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蝴蝶杯阎立品大师阎立品的感情生活

豫剧阎立品大师的艺术人生豫剧,阎立品,豫剧大师,艺术人生,艺术大师,豫剧吧,豫剧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豫剧阎立品大师的艺术人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豫剧大师阎立品在《桃花庵》中两个唱段赏析(附有唱词)_阎立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700贴子:
豫剧大师阎立品在《桃花庵》中两个唱段赏析(附有唱词)收藏
很少有人知道,阎立品大师早年也演这出戏,并且有时扮演窦氏,有时扮演陈妙善,对这出戏也很熟悉,只不过解放后她很少演这出戏,没有列入她的代表作品而已。
阎立品生前留下了两段十分珍贵的《桃花庵》录音,一段是“九尽春回”那一段,另一段是最后一场明伦堂上陈妙善唱的一段戏。前一段大家耳熟能详,已成为流行唱段,阎立品没有跟风,从唱词到演唱风格上都有创意。而后一段是陈素真演出此剧时,樊粹庭先生特意为她加上去的,阎立品参照了樊先生版本,在“盼娇儿盼的我泪如雨降”(也叫“陈妙善上前来双膝跪定”)这段唱腔上,唱词作了较大改动。可以说这两段唱腔她都付出自己的心血,为我们奉上了别样的唱段。特别是《桃花庵》最后一场,陈妙善那段唱腔,至今舞台上已不见有人演唱,于是引出了我50年前看这出戏的回忆。
当年看这出戏是从张才虎丘山玩会开始的,其中有“嗑瓜子”(也称“撒瓜子”)情节,就是纨绔子弟张才玩会期间,正遇上桃花庵的小尼姑陈妙善,两人对目,互有好感,陈在楼上故意将嗑完瓜子留下的瓜子皮扔到楼下张的身上,两人会意,张随陈一同来到桃花庵,后两陈以身相许。不久张才得病,暴死庵中,这是这出戏的引子。据说这场戏解放前有“粉戏”色彩,被删去啦。我看这出戏是在解放后,肯定不健康成分被拿掉了。豫剧后来不演这场戏,不知是何原因?当前评剧演《桃花庵》前面“相好”一部分,仍保留两人相爱情节,而且戏的分量很大,占去三分之一还要多,只要处理的好,仍不失是一出好戏。我昨天在博客中向大家举荐了评剧《桃花庵》,也有呼吁在豫剧中恢复这场戏的意思。
拐回来让我们欣赏这两个唱段吧!一般人听唱段,只要好听就够了。但小宝认为,光这还不够,倘若你不了解唱词,不了解演员唱这一段想要表达什么,你就听不出味道来。所以欣赏唱段,必须从唱词着手。 需要声明,阎先生在《桃花庵》中这两段唱腔,找不到现成的唱词。音频后面给出的唱词,是小宝听后记录下来的,肯定有误,虽然有些地方我三遍五遍地听,还是个别地方拿不太准。博文发表后,网友乐戏(seakingw)给我指正许多,在此表示感谢! 1、阎立品【九尽春回百花开(电台录音)】在戏中饰演窦氏 与上面音频相匹配唱词: 九尽春回百花开,可是又一载。 九尽春回百花开,鸿雁飞去紫燕来。 翠绿纱窗春可爱,白鹭双双一排排。 陌头杨柳随风摆,想起了奴的丈夫名叫张才。 张才夫他出外十余载,一十二年未回来。 思奴夫我无心换穿戴,想奴夫我懒把书文开。 思奴夫每日里无精打采,想奴夫昼夜间辗转翻侧。 思奴夫我在人前如痴如呆,想奴夫背地里珠泪盈腮。 为奴夫抽签我也算过卦,为奴夫念经又吃斋。
吃斋念经全都失败,抽签算卦他都带着灾。 他好比石沉在那汪洋海,他的生死存亡实实地难猜。 奴好比桐花凤良伴不再,奴好比孤鸾鸟鸣声悲哀。 奴好比并蒂花枝叶损坏,奴好比鸳鸯侣雌雄分开。 奴好比花怒放正待蜂采,张才夫他比蜂蝶一去不来。
常言说三十以后花开败,二十以前花未开。 这中间只有十余载,光阴易逝不再来。 窦氏女年长三十外,我跟前缺少个儿婴孩。 张才夫你若有好和歹,撇下我孤苦伶仃,可是怎安排?
2、阎立品【桃花庵 盼娇儿盼的我泪如雨荐(电台录音)】在戏中饰演陈妙善
与上面音频相匹配唱词(初稿): 陈妙善上前来双膝跪定,苏老爷,苏老爷你听我细禀分明。 奴本是出家人六根断净,虎丘山遇张才动了痴情。 奴只说能随他百年伺俸,谁料想得急病他把命倾。 那时节哭得我呼天不应,那时节哭得我欲罢不能。 那时节只觉得山摇地动,那时节只觉得如在梦中。 恨也恨要随他一同丧命,怎奈我身怀着张门的后生。 无奈何把他的死尸掩定,悲切切泪如雨不敢放声。 我的苏老爷呀,我是怕人闻听。 十月满在庵中我只把娇儿生养,咬齿痕留诗句我抛弃儿郎。 盼娇儿盼得我泪如雨降,想娇儿想得我如疯似狂。 盼娇儿盼得我茶饭不想,盼娇儿盼得我病卧禅床。 盼娇儿为的是香烟续上,盼娇儿盼的是来认亲娘。 苏老爷你开恩把我儿放,也不亏张相公为奴命亡。 苏老爷你若是不把儿来放,我定要拼命死见阎王。 我的大老爷呀,我碰死在你的明伦大堂。(唱词完)
听以上两段唱腔,阎先生保持了她唯美婉约、委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在《桃花庵》这出戏里,她饰演的窦氏刚上场时已是三十多岁,那段“九尽春回百花开”为时11分钟的唱段,唱得悲悲切切,沁人肺腑,唱出了人物的雍容华贵气质,又多了几分大家之气。特别是前三句用去了近5分钟,行腔俏丽,哀怨婉转,把人物因春涌动,而思念丈夫12年前离家出走的长唱段,营造了“思春”“思夫”的气氛。最后一口气从“奴好比花炉房不带风采”到结尾,1分多钟里却唱了十几句,唱出了剧中人窦氏已错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急切盼张才回来的心理。 她饰演的陈妙善最后在明伦堂是那段唱腔,是在她的儿子考中状元后,张、苏两家争状元儿子时唱的,这时的陈妙善已不是“张才游庵”时,风情万种的小尼姑,当时年龄也在三十开外,按戏曲行当划分,已是青衣了。阎大师把握角色的身份和年龄特征,唱得不温不火,内秀典雅。把尼姑叙说当时与张才邂逅,以及生子的前前后后告诉苏坤,并哀求他放了她儿子的真情实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阎先生的演唱,注重行腔,注重人物内在感情的抒发,不显山,不漏水,于细微处品味她的唱腔却有许多过人之处,明暗、浓淡总相宜,这应该是阎派声腔艺术的神韵。
(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楼主辛苦辛苦!
支持阎立品大师!!!品洁艺精!!!自编,自导,自演,自设唯一的无愧豫剧大师称号!!! 学吧,学品,学德,学艺。学了就能晋级,评梅花奖,治嗓子,成豫剧家... 不听大吼,不看广告,看疗效
阎大师经典唱段......
桃花庵以前都是听崔派的,阎派的还是第一回听,美
谢谢楼主!
桃花庵崔派、桑派、阎派的都是经典,真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以前听过赵玉英老师唱过《桃花庵》,现在也应该多演,阎派好的剧目很多,阎老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三代弟子应该学全面,继承的全面些
好听,特别是陈妙善的那一段,简直是享受。。
好听,楼主辛苦了握个爪,
阎派的桃花庵也是久听不厌,不过总觉的这句“吃斋念经全都是失败”不妥,也说不好,但总有这种感觉
超级喜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我喜欢戏,是有60多年戏瘾的老戏迷。
希望与更多的网友,分享从戏曲中得到的愉悦,讨论与戏曲相关的话题。
LOFTER精选
唐小宝推荐阅读:
阅读(1285)|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说戏:豫剧大师阎立品及曲剧名张晓凤演唱的《碧玉簪》选段',
blogAbstract:'
&&&&&&《碧玉簪》是越剧的传统戏,早在1962年就被拍成电影,豫剧和曲剧都是从越剧移植过来的。越剧《碧玉簪》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名角在演出,豫剧名旦阎立品和曲剧名旦张晓凤演过这出戏,并且有录音,其他河南名角就不知道谁演过这出戏了。京剧大师程砚秋也看中了这出戏,把它移植成京剧。&&&&
&&&&& 既然豫剧《碧玉簪》是由越剧移植而来的,它的剧情肯定也和越剧差不多,所以我用了下面的越剧这出戏的介绍来作为豫剧《碧玉簪》的介绍。
吏部尚书李廷甫之千金李秀英,天资聪颖,秀丽贤淑,品德端庄,其父将她许与好友之子王玉林。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垂涎秀英已久,因此嫉妒这桩婚事,遂与孙媒婆密定奸计。秀英出嫁之日,媒婆暗中偷走秀英的碧玉簪,连同伪造',
blogTag:'豫剧,曲剧,碧玉簪,三盖衣,唱词',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5,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我喜欢戏,是有60多年戏瘾的老戏迷。\n希望与更多的网友,分享从戏曲中得到的愉悦,讨论与戏曲相关的话题。',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豫剧大师---阎立品与她的“女儿”们
阎立品与她的“女儿”们&&
——纪念豫剧艺术大师阎立品逝世十周年作者:何凌云
豫剧“&阎派”艺术创始人阎立品,以“&闺门旦”闻名遐迩,誉满剧坛。早在50年代,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赞扬她:“音色美,唱腔纯,扮相秀美,表演深刻含蓄,是地方戏中少有的闺门旦”,破例收为入室弟子,并赠送她珍贵礼物——点翠凤冠。阎立品在梅大师的精心点拨下,谨遵师训,主攻闺门旦,逐渐形成了“七分神韵,三分造型,重神传神,运神展姿,造姿展美,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为豫剧闺门旦的表演艺术,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阎立品说:她的生命在舞台上,她一生奉献给了豫剧艺术事业。她的代表作《秦雪梅》、《蝴蝶杯》、《西厢记》、《碧玉簪》、《盘夫索夫》等,都成为家喻户晓,久演不衰的剧目。她一生塑造了无数个精美绝伦的舞台艺术形象,如纯真秀雅、善良机智的胡凤莲;贞洁深沉、哀婉泣血的秦雪梅;沉郁柔顺、凄凄楚楚的李秀英;还有那娴静典雅,袅袅婷婷的崔莺莺。冰清玉洁、品高青云的阎立品,一身正气,铮铮铁骨,她用心血和生命浇铸出了“阎立品”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她用一生写好了一个端端正正、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大写“人”字。&
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德先立人品&我与立品大姐相识、相知、相交半个多世纪,可谓莫逆之交。阎大姐晚年有病住院,我多次到医院探望,往返奔波于洛阳与郑州之间,每次促膝谈心,通宵达旦,流连忘返。阎立品大姐终身未婚,无儿无女,但她的晚年并不孤寂,而是在温馨幸福中走完了她辉煌的艺术人生,因为她身边有八个美丽可爱的女儿守护着她,她的女儿就是:李喜华、赵晓梅、张美贞、朱巧云、原淑静、白文芝、张美莲、赵玉英等。
阎立品收徒标准严格,不仅看艺术才能,更看重人格和艺德,“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德先立人品”,这既是阎立品的从艺观,也是她教学育人的准则,被人誉为“&收徒怪诫”。她收李喜华时,亲赴襄樊,随团奔波一年多,观察了解喜华的情况,亲自辅导排练阎派名剧《秦雪梅》、《藏舟》。收原淑静时,她不辞辛劳奔赴温县,随团辅导排练。赵晓梅是阎派艺术的痴迷者,她从郑州到徐州,从安阳到封丘,辗转往返,苦苦追随两年多,颇有“&阎门立雪”之虔诚,终成正果,皈依阎门。经过阎立品的慧眼选才,荣登阎派艺术圣殿,八位弟子都深感前世有缘,三生有幸。&&
烛光中的妈妈&有句俗话:“大树底下苗不长”。可阎立品不是这样,阎立品这棵艺术大树,不但不遮阳光,而且还会排污制氧,把阳光雨露都输给了徒弟。她既是恩师,又是慈母,舞台上她是千娇百媚的闺阁少女,舞台下她是个白发苍苍的慈祥妈妈。对她的弟子们她是手举着、肩扛着、头顶着,充分发挥人梯精神。她甘当烛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为了豫剧事业的发展,阎立品高瞻远瞩,敢为天下先,她对弟子们大胆提出:艺术上能超师,方是继承人。她言辞恳切的对弟子们说:“豫剧五大流派的形成,是我们这一代从先辈师父学习继承下来,经过吸收融化而创作发展,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继承传统,不是食古不化,继承是为了发展,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要勇于创新,发展自己的个性。戏曲艺术,只有超师胜师,才能发展,应该后来居上,一代更比一代强”。为了培养弟子快速成长,为了阎派艺术的发展,实现她让弟子超师的愿望,年届古稀的阎立品到处筹措资金,毅然组建了“河南省立品剧社”,把阎派弟子召集麾下,带在身边。阎立品对她的弟子,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恨不得她们很快长成参天大树。剧团每次写“戏报”时,阎立品总要郑重交代:“不要多宣传我,要多宣传我的学生”。又说:“学生的名字要写得大点,要写在海报的前边”。每逢阎立品登台演出时,她都亲自交代把中间的好座位留给学生,一是观摩学习,二是给老师“挑毛病”提意见,学生看完戏后,如果说不出个一、二、三,她会立马生气。她的弟子演出时,她总是坐在台下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观看,戏后,她给学生“挑毛病”,又说又比试,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颦一笑,她都要一丝不苟的指出,这种诲人不倦、认真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叹服。&阎立品教育学生:“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演员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常人不能忍的气,做常人不能做的事。”她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她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每天晨曦初露,她第一个先起床,再一个一个把学生喊起来,亲自带领大伙喊嗓、踢腿、压腿、跑圆场,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一年多的时间,她的学生,每人的彩鞋跑烂好几双。&在她带团演出之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给她的学生重排《秦雪梅》、《盘夫索夫》、《西厢记》等阎派的代表剧目。每出戏她都严肃认真的排练,细排细抠,一丝不苟,经常排到深更半夜,可她从不说累,排完戏,她亲自下厨房擀面叶、煮绿豆汤、慰劳她的徒弟们,她的徒弟捧着热腾腾的饭菜,感动得满眼泪花。弟子们说:“我们有这样的好老师,好妈妈,真是幸运呀!&只有刻苦学艺来回报恩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
阎立品一生坎坷,多灾多难,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长期超负荷的奋力拼搏,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患癌症住院治疗。她住院期间,非常乐观,我去病房探望她,她笑着戏谑说:“我命大呀!&我去阎王爷那里转了一圈,他说我的心没死,不敢收我,我又回来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她还这样幽默,令我心生感叹。她又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秦雪梅》、《蝴蝶杯》等还需再加工修改。”她又郑重的对我说:“希望你给我的徒弟写个剧本,等我病好出院,我当导演,你写剧本我来排,出戏出人,用新剧目把我的学生推上新的台阶”。&&
阎立品雄心不老,明知自己来日不多,依然用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她把病房当排演场,弟子们去看她,都想多多侍奉她尽点孝心,而她却挣扎着坐起来,兴致勃勃的说戏,要学生老老实实坐下来,听她修改过的录音唱段。赵晓梅曾激动的对我说:“听着录音,仿佛看见了俺老师那颗滚烫的心在跳动,我的心在颤抖,我都是含着满眼热泪在听录音、学唱段。”有一次赵晓梅去探望她,顺便说起想复排《盘夫》的打算,抱病在身的阎立品非常兴奋,立即表示:“好好好!&你把导演也叫来,我给你们一起说戏。”赵晓梅不忍打搅病中的老师,委婉推辞:“以后再说吧!”阎立品勃然变色:“时间不等人呀!&”她不容商量的命令赵晓梅:“就这样定了,你马上把导演叫来。”赵晓梅赶紧跑回剧团叫上导演王连贵等人,赶到医院病房。阎立品视戏如命,一说排戏,她就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把病房当作排演场,排起了《盘夫》。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病人,还象当年在排演厅那样,又说又比,身段手势,一丝不苟,抠戏入微,直到对弟子表演的角色满意时,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她要为她的弟子们吐尽最后一根丝,滴尽最后一滴血,为弟子们编织出一片光彩绚丽的锦绣前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阎立品住院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她的弟子们都争先恐后轮流陪护,日夜守护在病榻前,喂吃喂喝,端屎接尿。阎立品爱干净,不愿在病床上大小便,她的弟子张美贞就背着她去卫生间。为了减轻老师的病痛,弟子们这个为她捶背,那个为她搓胳膊,这个为她推拿,那个为她按摩。她的弟子张美莲父亲病故,她回家两天,处理完丧事,脱下孝服,头上戴支白发卡,扎根白头绳,急急忙忙赶回医院,继续守护在病榻前侍奉她的老师。阎立品在医院化疗,经受病魔的折磨,她那秀美的长发都脱落了,只留下寸长的白发茬,掩映着消瘦的面容,更显得憔悴苍老。弟子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姐妹们商量着为她梳妆打扮,这个买来假发套给她戴上,那个买来时尚服装给她穿上,美容护肤霜搽在脸上,金戒指戴在手上,阎立品马上旧貌换新颜,容光焕发,依旧光彩照人,她的女儿们齐声欢呼:“妈妈真漂亮!&”阎立品的脸上笑成了幸福的花朵。
雪花飘飘,新春佳节年来到,她的弟子们在完成演出任务之后,顾不得与家人团圆,就急急忙忙往医院跑,陪伴师父过年,带着美酒佳肴,捧着一颗孝心和美好的祝福,给老师鞠躬拜年。她们师姐妹簇拥在师父身边,欢欢喜喜包饺子,热热闹闹煮汤圆,欢声笑语,歌声如潮。先唱《秦雪梅》、《蝴蝶杯》,再唱《盘夫索夫》、《西厢记》,又唱新曲《沁园春》,阎立品激情难捺,慷慨吟唱:“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正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她们的歌声,引来了值班的医护人员也来参加这不同寻常的迎春晚会。这哪里是医院?分明是一座和谐温馨,欢乐幸福的美好家园。&
立品大姐对我说:“上苍恩赐我一群孝顺女儿,继承延续了我的艺术生命,使我欢度晚年,此生足矣!”&
日,天悲地泣,黄河呜咽,一颗艺术巨星陨落了,噩耗传遍神州大地。阎派艺术的八个入室弟子,在各自丈夫的陪同下,由四面八方,日夜兼程奔赴封丘县仝寨村吊孝。在灵堂内,她的八个女儿,各个披麻戴孝,扑跪在地,号啕痛哭,三日三夜为老师守灵。乌云翻滚,哀思无穷,在呜咽的唢呐声中,起灵了,&披麻戴孝的八个女儿,分列两排,抚棺护送恩师的灵柩。她的八个女婿,头戴孝帽,腰系孝带,在灵车前边拉灵。来到墓地,她的女儿和女婿们,跪倒在地,痛哭哀悼,祈祷恩师的英灵芳魂,在这片四季飘香的泥土中安息。乡亲父老,艺苑朋友,齐声称赞:“阎立品的弟子女儿,比她亲生的还要亲”。&
千朵万朵梅花开
阎立品的弟子们,是一群有潜力的艺术精灵,在恩师春风化雨的滋润呵护下,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豫剧的中流砥柱,鼎立支撑着绚丽烂漫的阎派艺术大厦。被誉为“荆襄美玉”的李喜华,是阎立品的“状元弟子”、国家一级演员、襄樊豫剧团团长、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豫剧十大名旦”之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她颇似乃师神韵,深得阎派精髓,把阎派名剧《秦雪梅》、《藏舟》唱遍江汉两岸,桐柏山巅,被誉为“汉江边上的唱破天”,是阎派艺术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星。&&
阎派高足张美贞,曾是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副团长,被中央台特聘主持豫剧教学栏目。她是阎派弟子的大师姐,悟性高,深得阎派艺术“重神传神”真谛。观众称赞她的唱腔是:“以情带声,字正腔圆”的纯真阎派特色,把《西厢记》、《盘夫索夫》中的唱段,真是唱绝了,2006年新年伊始,张美贞赴美探亲,在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卡伦堂,举行海外侨胞和大陆艺术家联欢晚会,特邀张美贞参加演唱。这个能容纳1500人的大会堂,座无虚席,她首先向观众介绍:她是豫剧阎派艺术创始人阎立品的弟子,然后激情满怀的演唱了阎派名剧《秦雪梅》、《西厢记》、《盘夫索夫》中的精彩唱段,一曲未了,就引来雷鸣般的掌声,阎派那醇甜细润,含蓄秀美的唱腔、令在场的观众如痴如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洛阳剧院观看了阎派弟子、国家一级演员赵晓梅演出的《秦雪梅》,她那深沉含蓄、婉约凄美的表演,和清纯甜美的唱腔,酷似乃师风骨神韵。阎韵流芳,后继有人,我非常兴奋。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晓梅以刻苦钻研的精神,来传承发扬阎派艺术,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她曾荣获中国豫剧优秀旦角奖,全国中老年演员汇演表演一等奖,并主演现代豫剧《情系小浪底》,荣获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主演电视剧《黄河九十九道川》,荣获第14&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她是阎派弟子中获奖最多,实力雄厚的优秀演员。&&
1998年,赵晓梅应邀出席了“华东地区艺术院校声乐研讨会”,登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做了《关于豫剧五大名旦的演唱特点》和《豫剧声腔艺术探索》的报告。她边唱边讲,用她响遏行云、清脆圆润的歌喉,把演唱中的真假嗓结合,由低音到高音转换的技巧,不露痕迹,浑然天成的表现出来,引起了音乐大师周晓燕及从美国回来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上海音乐学院特聘为常年客座教授。这个魅力非凡的阎派传人赵晓梅,率先把豫剧声腔艺术推进了高等学府,可喜可贺!&
&&&&阎派弟子中,群英荟萃,高手云集。河南大学声乐系高级讲师原淑静,商丘艺术学校高级讲师白文芝,在弘扬阎派艺术,培养戏剧人才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还有国家一级演员朱巧云和国家一级演员、阎派的关门弟子赵玉英,仍然英姿勃发的活跃在舞台上。
&&&&一出《秦雪梅》唱了半个世纪,久演不衰,推出了大批优秀青年艺术家,很多豫剧演员都是演唱《秦雪梅》起家的。就是那“&梅开二度”的陈淑敏,当年也是唱着《秦雪梅》捧回了梅花奖盘。阎派弟子和她的学生,把“秦雪梅”唱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西北高原,华东海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豫剧阎立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