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言文字文化积累的两种形式,和非语言文字文化积累的两种形式。这两种文化积累的两种形式类型的理解

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譬如语言文字,这种因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符号系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其作为人类的日常交际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却有着是否丰富、是否准确、是否容易掌握、是否便于处理等等差别。从这一意义上看,我们固然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有价值,但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  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彼此影响和相互渗透并不总是自愿的,更不是等值的。在这一过程中,“强势文化”常常居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这种影响和渗透自然有其好的一面,它使得居于劣势地位的“弱势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因此可以说,这种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也正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的过程。但是这种影响和渗透也有其坏的一面,它使得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别越来越小,文化面貌日趋渐同。因此可以说,这种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也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  好在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影响和渗透并不总是单向的。尽管文化有强弱之分,但不仅“弱势文化”要从“强势文化”那里学习很多东西,“强势文化”也要从“弱势文化”那里汲取必要的营养。毫无疑问,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交流,无论对东方人还是对西方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它纵然不能增加已有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并突出其特色,但却使我们愿有的文化形态更加丰富,从而享受的文明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这一点上,或许日本的经验值得注意。在当今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个东方国家比日本的西化程度更高了;然而与此同时,恐怕也没有哪个东方民族比日本更善于保存传统文化了。西式的摩天大厦与和式的木制建筑并存,西服、革履与和服、木屐并行不悖,就连厕所也能够分出“西式”与“和式”两种。真可谓是泾渭分明。说到底,文化只是文明的外在形式。因此,凡是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无论东方西方,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1.对第一段中“这一意义”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文字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 B.语言文字的不同是由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 C.语言文字是人类的日常交际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 D.纳西族人保存的东巴文字在当今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 2.对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影响与渗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种影响和渗透并不总是自愿的,更不是等值的。 B.这种影响与渗透过程中,“强势文化”总是居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C.这种影响与渗透,使得“弱势文化”改变了其固有状态,提高了其文明含量。 D.这种影响与渗透,使得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面貌日趋渐同。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日常交际和信息传递过程中,内容丰富、表达准确、容易掌握、便于处理的语言文字,就属于“强势文化”范畴。 B.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过程,对人类文化和文明而言,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C.在当今世界上,日本是最善于保存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也是西化程度最高的东方国家。 D.只要外来文化具有文明价值,我们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这一态度和鲁迅的“拿来主义”有相同之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1.A 2.B 3.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2).拟人搜索(3).反衬(4).对比(5).反复(6).排比(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4536228800284747262205259960121326日期: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在人类社会中,文化载体多种多样,如音乐、舞蹈、图画等等,但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在交际功能中无不承载和反映着民族的事、理、情、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承载着丰富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铁律:片面强调工具性或人文性,片面地理解工具性或人文性,都将给语文教育带来灾难。我们在认识工具性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时要防...但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相关内容日期:孕妇保持乐观的情绪很重要 当孕妇的情绪一直保持紧张状态时,这种紧张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急状态,破坏了原来的稳定状态,使体内神经免疫及内分泌(尤其是孕激素的分泌)发生紊乱,以至影响了正常妊娠。孕激素是保证胚胎发育的重要激素,与下丘脑有密切关系。生理学实验证明,日期:钙对怀孕妇女重要吗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1千多克的钙,它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机体所含钙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日期:胎教对促进智商的提高至关重要 人的生命,是从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那一瞬间开始的,“零岁”这一概念便是承认了从胎儿期即开始的人生历程。因此,必须重视并努力创造一个优良的子宫内环境,以适应一个新生命生长发育的需要。 目前,胎教已渐渐受到社会重视,音乐胎教、语言胎日期:3岁前的营养对智力很重要 儿童的发育,首先是大脑。据研究,婴儿第D年大脑的重量增加最快,可达900g;到一岁时,大脑皮层依枕叶、颞叶、顶叶、额叶的次序逐渐发育成熟;到7岁时,大脑的重量为1200g,约为成人脑重的90%,据美国布鲁姆研究测定:以17岁少年的智力发育水平为1日期:中国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教育、尊敬师长、努力、遵守纪律、谦虚、家庭责任等,这些都对华人在美国社会取得成就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华裔儿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来自家庭,例如重视教育。...日期:家庭的自我监护为何很重要 正常妊娠的妇女,怀孕4个月后可以感觉到胎动,是因为胎儿小小的肢体在母亲的子宫中活动。这会带给孕妇的身心极大的幸福感,同时还应记录下宝宝的活动次数。孕期家庭的自我监护还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早去医院采取措施。 日期:钙对怀孕妇女重要吗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1千多克的钙,它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机体所含钙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因此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肌肉的收缩、心脏的跳动以及...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4|
上传日期: 11:39: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PDF
官方公共微信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B厅
拍卖公司佣金
&所有拍卖品信息最终以拍卖图录为准
&为保障您的自身利益,请联系易拍全球客服向拍卖公司索要拍品大图及品相报告。
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油画雕塑专场
谷文达 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B1 - B3
537×94 cm×3 211 3/8×37 in×3 8
年 代:1986年谷文达,“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A,B,C”,条幅10帧,纸本彩墨,年。参见图“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B1-B3”,537cm x 94cm。GU WENDA (b.1955)DRAMA OF TWO CULTURE FORMATS MERGE B1-B3签名:左,Wen Da Gu 4.1986中,Wen Da Gu 2.1986右,Wen Da Gu 3.1986钤印:谷文达(左、中、右各一钤印)展览:1.谷文达水墨艺术展,西安美术家画廊,西安,1986年2.行为艺术“无声演讲”,浙江美术学院谷文达水墨工作室,杭州,1986年3.中国当代艺术展,牛津现代美术馆,英国,1993年4.水墨炼金术—谷文达三十年实验水墨回顾展,何香凝美术馆、华侨城OCA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炎黄美术馆,深圳、北京,2010年出版:1.《美术》杂志,1986年1月号,中国水墨画的合理发展,栗宪庭2.《美术》杂志,1986年7月号,沉默和超越—看谷文达一些作品的感想,高名潞3.《中国美术报》,1987年第二期,对超常性的追求,郎绍君4.《美术思潮》,1987年5月号,谷文达俗解,彭德5.《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水墨》,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 P248-P251Ink on rice paper, scroll mounting with white silk boarder, signed left ,WEN Da Gu in capital letter and dated 1986.4EXHIBITED1.Gu Wenda Chinese Ink Exhibition, Xi'an Artist Gallery, Xi'an, 19862.The Silent Speech performance art, Gu Wenda Chinese Ink Studio, Hangzhou, 19863.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Modern Art Oxford, Britain, 19934.Ink Alchemy: The Experimental Ink of Gu Wenda,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OCT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Yan Huang Art Museum, Shenzhen Beijing, 2010LITERATURE1. Fine Arts Magazine, Jan 19862.Fine Arts Magazine, July 19863.The Paper of Chinese Fine Arts, 1987 No.24.Fine Arts Thoughts Magazine, May 19875.Ink Alchemy: The Experimental Ink of Gu Wenda, Lingnan Fine Arts Press, 1水墨方式与话语革命——读谷文达1980年代的水墨作品周彦日至7月1日在古都西安的美术家画廊展出的两个展览因其具有的特殊价值被写入了当代美术史,那就是为配合“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研讨会”(图1)而举办的《黄秋园画展》(图2)和《谷文达画展》(图3)。前者是一位隐身了一辈子直到去世之前几年才被人们“发现”的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文人画家,后者则是1980年代极具反叛性因而名闻遐迩的前卫艺术家。当组织者试图通过将一个典型的传统守望者和这一传统的当代挑战者和诠释者并置以显示水墨艺术的当代发展时,它显示的是差别而不是相似性,确认的是传统和现代、文人趣味和话语革命之间难以调和的冲突。19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特殊时期,文化热方兴未艾,先锋电影、文学、音乐百花齐放,而风头最劲的前卫艺术狂飙突起,在年期间形成高潮。全国各地上百个前卫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也有一批独立的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面貌丰富着被批评家高名潞称之为’85美术运动的艺术潮流,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研究生谷文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具有深厚传统水墨画和书法功力(图4)而异于其他大部分前卫艺术家的谷文达,在1980年代经历了观念上从超现实主义到杜桑、艺术手段上从建构性的冥想到破坏性的重新诠释、在批判对象上从一般的文化传统到具体的中国书写语言的演进。谷文达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敏感使他意识到,1980年代文化热中青年学者们主张的文化批判如果不在话语层次上进行便不可能生效,更不可能成功。和那些倾向对话语进行结构性革命的学者不同,谷文达的努力指向主流叙事体系的基本元素,即以书法形式出现的语言文字。当前者悬置传统以削弱现存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时,谷文达则企图从基础上颠覆传统,即进行所谓话语革命。在这个阶段,激进的对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体系的破坏取代了前一个阶段的带有宗教般敬畏的形而上艺术的建构(图5)。传统上,中国的书法具备两种功能:它是意义的载体,同时也是审美欣赏的对象。在他题为“遗失的王朝——我批阅三男三女书写的静字”的作品中,谷文达邀请六位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各自随意写下一个“静”字,然后以老师批改大字的方式在上面划下叉和圈(图6)。可以想见,国画系学生写字,一定是有些书法功底的;而学生们一方面年轻,有某种反叛性,另一方面他们知道眼前的留校老师是个“前卫艺术家”,因此结果也很“非传统”:有正字,反字,非书法的字等。然后谷文达用水“破墨”,最后大笔挥洒施以“朱批”。既破坏了其意义载体的功能,也摧毁了其审美性,其显现的暴力倾向据艺术家本人说是来自文革大字报。他的书写语言作品的另一个例子是“我书写的唐诗——错字,漏字,反字,美术字,仿宋字,无义字,倒字,异字”(图7),这个长长的标题实际上描述了他运用在此作品中的主要手段。这件“书法”作品中的诗是唐代诗人杜牧(803-852)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破坏是三重的。首先,文字被解构、重构或者位置被挪动;第二,书法的形制被前后不一的字体和不时出现的墨点所颠覆;最后,由于对文字的不同处理,诗变得很难读,因此也被解构了。而且谷文达还故意漏掉了三个字(原诗共二十八字)。对这首诗传达的情感做一点讨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谷文达的意图。诗中提到的“后庭花”是羸弱的陈国末代君主陈叔宝(即陈后主,583-589年在位)所写的流于声色犬马之曲,全名“玉树后庭花”。虽然这首曲子是赞美宫中的美人,他的臣子们却从中听出了颓靡之音和国之将亡的WW不祥之兆,果然几年后陈即为隋所灭。两个半世纪之后,当唐朝遭遇其自身的危机时,杜牧写下了“泊秦淮”。在诗人的耳里,这首曲子使人想起了一个朝代的衰败和灭亡,引发了对当下的焦虑。谷文达选择这首诗的意义在于它传达了一种危机意识,是对一个朝代或一种文化的迫在眉睫的危险的警告,因此这件作品的内涵便是一种文化危机的警钟,而他对文字、书法和诗的结构的三重破坏大大地强化了作品文化批判的力量。“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是谷文达1980年代水墨方式作品的集大成者(图8),其A、B部分共七条条幅被像寺庙里的经幡一样出现在西安展览的主厅。所谓“水墨方式”是我用来区别“实验水墨”、“新文人画”、“水墨抽象”等的一个概念,指当代艺术中以墨为主要媒材、蕴涵东方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与智慧、同时具有当代文化意识的艺术。它不限于水墨画,也可以是水墨装置、使用水墨的行为或观念艺术,以及任何以墨为媒材的艺术样式,例如张羽的墨印指纹作品,张健君的大量以水和墨为媒材的观念性行为。谷文达1980年代以水墨为主的艺术可以说是水墨方式的早期代表:它不是以实验求得形式突破,所以不是实验水墨;它没有新文人画保留的文人情怀,所以与它没有关联;它也不是去具象而近抽象的所谓东方抽象。之所以说是集大成,是因为这一套十件超长条幅(高达5米多)将其文字、书法、山水解构再重构的“水墨方式”集于一身。画面上出现了“静则灵”、划叉打圈的“静”字和似是而非的“偈语”,如“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水墨的勾线、晕染、泼墨、破墨构成了似山水、似花草又似图腾符号的各种图式。标题中的“两种文化”是指东西文化,还是指古今文化?谷文达本人的解读是“传统文人文化与文革政治文化”,亦即古今文化中之两支。联想谷文达1980年代“向现代派挑战”的思路,这套作品是在批判基础上嫁接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的尝试:黑色的书法、山水、花鸟等水墨因素来自文人艺术,而红色的圈、叉、黑体字、滴着颜料的毛笔则是文革大字报中体现的政治文化的符号。一为内敛、沉淀、郁积,一则嚣张、暴戾、武断。而所谓“杂交”,近于后现代主义里的“混搭”,也就是跨越时空的异质文化因素被“抹平”后的并置。这种并置一方面呈现了两种文化间冲突的不可协调性,另一方面则又似乎开拓了水墨方式之传统延续的一种可能性。周彦: 批评家,1980年代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参与了’85美术运动,是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学术负责人,与批评家高名潞等合著有《’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附图:1,“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研讨会”场景,1986年6月。2,黄秋园,“寒山访友图”,纸本水墨,1973年。颇有元代王蒙“青卞山居图”神韵,却又有黄秋园个人“乱柴皴”式的独特处理。3,1986年6月西安艺术家画廊《谷文达画展》场景。右边是从天花板悬挂到地面的“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特长条幅。地面上的金字塔形装置内贴满了谷文达的行为艺术照片。4,谷文达,“王维诗意图”,纸本水墨,1982年。有米家山水的云山雾罩,又有齐白石山水的稚拙之气,更多的则是谷文达本人的水墨酣畅淋漓,笔力结实且灵动。5,谷文达,“敦煌—东西方的交点”,纸本水墨,1985年。关注文明、文化交流的理性绘画,硬边、类似拼贴的处理,方形、对称构图,有节奏的线条,秩序感似乎是要点。6,谷文达,“遗失的王朝——我批阅三男三女书写的静字”,纸本水墨,1986年。7,谷文达,“我书写的唐诗:错字,漏字,反字,美术字,宋体字,无意字,倒字,别字”,纸本水墨,1986年。我的水墨艺术历程——探索,实验与建立中国当代观念水墨艺术谷文达1981 - 1987我的一批大型水墨书法绘画,水墨行为艺术和水墨装置艺术均从我任教于浙江美院国画系的1981年开始至我赴美1987年间的创事。记得那年就连我国画山水画研究生的毕业创作都有争议的。 当时院里里对我们这届研究生毕业创作展览有指示:谷文达的毕业创作不能出版。奇怪是我竟然留校了。对我来说它一直是一个迷。后来才知道,浙江美院国画系的孔仲起老师一直在支持我,谷文达应该留校。在留校之后的教职和专业生涯里,我的当代观念水墨画得到了那时是中国画系的美术史家,后为浙美院长和现为央美院长的潘公凯先生的支持。记得我当时的住处与潘公凯的家门对门(现为潘天寿纪念馆)。我的巨幅水墨《天空与海洋》被当时为校刊《新美术》的主编的潘公凯先生登上了《新美术》的封底介绍。记得除了潘公凯先生之外,我也曾得到了浙美副院长,中国画系的副主任宋忠元先生和国画系副主任黄发榜先生的支持。实际上我那个时期的水墨艺术创作已经到了所谓皮道坚先生以及其他的一些评论家等称之为“宇宙流”如是说了。我自己能够清晰忆及的是那样一种水墨的创造,她融合了我将大泼墨推到极端水墨淋漓尽致和特殊水墨肌理与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哲学,卡夫卡式的神秘主义等等观念和境界。此间的作品包括我的毕业创作《李斯特钢琴协奏曲》的三联画《日》,《夜》与《风雨到来之前》。主要作品为《天空与海洋》,《超现实地平线》,《一个女人的恐惧症》,《加缪像》,《战争与和平》,《有机山水》系列,《静物山水》系列,《人体山水》系列与《红心系列》等等。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与我的我的文字系列的观念水水墨画,水墨装置艺术和水墨行为艺术略早几年,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时创作时期的。这些以宏观的,超现实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大型水墨画与当时吴冠中先生还停留在所谓的“抽象美”在官方层面上之争论相比,我的水墨艺术已与如此的讨论大相庭径,相去甚远了。我当时觉得“抽象美”除了在与官方层面上对其的认可与否,和与当时美术界占统治地位的苏联写实主义,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油画又余地讨论。但对当下的八五前卫美术运动来说毫无意义 ,似乎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抽象美在康定思基的年代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我回忆当时我对“抽象美”讨论的感觉几乎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问题,而是一个工艺装饰画的范畴。接下来我用注解的方式对我那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做一些我的分析:《伪汉字图章》的注解:此图章是我首次以创造出来的伪汉字刻制而成。也是我的观念水墨画的开端。从那时起,我以文字书法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观念水墨画,水墨装置艺术和水墨行为艺术。现在回忆起来,更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系列以创造性伪文字、错文字、非常态文字为主题主体的观念水墨艺术,有其形成的三个重要原因。其一,可阅读的文字的矛盾性。我从1980年开始着重阅读西方的近现代哲学。我读尼采,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并集中精力研究他们有关语言的哲学。维特根斯坦与罗素有一个很著名的争议,罗素认为人的语言最终可以解释世界。我们现在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宇宙里的东西,我们语言的发展会在将来可以把未知的东西的解释清楚。可知性是通过人的发展,通过推理来理解它的。从这一点来看,罗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是典型的实证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 当时我赞成维特根斯坦的理念。 因为人的知识在发展,人的认知力与表达力在发展,我们也许可以用将来的语言解释我们现在不能解释的宇宙中的一些现象和本质。但宇宙也在同步发展,可惜的是我们的理解力和语言力永远是一个被动式,去被动地解释永恒生发中的宇宙。我们已经被永久地判罚去不断发明新的语言,并以它去试图解释永远发展着的宇宙万物,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佛斯被永远判罚推巨石上山那样。如此,当我在面对文字的定义和用文字的定义来解释时,我惊讶僵硬而教条的字义和不确定的宇宙流之间的距离如同天方夜谭。某个科学杂志说“一个初生婴儿的细胞分裂很规律,如果人的一生都遵照初生婴儿的细胞分裂方式,人的寿命可以达到3000岁而不产生癌细胞。也就是说人体细胞分裂其实是随着人的生长时间而变化的。这个很容易理解,人体到了一定时间就开始青春期,其发展完全不同于婴儿和幼儿期。我们怎么知道宇宙的发展不是像一个婴儿一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儿罗素是讲的是一个初生婴儿的细胞分裂很规律,人的寿命可以达到3000岁而不产生癌细胞。而维特根斯坦要想说我们怎么知道宇宙的发展不是像一个婴儿一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另外,我那时也开始接触证伪哲学。1919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了验证,人类从此不再用绝对时空观来看待世界。经过数百年无数次检验的牛顿力学竟然被证明不是完全正确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影响了仍在求学的波普尔。我最后发现波普尔终生致力于研究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之间区别同样是一个偏执。任何偏执的学问在某一点上可能可以成立。波普尔的基本结论就是:凡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依照他的标准,弗罗伊德的心理学和达尔文进化论都不是科学的理论,因为无法进行一个可观察的预测,然后检验这个预测是否符合实际。波普尔与弗罗伊德的心理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方法论毫无两至。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当他们互为的时候才是真实的。可能被证伪的理论与不能证伪的理论的总和才是客观的。对我来说波普尔的证伪的科学哲学是开了一个严肃的玩笑。我1983年到1987年的《遗失的王朝 - A系列#1-#50》的创作和1986年《中国美术报》发表的我纂写的《谐音字文章》实际上希望解释如此的一个哲学命题。几乎没有评论家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泛泛而谈的只是错篆字而已。《遗失的王朝 - A系列#1-#50》的注解:此系列的创作以伪篆字为主体,并穿插入一部分真篆字而成。实际上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真篆字与伪造的篆字从识辨字的角度来说是如出一辙,同样不可阅读。当时我面对不可阅读的篆书,是我以创造性伪文字错文字和非常态文字形成的观念水墨艺术形成的三个重要原因之其二。其一如果我们将不能识辨的真篆字与伪造的篆字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来理解,那么历史和文化,我们毕竟能辨认真伪吗?因此它是一个迷宫,也是一个启示录。我们的语言学家如此废寝忘食地企图破译古埃及古玛雅文字,但是我们会有诠译?就是我们对古文字有诠译也仅仅掌握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和著者的动机,而非还原历史。就是不现实地说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客观的宇宙和还原我们的文明史,我们的语言文字能担当吗?程征先生在谈到他牵线的,1986年在西安的我的个人艺术生涯中首次个人展览的前前后后时,忆及郎绍君先生的评语:郎绍君在《中国美术报》上对谷文达的展览发表了题为《对超常性的追求》的评论,说:所谓超常性,就是对绘画常轨、常态和常法的超越。超常的绘画时空:它所把握的,不是人们根据一般时空经验即可判定的物理或心理时空,而大多是一种超验的宏观世界。《太极图》、《白夜》、《乾坤沉浮》、《静观》、《文字系列》……,从标题上就表明了他力图把握的范畴:试图把巨大的哲学命题化作视觉感受的对象,企图揭示整个人生、自然在他和人们心中的漠然空阔的印象。超常的观念内涵:谷文达不求在画面上表达一个相对确定的主题和观念。他认为,尽管人们需要艺术判断的单纯与明确,但艺术的更高层次却在明确的观念之外,他自己称作“无观念境界”。这种境界是人类知识还把握不到的。他认为只有这种境界才能“给人们一种神秘的内心体验,而又让人无法解释清楚”。《文字系列》是对中国文字的反思:艺术字、实用字;对字、错字;正字、反字;拆字、拼合与重新排列的字……。他似乎在暗示:文字描述世界,也掩盖世界;表达观念,也扼杀观念;传播信息,也颠倒信息;文字是人类获得自由的标志之一,又是人类自我异化的象征……。文字在多大程度上能与主客体世界相契合,好像永远是一个谜。这种错综复杂的文字关系反映着更加错综复杂的人的关系与历史。这样,《文字系列》表达的观念内涵也成了一个谜。如何把这种近于哲学性的超常内涵转化为直观的形式结构?谷文达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抽象结构与具象结构的“并协”,二是理性与直觉的“并协”。他在形式上采取了“反对抽象艺术也反对直观的自然模仿”的立场,力图将两种结构合成一个整体。但这种结合完全不同于传统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原则,而是把自然形态的物象置于不合情理的、神秘化的幻觉空间达到的。……谷文达是想通过理性表达确定性的意识,通过直觉表现“无意识”,并把两者融成一个整体。而后者往往是更重要的,因为唯有挖掘到广大的无意识层,才可能使超常性的内涵具有深刻的心理根源。谷文达显然获得了很大成功。《谐音字文章》注解:《中国美术报》在1987年的第二期发表的我的《非陈述的宣言》。此文是我以查字典找谐音字的方式写就的。“艺术行为、艺术环境、艺术过程”,标题是用“飞沉术白勺楦盐——蚁术形违、异数王不竟、蜥鼠‘过惩’”的文字游戏方式表达的。将字拆开或者合并,或者用同音字,按字音理解的时候字是对的,但是字是错的,音和字是分开的,产生两个意义影响到我以伪文字,改体字,错体字,漏体字,谐音字和印刷体字的水墨书法绘画,水墨行为艺术和水墨装置艺术第二个原因是我那时开始深入地研习起了中国的篆书。面对大部分的篆字我认不出来,它的不可阅读性使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超于文字定义和阅读经验之外的解放感和自由感。从开始对文字的不信任到对由文字表述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绝对的质疑。至于第三个原因影响到我的水墨书法绘画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的书法情结。我会在以下的段落中会介绍仔细陈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的书法引领政治波普艺术。《遗失的王朝 - 静观的世界》的注解:在多如牛毛的形形色色的展览中,当代水墨画展览的集大成者,实际上是1984年在武汉的湖北全国国画邀请展。周绍华先生作为湖北文联的老干部在那年头如此有胆量与眼光组织起这么一个影响至今的展览是非常难能可贵。我以伪文字,改体字,错体字,漏体字和印刷体字的一套大型的水墨书画绘画参与了湖北全国国画邀请展,也是此系列大型首次在公共展览空间展出。此巨幅水墨画系列震动了当时的国画界。在此湖北全国国画邀请展中,与其他为数众多的来自全国各地参展的艺术家的创新国画比较而相去甚远,大家感到的距离是因为观念水墨画的内涵与博大精深的境界。无论评论家怎样命名它们(当时对我的水墨艺术的评论很多),实际上此系列作品建立了中国观念主义的水墨艺术。由邵大箴先生为主编,唐庆年先生为执行编辑的1986年的第一期《美术》首篇文章便是栗宪庭先生的文章“中国水墨画的合理发展” 。而《遗失的王朝 - 静观的世界》系列是开宗明义的图解。1998年,刘国松先生在台湾的《文星》杂志上以长篇文章“谷文达:破坏传统的浪子” 为题系统地介绍了我的观念主义水墨画。《遗失的王朝 - 我批阅三男三女书写的静字》的注解:此画是我首次将水墨画与行为艺术结合。1985年的一天,我的工作室是在西湖边近柳浪闻莺的浙江美术学院内。那儿我完成了此水墨行为艺术。我分别邀请了六位学院国画系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单独身份前后出现在工作室。六学生分别在同一巨幅宣纸上书写一大尺寸“静”变体或错字。六位国画系的学生完成各自的错“静”字之后,我在墨迹未干的 “静”字上用大量的水进行破墨的过程,并在“静”字画上“叉”与 “圈”。这一方式是行为化了和扩大化了的老师为学生批改作业时以 “叉”与“圈”表示“对”与“错”。同时又展现了文革期间大字报的形式。《我批阅三男三女书写的静字》又与另一幅水墨画《遗失的王朝 - 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都明显采用了文革大字报书法的形式。在这行为水墨之后即在年间,我又创作了两个在大型水墨画环境中的《无声演讲》。《静则生灵》和《他 x 她》注解:开水墨装置艺术之端倪。前些天在接受artinfo中国主编Madeleine O'Dea的电话采访时,她告诉我她在写一篇纪念万曼先生的文。她问及我有关与万曼先生在一起的经历。 我告诉她我特别有幸的是我在万曼工作室完成的两件巨型的作品建树了中国最早的水墨装置艺术。大概1982年左右,从保加利亚来的壁挂艺术家万曼先生在浙江美院创办了壁挂工作室。 我不是雕塑研究室的成员,但在万曼先生盛情邀请下大约在一九八四年始我参与为瑞士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的创作。我的创作切入点是水墨画与混合材料的装置艺术。我做了两件大型水墨装置作品《静则生灵》和《他 × 她》。那两个作品是我做的装置艺术,和水墨结合的装置艺术,是水墨的、立体的水墨画,立体的水墨装置,也是我整个创作过程里面重要的两件作品。并且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参加国际双年展。陕西杨陵召开的全国《中国画学术讨论会》(日至26日)注解: 1985年,国画界仍在纷纷扬扬地谈论我在湖北全国国画邀请展上展出的大型观念水墨画。当时在陕西国画院工作,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导程征先生来到我当时浙江美术学院的住宿,与我谈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陕西美术家协会正在联合筹划全国中国画理论讨论会,地点定在陕西省西安市近郊的杨陵,时间为1986年夏天。他告诉我这次全国中国画理论讨论会拟主办两个个人画展以配合研讨会:一个是传统的山水画,另一个是前卫的水墨展。程征先生直截了当地问及我是否有兴趣把我近期水墨研究的成果在全国中国画理论讨论会上做一个展览。那时我正在忙于一系列以创造性文字和伪文字为主题的观念水墨艺术。同时我也正在浙江美院的万曼壁挂工作室创作水墨与编织的大型装置艺术。我很高心地答应了。程征先生总是给人一个稳重求实的印象,当时程征先生还特别提醒我说:“你的展览能否办成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我做努力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陕西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国画理论讨论会如期在1986年的夏天在陕西省西安市近郊的杨陵召开。为配合此研讨会的两个国画展览也顺利落实了:一是代表前卫观念水墨艺术的《谷文达水墨画展》在西安美术家画廊的一楼主展厅,另一个展览是代表传统中国画的《黄秋园画展》 在二楼展厅。我记得我在全国中国画理论讨论会之前到了西安。并由当时在陕西国画院工作的程征先生安排我在陕西国画院住下。那时我在陕西国画院创作一个水墨装置艺术 - 将我在巨型文字水墨画环境中的行为艺术《无声演讲》的照片文献布置在一个金字塔形的构成中。由于1986年的文化艺术现状,组织者要求我在展览前卫水墨艺术的同时,在西安美术家画廊的三楼展厅同时展出我的传统写意的山水画。我欣然同意。作为一个前卫探索性的水墨艺术家,要向领导,专家和观众说明,新国画必须是在领会传统中国画的精神与笔墨的基础上而创作的。我记得我每念一本当代哲学的书,总有一篇译者的前言以示此书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资料和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分析。这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临近展览开幕,但是布置在西安美术家画廊一楼主展厅的我的探索性水墨艺术展仍然没有逃过不幸。在开展前一刻被关闭。当时许多西安美院的学生和来参加开幕式的观众都拥挤在展厅大门外等候开幕。我已经知道情况发生变化了。我到了展厅门外,在拥挤的人群中听大家的议论。人们纷纷要求重新开展。一部分西安美院的学生嚷着要将我的画拿到大街上去以示公正。而在三楼展厅陈列的传统写意山水画的展览如期开展。现在我已经无法清晰地回忆那时的所有细节了,因为那时实在太混乱了。特别是对与我来说,那毕竟是我专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个人展览!尽管我早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太不寻常了。当然只是那一瞬间。其实不久我也就不以为然了。我想不起来了到底是相隔几天之后还是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画展变成了内部观摩展。职业艺术家只有持有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批条才可进展场参观。并说当时西安美院院长曾对他的研究生们讲,希望他的研究生不要去看谷文达的展览,否则能不能毕业是个问题。那时年轻的我,实在无法完全理解和预测这次的风风雨雨会产生如何的结果……一楼主展厅我的水墨艺术展包括的作品有《遗失的王朝 - 我批阅三男三女书写的静字》,《遗失的王朝 - 静观的世界#1太朴世界》,《遗失的王朝 - 静观的世界#2 文字的构成》,《遗失的王朝 - 静观的世界#3:文字的综合》,《遗失的王朝 - 静观的世界#4:文字的解构》,《遗失的王朝 - 静观的世界#5:复合的文字》,《遗失的王朝 - 错位的字》,《遗失的王朝 - 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遗失的王朝 - 伪篆字》,《遗失的王朝 - 印刷体书法》,《遗失的王朝 - 正反的字》,《遗失的王朝 - 以伪字,漏字,倒字,反字,印刷体,正楷,草体混合书写的杜牧诗》,《天空与海洋》,《中国西部- 敦煌》, 《佛宴》,《 沉默的门神》, 以及由《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 A – 1至 A – 4》,《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 B – 1 至 B – 3》和《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 C – 1 至 C – 3》等巨型幕帘式水墨画和我与文字观念水墨画装置中的行为艺术《无声演讲》的照片文献构成的一金字塔。展览中的这一系列作品形成了一洋洋大观的观念水墨艺术的宣言。刘晓纯先生为我西安杨陵全国中国画理论讨论会同时的展览的评论中写到:“谷文达可以说是当今中国艺坛破坏性最大,反叛意识最强,走得最远的人,是远离中国广大艺术家群,更远离公众的超凡浪子“(1987年第二期《中国美术报》)。同年,对这一系列作品作深入阐译的是范景中先生的文章《沉默与超越》,费大为先生的采访《向西方现代派挑战》同时发表在由高名潞先生主编的十月号《美术》。这也是《美术》杂志有史以来首次破格以大篇幅报道一个前卫艺术家。有关的对我的一系列的巨型观念水墨艺术的创作的评论接踵而至。原武汉的现象学派哲学家张志扬先生在其的撰文中开门见山地说道谷文达的解读者甚多。杜柏贞女士在研究85美术新潮时曾在给我的电话里说道那时几乎所有的艺术杂志都在谈论谷文达的艺术。85新潮美术运动中我的介入点和我的观点:一,群体运动。我的两个基本立场却是与85美术运动中最中要的两个倾向有区别。 一是群体运动。二是全盘西化。一,群体运动。85美术运动从南到北,前前后后大约有一百多个艺术群体。成为洋洋大观的群体艺术运动。我的观点是从我的立场和行为中最为鲜明地体现出来的。群体运动有其当时的历史时期的必要性。但是我一向认为群体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它并没有摆脱文革的集体运动的思维方式和更传统的封建部落方式。与当时85美术运动要唤起个人创造价值的理念恰恰是相悖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85群体运动的群体形式仅仅是一个走过场。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的圈子里,人们能记住的并在谈论的却是各个艺术时期的代表人物,而不是群体。高名潞先生在他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曾评价到:谷文达是在85美术新潮中唯一的能够与美术群体抗衡的个体艺术家,在高名潞先生的另一篇登载在《美术》杂志上的文章谈到谷文达与大部分群体主流有区别,但他却是主流中的主流。确切地说,我没参加被称之为85美术运动的重要会议如黄山会议和珠海会议。我参与’85是特别的个案。我是作为个人介入的。二,全盘西化。我把全盘西化同样看作仅仅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过程,如同群体一样而不是最后目的。以上我所谈的我不同于85新潮美术运动的两个特点的可能因素除了我清晰论述到的我的意识之外,有可能我不同于大部分85新潮美术运动中的艺术家的是我出生在保守势力强大的中国画系,而当时的前卫艺术家几乎千篇一律地来自于美术学院的油画,雕塑,工艺系。出生国画系却意义深远地为我提供了一个他人所没有的视点,与“全盘西化”的当时的主流相背,与正象彭德先生在1987年为《美术思潮》杂志中选文谈到谷文达是以西方的当代艺术来破坏中国传统艺术,同时以中国的传统艺术审视西方的当代主义。1987年高名潞先生主编的一期《美术》杂志刊登了费大为先生对我的采访录题为“向西方现代派挑战”。从85新潮美术运动伊始我就清晰地认知全盘西化不是目的。引进西方的当代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我想这也就是我不在“全盘西化”的当时的主流中。同时又如高名潞先生说的谷文达却是“主流中的主流”。有意义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两位重要策展人高名潞先生和栗宪庭先生均是中国绘画史的专家。栗宪庭先生还是一位国画家。三,一天,我看到一杂志如此介绍一位中国艺术家:此艺术家是唯一一位不用中国元素创作的中国艺术家。换句话说,此艺术家只用西方元素进行创作。我不明白如此的说法想说明何种道理?也许笼统地将使用中国元素归于迎合西人的文化多元主义和异国情调主义。决定性的因素取决于一个艺术家的风中的中国元素来自于何种动机,中国元素又是如何运用的。从更深一层的文化遗传基因的角度,以及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从内在精神到外在风格如果没有一点中国元素倒是一个要质疑的问题。有一点要提出的是为什么不能自信地去思辩和自然地运用中国符号?那么话说回来,中国元素是否能够作为一种国际语言,1,中国艺术的性质与地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力,它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2,中国元素本身自然的,客观的和逻辑的发展;3,中国元素将来能达到哪一步,这完全不是个人能力所决定的。 我是觉得应该用很自然的态度。 这是一个文化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范畴。如此分析之下就简单多了。同样那些急近功利和投机取巧式的运用“中国元素”也仅仅为了什么也一目了然了的。我们谈论中国画走向世界, 强调与世界接轨几十年了。如果一民族或一国家的文化艺术,在逐渐转变成区域和州际的,以至于成为国际主流的一部分,进而引领世界文化艺术的历程,也一定是一民族或一国家的文化艺术在自己的文化艺术传统上不断地吸收,磨合,包容比自己更强更先进的文化艺术,直至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先进的主流代表。 它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是在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从一国上升为国际的势力之后才可能发生。(选自谷文达《我的水墨艺术历程——探索,实验与建立中国当代观念水墨艺术》一文)
●为保障您的自身利益,请联系易拍全球客服向拍卖公司索要拍品大图及品相报告。
RMB&3200000 -
RMB&1.495E7
(支持多人发送,邮箱名请用分号间隔)
精彩拍品,不容错过!
(可以输入150字)
中国书画专场日&09:30
拍卖前提醒:
拍卖前三天内发送
拍卖结果提醒:
邮件拍卖结束立即发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积累的两种形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