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出兵讨伐董卓一系的小说是哪一回

袁绍联军讨伐董卓之战: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导读: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拥立其弟陈留王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为盟主。虽然出兵,及后到的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起了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一、起因  东汉末年,朝纲腐败透顶,宦官和外戚之间政权夺势几近白热化。汉灵帝病危欲立太子。长子刘辩,为何皇后所生,年14岁。灵帝认为他软弱毫无威仪,而不立。幼子刘协,年方9岁,为王美人所生,董收养。因其天资聪慧,深得灵帝喜爱,欲立其为太子,便将此事嘱托于上军校尉宦官蹇硕。而与此同时,何皇后与其兄大将军也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争取刘辩即位。  汉灵帝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死去。蹇硕为了以除后患,欲先杀掉大将军何进,然后再立刘协为帝。于是召集常侍宦官密谋,假称商议大事为名,派人请何进入宫。蹇硕的司马潘隐在迎接何进时,向其暗示危险,引起何进惊恐,急忙返回官府,称病拒不入宫。  刘辩在何进的帮助下即位,由其母何太后听政,改元为元熹。大将军何进掌握了大权,就策划杀掉蹇硕,校尉袁绍建议何进杀掉所有的宦官。何进也同意袁绍的建议,发兵收捕了蹇硕,将其杀掉。何进正准备进一步除掉所有宦官的时候,何太后从中袒护。何进一时犹豫不决,袁绍便建议何进召集天下将领率兵至京,以迫使何太后批准诛杀宦官。何进欣然同意,但主簿陈琳、尚书卢植等力劝何进不要征召地方兵将,以免造成大乱,不可收拾。何进听不进众人的劝阻,遂召驻军于河东的董卓率兵入京。  何进召兵入京诛杀宦官的消息已为宦官所知。为先下手为强,宦官中常侍、段圭等人以太后的名义召何进入宫。何进对此召深信不疑,不顾袁绍、曹操等人的劝阻,只身入宫,遭常侍们围杀,身死。史称之乱。司隶校尉袁绍、后将军及何进部将得知何进遭到毒手,急忙率兵围攻皇宫,诛杀了所有宦官。张让、段圭挟持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京城后,被卢植率兵追至,张让、段圭投河身亡。这时董卓以率军赶到,将皇帝和刘协迎回京城。董卓入京时只有3000兵马,他乘机吞并了何进的部队,又命执金吾丁原部将刺杀了丁原,也吞并了他的部队。由此,董卓的部队大增,控制了朝中大权,除掉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  少帝昭宁元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太尉兼前将军,十一月又自任相国,总揽朝纲为一身,汉室已成董卓之汉室。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因反对董卓,于是逃出京师,联络各地方诸侯,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0年一月,袁绍从渤海起兵,关东各州郡也相继而起,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  二、交战双方的战前准备  以袁绍为盟主的讨董卓之各军,虽对董卓挟持天子,把持朝纲义愤填膺,但是真心征讨者很少。就连袁绍本人也无心作战,因而,袁绍只率部分军队屯驻于河内,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酸枣地区,似在摆出一副威逼洛阳的架势,但并未进行任何战略上的策划,所以基本上是一群貌合神离的乌合之众。只有从南阳方向进军的孙坚进兵比较坚决。分页:1/3页&&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
·····
·····
·····
凡是有人谈起刘备的死党,必然想到关羽、张飞二人。不建安七年,四十一岁的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寻得了他一大金由女真族完颜部酋长阿骨打于1115年创建的,继位的苻坚(338——385)?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是否就是那个在与乌雅束闻听弟弟在头鱼宴上的遭遇后是又惊又喜,惊的是阿骨打的二千五百女真战胜了多于自己N多倍的辽兵,阿骨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大体没有一个男人会喜欢狭隘、阴狠的女人。我们解读武神秘的古埃及曾经有过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他恢弘的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光绪帝作为“能够接受新思想”、“颇有作为”的青年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站在儒家的政治思想观上看待政曹操这样的奸雄都承认刘备是敌手,所以,刘备必然具备“轴”这个字,是北方方言,意思是说一个人爱钻牛角尖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中国读书人多以清“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月球未解之谜:月球的十大未解之谜你知道多少?1.月球金代的皇帝陵以云峰山为中心,埋葬的比较集中。包括真在辽朝统治时期,辽国对生女真(当时称为女直)一共封赏阿骨打称帝对耶律延禧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没想到阿东京的地位在当时的辽国相当重要,当时的辽国共有五京这时,魏延献上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自己带5000精兵宋军作战非常勇敢,卖力。几乎消灭了金兀术这一路继而小时候,常听大人说革命前辈的故事,其中就有“天下侠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一、战争前因说来话长,简单说,晋楚争霸,吴国崛起,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公元一九二八年,蒋介石确立他在国民党内领导地位的那一年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勇”如徐帅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年仅15岁的安倍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4日发表战1900年,慈禧太后从顺贞门走出了她一手遮天的皇宫,狼世上的事历来如此。有暴富的必然有速贫的,有得意的必诸葛亮当然自己自己的妻子的舅舅蔡瑁一直厌恶刘琦,甚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刘备能成就霸业,显然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更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在《孟子·万章下》一文里,记载有“齐宣王问卿”的故曹操这个人的确很了不起,不仅胸襟远大,而且目光如炬夏侯霸的事迹在史书上很是少见,人们了解他更多的是通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降世总会有许多异象,孙坚也不例外卫国文懿公主(856年-870年),又称同昌公主,本名不详,许昌庄肃公主(?—?),唐宣宗李忱女,母不详。公主下嫁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忱的十一个平原公主(833年—862年),唐宣宗李忱第十一女,母不详饶安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宣宗李义和公主(?—?),唐宣宗李忱女,母不详。相关史料《新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女性美的观念由质朴趋于华丽,从自然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魏晋时期的武士胄甲,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发展。魏晋时导语:说到七夕节,很多人都会想起牛郎织女的传说吧,在古诗词中,鸟类们的出镜率可是非常高的。要是按现行中国回族向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说道僵尸,我们不得不说远古四大古神。也就是女娲、伏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步。它是经徐树铮(日-日),字又铮、幼铮相传人去世后,先由阴间快捕黑白无常带走三魂六魄,交立身篇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冤家”一词常常用来称呼那些林朝英撰述玉女心经,虽是要克制全真派武功,但因其对《神雕侠侣》的男女主人公杨过、小龙女。这是两个极为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1、第一回中刘关张救下的是谁? A、袁绍 B、刘焉 C、曹操 D、董卓 2、第二回中刘备破黄巾后被封的官职是?_百度知道
1、第一回中刘关张救下的是谁? A、袁绍 B、刘焉 C、曹操 D、董卓 2、第二回中刘备破黄巾后被封的官职是?
1、第一回中刘关张救下的是谁?A、袁绍 B、刘焉 C、曹操 D、董卓2、第二回中刘备破黄巾后被封的官职是?A、县尉 B、督邮 C、县令 D、县长3、李肃与吕布的关系是?A、旧识 B、故友 C、同乡 D、叔侄4、曹操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在?A、行刺董卓的时候 B、献刀的时候 C、陈宫放曹操的时候 D、杀吕伯奢之后5、三英战吕布中首先与吕布交手的是?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公孙瓒6、孙坚是在何处发现的玉玺?A、皇宫 B、井中 C、皇陵 D、河里7、孙坚是死于?A、利刃之下 B、乱军之中 C、乱箭之下 D、与黄祖单挑8、貂蝉在第八回中芳龄几何?A、16
D、289、由于哭董卓被杀的是?A、李儒 B、蔡邕
D、李肃10、曹操为报父仇讨伐的是?A、并州 B、西凉
提问者采纳
d c c d d b c a b d
为什么你和楼上的答案差这么多……
好叭我相信你一回。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刘备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A、A、A、D、C、B、C、A、B、B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袁绍是怎么死的?是18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死的吗?
袁绍是怎么死的?是18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死的吗?
不是的· 
是官渡之战后失败的太惨
吐血病死的
不是,而是官渡之战给曹操战败后几年才死的
其他回答 (6)
兵败羞愤病死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初,袁、曹之间的一场决战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了。袁绍称帝不成,便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把汉献帝从曹操手里抢过来。他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积极准备南下。当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监军沮授说:“近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没有积蓄,赋役也十分沉重,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现在我们不如先派使者给朝廷送上平定公孙瓒的捷报,并抓紧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那么我们可以上表谴责曹操封锁我们与朝廷的联系,那时就能出师黎阳,经略河南。我们还应该多造船只,修缮器械,派遣精骑,几路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们不得安宁。如此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就可不劳而定。” 但是,郭图、审配却极力主张迅速出兵,他们说:“按照兵法,兵力超过敌人十倍以上者可以包围敌人,超过敌人五倍就可以进攻,而兵力相当,则可决战。现在有明公的英明勇武,集结河朔的强兵,以此讨伐曹操,实在易如反掌。如果不乘机攻取,以后就难办了。”沮授又说:“救乱除暴,称为义兵;恃众凭强,称为骄兵。义兵所向无敌,骄兵必先灭亡。曹操奉迎天子在许都建立宫室,如今我们举兵南向,是违背道义的。况且最重要的在于正确决策,而不在力量强弱。曹操法令畅行无阻,士卒都训练有素,不像公孙瓒那样坐受围困。如果我们不采取稳妥的办法,相反兴起无名之师,未免太使人担心了。”郭图、审配针锋相对地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尚且不能说不义,何况征讨曹操,怎么说师出无名!明公将士精勇,人人争先,此时不能早定大业,是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国之所以称霸,吴国之所以灭亡的缘故。监军的意见乃只求稳妥,不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呀!” 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粮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郭图等人又在背后进谗言说:“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臣下服从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因此,袁绍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好。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请你回去转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没有动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元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曹操东击刘备,一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后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但袁绍却说孩子有病,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有病就丢掉,可惜啊!”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待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促决定出兵,田丰认为战机已失,再次进谏说:“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现在许昌不再是空虚的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计。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而且积前后之怨,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

  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他派颜良包围白马,自己率领大军抵黎阳。四月,曹操声东击西,北救白马之围,斩杀颜良,迁徙民众撤向官渡。袁绍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准备挥师渡河,追赶曹军。因为屡谏而被嫌弃的沮授,这时又站出来劝阻说:“战争胜负变化莫测,不能不周密计划。大军应当留屯延津,另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军也不迟,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袁绍不从。沮授在大军即将渡河的时候叹息:“在上者骄傲,在下者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渡回来吗!”他推托身体有病,不愿过河。袁绍非常气恼,强迫沮授随军渡河,而把他所部军队割属郭图。

  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刘备、文丑挑战,被曹军打败,大将文丑被斩。再战,又折两员战将和许多人马,袁军中大为震恐。曹军退还官渡后,袁军集结在阳武,沮授忍无可忍,又对袁绍说:“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

  九月,两军会战,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坚壁不出。袁绍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军。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这时,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特意提醒说:“可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止曹操偷袭。”而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刚愎自用的袁绍竟听不进分毫,无所动作。事有凑巧,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现在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一支轻骑救援乌巢。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当他跌跌撞撞走进部下蒋义渠营帐中时,握着蒋的手,无比伤感地说:“我把自己的脑袋都交给你了。”

  袁、曹双方逐鹿于大河南北,袁绍占据兵精粮足的冀州,所谓“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或许有些夸张,但当四战之地的河南遭受严重破坏时,冀州相对是比较富足的。从袁绍提十万大军南下、粮草又源源不绝地起运的情况看,优势显然在袁绍方面,况且袁绍手下的文臣武将,如田丰、沮授、许攸等人,也都称得上足智多谋的人才,然而袁绍却在官渡因曹操火烧乌巢粮草,手下反目而一败涂地,众叛亲离,并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必将受重用了。”田丰平静地回答说:“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果然,袁绍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令杀了他。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夏天。

  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丸。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定乌丸,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官渡大战以后两年死的
官渡之战中,袁大败于曹操,之后忧郁成病死掉,18路后袁是占据河北,刚开始强大。
袁绍(?-202),字本初。因为祖上四世三公,故在诸侯中很有影响。在董卓霸京师时,袁绍和董卓发生了正面冲突,便离开洛阳回渤海。董卓想追杀袁绍,李儒对他说:“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然后曹操发檄文,十四路诸侯共伐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由于孙坚的突出表现,诸侯联军攻进了洛阳。诸侯解散后,董卓被吕布、王允诛杀。谋士献计让袁绍将献帝迎到邺城,但袁绍怕以后事事要请奏,太过麻烦,就没有采纳。后来曹操将献帝迎到许昌,袁绍听说后又后悔不矣。198年,曹操正在攻打徐州的吕布。田丰献计让袁绍攻打空虚的许昌。但袁绍竟以他的小儿子有病拒绝出战,失去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然后袁绍起兵攻打北平太守公孙瓒,经过一番努力后,于199年终于消灭了公孙瓒。后来刘备杀了袁术,袁绍反而和刘备结了盟。最终刘备被曹操击溃,袁绍又收留了刘备。然后袁绍发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并起兵白马,但先锋颜良被寄居在曹操手下的关羽斩杀。袁绍又起兵延津,但先锋文丑中了曹操之计,又被斩杀。袁绍闻知关羽在曹操处后让刘备去招关羽回来,关羽投奔刘备后,袁绍让刘备至汝南驻扎。此时江东孙策病逝,孙权继位。袁绍得知孙权无意和自己合作后就亲率大军出战官渡,以七万人攻打曹操的二万人。但一时竟攻不下来。第二年,曹操成功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活捉守将淳于琼。然后大败袁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只带几百骑逃回邺城。然后袁绍起兵仓亭,要雪官渡之恨。结果又被曹操打败。袁绍回邺城后就一病不起。次年,袁绍长子袁谭起兵攻打曹操,结果又一次大败。袁绍闻讯后,吐血身亡。临死前,他传位给三子袁尚。这为以后的二袁之争埋下了祸根,也为曹操以后平定北方铺平了道路。
终袁绍一生,不过羊质虎皮一个。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最强,按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绝好的机会,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败给实力比他弱得多的曹操,也是必然的

官渡失败后 病死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袁绍为什么被推为讨伐董卓的盟主
袁绍为什么被推为讨伐董卓的盟主
曹操的战斗檄文一发出,各地英雄豪杰群起而相应。
第一个就是陈留太守张邈张孟卓。接着曹操的好友骑都尉鲍信、山阳太守袁遗(袁绍的堂弟)、后将军袁术、兖州刺史刘岱、渤海太守袁绍、河东太守王匡、豫州刺史孔宙、东郡刺史桥瑁、广陵太守张超(张邈的弟弟)、冀州牧韩馥、徐州刺史陶谦等纷纷起兵。荆州刺史刘表也屯兵江夏遥相呼应,长沙太守孙坚更是了得,带兵直扑洛阳。一时间形势大好。
此时正是汉献帝初平元年正月,正值冬春交汇之际,绵延的中原大地似乎正在升腾着一股希望之气。各路兵马相聚在函谷关以东,当时号称关东义军。不久,袁绍王匡兵发河内,韩馥进兵邺城,孔宙进逼兖州,袁术兵起南阳,余下众人聚兵于酸枣(今河南延津县西)。
曹操等人设坛盟誓,鲍信等人共推曹操为盟主,理由是:
其一,曹操胸怀大志,有经天纬地之才,学问广播,颇晓兵法。
其二,曹操刺杀董卓,名扬天下,早于董贼势不两立。
其三,曹操一家地位显赫,曹操的父亲曹嵩曾官拜太尉,认识好多文臣武将,有号召力。
其四,曹操是首举义兵的,讨伐董卓的急先锋。
曹操一听,连连摇头。曹操心想,我是什么东西,祖父是太监,因为这一点,何进拿我不当一回事;因为这一点,满朝文武对我挤眉弄眼;因为这一点,太监也想拉拢我。如果不是我想刺杀董卓,并且付之于行动,我早已被别人骂死了。还想当盟主,别提了。曹操赶紧推辞,笑道:各位,曹操只想当讨伐董卓的马前卒,曹某推举一人,此人外貌英俊、仪表堂堂,四世三公之后,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可谓盟主。
曹操一出口,没把其他几个人的鼻子气歪,鲍信连忙说:孟德,休要玩笑。人长得漂亮怎么就可以当盟主,这又不是选美比赛,难道我等还要以貌取人,共图大业。
曹操自觉失言,可是他实在找不出让袁绍当盟主的理由,老实说小时候和袁绍在一起,没少戏耍他。袁绍这个人还真的不能成为盟主,多谋可是不善断,有时候很执拗、有时候又狠迂腐,不过在这几个人里面,袁绍算是好一点的,还有最主要的袁绍的两个弟弟袁遗和袁术都是一镇诸侯,十分了得。停了停,曹操想出了袁绍做盟主的几个原因:
第一,名人之后。四世三公的家庭,自然有了不起的人物。
第二,袁绍是最早斥责董卓,当年在大殿之中,差一点和董贼动起手来。
第三,袁绍是大功臣,当年诛杀太监的时候,袁绍是响当当的英雄。何进死后的一个阶段,袁绍成为当时的主持军务的人员。
第四,袁绍在冀州也对董卓非常不满,积极从事反董活动。
第五,袁绍的亲朋贵友遍及天下,一旦成为盟主,极有号召力。
众人看到曹操的理由很中肯,又看到曹操很坦诚,只好作罢。曹操赶紧给袁绍写了一封书信,并且详详细细的介绍了大家的情况,并且说大家期盼着袁公的到来,希望在你的领导下,我们能打垮董贼,建设一个强大的汉朝。
袁绍很感动,心说好哥们,曹操你够意思,于是袁绍真的做起了盟主,其实袁绍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生活中就有这些人,其实没什么本事,可是他爹有本事,就甩气了大牌。袁绍也是如此,曹操一客气,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就是韩信复生,孙武再世,以为只要自己一出马,就一定能搞定董卓,出于礼貌,封曹操为奋武将军。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董行动铺天盖地而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穿成董卓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