山 蓬顶, 上元 挥袂引 双成 , 上元 挥袂引 双成 , 萼緑 回肩招 许琼 。” 徐朔方 注:“ 玉山 , 西王母 住的仙山。”(2).用玉堆成的山,形容豪富。 唐
《忧赋》:“ 西汉 则 王根 为玉山, 东京 则 郭况 制金穴。”(3).对秀丽山峰的美称。 唐
诗:“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4).比喻色白如山状之物。 唐
:“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此喻白云。 唐
:“银闕双高银汉里,玉山横列玉墀前。”此喻雪山。 宋
诗:“渊停初镜净,势转忽云崩。脱隘尚容与,投深益沸腾。玉山纷破碎,阵马急侵陵。”此喻浪涛。(5).:“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 裴叔则 ( 裴楷 字)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后因以“玉山”喻俊美的仪容。 北周
《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邱墟,风神磊落,玉山秀立,乔松直上。” 唐
诗:“玉山突兀压乾坤,出得朱门入戟门。” 明
《牡丹亭·寻梦》:“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嬋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 清
《贺人婚序》:“临琪树於 崔生 ,照玉山於 裴叔 。”(6).山名。即 蓝田山 。 唐
诗:“爱汝 玉山 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仇兆鳌 注引 邵长蘅 曰:“ 东山 ,即 蓝田山 ,又名 玉山 ,在 长安
蓝田县 东南。”《漢語大詞典》:玉山  拼音:yù shān(1).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 玉山 ,是 西王母 所居也。” 郭璞 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谓之 群玉之山 。” 唐
诗:“ 玉山 高与 閬风 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清
《长生殿·偷曲》:“珠辉翠映,凤翥鸞停, 玉山 蓬顶, 上元 挥袂引 双成 , 上元 挥袂引 双成 , 萼緑 回肩招 许琼 。” 徐朔方 注:“ 玉山 , 西王母 住的仙山。”(2).用玉堆成的山,形容豪富。 唐
《忧赋》:“ 西汉 则 王根 为玉山, 东京 则 郭况 制金穴。”(3).对秀丽山峰的美称。 唐
诗:“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4).比喻色白如山状之物。 唐
:“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此喻白云。 唐
:“银闕双高银汉里,玉山横列玉墀前。”此喻雪山。 宋
诗:“渊停初镜净,势转忽云崩。脱隘尚容与,投深益沸腾。玉山纷破碎,阵马急侵陵。”此喻浪涛。(5).:“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 裴叔则 ( 裴楷 字)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后因以“玉山”喻俊美的仪容。 北周
《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邱墟,风神磊落,玉山秀立,乔松直上。” 唐
诗:“玉山突兀压乾坤,出得朱门入戟门。” 明
《牡丹亭·寻梦》:“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嬋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 清
《贺人婚序》:“临琪树於 崔生 ,照玉山於 裴叔 。”(6).山名。即 蓝田山 。 唐
诗:“爱汝 玉山 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仇兆鳌 注引 邵长蘅 曰:“ 东山 ,即 蓝田山 ,又名 玉山 ,在 长安
蓝田县 东南。”《漢語大詞典》:瑶圃  拼音:yáo pǔ语本:“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瑶圃,产玉的园圃,指仙境。 晋
《九愍·修身》:“树椒兰於瑶圃,掩夜光於琼华。” 唐
诗:“一枝拂地成瑶圃,数树参庭是蕊宫。” 元
《梨花曲》诗:“仙妃下瑶圃,靚粧乘素鸞。”《漢語大詞典》:瑶佩(瑶珮)  拼音:yáo pèi亦作“瑶佩”。
美玉制成的佩饰。 北周
《邛竹杖赋》:“岂比夫接君堂上之履,为君座右之铭,而得与綺绅瑶珮,出芳房於蕙庭。” 唐
诗:“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珮响参差。” 宋
词:“云车瑶佩成惆悵,衰柳白鬚相向。” 清
《最录南唐五百字》:“琼琚瑶珮,纪烈采风。”见“ 瑶珮 ”。《漢語大詞典》:瑶觥  拼音:yáo gōng玉杯。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酌瑶觥,飞玉觴,陆海珍味,靡不臻极。”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转瞬宵来月更明,芳时何处酌瑶觥。”《漢語大詞典》:瑶树(瑶樹)  拼音:yáo shù(1).传说中一种玉白色的树。《淮南子·墬形训》:“掘 崑崙 以下地……絳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唐
诗之六:“ 崑崙 有瑶树,安得采其英。”(2).树之美称。 唐
诗之五:“主人偏养怜整顿,玉粟充肠瑶树栖。” 宋
词:“见説西风,为人吹恨上瑶树。”《漢語大詞典》:瑶墀  拼音:yáo chí(1).玉阶。借指朝廷。 唐
诗:“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宋
:“伏以华枢纪节,瑶墀先五日之春;玉历发祥,圣世启千龄之运。” 明
诗:“曾持画省郎官笔,况著瑶墀近侍裳。”(2).石阶的美称。 唐
诗:“炉香浄琴案,松影閒瑶墀。”《漢語大詞典》:瑶图(瑶圖)  拼音:yáo tú(1).图籍;版图。 南朝
诗:“极睇金策,具览瑶图。” 唐
《敬酬陈掾秋夜有赠》诗:“ 武皇 授瑶图,爵土封其新。”:“永翼瑶图,亿万 尧 春。”(2).指帝王世系;帝王族谱。 宋
词:“瑶图纘庆,玉叶腾芳。” 清
《皇朝硕辅颂》序:“若夫璿牒亲藩,瑶图上爵,同姓大功,逾 朱虚 、 东牟 之至亲; 文 子 武 弟,有 周公 、 康叔 之明德。”(3).精美的图像。 唐
诗之十九:“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紺筵分彩,瑶图吐绚。”《漢語大詞典》:瑶岑  拼音:yáo cén(1).美丽的山丘。《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山浄云收,徐步瑶岑,瀟颯风褰袖。” 明
《杂诗》之四:“卿云覆瑶岑,崇兰生浚谷。”(2).指积雪的山。 唐
诗之二五:“餘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漢語大詞典》:瑶箱  拼音:yáo xiāng用珠玉镶嵌的精致匣子。 唐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故能使琱形画塔,象设年滋,彩帙瑶箱,龙编月久。” 宋
诗之四:“风前飘荡参差羽,还似瑶箱呈瑞时。” 宋
词:“儿家七十二鸳鸯,珠佩锁瑶箱。”《漢語大詞典》:瑶笙  拼音:yáo shēng(1).用美玉装饰的笙。 南朝
《丹砂可学赋》:“虽瑶笙及金瑟,杂翠帐与丹幬。” 唐
诗:“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宋
词:“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2).指笙的声音。 明
诗:“嵐飞翠雨林梢滴,鹤载瑶笙月下鸣。” 明 徐复祚 《红梨记·折证》:“翡翠情牵金屋,鸳鸯梦断瑶笙。”《漢語大詞典》:瑶环(瑶環)  拼音:yáo huán(1).玉环。用作耳饰或佩饰。 晋
:“灵禽贡於彤庭,瑶环献自西极。” 宋
《夷坚丙志·锦香囊》:“寳冠珠翘,瑶环玉珥,奇衣袨服,仪状瓌丽。” 清
《观宴高丽使臣》诗:“早闻西国贡瑶环,又见南蛮献铜鼓。”(2).指仙女。 明
:“笑我无心从去住, 蓬莱 顶上候瑶环。”《漢語大詞典》:瑶砌  拼音:yáo qì(1).用玉砌造或装饰的台阶、地面、墙璧等。 唐
《青苔赋》:“白露下,苍苔芜,暗瑶砌,澁琼舖。” 南唐
词:“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 宋
《夷坚三志己·石六山美女》:“入石室,但见琼楼瑶砌,碧玉阶梯。”(2).积雪的石阶。 唐
:“春雪下盈空,翻疑腊未穷……出户行瑶砌,开园见粉丛。” 宋
词:“向晓雪花呈瑞,飞徧玉城瑶砌。”《漢語大詞典》:瑶芳  拼音:yáo fāng(1).玉花。 唐
:“擷瑶芳兮弔 楚 水,弄琪树兮歌 越 岑。”(2).白色花朵的美称。 宋
词:“冷云收,小园一段瑶芳。”《漢語大詞典》:瑶编(瑶編)  拼音:yáo biān珍贵的书册。亦为书籍的美称。 唐
《为百僚贺瑞石表》:“考皇图于金册,搜瑞典于瑶编。”:“玉璽瑶编,礼容毕具。” 元
《东阳县学晖映楼赋》:“积縹囊与緗帙,藴琼轴与瑶编。”《漢語大詞典》:瑶房  拼音:yáo fáng(1).仙境里的玉屋。 晋
:“夫得僊者,或昇太清,或翔紫霄……入宴常阳於瑶房之中。”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振衣瑶房,遨宴希林。” 宋
词:“春锁瑶房,雾迷芝圃,昔游都记。”(2).玉饰的房屋。多指华美的宫室。 唐
《青苔赋》:“及其瑶房有寂,琼树无光,霏微君子之砌,蔓延君侯之堂。” 唐
诗:“瑶房侍寝世莫知,金屋更衣人不见。” 唐
诗:“受环花幌小开镜,移烛瑶房皆捲帘。”《漢語大詞典》:瑶碧  拼音:yáo bì(1).两种玉名。:“又西二百八十里,曰 章莪之山 ,无草木,多瑶碧。” 郭璞 注:“碧亦玉属。”《淮南子·泰族训》:“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 三国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唐
诗:“冰壶动瑶碧,野水失蛟螭。”(2).比喻清澈的江水。 明
《雪中登黄鹤楼》诗:“江山得此清无敌,顷刻银蟾荡瑶碧。”(3).传说中的山名。:“又东六十里,曰 瑶碧之山 ,其木多梓枏,其阴多青雘,其阳多白金。”《漢語大詞典》:瑶天  拼音:yáo tiān(1).对太空的美称。《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丹桂餘香,黄花正妍, 媧皇 鍊出瑶天。”《群音类选·八声甘州·寄情》:“凭栏久,看看月上瑶天外,好难存济,好难存济。”(2).天上的仙境。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荡荡神威气象宽,亲传勅令下瑶天。” 明
诗:“散花仙侣下瑶天,华烛光开锦绣筵。” 清
《桃花扇·栖真》:“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縹緲,玉珮丁冬。”《漢語大詞典》:瑶玉  拼音:yáo yù美玉。喻美好的诗文。 宋
之二:“遗我珠璣何以报?恨无瑶玉与公舟。”《漢語大詞典》:瑶音  拼音:yáo yīn对他人的声音或文字的美称。 北魏
《崔敬邕墓志铭》:“然诺之信,著於童孺;瑶音玉震,闻於弱冠。” 明
诗:“故人惠思我,百里寄瑶音。”《漢語大詞典》:瑶妃  拼音:yáo fēi女神名。 西王母 之女。一说即 瑶姬 。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自云帝季女” 清
仇兆鳌 注:“ 杨慎 曰:《道藏》:神女名 瑶妃 ,乃 西王母 之女。曾助 禹 治水,故称帝女。: 宋玉 谓天帝之季女,名曰 瑶姬 ,封於 巫山 之臺。” 清
陈维崧 《隔帘听·听旧家歌伎隔墙度曲》词:“黄絁新作 瑶妃 侣。悵碧海茫茫,琼楼清苦。”参见“ 瑶姬 ”。《漢語大詞典》:瑶姬  拼音:yáo jī(1).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 巫山 神女。 北魏 郦道元 :“ 郭景纯 曰: 丹山 在 丹阳 ,属 巴 。 丹山 西即 巫山 者也。又帝女居焉。 宋玉 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 瑶姬 ,未行而亡,封於 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 巫山 之女, 高唐 之阻。”一说即 西王母 之女 云华夫人 。卷五六引《集仙录》:“ 云华夫人 ,王母第二十三女, 太真王夫人 之妹也,名 瑶姬 。” 唐
诗:“ 瑶姬 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后蜀 顾夐 词:“青鸟不来传锦字, 瑶姬 何处锁兰房!”(2).传说 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 唐
诗:“ 瑶姬 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
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歧。”《漢語大詞典》:瑶筝  拼音:yáo zhēng(1).玉饰的筝。亦用为筝的美称。 元
《折桂令·酒边分得卿字韵》曲:“客留情春更多情,月下金觥,膝上瑶筝。” 元
《寨儿令·观张氏玉卿双陆》曲:“间锦笙,罢瑶筝。”《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声沥亮,曲按瑶筝;响错落,调番玉拍。”(2).风筝的美称。 唐
诗:“何响与天通,瑶筝掛望中。”《漢語大詞典》:瑶空  拼音:yáo kōng明净的天空,有时指仙境。 宋
词:“微雨初晴,洗瑶空万里,月掛冰轮。” 明 谢谠 《四喜记·风月青楼》:“轻盈态,窈窕容,恍疑仙子下瑶空。”《群音类选·窃符记·如姬焚香》:“瑶空虚朗,冰轮初上。”《漢語大詞典》:瑶枝  拼音:yáo zhī玉枝,传说中仙树的树枝。 唐
:“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 金 王哲 词:“相接,相椄,长出瑶枝玉叶。”《漢語大詞典》:瑶殿  拼音:yáo diàn玉殿。指宫廷。 唐
诗:“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唐
诗:“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櫛櫛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瑶殿清閟,玉墄坦夷。”《漢語大詞典》:瑶室  拼音:yáo shì用美石砌成的房屋。 唐
诗:“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 清
:“后世遂有璇题瑶室,土文绣而木綈锦。”《漢語大詞典》:瑶检(瑶檢)  拼音:yáo jiǎn玉制的书籍封套。亦指珍贵的书籍。 唐
《为何舍人贺御书杂文表》:“跪发珍藏,肃承瑶检。” 唐
诗:“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年捧领时。” 宋
词:“令齎瑶检降彤霞,重到 汉 皇家。”《漢語大詞典》:瑶琚  拼音:yáo jū美玉。比喻奇才。 清
《满庭芳》词:“有才如子,抱璞沉珠……却怪 终南 捷径,空鱼目,谁识瑶琚。”《漢語大詞典》:瑶扉  拼音:yáo fēi玉饰的门。 宋
词:“尘街堕珥,瑶扉乍钥,綵绳双罥。”:“荣追褘翟盛威仪,遗像掩瑶扉。”《漢語大詞典》:瑶轸(瑶軫)  拼音:yáo zhěn(1).华美的车子。 南朝
颜延之 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2).玉制的琴轸。借指琴。 唐
诗:“坐月观寳书,拂霜弄瑶軫。”(3).指琴曲。 元
《赠成子周》诗:“更欲弦吾诗,深衷寄瑶軫。”《漢語大詞典》:瑶柱  拼音:yáo zhù(1).玉饰的琴柱。 唐
《春赋》:“戛瑶柱以絙瑟,引金斝而浮樽。”(2).干贝的一种。用江珧贝的闭壳肌制成。瑶,通“ 珧 ”。 刘埙 引 宋
傅幼安 《味书阁赋》:“犹蝤蛑、瑶柱,食之爽口,终不免动气而嚬眉。” 清
《食江瑶柱》诗:“荔支曾饱啖,瑶柱此新尝。”《漢語大詞典》:瑶句  拼音:yáo jù对别人诗文的美称。 唐
诗:“蚁泛羽觴蛮酒腻,凤衔瑶句蜀牋新。”《漢語大詞典》:瑶浆(瑶漿)  拼音:yáo jiāng玉液,指美酒。:“瑶浆蜜勺,实羽觴些。” 唐
诗:“浓煖气中生历草,是非烟里爱瑶浆。” 清
:“乃展锦荐,设瑶浆,捉坐对饮,与论古今事,博洽非常。”《漢語大詞典》:瑶井  拼音:yáo jǐng星座名。即玉井,由四星组成,在参宿西左足下。 南朝
宋 鲍照 诗:“差池玉绳高,掩蔼瑶井没。” 唐
《明堂赋》:“目瑶井之荧荧,拖玉绳之离离。” 宋
诗:“瑶井逈临丹闕外,玉绳斜挂琐牕中。”参见“ 玉井 ”。《漢語大詞典》:玉井  拼音:yù jǐng(1).星官名。参宿下方四颗星,形如井,故名。:“臣窃见去年闰月十七日己丑夜,有白气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数日乃灭。” 李贤 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浆以给厨。” 南朝
诗:“势高陵玉井,临逈度 金波 。”(2).井的美称。 晋
:“玉井泓邃,灌溉匪休。” 唐
诗:“玉井已乾龙不起,金甌虽破虎曾争。” 宋
诗:“玉井传新汲,金炉换宿灰。” 清
《七月晦日赐藕恭纪》诗之一:“白蒻金门教遍及,青泥玉井讶新淘。”(3).指 太华山 上的玉井。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豁开你心上蒙,飞身到 太华 峯,看白莲开玉井,看白莲开玉井。”《水浒传》第五九回:“傍人遥指,云池波内藕如船;故老传闻,玉井水中花十丈。”参见“ 玉井莲 ”。一说指 华山 西峰之下的深潭。参阅 明
袁宏道 《华山后记》。(4).即冰井。古代帝王藏冰之所。伏日以冰赐大臣。 唐
诗:“思霑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 仇兆鳌 注:“ 陆翙 :‘ 石季龙 於冰井臺藏冰,三伏日以赐大臣。’:‘ 瑯琊 有冰井。’” 唐
之二:“金龙倾漏尽,玉井敲冰早。”《漢語大詞典》:瑶津  拼音:yáo jīn天河,仙界。借以婉称人死后魂灵归宿之处。:“最情伤,从輦嬪嬙,指瑶津路,泪雨泣千行。”:“瑶津风物胜 蓬壶 ,春色至,望琱舆。”《漢語大詞典》:瑶杯(瑶盃)  拼音:yáo bēi亦作“瑶盃”。
玉制的酒杯。亦用作酒杯的美称。 唐
:“雪暖瑶杯凤髓融,红拖象筯猩唇细。” 宋
词:“腾凤吹,进瑶盃,两宫交劝正欢谐。”参见“ 玉杯 ”。《漢語大詞典》:玉杯(玉盃)  拼音:yù bēi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称。:“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 南朝
诗:“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 唐
《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诗:“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锦席高云凉。” 清
《元夕》诗:“ 长信 玉杯簪戴胜, 昭阳 银烛擘空侯。”(2).:“説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復数十篇。” 颜师古 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后因泛称重要著作为“玉杯”。 北周
《小园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唐
诗:“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清
《茅斋》诗之二:“时开《玉杯》卷,或弹珠柱琴。”(3).牡丹的一种。 唐
《白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宋
词:“别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自注:“玉盃,官舍中牡丹絶品也。”《漢語大詞典》:瑶海  拼音:yáo hǎi(1).月夜天空的美称。 宋
:“梦跨冰轮出瑶海,一笑碌碌 瀛洲 仙。” 宋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2).指 瑶池 。 元
:“琼芳销歇年华改,青鸟无音隔 瑶海 。” 明
诗:“俱传骏足留 瑶海 ,亦有龙髯堕 鼎湖 。”《漢語大詞典》:瑶爵  拼音:yáo jué饰以美石的酒器,次于玉爵。:“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 郑玄 注:“其爵以瑶为饰。”:“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又祭天之器,则用陶匏,亦无瑶爵。”:“斟以瑶爵,神灵燕娭。”《漢語大詞典》:瑶华音(瑶華音)  拼音:yáo huá yīn对他人书翰的美称。 南朝
诗:“惠而能好我,问以瑶华音。” 唐
诗:“天涯有度鸟,莫絶瑶华音。”《漢語大詞典》:瑶峰  拼音:yáo fēng指积雪的山峰。 宋
词:“望空际、瑶峯微吐,琼花初绽,江山如画。”《漢語大詞典》:瑶城  拼音:yáo chéng(1).城池的美称。 唐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玉印仍存,瑶城未改。”(2).犹瑶津。:“晓梦到瑶城,当时花木正冥冥。”参见“ 瑶津 ”。(3).白雪覆盖的城。 唐
《含元殿赋》:“及乎元冥戒寒,海神飞雪,瑶城粉野,琪树森列。”《漢語大詞典》:瑶津  拼音:yáo jīn天河,仙界。借以婉称人死后魂灵归宿之处。:“最情伤,从輦嬪嬙,指瑶津路,泪雨泣千行。”:“瑶津风物胜 蓬壶 ,春色至,望琱舆。”《漢語大詞典》:瑶斗  拼音:yáo dòu北斗星。 明
沉一贯 《日方升赋》:“玉绳罢繫,瑶斗已酌。”参见“ 玉斗 ”。《漢語大詞典》:玉斗  拼音:yù dǒu(1).玉制的酒器。:“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酌玉斗之英丽,照银杯之轻蚁。” 宋
词:“掷地 刘郎 玉斗,掛帆 西子 扁舟。” 清
《人日同诸子游得四十韵》:“争先持玉斗,攘臂劈银鳞。”(2).宝器。喻社稷。:“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原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言放弃贤者逐去之一。一注云:钮枢、玉斗,皆所寳者。” 南朝
《在北齐与宗室书》:“正以金衡委御,玉斗宵亡, 胡 贼凭陵,中原倾覆。”(3).北斗星。 唐
诗:“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唐
《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 金 杨云翼 《应制白兔》诗:“光摇玉斗三千丈,气傲金风五百霜。”(4).即玉衡,窥测天文之器。 北周
:“玉斗调元协,金沙富国租。” 章炳麟 《訄书·订孔》:“虽然, 孔氏 ,古良史也,辅以 丘明 而次,料比百家,若旋机玉斗矣。”(5).玉制的斗形器物。:“寳用玉,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玉检高七寸,广二寸四分;厚四分;玉斗方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
共188,分3页显示&&&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这首诗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