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卜算子·咏梅咏梅在内容和主题上的区别

卜算子咏梅词两首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文本预览:
学习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 2: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 3: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 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日在北 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存诗九千 余首,他一生主张抗金复国,志 在恢复中原,爱国思想是他诗中 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 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 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 他晚 年退居山阴,念念不忘祖国统一。 几度被朝廷任用,又几 度被罢官,这首词正 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 明志之作。
给字注音:
俏 qiào 寂寞
妒 碾 dù 辗 niǎn zhǎn
卜算子: 词牌名。 犹:
仍然;还。
俏: 俊俏,美丽。
报: 传达。
烂漫: 指百花盛开的样子。
? 断桥: 残破的桥. ? 寂寞: 孤单冷清.
? 著:. 同“着” ,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竭力,尽力.
? 一任: 任凭. ? 零落: 凋谢.
感受时代背景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陆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 败的南宋时代,一贯 主张收复失地,是坚 定的主战派,屡遭主 和派的打击,因而情 绪愤懑抑郁。这首词 通过咏梅表现了这一 情绪。 毛词背景: 此词写于1961年 12月,当时正值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国际 上 的反华势力也十分 猖獗,新中国面临着 严峻的考验。这首词 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 决心和信心。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
一、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 注意:情感、语气、语调 及重读。
卜 算 子 咏 梅
【 毛 泽 东 】
山 花 烂 漫 时 , 她 在 丛 中 笑 。
俏 也 不 争 春 , 只 把 春 来 报 。 待 到
悬 崖 百 丈 冰 , 犹 有 花 枝 俏 。
风 雨 送 春 归 , 飞 雪 迎 春 到 。 已 是
卜算子· 咏梅
模仿秀: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她在丛中笑。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二 、赏一赏:
在反复的品读中,去赏 析两首词中梅花的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咏梅是什么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咏梅是什么
10-01-09 &匿名提问 发布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兼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以其傲霜斗雪的凛然风骨和芳香四溢的可人气质为世人称颂.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雅士写诗著文尽情歌颂,又有许多侠客隐士以梅花自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而且还写了五首咏梅词.他的诗词不仅生动地刻画了梅花绚丽多姿的形象,还托物喻人,借物抒情.上阙集中写了梅花恶劣的生存环境.&驿外&,是说梅花开在远离喧嚣的荒凉之处;&断桥边&说明人迹稀少,荒凉冷僻,倍受冷落.这梅花既不生长在农家小院里, 也不生长在文人雅士的庭院里,更不是官府中的梅花了.它只是&寂寞&地开放着,既无人料理,也无人欣赏.&开无主&正是无人赏识而发出的喟叹.这样的生存环境,本身就应该让人同情了,但是,在寂寞荒凉的环境之中,在如此凄凉的处境之中,梅花所能承载的是满腹的愁绪.月落黄昏,寂寞无聊,&愁&情百结,更何况风雨交加,肆虐凌辱,梅花几乎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总之,梅花所受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天上地下,无所不至,其生存状态之艰难,远不是一个&愁&字了得!下阕以独白的形式表露梅花的高尚品格.在众多诗文力量,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是它向人们展示春天的到来,但是,他却&无意苦争春&,不屑与群芳争奇斗燕.群芳开放,却未能在冰天雪地,凛凛寒风中经受着冬天的洗礼,而是以一种扭曲的心态嫉妒早发的寒梅.这里,就表明了梅花的鲜明态度,既不取宠与春天,也蔑视群芳的妒心,显示了自己狷介独立的品格.不仅如此,梅花对处在这种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结果作乐充分的估计:在寂寞悲凉遭受冷落之中,在骤雨狂风的肆虐践踏之下,最后只能飘零枯萎而与泥水混杂,化作粒粒尘埃.即使这样,梅花对自己充满信心,尽管自己的形态无处寻踪迹,但依然芳香四溢,丝毫不变.梅花难写,尤其难写其精神.陆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通过想象,很好地写出了梅花的精神.上阙写梅花的生存环境时,先写空间,是&驿外&,&断桥&这样的冷落之处,再写空间,&黄昏&时分,&风&和&雨&交相侵袭.这样,就把梅花的生存背景,色泽,氛围以及气韵全然再现,让读者沉浸于凄风苦雨,阴沉荒凉的意韵之中,这是实写.然而,如果只把笔墨停留于此,梅花的气质精神也只能是通常意义上的简单再现罢了.作者的巧妙在于透过梅花的形貌呈现凛然风骨.作者写梅花之愁,写梅花只香,写梅花寂寞的心态,已是更着的心绪.无意,一任的气度,以独对群的神色,把梅花表现得既生动可感又光彩照人,富有人情味和人格魅力.这种写法屏弃了一般的比喻手法,一巧取胜,以情感人,以神韵独步词坛.陆游的这首词看起来是咏物词,但他绝没有停留在咏物.而是以咏物抒情,借梅书写心中郁郁不得志而又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此词作于淳熙四年(1177)冬,当时陆游在成都赋闲.伟大的爱国词人一生遭际很不幸.早年因&喜论恢复&而难入仕途,中年&力说张浚用兵&而罢归故里,入蜀以后,上前线不到一年,又被置后方,不到三年, 又诬&燕宴颓废&的罪名……作为南宋主战派的主要成员,他与投降派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我们通过对他的不幸遭际的简单回顾,可以想到这首词是有所指.词中梅花的不幸遭遇,其实是作者半生坎坷的人生写照.风雨黄昏的渲染与烘托,其实也就是作者所遭受的种种挫折与磨难,而梅花的愁,也是词人的抑郁情怀.于群芳, 我们就更不难想到那些受宠一时,卖国投降派的丑恶嘴脸了.在遭受冷落与歧视的艰难处境中,在粉身碎骨,碾作尘土的结局里,词人还是保持着自身原有的芳香, 对朝廷的忠诚依旧忠心耿耿,痴心不改,词人的光辉人格也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作者介绍: 人物评传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评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敬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词的开篇,便推出了一组凄清的镜头,冷清的驿站旁,自开自落……一“外”字,一“边”字,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纵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落寞。接下来,镜头更近,苍茫的黄昏笼着浓浓的愁绪,凄风苦雨交相侵袭。大有不推残至死绝不罢手之势。一“更”字,不仅写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视之深。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这样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揭示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黑暗现实。从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强大压力和沉重打击。词的下片,进一步咏物明志。“无意”“苦争”不正是诗人“位卑未敢记忧国”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这不也正象这梅花虽先百花而放,却不为争早斗宠吗?“一任”写出了梅的孤傲拔俗,坚贞自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说即使凋堆成为泥土。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相关连接: 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泽东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 比较阅读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2)感情基调不同陆 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比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还有很多,如浣溪沙·和无咎韵①陆游濑向沙头醉玉瓶②, 唤君同赏小窗明③. 夕阳吹角最关情④.     忙日苦多⑤闲日少, 新愁常续⑥旧愁生. 客中⑦无伴怕君行⑧.   [注]  ①和无咎韵: 此词是步杨无咎词的韵脚. ②懒向句: 懒到河畔泛舟饮酒. 沙头, 沙滩, 河畔. 玉瓶, 代指美酒. ③小窗明: 映窗明. ④夕阳句: 黄昏时分的鼓角之声最牵动人的离情. 吹角: 吹笛. ⑤苦多: 太多. ⑥续: 连着. ⑦客中: 客居他乡. ⑧行: 离开.[解]  客中遇友, 喜聚苦离的情怀.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①陆游绿树暗长亭②, 几把离尊③. 《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 身是行人⑤.        清泪浥罗巾⑥, 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⑦. 安得千寻横铁锁⑧, 截断烟津⑨?  [注]  ①丹阳: 今江苏省丹阳县. 浮玉亭, 亭名. 席, 别宴. ②绿树句: 长亭旁的绿树苍黄了. 暗、此指苍黄. ③把, 举. 离尊, 送别的酒杯. ④阳关句: 常怕离别因而不忍听送 别的《阳关曲》. ⑤身是行人: 自己是远行的离人. ⑥浥罗巾: 沾湿了丝罗手帕. 浥, 沾湿   . ⑦一江句: 离恨恰好同那江水一样. 平分, 一样, 均等. ⑧安得句: 怎得千尺横江的铁锁 . 千寻, 千尺. ⑨截断烟津: 截断烟水迷蒙的渡口. 意即截断离愁.   [解]  秋日离别送行的伤感情景.  南乡子·赋归①陆游归梦寄吴樯②, 水驿江程去路长③. 想见芳洲初系缆④, 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⑤.        愁鬓点新霜⑥, 曾是朝衣染御香⑦. 重到故乡交旧少⑧, 凄凉, 却恐他乡胜故乡.[注]  ①赋归: 为还乡而作. 作于词人由四川东归的江程上. ②归梦句: 还乡的梦想寄托在开往吴地的船上. ③水驿句: 一站又一站的江程前去的路途还长. ④想见句: 回想在鹦鹉洲初次系缆停舟的情景. ⑤武昌: 今湖北武昌. ⑥新霜: 新添的白发. ⑦曾是句: 曾穿着上朝拜见皇帝的官服, 服上染着皇宫点的薰香. ⑧交旧: 旧交, 老朋友.   [解]  在川江启程之时想象前往武昌的情景, 以及近乡情更怯的复杂感受.   好事近陆游岁晚喜东归①, 扫尽市朝陈迹②. 拣得③乱山环处, 钓一潭澄碧④.     卖鱼沽酒⑤醉还醒, 心事付横笛⑥. 家在万重云外, 有沙鸥相识.   [注]  ①岁晚句: 一年将尽时喜得东归还乡的消息. ②扫尽句: 将都市的陈迹一扫而尽, 指不近朝市, 不沾尘俗之气. ③拣得: 挑选. ④钓一句: 在一潭澄碧的水中钓鱼为生. ⑤沽酒: 买酒. ⑥心事句: 借吹笛而消愁.[解]  喜获东归消息而未归之时, 浮想连翩, 想象今后隐逸渔樵生涯的情景.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①陆游挥袖②上西峰, 孤绝去天无尺③. 拄杖下临鲸海④, 数烟帆历历⑤.     贪看天气舞青鸾⑥, 归路已将夕⑦. 多谢半山松吹⑧, 解⑨殷勤留客.   [注]  ①梅仙山: 在今福建瓯县南二里. 绝顶, 最高峰. ②挥袖: 挥舞着衣袖. 形容登顶的喜悦状. ③孤绝句: 高耸的山峰顶处离天不到一尺. ④鲸海, 鲸鱼出没的海面. ⑤烟帆历历: 渔船分明可见. ⑥贪看句: 恋恋不舍地看着天气缭绕在明镜般的大海上. 青鸾, 明镜, 此喻大海. ⑦将夕: 将晚. ⑧松吹: 松风. ⑨解: 懂得.  [解]  登山望海, 流连忘返的情景.  鹧鸪天·送叶梦锡①陆游家住东吴近帝乡②, 平生豪举少年场③. 十千沽酒青楼上④, 百万呼卢锦瑟傍⑤.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⑥. 君归为报京华旧⑦, 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  ①叶梦锡: 词人的朋友. ②东吴: 今浙江东部绍兴一带, 为古吴国东部. 帝乡, 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③平生句: 一生最豪放的举动是少年结伴欢游. ④沽酒青楼上: 在妓院饮酒作乐. 青楼, 妓院. ⑤百万句: 美人陪伴一次赌博输赢百万也毫不在乎. 呼卢, 古代一种睹博方式. 锦瑟傍, 锦瑟旁. 锦瑟, 琴之美称. 此代指歌女. ⑥尊前句: 借酒浇愁更觉凄凉. 尊前, 酒杯前, 此指借酒浇愁. ⑦为报京华旧: 请为我告诉京城的老朋友. 两   鬓霜: 两鬓斑白.   [解]送友还乡之际, 忆昔思今, 为自己年华老去, 一事无成深感悲伤.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①间, 丝毫尘事②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③, 卷罢《黄庭》卧看山④. 贪啸傲⑤, 任衰残⑥, 不妨随处一开颜⑦. 元知造物心肠别⑧, 老却英雄似等闲⑨.   [注]①苍烟落照: 青烟缭绕夕阳映照. ②尘事: 人间事, 意指黑暗的政治和污浊的仕途. ③斟残句: 饮罢美酒而后散步穿过竹林. 玉瀣, 美酒名. ④卷罢句: 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 《黄庭》, 道家经书, 内论养生之道. ⑤贪啸傲: 喜欢歌咏自得. ⑥任衰残: 指任凭终老田园. ⑦不妨句: 到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 不妨随遇而安. ⑧元知句: 原先就知道造物主无情. 元, 同原. ⑨老却句: 就这样白白地让英雄老去无用武之地. 似, 就这样. 等闲, 平白地, 无缘无故地.   [解]  辞官归隐后表面清旷放达, 实际惆怅不甘心的心情.  朝中措·梅陆游幽姿不入少年场①,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②, 十分冷淡心肠③.     江头月底, 新诗旧梦④, 孤恨清香⑤. 任是⑥春风不管, 也曾先识东皇⑦.   [注]①幽姿句: 梅花高洁的幽姿不出现在春天百花争艳的喧闹时刻. ②飘零身世: 比喻梅花独自开在冬春之际, 百花争艳之刻便独自凋落的特点. ③冷淡心肠: 比喻梅花清高脱俗的品质. ④新诗旧梦: 指词人为梅所做的新诗和昔日赏梅的情景. ⑤孤恨清香: 因梅花的清香引发的对昔日同赏梅花之人的相思离恨. 孤恨, 此指离恨. ⑥任是: 即使是. ⑦也曾句: 指梅花也曾是最先报道春天的使者. 东皇, 青帝, 春天.   [解]  借梅花幽独飘零的身世, 表达自己身世之感.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①, 寂寞开无主②.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④, 一任群芳妒⑤.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注]  ①驿外句: 驿站旅舍外破残不堪的断桥边. ②寂寞句: 默默地开落无人护理欣赏. 无主, 没有人护理. ③更著: 还加上. ④苦争春: 极力在春天里与百花争艳. ⑤一任句: 任随群芳去嫉妒.  [解]  以驿外野梅寂寞无主的情景, 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如既往的高尚情操.   乌夜啼陆游檐角楠阴转日①, 楼前荔子吹花②. 鹧鸪声里霜天③晚, 叠鼓已催衙④.     乡梦时来枕上, 京书⑤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⑥, 闲院自煎茶.   [注]  ①檐角句: 屋檐角上楠树树阴随着太阳转动面改变. ②荔子吹花: 薜荔的小花被风吹落. 荔子: 此指薜荔, 一种木本植物, 茎蔓生, 花小隐于花托中. 吹花, 风吹花蕊飘落. ③霜天: 秋天. ④叠鼓句: 一阵阵报时的鼓声已催传到衙府. ⑤京书, 京城来的书信. ⑥邦人句: 地方上的人很少打官司, 公文都转送到上级行省去了.  [解]  客居成都做地方官时的闲适生活情景.  
据说陆游是我国古代留诗最多的专业诗人哎,有诗词近千首!
著名诗人陆游及其作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现存有诗歌9300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这在他一生的诗作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直到82岁,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诗句。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另外,他也有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寄托,如《书愤》、《秋思》、《枕上偶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此外,他还有不少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等歌唱美好生活的诗句。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极富浪漫主义情调。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复国理想追求时的瑰丽想象上。他的想象主要是对抗金战争的想象,包括战斗的阵势、敌军的溃败及朝廷的中兴。夸张也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特征的一个因素。如“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弋阳道中遇大雪》)等诗句,与表现陆诗悲壮、奔放的风格特征极有关联。  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朝中措.梅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渔父.灯下读玄真子渔歌,因怀山阴故隐,追拟石帆山下雨空濛,三扇香新翠箬篷。蘋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浣溪沙.和无咎韵懒向沙头醉二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 殷勤留客.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这在他一生的诗作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直到82岁,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诗句。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另外,他也有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寄托,如《书愤》、《秋思》、《枕上偶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此外,他还有不少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等歌唱美好生活的诗句。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极富浪漫主义情调。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复国理想追求时的瑰丽想象上。他的想象主要是对抗金战争的想象,包括战斗的阵势、敌军的溃败及朝廷的中兴。夸张也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特征的一个因素。如“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弋阳道中遇大雪》)等诗句,与表现陆诗悲壮、奔放的风格特征极有关联。陆诗语言不尚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孝宗隆兴初, 赐进士出身。历任县主簿,州通判,知州,礼部郎中,秘书监。晚年以太中大 夫,宝谟阁待制致仕,封渭南伯。终年八十五岁。他生当宋,金两国南北对峙的 年代。其时国土分裂,战争频繁,朝政黑暗,人民痛苦。因此,他一生以诗文为 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发愤图强。可惜一直遭受当权 者的诅抑和谗毁,不可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 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楼主最好上百度搜&陆游诗全集&,即可得到结果!
晕,严格地讲《卜算子  咏梅》是词不是诗。你查一下《剑南诗稿》不就知道了,这一整部诗稿都是他写的。
同意楼上的,另外想跟提问者说一句,是不是你的问题有点问题,陆游是目前存诗最多的诗人,大概有9000多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兼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以其傲霜斗雪的凛然风骨和芳香四溢的可人气质为世人称颂.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雅士写诗著文尽情歌颂,又有许多侠客隐士以梅花自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而且还写了五首咏梅词.他的诗词不仅生动地刻画了梅花绚丽多姿的形象,还托物喻人,借物抒情.上阙集中写了梅花恶劣的生存环境.&驿外&,是说梅花开在远离喧嚣的荒凉之处;&断桥边&说明人迹稀少,荒凉冷僻,倍受冷落.这梅花既不生长在农家小院里, 也不生长在文人雅士的庭院里,更不是官府中的梅花了.它只是&寂寞&地开放着,既无人料理,也无人欣赏.&开无主&正是无人赏识而发出的喟叹.这样的生存环境,本身就应该让人同情了,但是,在寂寞荒凉的环境之中,在如此凄凉的处境之中,梅花所能承载的是满腹的愁绪.月落黄昏,寂寞无聊,&愁&情百结,更何况风雨交加,肆虐凌辱,梅花几乎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总之,梅花所受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天上地下,无所不至,其生存状态之艰难,远不是一个&愁&字了得!下阕以独白的形式表露梅花的高尚品格.在众多诗文力量,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是它向人们展示春天的到来,但是,他却&无意苦争春&,不屑与群芳争奇斗燕.群芳开放,却未能在冰天雪地,凛凛寒风中经受着冬天的洗礼,而是以一种扭曲的心态嫉妒早发的寒梅.这里,就表明了梅花的鲜明态度,既不取宠与春天,也蔑视群芳的妒心,显示了自己狷介独立的品格.不仅如此,梅花对处在这种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结果作乐充分的估计:在寂寞悲凉遭受冷落之中,在骤雨狂风的肆虐践踏之下,最后只能飘零枯萎而与泥水混杂,化作粒粒尘埃.即使这样,梅花对自己充满信心,尽管自己的形态无处寻踪迹,但依然芳香四溢,丝毫不变.梅花难写,尤其难写其精神.陆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通过想象,很好地写出了梅花的精神.上阙写梅花的生存环境时,先写空间,是&驿外&,&断桥&这样的冷落之处,再写空间,&黄昏&时分,&风&和&雨&交相侵袭.这样,就把梅花的生存背景,色泽,氛围以及气韵全然再现,让读者沉浸于凄风苦雨,阴沉荒凉的意韵之中,这是实写.然而,如果只把笔墨停留于此,梅花的气质精神也只能是通常意义上的简单再现罢了.作者的巧妙在于透过梅花的形貌呈现凛然风骨.作者写梅花之愁,写梅花只香,写梅花寂寞的心态,已是更着的心绪.无意,一任的气度,以独对群的神色,把梅花表现得既生动可感又光彩照人,富有人情味和人格魅力.这种写法屏弃了一般的比喻手法,一巧取胜,以情感人,以神韵独步词坛.陆游的这首词看起来是咏物词,但他绝没有停留在咏物.而是以咏物抒情,借梅书写心中郁郁不得志而又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此词作于淳熙四年(1177)冬,当时陆游在成都赋闲.伟大的爱国词人一生遭际很不幸.早年因&喜论恢复&而难入仕途,中年&力说张浚用兵&而罢归故里,入蜀以后,上前线不到一年,又被置后方,不到三年, 又诬&燕宴颓废&的罪名……作为南宋主战派的主要成员,他与投降派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我们通过对他的不幸遭际的简单回顾,可以想到这首词是有所指.词中梅花的不幸遭遇,其实是作者半生坎坷的人生写照.风雨黄昏的渲染与烘托,其实也就是作者所遭受的种种挫折与磨难,而梅花的愁,也是词人的抑郁情怀.于群芳, 我们就更不难想到那些受宠一时,卖国投降派的丑恶嘴脸了.在遭受冷落与歧视的艰难处境中,在粉身碎骨,碾作尘土的结局里,词人还是保持着自身原有的芳香, 对朝廷的忠诚依旧忠心耿耿,痴心不改,词人的光辉人格也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卜算子咏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