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治江长卷 幼儿唐诗三百首首值多少钱

鲜治江艺术人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5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1页¥0.506页免费3页3下载券5页免费2页免费2页1下载券2页免费
鲜治江艺术人生|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解析唐诗选本优劣:《唐诗三百首》全面但保守--文化--人民网
解析唐诗选本优劣:《唐诗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来源:&&&&&
  ◎赵之蔺  《全唐诗》现存诗48000多首,作家2200余人,一般读者只能看选本。作诗难,选诗亦不易。自唐以来,选本达数十种,但能通行者不多。原因如纪晓岚所说:“求诗于唐,如求材于山场,各肖其人之学识。自明以来,诗派屡变,论唐诗者亦屡变,各持偏见,未协中声。”即是说选者偏狭,各持己见,不够全面。  笔者认为,所谓全面,应包括五方面:一是全面表现时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都要有。二是要全面反映作者的面貌,一个作者的诗风是多方面的,如李商隐以绮丽著称,却也有《韩碑》这样的雄浑之作。三是要全面反映名家、名篇和名句,有些作者不是名家,却也有传世之作。四是要反映不同读者的要求,即能雅俗共赏。五是评注要全面反映作者和诗的优缺点、疑点。  达此要求,确属不易,差近的通行本有四种,兹简评如下。  《唐诗三百首》  相对全面,但编选比较保守  选者孙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进士。自序选诗原则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诗》,选脍炙人口之作,作为家塾读本,确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共选77家,诗302首。以盛唐为主,达150首,尤以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居多,选了98首,几达全书的1/3。其次是田园派的孟浩然,边塞派的岑参、高适、三王(王昌龄、王翰、王之涣)。中唐则突出韦应物、刘长卿,在10首以上,白居易虽只选6首,但有《长恨歌》、《琵琶行》等长诗,亦见其重。晚唐则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多。对于小家名篇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也曾顾及。大致代表了唐诗概况。  该书最大的缺点是,正值乾隆文网密织时代,选者不能不谨小慎微。故虽多选李杜,但不选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的古风59首,白居易的《秦中吟》、皮日休的《正乐府》等讥讽时事之作,更不敢选了。此外受沈德潜影响,以雅正为宗,故冷峭的李贺诗,一首也不选。清新婉畅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未选,使这被闻一多盛赞“诗起六代之衰”的杰作,与读者失之交臂。  总的来说,《唐诗三百首》相对全面,超越前人,故得广泛流传,不失为陶冶性情的好选本,但作为唐诗的时代象征则有不足。  《唐诗选》  政治第一艺术第二,但瑕不掩瑜  系新中国第一部唐诗权威选本,由文学所集体编写,历经坎坷才得以面世。早在1962年,由余冠英、钱钟书、王水照等5人编选。正值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广州会议之后,故提出的原则是“方方面面、不求平衡、不讲照顾、只选好诗”。1966年初稿完成,“文革”山雨欲来,文学所全体被下放干校,出版希望被无情地扑灭,直至1975年评法反儒,才获准回京“三结合”,与北京维尼纶厂工人共同修订。钱、王均未参加,另由吴庚舜等加入,于1977年定稿出版。  选诗630多首,130多家,较《三百首》增加约一倍,得以纠正其不少缺点。首先是在初、中、晚唐做了大量补充。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珠英学士(沈缙凇⑺沃实)及陈子昂复古派均有体现。中唐对韦应物、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大历十才子以及贾岛、元结、李益各派亦均触及,特别是李贺由无到众(21首),这可能与毛泽东喜欢“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有关。盛唐诗方面,也补充了李白的古风59首及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同样中唐诗补充了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等,晚唐诗除扩充了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篇幅(特别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并有皮日休、杜荀鹤的讽论诗,及韩⑽ぷ⒅9取⑿砘搿⒄澎锏劝倩ㄆ敕拧2⒂凶髡咝〈妥⒔狻R鸦靖爬颂剖病  其最大缺点是历经“文革”,与初稿相比,定稿面目已非,编选原则已改为政治第一,艺术第二。所以由钱钟书初选的60多首诗中,除王绩、王勃外,已全部删除掉,王水照提的《秦妇吟》,也早抽出。韦庄的《秦妇吟》不仅写了黄巢军的残暴,也写了唐军有过之无不及,其史诗价值在《长恨歌》之上,所以传诵一时,甚至被写在帐子上。只因遭时忌,韦庄不准家人编入其《浣花集》,以致流失千载,后在敦煌石室才发现写稿。陈寅恪曾让俞平伯写成长卷,悬于屏中,文坛亦曾引起热议。但黄巢当时被认为是农民起义领袖,遂不敢将此诗编入。相反,传为黄巢的两首伪作(菊花诗),以及子虚乌有的“唐代回鹘诗人”坎曼尔的《诉豺狼》却被羼入了。其次,有些选目带有“文革”时期的暴力色彩,如张巡的《守睢阳作》。笔者以为,张巡守睢阳,粮绝时以人肉为食,原来城中3万人,城破时只余400人,其残酷较黄巢为甚。此外,有些诗人小传多据闻一多《唐诗大系》,经傅璇琮考证有舛误,属于小瑕,不再赘述。总的说来,《唐诗选》较《三百首》进了一大步。  《唐诗鉴赏辞典》  完备的选本,但鉴赏文章不够公允  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编选。选入诗家190余人,诗1100余首,较《唐诗选》又增加了一倍。基本包括了前者的名家名作,更增加了60多位不是名家却可以传世的作品,艺术性较高,从而弥补了《唐诗选》政治第一的缺点。如增加了花蕊夫人、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和一些无名氏作品。各个流派兼收并蓄,全面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风姿。全书180多万言,于1983年出版后即不胫而走,达数十版之多。  该书工程浩大、体例齐全,可谓迄今最完备的唐诗选本。其主要特点是:  1.选入作者占《全唐诗》1M10,作品为1M40,故精度较高,名篇名句网罗殆尽。  2.集中126位学者为每首诗写了赏析文章,多系名家,如萧涤非为杜诗专家,其文字自然中的。  3.为每位诗人作小传,以时代为序,使读者得以知人论世。  4.作诗人年表,由唐高宗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v四年(907),以诗坛活动及诗人生卒和史事并列,如与诗人小传并观,可视为一部简明的唐诗史。  5.作名句索引达740余联,以首字笔画为序,便于检索。世传名句,尽在其中。  6.作唐诗书目约1500余种。分总集、合集、别集(即专集)、评论及资料(包括诗话、随笔、诗人评传及研究论著)。  但该书也有缺点,首先是《秦妇吟》仍未入选,黄巢伪作仍被羼入。这是因编选时在改革开放之初,史学界对五朵金花(包括农民战争)仍未有定论所致。其次鉴赏文章似乎有个“潜规则”,即只说好不说坏。如綦毋潜《春泛若耶溪》,诗作平平,《三百首》选了,《唐诗选》未选,《辞典》选了并加以溢美。正如钱钟书所说,历来选了,你若不选,便易被找岔子。  《唐人律诗笺注集评》  考订精当,但一人之力难以全美  这是陈增杰的著作,不是太通行,却是质量高并合乎前面提出5项标准的,也许限于个人精力,现只有律诗面世,选了129家,诗584首。但律诗占唐诗总量的一半,故此选本对研究者尤为重要。其特点有六:  1.原诗:一般选诗多依《全唐诗》,事实上舛误不少。该书参考其他选本如《文苑英华》等多种,作了必要的校订。  2.作者简传:包括生平、创作风格等。有些作者两唐书无传,需广采别集进行考订。  3.集评:集古今选注家、诗话家,著作家评语。有些诗评大相径庭,使初读者几无所适从,该书则条分缕析,烛微抉幽,提出意见。但又照录原评,不同意见亦有迹可循。  4.笺注:分篇解和注释,酌引前人解注。  5.附论:对于唐律中许多疑案、疑句,参考各家意见,加以分析,成一家之言。  6.摘句:因考虑平衡,有的佳作不能尽收,摘句以资弥补,以免遗珠。  这一选本可以说是颇有创见,其体例值得推广。在诸选本中以精确考证工夫,集近人的研究成果,堪称后来居上。可惜作者仅凭个人力量,不可能全美,如杜甫《秋兴八首》这样的“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竟未全选,有遗珠之憾。  本文所据版本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编 陈婉俊补注 中华书局 1959年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唐诗鉴赏辞典》 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唐人律诗笺注集评》 陈增杰编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梁楷(南宋) 《李白行吟图》 供图/小艾
24小时排行|当前位置:&&
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第104期文字版
文章来源:校友会
作者:校友会
发布时间:日
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第104期
上海瑞中校友会 瑞安市人民政府驻沪工作处编辑
2011年 第2期 (总104期) 日出版 本期共四版
地址:上海市金都路1068号 邮编:201108 电话:(021)06766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北京瑞中校友会召开2011年校友大会易如
  日,“北京瑞中校友会”2011年校友大会在北京市西单山水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北京的130余名瑞中校友和瑞籍友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既有在京多年的耄耋老人,也有在北京刚刚开始奋斗的青年才俊。不少校友早早到场,大家齐聚一堂,畅谈甚欢。  本次校友会邀请到了瑞安市副市长林济晚、瑞安中学校长吴学彬、瑞安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彭蔚元、温州中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周顺兴、上海瑞中校友会会长孙文昌等嘉宾出席。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还有十几位年过八旬、德高望重的老校友参加了大会,其中最为年长的是87岁的老校友、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的研究员洪慧如老人。大会由北京瑞中校友会副会长陈春江主持。  校友会会长曾国松代表理事会向到场的各位校友和嘉宾作了校友会工作报告。曾会长首先介绍了校友会理事会在2010年完成的几项工作,包括1)继续发行《上海瑞中校友通讯》,一年内共计发行2000余份;2)组织安排活动。日组织年轻校友举行了交流会,参加的有98届、01届、04届的瑞中校友,会上大家彼此交流工作、学习情况,互相勉励,气氛十分融洽;日,校友会组织在京校友观看了瑞安越剧团在北京东安大戏院演出的越剧《高则诚》,参加的校友纷纷表示,能在离开家乡多年之后再次看到瑞安的越剧表演,倍感亲切和兴奋;2010年10月,组织传统活动新生座谈会,帮助瑞籍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北京生活和大学学习;2010年2月,组织春节团拜会,向老校友们送上节日的祝福,祝他们健康长寿,同时也以校友会的名义给80岁以上的老校友寄去了贺年卡,以示拜年、问候;3)汇报了校友会理事会的人员变动情况,新任的理事会副会长为陈春江和李仕春,同时新增了两名年轻的理事;4)汇报了校友会的经费使用情况,包括经费的主要来源和支出;5)介绍了理事会今年的工作计划,包括继续发放《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瑞安中学校友会会刊《瑞中校友》和北京瑞中校友通讯录等,继续组织如新生座谈会、春节老校友团拜会等传统活动,并争取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全体到场校友鼓掌通过曾会长的工作报告,并向曾会长等理事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感谢。  随后,瑞安中学校长吴学彬和瑞安市副市长林济晚分别上台发言。吴校长首先向在座的各位校友表达了来自母校和家乡的问候,然后向大家介绍了母校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主要成绩。瑞安中学在2010年获得了全国首届“百年中学名校”等荣誉,高考一本上线率达55.4%,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建设不断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进,吴校长同时还介绍了瑞安中学未来一年的发展计划,在制定年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硬件建设,同时积极筹备115年校庆活动,以及国际化合作办学。林市长则向各位北京校友介绍了瑞安市的发展近况,包括20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近期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五镇十街”等重要新闻,林市长的发言引起了在座的校友的阵阵掌声,大家无不为家乡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接下来的自由发言阶段,来自上海瑞中校友会会长孙文昌、校友代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世演、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曾晓洁纷纷上台发言。一口标准的瑞安话的孙会长一发言,久违的乡音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笑声和掌声,孙会长向大家介绍了上海校友会的工作情况和特色活动,并向北京校友会对《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的支持表示了感谢,鼓励北京校友会举办更多更好的活动,并积极向《上海瑞中校友通讯》供稿,促进各地校友会的交流。北师大的张教授首先表示非常高兴能参加校友大会,与家乡的亲人们共话家常,同时他也向到场的青年校友们提出了老一辈的希望,勉励大家在北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发扬瑞安人的传统奋斗精神,不断地自我提高和进步。曾晓洁作为青年校友的代表简单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工作情况,并表示青年校友们要以各位优秀的校友前辈为榜样,互相勉励、认真工作、共同进步。  之后是午宴阶段,校友们觥筹交错,尽管有不少校友是第一次参加活动,但是同样的生活经历和同样的乡音很快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勉励,相谈甚欢,席间,著名校友、歌唱家姜嘉锵老师还为大家上台献艺,一曲高亢的《乡音乡情》博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和喝彩。曲毕,姜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健康生活的心得,一是与音乐相伴,二是平和的心态,并告诉大家要在积极工作的同时不忘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愉快。  中午1点左右,校友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会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依依话别,并相约明年再聚首。&&
  我心中的上海
  耑青   七月的上海  我走进石库门  在浓重夜色中  看见微弱的灯光  变成熊熊火焰  照耀着大都市的夜空  照耀着在沉睡的东方    我走进石库门  看见一面旗  如此明艳夺目  如此鲜红照人  在飘扬在猎猎震响  指引着夜行人的前路  指引着中华腾飞的方向    我走进石库门  听见一个声音  在回荡在回荡  仿佛是巨雷  在沉寂土地上炸响  这是振聋发聩的声音  这是开天辟地的声音    此时,我听见呼喊  那么激越那么高亢  穿过重重云层  穿过叠叠雨帘  在扩展在延伸……  惊醒千百万劳工  惊醒五千年古国    啊,九十年前的七月  创造新纪元的七月  缔造新中国的七月  永载中华史册的七月  永留七千万党员心中的七月  永留十三亿人民心中的七月    啊,九十年前的七月  我们永远怀念  深情歌唱    看吧:  今天& 在祖国美丽富饶  的土地上  到处春光明媚  到处百花竞放    我,一名普通党员  在建党九十华诞  即将来临之际  请允许我  用九十朵玫瑰  编织心灵的花篮  献给您——亲爱的党  请允许我  用赤忱的诗行  书写心中的七月  献给您——伟大的党
  &&   庆贺中国共产党创建玖拾年&&&&&&&&&& 太平春  纂刻& 上海杨豁  &&&&&&&&&&&&&&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书法 上海 陈瑞琴
  瑞中校园的“校友文化”   & 李继朗
  清明时节,相约景旦、延璜、文昌诸学兄返乡扫墓,时间虽然短暂,但母校是一定要去的。一为拜访瑞中与校友总会领导,会会几位老朋友,二为看看母校的新变化、校园的新风貌。四月初日,阳光和煦、微风轻拂,秀丽的校园内,花红柳绿,一片春意盎然景象。我们一行先来到校长室,吴校长虽正忙于提前招生之事,仍然热情接待,亲自沏上碧绿清香的新茶,我们一边品茗,一边细听校长介绍学校近况与十月份在杭州举行建校115周年庆祝活动的打算。原校办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林云江先生,也是热情好客,随后又陪同我们参观校园、游览近期竣工的“籀园”景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但校园之美丽、景点之精致、布局之合理、文化和教育意义之深邃,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校园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校友文化”气息。当今什么都讲文化,有些所谓的“文化”,则有生造硬套、媚悦流俗之嫌。而母校的“校友文化”则确是文化内涵深厚,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坚强生命力和传承精神的文化。以下仅就这次在校园中粗略的所见所闻,试述一下母校校园中的“校友文化”。(其实校友情怀母校、回访母校,母校重视校友、热情接待,其本身也是“校友文化”。)  瑞中校园中“校友文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当我们走进校大门,迈步在宽阔平坦的护校桥上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不仅是宏伟的校舍,还有桥二侧校友们为报答母校栽培,馈赠母校的二棵干粗叶茂、价值不菲的大树。左边一棵是82届校友赠送、名为“榕高荫远”的古榕树,树干之粗壮我们二人合抱也不及半围,茂盛的枝叶有如遮天大伞,荫护着学子们专心求学。右边则是一棵88届校友赠送、名为“蓼樟露浓”的高大樟树,春风吹来,摇动着树叶,有如向学子们播洒甘露,滋育同学们健康成长。校友的这种母校情结,这样蕴含深意的礼物,不正是“校友文化”的体现吗?从这里至探花楼,沿途可称为“校友文化”的,可谓比肩接踵:走过连接办公楼与教学楼的廊坊,迎面屹立着一块硕大的“德”字石刻,此字乃40届校友、北京画家郑熹所书,寓意着母校对德育之重视,接着是南京校友会牵线搭桥的“瑞安中学星”纪念雕塑、上海瑞中校友会赠送的“乐育菁莪”石刻、潘知山校友书的“日月壇”石刻、张方校友书的“天道酬勤”石刻、2010届校友赠送的巨型石刻“道不远人”等等。还有胡铎生校友书“胸中有祖国 心中有他人”和郑熹校友书“求实 严谨 勤奋”在建筑物上的雕镌横幅。此外温州校友林毓荪、北京校友谢云、意大利校友潘仲骞、上海校友杨豁、陈炳章等也都在校园里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墨宝,可以说“校友文化”在校园里比比皆是、熠熠生辉。  探花楼是乾隆年间探花孙希旦读书之旧址,重建后为瑞中校史陈列馆和校友总会办公之处,也是校友们回访母校、联络母校、参观校史必到的“校友文化”场所。探花楼中的“行知廊”,陈列着260多位历届校友的肖像和简介,他们都是校友中的佼佼者。陈列室里琳琅满目的资料、实物、图书、照片等等也都是生动真实的“校友文化”。此外北京校友谢云书的“校史馆”石刻匾额;余振棠校友撰、林毓荪校友书的对联;陈肇新、张永舒、孙国等校友或撰或书的楹联;李立清校友赠送价值五万元的太湖石等,无一不是具有文化内涵、传承精神的“校友文化”  穿过探花楼,就是得天独厚、美轮美奂的瑞中后山﹙陶尖山﹚花园,现命名为“籀园”,以表对籀庼公的纪念﹙孙诒让号籀庼﹚。沿山道台阶往上,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由校友们倡议、集资建造的母校创始人、瑞安先贤孙诒让先生和高中部创办人、老校长王超六先生的铜像。慈祥智慧的塑像屹立于山道之旁,不仅是缅怀他们在瑞中历史上的功绩,还象征着启迪学子们努力攀登向上。在半山腰,上海校友捐建的“怀籀亭”也英姿飒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学子们喜爱的休憩好去处。再往上是“国旗园”,园中矗立着前辈校友、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先生(亦是我上海瑞中校友会名誉会长)的半圆雕石像,我们来到时正有一批外校学生在顶礼瞻仰。山上最高处建造了宏伟的十位校友烈士浮雕幕墙,以缅怀和纪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十位瑞中校友英烈,他们是母校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后辈学子的楷模。在“籀园”通往“陶园”的小道旁,还有一座精致玲珑的“三公亭”,由校友张永舒书匾,为纪念瑞安普通学堂第一任总理、瑞中创办人之一黄绍箕先生和方言馆创办人项湘藻、项申甫等三位先贤。  这次在短短的时间里,在校园、在探花楼中、在“籀园”内,见到如此之多,生动多彩的“校友文化”,确实令我们万分感慨,这是瑞中领导重视校友工作、校友们对母校情深意重的结晶,我祝愿瑞中的“校友文化”今后在校领导和校友们继续呵护下,更加发扬光大,代代传承、源远流长!
我曾在瑞中读过书温州 陈翠茶
  我叫陈翠茶,日出生在一个封建礼教家庭。  虚岁15岁时,即1948年冬,我从瑞安陶山桐浦小学毕业,大哥和堂兄偷偷地带我去瑞安中学应考,家里人半知半不晓地让了我这一步,同意我去瑞中考考看,父母希望我这个女孩不被录取,想不到却被录取了。1949年春,我考上省立瑞安中学,榜公布在瑞安大街上,地方上锣鼓喧天,送喜报人从我家村口直到我家中堂,无比热闹。父母本不想给我继续读书,但在我大哥和堂哥陈自信(瑞中毕业,考上上海同济大学,上海解放后,他进入军政大学,后在山东临沂军分区任文化教员,离休,现已去世)的强烈说服下,最终同意我去瑞安读书。  &&& 当年正月初八注册上课,初七那天,就由我二哥(他仅五年学历,自学成才,在家开药店)挑着一担稻谷,到飞云江澄头码头,乘摇橹船到瑞安,住我爸爸大南门米行伙计家。我不认识路,都是我爸带着我去办理交谷子注册等事宜的。  &&& 当时的学校地址在哪里,至今我也回忆不清。好像就在县前头一带。我住在南门我爸米行伙计楼上,认不得路,都是跟着同乡同学一起走的。本来编在乙班,一位女同学是隔壁村的,她总叫我和她坐一起,她到不了我乙班,只好叫我到她的丙班去,为了和她一起睡觉,一起走路,我就编到丙班了。 当时的老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得一位英语老师是施振声(后来曾任温州教育局局长),同班同学一个也记不起来了。因当时男女还是有别的,再加我们是乡下来的,口音有乡下腔,有自卑感,与男同学见面都不敢打招呼。  &&& 1949年5月初,解放前夕,学校闹风潮,学校一片混乱,于是我就离开了学校。我在瑞中只学了几个月,6月底,我大哥就带我到温州参加浙南游击纵队了。当年10月,温州军分区成立,我调入军分区司令部,后又调浙江省军区,1957年转业,1986年提前离休至今。  &&& 几十年风云变幻,人生道路曲折坎坷。现在丈夫县级离休,我两老身体都还不错,我个人爱好广泛,现在在上老年大学。近日,沈洪保老师来上课,课间与他一聊,才知是老乡,并谈及我曾跨进瑞中读过几个月书。沈老师风趣地说:“那我们还是校友呢。”我很高兴,我有人对我说“我们是瑞中校友”,让我多么欣慰啊。  &&& 在瑞中的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现在年纪大了,常常怀旧,也常想起1949年春初一“乙班”、“丙班”那时的一些情景,假如有那时的两班同学读到我的短文,请与我联系,我会很高兴的。我现在住在温州城里,请通过《校友通讯》与我联系。
难以忘怀的同学会  记瑞高56届校友毕业55周年上海聚会  罗国楷
  在“十二五” 开局年的春天里,来自海内外39位年逾古稀的瑞中老同学和亲友,聚集在东方大都市上海,参加了终生难以忘却的同学会。这次聚会由原瑞高56届“海鸥” 班牵头发起,与期五天(4月24-28日)。聚会在上海大学举行,钟顺时同学带领三位博士生和一位硕士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报到后,下榻延长校区“乐乎楼” 宾馆。据说,“乐乎”楼 是原校长钱伟长取名,出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天助人也!这几天上海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气温宜人。日程安排紧凑,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25日上午,游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层474米高的观光天阁。 它是吉尼斯认证世界最高观光厅, 是一条长约55米的悬空长廊。 内设三条透明玻璃地板, 走在玻璃上面腑瞰地板下还能体验一回“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豪情快意。观光之后, 游浦东滨江公园。老同学们漫步在滨江大道上,谈天说地,摄影留念,重温记忆中的上海滩风光. 感叹岁月里的美丽与沧桑。下午2时,55周年再聚首盛会在上海大学行健楼召开。在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行健”楼会议室里,聚集了一群当年风华正茂的共和国建设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会议由黄秀华同学主持,首先由李焕堂同学指挥,集体高昂地唱起《我是一个兵》红歌,嘹亮的歌声荡漾在行健楼。接着由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和上海瑞中校友会会长致贺词,东道主钟顺时同学致欢迎词,同学代表和方国洪院士讲话等。当主持人宣布自由发言时,大家争先恐后纷纷作了简要的发言,个个热情洋溢,人人心花怒放。由于时间不允许,大家都只能讲几句肺腑之言。最后,由摄影师郑醒武和钟兆迪同学拍了几张集体照作永久留念。晚上步行至上海马戏城,观看“东方时空之旅” 演出。7部摩托车飞车走壁,扣人心弦,令人赞口不绝!  26日,大家携手畅游太湖边上的鱼米之乡--南浔古镇。该镇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一镇之地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鲍诊在《南浔小泊》中赞美道:“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 ,称之为水市。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己构成了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被誉为“小莱茵河”。  27日上午,游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我们很幸运,前一天日照很强,最高温度已达33.2度,当夜下了雨,赶上了“阴兼多云”, 仅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便进了展厅。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 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 寻觅之旅”、“ 低碳行动” 三个展区,在“寻觅” 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国家馆中最核心的亮点便是国之瑰宝-国家级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百米墙面重现。它穷尽现代高科技手段以多媒体展现。投影成像的河水波光粼粼,长卷中人物、马匹和骆驼等栩栩如生,参观者赞叹不已!午餐后游览宋庆龄故居和多伦路一条街。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接待过毛泽东等名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后人瞻仰。多伦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全长500米,夹街小楼栉比鳞次。它是个卧虎藏龙之地,这条街道上和附近曾居住着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文化名人,诸如鲁迅、茅盾、叶圣陶、郭沫若、柔石和冯雪峰等等,多伦路可以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化界的大本营。  28日是聚会的最后一天,上午参观上海博物馆。该馆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上海市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馆藏珍贵文物数十万件,雄浑端庄的青铜器沉淀着文明的厚重,缤纷斑斓的陶瓷塑造出艺术的气质,意境深邃的书画涵藏着文化的底蕴,精雕细琢的玉器折射出民族的品位……。中午,上海瑞中校友会在上大乐乎楼餐厅举行饯行午宴。餐后聚会完满结束,期待来年再聚,祝愿老同学们健康长寿!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瑞高56届校友《毕业55周年上海聚会》合影&   &&&&&&&&&&&&&&&&&&&&&&&&&&&&&&&&&&&      贺瑞高56届校友毕业55周年上海聚会&&   春华秋实&&& 瑞安 罗国楷    怀乡忆旧  ——贺瑞高56届毕业55周年纪念并上海聚会  蔡乾煌  云江滔滔水流长,&& 人到古稀倍思乡,  欲寄梦思千里月,&& 漫天梅雨路茫茫。  攀登科峰曾互勉,& 游弋学海共启航,  笑问当年同窗友,&& 逝去时空在何方?  1956年学校最响亮的口号是“向科学进军”与“攀登科学高峰”。    最是难忘儿时歌  献给瑞高1956届同学毕业55周年上海聚会  儿歌起矣神飞扬,翁魂随之返岘山。   剌利山上乐音绕,西门河畔书声泱①。  & 箬片陋棚共周末②, 庙堂厨餐忧暑寒③。  儿奋母坚传千里,八方学子竞向往。  晨读早书星未残,课余劳卫健身欢④  & 盾操夺冠校运会⑤, 除盲留名五架山⑥。   夜习每每嫌更短,殿试人人登金榜⑦。  仰问同歌今安在?借支旧曲诉离肠。  &&&&&& 孙建 日于维也纳     注:①西岘山俗名瘌痢(剌利lali)山。瑞安中学在迁址探花楼以前,座落在瑞安城关西岘山和西门河之间。那时音乐教室就设在西岘山上。&   &&& ②20世纪50年代初,瑞中校舍简陋,唯一的礼堂是用毛竹箬叶搭成的大棚。当时文体活动活跃,每逢周末,礼堂里常有师生自排的话剧、歌舞等演出,很受同学欢迎。  &&& ③当年瑞中的膳厅及厨房设在天王寺庙堂,徒无门窗,不抵盛夏的酷暑和隆冬的刺骨寒风。  &&& ④20世纪50年代,学校推行“劳动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文体活动热火朝天。  &&& ⑤乙班全体同学参加演出的“盾牌操”,以出色的表演、震撼的气势获得当年校运动会团体操比赛第一名。  &&& ⑥当年为响应党的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同学们挤出时间投入扫盲运动。甲班结对五架山,风雨无阻,为该村扫盲作贡献。村里的老人们至今对此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 ⑦1956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本年级三个班的报考同学,除个别不愿改变报考志愿者外,全被各地高校录取。    南航起航九十春  李秉钧  南胡起锚聚群英,弹林枪雨万里征。  镰锤同辉天地改,长城血筑日华明。  五星指路旌旗展,众志成城义勇盟。  塞北江南齐奋发,嘉辰九秩启新航。
  有意思的班级命名  董邦龙
  前段时候看报道,得知一学校同学为班级命名活动搞得不错,就很自然地想起半个世纪前在母校求学时,很多班级都取过班名的事。  有一次在和余振棠恩师通话中也提及此事,他说:“解放前就有,我班取名为‘西砚’。”  此外,胡培利校友也讲过,解放前他所在的班取名为“铁流”。  解放后初期取班名,则犹如春时竹笋破土,以本国人命名者就有“刘志丹”、“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及“王孝和”等。那时老大哥苏联是世界无产阶级中心,莫斯科成为我们心中的灯塔,取苏联革命英雄名字的班级也不少,有“伏龙芝”、“夏伯阳”、“米丘林”、“李森科”、“高尔基”、“舒拉”、“卓娅”、“保尔”、“奥列格”,还有“卡秋莎”等。抗美援朝时期,就有班级取名“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和“邱少云”的。不过,也有取“青岛”、“洪流”、“赤流”和“穿山甲”的班级。“青岛班”比我们高一年级,是林忠贤的班级;“穿山甲班”是比我们低一年级的阮体旺他们班。  &&& 我认为取班名是激励体制的一种体现,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求上进、学英雄。西砚是瑞中的象征,任时光流逝,母校面貌改变,不变的只有西砚山,她仍旧是那么玲珑可爱,岚光依旧,永葆青春。青岛是仙岛,是传信的信使;穿山甲爪子强壮锐利,能打洞穿山,我们学它刻苦攻坚;卡秋莎是大炮,在保卫苏联消灭法西斯的战斗中威力无比,每当我们唱起“正当梨花开遍原野”时,精神总是为之振奋。  &&& 我们热爱瑞中,也爱班级这个集体。自从命名以后,每班更是处处、事事从班级集体利益出发,维护班级荣誉,为班级争光。那时母校活动很多,参加运动会、园地劳动、舞台演出、球类比赛、墙报比赛等都以班名出现。运动会入场式,高举班牌,精神倍增。菜园里田埂边插上班牌,每当午餐后或课余时间总不忘到菜园除虫拔草,力争把菜种好为班级争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墙报评比,我们总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稿、筛选、安排版面,报头设计更是全力以赴。我和林忠贤、王鉴中每次参赛都要用上几个周末,在班名图案设计上精雕细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曾两次夺冠,毕业时还把奖状赠给了班主任李方成先生,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写这篇报道时翻阅老照片,把初中高中毕业时的照片都找到了。初中那张标题是《瑞中赤流级欢送军干校同学摄影纪念》,高中毕业照是《瑞安中学1953年度高秋三卡秋莎级全体同学毕业摄影留念》。这就是很好的例证。班名确实起到了引领作用,它能鼓舞士气,最终取得好成绩。  &&& 风正千帆疾,心齐万事兴。这就是我们母校的真实写照。瑞中历史的发展进程,共同见证瑞中人一路的奋斗、一路的奉献、一路的辉煌,我坚信瑞中的明天更灿烂。
  我的骄傲  沈美英(42届)
  今年元月21日,正是上海今年最冷的一天,几天大雪刚停。俗云:落雪不冷,融雪冷。上海瑞中校友会两位理事,郑元璋先生与项丽琴女士,两位冒着严寒来我家探望我,一进门就笑呵呵地同我握手,我感激万分,顿觉全身暖洋洋的。我们握着手久久不放,虽然与二位理事从未见过面,却似是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高兴极了。二位对我问寒问暖,方方面面都问到了,亲热之情感人肺腑,我也打开心扉,把自己生平最高兴的事,如数家珍地告诉亲人们,两位理事也为我的高兴而高兴,频频点头微笑,我们足足交谈了一个小时左右,非常高兴,最后两位理事笑嘻嘻地站起来要走了,再一次热情地与我握手,还送我校友会的春节礼物,我当时僵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推也推不掉,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最后只有道谢。送到大门口,他们就拦住不让我再送几步,非常客气,又一次握手,拱手而别。我感谢“上海瑞中校友会”全体理事,感谢郑元璋与项丽琴两位理事冒着严寒,怀着火一样的热心来看望我,我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近两个月来,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我想得很多,我想:“我们的校友会,一无固定的活动经费来源,二无固定的驻地,二十六年来,校友会搬了十一次家,还有一次搬到理事的家里,尚不计算在内。特别是2008年6月至8月,两个月内搬两次家,对此我的记忆特别深刻。日通知说校友会新址为“上海七莘路1555号鱼水情大酒店一楼,我就把它登记下来了。在日的《通讯》第93期上又通知校友会新址为“上海金都路1068号”。由于我粗心大意,没有再核对一下,因此在日《通讯》第95期看到征稿启事说要征集“为纪念王超六校长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文稿,我也写了一篇寄上,同时邮去“通讯赞助款”,都寄往“上海七莘路1555号鱼水情大酒店一楼”。后来在《通讯》第96期“赞助名单”里没有看到我的名字,马上与校友会联系,才知道我记错了地址。也从此事中,使我更深刻了解到我们校友会这二十多年来,是多么的困难啊!搬家是件最困难的事,我们在两个月内要搬两次家,这要付出多少精力、劳力? 二十多年来搬十多次家,他们没有为这种困难而退缩,他们是多么的坚强呵!因此,我们对这班校友更敬佩了!每年开校友会时,他们精神饱满,笑容可掬,热情接待我们到会的校友,特别是孙文昌会长,一早他就侯在会议厅大门口迎接我们,会议结束,他又侯在大厅门口欢送我们,对我们校友多么的重视,多么的热爱,这种真情谁不为之感动?今年春节还给我们这些老校友送温暖,理事们还登门走访,这样的团队天下少有。  又如《通讯》工作,这是个非常艰苦、非常困难的工作,不管酷暑和严寒,都得按时赶出来,坚持到今天已经是第26个年头了,而且越办越好。老主编鲍景旦同学,他工作非常热心、细心、耐心,除审稿、编辑外,过去还抢做最艰苦的“主背”工作,数千份《通讯》真是很重很重的,他要付出多大的劳力?他是个大学教授,而不是一个习惯从事体力劳动的同志。在耄耋之年,辞去理事后担任编委会顾问,他照样热心地帮助新编委工作,这样的同学谁能不敬佩呢?这个团队的新老编委、理事个个这么棒,他们一不拿工资,二无任何津贴,而他们的干劲是冲天的,这样的团队谁人不敬佩呢?这个团队的新老理事,他们为振兴家乡、报效母校,为团结校友、爱护校友、服务校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为他们都怀有一颗金子般闪亮的爱乡、爱校、爱校友的心,他们都拥有高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持着他们26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坚强地踏踏实实地一路走了过来。我认为这个团队的精神,就是瑞中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同时我也感到,如南京、杭州、北京、温州、平阳、文成等瑞中瑞中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校友会,都具备了这样的精神,这些校友会都是我们母校最宝贵的财富。我为母校感到骄傲,我为我们“上海瑞中校友会”感到骄傲。  第三版
  && 也说“飞云渡口竹签当票”  沈洪保
  近来,浙江以及《中国日报》、《世界日报》多家媒体,对瑞安飞云渡口竹签当票的奇特事都作了报道。有的说“竹签当票60年”,有的说“竹签当票卖了一甲子”,都是说竹签当票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但这个说法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世界日报》的报道中写到,瑞安市轮船公司经理胡松标说:“竹签船票从解放前开辟轮渡的时候就开始用了。”什么时候“开辟轮渡”的呢?查《温州市志》(1998年版)大事记,里面有云:“民国四年(1915),项湘藻等人改飞云江舢板过渡为轮船过渡。”把胡经理的话与《温州市志》的记载一联系,便知道这“竹签当票”实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追溯历史,我们知道竹签当票的事是与轮船公司的创办的事连在一起的。《温州市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项崧等创办永瑞轮船公司,购置拖轮并驳船,航行于温瑞塘河。”也就是说,近代浙南的航运事业是瑞安项家兴办的。但说起浙南的航运事业,必须提到一位人物——沈公哲。沈公哲是项湘藻的女婿,项家把轮船公司的具体事务交托女婿管理,于是沈公哲成了“通济轮船公司”的经理。沈公哲到日本留过学,有新型的思想,有开拓的精神,会动脑筋,办事能力强。  当时,飞云渡口开通轮渡,如何买票,如何管理?实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沈公哲经理思考再三,就排出用“竹签当票”的阵。其理由是:来趁渡船的大多是南岸进城贩卖农产品或购物的农民,他们肩挑、背扛、手提,重物多多,行动很不方便,若用纸张票,不好拿,容易掉;江边风大,纸票也容易被风吹走;遇到下雨,纸票就会被雨淋烂。而飞云渡是当时浙南的交通要道,是温州、瑞安与平阳、泰顺,甚或福建的唯一通道,每天的客流量很大,少则一万,多则几万,假如用纸票,一印就得几十万张,印刷纸票的费用将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沈公哲从码头搬运大物件时,搬运工人用竹签计件中得到启发,于是就来个仿照,就用竹签当票。当时制作的竹签,长约20厘米,宽约2.5厘米;顶部削尖,并涂上红油漆;顶下颈部两侧,刻成波浪锯齿型,亦显得有点艺术美感;竹签下端,涂上绿油漆,并用火印烙上“通济轮船公司”六个焦黑的字,这是用来防人伪造的。售签处与收签处,每天整理对账,并把竹签一百一捆扎好,以备第二天用。老人说,群众是朴实的,是讲天理良心的,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人造假的。  竹签当票,群众反映很好,都认为买票速度快,手拿很方便,不怕风吹雨打,挑着担子到入口处把竹签往小箩筐一扔(当时是扔在小箩筐里的),就可快速去上船,不会造成排队拥挤。解放前,买一条竹签的钱是多少我忘了;解放后,有几年都是5分钱一条竹签。当时坐轮船到温州是3角6分钱,所以不算贵,价格很合理。  想不到,这竹签当票,一用竟已近一个世纪。过去飞云渡往来的都是温州地区的人,大家早已习以为常,没有什么人会感到稀奇,更不会有人大惊小怪的。可现在外来温州工作的人很多,他们都觉得稀奇,初次碰到,脑子里就会冒出:“票呢?”“这就是票?”“温州怪事真多!”近来某些年轻的记者,也感到稀奇,于是就拍照著文报道,更想不到会引起那么多媒体的兴趣。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位老人读到《世界日报》报道《瑞安飞云渡口竹签当票》的文章时,就说:“多么有亲切感!”更有新温州人说:“都什么时代了,还用这竹签当票!”大概他们认为,这是原始的、古老的、落后的,应该用现代的高科技“刷卡”。他们没有想到,渡口往来的人,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假如搞个“刷卡”,那售卡、买卡、带卡、刷卡,甚或掉卡、补卡,麻烦也是不少的。很多人认为竹签可以重复循环使用,既节约又环保,就这样用这竹签当票也没有什么不好。  我想,这飞云渡口也许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保留竹签当票传统的一个渡口,就让它保留吧,这也是我们温州人创造的一种奇特的文化哩!
  老泪盈眶哭故人  ——悼念孙经锐同学  余振棠
  &&& 去年年底我给经锐发了张贺年卡,卡上写了“长思快乐童年梦,互报平安白首心”两句。谁知农历十二月廿五接到他外甥王兴雨的电话,说阿锐已于昨天夜里去世了。晴天霹雳,痛何以堪!现在只能追思我们童年的快乐之梦,而永远收不到阿锐的白首平安之报了。  &&& 经锐是1945年瑞中高中部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即考入之江大学政治系,1946年又去上海考入暨南大学政治系。他思想进步,1948年在暨南大学时便入了党,1949年转正。解放后,他先后担任上海江湾中学党支部书记、上海江湾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中侨委华侨图书编委会秘书、中国新闻社专稿部文艺组副组长、中国新闻社云南记者站负责人、昆明对台办公室编辑、云南侨办秘书组长、中国新闻社浙江记者站首席记者,为中国新闻社云南及浙江记者站与分社的创建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他于1988年离休。  &&& 经锐与我是1942年考入瑞中高中部后认识的。他出身书香门第,是乡先哲孙锵鸣的曾孙。在瑞高读书时,我们共同组织了涓水读书会,在他家即孙锵鸣的海日楼下面一起学习功课,探讨文艺。他正直敢言,坦率热情,品学兼优,曾担任我们西岘级的班长和瑞中第18届学生自治会主席。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学黄山谷的帖,豪放挺拔,在全校书法比赛中曾获大楷一等奖。他在我们《涓水》壁报上刊出的长篇连载剧本《晓梦》至今还记忆犹新。  &&& 经锐在杭州逝世后,由中国新闻社社长、总编辑及中国新闻社离退办主任、中新社浙江分社社长等人组成的治丧小组主持下,于日在杭州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我交他的外甥带上一副挽联:  杭垣飞大雪,满城披素增悲感  梓里寄哀思,老泪盈眶哭故人!  经锐兄,安息吧!永远平安吧!
  清明时节忆宝钏  李定波
  雨,淅淅沥沥地下,好几天了,恁窗远眺,瑞城一片灰蒙蒙的,也许自古以来,清明前后就是个多雨的季节,伤感的季节,君不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宝钏就在这个时候走了,走得有点突然。  宝钏出殡那天,数百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一直到墓地,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同事、朋友和老同学。他一向深得大家的敬重和好评,瑞安供电局决定要宣传南宝钏的事迹……  宝钏是本厚重的书,内涵很丰富,但以他低调的个性,很少打开扉页,因此,里边的内容也就无从知晓了。我和他是高中时的同学,以后又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十几年,我们关系很好,好几次出差同住一房,常常侃大山,但他似乎有意回避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我只能从记忆的碎片里,拾掇只言片语,拼凑他生平的轮廓。  宝钏夫妇都是六八届浙大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吉林长春制药厂工作,从江南水乡到北国春城,气候反差太大,生活上自然有些不习惯,但宝钏是个工作狂,一上岗位就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与工人们一起搞科研,搞发明,忙得不亦乐乎,很快取得职工和领导的信任,并很快从车间技术员提升到总厂的副总工程师。  1980年,宝钏的爱人因要照顾多病的母亲,调回老家瑞安。这时,宝钏生活上失去了家人的照顾和监督,工作起来常常废寝忘食,有时侯想起吃饭,到食堂一看,什么菜都没有了,于是,就弄一包方便面充饥。有一次,他无意中与我提到在东北的生活说:“别人吃方便面是用开水泡开吃的,我是干吃的,像吃炒米花一样,咔嚓咔嚓地嚼着吃,可香呢!”他还说,爱人调回老家后那八九年时间内,他吃的方便面恐怕一汽车也载不动了。他就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着自己的过去。他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在透支着青春,透支着健康,透支着生命。  宝钏逝世后,为了写悼词,我在他家墙角的一个塑料袋里,找到一大堆荣誉证书,有全国医药系统劳动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双文明标兵、长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望着这一本本红色的荣誉证书,我不禁感慨万千:宝钏啊,宝钏,这些鲜红的荣誉证书不就是你用全身心血和全付精力,用一包包方便面,日以继夜地换来的吗?!  1989年,制药厂领导看着宝钏日见消瘦的身躯,忍痛割爱同意他调回老家,临行那一天,制药厂中层以上干部几十人,集体为他送行,一直送到车站。每当说起这件事,宝钏就会陷入深情地回忆:“我宝钏何德何能,得到大家如此的钟爱?我只不过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一点事嘛! ”其实,人心似明镜,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图名利,忘我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人,自然而然会得到大家的敬重的。  此后的十几年,宝钏一直在瑞安供电局工作,他干过载波维修,担任过生技科长、华电实业公司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他变换了岗位,又很快熟悉新岗位工作,他学一行,懂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每一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记得刚接收载波维修工作时,他整天在查阅有关载波的资料。有一个星期天,我到他家看他,他正在全神贯注地在看载波线路图,床上、地板上全是图纸。我知道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化工自动化专业,载波通讯对他来说是门全新的学科,他对我说:“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你接受了一项新的工作,就不能长期当外行,就得认真学习,笨鸟先飞,没有什么学不会的事。”他就以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刻苦的钻研业务,很快掌握了载波维修技术,使我局的载波通讯畅通无阻。  1998年,上级局拨款几百万,对瑞安供电局调度自动化进行改造,并创建SDH光纤环网通讯工程。当时,该项工程在温州地区电力系统尚属第一例,身为调度室主任的南宝钏首当其冲,查资料、画图纸、编招书,带病坚持北上金陵,南下深圳,考察设备,货比三家,一年来基本没有休息日,硬是攻下了一个个难关,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温州电业局的一致好评。工程上去了,他的身体却垮下来了,1999年5月,南宝钏查出身患肝癌……  现在宝钏走了,但我仿佛觉得他依然在办公室里翻阅图纸,依然默默无闻地在埋头工作,依然孜孜不倦地在学习新技术,他的朴实无华的人品、谦虚好学的精神、公而忘私的思想、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追思李观云学长
  农历庚寅年除夕日传来噩耗,上海瑞中校友会发起人之一、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校友会里的老大哥李观云学长因病于2月1日逝世,我们几个老理事和认识他的校友闻讯都非常悲痛。观云兄1951年瑞高毕业,由于他曾休学在店里帮助工作,所以毕业时比同学们年长1-2岁。当年在瑞中时他就是一位全校知名的学生,这不仅因他是瑞安顶顶有名“李大同南货店”的公子,而且是瑞中篮、排球队里的好手。他还会演话剧和跳舞,是解放初期瑞中文工团的活跃分子,他跳的“呀沙沙”男女双人舞曾享誉瑞中和瑞安,许多低年级同学就是从体育比赛和舞台上认识他的,拿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当年在瑞中他有很多“粉丝”。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长期在上海靜安区新成中学和育才中学任体育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教学工作成绩卓著,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他又是靜安区体育中心教研组负责人、田径一级裁判,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上海市和华东地区的体育比赛和组织教工运动会,近四十年来,在平凡的园丁岗位上,为上海和国家体育教育、增強学生体质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观云兄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对母校瑞中的热爱和对校友会工作的积极热情。我清楚记得,1986年初他和孙文昌、洪普清、鲍景旦等校友发起筹备成立上海瑞中校友会时,他东奔西走联络在沪瑞中校友的情景,我就是他和时任瑞安政协副主席的张建业校友到我家来联系的。那时,上海一般人家中根本没有电话,市内交通也不发达,公交车非常拥挤,联络校友是很不容易的。而通过观云兄和其他几位发起人的努力,一共联络到100多位瑞中老校友,当时他们都是在职工作的,可想而知他们付出了多少精力和业余时间啊!。由于观云兄在瑞中时间较长,熟悉的校友比较多,为人又热心、活跃,交际能力也比较強,我们都叫他“联络部长”,所以我说观云兄对上海瑞中校友会的成立,是有很大功劳的。  校友会正式成立后,他担任理事,为母校、为校友会做了很多工作,如母校90周年校庆时,他请华东师大教授、著名画家施南池先生,画了一幅气魄非凡的大型雁荡山水画,作为上海校友献给母校90华诞的贺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瑞安市领导,数次带领企业来上海举行经济恳谈会,开展横向交流,引进经济科技项目,他都积极参加,努力联络校友、牵线搭桥、建言献策,为家乡出力。母校瑞中曾多次来沪到有关中学参观学习、对口交流,一切活动也基本上是由观云兄联系安排。在参加瑞中校庆活动和参观瑞中时,以及瑞中领导来沪举行校友座谈时,他都能热心地介绍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提出一些积极建议并收集上海重点中学教学资料供母校参考,期望瑞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更快地发展,以报答母校的培养。  观云兄对校友会的感情很深,校友会的许多工作他都抢着干,每次的校友年会筹备工作他都积极参加,如会务会场、发通知、联络聚餐、接待签名等等都少不了他。发行《校友通讯》时,也常来帮忙做折叠报纸、装信封等工作。每次开理事会和校友大会,不管会场有多远,他都早早来到。特别感动的是有一次,他已年高体弱,理事会在七宝徐育新校友家开会,他化了二个多小时从北郊彭浦新村赶来参加。2008年10月,上海校友会在上海大学举行年会,当时他已经身患中风病,行动极度困难,但他还是在家人的左右扶持下,赶来开会,吃力地用困难的语言和瑞中校长及校友们打招呼、表情谊,如此对母校、对校友情深谊长的情景,确实感人肺腑。  辛卯年正月初四上午10时半,我和鲍景旦、李春元三位校友,代表上海瑞中校友会,带着上海校友追思悼念之情意,到西宝兴路宁园厅含泪送别了李观云校友!斯人虽逝,然他的音容笑貌和奉献教育、热心于校友会工作的的业绩和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安息吧!李观云校友!  编者注:观云校友逝世后,作者即寄来这篇追思文章,因上期通讯篇幅受限未曾刊登此稿。
祥熊老兄,你走的太匆忙  纪念戴祥熊同学逝世一周年  洪普清
  祥熊老兄是我少年挚友,自从他儿子丛洁拜许大钧为师后,祥熊就跟着我叫许大钧为姐夫,他又成为我的兄长,我们的友谊在不断的发展、巩固。尤其近几年,每逢过年、过节我们两都会相互致电问候。庚寅年三十,我打电话給祥熊老兄向他祝贺新年,接电话的是嫂子,她问,你是谁?我回答,我是上海普清,她讲:“祥熊走了。”我紧跟着问祥熊到哪里去?她回答去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走了(公历9月4日),我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很快我才明白过来,祥熊老兄已仙鹤西去了。此时此刻,我悲痛万分,眼泪止不住的流下,还自言自语地讲:“又走了一个”。像我们这般年龄的人,最不愿意听到这种消息。  中学时期,我曾有一段时间住校,初中部在仓前街(原天王寺),校门右侧是男宿舍,祥熊是老住校,睡下铺,我是新来的睡他对面上铺,由于初睡上铺,幼时睡相又不好,有一天不知怎样我从上面连同棉被一起滚到地上,还不知竟呼呼地睡到天亮。祥熊看见我很心痛,一定要同我换铺,他还讲,你父母不在瑞安,万一摔伤了怎么办?坚持一定要换铺。祥熊 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精神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由于社会政局复杂,我们相隔三十多年,杳无音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校友会的这块平台牵引之下,我俩有机会再次相见。他已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儿子丛洁自幼喜爱篆刻,并有一定基础。他深知瑞安许大钧先生在篆刻艺术上有较高造诣,称得上“将门之后出强兵,铁划银钩甲瑞城”。( 许家祖辈四代,以书画、金石誉满东南)。丛洁很想拜许大钧为师,苦于无门,祥熊老兄知道许大钧是我堂姐夫,请我帮忙、推荐、说情。大钧先生终于接纳这位“关门弟子”。此后丛洁篆技大有进度,这孩子很懂事还很孝顺,许大钧家的日常生活他都处处关心,样样周全,有时祥熊老兄也参加帮忙,可见祥熊老兄教子有方,还出资为许大钧先生出刊印章选集完成大钧先生多年夙愿。不幸大钧先生逝世后,留给我堂姐的养老费(她既无工作又无子女)被他人领走了,使她失去日常生活费。我得知后深感后悔,当初真不该为他们牵线搭桥,将丛洁推荐給大钧,如今珠华姐的生活费由祥熊老兄及丛洁侄儿负担。我曾写信給祥熊老兄,对此事深感愧疚。去年夏天,他接到信后,而刚手术出院,马上打电话狠狠的批评我,怎么能用“愧疚”二字,他说从洁拜大钧先生为师,这是丛洁的缘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许先生不在世了,祥熊老兄毫不犹豫为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太照料生活,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祥熊老兄,去年夏天刚出院,认为手术很成功,万万没想到,事隔仅隔不到月余,突然走了,走得太匆忙太突然。回忆祥熊老兄,他那见人就笑就像弥勒菩萨的脸,一辈子无忧愁,走起路来有些左右摇摆,一辈子为人大度。在祥熊老兄逝世一周年前夕,祈祷祥熊老兄在九泉之下安息。  第四版
各地校友来信摘登
文昌兄:  去年上海一别,倏然已半载有余,兄大驾光临同学会,弟深为感激。53届的同学们曾托我写点什么,只因身体关系,加上琐事缠身,只写了一首感怀的诗,拟请转校友报负责同志,借贵报一角之地登一下,以了却大家的心愿。  &&&&&&&&&&& 谨祝  兔年吉祥  新春快乐  &&&&&&&&&&&&&&&&&&&&&&&&&&&&&&&&&&&&&&&&& 弟俞 海& 1.15瑞安  &&&&&&&&&&&&&&&&&&&&&&&&&&&&&&&&& 孙文昌校友:您好!  《上海瑞中校友通讯》76—100期合订本已经收到,已分发给有关校友,我们深表谢意!  今有董安康等11位校友邮汇《通讯》赞助费计人民币1100元整,请检收。  赞助者名单(每人各100元):  瞿笃启& 吴舜椿& 董安康& 张鹤年& 曹玉英& 张超英& 朱庆兰& 任树森& 陈纪聚&   董朝德& 徐象华  因陈自信、何畏等校友已先后去世,今后邮寄给我的《通讯》只需18份就够了。  &&&&& 此致  敬礼  &&&&&&&&&&&&&&&&&&&&&&&&&&&&&&&&&&&&&&&&&&&&&&&&&&&&&&&&&&&&&&&& 校友瞿笃启上    &&&&&&&&&&&&&&&&&&&&&&&&&&&&&&&&&&&&&&&&&&&&&&&&&&&&&&&&&&&&&&&&&& 《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编辑部同志们:你们好!  你们辛苦了。  辞虎年,赞世博成功,神州探宇会嫦娥;  迎兔岁,愿玉兔临凡,风调雨顺夺丰收。  向你们致以诚挚慰问和衷心的祝福,并借《校友通讯》一角,向国内外瑞中校友、老师、乡亲、旧友拜个早年,敬祝大家健康长寿、旅居平安、吉祥如意、新年快乐!  记得日是我们《校友通讯》创刊诞生的大喜日子,大家在“云山霭霭、云水苍苍”的校歌声中的召唤下,团聚战斗在一起,在瑞安市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校友、瑞籍人士、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下,在人力物力欠缺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至今已顺利走过25个春秋。《校友通讯》已出刊发行102期及两期合订本,编辑队伍以老带新,开始年轻化,刊物质量明显提高,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新闻、乡音友情,图文并茂,深受国内外校友喜爱。古语云:“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虽年届米寿,尚有一点余热,为《校友通讯》版面增添一点节日喜气,特设计辛卯年“玉兔”剪纸一帧,供编辑部选用。&&&&   &&&&&&&&&&&&&&&&&&&&&&&&&&&&&&&&&&&&&&&&&&&&&&&&&&&&&&&&&&   此致  敬礼  恭祝新年安康!                    47届瑞中老校友湖南株洲项廷光                         2011.元.29《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编辑部:你们好!  由于你们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使广大校友凝聚着深深的母校情结,我衷心深表敬意!  我是瑞中60届高三(2)班毕业生,6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北水电设计研究院工作,近年来在上海女儿家。去年9月参加了五十周年同学会,11月13日,又首次参加了上海瑞中校友年会,感慨万千。不久前,老班长徐定槐写信告知在12月15日出版的《通讯》上刊载了他的《师之恩,学之缘》,是一篇体会文章。为此,该期《通讯》如有富余,谨请寄一份来,好吗?谢谢!  以后如有需要,请告知,我将尽力支持。  致敬!  郭俊仃    《上海瑞中校友通讯》编辑部同志:你们好!  你们辛苦了,寄来的每期《瑞中校友通讯》、《瑞安日报》及《瑞商》杂志等均有收到。这给我们退了休的这些老年游子仿佛又亲自回到了故乡,目睹了家乡、母校的许多情形,极大地丰富了生活内容和感念情怀。据此,再次向编辑部同志们表示感谢。  &&& 2010年底在复旦的聚会,我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加,甚感遗憾。今给报纸寄上500元钱略表心意,请查收。  &&&&&&&&&&&&&&&&&&&&&&&&&&&&&&&&&&&&&&&&&&&&&&&&& 校友林梓  &&&&&&&&&&&&&&&&&&&&&&&&&&&&&&&&&&&&&&&&&&&&&&&&& 上海瑞中校友会各位同志:  你们好!祝你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我离开母校65年,感恩之情记心田,特赋小诗一首,聊遣心怀。  金虎归山去,  玉兔迎春来,  望新星灿烂,  永远放光彩。  项佩英  诸位学长:  寄来的近期《校友通讯》收到,谢谢!《拜访老校友》中提到的沈炳光、沈美英都是沈氏家族中的长者。沈炳光是沈润光老师的哥哥。他上代中晚清有名为沈宝瑚的,曾是瑞安乡试第一,但不幸,赴杭参加省试,在杭生病,家人接回就去世了。他英年早逝,但留下许多诗文。沈炳光说,家中曾准备印行,但后来那些诗文都不见了。前年我参与瑞安沈氏宗谱的编写,在搜求资料时,在温州图书馆里发现了沈宝瑚的诗文抄本,后来瑞安政协文史委知道了,就叫我点校,我这几个月都在做这个工作。沈美英大概是民国时期的名将沈靖的后代。读后想到,顺便一说。  &&&&& 祝好!&&&&&&&&&&&&&&&&&&&&&&&&&&&&&&&&&   沈洪保3.29
喜阅《瑞商杂志》洪普清
  《瑞商杂志》是由浙江瑞安市人民政府驻沪工作处及浙江瑞安上海商会主办的一本正度16开的杂志。杂志采用低碳环保纸张印刷,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企业家的敏锐商业意识。编委会主任由吴敏先生担任(他是中国吴泰集团公司总裁、浙江瑞安上海商会会长),下设若干位常务副主任及编委会副主任;李玉迪先生任总编辑。  我摘录一段他们办刊的主旨,“希望用这一截体服务广大会员企业、努力办成瑞安特色、上海气质、商会视野的商业财经刊物,以商情传递乡情,以乡情带动商情,立足“永嘉学派”思想文脉,融入海纳百川的国际舞台……”   主要栏目有:国内国际财经、最前沿的政治方向、财经导向走势、规划制定等宏观面上的风云变化以及生态分析,产业调整带来的微观层面的变化,通过生动的个案分析研究,以权威信息和主流声音提供有价值的情况。还有任务故事,瑞安望族及乡土等等。是一本极有商业价值又有乡土文化的刊物。   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刊物经常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来作指导报告。如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经济学家、担任多年上海实业集团董事长蔡来兴先生来演讲,讲当前商业人士最关心的楼市、股市、期货、物价、汇率等的发展方向,其中特别提到“雅戈尔转型的启示”。& 我妹妹洪逸梅的女儿是上海财经大学毕业,是当时“雅戈尔”厂的第一位大学生。当时“雅戈尔”还是一家只有几十人的民营服装厂。“雅戈尔”从服装赚到钱后再去做房地产,再从房地产赚到钱后去做金融投资。现在“雅戈尔”入股宁波银行,又在谋划“雅戈尔产业大基金”。我们瑞商企业家们从中应该学些什么?这样的报道很引人思考。其实“雅戈尔”很早就摆脱家族管理的体制。一个企业的发展,“一是观念,二是体制”,他们的高层领导招聘的是一批外族精英,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瑞商学习和借鉴。   这本刊物我连读三遍,正如编者所说,“尽管我们还做不到成为您决策参考的《用户手册》,或投资说明、信息指南”,但我还是冒昧地要向瑞安企业家建议:在百忙之中抽空看一遍也好,如果有一点信息值得你参考,或许你将终身受益。
想起三位老同学周臣孚
  今天收到103期《通讯》,非常高兴,一口气读完了,从中获得很多校友的消息。尤其在《理事会兵分六路拜访老校友》一文中,我竟发现了三位七十年前在母校初中部就读时的同学何宗镠、姜嘉忻与项锦城。得悉他们身体都很好,而且都住在上海,生活得很幸福,我很高兴。自从1940年从母校毕业后,我再也没见过这三位同学,更不知他们闯事业调到哪里去了。  年代已长久了,可能他们对我的印象不深了吧。我是平阳的一个穷学生,成绩平平,也不是班干部,剃平头,穿粗布衣,但会开玩笑,爱与同学们嬉闹,你们还记得吗?可我对你们三位印象却很深,因为初入学时,我曾经把何宗镠和姜嘉忻叫成“何宗缪”和“姜嘉祈”了,闹了笑话,后来就永远记住了。当时何宗镠是一个机灵、聪明、个子瘦小的小弟弟(我比他大三岁);姜嘉忻则长着一张白皙的长方脸,是个很漂亮的小伙,也比我年少。至于项锦城同学,我也记得很深刻,因为他的名字很有诗意。我在小学曾背过《唐诗三百首》,其中有“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的名句,他的名字肯定是他父辈取自唐诗的,读其名看其人,果然是一个文质彬彬诗人式的同学,所以我印象更为深刻。所有这些都是我七十年前的印象,不知有错否?经过长期的搏浪,大家都会有很大变化,如在路上相逢,肯定不认识了。这次校友会的新老校友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去拜访你们,实在难得,他们为我们搭成通向校友、通向友谊的桥梁,真是感谢不尽。&&&&
深深感受校友会的温暖  ——重阳节杭州瑞中校友会慰问老校友林树侯& 陈 韺
  去年10月16日是中国的老人节,也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杭州瑞中校友会会长方忠良、秘书长陈磊、理事黄秀峰一行三人带着慰问信、慰问品和慰问金到我家进行慰问,俩受宠若惊,感动莫名,一股暖流刻骨铭心。2009这个时候,杭州校友会也来慰问过,这是第二次了。杭州瑞中校友会换届不久,新的理事会,坚持上届的优良传统,继续对老年校友进行慰问,带来亲情和温暖,带来关切和问候,使老年校友备受鼓舞。杭州校友会80岁以上的高龄校友有30人左右,居家在杭需慰问的对象近30人,杭州地域不小,校友分散四处,在一定时间内找到各位校友要费一番周折,事先要准备慰问信、慰问品和车辆,挤出并不宽裕的校友会经费,都需要付出不少精力,没有爱心、没有奉献精神是办不到的。慰问行动反响很好,慰问的当日和第二日,我就接到老校友姚润珠、叶光能、万爱榴的电话,他们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多次住院,很少参加校友会活动,对校友会少有贡献,但校友会并没有忘记他们,重阳节照样来慰问,实在不好意思,叶校友表示要寄点资助费给校友会,万校友表示要我们在年会时代她交会费,大多数老校友都有类似的感受。  &&& 八十以上高龄的校友毕竟是少数,但对他们慰问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是瑞中校友会的创举,不仅发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显示了校友会的敬老尊老的关爱之心,大大加强了校友会的凝聚力,值得学习,值得提倡。不过,校友会经费有限,我们建议慰问时免去礼品礼金,精神慰藉最为重要。    我的养生经  周臣孚  心情愉悦居首要,  锻炼劳动不可少;  定时作息有规律,  粗茶淡饭要做到;  不去攀比不羡富,  夫妻和睦儿孙孝;  寻点自己欢乐事,  关心国家常看报。
 古藤行蔡圣波
  久闻花岩九潭曲径旁有古藤一株,年代久远,吟友戴逢凯告之,前往观之,见其根干壮伟,枝叶繁茂,姿态优美,生气盎然,惜旁无碑记可考。    九潭路旁有古藤,根如虎踞干龙腾。枝若盘蛇绕环绳,叶似苍松不凋零。其气磅礴势嶙嶒,任其风霜雨雪之侵凌,泰然自若态其真。若问此藤年几何,或云百载或千年,乡人父老言各殊。惜我未曾稽志书,亦无碑记供观摩,姑妄听之姑信诸。历史兴亡几代谢,刀兵水火迭相害,饱经忧患今犹在。岂缘呵护有神灵,岂缘解惜有其人。清风明月长相亲,荒榛蔓草自为邻。只为此身非有用,不为世人所器重,樵之不能供燃薪,伐之不能作梁栋。幸以不材得天年,夷然生长山径边。春来总有花枝发,总有浓桃艳李之鲜妍。自喜质贱身顽健,风欺雪虐总无畏。任彼天灾人祸多奇变,终见河清与盛世。新天雨露喜亲承,晚景婆娑堪爱恋。游人过此每延佇,瞻仰留连不离去。或谋立碑或建亭,文物表彰名斯著。呜呼区区一藤何足宝,已幸安全得完好。余生不作非分求,秋月春花自终老。  *注:华岩九潭位于瑞安市高楼镇。
  简& 讯蔡炳枢
  瑞中校友陈肇新的书法作品《太湖美》与《天鹅舞》二帧墨迹,新近被《中国书法全集》一书作专题刊出,并附有作者照片与简历介绍。该书共计精装十集,仅发行1000册,全书汇集了我国自殷商甲骨文直至现近代所有最权威的书法大家巅峰级作品,几乎囊括了我国历代书法名家的精粹之作。纵览全书,无疑是我国书法经典作品的范本。陈肇新作品被选用,足见其书法功力和在国内的知名度。
瑞高5 3届同学崇明岛聚会感赋瑞安& 俞& 海
   4日,瑞高53届同学会如期在上海举行,参观世博,并于17日赴崇明岛品尝农家乐。是日,白发酡颜,欢声笑语,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谨作打油记之。  崇岛农家乐,野炊十里香。江静平野阔,风劲染草黄。  烹鱼入嘴酥,鸡肥盛碗满。席间多美味,村醪沁鼻香。  主人殷勤意,化为盘中餐。未饮人先醉,别久言自长。  举杯话旧事,昨夜到梦乡。犹忆西岘月,云飞雾茫茫。  君看黄浦水,后浪催前浪。回眸逾七十,华颠浑若霜。  世博成永忆,合影共珍藏。临行难相舍,相顾嘱安康。
 近期逝世校友
  张燮奎校友因病不幸于日在台中市逝世,享年90岁。  杨天忠校友因病不幸于日在安徽巢湖逝世,享年79岁。
  104期《通讯》截至日止,收到校友赞助款如下:  2000&& 张焕新& 瑞安  1100&& 瞿笃启(共11人)& 瑞安  1000&& 方国洪& 青岛  林慰曾& 台湾  500&&& 林 梓&& 上海  邓金兰& 北京   曾新新& 北京  400&&& 陈淑荪& 北京  李再进& 哈尔滨  项文格& 上海  300&&& 管嗣同& 丽水  鲍士旦& 南京  罗国楷& 瑞安  陈国栋& 瑞安  沈美英& 上海  200&&& 许京元& 瑞安  胡伟明& 瑞安  项锦城& 上海  项肖宜& 合肥  林椿华& 平顶山  彭瑞荣& 瑞安  王炳元& 九江  徐君勋& 永安  项鎏荪& 平阳  薛爱芙& 南京  曹振中&& 南京  许绣云& 南京  郑醒武& 瑞安  陈丽丽& 青岛  林淑华& 瑞安  张秀华& 瑞安  张秀英& 瑞安  陈岩森& 金华  项永森& 瑞安  100&&& 陈肇新& 瑞安  冯至清& 瑞安  管焕坤& 杭州   林文钗& 瑞安  陈启湘& 温州  薛文霞& 上海  100欧元张晓远&&& 欧洲
上一篇:[ 06-27 ]
下一篇:[ 11-0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诗三百首全集朗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