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严龚姓族谱谱的资料

严姓宗祠通用对联
【严姓宗祠通用对联】
来源永宁论坛老狼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34
和中国诗词文学网  
〖严姓宗祠门楣题辞〗
  富春流芳
  “富春流芳”典出严光故事。严氏族谱载:“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乃备安车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引光入论故旧。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联与故人严子陵共卧。除谏议大夫,不屈,去。耕钓于富春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天水世泽;
  富春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天水”郡望堂号。
  姓源芈氏;
  望出华阴。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姓氏源流。 
  会稽贤守;
  藕荡渔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吴人严助,举贤良,武帝时官中大夫,善于辩论。建元年间任会稽太守,有贤德。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严绳孙,字荪友,晚年号藉荡渔人,无锡人。早年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间举博学宏词,历官检讨、中允,参与修《明史》。诗作多吟咏山水田园,又能画,著有《秋水集》。
  大汉千古;
  先生一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桐庐县严子陵祠联。
  翻译天演;
  卜筮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西汉隐士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以自养,便闭门讲授《老子》并著述,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
  成都迹著;
  富春名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介溪永驻钤山堂
  上联典指唐·严武,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汉·严光,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有严子陵钓台胜迹在。
  鱼台世泽;
  雉水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鱼台,属山东省。如皋古称雉水。侨居如皋之严姓后裔有用此联者。
  遁居剡曲;
  卖卜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下联典指西汉·严君平,隐士,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经指归》。
  〖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五色惊彩凤;
  千里震骢威。
  ——严维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唐代进士严维诗句联。
  公子称博士;
  铁桥谙韵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开创者严彭祖,字公子,宣帝时立为博士。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号铁桥,精通文字音韵之学。
  〖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译文遵守信达雅;
  奇才擅长刻画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能诗、善画、工篆刻。
  几道长留天演论;
  介溪永驻钤山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严复,字几道,曾译《天演论》。下联典指明代弘治进士严嵩,号介溪,有《钤山堂集》。
  星耀辰垣封郑国;
  风流辅列典秘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剑南节度使严武,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唐代名人严协律。
  春暖烟波人下钓;
  夜深花月客垂帘。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的后,他改名隐居。刘秀派人到处寻找,后召至京城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小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后来,人们把富春江上他垂钓的地方叫“严陵濑”、“严子陵钓台”。
  水光风力俱相怯;
  星象烟云喜共和。
  ——严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严复撰书联。
  千秋大雅扶轮手:
  一片寒泉荐菊心。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邵武县严羽祠联。
  〖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类妪,贤扬东海;
  三体居士,高卧中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东海下邳人严延年的母亲。严延年,字次卿,年轻时学习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弹劾大司马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天后又废去,朝中教都很惧怕他。任涿郡太守时,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杀了很多人,被称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我不愿以老年人见年轻人受刑戮!”说完,便回东海去了。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高官,东海人称他母亲为“万石严妪。下联典指宋代羽族人严参,字少鲁,志气伟岸,断绝与人交往。有人劝他广结朋友,他则捂着耳朵不回答。
  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
  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东汉·严光。
  秋水名篇,锦绣文章绵世泽;
  春山垂钓,聊将竿竹蕴经纶。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因严由庄姓所改,故有把庄周亦当作先祖也,《秋水篇》《南华篇》都是庄周的文章。
  系在楚庄,开自西汉,赐姓以来,分开水波流,世端祀典;
  派由遄顼,衍溯桐庐,肇基而后,挹春山气脉,代起人文。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
来源永宁论坛老狼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34
一、子陵公生平
严光(生于公元前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四十三年)。本姓庄,后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东汉初余姚人(今浙江省宁波市西)。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大学。元始二年(2),王莽聘为官,避居故里屿山(今龙泉山)。始建国元年(9),王莽新朝立,复聘为官,抗命不从。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光改名隐居,刘秀思其贤,令绘形貌各地寻访。齐地上书:“有一男子,披羊裘垂钓浑中。”刘秀疑是光,遣使备车三次往请,始至洛阳。时故人侯羁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刘秀亲往住所看望,光卧不起,刘秀问话.眠不应,良久张目熟视说:“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引光入宫,整日论道旧故。刘秀问:“朕可如昔时?”答日:“陛下差增于往。”传说夜间两人同榻而卧,光以足置刘秀腹上。翌日,史官季称:“昨夜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答:“与老同学子陵同榻共眠之故。刘秀任为谏议大夫执意不就,归隐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建武十七年(41)再次特征,仍不就。后迁故里,80岁卒于家。光武帝伤惜之,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葬故里陈山(即客星山,今双河乡安山桥北。)
严光抗命王莽新朝,不事故人刘秀,洁身全行,高风亮节,为后人推崇,宋范仲淹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
今浙江富阳、桐庐两县境内严光遗迹有严陵濑、严子陵钓台等,余姚有严子陵祠、客星山、客星桥、客星庵、高风亭、“高风千古”石牌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
二、客星山和客星桥
姚江有条从龙南流来到玉皇山脚和主流汇合的支流,支流上有座单孔的大石拱桥,叫安山桥,又叫客星桥。安山桥东有座山,叫陈山,古人传下来,严子陵就住在陈山山脚下。
据说严子陵年轻时候到外地投师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成要好同学。后来刘秀做了东汉的光武帝。治国需要人才,光武帝想起了老同学严子陵,就差人到处查访。严子陵东躲西藏,结果还是被找着了,只好来到洛阳,光武帝热情接待。经常请教治国平天下的计策。严子陵满腹经纶,光武帝听得心花怒放,拍案称好。因为投机,两人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邀请严子陵一起睡觉。严子陵很快就睡着了,而且困相特别坏,脚搁在光武帝的肚皮上……
第二天天未亮,值班的钦天监惊慌地闯进宫来,说有要事启奏万岁。光武帝便问道:“为何如此惊慌?”钦天监上奏:“万岁,臣昨夜仰观星象,三更时分见有一客星冲犯帝座,情况不好,所以等不到天亮,闯宫面奏。光武帝不由一呆,随即哈哈大笑:“没关系,没关系,朕昨夜和老同学严子陵同床而卧,三更时分并没有发生别事,只不过他的脚搁在寡人的肚皮上罢了。”钦天监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严子陵“客星”的称号就这样传扬出去了。
再说光武帝非常赏识严子陵的人品才学,破格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高官厚禄面前,严子陵却装起病来,一再推却。他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不惯官场那一套虚伪的应酬,治理天下的道理,计策也都讲了,只要照此去做国家自会兴旺发达,百姓自会安居乐业,于是他给光武帝留下辞职谢罪的信,便悄悄离开洛阳,到富春江过隐居生活,后来又隐居到了老家余姚。
有一年冬天的一日,大雪纷飞,严子凌出门去拜访朋友,走到姚江支流边小路上时,忽见后面半里路外有七八匹马“得得’’跑来,仔细一看,头里那匹白马上的官员,正是上次找他的使者。原来光武帝还在想念严子陵。仍要他进京做官,所以专门派人到余姚来请,吏者先到严子陵家里没找着,便顺了地上的脚印追寻而来。严子陵还是不想做官,见江边有只渡船,连忙上船,请摆渡老头撑船到对岸。上岸后,他把鞋子倒过来穿上,嘱咐了老头几句,匆匆向陈山顶上走去。一会儿,使者寻到河边,发现路上脚印到渡口没有了,忙问摆渡老头。那老头摇摇手。使者又看到对岸雪地上有脚印,却是从山上走下来的,到对岸渡口也没有了,使者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只好到别处去寻找了。
后来为纪念严子陵不怕皇帝、不想做官的高风亮节,就在那个渡口造了座高大的“客星桥”,他躲避的陈山改名客星山”,安山桥一带地方也改称为“高风乡”。
注:严光生平,以及《客星山和客星桥》,均转载浙江省《余姚市志》1993年3月版第1007页和1116页。
三、谒“严先生祠堂"记
1984年春,余赴杭州公干,距富春山不远,念始祖之高风,因往谒焉。始祖光.字子陵,光武帝良友也,尚道义,轻富贵,隐居富春山,垂钓自乐,人高其义,宋范文正公来守兹土,为之构堂而作“严先生祠堂记”,且歌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余每念之,思慕不量,且也,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世界认为名胜古迹,人所景仰。今余得趋谒堂下,如入芝兰之室,敬聆祖训,持身自洁,忠于职守,不敢或怠,庶不负于祖,不负于父,不负于已,且不负于国也。严先生祠堂,位于浙江省桐卢县富春山,建立于该山之上,山不甚高,因先生而名;祠分前后两幢。满刻诗赋,见其风雅;祠址面积约千余平方米,祠门左右钓台然,有雄狮俩把守大门,大堂正面刻有“严先生祠”四个金色大字,并刻有严子陵先生简历,前有祠道台阶百余级,两侧青松排植,四时一色,不知有风雨。春山之麓,江水横流,清莹澄澈,鱼跃虾游,皆可指数,名日富春江。沿江之滨,有一天然石岩,状如座椅。其平坐之处宽约四平方米,背壁高约六、七米,阔约四、五米处,中刻“严子陵钓台”五个金色大字;台之左侧相距约四十米,有苏东波亭,意者苏子亦以子陵公为良师益友也。祠之风采内容原本丰富,因时间不足未能全录,不过略见一班耳,后之瞻仰各继而录之,庶可窥全貌也,至若先生之风,举世之士曾为其所化,吾辈后代,岂不当奉为楷模耶?
窃愿与诸子弟共勉,而期世代发扬光荣传统也,是为记。
& & (原籍阳春县石望乡交明下中村家居广州市)
& & 广州市土产茶叶公司处级离休干部:严少飞
四、汉徵子陵公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联惟廉静无求者君子之高风聘贤礼上者帝王之盛举况天下有道则见君臣之义如何其废之曩在则做与故人严光实同大学贫贱之交有不可忘履位以来即加搜访既得其迹徵君频繁尚怀嘉遁夙夜缺然未剐朕心大原周党东海王良抱道怀德远隐邱园钦慕圣祖风猷为日久矣诗不云乎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预无期何相见之晚也使者明致朕意幸同至於京师毋始终高尚其事以负联侧席求贤之意。
& & 建武五年四月毂旦
& &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岁孟冬月重刊
二○○○年夏抄福建省上杭县图书馆《严氏合修族谱》
五、严先生祠堂记& & 范仲淹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但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轩冕,天卜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一节自古文
六、歌颂子陵公诗词摘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
宋代,黄庭坚写有《题伯诗画严子陵钓滩》一文,内有赞辞:
能令汉室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纶。
你为功名隐,我为功名来。
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 & ——考生
富春山下大江横,亘古英雄起战争,
今日江山非汉有,钓台依旧属先生。
富春山下大江横,从此英雄有战争,
万里山河演千主,钓台依旧属先生。
&——汉相邓竽公一咏钓台
(五)书斋吟
一室清幽昼掩扉,宝炉风细篆烟微,
客来借问人间事,除却琴书总不知。
生涯千顷水云宽,书卷乾坤一钓竿,
梦里有怀伸只足,不知天地有何干。
第三章&&我氏部分名人简介
西汉辞赋家。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为严。会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好辞赋,为梁孝王门客。有辞赋二十四篇,仅存《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见于《楚辞章句》
南朱文学批评家。字仪卿、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不仕,理宗时在世。论诗推崇盛唐,重视诗歌艺术特点,倡诗有“别材”、“别趣”之说,反对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弊病,对苏轼、黄庭坚和江湖派的诗都表示不满。又喜以禅喻诗,认为“禅道惟在妙语,诗道亦在妙语”,强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兴趣”,对明清两代诗论颇有影响。也能诗词。有《沧浪诗集》、《沧浪诗语》等。
三、严嵩()
明代江西分宜人,字惟中,一字介溪。弘治进士。嘉靖七年(1528年)进南京礼部尚书、史部尚书。后官至礼部尚书。善迎合帝意。二十一年摈斥夏言,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二十三年任首辅,前后专政二十余年。晚年渐为世宗疏远。著有《钤山堂集》。
四、严复()
中国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崇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避韩》、《救亡决论》等文章,反对顽固保守,主张推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著有《愈野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有《严复习》。
五、严修()
中国教育家。字范孙,天津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贵州学政。注重经世致用,改贵阳南书院为经世学堂。1897年上请开经济特科奏折,要求对有专门才能者,无拘资格,量材取用,同于正途。戊戌变法后归里,设家塾,聘张伯岑授以英、算、理、化等课,倡办新教育。1904年与张伯苓创办敬业中学堂(1907年迁天津南开地方,后改南开学校)。同年任直隶学校司督办,掌管全省学政。任内创设劝学所,宣讲所,并开办天津模范小学、师范学堂、北洋法政、工艺学堂等。1905年任学部左侍郎。1909年去职,致力于地方文教事业。1919年与张伯苓筹办南开学校大学部,成立南开大学.晚年倡立崇化学会。著有《严氏两世事略》、《蝉香馆书牍》、《欧游讴》等。
六、严家淦()
江西吴县人,字静波。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早年在上海西门子洋当买办。1938年后任福建省建设厅、财政厅厅长。1945年任重庆战时生产局采办处长,国民党Zf经济部和战时生产局代表,协助何应钦办理受降接收事宜。同年底到台湾。曾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财政处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行政院”经济部长、财政部部长、台湾省Zf主席兼保安司令、“行政院”院长、国防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副总统”兼“行政院长”。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继任“总统”。1978年卸任后,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
七、严济慈()
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字慕光,浙江东阳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毕业。巴黎大学硕士,法国国家科学博士。1927年回国后曾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与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建国后,先后任中科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副院长,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校长等。中科院院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有《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电磁学》等。
八、严显照
曾用名佛林,一九四二年八月,出生于紫金县鹧鸪塘彭下排,是南康公之四子。一九六二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至团政治委员等职。一九八二年转业深圳市公安局,任至刑侦处处长,刑事警察支队的支队长(副局级)、国际刑警中国国家中心局广东深圳联络官,市公安局纪委书记兼督察长,现职务正局级。在职期间多次立功受奖:一九九三年国家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光荣称号;二0○○年深圳市群众投票,市Zf授予十名“人民满意公务员”之榜首;二00一年被国家评选授予“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光荣称号,享受国家级英模津贴。还值得一写的是《缉毒英雄》电视连续剧中,神探严明亮,就是以他的英雄事迹为背景编写的。真是:誉满南国,耀祖光宗。
第四章&&祖祠及祖祠对联录
一、福建令明公祠
令明公祖祠建于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土名枫林下塘角,一路北龙,主山壬山丙向,辛巳亥分金,危宿十二度,水口初出巽巳,后出丙午丁,未坤水,当面合人盘,两峰特耸。放令明公谥厚德及妣阙氏念一娘,龙念二娘,李念三娘牌位。
& & 大门庚山兼酉,庚寅庚中分金,毕宿三度。
二、永春公祠
由子端,子正两公合建在福建省,永定县大平里长流村的大竹园塅心。寅山兼甲,丙寅丙中分金,箕宿二度。斗门丙山兼巳2度,天井出水巳山兼丙。
& & 放有:
& & 永春公及妣颜孺人牌何
& & 子端公及妣陈孺人牌位
& & 子正公及妣黄孺人牌位
& & 另左片放有刘氏恩祖位
该祖祠因社会变革,加之年久失修,早已全部崩塌。幸得我氏当地族宗亲合力同心重建,我鹧鸠世系也捐资帮助。于二0○○年冬落成。庆典空前,热烈非凡,座席百余台。我鹧鸠族亲参加庆典者达三十余人。
三、紫金鹧鸪塘虎形祠
鹧鸪塘合水虎形祠,是我氏鹧鸪塘开基的总祠,安放复德公复荣公牌位。最初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一(1638)年,戊寅岁十一月十八日子时。后又经过多次扩建、重建。最后一次拆建是由井秀公牵头并统揽资金于民国十一(1922)年,壬戊岁十月二十六丙辰日卯时三刻竖符拆卸,同日申时四刻兴工行墙。至民国十二(1923)年癸亥岁正月十七丙子日申时三刻恭迎祖先香火升龛。后至一九四四年甲申岁吉月吉日由当时下堂中间的屏风门改为现在的大门。解放后因社会的变革祖牌被毁。改革开放后由兰均、宝华、森荣、甘霖、铁城、南毓等人发动筹集资金复祠,于公元一九九二年壬申岁八月十二日卯时由均典、俊基、传翻、乃庆、仁宗共同组织兴工全堂装修,于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转火旺炉。本祠为甲山兼卯心宿四度。
紫金鹧鸪塘虎形祠
四、紫金鹧鸪塘狮形祠
狮形祠位于鹧鸪塘店下排路面上,初建于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癸卯岁吉月吉日。当时该地是个崩岗,后由桂桥公,玉书公组织发动全族群众填平建祠于此。因银元紧缺,粗体建成后直拖至中华民国二十五(1936)年由开玺公赏产包揽资金才续建,至民国二十八年才升龛落成。放复德公、复荣公夫妇牌位,由开玺公揽炉并放有鹧鸪塘世系各支派先祖牌位。因社会变革被毁,时至一九九七年由锡伦、伟雄、耀庭发起,兰均、荣宗、传番、宝华、俊基、泵均、雪青、学锋等人筹集资金组织重修。重修后只放恭人公夫妇牌位。本祠癸山兼丑女宿三度分金。祖祠转火升龛时,坐席四十余台,请来安徽省黄梅戏演出四昼夜,四面八方来观看者有如潮涌,真是热闹非凡。
紫金鹧鸪塘狮形祠
五、蕉岭石潭祠
& & 凤形:
石潭严姓当时只有八、九十人多受外氏所欺,严应梧官升国民党中将师长兼惠州府督察时,为光祖德,显我氏威,其自己出钱、动员全省宗亲合建,所放牌位如下:
& & 天水堂历代高曾祖考妣
& & 子陵公及王孺人,梅孺人,朱孺人
& & 寻邬孟光公考妣
& & 石潭念一郎公妣
& & 国民党陆军中将应梧公及温、肖夫人
下分左昭,右穆共三十六位。紫金的放有左边是复德公,道就公,右边有惟宝公,廷观公、振凤公、启鸟丹鸟公、仰邦公
& & 石潭祠建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岁即公元一九三六年。
座东向西,飞凤形,卯山兼乙,辛卯辛酉分金、底宿八度,择取丙子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寅时升龛进香点灯,卯时鸣炮行礼,坐席百余台,戏二台各做三天三夜。
& & 鹧鸪参加该祠转火代表共十二人。
金泰、礼堂、秋潭、澄康、相庸、少平、象麟、文友、石佑、帝璋、兆麟、仕良。
严应梧后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以后情况不明。
& & ——南毓供稿
&&六、祖祠对联摘录
(一)福建永源祠
永祠重焕彩& &
春茂蔚人文
汉代著芳徽想当年官辞谏议道尚富春高风亮节余姚志
派支豫章省喜此日塌故鼎新堂阶依旧重开骏业振鸿猷
& & 副梁联:
分尊卑上下与同堂左昭右穆祠重恪遵光祖礼
同兄弟叔侄为一体相亲相爱各房犹是共家人
&&端偕弟合创宗祊光祖德
&&正规约元霄拜献共长春
气脉灵钟祖灵复座佑我后人千载旺
笔架昶庥祠昶乐欢龙安祖静万代兴上堂砖不
& & 祠创原迹堂阶依旧雄风再起光祖德
祖灵复座庭栋维新湍气重来派衍昌
& & 下堂墙柱
和气致祥两永竹林满堂欢庆
团结友爱闽粤嗣裔全族光荣
& & 廊柱用联
竹园生笋参天茂,
长流产毓俊英豪。
源山精光呈祖庙,
燕岩丽水拥永庐。
祠重竹茂春山耸,
龛聚长流天水潢。
& & 斗门骨联:
春山世蔚随时茂,
天水波流到处长。
& & 龛用对联:
祠重创新升祖座,
金炉复旧派衍兴。
& & 夹牌用联:
永鼎祥光辉七里,
春炉瑞蔼拥三多。
& & 亭柱用联:
箫笙引奏安土府,
弦瑟弹敲升祖灵。
& & 龙神用联:
龙安绵世泽,
凤起毓人文。
& & 一一潭清供稿
(二)鹧鸪塘虎形祠
& & 正梁对联
名节重汉家想当年官辞谏议道尚富春史奏客星辉帝座
支派分闽省喜此日朝奠龙光香增凤脑世开骏业振鸿图
& & 下联曾改用过,如下:
(一)支派分闽省喜此日革故鼎新堂阶依旧世开骏业振鸿图
(二)支派分闽省喜此日瓜绵椒衍兰馨桂茂世开骏业振鸿图
& & 副梁对联:
副为户哉富屋千家耕钓乐
梁者粮也良田万顷户侯封
& & 大门对联
节高汉代& &&
名著唐封& &&
名重汉室& &&
&风遗七里&
&&&虎威永振
节高云天& &&
&道尚万年&
&&&墩境长荣
& & 下堂正梁
缮宇溯辛勤想我祖兄偕地沐雨栉风始得鸿墓永奠
修宗期子姓启后辈叔侄间和平团结定能骏茂长兴
& & 下堂副梁
祖有德宗有功吉祥永庆
父作慈子作孝共乐长春
& & 上堂砖柱
礼绳本前人守辙征程此日维修仍旧贯
兴业有后裔为礼述作从兹发奋焕新猷
& & 下堂砖柱
溯本念源流那官土农工商宗情族谊同血脉
传家承懿德何分贫贱富贵天南地北共齿唇
叨祖德满堂欢庆
蒙友爱四处增光
& & 夹龛对联
天水堂前凝瑞气
富春山上绕祥云
龙缠合水腾江水
凤起春山耸寿山
& & 龙神对联
龙安绵世泽
凤起毓人文& &
(三)鹧鸪狮形祠
& & 上堂梁联:
祖宇创孟元喜溯先贤节高汉代滩傲王侯道尚富春六郎天
禄仰瞻荣誉皆新俎豆衣冠昭日月
龛炉焕季甲欣祖重升声荣七里脉支闽省德肇永安椒衍瓜
绵从滋星火燎庄鸿图大振炳乾坤
& & 上堂副梁:
前朝狮岭后枕金钟三台上应星垣乐哉此土乎钟毓衣冠文物
左掣长蛇右迎飞凤两水下成罗带焕然斯庙也黼黻俎豆山河
& & 下堂梁联:
荣耀惟祖德祠纳山川毓秀人文锺瑞气
祖灵光祐裔堂朝风峦财丁贵禄齐昌隆
& & 大门对联:
春山永耸& &&
天水长流& &&
雄狮重献瑞& & 祖德功高&
&& & 天水恩波远
祠宇再添辉& & 宇期潘衍&
&& & 云山世泽长
& & 大门骨联:
祠依金钟光百福
堂朝宝寨祝三多
& & 正间门联:
左拥岗环赛马道& &
照挚长蛇珠报兰&&
右有飞凤维护翼
穆得娥岭涌丁财
& & 龛神对联:
玉鼎祥光辉七里
金炉瑞彩护三多
& & 其他对联:
凤起春山增瑞气& &
龙腾天水添雄风
春从天赐添福禄
山由水滋毓良才
一一潭清、南毓供稿
第五章&&祖坟及碑文
第六章& & 谱&
一、恭人公为立族谱序(遗训)
今夫祖德绵远垂无穷之统绪,宗功浩大,培奕叶而长芳,是人之生也,斯富贵显名标香宇内亦无非祖德之所,流徽者矣,后之人曷敢稍忘所,自而不兴思报本也哉,故追远之论本于先贤,
烝尝之说详载篇章,然诗之意盖谓冬祭日烝,秋祭日尝而吾为之更其义日烝者进也,尝者尝也,以后人之所进而先人尝之也,虽然烝尝之义至广,更不特此也,夫烝尝本为祖宗之报心,为后人久远之谋曷言之诚观之服,盖服始于齐衰终于缌麻,则无服矣无服则亲,尽矣。亲尽则喜不庆尤不吊不几。相视如途人乎。夫视如途人者,其初本兄弟也,兄弟一人所生也。嗟乎,一人之所生,遂至视如途人乎,此理之必然,势所必至者吾将奈之何哉。今吾祖至斯既二世矣,回思烝尝产无半亩,反无躬内问不禁赧然失色,吾恐世阅世而愈远,人阅人而更疏。千秋万载安保竞为今日之聚处,怡怡一堂和乐者乎乃一日家居无事,伯仲群聚议立烝尝一事。备述先人之艰辛。不觉黯然神伤潸然泪下矣,斯时惟有諸子侄孙环待于则,抆泪而告之日:我曾祖子瑞公世居闽汀,生子文高公即我之祖也。当年岁产千余。四旬无后,用是捐资重整三圣祖师庙,倾囊特造万里桥梁,幸苍无私惟德是依获生二子,长曰复德次曰复荣,乃未几而高公物故,未几而祖妣云亡,彼时德公兄弟俱幼家事耗消资身无策,无一业食力营生,携幼弟流粤惠永安,惟能时据勤劳各完家室,生我兄弟七人。藉非上天之福善,先人之积德吾辈今日不知消归于何有矣,言之恸心尔等刻骨,今日者烝尝甫立,惟愿尔辈竭力图维,同心固守,置尝产祀祖宗千万代,倘有能继承吾志述吾事。
益增尝业者。是诚吾家之贤子肖孙也。祖宗有灵其降福於斯人者,应自悠之无疆矣。藉非然者,则乖祖制也,灭祀典也,悖先人也。其何以消怨恫于宗功哉,勉之戒之钦哉。斯言勿负所嘱。
临终附有联二首
遵父命方称孝子&&
从佛法反为辱亲
古有佛法今有俗传
明无罪泪幽无鬼迹
诵经拜忏无可无不可
请僧超度其然岂不然
---------宗公训何敢弓违
二、愈周公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有史,而一朝治乱得失系焉;家有谱,而一姓之亲疏尊卑序焉。故,谱不可立乎?予家原居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至祖复德公偕弟复荣公,始来广东惠州府永安。来时德公年方十三岁,荣公九岁,自幼失怙恃,稚幼流离,所以来时未带族谱,以致远祖血脉渺不可知。后人贫单微弱,并未回梓,因此上世系来历均未传闻。幸康熙十二年癸巳岁,有族伯祖若思公,自闽来永安立族谱,始知一二。然,亦不过数世而已,至上世发迹之始,上世谪脉,有名先人均未所知,每与里党姻朋谈论家声世系,不无赧颜色沮,何俟!家庭昆季,语及木本水源,而始则然长叹,黯尔神伤哉!予,少年既虑及此事,亦未能继修族谱略示后人。然,只祗叙数言,谨告:严从庄改而已之传闻,而所以庄从何来之故亦未有言。予,今检阅群编,细考原委,吾严姓,而颛顼黄帝之苗裔也,黄帝生轩辕之邱,姓公孙国,子有熊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后又以姬为姓。传颛顼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能火融天下,命日鬻融,其弟吴无嗣,鬻融生陆终,终生六子,最少者季连,鬻融曾孙熊绎封于楚,是为熊姓,至楚庄王时。以谥为姓,故有庄姓然之说。避汉明帝刘庄讳,则改成严。是以又有严姓一说焉。揆厥由来,严实黄帝颛顼帝之后.初姓公孙,继姬改熊,改庄改严矣。然则有严以来,其详虽不可考得而知,考也,爰并书及以为后人,未知之一助否?所有福建上祖祠坟,及在永安近世祖坟,以别为序如左。
& & 清嘉庆二年丁已岁(即公元一七九七年)初秋上旬。
注:传说庄严蒋石朱是同出一姓。是否?听说汕尾市朱姓有源流可查。
& & 嗣孙:愈周
& & 序于书山精舍
三、海航公序
我族是从闽省迁来永安,当福建省时,子端公兄弟四人:子德、子端、子正、子峰。子端公即来永一脉也。端公妣陈孺人坟颇佳故为迁来,仍在原住安葬。生二子日:汝忠、汝信,汝信即文高也。忠公子孙不知去向。文高公妣卢孺人。当时家资颇厚,因中年无子,特筑万里桥梁,又创建三圣庙。后生二子,长复德,次复荣。因居父丧,七七连霄,惨遭盗劫,以致家资耗散。复德、复荣公自幼失怙恃,但年少志雄,兄弟二人持艺流落,移来永安(紫金)开基至二世祖恭人公,同复荣公叔侄二人回闽,迁端公及文高公夫妇金骸。端公葬本村山塘,座东向西曰一木冲天形;文高公夫妇合葬于九丫树蕉坑柳布日观音坐莲,座南向北,丙山壬向。&
& & 鹧鸪世系十世孙:海航
民国二十二年孟秋朔日
第七章& & 鹧鸪塘严氏修谱简介
第一、二、三次修谱概况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岁(1933年),本省蕉岭石潭宗亲严应梧,在惠州府任国民党中将师长兼政务督察时,曾议在惠州府修建广东、广西我氏两广总祠。当时,有蕉岭、梅县、大埔、丰顺、五华、潮州、陆丰、海丰、紫金、惠阳、茂名、电白、化州、从化、清远、花县、肇庆、南海、连平、和平、始兴等二十多县及广西省梧州、苍梧、藤县等我氏代表,齐云集惠州共同商议建祠事宜,但因种种原因未建成,而改为修谱。在此之前,鹧鸪三世祖叔麟公及其子愈周公,原听父辈说过,虽知复德,复荣公来自闽省永定县长流村,上首也亦知一、二早想立谱。直至清代康熙五十二年癸已岁秋,福建宗亲叔祖若思公在惠州认识叔麟公后而来鹧鸪塘访族,若思公口述了福建祖籍世系大概,愈周公还写了谱序准备付印。但事后觉得参差不齐、漏洞、疑点大多,怕贻误后人而未成型。要参加惠州汇编,总觉这份稿底不可靠而不敢出手,因此搁停。直至后来鹧鸪世系十世孙海航公代表族人写信给福建宗叔祖友仁公求告。在福建祖籍宗亲邀请下,海航、文友两公去福建拜访,这才首次开清了福建及江西上首谪传世系。由海航公带至惠州汇总加入刊印成石印本。各房按谱加入后来世系抄成手写本,以后每年正月十二日丁子会,再由各房持谱人同到祠堂共同增谱。
关于那本石印原本。后来落在石贡手上,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抄家而缴去大队部付之火焚,真是可惜,据了解,本县塘面宗亲存有石印本,可一访,借之一阅。
因时代的变革,世系的伸衍,原有族谱已基本失散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销毁。时至一九九二年初,鹧鸪世系十二世孙铁城根据各房保存的部份手抄本,经过八个月时间的考查地坟,访问老辈,及访问外姓,地邻、乡邻,然后加入现有世系。进行了第二次修谱。定稿后,由均典、保华、福林、雪青等商定,指派福林、月梅(兆棠妻)带去深圳交给松辉义务电脑排版印刷。因当时人力、物力、财力所限只印了一百多本供族人所需。
事物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人口在增长。世系已伸衍。由此感到修谱的必要。我氏县城几个退休人员曾多次商议修谱事宜。他们统一意见后于日(壬午岁四月十六日),由祠堂理事会发出通知,在狮形祠由东祥主持召开修谱会议。到会者二十余人,一致通过进行第三次修谱,随后拟出正式方案,提出了宗旨和要求,并正式成立了编写委员会。编委会内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三人,顾问二人分编写组,资料组,经济筹备组。具体人员如下:
& & 主任:东祥&
副主任:均典、兰均、波文
& & 顾问:潭清、雪青
& & 编写组主编:东祥(兼)&
副主编:南毓、铁城
& & 资料组组长:严峰&
副组长:俊基、传翻
& & 成员:谭安、保华、文波、千祥、佛培、汉良
& & 经济组组长:兰均(兼)&
副组长:波文(兼)
& & 会计:信天&
:乃庆& &&
&& & 成员:传辉
本次修谱的要求是,尊重历史,务真求实以第一、二次为蓝本,结合福建、浙江、江西族谱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刊人原有部份谱序,增加子陵公有关的&皇诏》,《严先生祠堂记》等名文、诗辞及派员从浙江《严先生祠》中摄回的多幅照片及芳名榜等。本次修谱历时八个月,耗资二万余元。印刷规格为优质纸,三十二开盒套精装版本。印数300本供族人所需。为修谱铭航作联一副以备众考。
& & 溯先贤,高风亮节,谁敢客星辉帝座,
愿后辈,耀祖光宗,皆能妙手织宏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姓族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